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 第七单元素养水平检测(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人教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 第七单元素养水平检测(含答案)01
    人教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 第七单元素养水平检测(含答案)02
    人教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 第七单元素养水平检测(含答案)03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 第七单元素养水平检测(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 第七单元素养水平检测(含答案),共12页。

    第七单元素养水平检测(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化肇端于明代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有观点认为这些小说作为经典的内涵是强化了作家的独创性、小说的情感寄寓性和文学性,并认为从它们到《红楼梦》是一个完整的经典化过程。这个观点是富有启发性的。《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成熟时期的产物,从小说史角度说,《红楼梦》是对当时各种小说资源创造性吸纳、熔于一炉后创作出来的,具有鲜明的独创性。在章回体制方面,《红楼梦》体现了章回体制的圆熟及变化。在回目设计、结构脉络、分回转折与衔接等方面,《红楼梦》遵循了章回体制的一般原则,但也表现出破体求变的特点。如第一回结尾是:“封肃听了,吓得目瞪口呆,不知有何祸事。”第二回接以:“却说封肃因听见公差传唤,忙出来陪笑启问。” 这里去掉了分回的标志套话,而从封肃的感受来写是比较自然的。虽然《红楼梦》仍有少量的分回套话残留,如第七十二回末尾叙:“赵姨娘方欲说话,只听外面一声响,不知何物,大家吃了一惊不小。要知端的,且听下回分解。”但根本上,《红楼梦》已改变以故事为中心的分回模式,开始从事体情理和人物心理等方面推进情节发展,这是章回体向现代小说结构演进的先声。《红楼梦》使用的文体涉及古代的诗词曲赋等主要文体。作者把这些文体融入情节之中,使之情境化,在主题寓意、人物形象塑造、气氛渲染、结构脉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小说叙述呈现出诗化特点。如大观园诗会就是如此。在意象生成和意境营造方面,《红楼梦》使用了大量意象,如石头、花、草、水等,这些成为小说诗化的重要元素。如石头对叙述角度、主题寓意、宝玉形象塑造、宝黛钗爱情关系揭示、结构脉络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至于《红楼梦》的情感寓意性、文学性,已经达到古代小说的新高度,是其经典化的内在品质。如作者“一把辛酸泪”之叹、女性风流云散之悲、爱情的新境界、人物形象的塑造、细节描写的运用等等。(摘编自张岳林、杨莹莹《〈红楼梦〉的经典化与中西两种小说标准》)材料二:从诸多作家作品的经典化看,经典的生成是一个多种力量参与的复杂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般读者群体的价值等级虽然不高,却不容忽视。这里的“一般读者群体”不是某个或某些一般读者,而是他们的集合体。一般读者群体在不同类型的文学的经典地位建构中表现出不同的作用。依据是否出于消遣娱乐的目的进行阅读,一般读者群体视野中的文学可大致分为严肃文学和通俗娱乐文学。严肃文学诸如莎士比亚戏剧、唐诗宋词、海子的诗、莫言的小说等,这类文学在思想、审美、艺术技巧等方面占据文学的高地,往往内蕴着对人性、社会、历史、生存等的深刻思考,一般读者无法也不会将其作为纯粹消遣娱乐品。通俗娱乐文学诸如金庸的武侠小说、琼瑶的言情小说和新兴的网络文学等,这类文学一般读者可以完全为了消遣娱乐去阅读。在严肃文学的经典地位建构方面,一般读者群体是权威力量的接受者、维系巩固者和传承者。随着大众文化的流行和现代技术带来的生活方式的改变,一般读者群体减少了对严肃文学经典的关心,降低了严肃文学经典的购买和阅读量,这使得他们接受、维系巩固、传承严肃文学经典地位的作用有所减弱。另外,一般读者群体以消遣的方式去阅读严肃文学经典,如工作或生活中断续收听严肃文学经典的音频——这些音频往往与流行音乐、流行剧集的音频混杂在一起,这种“阅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重新定义了严肃文学的经典地位。在通俗娱乐文学的经典地位建构中,一般读者群体的作用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威压”。威压可分为“现象威压”“话语威压”和“期待威压”。现象威压的表现是一般读者大量购买和狂热阅读某些作品,虽然畅销但不意味着经典。经典未必畅销,但是被广泛购买和阅读依旧为经典的表征之一。“话语威压”表现为一般读者个体对全民热读的作家作品经典地位的询问,钱理群就曾记述学生向他询问金庸的文学史地位。“期待威压”主要来自粉丝群体之于网络文学经典地位的建构。期待威压有时会引起关于粉丝喜爱的作家作品优劣的辩论,这种辩论与话语威压的不同之处,在于话语威压中的个体发声者对于作家作品的经典地位仅仅是有此疑问,期待威压中的个体则是已经做出了肯定评价并且以绝不动摇的姿态坚持其肯定评价。总之,大众文化的流行、网络文学的兴起、技术带来的文学接受方式的变化,使一般读者群体在文学经典地位建构方面的作用发生了变化。在严肃文学经典地位建构方面,他们对严肃文学接受方式的改变蕴藏着重新定义严肃文学经典地位的潜势。在通俗娱乐文学经典地位建构方面,他们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建构威压,引发了是否应该进行经典地位建构的问题。(摘编自田淑晶《现代社会文学经典化的参与力量及其价值分区》)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红楼梦》的独创性,与创造性地吸纳当时的各种小说资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B.由《红楼梦》第一回的结尾和第七十二回的结尾,可以看出两种分回模式的优劣。C.因为严肃文学作品往往有着深刻内蕴,所以一般读者不能将其视为纯粹消遣娱乐品。D.一般读者大量购买和狂热阅读某些作品,对这些作品经典地位的建构会起一定作用。B [“可以看出两种分回模式的优劣”错误。可看出的应是“《红楼梦》遵循了章回体制的一般原则,但也表现出破体求变的特点”,没有谈到两种分回模式的优劣。]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能够从事体情理和人物心理等方面推进情节发展,说明《红楼梦》已经开始出现向现代小说结构演进的趋向。B.《红楼梦》把古代诗词曲赋融入情节,使之情境化,同时使用了大量意象,营造意境,使之呈现出了诗化特点。C.一般读者群体用消遣的方式阅读严肃文学经典,会导致严肃文学经典与通俗娱乐文学经典的界限逐渐变得模糊。D.一部小说能否成为经典取决于多种因素,如作者的独创性、作品隐含的情感和文学性,以及读者对作品的建构作用。C [根据材料二第三段“这种‘阅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重新定义了严肃文学的经典地位”,可知“重新定义了严肃文学的经典地位”不是模糊严肃文学经典和通俗娱乐文学经典的界限。]3.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一般读者群体在文学经典地位建构中的作用的一项是(3分)(  )A.新世纪伊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辟的《世纪回眸•百姓点播》栏目播出《平凡的世界》,再一次引发了听众的热情关注。B.《盗墓笔记》系列堪称近年来中国出版界的神作,长期占据国内各大图书销售排行榜的首位,获得百万读者的追捧。C.网络文学中作者与读者的界限日趋混淆,写作成为网络大众“不过瘾就自己来”的行动,他们被称为“读——作者”。D.《我与地坛》被选入多个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学校教育使其成为史铁生众多作品中最具经典性、影响力最大的一部。C [C项强调网络文学作者和读者的交互性、界限的模糊性,与读者在文学经典地位建构中的作用无关。]4.你认为在通俗娱乐文学经典地位的建构过程中,“话语威压”和“期待威压”哪一种作用更大?(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期待威压”作用更大。因为“话语威压”只是表现为一般读者个体对全民热读的作家作品经典地位的质疑,而“期待威压”可以引起不同读者对作家作品优劣的辩论,能够比较充分地发挥读者在文学经典地位建构中的作用。5.《蒋勋细说红楼梦》是知名学者、作家蒋勋的系列讲座录音集,被誉为以主讲者原音呈现的“文学经典”。自上线后,该节目凭借作者的独特音质与对《红楼梦》的深入理解,吸引了亿万观众,播放量达3.3亿。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理解。(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作为知名学者、作家,蒋勋对《红楼梦》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讲解,发挥了权威力量在《红楼梦》经典地位建构和传播中的作用。②作者的独特音质和新的文学传播方式,顺应了技术的发展趋势和读者的接受变化,吸引了更多读者参与“阅读”。(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且说史湘云住了两日,因要回去。贾母因说:“等过了你宝姐姐的生日,看了戏再回去。”史湘云听了,只得住下。又一面遣人回去,将自己旧日作的两色针线活计取来,为宝钗生辰之仪。谁想贾母自见宝钗来了,喜他稳重和平,正值他才过第一个生辰,便自己蠲资二十两,唤了凤姐来,交与他置酒戏。凤姐凑趣笑道:“一个老祖宗给孩子们作生日,不拘怎样,谁还敢争,又办什么酒戏。既高兴要热闹,就说不得自己花上几两。巴巴的找出这霉烂的二十两银子来作东道,这意思还叫我赔上。果然拿不出来也罢了,金的、银的、圆的、扁的,压塌了箱子底,只是勒掯①我们……这个够酒的,够戏的?”说的满屋里都笑起来。贾母亦笑道:“你们听听这嘴!我也算会说的,怎么说不过这猴儿。”凤姐又引着贾母笑了一回,贾母十分喜悦。到晚间,众人都在贾母前,定昏之余,大家娘儿姊妹等说笑时,贾母因问宝钗爱听何戏,爱吃何物等语。宝钗深知贾母年老人,喜热闹戏文,爱吃甜烂之食,便总依贾母往日素喜者说了出来。贾母更加欢悦。次日便先送过衣服玩物礼去,王夫人、凤姐、黛玉等诸人皆有随分不一。这日早起,宝玉因不见林黛玉,便到他房中来寻,只见林黛玉歪在炕上。宝玉笑道:“起来吃饭去,就开戏了。你爱看那一出?我好点。”林黛玉冷笑道:“你既这样说,你特叫一班戏来,拣我爱的唱给我看。这会子犯不上借光儿问我。”宝玉笑道:“这有什么难的。明儿就这样行,也叫他们借咱们的光儿。”吃了饭点戏时,贾母一定先叫宝钗点。宝钗推让一遍,无法,只得点了一折《西游记》。贾母自是欢喜,然后便命凤姐点。凤姐亦知贾母喜热闹,更喜谑笑科诨,便点了一出《刘二当衣》。贾母果真更又喜欢,然后便命黛玉点。黛玉又让王夫人等先点。贾母道,“今日原是我特带着你们取笑,咱们只管咱们的,别理他们。”黛玉方点了一出。然后宝玉、史湘云、迎、探、惜、李纨等俱各点了,按出扮演。至上酒席时,贾母又命宝钗点。宝钗点了一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宝玉道:“只好点这些戏。”宝钗道:“你白听了这几年的戏,那里知道这出戏的好处,排场又好,词藻更妙。”宝玉道:“我从来怕这些热闹戏。”宝钗笑道:“要说这一出热闹,你还算不知戏呢。你过来,我告诉你,这一出戏热闹不热闹。是一套北《点绛唇》,铿锵顿挫,韵律不用说是好的了,只那词藻中有一支《寄生草》,填的极妙,你何曾知道。”宝玉见说的这般好,便凑近来央告,“好姐姐,念与我听听”宝钗便念道:“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宝玉听了,喜的拍膝画圈,称赏不已,又赞宝钗无书不知。林黛玉道:“安静看戏罢,还没唱《山门》②,你倒《妆疯》③了。”说的湘云也笑了。至晚散时,贾母深爱那做小旦的与一个做小丑的,因命人带进来,细看时益发可怜见。因问年纪,那小旦才十一岁,小丑才九岁,大家叹息一回。贾母令人另拿些肉果与他两个,又另外赏钱两串。凤姐笑道:“这个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宝钗心里也知道,便只一笑不肯说。宝玉也猜着了,亦不敢说。史湘云接着笑道:“倒像林妹妹的模样儿。”宝玉听了,忙把湘云瞅了一眼,使个眼色。众人却都听了这话,留神细看,都笑起来了,说果然不错。一时散了。晚间,湘云更衣时,便命翠缕把衣包打开收拾,都包了起来。翠缕道:“忙什么,等去的日子再包不迟。”湘云道:“明儿一早就走。在这里作什么?看人家的鼻子眼睛,什么意思!”宝玉听了这话,忙赶近前拉他说道:“好妹妹,你错怪了我。林妹妹是个多心的人。别人分明知道,不肯说出来,也皆因怕他恼。谁知你不防头就说了出来,他岂不恼你。我是怕你得罪了他,所以才使眼色。你这会子恼我,不但辜负了我,而且反倒委屈了我。若是别人,那怕他得罪了十个人,与我何干呢。”湘云摔手道:“你那花言巧语别哄我。我也原不如你林妹妹,别人说他,拿他取笑都使得,只我说了就有不是。我原不配说他。他是小姐主子,我是奴才丫头,得罪了他,使不得!”宝玉急的说道:“我倒是为你,反为出不是来了。我要有外心,立刻就化成灰,叫万人践踹!”湘云道:“大正月里,少信嘴胡说。这些没要紧的恶誓、散话、歪话,说给那些小性儿,行动爱恼的人,会辖治你的人听去!别叫我啐你。”说着,一径至贾母里间,忿忿的躺着去了。[注] ①勒掯:刁难、强迫。②《山门》:鲁智深醉打山门的戏。③《妆疯》:北曲折子戏,讲尉迟敬德挂帅出征而假装疯病。(节选自《红楼梦》第二十二回,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母专为宝钗庆生,又两次让宝钗先点戏,宝钗虽是晚辈,却是当日寿星,贾母的做法符合礼仪。B.王熙凤暗示戏子像黛玉,宝钗顾及黛玉的面子猜着了却不肯说;宝玉担心黛玉多心,猜着了却不敢说。C.宝玉先是使眼色惹恼湘云,后又解释缘由让她更不高兴,最后赌咒发誓,表现了宝玉好心却自以为是。D.从节选内容看,《红楼梦》善于生动再现生活场景,内容多是贵族家庭日常琐事,属于“世情小说”。C [“表现了宝玉好心却自以为是”错误。宝玉形象分析有误:宝玉“爱博而心劳”,整日为女儿悬心、为姐妹操劳,她们都是他同情、关切的对象,并非“自以为是”,而是设身处地地为她们着想。]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红楼梦》的曲文往往具有暗示作用。“没缘法转眼分离乍”暗寓宝钗和宝玉没缘法,转眼分开;“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则暗示宝玉最终出家。B.《红楼梦》情节详略得当。选文详写宝钗点戏,黛玉点戏则只是略点一笔,并未出现戏名,因为宝钗才是这一回的主角,林黛玉只是陪衬。C.《红楼梦》善用冷热对比之法。选文中宝钗生日的热闹与第108回第二次宝钗生日时的清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D.《红楼梦》善用伏笔照应之法,宝钗点的戏,带出《寄生草》的赏鉴,为后文“宝玉悟禅机”埋下伏笔。B [“是因为宝钗才是这一回的主角,林黛玉在本回中只是起到陪衬作用”错误。不写黛玉所点之戏是采用“避难法”,因为如果林黛玉所点为自己喜欢的戏曲则很可能招致“不懂事”的非议,而如果其所点之戏为热闹之戏则有效法宝钗讨好贾母之嫌,故作者避而不谈。]8.《红楼梦》中的人物语言极具个性特色,试对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加以赏析。(4分)林黛玉道:“安静看戏罢,还没唱《山门》,你倒《妆疯》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山门》与《妆疯》本是互不相关的两出戏,黛玉将二者巧妙串联,一语双关。表面上是嘲讽宝玉兴奋过了头,骨子里则是嫉妒宝玉夸奖宝钗。这不仅体现出黛玉的机敏诙谐,同时,口头上的辛辣讽刺也将她内心酸楚的醋意表露无遗。语言多刺的背后,是终身大事无所依靠所造成的心性敏感,直率中不脱哀怨。9.有同学读完《红楼梦》后感慨:当今社会的“理想女性”就应该是薛宝钗这样的。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结合节选文本和全书其他章节的内容,谈谈你的看法。(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示例一)我同意。其一,宝钗熟习人情世故,成熟稳重,处处替别人着想。比如她过生日选菜点戏,都充分考虑到贾母的爱好,这是孝顺长辈的美德。其二,宝钗乐于帮助别人。比如她知道黛玉读了杂书便好言相劝。(或:知道邢岫烟将衣服当出去换钱,便主动帮她赎回并经常接济她。)在当今社会,有些人过于强调个性和自己的权益而不注意尊重、体谅、帮助别人;和这些人相比,宝钗的美德在今天确实可贵,宝钗堪称当今社会的“理想女生”。(示例二)我不同意。其一,宝钗工于心计,善于讨好别人。比如她过生日选菜点戏,都迎合贾母的爱好,只为讨贾母的欢心,可谓阿谀奉承。其二,宝钗保守、教条,有很严重的封建思想。比如她得知黛玉读了《西厢记》,便告诉黛玉这是不合封建思想要求的杂书,并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在当今的社会里,认为这样的人是“理想女生”实际是社会追求功利化、世俗化的反映;殊不知,真正理想的人生应该有超越世俗功利的审美的追求。二、古代诗歌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昔者,越王勾践问大夫种①曰:“吾欲伐吴,奈何能有功乎?”大夫种对曰:“伐吴有九术。”王曰:“何谓九术?”对曰:“一曰尊天地,事鬼神;二曰重财币,以遗其君;三曰贵籴粟槁,以空其邦;四曰遗之好美,以荧其志;五曰遗之巧匠,使起宫室高台,尽其财,疲其力;六曰遗其谀臣,使之易伐;七曰强其谏臣,使之自杀;八曰邦家富而备器;九曰坚厉甲兵,以承其弊。故曰九者勿患,戒口勿传,以取天下不难,况于吴乎?”越王曰:“善。”于是作为荣楯②,婴以白璧,镂以黄金,类龙蛇而行者。乃使大夫种献之于吴,曰:“东海役臣孤勾践,使者臣种,敢修下吏,问于左右。赖有天下之力,窃为小殿,有余财,再拜献之大王。”吴王大说。申胥③谏曰:“不可。王勿受。大王受之,是后必有灾。”吴王不听,遂受之而起姑胥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高见二百里。行路之人,道死巷哭。越乃饰美女西施、郑旦,使大夫种献之于吴王,曰:“昔者,越王勾践窃有天之遗西施、郑旦,越邦洿下贫穷,不敢留,使下臣种再拜献之大王。”吴王大喜。申胥谏曰:“不可。王勿受。臣闻五色令人目不明,五音令人耳不聪。大王受之,后必有殃。胥闻越王勾践昼书不倦,晦诵竟旦,聚死臣数万,是人不死,必得其愿。胥闻越王勾践服诚行仁听谏进贤士是人不死,必得其名。胥闻越王勾践冬披毛裘,夏披絺绤,是人不死,必为利害。胥闻贤士邦之宝也,美女邦之咎也。夏亡于末喜,殷亡于妲己,周亡于褒姒。”吴王不听,遂受其女,以申胥为不忠而杀之。越乃兴师伐吴,大败之于秦馀杭山,灭吴,禽夫差,而戮太宰嚭与其妻子。(节选自《越绝书·内经九术》)材料二:《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节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注] ①种:文种,越国著名谋臣。②荣楯:装饰文彩的栏杆。③申胥:伍子胥,名贠(yún),字子胥,吴国著名谋臣,因封于申,故称申胥。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胥闻 eq \x(A) 越王勾践 eq \x(B) 服诚 eq \x(C) 行仁 eq \x(D) 听 eq \x(E) 谏 eq \x(F) 进 eq \x(G) 贤士 eq \x(H) 是人不死DFH [“闻”是句子谓语,后边是“闻”的具体内容,所以不能从“闻”后面断开;“服诚行仁”的主语是勾践,不能与“勾践”断开,应在“行仁”后停顿,即D处断开; “听谏”和“进贤士”都是动宾结构,承前省略主语“越王勾践”,应单独成句,故在“听谏”“进贤士”前后停顿,即F、H处断开。]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疲,文中为使动用法,与《谏太宗十思疏》中“必固其根本”的“固”字用法相同。B.再拜,为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拜两次,表达敬意,与《鸿门宴》中“再拜献大王足下”的“再拜”用法相同。C.说,文中为通假字,同“悦”,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说”字意思不同。D.晦,由昏暗引申为夜晚,与《登泰山记》中“戊申晦”的“晦”指农历月末意思不同。C [A.正确。疲,使动用法,使……疲敝;固,使动用法,使……牢固。两个词用法相同。B.正确。句意:多余的财物就拜两拜敬献给大王您。/拜两拜敬献给大王。C.错误。意思相同,都是通假字,同“悦”,高兴。句意:吴王非常高兴。/学习后经常温习所学的知识,不也很高兴吗?D.正确。句意:夜晚还诵述到天亮。/戊申日月底这一天。]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越王勾践要复仇灭吴,问计于文种,文种给出九术,勾践全部一一实行,最终如愿。B.文种两次代表越王出使吴国,送物送人,言辞极其谦恭,不辱君命,成效显著。C.越王勾践为完成复仇,勤于政事、俭朴生活、施行仁义、采纳谏言、崇贤尚能。D.伍子胥、文种均为得力的谋臣,吴王、越王对待谋臣的态度决定了各自的结局。A [“勾践全部一一实行”错,从文本来看,文种所献九术勾践行其四、五、七三术。]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婴以白璧,镂以黄金,类龙蛇而行者。(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灭吴,禽夫差,而戮太宰嚭与其妻子。(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用白璧做装饰,用黄金镶嵌,形状像龙蛇舞动一样。(2)(勾践)灭了吴国,活捉了吴王夫差,同时杀了太宰伯嚭和他的妻子儿女。14.联系材料二,简述吴王夫差灭亡及越王勾践取胜的原因。(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夫差贪图个人享乐,“逸豫”终致亡身亡国;②勾践辛劳为民,自然灭吴雪耻。[参考译文]材料一:从前,越王勾践问大夫文种说:“我想讨伐吴国,怎么才能成功呢?”大夫文种回答说:“讨伐吴国有九条计策。”越王说:“哪九条计策?”文种说:“第一条是尊崇天地,敬事鬼神;第二条是拿出丰厚的财物,来馈赠给吴国的国君;第三条是抬高价格向吴国购买粮草,使吴国的储备变得空虚;第四条是送美女给吴王,来消磨吴王的意志;第五条是送能工巧匠给吴王,让吴国建宫殿造高台,耗尽吴国的财物,使吴国的力量疲敝;第六条是送阿谀奉承的臣子给吴王,使吴国容易遭受讨伐;第七是让吴国的忠谏之臣变得刚强,迫使他们自杀;第八条是把自己的国家治理得富强起来,准备好各种各样的物资器材;第九条是使自己国家军队强大,武器锐利,随时准备利用吴国的弊败之机。所以说做到了这九件事,就无需担心了。只要注意保密,不把自己的意图宣扬出去,那么夺取整个天下都不是困难的事,何况只是对付一个吴国呢?”越王说:“太好了!”越王就命人制作了饰有文彩的栏杆,用白璧做装饰,用黄金镶嵌,形状像龙蛇舞动一样。就派遣大夫文种把它献给吴王,说:“东海边的奴仆勾践,派遣使者文种,斗胆让他以低级官员的身份,通过您的左右来问候君王您。幸好有赖天地的力量,我私下造了一座小殿,多余的财物就拜两拜献给大王您。”吴王非常高兴。伍子胥进谏说:“不能这样做,大王您不能接受这些礼物。大王您如果接受了,这以后必定会有灾祸。”吴王没有采纳,就收下了越国进献的礼物,开始建筑姑胥台。花了三年时间聚集材料,五年后才建成。姑胥台非常高,站在台上,视野可见二百里。因为筑台徭役繁重,行路上有死人,里巷中有哭声。越国于是把西施、郑旦两位美女打扮整齐后,派大夫文种献给吴王,说:“从前,越王勾践私下里得到了上天馈赠的两个美女西施、郑旦,越国地势低洼,十分贫穷,不敢留下她们,派遣下臣文种再拜献给大王。”吴王大悦。伍子胥进谏说:“不能这样做,大王您不能接受这两个女子。我听说多看五色会让人眼睛看不清,多听五音会让人耳朵听不清。大王您如果接受了,这以后必定会有灾祸。我听说越王勾践白天不知疲倦地起草文件,夜晚还诵述到天亮,他聚集了几万名敢死之士,这个人不死,一定会实现他的愿望。我听说越王勾践服膺诚信推行仁道,虚心听取谏言,提拔贤能之人,这个人不死,一定会获得好的名声。我听说越王勾践冬天只披着粗陋的毛皮衣服,夏天只穿粗葛布衣,这个人不死,一定会成为吴国的大患。我听说贤能之士是国家的珍宝,美女是国家的祸根。夏朝就是因为末喜而灭亡,殷代因为妲己而灭亡,周朝因为褒姒而灭亡。”吴王不听从伍子胥的进谏,于是就接受了越国送来的这两个美女,以伍子胥不忠的借口把他杀了。越国于是发兵攻打吴国,在秦馀杭山把吴军打得大败,灭了吴国,活捉了吴王夫差,同时杀了太宰伯嚭和他的妻子儿女。材料二:《尚书》上说:“自满招来损害,谦虚得到好处。”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5~16题。自题一绝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咏 菊林黛玉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题一绝》是作者以自己的身份来写的唯一的一首诗。由于作者在书中对许多人物抱有同情心,所以说自己是饱含着“一把辛酸泪”来写这部著作的。B.《自题一绝》中“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一句,作者唯恐后人不知他的真实意图,全诗表达了作者难以直言又深怕为世俗所不解的苦闷心情。C.《咏菊》颈联“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所题写的是作者面对着凌霜傲雪的菊花时那一瞬间的哀怨。D.《咏菊》的尾联借写陶渊明歌咏菊花的高风亮节,暗示作者高洁的品格。C [C项,诗中所题写的都是平素的哀怨。]16.请比较这两首诗在内容情感方面的相同之处以及在表现手法方面的不同之处。(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内容情感方面的相同之处:我们从林黛玉的诗中听到了曹雪芹的心声,这两首诗是二者之间激起的回响和共鸣,都表达了诗人一怀情愫不被人理解的苦闷。②表现手法方面的不同之处:《自题一绝》出现在小说第一回,曹雪芹直接抒情,开篇明义,概述整部小说的大意。结语是一个疑问句,表明了此书谁能读懂的慨叹。《咏菊》是林黛玉咏物抒情,借菊的品质抒发自己清高孤傲、目下无尘的情怀。(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红楼梦》里有一副对联:“        ,        。”意思是把人情世故弄懂就是学问,有一套应付本领也是文章。(2)《红楼梦》中黛玉葬花有诗云:“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爱莲说》一文表意与之相近的文句是:“        ,        。”(3)香菱笑道:“我看他(王摩诘)《使至塞上》一首,那一联云:‘        ,        。’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答案] (1)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2)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3)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红楼梦》中有大量 ① 的诗词,如《葬花吟》《枉凝眉》等,这些诗词通俗易懂,流传广泛。《西游记》中的诗词虽没有那么多人熟悉,但也 ② 。明清时期,里巷中到处有勾栏瓦舍,“说书”和“看戏”是普通老百姓 ③ 的娱乐形式。而这种形式便需要艺人用半文半白的语言,讲述老百姓听得懂的故事。这便促成了文学的大众化转向。由于彼时的文本并不固定,为了让受众听得懂,说书人口中的故事自然要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通俗化改编。所以我们看到的话本里的语言往往具有高度的白话性。但是,诗词这种文学从传统意义上说是 ④ ,属于庙堂文学,能够给一部作品增添雅趣。说书人便在非情节部分适当运用诗词来渲染气氛,为“说书”这项艺术提供了别样的仪式感。他们的话本语言大多是雅俗共赏的。和很多同时期的中国古典小说一样,《西游记》会在故事中夹杂一些诗词。这也是我国古典小说所保留的“话本”的痕迹。这些负责烘托气氛的诗词被大量运用,起到了促进文本流传的作用。总体来讲,这些诗词除了可以渲染氛围外,小说的人物塑造、场景构成等还受到这些诗词影响,诗词的大量运用可以堪称我国古典小说创作的一大特色。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4分)①     ②     ③    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①处,所填词语直接修饰“诗词”,表现诗词被人称赞,故应填“脍炙人口”。脍炙人口:比喻好的事物或文艺作品为人人赞美和传播。第②处,语境说的是《西游记》中的诗词也很多,故应填“比比皆是”。比比皆是:到处都是。形容非常多。第③处,语境说的是“说书”和“看戏”很受普通老百姓欢迎,故应填“喜闻乐见”。喜闻乐见:形容很受欢迎。第④处,根据语境“属于庙堂文学,能够给一部作品增添雅趣”可知,此处是说诗词属于高雅的文学作品,故应填“阳春白雪”。阳春白雪:形容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答案] ①脍炙人口 ②比比皆是 ③喜闻乐见 ④阳春白雪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波浪线的句子语病有二:一是“这些诗词除了可以渲染氛围外,小说的人物塑造、场景构成等还受到这些诗词影响”中途易辙,应改为“这些诗词除了可以渲染氛围外,还对小说的人物塑造、场景构成等有重要影响”;二是“可以堪称”语义重复,应把“可以”去掉。[答案] 这些诗词除了可以渲染氛围外,还对小说的人物塑造、场景构成等有重要影响,诗词的大量运用堪称我国古典小说创作的一大特色。20.为什么说明清时期说书人的话本语言是雅俗共赏的?请根据材料第二段的内容简要概括,要求每条原因均以“说书人”为开头。(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和变换句式的能力。这是一道原因概括题,要求每条原因均以“说书人”为开头。(1)由“艺人用半文半白的语言,讲述老百姓听得懂的故事”“为了让受众听得懂,说书人口中的故事自然要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通俗化改编。所以我们看到的话本里的语言往往具有高度的白话性”概括为:说书人为了迎合听众,会运用半文半白的语言,对所讲故事进行通俗化的改编,因此说书人创作的话本语言往往具有“俗”的一面。(2)由“诗词这种文学从传统意义上说是阳春白雪,属于庙堂文学,能够给一部作品增添雅趣。说书人便在非情节部分适当运用诗词来渲染气氛,为‘说书’这项艺术提供了别样的仪式感”概括为:说书人为了给作品增添雅趣,会适当运用诗词来渲染气氛,增加艺术创作的“仪式感”,因此说书人创作的话本语言又具有“雅”的一面。考生要注意:概括出的每条原因均要以“说书人”为开头。[答案]  ①说书人为了迎合听众,会运用半文半白的语言,对所讲故事进行通俗化的改编,因此说书人创作的话本语言往往具有“俗”的一面。②说书人为了给作品增添雅趣,会适当运用诗词来渲染气氛,增加艺术创作的“仪式感”,因此说书人创作的话本语言又具有“雅”的一面。(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桥,作为一种建筑结构,虽然类型很多, ① 。那么桥能否由液体做成呢?当你在洗手的时候指间的小液柱就是“液桥”。之所以被称为液桥,是因为它连接在两个固体表面之间。气液界面之间存在着表面张力,使得液体表面如同有一层很薄的弹性薄膜一样。 ②  ,使得液桥的表面形貌得以维持,而不会“垮塌”。由于表面张力很弱,所以在地球表面形成的液桥尺寸很小(通常只有几毫米), ③ ,液桥就会无法平衡其重力而垮塌。而在天宫课堂授课时,液桥则因是在微重力环境下形成的,尺寸较大却不易垮塌。21.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枣庄市开展“助力乡村振兴食品安全‘你点我检’”活动,确定重点品种开展专项抽检。B.你这样做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使局面更糟糕。C.通宝,你是卖茧子呢,还是自家做丝?D.装修工小王见到一位科学家,激动地说:“你今天能到这里来,我非常高兴。”A [此题考查人称代词的作用。题干和选项A 中的“你”都是泛指,没有指具体,而 B 、 C 、 D 三项都是特指。]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景补写的能力。第①空:依据前文“虽然类型很多”及后文“那么桥能否由液体做成呢?”可知,该空应填一般的桥的构造,即应填写“但都是固体材料建造”之类的句子。第②空:依据后文“使得液桥的表面形貌得以维持”可知,该空所填内容应为该句的主语;再依据前文“使得液体表面如同有一层很薄的弹性薄膜一样”可知,该主语应为“正是这样一层薄膜”或“这样一层弹性薄膜”之类的句子。第③空:依据后文“液桥就会无法平衡其重力而垮塌”可知,该空是填写“液桥垮塌”的条件的;再依据前文“由于表面张力很弱,所以在地球表面形成的液桥尺寸很小”可知,该空应填写“如果超过这个尺寸”之类的句子。[答案] ①但都是固体材料建造 ②正是这样一层薄膜(或:这样一层弹性薄膜) ③如果超过这个尺寸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为记叙性材料作文题。材料的核心事件是给大观园的亭子匾额题名,“翼然”“泻玉”“沁芳”三个题名的由来,各有其法,各呈其妙。“翼然”是直接移用欧阳修《醉翁亭记》,“泻玉”是借鉴化用经典名句,而“沁芳”则是根据亭子周围的环境氛围独创所得,既合“境”又契“情”,情境俱妙。材料并没有对三个名字进行褒贬。考生审题立意时要把思考的重心放在三个亭子的命名之法上,即“直接移用”“借鉴化用”和“根据情境独创”。给匾额题名的例子正好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鲜活灵动。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段可以获得不同的艺术效果,充分体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中华文化之所以灿若星河,源远流长,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多变的艺术手法。“移用”“化用”和“创造”,既是相对独立的关系,也呈现出艺术方法上的“低级”“中级”到“高级”的进阶层级,当然,这三者之间更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考生审题立意,不要在《红楼梦》的相关情节里打转,要注意题目引导语的暗示,“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这就在提醒考生把思维从《红楼梦》给亭子题名的情节方面上升到文化领域,进而延伸到文化以外的广阔天地,比如经济领域、科技领域、思想领域、教育领域……无论哪个领域,“移用”“化用”“独创”都是其发展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缺一不可。材料仅是个思考的“引子”,积极联想、拓展思维、深化思考才是关键。另外,题目虽然没有“结合时代背景”之类的思维暗示,但考生也应该赋予其以新时代的意义。比如,将“移用”“化用”“创造”与科技发展结合起来思考。能够从别处直接移用过来的技术,我们大可以如鲁迅先生所言“大胆地拿来”,为我所用,而不必缩头缩脑,畏手畏脚;对于不能直接搬过来的东西,我们则“借鉴化用”:对外来的东西或是继承下来的东西,加以筛选、加工,使之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化用”并不简单,也考量着我们的勇气和智慧;当然,我们要想在科技上取得独立的地位,甚至领先于世界强国,我们就必须超越“移用”“化用”阶段,破除科技“藩篱”,根据我国现有国情和经济实力走科技创新之路。中国的航空航天科技,中国的量子卫星技术,中国的桥梁船舶和生物医药技术,正是以“独创”为主终至成功的明证。“移用”“化用”到“独创”,可谓中国科技的发展壮大之路。具体行文,议论说理要体现出思辨性色彩,要能全面地看待“移用”“化用”“独创”三者之间的关系,还要能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来思考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论述要全面深刻,不要在作文中呈现出一种厚此薄彼,或者非此即彼的简单化思维。“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其实就是提醒考生不要泛泛地议论,要有真实的有个性的见解,无论是议论,还是叙事,都应是有“我”之文。[参考立意](1)以移用为基,以化用为翼,以独创为魂,中华文化恒久远。(2)移用、化用固然重要,但惟有独创才是发展的根本和灵魂。(3)勇敢地拿来,大胆地鉴别,积极地创新,这是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4)中国的现代化事业要走适合国情的创造性发展之路。(5)成功无法复制,人生有无数种可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佳作展台]在传承中锐意创新在《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的情节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有着不同的做法。有人直接移用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翼然”二字;有人借鉴化用“泻出于两峰之间”中的 “泻”字,并题名为“泻玉”;也有人根据情境独创“沁芳”二字。三种题名皆有不同艺术效果,“翼然”“泻玉”“沁芳”,对优秀传统文化,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即创造性地传承。“移用”与“化用”是根本,而“独创”则是我们中华文化能够源远流长、历久弥新的根源。在时代发展中,传承与创新缺一不可,我们要在传承中锐意创新。传承为浅层,唯有从浅层积累,方能扎实根基。德·斯宾格勒说:“一个失去了自身文化的民族,是一个漂泊无根的民族。”文化是民族之基础,国家之根本。假如一个国家缺乏文化的传承,那么民族精神与个体灵魂便会无所依托,便会逐渐走向虚无。天津城市文明保护者冯骥才深知珍惜、保护与延续城市文明是国家文化传承的重要一环,于是他四处奔走呼吁保护天津旧城,不仅组织专家对老城遗迹展开地毯式考察,还出版了大型画集《旧城遗韵》和文化图册《小洋楼风情》《东西南北》,向大家展示天津旧城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正是有人传承城市文明,百姓精神得以依托,人们精神踏实,国家方能稳定前行,也正是有人学习并使用“有亭翼然”“泻出于两峰之间”这些优美句子,传承发扬传统文化,社会方能更加美好。创新为深层,唯有向深层发展,方能迈步未来。“翼然”“泻玉”两个题名固然不错,但相较之下“沁芳”更为新雅,既不落俗套,点出了花木映水佳境;也思虑周全,契合了元妃省亲之事。活用“沁”“芳”二字,便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在传承中锐意创新,美好未来在前方。故宫,不止步于传统的展示,勇于寻求创新,与现代科技互联网深度融合,积极展现自身的文化魅力。现在故宫已向腾讯平台开放了很多展品,比如《十二美人图》《韩熙载夜宴图》《海错图》……故宫的创新不仅吸引了无数年轻人关注传统文化,更是使无数人自发成为传承者。罗兴连曾说:“古老传统文化如果不走向现代生活,那它就永远只是停留在故纸堆中的一堆符号而已。”我们既要传承传统文化,又要在传承中锐意创新。作为即将迈入大学的青年学生,学习文化知识是我们的责任与义务,提高科学文化水平是我们的目标。在学习方面,理解并能使用知识便是一种传承,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方法便是一种创新。我们要从浅层积累,向深层发展,在传承中锐意创新。先打好知识基础,再研究探索新问题、新方向。正如中国科学院院士宋叔和所言:“敏于观察,勤于思考,善于综合,勇于创新。” 在学习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蓄力量,为实现中国梦奋力前行。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人教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 第七单元素养水平检测(含答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