|课件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2课件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2课件01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2课件02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2课件03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2课件04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2课件05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2课件06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2课件07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2课件08
    还剩3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2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2课件,共42页。

    课外古诗词诵读咸阳城东楼[唐]许浑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①杨柳似汀洲②。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③莫问当年事④,故国东来渭水流。理解诗歌注释:①蒹葭:芦苇一类的水草。②汀洲:水中的小洲。③行人:这里指作者自己。④当年事:指秦、汉灭亡的往事。 许浑(约 791—约 858),字用晦,丹阳 ( 今属江苏 ) 人。唐代诗人,七五律尤佳,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评价之。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作者简介此诗大约是许浑任监察御史的时候所写。此时大唐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际,政治非常腐败,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即兴写下了这首七律。 写作背景登上百尺高楼,引我万里乡愁。 芦苇杨柳丛生,好似家乡沙洲。乌云刚刚浮起在溪水边上,夕阳已经沉落楼阁后面。 山雨即将来临,满楼风声飒飒。夕阳下,飞鸟下落至长着绿草的秦苑中,秋蝉也在挂着黄叶的汉宫中鸣叫着。来往的过客不要问从前的事, 只有渭水一如既往地向东流。参考译文诗人首联扣题,抒情写景。“万里”则极言愁思空间之迢遥广大,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基调。颔联写晚眺远景,寓意深远。这是对自然景物的临摹,也是对唐王朝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化勾画,它传达出了诗人“万里愁”的真实原因。颈联写晚眺近景,虚实结合。以实景叠合虚景,吊古之情油然而生。尾联作结,融情于景。 诗词赏析诗人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黄叶来渲染,勾勒出一个萧条凄凉的意境,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对国家衰败的无限感慨。主旨点拨1.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__,蒹葭杨柳似汀洲。 (2)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___________。 (3)行人莫问当年事,_________________。 (4)现在我们常用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 ”比喻 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一上高城万里愁山雨欲来风满楼故国东来渭水流山雨欲来风满楼中考在线2. 阅读《咸阳城东楼》,回答问题。(1)分析“一上高城万里愁”中“愁”的作用。一个“愁”字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以“愁”开篇,其后交待“愁”的缘由(用首句引出下文情感的抒发)。 周围的群山雨意越来越浓,大雨即将到来,城楼上已是满楼的狂风。全句只有寥寥七个字,十分形象地写出山城暴雨即将来临的情景,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作者不仅准确地抓住了暴雨到来前狂风满楼的自然界变化特点,还包含着另外一层意思,即唐王朝的统治,已经面临着崩溃在即的危机。(2)试从内容角度赏析诗句“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妙处。无  题①[唐]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②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③, 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④此去无多路, 青鸟⑤殷勤⑥为探看。理解诗歌注释:①无题:唐代以来,有的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无题”作诗的标题。②丝:这里是“思”字谐音。③云鬓改:意思是青春年华消逝。云鬓,指年轻女子的秀发。④蓬山:神话中海上的仙山,这里借指所思女子的住处。⑤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信的神鸟。后为信使的代称。 ⑥殷勤:情谊恳切深厚。李商隐(813—858), 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 “温李”。他擅长诗歌写作,代表作有《夜雨寄北》《贾生》等。作者简介李商隐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内心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这首《无题》就是抒写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的诗。 写作背景参考译文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清晨对镜梳妆,唯恐如云双鬓改色,青春的容颜消失。夜晚对月自吟,该会觉得月亮太过清冷。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来往传递消息。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首联,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颈联拟写对方的相思之情,从“晓镜”的青春易老,到“夜吟”的顾影自怜,道尽相思的悲苦与无奈。尾联希望有鸟传信,惆怅而又伤感。全诗运用比喻、象征的手法,托物寄意,借景言情。诗歌赏析这是一首感情深挚、缠绵委婉、咏叹忠贞爱情的诗篇。诗人情真意切而又含蓄蕴藉地写出了浓郁的离别之恨和缠绵的相思之苦。 主旨点拨1. 默写填空。 (1)相见时难别亦难,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夜吟应觉月光寒。 (3)李商隐在《无题》中抒写浓郁的离别之恨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们常用李商隐《无题》中的“春蚕到死丝方尽, _________________”来赞美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 东风无力百花残 晓镜但愁云鬓改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蜡炬成灰泪始干 中考在线2. 阅读《无题》,回答问题。(1)请赏析千古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以双关、对偶和两个生动的比喻,表明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这句话的本义是:我的思念如春蚕吐丝到死才能停,我的泪水像烛泪烧成灰烬方流尽。今人常用来形容为国为民服务,尽心尽力死而后已的人,以及这种献身精神。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含有可望不可即之意。其间必有难以逾越的障碍。 (2)尾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有何深意?行香子[宋]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坡塘①。倚东风,豪兴徜徉②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③青旗④,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理解诗歌注释:①陂(bēi)塘:池塘。 ②徜徉: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③飏(yáng):飞扬,飘扬。④青旗:酒店门口挂的青色酒幌。 作者简介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文学家、词人,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代表作品:《鹊桥仙》《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该词大约作于作者创作早期的熙宁年间,当时作者居家,尚未出仕。在此期间作者也曾写过同类题材的《田居四首》等诗,也曾写过一些学习乡言土语的诗词。写作背景绿树绕着村庄,春水溢满池塘,沐浴着东风,带着豪兴我信步闲游。小园很小,却收尽春光。桃花正红,李花雪白,菜花金黄。远远一带围墙,隐约有几间茅草屋。青色的旗帜飘扬在溪水旁的小桥边。偶然乘着游兴,走过东面的山冈。莺儿鸣啼,燕儿飞舞,蝶儿匆忙,一派大好春光。参考译文 上阕先从整个村庄起笔,一笔勾勒其轮廓,平凡而优美。“绕”字与“满”字显见春意之浓,是春到农村的标志景象,也为下面抒写烂漫春光做了铺垫。“倚东风”二句承上而来,“东风”言明时令,“豪兴”点明心情,“徜徉”则写其怡然自得的神态,也表现了词人对农村景色的喜爱。“小园”五句,集中笔墨特写春之一隅。色彩鲜明,暗含香气,绚烂多彩而又充满生机,达到了以点带面的艺术效果。 诗词赏析 下阕“远远围墙”四句,作者的视野由近放远。围墙、茅堂、青旗、流水、小桥,动静相生,风光如画,而又富含诗蕴,引人遐想。“偶然乘兴,步过东冈”,照应上文的“豪兴徜徉”,进一步写其怡然自得情状。“正莺儿啼”三句,仍是特写春之一隅,地点却已经转到田野之中。与上片对应部分描写静静绽放的开花植物不同,这里集中笔力写的是动感极强、极为活跃的虫鸟等动物;“啼”“舞”“忙”三字概括准确,写春的生命活力,更加淋漓尽致。比起小园来,是别样的一种春光 。 这首词以白描的手法、浅近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春光明媚、万物竞发的田园风光图,从而写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给人以轻松愉快的美的享受。 主旨点拨1. 默写填空。(1)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远远围墙,_____________。飏青旗,流水桥旁。(3)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隐隐茅堂中考在线李花白 菜花黄燕儿舞蝶儿忙2. 阅读《行香子》,回答问题。(1)关于这首宋词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词上阕移步换景,以村庄为中心描写四周景物,写出了词人所见的烂漫春光。B. 本词下阕定点观察,写出了围墙、茅堂、桥、流水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喜爱之情。C. 本词着力表现了清新自然、绚丽多彩、充满生机的农家田园景象。D. 正如词人“倚东风,豪兴徜徉”,本词主要表现了词人意兴豪迈、旷达洒脱的情怀。 C点拨: A 项,上阕定点观察;B 项,下阕移步换景,以行踪为线索由近到远,动静相间,风光如画;D 项,结合整首词的内容,“豪兴”是说明词人游兴正浓,“徜徉”是闲庭信步,与下阕“偶然乘兴”相呼应,主要表现词人享受田园风光时内心的快意与轻畅。“意兴豪迈”“旷达洒脱”概括不准确。 ①通俗生动、朴素清新、质朴自然。“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如同口语,生动自然。写景如“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色彩简单鲜明又显出农家本色。②用词准确。“倚东风,豪兴徜徉”,“豪兴”点明心情,“倚”“徜徉”则写出诗人怡然自得的神态。“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啼”“舞”“忙”与三个动物的活动特性相对应,写出了春天的生命活力。③句式整齐,格调轻快。本词句式都是三、四字句式,轻快流畅。 (2)请赏析这首词的语言特色。 丑奴儿①·书博山②道中壁[宋]辛弃疾少年③不识④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⑤说愁。而今识尽⑥愁滋味,欲说还休⑦。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理解诗歌注释:①丑奴儿:词牌名,又名“采桑子”。②博山:在今江西省广丰西南。③少年:指年轻的时候。④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不明白。⑤强(qiǎng):竭力、极力。⑥识尽:尝够,深深懂得。⑦休:想说终于没有说。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其词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作者简介此词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创作时间在公元 1181 年至 1192 年间。辛弃疾在带湖居住期间,常到博山游览,博山风景优美,他却无心赏玩。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 写作背景人年轻的时候不知道什么是愁苦的滋味,喜欢登上高楼。喜欢登上高楼,为写一首新词没有愁苦而极力要说愁。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最终没有说。想说最终没有说,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 参考译文词的上片,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首句是上片的核心。连用两个“爱上层楼”,有力地带起了下文。前一个“爱上层楼”,同首句构成了因果复句。后一个“爱上层楼”,又同“为赋新词强说愁”结成因果关系,这一叠句的运用把两个不同的层次联系起来,将上片“不知愁”这一思想表达得十分完整。诗词赏析词的下片,着重写自己现在知愁。“尽”字极有概括力,它包含着词人复杂的感受。词人过去无愁而硬要说愁,如今却愁到极点而无话可说,“却道‘天凉好个秋’”,生动地表现了尝遍辛酸后无可奈何的复杂况味,体现了词人之“愁”的深沉博大。本词通篇言愁,上片描绘出少年涉世未深却故作深沉的情态,下片写出满腹愁苦却无处倾诉的抑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之情。 主旨点拨1. 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爱上层楼。 (2)爱上层楼,_______________。 (3)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_________________! 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却道“天凉好个秋”中考在线 2. 阅读《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回答问题。(1)“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这两句中的“愁”的含义是否相同,为什么?这两句里的“愁”的含义是不同的。“强说”的是春花秋月无病呻吟的闲愁;“而今识尽”的是关怀国事,怀才不遇的哀愁。 (2)分析下片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效果。 下片“欲说还休”用了反复。渲染了“有苦无处诉”的气氛,加强了艺术效果,使读者深刻体会到作者为国事忧愁,极端痛苦,悲愤愁苦之情溢于言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2课件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