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江苏省泰州市北片区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江苏省泰州市北片区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第1页
    江苏省泰州市北片区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第2页
    江苏省泰州市北片区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江苏省泰州市北片区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泰州市北片区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理解与欣赏,默写题,写作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阅读理解与欣赏
    积累与运用。
    近年我南行的次数较多。愈发喜欢看yīng飞草长【甲】月笼烟雨,看高涨的如欢呼般的莲叶,看富饶的阳光、被照亮的事物及其文理;喜欢临一大面湖水,看波光浩miǎ、菖蒲丰茂,心里即有飞鸟的喜悦【乙】喜欢那加了糖的空气,香樟、桂花、栀子、茉莉,那份免费蜜饯给人以幸福感,让你唇齿生津,让你觉得世间一切悲苦皆可忍受;喜欢走着走着,路旁突然斜出xiān艳陌生的花果来,看它们野性十足的样子,你会感喟“万物生长”一词;喜欢于山顶或缆车上,俯瞰郁郁葱葱、蓬蓬勃勃的密林,感受那生命力的原始、磅bó和不朽……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对应的汉字。
    2.语段中甲、乙两处应该填入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逗号 句号B.逗号 分号
    C.顿号 分号D.顿号 句号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愈发喜欢看高涨的如欢呼般的莲叶,看富饶的阳光、被照亮的事物及其纹理。(这句话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B.“菖蒲丰茂”“野性十足”“郁郁葱葱”(这三个词语的结构类型完全一致)
    C.“唇齿生津”意思是嘴唇和牙齿都分泌出唾液。(“津”的意思是“唾液”)
    D.看富饶的阳光、被照亮的事物及其文理。(根据语境,“被照亮的事物及其文理”中“文理”应是“纹理”)
    综合性学习活动。
    八年级某班以“倡导低碳生活”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4.请你为“低碳生活”拟写一句公益广告语。(15字以内,至少使用一种修辞)
    5.人们在践行“低碳生活”这种生活方式时,小行为往往会带来大改变。请你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提出两条切实可行的建议。
    6.在活动的最后,大家围绕“学生对低碳生活方式了解程度”做了一次调查。阅读下列调查表,说说你对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意义的认识。
    阅读诗歌并完成相关题目。
    诗歌兴趣小组成员都是柳宗元的粉丝,他们希望编写一本《子厚诗选》,辑录柳宗元各时期所作的诗歌,展现柳宗元的人生轨迹。以下是他们找到的其中两首诗歌:
    7.以下是柳宗元的人生轨迹,小组成员不知道《重别梦得》创作于哪一时期。请结合表格内相关信息,帮助他们在下图中选择ABCD中具体一个时期,并分析判断。
    8.这两首诗都提到了田居生活,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分析。
    阅读下面古文,完成相关题目。
    为了使《子厚诗选》内容更加丰富,小组成员还找到了“永州八记”之一的《石渠记》,内容如下。请完成相应任务。
    石渠记
    【唐】柳宗元
    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②,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③,昌蒲被之,青藓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行纡馀④,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⑤,可列坐而庥⑥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揽去翳朽⑦,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⑧盈,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⑨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蠲⑩渠至大石,十月十九日逾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穷也。
    【注释】①渴:指袁家渴(一条溪水的名字)。②倍尺:二尺。③泓:深潭。水深而广。④纡(yū)馀:曲折伸延。⑤箭:小竹。⑥庥:同“休”,休息。⑦翳朽:阴郁的密林和腐烂的朽木。⑧酾(shī):分流,疏导。⑨俾(bǐ):帮助。⑩蠲(juān):古同“涓”,清洁。
    9.字词解释。
    10.用“/”给下面这句话断句(限断三处)。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11.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②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12.请根据文章内容,将下图中作者所到之处填写完整。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13.这篇游记也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期的作品。联系课文《小石潭记》,谈一谈你对《石渠记》“惜其未始有传焉者”中“惜”字的理解。
    根据《说文解字》中对造字的六个条例的解释,完成相关题目。
    一是“象形”,象物形的大概。二是“指事”,用抽象的符号,指示那无形的事类。三是“会意”。会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为一个字,这一个字的意义是哪几个字的意义积成的。四是“形声”,也是两个字合成一个字,但一个字是形,一个字是声;形是意符,声是音标。五是“转注”,就是互训。两个字或两个以上的字,意义全部相同或一部相同,可以互相解释的,便是转注字,也可以叫作同义字。六是“假借”,语言里有许多有音无形的字,借了别的同音的字,当作那个意义用。
    14.《说文解字》的作者是______。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以上文字选自______(作者)的______(作品)。中国的汉字,从造字和用字的角度来讲,有六个条例,称为“_____”。
    1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汉字“鱼”“口”“耳”“手”“田”等都是象形文字。
    B.“刃”字,在“刀”形上加一点,指示刃之所在,“刃”是指事文字。
    C.“令”本义是发号,假借为“县令”的“令”,这是假借文字。
    D.“江”“河”“请”“晴”是转注文字。
    16.结合【选段二】及下图,判断“众”字属于哪种造字法,并简要分析。
    人从众
    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相关题目。
    ①建一座跨江大桥,让三种不同速度和体量的车同时过江:高速公路、高铁、普通公路,这一大胆的设想正在从纸上走向现实。2019年11月22日上午,常泰长江大桥项目主体工程全面开工。位于泰兴的江边,展现在记者面前的是大半个足球场大小的一个巨大椭圆形钢沉井,从这里开始,江苏交通人将用四五年的时间,再创一个世界桥梁史上的奇迹。
    ②常泰长江大桥位于泰州大桥与江阴大桥中间,跨江连接常州与泰兴两市。项目东距江阴长江公路大桥约30.2公里,西距泰州长江大桥约28.5公里,南北连接常州和泰州两市。路线全程10.09公里,其中,公铁合建段约5.3公里。
    ③常泰长江大桥工程主梁采用上下层布置,上层桥面布置双向6车道高速公路,南接江宜高速,北接宁通高速,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下层桥面上游侧布置两线城际铁路,设计速度200公里/小时;下层桥面下游侧布置4车道一级公路,泰兴侧接入六圩港大道,常州侧接入港区大道,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
    ④常泰长江大桥,一举创下2项“世界第一”。它是世界上最大跨度公铁两用斜拉桥,其专用航道桥,还是世界上最大跨度的公铁两用钢拱桥。常泰长江大桥在世界上首创了集高速公路、城际铁路、一级公路为一体的过江通道结构。对于未来江苏的几十座待建过江通道来说,常泰长江大桥大胆地开启了将多种交通功能整合到一个过江通道位置上的尝试。
    ⑤除了过江方式的创新之外,这座新的过江通道还将实现超大跨度斜拉桥温度自适应塔梁纵向约束体系、钢-混组合四塔肢空间钻石型桥塔结构、核芯混凝土索塔锚固结构、台阶型抗冲刷沉井基础型式的4个结构型式世界“首创”。
    ⑥22日上午,大桥在泰兴正式奠基。省交通工程建设局常泰长江大桥建设指挥部现场指挥长李镇介绍,自今年1月份临时工程开工以来,常泰长江大桥已经全面完成栈桥、码头等设施建设,同时展开了钢沉井制造工作。李镇表示,这也标志着目前主体工程已全面开工。从今年初的开工仪式计算,大桥的工期共5年半。
    ⑦这座大桥建成后,从泰兴到常州的车程将缩短至半小时左右。可以说,这座大桥对扬子江城市群和常州泰州两市的过江联系和跨江发展有重要意义。项目是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的过江通道之一,未来的如皋到常州高速公路将由此过江。在城际铁路网中,常州到泰兴的城际铁路也将由此过江,成为未来苏中苏南跨江融合发展的又一快速通道。
    17.新闻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常泰长江大桥?阅读全文,补全填空。
    ①___________→工程设计→②___________→施工进度→③___________
    18.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19.请为这则新闻拟写一个合适的标题。(不超过20个字)
    20.下列理解与材料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让高速公路、高铁、普通公路三种不同速度和体量的车同时过江,这是常泰大桥首创。
    B.常泰长江大桥是世界上最大跨度的斜拉桥,其专用航道桥是世界上最大跨度的钢拱桥。
    C.周周说:“太好了!等大桥建成,我爸开车从泰兴出发到常州,只半小时左右就能到达!”
    D.阿泰说:“太棒了!建成后的常泰大桥至少有5项世界首创,2项世界第一!”
    阅读董改正的《月光烧成的灰》,完成相关题目。
    ①不能解释的都是奇迹。外婆一直在等一场霜。
    ②霜落之后,菜就甜了。腌白菜,腌芥菜,腌雪里蕻,上色入味。腌萝卜尤其美味。(A处)老种白萝卜,纺锤形的,洗净了,切成月牙状,齐齐码在竹簸箕上,像一只只小白鸭。最初是晶莹水润的,半个日头后就蔫了,边角内卷了,有了皱纹,惹了灰黄。再晒一个日头,吹小半天风,就可以下坛坛罐罐腌制了。
    ③每到大雪后,我都会给旅居海口的李君寄点咸货。咸鸭子,咸肉,他都特别喜欢。海南冬天的轻寒不够锋锐,就像挠不到的痒,不足以让腌味侵入腌货内部,无论如何也炮制不出记忆里舌尖上的“腊味”。用冰箱模拟内地的冬天,腌出来也只是概念上的咸货。味觉的火柴棒,无法引燃舌尖上记忆的草灰蛇线。到底还是不行。
    ④缺了什么呢?
    ⑤母亲的腌菜手艺,比起外婆来要差很远。外婆腌的萝卜缨子,一根根似金丝缕缕,拍碎的蒜子如碎玉,切丝的辣椒如红线。用干筷头夹一碟子,下入烧熟的香油,略翻炒,脆黄酸香,宜配稀饭干饭,宜搭面条,宜夹馍,寡吃也好,只是太奢侈。外婆腌的水萝卜,水个嫩嫩,黄个生生,咬一口,嘎嘣脆,润润的酸,酸得半夜想起来不吃—块就睡不着。村里有个孤寡老人,临终前想吃一口我外婆腌的水萝卜。外婆赶快送来,老人吃了一口,长叹一口气,这才去了。外婆腌的五香萝卜更是极品。我不曾见过谁会把萝卜切成那样的长条,长得像蚕豆的豆荚,简直有点媚,像青衣的水袖。那会儿,一排排这样的萝卜干躺在竹簸箕上,就像一条条秀美的江南划子停在河边,在月色里轻轻荡漾。
    ⑥我记得那是个月色皎皎的冬夜,霜染村晚,犬吠寂寥。院子里,芦秆编成的晒席上,依然晾着萝卜干。露珠在凝结,霜也在凝结,冬虫在幽咽低吟,漆黑如墨的树冠里,鸟呢喃有声。霜是凝华态,露是液化状,总归是水的前世今生,总归是和着尘土的,脏,回潮。外婆笑着说不怕,天明吹一阵小风,晒半天日头就好了——哪里就脏了呢?她笑着看我,月光连忙照亮了她的脸。我立时就赧然了。外婆用新稻草烧灰,沾染白净如玉的糯米裹粽子,我能一口气吃三五个,不蘸糖。外婆将绿豆壳晒干了,焚成灰,晒好,放—把煮稀饭,那个香,那个糯,今生恐难重温了。
    ⑦外婆走了很多年了,母亲也已经七十三岁。母亲一辈子忙碌,没有时间将心思放在食物上,食物对她就像汽油对于汽车,是续命的能量而已。那天我给她做了蒿子粑粑,她说真好吃。她是知道好吃的。外婆一生悲苦,却依然那么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不能解释的都是奇迹,外婆便是。
    ⑧霜未至,月色如霜。等霜落后,今年我要腌点萝卜,腌点肉,腌点鸭子。今年我得给李君寄两只去。(B处)我或许还应该告诉他,其实参与味道酿制的,不仅仅是温度,可能还有虫鸣、犬吠,可能还有月光烧成的灰。
    21.【对话李君】下面是董改正写给朋友李君一份留言,请帮李君完成回评。
    李君:
    当你看到这份字条的时候,你应该收到我寄给你的文章《月光烧成的灰》和我自制的咸货了。知道你很喜欢吃外婆腌的白萝卜,今年我也试着按文章A处的流程制作了一回,可有心得了;对了,我还想告诉你,通过尝试,我更加领悟到当初我写那句话的含义(文章B处)。不知道这次的咸货,能否让你和我一样吃出外婆的味道,静候回评。
    友:改正
    某月某日
    (1)李君很喜欢文章中A处的描写,他想请你任选一个角度(修辞、用词、句式等)赏析这句话,并替他完成回评。
    (2)李君读文章时,对文章B处句子的含义有点拿捏不准,说说你的理解。
    22.【对话作家】小华读了这篇文章后深有感触,趁作家董改正来校讲学之际,与之交流。请根据你的理解将对话补充完整。
    小华:董老师,有幸拜读了您的散文《月光烧成的灰》,您写得太好了!我记得您在文中曾两次提到“不能解释的都是奇迹”,一开始我并不理解您为什么要反复说这句话,仔细琢磨后,我认为①___________,您觉得我说的对吗?
    董作家:你说的不错,确实我在这些文字身上寄予了很深的情意。
    小华:董老师,我也在一遍遍诵读您的文字,贴近这份深情。可在诵读时,我感觉这句“露珠在凝结,霜也在凝结,冬虫在幽咽低吟,漆黑如墨的树冠里,鸟呢喃有声。”总读不好,您能在语速、语气等方面给我点建议吗?
    董作家:好的。我觉得②___________。
    小华:谢谢董老师,我真的受益匪浅,再次衷心感谢您。
    23.【对话文本】阅读第⑤段画线句子和链接材料,试比较其表现手法的相同点和作用的不同点。
    【链接材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柳宗元《小石潭记》)
    表现手法: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作用:_________________
    链接作用:_________________
    二、默写题
    24.根据提示填写课文原句。
    (1)复行数十步,_____________。
    (2)蒙络摇缀,_____________。
    (3)树梢树枝树根根,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5)《桃花源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绘花不采静态的枝蕾,而采动态的落英;绘草不列草类高矮,而重色泽形态,堪称诗意写景佳句。
    (6)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关雎》中描写青年男子对美貌少女表达倾慕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题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曾经在2022年“稳”被选为年度国内汉字。“稳”的基本解释为“安定,固定”,可组成稳定、稳固、稳重、安稳、平稳等词语。稳定是发展的基石,行稳是致远的前提,稳重是为人的品质,稳中求进是行事的策略……
    请以《还是稳一点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④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参考答案
    1.答案:莺;淼;鲜;礴。
    解析:yīng——莺,草长莺飞:形容江南暮春的景色。miǎ——渺,浩渺:广阔无边。xiān一一鲜,鲜艳:指颜色强烈,艳丽。bó——确,磅礴:形容气势盛大,广大无边。
    2.答案:C
    解析:甲:“草长莺飞”与“月笼烟雨”是表示并列关系的两个短语,应用顿号。乙:“喜欢临一大面湖水,看波光浩渺、菖蒲丰茂,心里即有飞鸟的喜悦”与“喜欢那加了糖的空气,香樟、桂花、栀子、茉莉,那份免费蜜饯给人以幸福感,让你唇齿生津,让你觉得世间一切悲苦皆可忍受”是表示并列关系的两个分句,应用分号。故选C。
    3.答案:B
    解析:B.“菖蒲丰茂”是主谓短语,“野性十足”是主谓短语,“郁郁葱葱”是并列短语。故选B。
    4.答案:示例:倡导低碳生活,共建美好家;选择低碳,绿色相伴。
    解析:
    5.答案:示例:少乘坐汽车,多骑自行车、步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使用一次性纸杯或餐具;少用塑料袋,使用环保口袋;随手关闭电器电源。
    解析:
    6.答案:目前绝大多数学生对“低碳生活方式”了解不够,通过综合性学习活动在学生中宣传低碳生活意义重大。
    解析:
    7.答案:根据背景资料可知,柳宗元和刘禹锡793年相识;根据诗歌内容“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和注释“实为二十二年”可知,这首诗作于815年,所以应该是“再贬柳州”时期。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评析。根据诗歌内容“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的意思“二十年来历经沧桑患难相恤,今天忽然歧路分别各自西东”和图表的背景资料"柳宗元和刘禹锡在贞元九年(793)同时进士及第,踏上仕途。二十多年来,他们在永贞改革的政治舞台上力革时弊,后又同时遭遇两次贬谪,令人唏嘘不已”可知,从793年到815年已经过去了22年,所以,《重别梦得》应当创作于柳宗元“再贬柳州”时期。
    8.答案:根据“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一句可知,《溪居》表现了诗人因为自己不得重用、政治抱负不能施展的无奈、调侃和自嘲之情;根据“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一句可知,《重别梦得》表现了诗人因预感到这次分别很难再有重逢的机会,内心产生的悲戚哀婉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把握。《溪居》中“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的意思是:闲居便与农家菜圃为比邻,偶尔好似隐逸的山林之客。结合创作背景可知,诗人贬居于此,心中有忧伤与无奈,只好故作山林客,强作闲适,表现了诗人因为自己不得重用、政治抱负不能施展的无奈、调侃和自嘲之情。《重别梦得》中“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的意思是:如果皇恩浩荡允许回家种地,晚年就日夕相处做邻居老翁。结合创作背景可知,由于是再度遭贬,诗人似乎已经预感到这次分别很难再有重逢的机会,便强忍悲痛,掩藏了这种隐约的不祥预感,而以安慰的口气与朋友相约。“若许”二字却说明目前连归田亦不可得,然而诗人偏偏以这样的梦想来写离愁,梦想与现实的反差,使作者的感情更为悲戚哀婉。
    9.答案:①A.建桥/搭桥;②B.向西;③;C.屡次,多次;④D.给予,馈赠。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诗词虚词。A.句意:在渠上有一座便桥。桥,架桥;B.句意:(渠水)又转弯往西流。“下见小”的意思是“向下看见一个小”,“下”是名词作状语,意思是“向下”,由此可以推断出,“西”也是名词作状,意思是向西,往西;C.句意:所以我把它全都记写下来。“累”在这里是一个副词,应读1èi,意思是屡次,多次;D.句意:(把它)留给匠人们。遗:给予,馈赠。
    10.答案: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这句话的意思是:风吹动着树梢,悦耳的声音在山崖和山谷间回荡,看它已经很宁静,它们被风吹动所发出的声音才在远处传播“风摇其巅”点出风吹树梢这种现象,“韵动崖谷”写的是其发出的声音在回荡,二者之间应该停顿:“视之既静”“其听始远”写的是人的感受,前面应该停顿;“视之既静”和“其听始远”分别从视觉、听觉两方面展开,视觉上是“静”,听觉上却是“远”,构成了十分奇妙的意境,二者之间应该停顿;故正确的停顿应为: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11.答案:①小潭中的鱼大约有百来条,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
    ②(渠水)又转弯往西流,在岩石边流入石隙里,最后流入北边的小潭中。(主语需补充出来)
    解析:
    12.答案:①泉(泉水);②石泓(水潭、深潭)。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图文转换。根据图片可提炼信息:袁家渴西南方向有一条石渠,渠上架桥,再向西方向有岩石,岩石北方有座水池样的图标。根据原文“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从袁家渴向南走不到百步,有一座石渠,百姓在上面架了一座桥。符合图片信息。“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是能听到泉水的声音很大,说明泉水离桥不远,与图中①位置相符合。“逾石而往有石泓”的意思是即过了“岩石”再往前走有一石潭,与图中②位置相符合。由此可知,此题的答案应为:①泉水:②石潭。
    13.答案:“惜”,惋惜,遗憾的意思。石渠菖蒲覆盖,苔藓环绕,还有诡石、怪木、奇卉、美箭,景色奇“美”,但是少为人知,作者为之感到遗憾惋惜。正如《小石潭记》,作者也是在“借题感慨”:借山水之题,发胸中之气,融已于山水。即借石渠虽“美”但“未始有传”抒发自己虽有才能却无人赏识无法施展的抑郁不平之气。
    解析:本题考查对比阅读。《石渠记》“惜其未始有传焉者”的意思是可惜从来都没有写它的人,据此可知“惜”是惋惜的意思:结合第②段“揽去翳朽⑦,决疏土石,既祟而焚,既層⑧盈,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⑨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可知作者把枯草朽木归敛成堆然后清除,疏通渠道,清除堵塞的土石,把已经堆积起来的枯草朽木烧掉,渠道既已通就注满了清泉,可惜还没有人传场它,所以作者才完备地记下它周围所有的景物,留给那些喜爱山水的人,并把这些刻写在石的背面,使以后热心此事的人便于得到。这段记事简明扼要。文中一个“惜”字,反映了作者的心情,可以这样理解:既是“惜”石渠之末始传,也是可惜自己的怀才不遇。《小石潭记》中,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是交融。在对景物描绘中结合着作者自身的遭际,渗透着作者自身的威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石潭虽充满了生机一一“闻水声,如鸣环”,但却无人赏识,四周被竹树围抱,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触景伤情。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14.答案:许慎;朱自清;经典常谈;六书。
    解析:
    15.答案:D
    解析:
    16.答案:会意字。“众”字由三个“人”字组成,“三”在古代表示多数,三个人即为众,是人数多的意思。
    解析:
    17.答案:①地理位置,②创新之处,③重要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第①空:结合第②段的"常泰长江大桥位于泰州大桥与江阴大桥中间,跨江连接常州与泰兴两市"可概括出,地理位置;第②空:结合第国段的"常泰长江大桥,一举创下2项世界第一“和第⑤段的“除了过江方式的创新之外”可概括出,创新之处;第③空:结合⑦段的“可以说,这座大桥对扬子江城市群和常州泰州两市的过江联系和跨江发展有重要意义”可概括出,重要意义。
    18.答案:说明的表达方式,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常泰长江大桥所处位置。
    解析:本题考查表达方式的分析。第⑦段画线句子运用了约30.2公里”约28.5公里”等数字,是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的表达方式;准确地说明了常泰长江大桥东西南北距离其他位置的路程,从而说明了常泰长江大桥所处位置。
    19.答案:新闻原标题:常泰长江大桥主体工程开工,创2项世界第一。
    解析:本题考查新闻标题的拟写。结合第段的2019年11月22日上午,常泰长江大桥项目主体工程全面开工……再创一个世界桥梁史上的奇迹“和第@段的"常泰长江大桥,一举创下2项'世界第一”可知,文章主要报道常泰长江大桥相关工程,标题可概括为:常泰长江大桥主体工程开工,创两项世界第一.
    20.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与材料的理解。B.结合④段的“常泰长江大桥,……是世界上最大跨度公铁两用斜拉桥,其专用航道桥,还是世界上最大跨度的公铁两用钢拱桥"可知,“世界上最大跨度的斜拉桥世界上最大跨度的钢拱桥“表述不够具体准确;故选B。
    21.答案:(1)示例一:【修辞】改正:你好,很喜欢你写的这几句,句子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洗、切、排放好的白萝卜比作一只只小白鸭,突显了萝卜白净、可爱的特征,把晒蔫了的白萝卜说成有了皱纹,赋予了萝卜人的特征,这几句既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白萝卜洗、切、排、晒、腌的过程,又表达了外婆对腌制过程地喜爱、享受,对生活的热爱。示例二:【用词】改正:你好,很喜欢你写的这个词“码”,“码”是堆叠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洗净、切好的白萝卜在竹簸箕中排放整齐地情态,表现了外婆对腌制过程的喜爱、享受,对生活的热爱。改正:你好,很喜欢你写的这个词“惹”,“惹”是沾染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晶莹水润的白萝卜经过日晒蔫了时的色泽变化,表现了外婆对腌制过程的喜爱、享受,对生活的热爱。示例三:【句式】改正:你好,很喜欢你写的这几句,句子多用短句,使文章富有节奏感、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把白萝卜洗、切、排、晒、腌的过程,一气呵成地展现了出来,表现了外婆对腌制过程的喜爱、享受,对生活的热爱。
    (2)咸货腌制需要经历寒霜,忍受寂寥,沉淀岁月,怀揣热爱与希望,这是外婆用美味的咸货给我们带来的启示,也是外婆一生的写照。她一生悲苦,却始终热爱生活和生命,这里不仅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岁月沉淀的感叹,也抒发了作者对外婆以及往昔岁月的怀念。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与理解。(1)考查句子的赏析。鉴赏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本题要求从修辞、用词、句式等角度赏析句子。(2)考查句子的理解。B处句子中“参与味道酿制的,不仅仅是温度”指咸货腌制需要经历寒霜;“可能还有虫鸣、犬吠,可能还有月光烧成的灰”指咸货腌制需要忍受寂寥,沉淀岁月,要满怀对生活的热爱与希望。结合第⑦段“外婆一生悲苦,却依然那么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可知,这里不仅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岁月沉淀的感叹,也抒发了作者对外婆以及往昔岁月的怀念。
    22.答案:①这句话第一次出现在文章的第一段,“不能解释的”是外婆一直在等一场霜,“奇迹”是霜落之后,菜就甜了。这里不仅写出了腌菜需要寒霜的考验,也写出了外婆等待寒霜的执着和对生活的热爱。第二次出现在第七段,这里更多地是在强调外婆的生活态度,她一生悲苦,却始终热爱生活和生命,爱就是最大的奇迹。这句话第一次出现为了引起下文,第二次能更好地揭示主旨,反复出现,既前后照应,在立意、情感上又逐渐深入。②这句话总体上可以读得舒缓、深沉,因为它主要展现的是冬夜霜重、冬虫低吟、周围漆黑一片的画面,当然在读到“鸟呢喃有声”时,可以稍轻快些,这里展现出了一点温馨与欢喜。所以要读好这句话,要学会深入情境,想象画面,感受生命历经磨砺的艰辛与美好。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由第①段“不能解释的都是奇迹。外婆一直在等一场霜”可知,“不能解释的”是外婆一直在等一场霜,从而引出下文外婆腌菜的描述;结合第②段“霜落之后,菜就甜了。腌白菜,腌芥菜,腌雪里蕻,上色入味。腌萝卜尤其美味”可知,“奇迹”是霜落之后,菜就甜了,这里不仅写出了腌菜需要寒霜的考验,也写出了外婆等待寒霜的执着和对生活的热爱。由第⑦段“不能解释的都是奇迹,外婆便是”,结合前一句“外婆一生悲苦,却依然那么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可知,“不能解释的”是外婆一生悲苦,却始终热爱生活和生命,对孩子的爱就是最大的奇迹。结合第⑧段“我或许还应该告诉他,其实参与味道酿制的,不仅仅是温度,可能还有虫鸣、犬吠,可能还有月光烧成的灰。”可知,“不能解释的都是奇迹”在这里揭示主旨,反复出现,既前后照应,在立意、情感上又逐层深入。“露珠在凝结,霜也在凝结,冬虫在幽咽低吟,漆黑如墨的树冠里,鸟呢喃有声。”写出了冬夜黑暗、霜露浓重、冬虫幽咽低吟、鸟儿啾啾的静谧画面;结合第⑥段“外婆笑着说不怕,天明吹一阵小风,晒半天日头就好了一一哪里就脏了呢?她笑着看我,月光连忙照亮了她的脸。我立时就赧然了”可知,划线的句子展现出了生活的温馨与欢乐。根据意象画面和表达的情感可知,此句在阅读上应该舒缓、深沉,表现出生命历经磨砺的艰辛与美好。
    23.答案:①表现手法:侧面烘托;②本文:用孤寡老人,临终前想吃我外婆腌的水萝卜,侧面烘托出水萝卜味美以及外婆腌菜手艺的高超,表达了作者对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外婆的怀念之情。③链接:用潭中的鱼儿好像在空中游动这一视觉感受,侧面烘托出潭水清澈透明平静的特点,抒发了作者对小石潭的喜爱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第⑤段划线句子回忆了“村里有个孤寡老人,临终前想吃一口我外婆腌的水萝卜”的故事,表现了外婆腌的水萝卜味道甜美及外婆腌菜手艺的高超,是侧面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外婆的怀念之情。
    24.答案:(1)豁然开朗
    (2)参差披拂
    (3)亲山亲水有亲人
    (4)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5)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6)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解析:
    25.答案:例文:
    还是稳一点好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这是卧龙先生诸葛亮的人生准则。生活清贫却志向明确,内心平静以实现远大的理想,道理人人都懂,只是难以付诸行动之中。
    一次老师让我们绘制手抄报,我觉得是一件易如反掌的事情,于是刚拿回家就取了白纸彩笔,在纸上一挥而就,洋洋洒洒起来。做完事真是好不得意,可是一看主题,却傻了眼:看错了主题!先前耗费的功夫都给付诸东流,到头来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你看,做事不沉稳,形式浮躁,最终会一事无成,如果不沉稳,哪能成功呢?
    春秋战国时期,晋文公重耳年轻时为了保全身家姓名,居无定所,四处流浪。行到楚国。楚王礼遇重耳,对他十分重视。国内乱平后,楚王又为重耳打点好行装,送他回国。重耳许诺晋国楚国交战,他一定会让晋国军队后退90里,以报恩情。后来,果然进晋楚发生战,楚国的国君见晋军果然连退90里,张皇失措,一副人仰马翻之态,顿时喜不自胜,兵乘胜追击,却恰巧进了晋军埋伏圈,尽数战败,成了俘虏。楚军将领如果多一份沉稳,谨慎一些,何至于从一国之将的威风凛凛沦落到阶下囚的凄惨难堪?
    从古到今,成功者如谢安,诸葛亮,或惊涛骇浪前,淡定从容;或羽扇纶巾,谈笑间灰飞烟灭。他们的成功让人惊叹、羡慕。可是成就这些人的不就是他们过人的沉稳从容吗?
    中国有句老话叫”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又说‘临危不惧’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些古话都教导我们行事沉稳从容,骄兵必败,失败往往是由粗心,心急造成的,那为什么不能慢一点,好一点,让自己多一份沉稳,离成功更近一点?
    行于路上,拂去一些浮躁,添点沉稳,那么便能消去心中诸多烦恼,如晴空一鹤,直上云霄。
    解析:本题考查命题作文写作。1.审题立意:根据题干表述,我们知道“稳”的本义为“安定,固定”,即稳定的意思。“好”表明了“稳”的效果或结果。这决定了本文要以议论这种表达方式为主。据此,本文可从稳定是发展的基石,行稳是致远的前提,稳重是为人的品质,稳中求进是行事的策略等方面进行议论。本文适合写作议论文。2.选材构思:写作议论文,可以先确立文章的中心论点“稳定是发展的基石”。然后采用举事例、讲道理、队对比等常见论证方法进行论证。可以联系社会实际进一步阐述,如经济发展方面的稳中求进、改革脚步的“蹄疾步稳”、粮食安全方面的极大的保障,以及面对世界局势不稳定时的中国人的沉稳冷静的精神气质。然后进一步指出,“稳"是一种定力心态之“稳”风浪中的沉着与冷静、久经磨难后的蓄势待发、洞悉大势后的积极应对。最后发出倡议和号召,总结全文内容。
    诗歌内容
    注释
    背景资料
    诗歌一
    溪居
    【唐】柳宗元
    久为簪组①累,幸此南夷②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③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①簪组:这里是做官的意思。
    ②南夷:这里指当时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
    ③夜榜:夜晚航行。
    这首诗是柳宗元贬官永州居处冉溪之畔时的作品。元和五年(810),柳宗元在零陵西南游览时,发现了曾为冉氏所居的冉溪,便迁居此地,并改名为愚溪。
    诗歌二
    重别梦得①
    【唐】柳宗元
    二十年②来万事同,
    今朝岐路忽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
    晚岁当为邻舍翁。
    ①指刘禹锡,“梦得”是他的字。
    ②二十年:实为二十二年。
    柳宗元和刘禹锡在贞元九年(793)同时进士及第,踏上仕途。二十多年来,他们在永贞改革的政治舞台上力革时弊,后又同时遭遇两次贬谪,
    令人唏嘘不已。
    字词
    方法
    释义
    民桥其上
    结合语境推测
    A_____
    又折西行
    课内迁移:如“下见小潭;向下”
    B_____
    故累记其所属
    查阅字典:
    lěi(1)〈动〉堆积;积累。(2)〈副〉①屡次;多次②接连;连续。
    lèi(1)动①连累;牵连。②烦劳;托付。③忧患。(2)〈名〉过错;过失。
    léi(1)〈名〉绳索。(2)〈动〉捆绑。
    C____
    遗之其人
    读作wèi,动词。
    D_____

    相关试卷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北片部分学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北片部分学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诗文默写填空,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问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是怎样的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北片部分学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北片部分学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古诗文默写,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问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按照要求回答问题,综合性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选词填空,恰当的一项是,选择成语填空,恰当的一项是,选择关联词语填空,恰当的一项是,选择句子填空,恰当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