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分层练习】新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章节测试+素养提升+期末测试(含答案解析)整套
【分层练习】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分层练习】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含答案),共9页。
单元达标与检测(二)(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有关物质保存的说法错误的是( )A.钠保存在煤油中B.过氧化钠需密封保存C.氯水密封保存在无色试剂瓶中D.漂白粉不能露置在空气中保存C [A.钠应该密封在煤油中保存,A正确;B.过氧化钠露置在空气中能与二氧化碳、水反应而变质,应密闭保存,B正确;C.氯水中含次氯酸见光分解,氯水应该密封在棕色试剂瓶中保存,C不正确;D.漂白粉中次氯酸钙能和空气中二氧化碳、水反应而变质,不能露置在空气中保存,D正确。]2.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生苍白色火焰,瓶口上方形成白色烟雾B.铁丝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红棕色的烟,产物溶于水,溶液呈浅绿色C.铜丝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黄色的烟,产物溶于水,溶液呈蓝绿色D.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白色固体C [A.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生成氯化氢气体,瓶口上方形成白雾,不能形成烟,烟是固体小颗粒生成的,A错误;B.铁丝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褐色的烟,产物溶于水得到氯化铁溶液,溶液呈棕黄色,B错误;C.铜丝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黄色的烟,产物溶于水得到氯化铜溶液,溶液呈蓝绿色,C正确;D.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钠,D错误。]3.下列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钠在空气中表面生成白色物质B.铜器生铜绿C.用氯化钠溶液做焰色试验D.光照氯水,溶液褪色C [A.钠在空气中表面被氧化生成白色物质,涉及化学变化,A不符合题意;B.铜器表面在空气和水的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铜绿,涉及化学变化,B不符合题意;C.用氯化钠溶液做焰色试验,是物理变化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C符合题意;D.光照氯水,HClO分解,Cl2+H2O⇌HCl+HClO平衡右移,Cl2浓度下降,溶液褪色,涉及化学变化,D不符合题意。]4.偏二甲肼(C2H8N2)是一种高能燃料,燃烧产生巨大能量,可作为航天运载火箭的推动力。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偏二甲肼的摩尔质量为60 gB.6.02×1023个偏二甲肼分子的质量为60 gC.1 mol偏二甲肼的质量为60 g·mol-1D.6 g偏二甲肼含有NA个偏二甲肼分子B [偏二甲肼的摩尔质量为60 g·mol-1;1 mol偏二甲肼的质量为60 g;6 g偏二甲肼含有0.1NA个偏二甲肼分子。]5.与50 mL 0.1 mol·L-1 Na2CO3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溶液是( )A.50 mL 0.2 mol·L-1的NaCl溶液B.100 mL 0.1 mol·L-1的Na3PO4溶液C.25 mL 0.2 mol·L-1的Na2SO4溶液D.10 mL 0.5 mol·L-1的Na2CO3溶液A [A.50 mL 0.2 mol·L-1的NaCl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 mol/L,A符合题意;B.100 mL 0.1 mol·L-1的Na3PO4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3 mol/L,B不符合题意;C.25 mL 0.2 mol·L-1的Na2SO4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4 mol/L,C不符合题意;D.10 mL 0.5 mol·L-1的Na2CO3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D不符合题意。]6.铅笔芯主要成分是石墨和黏土。假设铅笔芯质量的一半是石墨(其余组成物质中不含碳),用铅笔写一个汉字消耗的质量约为1 mg,那么这个汉字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约为( )A.2.5×1019 B.2.5×1022 C.5×1019 D.5×1022A [铅笔芯质量的一半成分是石墨,用铅笔写一个字消耗的质量约为1 mg,则一个铅笔字含有的碳的质量为0.5 mg。所以一个铅笔字含有的碳的物质的量为n= eq \f(m,M) = eq \f(5×10-4 g,12 g/mol) = eq \f(5,12) ×10-4 mol,所以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 eq \f(5,12) ×10-4 mol×6.02×1023 mol-1=2.5×1019。]7.若CH4与O2按质量比1∶4混合时极易爆炸,此时CH4与O2的体积比为( )A.1∶4 B.1∶2 C.1∶1 D.2∶1B [CH4与O2的质量比为1∶4,CH4与O2的摩尔质量比为1∶2,n=m/M,因此,CH4与O2的物质的量比为1∶2,相同条件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等于1∶2。]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金属钠长期置于空气中,最后变为NaOHB.“84”消毒液可用作漂白剂,过氧化钠可用作供氧剂C.Na的金属活动性比Cu强,可用Na与CuCl2溶液反应制CuD.常温下,称取5.9 g NaCl溶于100 mL水配成1 mol·L-1的溶液B [A.金属钠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Na2O,Na2O和空气中的水反应生成NaOH,NaOH和CO2反应生成Na2CO3,因此金属钠长期置于空气中,最后变为Na2CO3,A项错误;B.“84”消毒液中含有NaClO,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作漂白剂,过氧化钠和水或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因此过氧化钠可用作供氧剂,B项正确;C.Na的金属活动性比Cu强,将Na加入到CuCl2溶液中,Na先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NaOH和CuCl2反应生成Cu(OH)2蓝色沉淀,无法制得Cu,C项错误;D.溶剂的体积不等于溶液的体积,应配成100 mL溶液,D项错误。]9.某工业废气所含氮氧化物(NOx)的氮氧质量比约为7∶4,该NOx可表示为( )A.N2O B.NO C.N2O3 D.NO2A [根据氮氧质量比14∶16x=7∶4,解得x= eq \f(1,2) ,故氮氧原子个数比为2∶1。]10.下列实验过程中,不会产生气体的是( )C [A项,新制氯水中的HClO见光分解生成氧气,不符合题意;B项,新制氯水中的H+与发酵粉中的NaHCO3反应生成CO2,不符合题意;C项,新制氯水中的Cl2与NaBr反应生成Br2和NaCl,没有气体产生,符合题意;D项,H2O与Na2O2反应生成O2,不符合题意。]11.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22.4 L SO2的物质的量是1 molB.标准状况下,11.2 L H2O的物质的量是0.5 molC.标准状况下,44.8 L CO2含有的分子数为2NAD.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是22.4 LC [A.常温常压Vm大于22.4 L/mol,22.4 L SO2的物质的量小于1 mol,故A错误;B.标况下水是液体,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故B错误;C.标准状况下,44.8 L CO2含有的分子数为2NA,故C正确;D.气体状况未知,应该是标况下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是22.4 L,故D错误。]12.在探究新制饱和氯水成分的实验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氯水的颜色呈浅黄绿色,说明氯水中含有Cl2B.向氯水中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含有Cl-C.向氯水中加入NaHCO3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氯水中含有H+D.向FeCl2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颜色变成黄色,说明氯水中含有HClOD [氯水中含有“三分子四离子”[Cl2、HClO、H2O、H+、Cl-、ClO-、OH-(少)],含Cl2,溶液呈浅黄绿色,A项正确;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生成白色沉淀,该沉淀是AgCl,说明溶液中含Cl-,B项正确;能与NaHCO3反应生成CO2,说明有H+,C项正确;氯水中Cl2可以将Fe2+氧化为Fe3+,D项错误。]13.鉴别K2CO3和NaHCO3两种白色固体,有4位同学为鉴别它们,分别设计了下列四种不同的方法,其中不可行的是( )A.分别逐滴加入1 mol·L-1的盐酸,看产生气泡的先后B.分别取样在试管中加热,将可能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有无白色浑浊C.分别取样配成溶液,滴加Ba(OH)2溶液,观察有无白色沉淀D.分别配成溶液,用铂丝蘸取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的颜色C [A项,K2CO3和NaHCO3两种白色固体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都产生气泡,应通过生成气体的先后判断;B项,NaHCO3不稳定,加热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可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有无白色浑浊;C项,K2CO3、NaHCO3均可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沉淀,不可鉴别;D项,二者分别含有K元素、Na元素,焰色试验现象不同,注意观察钾元素的焰色试验应通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可鉴别。]14.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KMnO4和浓HCl及如图装置制备Cl2。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A中可用分液漏斗代替长颈漏斗B.B中盛放的饱和氯化钠溶液可以净化Cl2C.C为向上空气法收集氯气D.D中盛放的澄清石灰水可以吸收尾气D [A中可用分液漏斗代替长颈漏斗,避免盐酸挥发,气体逸出,同时便于控制反应速率,故A正确;B中盛放的饱和氯化钠溶液能吸收氯气中的HCl,故B正确;氯气密度大于空气,可用向上空气法收集氯气,故C正确;澄清石灰水中氢氧化钙的浓度较小,吸收氯气的量较少,故D错误。]15.X2、Y2、Z2三种气体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2为Cl2B.X2Y为Na2OC.X2、Y2、Z2分别为H2、O2、Cl2D.Z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NaOH===NaClO+NaCl+H2OC [由X2+Y2 eq \o(――→,\s\up7(点燃)) X2Y(常温常压下呈液态)可知,X2Y为H2O,由X2+Z2 eq \o(――→,\s\up7(点燃)) XZ(产生苍白色火焰)可知,XZ为HCl,即X2为H2,Y2为O2,Z2为Cl2,故A、B项错误,C项正确;Cl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D项错误。]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5分)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16.(10分)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种类很多,我们可以按照“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盐”的类别进行研究。以下是元素周期表中前18号某种金属元素对应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所指的转化都是一步完成)。 eq \x(\a\al( A ,(单质))) ―→ eq \x(\a\al( B ,(氧化物))) ―→ eq \x(\a\al( C,(氢氧化物))) ―→ eq \x(\a\al(D,(盐))) (1)若B为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其供氧时每生成1 mol O2,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__,A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00 ℃时,11.6 g CO2和H2O的混合物气体与足量的B反应,反应后固体增加了3.6 g,则原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3)写出一种“C→D”转化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4)某同学将一小块A单质露置于空气中,观察到下列现象:银白色 eq \o(――→,\s\up7(①)) 变灰暗 eq \o(――→,\s\up7(②)) 变白色 eq \o(――→,\s\up7(③)) 出现液滴 eq \o(――→,\s\up7(④)) 白色固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A.①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B.①变灰暗色是因为生成了过氧化钠C.③是碳酸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了溶液D.④只发生物理变化[答案] (1)2NA 2Na+2H2O===2Na++2OH-+H2↑(2)23.2 (3)OH-+H+===H2O(合理即可) (4)A17.(10分)如图为实验室某浓盐酸试剂瓶上的标签的有关内容,试根据标签上的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该浓盐酸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____ mol·L-1。(2)取用任意体积的该盐酸时,下列物理量中不随所取体积的多少而变化的是________(填字母)。A.溶液中HCl的物质的量B.溶液的浓度C.溶液中Cl-的数目D.溶液的密度(3)某学生欲用上述浓盐酸和蒸馏水配制500 mL物质的量浓度为0.400 mol·L-1的稀盐酸。①该学生需要量取________mL上述浓盐酸进行配制。②在配制过程中,下列实验操作对所配制的稀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有何影响?(在括号内填A表示“偏大”,填B表示“偏小”,填C表示“无影响”)。Ⅰ.用量筒量取浓盐酸时俯视观察凹液面。( )Ⅱ.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发现液面下降,再加适量的蒸馏水。( )Ⅲ.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未做任何处理。( )Ⅳ.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解析] (1)c(HCl)= eq \f(1 000 mL×1.19 g·cm-3×36.5%,36.5 g·mol-1×1 L) =11.9 mol·L-1。(2)溶液的浓度和密度不随所取量的多少而变化。(3)根据c(浓)×V(浓)=c(稀)×V(稀),则取浓盐酸的体积V(浓)= eq \f(0.400 mol·L-1×500×10-3 L,11.9 mol·L-1) ≈0.016 8 L=16.8 mL。[答案] (1)11.9 (2)BD (3)①16.8 ②B B C A18.(10分)下图中,A为一种常见的单质,B、C、D、E是含有A元素的常见化合物。它们的焰色试验均为黄色。(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__;E__________。(2)以上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________(填写编号)。(3)写出B→C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加热5.00 g D和E的固体混合物,使E完全分解,固体混合物的质量减少了0.31 g,则原混合物中D的质量为__________。[解析] (1)A为一种常见的单质,B、C、D、E是含有A元素的常见化合物,它们的焰色试验均为黄色,则为钠的单质或钠的化合物,所以A为Na,结合转化关系可知,B为Na2O2,C为NaOH,D为Na2CO3,E为NaHCO3;(2)以上反应中①为钠的燃烧,②为Na与水反应,③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④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3)B→C是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4OH-+O2↑,C→E是氢氧化钠与过量CO2反应生成NaHCO3,化学方程式为NaOH+CO2===NaHCO3;(4)利用差量法计算:2NaHCO3 eq \o(=====,\s\up7(△)) Na2CO3+CO2↑+H2O Δm2×84 620.84 g 0.31 g计算得到原混合物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0.84 g,所以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5.00 g-0.84 g=4.16 g。[答案] (1)Na2O2 NaHCO3(2)①②③④(3)2Na2O2+2H2O===4Na++4OH-+O2↑ NaOH+CO2===NaHCO3(4)4.16 g19.(12分)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优良的消毒剂,熔点为-59 ℃,沸点为11 ℃,浓度过高时易发生分解,甚至爆炸。某课外兴趣小组通过氯气与NaClO2溶液反应来制取少量ClO2,装置如图所示:(1)甲装置中圆底烧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丙装置中发生的反应可能经两步完成,请将其补充完整:① 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②HClO+HCl+2NaClO2===2ClO2↑+2NaCl+H2O。(3)Cl-存在时会催化ClO2的生成,若无乙装置,则丙装置内产生ClO2的速率明显加快。乙装置中试剂瓶内的液体是 __________ 。实验过程中常需通入适量的N2稀释ClO2,其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戊装置烧杯中NaOH溶液吸收ClO2后,生成了ClO eq \o\al(\s\up1(-),\s\do1(2)) 、ClO eq \o\al(\s\up1(-),\s\do1(3))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甲装置中是MnO2和HCl(浓)反应制氯气,圆底烧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 eq \o(=====,\s\up7(△)) MnCl2+Cl2↑+2H2O。(2)丙装置中氯气先和水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3)从甲装置中出来的氯气中混有氯化氢,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不溶,氯化氢溶解在水中,故乙装置中试剂瓶内的液体是饱和食盐水;通入适量的N2稀释ClO2,其目的是防止ClO2发生分解,甚至爆炸。(4)戊装置烧杯中NaOH溶液吸收ClO2后,生成了ClO eq \o\al(\s\up1(-),\s\do1(2)) 、ClO eq \o\al(\s\up1(-),\s\do1(3)) ,根据元素守恒可知产物还有水生成,再根据电荷守恒可得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lO2+2OH-===ClO eq \o\al(\s\up1(-),\s\do1(2)) +ClO eq \o\al(\s\up1(-),\s\do1(3)) +H2O。[答案] (1)MnO2+4HCl(浓) eq \o(=====,\s\up7(△)) MnCl2+Cl2↑+2H2O(2)Cl2+H2O===HCl+HClO(3)饱和食盐水 防止ClO2发生分解,甚至爆炸(4)2ClO2+2OH-===ClO eq \o\al(\s\up1(-),\s\do1(2)) +ClO eq \o\al(\s\up1(-),\s\do1(3)) +H2O20.(13分)现有14.4 g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其体积为8.96 L。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________。(2)混合气体中碳原子的个数为________(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3)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如图所示装置,最后收集在气球中(体积在标准状况下测定)。①气球中收集到的气体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②气球中收集到的气体中,电子总数为________(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③气球的体积为________L。[解析] (1)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eq \f(8.96 L,22.4 L·mol-1) =0.4 mol,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 eq \o(M,\s\up6(-)) = eq \f(14.4 g,0.4 mol) =36 g·mol-1。(2)0.4 mol 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中,含0.4 mol碳原子。(3)①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NaOH溶液和浓硫酸,则最后收集到的气体是CO。②设原混合气体中CO的物质的量为n1,CO2的物质的量为n2。 eq \b\lc\{(\a\vs4\al\co1(n1+n2=0.4 mol,28 g·mol-1×n1+44 g·mol-1×n2=14.4 g)) ,解得 eq \b\lc\{(\a\vs4\al\co1(n1=0.2 mol,n2=0.2 mol)) ,因此气球中收集到0.2 mol CO,含有2.8 mol电子。③0.2 mol C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 L。[答案] (1)36 g·mol-1 (2)0.4NA (3)①28 g·mol-1 ②2.8NA ③4.48盐酸分子式:HCl相对分子质量:36.5密度:1.19 g·cm-3HCl的质量分数:3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