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课时练习含答案
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巩固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巩固练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1.罗马征服了希腊后,罗马诗人贺拉斯为此写道:“希腊被擒为俘虏;被俘的希腊又反过来俘虏了野蛮的胜利者。”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希腊用武力征服了罗马
B.希腊的民主政治影响了罗马
C.罗马用希腊的民主代替了专制
D.希腊的法律为罗马的法律提供了蓝本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希腊被擒为俘虏”,可知是希腊被罗马征服,因此A项错误;材料“希腊又反过来俘虏了野蛮的胜利者”指的是征服者罗马受被征服者希腊的影响,主要强调的是希腊的民主政治对罗马产生了较大影响,B项正确;C、D两项均不符合史实。
2.公元前4世纪晚期,亚历山大率军入侵波斯帝国,历经10年征战,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亚历山大远征最远到达( )
A.尼罗河流域 B.两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D.黄河流域
答案:C
3.下面是1世纪意大利庞贝城的一幅镶嵌画,描绘的是发生于公元前333年的伊苏斯战役。这次战役的获胜方是( )
A.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
B.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
C.罗马奥古斯都屋大维
D.罗马共和国执政官凯撒
答案:A
解析:伊苏斯战役是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和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在伊苏斯展开的一次决战,最终亚历山大获胜,故A项正确。
4.下面是某同学在读史活动中摘抄的有关“罗马帝国兴衰”的读书笔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帝国;1世纪,在巴勒斯坦地区诞生了基督教,后来成为罗马帝国国教,得以广泛传播
·2世纪,罗马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拉丁文也随之不断向外传播,逐渐成为被征服地区的官方语言
·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帝国保存了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曾繁荣一时
A.帝国起源于地中海区域
B.帝国的扩张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灾难
C.帝国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
D.帝国的扩张客观上促进人类文明传播
答案:D
解析:材料“1世纪……诞生了基督教……得以广泛传播”“拉丁文也随之不断向外传播”“东罗马帝国保存了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均表明罗马帝国的扩张客观上促进人类文明传播,故选D项;材料没有反映A项,排除;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帝国的扩张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灾难”,排除B项;C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5.古代世界东西方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之间,既有和平交流,又有武力冲突,这两种方式的共同作用是( )
A.使世界越来越不太平
B.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融合与交流
C.东方征服了西方
D.西方国家逐渐被东方文明同化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世界东西方各国之间主要通过和平交流和武力冲突来彼此联系,不管是哪种方式,在客观上都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融合与交流,故B项正确。
6.在古代文明中,绝大多数文明都建立了集权政治,这说明( )
A.古代文明之间政治制度相互影响
B.君主制在一定程度上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C.古代文明之间存在差异性
D.古代都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答案:B
解析:古代绝大多数文明都建立君主制,并非是相互影响的结果,而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故B项正确。
7.古罗马人称中国为“丝国”,古罗马执政官凯撒穿着丝袍进入剧场,轰动一时。古罗马人穿着中国的丝绸最早是在( )
A.秦朝时
B.西汉时
C.唐朝时
D.宋朝时
答案:B
解析:西汉张骞通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中国的丝和丝织品源源不断地运往欧洲等地,B项正确。
8.拉丁语是古代罗马人使用的语言,现在很多语种如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法语、意大利语等都从拉丁语衍化而来。这说明( )
A.古罗马人是欧洲人的祖先
B.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斥着暴力
C.古罗马人有很强的语言天赋
D.古罗马的文化渗透到它统治过的地区
答案:D
解析:现在的西班牙、葡萄牙、法国、意大利等国在古代都在罗马的统治范围内,故D项正确。
9.《后汉书·西域传》记载:“至(东汉)桓帝延熹九年(166年),大秦(古罗马)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越南海路)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这是中西直接往来的最早记载。对上述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有利于汉朝造纸技术的对外传播
B.大秦遣使旨在传播基督教
C.西亚成为陆上丝绸之路的中转站
D.有助于中西文明的交流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将其命名为“丝绸之路”,其实是张骞通西域起到的效果。张骞通西域本身是出于军事、政治目的,而不是出于贸易。张骞出使西域扩大了中国丝绸在中亚的影响,引起了更远地方人们的兴趣。罗马帝国实力强大,对丝绸有强劲需求,罗马帝国贵族都以穿上丝绸为贵,随后丝绸价格甚至高过黄金,而汉朝是丝绸唯一来源。
——摘编自葛剑雄《历史上中国没有
动力进行丝绸贸易》
材料二 随着对丝绸之路研究的深入,史学界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如下表所示。
——摘编自阿里·玛扎海里《丝绸之路:
中国—波斯文化交流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朝丝绸之路形成的历史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朝丝绸之路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四位学者的观点。并指出学者1、学者3与学者2、学者4分别从哪两个视角研究丝绸之路。
参考答案:(1)历史条件:西汉强盛,张骞通西域;中国丝织技术先进,丝绸影响扩大;罗马帝国对丝绸有强劲需求。特点:历史悠久;以中国丝绸为主要贸易商品;贸易动力主要来自罗马帝国;以中亚为桥梁;区域范围广。
(2)观点:学者1,丝绸之路有多条路线。学者2,丝绸之路有多种往来人员,目的各异。学者3,丝绸之路的形成和演变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学者4,丝绸之路有三大功能。视角:学者1、学者3的研究视角是地理环境;学者2、学者4的研究视角是丝绸之路的功能。
等级考素养提升
一、选择题
1.在希腊哲学里,学者们直到最近才发现来自美索不达米亚的原型,《伊索寓言》中的几个故事在苏美尔传说中都有原型;公元前18世纪,两河流域人民编写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农书——《农人历书》,其开导词与赫西俄德的《田功农时》惊人的类似。这表明( )
A.两河流域是古代西方文化的源头
B.两河流域文化与希腊文化相互影响
C.两河流域文化对西方世界文化影响广泛
D.两河流域文化对希腊文化产生一定影响
答案:D
解析:材料体现了两河流域文化对希腊哲学、文学和农学等方面产生一定影响,故D项正确;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说明的是两河流域文化的影响,并不是相互影响,排除B项;材料不是说明两河流域文化对西方世界文化影响广泛,只是反映了对希腊文化的影响,排除C项。
2.波斯国王大流士宣称:“凡忠信之士,我赐予恩典;凡不义之人,我严惩不贷……凡我给他们的一切命令,他们都遵行不误。……靠阿胡拉马兹达之佑,我统治了这个帝国。”材料主要说明了( )
A.国王是波斯帝国的核心和最高统治者
B.大流士以严酷法律治国
C.波斯帝国建立起较完善的官僚体系
D.波斯国王相信君权神授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凡忠信之士,我赐予恩典;凡不义之人,我严惩不贷……凡我给他们的一切命令,他们都遵行不误……我统治了这个帝国”,可知波斯帝国具有明显的君主专制色彩,故选A项;B、C、D三项与材料无关,均排除。
3.据统计,1世纪时,罗马全年的节庆娱乐日为66天;2世纪时,节庆娱乐日有123天;4世纪时,节庆娱乐日增至175天。在节日里,奴隶角斗、斗兽、戏剧、赛车等活动皆由国库开支。这段材料说明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是( )
A.农业发展的落后
B.工商业出现大衰退
C.统治者奢侈腐化
D.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答案:C
解析:材料涉及节庆娱乐日的增加和活动费用支出,说明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是统治者奢侈腐化,故C项正确;材料不是从农业发展的角度论述罗马帝国的灭亡,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工商业出现大衰退以及农民起义的信息,排除B、D两项。
二、非选择题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摘编自吴臻义、吴惠芳《世界文化》
阅读材料,请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简单论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参考答案:观点:铁器的应用助推了古代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论证:铁制农具普遍使用之后,古希腊的农业迅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古希腊文明的进步。农业的发展进步,为城邦时代民主政治的繁荣以及以人文主义为代表的古希腊哲学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在中国出现。新的生产工具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从而带来了一系列社会剧变。经济上,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形成;政治上,随着诸侯争霸的推进,各国纷纷进行政治改革,中央集权体制初露端倪;思想文化上,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局面逐渐兴起。
综上所述,无论古代的东方还是西方,铁器特别是铁农具的应用在社会的发展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是文明发展的重要助推器。
项目
观点内容
学者1
丝绸之路不止一条,依据地理位置及其途经路线,可分为西北陆上丝绸之路、西南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
学者2
丝绸之路上商品流通的参与者有汉人、波斯人、大食人等。除了以经商为主的商人,参与丝绸之路商品流通的还有僧侣,他们绝大多数并不以获利为目标,而是以宗教传播为己任
学者3
三条丝绸之路本身就是由于中国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造成的,当然也与人文地理环境有关。海上丝路取代陆路,也正是这种环境发展的必然结果
学者4
丝绸之路中的“丝绸”一词,已不再是中外商业史上交流的商品“丝绸”之狭义,而是一个文化象征符号。所以丝绸之路是沟通中国与域外交流的一个“交通网络”,包括商业、文化和民族迁徙交融这三大功能
赫梯
公元前1400年左右,赫梯人大规模使用铁器
古希腊
在荷马时代(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之末,铁制工具普遍使用,农业中装有铁铧的重犁施展威力,希腊多山而贫瘠的土地因之成片地得以开垦与深耕,粮食生产也有较大程度地增长
中国
公元前6世纪首度出现铁的使用。从此,木制的耒耜逐渐被铁器所取代,出现了用牛牵引铁犁的耕作方法,农作的效率空前提高。1403年,铁产量达到16万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课后复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综合训练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习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