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分层练习】新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章节测试+素养提升+期末测试(含答案解析)整套
人教版 (2019)第三节 物质的量精品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第三节 物质的量精品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A.O2 B.CH4 C.CO2 D.N2
B [O2摩尔质量为32 g·ml-1,CH4摩尔质量为16 g·ml-1,CO2摩尔质量为44 g·ml-1,N2摩尔质量为28 g·ml-1,CH4摩尔质量最小,故B符合题意。]
2.已知a g H2含有b个分子,则阿伏加德罗的数值为( )
A.b/2a B.a/2b C.2b/a D.2a/b
C [a g H2含有b个分子,即 eq \f(a g,2 g/ml) = eq \f(b,NA) ,则NA=2b/a。]
3.标准状况下,13 g某气体的分子数与14 g一氧化碳分子数相等,则该气体的密度为( )
A.11.6 g/L B.1.16 g/L C.12.5 g/L D.1.25 g/L
B [14 g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是14 g÷28 g/ml=0.5 ml,则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0.5 ml×22.4 L/ml=11.2 L。因此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该气体的体积也是11.2 L,因此其密度是13 g÷11.2 L=1.16 g/L。]
4.美国UNC化学教授ThmasJ.Meyer等研发了环境友好、安全型的“绿色”引爆炸药,其中一种可表示为Na2R,它保存在水中可以失去活性,爆炸后不会产生危害性残留物。已知10 mL Na2R溶液含Na+的数目为N,该Na2R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N×10-2 ml·L-1 B. eq \f(N,1.204×1022) ml·L-1
C. eq \f(N,6.02×1021) ml·L-1 D. eq \f(N,6.02×1025) ml·L-1
B [10 mL该Na2R溶液中含Na+的数目为N,则Na2R的物质的量为 eq \f(N,2×6.02×1023) ml,Na2R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eq \f(N,2×6.02×1023×0.01 L) = eq \f(N,1.204×1022) ml·L-1。]
5.在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有质量相等的CO、CO2两种气体,它们的温度和压强均相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数:CO<CO2 B.原子数:CO>CO2
C.气体的密度:CO>CO2 D.气体的体积:CO<CO2
B [A.根据N=n·NA= eq \f(m,M) NA可知:由于摩尔质量:CO<CO2,则分子数:CO>CO2,A错误;B.假设气体质量为m,则CO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目N= eq \f(m,28) ×2×NA= eq \f(mNA,14) ;CO2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目N= eq \f(m,44) ×3×NA= eq \f(3mNA,44) ,所以原子数:CO>CO2,B正确;C.在相同外界条件下气体的密度ρ= eq \f(m,V) = eq \f(M,Vm) ,可见:在相同外界条件下,气体的摩尔质量越大,气体的密度就越大,故气体的密度:CO<CO2,C错误;D.根据V=n·Vm= eq \f(m,M) ·Vm,在相同外界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相同,由于气体的质量相同,所以气体的体积与摩尔质量成反比,由于摩尔质量:CO<CO2,所以气体的体积:CO>CO2,D错误。]
6.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7 g金属铝变成铝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NA
B.常温常压下,NA个氮分子的质量为28 g
C.8克甲烷中所含氢原子数为4NA
D.100 mL 2 ml/L氯化铝溶液中含Cl-的数目为0.2NA
B [A.2.7 g Al的物质的量是0.1 ml,由于Al是+3价的金属,1个Al原子失去3个电子变为Al3+,所以2.7 g金属铝变成铝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3NA,A错误;B.N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NA个氮分子的物质的量是1 ml,NA个氮分子的质量为28 g,B正确;C.CH4分子中含有4个H原子,8克CH4的物质的量是0.5 ml,则其中所含氢原子数为2NA,C错误;D.100 mL 2 ml/L氯化铝的物质的量是n(AlCl3)=2 ml/L×0.1 L=0.2 ml,由于在1个AlCl3中含有3个Cl-,则该溶液中含Cl-的数目为0.6NA,D错误。]
7.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的量的单位是ml-1
B.12 g 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为NA
C.标准状况下,22.4 L任何气体所含原子数均为NA
D.相同体积的O2(g)和NO2(g)分子数均为NA
B [A.物质的量的单位是ml,A项错误;B.12 g 12C的物质的量是1 ml,所含的碳原子数为NA,B项正确;C.标准状况下22.4 L任何气体所含分子数为NA,原子数不一定为NA,C项错误;D.气体的物质的量不能确定,因此相同体积的O2(g)和NO2(g)分子数不一定均为NA,D项错误。]
8.等物质的量的CO2和NH3相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密度之比为44∶17
B.分子数之比为1∶1
C.原子数之比为1∶1
D.质量之比为44∶17
C [A.常温常压下,气体密度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因此CO2和NH3密度之比为44∶17,A项正确;B.分子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等物质的量的CO2和NH3分子数之比为1∶1,B项正确;C.1个CO2分子和1个NH3分子所含的原子数之比为3∶4,等物质的量的CO2和NH3原子数之比应为3∶4,C项错误;D.物质的量相同,质量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因此CO2和NH3质量之比为44∶17,D项正确。]
9.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各项中指定数目一定为NA的是( )
A.含2 ml HCl的浓盐酸与43.5 g MnO2反应:被氧化的HCl分子数目
B.11.2 L Cl2与足量钠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
C.KClO3+6HCl(浓)===KCl+3Cl2↑+3H2O中生成13.44 L(标准状况)Cl2转移的电子数目
D.1 ml Cl2与足量NaOH反应:氧化剂的分子数目
C [A.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共热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 eq \(=====,\s\up7(△)) MnCl2+Cl2↑+2H2O中,若反应中有2 ml HCl参加反应,则有1 ml HCl被氧化,但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浓度逐渐减小,反应停止,所以实际上被氧化的HCl分子数小于NA,故A错误;B.未指明标准状况,无法计算11.2 L氯气的物质的量和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故B错误;C.由方程式可知,生成3 ml氯气,反应转移5 ml电子,则标准状况下生成13.44 L氯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eq \f(13.44 L,22.4 L/ml) × eq \f(5,3) ×NA ml-1=NA,故C正确;D.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反应中氯气即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则1 ml氯气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氧化剂的分子数目为1 ml× eq \f(1,2) ×NA ml-1=0.5NA,故D错误。]
10.将0.20 ml/L的盐酸和物质的量浓度为c ml/L的NaOH溶液按不同体积比配制成两种溶液。下表是配制时所取盐酸与NaOH溶液体积与混合后溶液中Na+与Cl-的物质的量浓度数据(忽略溶液体积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60 B.y=30 C.z=0.10 D.c=0.10
D [由题可知,混合后溶液中Na+离子全部来源于NaOH,Cl-离子全部来源于HCl,溶液①混合后c(Na+)= eq \f(c ml/L×x mL,(30+x)mL) =1.5z ml/L,c(Cl-)= eq \f(0.2 ml/L×30 mL,(30+x)mL) =z ml/L;溶液②混合后c(Na+)= eq \f(c ml/L×y mL,(10+y)mL) =z ml/L,c(Cl-)= eq \f(0.2 ml/L×10 mL,(10+y)mL) =2z ml/L;解得:x=90,c=0.10,y=10,z=0.05;故答案选D。]
11.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常温下1 ml氧气的体积,提供试剂有MnO2和H2O2溶液。试回答下列问题:
(1)现取10 mL的0.95 ml/L过氧化氢溶液完全反应,仪器C的读数为122.0 mL,计算室温下1 ml氧气体积的测定值是 __________ 。
(2)仪器C的刻度范围一般是 __________ ,过氧化氢溶液取10 mL,那么实验中使用的过氧化氢溶液浓度最大约为 __________ ml/L(室温下,1 ml氧气的体积取24.0 L)。
[解析] (1)过氧化氢的物质的量为:n=cV=0.95 ml/L×0.01 L=0.009 5 ml,根据反应2H2O2 eq \(=====,\s\up7(MnO2)) 2H2O+O2↑,生成氧气的物质的量为0.004 75 ml,由于仪器C的读数为122.0 mL,但这122 mL的气体中有10 mL气体是由于H2O2的加入排出的空气的体积,故氧气的体积为122 mL-10 mL=112 mL,故此状态下1 ml气体的体积V= eq \f(0.112 L,0.004 75 ml) =23.58 L。(2)仪器C的读数为122.0 mL,仪器C的刻度范围一般是110~130 mL;即为所得氧气得体积,故氧气的物质的量的范围为 eq \f(0.11,24.0) ml~ eq \f(0.13,24.0) ml,根据反应:2H2O2 eq \(=====,\s\up7(MnO2)) 2H2O+O2↑可得过氧化氢的物质的量范围为: eq \f(0.22,24.0) ml~ eq \f(0.26,24.0) ml,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范围为: eq \f(\f(0.22,24.0) ml,0.01 L) ~ eq \f(\f(0.26,24.0) ml,0.01 L) ,最大约为1.08 ml/L,最小约为0.92 ml/L。
[答案] (1)23.58 L
(2)110~130 mL 1.08
12.完成下列填空:
(1)分子数为3.01×1023个NH3的物质的量约为 ________ 。
(2)标准状况下,2.24 L Cl2的质量为________g,标准状况下,将a L HCl气体溶于水配成500 mL 0.4 ml·L-1的溶液,则a= __________ ;
(3)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1体积气体X2跟3体积气体Y2化合生成2体积化合物C,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__________ 。
(4)在标准状况下,由CO和CO2组成的混合气体11.2 L,质量为20 g,该混合气体中,CO和CO2物质的量之比为 __________ ,碳与氧两种原子的数目之比为________。
(5)已知溶液Y由20 mL 0.1 ml·L-1 AlCl3溶液和30 mL 0.2 ml·L-1 MgCl2溶液混合而成,则Y
中c(Cl-)=________ml·L-1(假设混合溶液的体积等于混合前两种溶液的体积之和)。
[解析] (1)n(NH3)= eq \f(N(NH3),NA) = eq \f(3.01×1023,6.02×1023 ml-1) =0.5 ml。(2)n(Cl2)= eq \f(V(Cl2),Vm) = eq \f(2.24 L,22.4 L·ml-1) =0.1 ml,m(Cl2)=n(Cl2)M(Cl2)=0.1 ml×71 g/ml=7.1 g;n(HCl)=c(HCl)×V=0.4 ml·L-1×0.5 L=0.2 ml,0.2 ml= eq \f(a L,22.4 L·ml-1) ,则a=4.48 L。(3)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则1体积气体X2跟3体积气体Y2化合生成2体积化合物C,可知X2+3Y2===2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C是由X和Y两种元素组成,且其化学式为XY3(或Y3X)。(4)根据题意,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eq \f(11.2 L,22.4 L·ml-1) =0.5 ml,设CO物质的量为a ml,则CO2物质的量为(0.5-a)ml,则根据气体质量可得等式28a+44×(0.5-a)=20,解得a=0.125 ml,则n(CO2)=0.5-0.125=0.375 ml,则n(CO)∶n(CO2)=0.125∶0.375=1∶3;则n(C)∶n(O)=(1+3)∶(1+3×2)=4∶7,故N(C)∶N(O)=4∶7。(5)n(AlCl3)=0.1 ml·L-1×0.02 L=0.002 ml,n(MgCl2)=0.2 ml·L-1×0.03 L=0.006 ml,则混合液中的n(Cl-)=0.002 ml×3+0.006 ml×2=0.018 ml,则c(Cl-)= eq \f(0.018 ml,0.05 L) =0.36 ml·L-1。
[答案] (1)0.5 ml
(2)7.1 4.48
(3)XY3(或Y3X)
(4)1∶3 4∶7
(5)0.36
溶
液
混合前所取
溶液体积(mL)
混合后离
子浓度(ml/L)
HCl
NaOH
Na+
Cl-
①
30
x
1.5z
z
②
10
y
z
2z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物质的量同步达标检测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物质的量同步达标检测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物质的量课后测评,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