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八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阶段质量抽样调研语文试卷(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八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阶段质量抽样调研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理解与欣赏,默写题,综合性学习,材料题,写作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阅读理解与欣赏
请阅读下面的语段并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A)行走在文字的世界,犹如打开了世间最美的画卷【甲】徜徉于文学的殿堂,犹如品味着人生最醇的酒酿。
春天,文字就是那淅淅沥沥、细细密密的春雨,润湿着花团锦簇的江南;夏日,文字就是那在静夜里(yín)唱的蟋蟀,守望着绯红的黎明;深秋,文字就是那(fēng rá)的土地,收获着最甜美的(shuò)果;寒冬,文字就是那纷纷扬扬的雪花,用舞姿期盼下一个春天。
《资治通鉴》引领我了解中华历史,《黄河颂》激励我领悟民族精神,《骆驼祥子》触发我涌动悲情情怀……文字如心【乙】浅笔静开,相约于文字,邂逅于文学,编织出生命最美的花环。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
2.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甲】句号 【乙】顿号B.【甲】分号 【乙】顿号
C.【甲】分号 【乙】逗号D.【甲】句号 【乙】逗号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画线句(A)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B.《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C.“淅淅沥沥”“细细密密”都是拟声词,形象地描摹出春雨轻柔、细密的特点。
D.加粗词“画卷”“绯红”“最”“于”的词性依次是名词、形容词、副词和连词。
小语在阅读白居易的《夜泊旅望》这首诗时有了一些疑惑,请你帮助他一起解决。
夜泊旅望
白居易
少睡多愁客,中宵起望乡。
沙明连浦月,帆白满船霜。
近海江弥阔,迎秋夜更长。
烟波三十宿,犹未到钱唐。
【注】长庆二年(822年),作者白居易自请外任,因战乱而取道襄汉,舟行月余,此诗即他自长安赴钱塘(杭州)途中所作。浦:水边。
4.诗人在诗中自称是“愁客”,但是小语不知道诗人“愁”的原因是什么,请你告诉他。
5.请简析颔联的艺术特色及表达效果。
学完《孙权劝学》后,小语对吕蒙产生了很大的兴趣,特地去找了很多和吕蒙有关的史料,请你和他一起阅读,并完成题目。
吕蒙破皖城
初,魏公操遣①庐江太守朱光屯②皖,大开稻田。吕蒙言于孙权曰:“皖田肥美,若一收孰,彼众必增;宜早除之。”
闰月,权亲攻皖城。诸将欲③作土山,添攻具,吕蒙曰:“治攻具及土山,必历日乃成;城备既修,外救必至④,不可图也。且吾乘雨水以入,若留经日,水必向尽,还道艰难,蒙窃⑤危之。今观此城,不能甚固,以三军锐气,四面并攻,不移时⑥可拔;及⑦水以归,全胜之道也。”权从⑦之。蒙荐甘宁为升城督,宁手持练⑧,身缘⑨城,为士卒先;蒙以精锐继之手执枹鼓⑩,士卒皆腾踊。侵晨进攻,食时破之,获朱光及男女数万口。既而⑪张辽⑫至夹石,闻城已拔,乃退。权拜吕蒙为庐江太守,还屯寻阳。
《资治通鉴》
①遣:a_________。②屯:屯兵、驻扎。③欲:b_________。④至:c_________。⑤窃:私下,私自。⑥移时:一会,历一段时间(一般其时间不长)。⑦及:d_________。⑧练:白色熟绢。⑨缘:攀缘。⑩枹(fú)鼓:谓以槌击鼓。枹同“桴”,鼓槌。⑪既而:不久。⑫张辽: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
6.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请你结合原文,补全a、b、c、d四处空白的注释。
a.遣:_________b.欲:_________
c.至:_________d.及:_________
(2)下列选项中“之”的用法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宜早除之
A.宋之丁氏(《穿井得一人》)B.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
C.久之,目似瞑(《狼》)D.曲肱而枕之《<论语>十二章》
7.用“/”给下面句子断句(划1处)。
蒙以精锐继之手执枹鼓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今观此城,不能甚固,以三军锐气,四面并攻,不移时可拔。
9.小语读完文章后,有了一个疑问,既然这篇文章写的是吕蒙,为什么要补充张辽退兵一事?请你告诉他原因。
为了提升现代文阅读水平,小语制作了“阅读记录单”,请你一起参与完成。
厨师的书法
周华诚
①老余炖的汤瓶鸡,一绝。
②我千里迢迢从北京过来,一定要赶到小饭店去吃个汤瓶鸡。老余的小饭店在大山深处,国道边上,一路七弯八绕,才能在小饭店里吃上一顿。放下筷子,却是深深的满足:道道菜都好吃!
③小饭店开了三十年,如今已成风景。饭店老板兼首席大厨老余,是风景中的风景。老余技艺满身,会做菜还能聊天。会做菜不稀奇,一介大厨,没有几手绝活,怎么行?没有推陈出新的功夫,怎么在饮食丛林里屹立不倒?所以作为大厨,手中一柄铁勺,那是安身立命的武器,舞得天花乱坠,舞出一朵花来,也不是什么过分的事,吃饭工具而已。但能聊天,就不一样了。
④老余聊天,并非瞎扯。(A)老余聊天,是海聊,神聊,就如说书一般,娓娓道来,使人如沐春风,如浴温泉,一席终了,宾主尽欢,来者神清气爽,依依拱手作别。老余有如此功力,那是因为:一是老余有聊天的天赋;二是老余肚里有故事。有时候,你真说不好那些食客来到这里,到底是为了吃老余做的汤瓶鸡呢,还是为了听老余讲故事。
⑤但老余最好的本事,乃在书法。四十年前,老余还是小余,小余还是村庄里小学校的代课老师,小余老师在教孩子们识字的时候,认识到把字写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于是他开始学写字。后来,他出了门,打工谋生,不得不把手中的毛笔也放下了。
⑥一人一瓶啤酒,我和当年的小余、现在的老余,面对面坐着聊天。老余说,他这家小饭店,其实不只是家小饭店。
⑦怎么说呢,老余1985年从外地回到老家,跟妻子一道,在镇上开了一家饭店,名曰“春燕”——春天的燕子飞回来了。就此,老余开启了他作为一名厨师的生涯。从此以后,锅碗瓢盆,油盐酱醋,老余的日子充满了人间的烟火,充满了扎实的幸福。
⑧几年之后,小饭店挪了地方,转移到百步远的一幢小木屋。老余又把饭店的名字改为“途中”,一直用到现在。我问老余,“途中”何谓?
⑨老余答曰,活着活着,越来越明白,人生永远是在半道上。比方说吧,我老余菜烧得好,方圆百里,大家都知道我老余厨艺不错,这就到顶了吗?不可能。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开饭店挣了钱,日子过得舒坦起来,我就可以跷跷二郎腿了吗?远着呢。人活着,哪里是为了挣钱?一天不干活,我一天就不痛快。这是为了过得充实——那我老余,为什么还要写字呢?写字,那是我的爱好,是心里真正欢喜的事。后来我把这个爱好又捡起来了。我一拿起笔,笔墨一动,宣纸上划拉出笔画线条来,嘿!我的精神就愉快了……你说,我是不是,每件事,都是在途中?老余见我点头,又说,你再看看这个“途”字。余,在走路。说明我老余,一直是在路上的。这是一种快乐。一路上看看风景,不是很好吗?
⑩(B)现在老余一有空,就钻进二楼的书房,在那里练字。他一钻进书房。身上的烟火气就消失了,就有了书卷气,有了沉静气。他习的是王羲之的帖。我问老余,写字跟做菜,有相通么?老余说,异曲同工。做菜要掌握火候,知道什么时候加料,写字要懂得运笔,熟悉笔墨的性情。
⑪这就是境界,这也是人生。对老余来说,做菜的时候,锅铲就是他的毛笔;写字的时候,毛笔就是他的锅铲。做什么不重要,用什么心思去做,才是最重要的。
⑫比方说吧,有一回,有熟客要接待朋友,让老余煨好二十个汤瓶鸡,第二天中午送到县城去。老余想来想去,决定不送。不送,不是因为老余耍大牌,也不是嫌路太远,更不是炖不出那么些鸡。真正的原因,是老余知道他的汤瓶鸡,只有在这个山高林密的路边饭店,味道才正宗。他煨汤瓶鸡,要用木炭火,煨上三小时。快了,猛了,出来的味道都不对;煨好送去,肉老了,汤凉了,味道更不对——到时,岂不是要砸他的招牌呢?也只好得罪一下熟客了。
⑬老余开店几十年,三教九流的人,都见识过,都打过交道。老余听话听音,三句话一接,就知道对方的身份甚至口味。现在,老余也是偶尔才下厨了。他下厨已不再是为了挣钱。就像他写字,不是为了搞艺术一样。人家说,老余,你的字这么好,可以去参加省展、国展了。老余摇头,说不去。人家王羲之、张旭,有没有参加过省展、国展?肯定没有嘛。人家又说,老余,你的饭店这么有名,怎么不多开几家分店,搞一个连锁。老余也摇头,我只要一个小小的店就够了。
⑭继续喝酒,聊天。老余说,做菜跟书法,还有一个相通的地方,就是永远没有第一,也永远没有终点——不过都是“途中”。我盛了一碗鸡汤,慢慢喝了,味道真好。
⑮溪鱼、老豆腐、丝瓜、红烧肉,道道菜都好……
10.“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基本特点。本文围绕老余的本事及人们的反应展开描述,请根据提示,补全下面表格的内容。
11.本文语言富有特色,请对(A)(B)两处画线句任选一句进行赏析。
(A)老余聊天,是海聊,神聊,就如说书一般,娓娓道来,使人如沐春风,如浴温泉,一席终了,宾主尽欢,来者神清气爽,依依拱手作别。
(B)现在老余一有空,就钻进二楼的书房,在那里练字。他一钻进书房。身上的烟火气就消失了,就有了书卷气,有了沉静气。
我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你说说本文第12小节的作用。
13.老余给他的店命名为“途中”,店名里有人生。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从中读出的人生道理。
二、默写题
14.根据提示填写课文原句。
《木兰诗》脍炙人口,诗中“愿为市鞍马, = 1 \* GB3 ①________________”写出木兰下定决心代父从军;“ = 2 \* GB3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表现木兰奔赴战场矫健的英姿;“ = 3 \* GB3 ③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可见木兰军营生活的艰苦;“ = 4 \* GB3 ④________________,赏赐百千强”可见木兰战功显赫;而木兰却“ = 5 \* GB3 ⑤________________,送儿还故乡”这足以看出木兰不贪功名利禄;回到家后木兰“当窗理云鬓, = 6 \* GB3 ⑥________________”看出木兰作为一个女子的柔美。诗的最后,作者以免为喻,“ = 7 \* GB3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风趣的结尾道出了作者对木兰的喜爱和赞美。
三、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活动。
15.【我感悟】请仿照下列示例,再写一句爱国名言,并说说你对这句名言的理解。
示例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我的理解:国家的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人都有一份责任。
名言:______________,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我点赞】请在邓稼先、闻一多、鲁迅、木兰中任选一位爱国名人,结合他/她的事迹,仿照例句为他/她写一句赞语。
例句:文天祥,为了国家变卖家产,舍弃高官厚禄,视死如归!
17.【我演讲】此次活动期间,学校将举行以“爱国”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下面是小语准备的演讲稿(节选),其中有两处不恰当,请加以改正。
爱国就是文天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崇高信念,当宋军防线崩溃,他依然转战各地,纵然兵败被俘,元军四次劝降,仍不能动摇他的爱国之气;爱国就是苏轼“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英雄气概,虽然年老体衰闲居家乡,仍然日夜思念报效祖国,渴望收复大好河山。
第一处:将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处:将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材料题
18.名著阅读。
小语在阅读《骆驼祥子》时,借助了几种策略,以便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下面是《骆驼祥子》名著阅读任务单,请你也来参与,完成相关任务吧。
(4)下列关于《骆驼祥子》这本名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骆驼祥子》描写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一生,反映了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底层劳动人民生存状况的关注和同情。
B.不拉刘四爷的车,却能住在人和厂,这是因为刘四爷看上了祥子的勤快和“真诚自然”,想让祥子给他做女婿。
C.老舍先生是公认的语言大师,在《骆驼祥子》中,他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的口语,“把顶平凡的话调动得生动有力”。
D.虎妞欺骗祥子与她结婚,拿钱给祥子买车,一方面对祥子有真诚的付出,另一方面剥削者的意识已渗透她的思想,她是家中的占有者、支配者。
五、写作题
19.作文。
请将题目“______牵动我的心”补充完整,完成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③书写工整规范。
参考答案
1.答案:吟;丰饶;硕。
解析:本题考查字形。yín吟。吟唱:吟咏;歌唱;fēngrá丰饶:丰盛;富饶;shuò硕。硕果:大的果实。比喻非常大的成果。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根据第一段“犹如打开了世间最美的画卷”“徜徉于文学的殿堂”可知,两个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应用“分号”,根据“文字如心,浅笔静开”可知,两个分句成前后承接的关系,中间应用“逗号”;故选C。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A.“排比的修辞手法”表述有误,排比是三组及三组以上相同或相似句式构成的一组句子,而A句只有两组结构相似的句子,所以并不是排比;C.拟声词是指模仿自然声音构成的词。“细细密密”是形容下雨时雨水的状态而非声音,所以“细细密密”不是拟声词;D.“相约于文字”中“于”字处于动词“相约”和名词“文字”之间,与名词“文字”构成介宾短语,修饰“相约”,所以“于”是介词;故选B。
4.答案:背井离乡思乡之愁;羁旅漂泊孤寂之愁;路途遥遥、前途难料之愁。
解析:本题考查诗词中的字义。结合“中宵起望乡”,可知愁一:思乡之情。结合“烟波三十宿,犹未到钱塘”,在这烟波笼罩中已经过了三十个夜晚,还没有到达杭州。“三十宿”交代旅途时间之长,“犹未到则说明路途之遥远。可知愁二:路途遥遥。结合[注]“白居易自请外任,因战乱而取道襄汉,舟行月余,此诗即他自长安赴钱塘途中所作”可知,“烟波三十宿,犹未到钱塘”这两句隐含着诗人对未来的担忧,到杭州的仕途究竟如何,诗人心中没谱,有些难以平静。愁三:前途难料的担忧。
5.答案: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环境描写;“沙明”“浦月”“帆白”“船霜”构建出了一个清冷的秋夜,烘托了凄清的氛围,表达诗人漂泊异乡内心的愁苦孤寂。或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明月如霜,烘托了凄清的氛围,表达诗人漂泊异乡内心的愁苦孤寂。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赏析。颔联是第二联。“沙明连浦月,帆白满船霜”意思是:明净的沙岸与水边的月色相映,白色的布帆映着满船的秋霜。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描写环境,“沙明”“浦月”“帆白”‘船霜”构建出了一个清冷的秋夜,烘托了凄清的氛围,表达诗人漂泊异乡内心的愁苦孤寂。从修辞手法角度看,这一联运用了对偶修辞,句式整齐,韵律协调,富有节奏感,具有感染力;运用比喻修辞,把月光比成霜,渲染了一种清冷、空旷的氛围。这种氛围更好地衬托出诗人的那种愁绪难掩。
6.答案:(1)a.派遣;b.想要;c.到;d.等到。(2)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重点词语意思的能力。a.句意为:魏公曹操派庐江太守朱光在皖屯兵。遣:派遣。b.句意为:将领们计划堆土山。欲:想要。c.句意为:援兵必定到来。至:到。d.句意为:孙权听从了他的建议。从:听从。本题考查文言虚词辨析。例句句意:应当早日除去朱光。之:代词,代指朱光。A.结构助词,的;B.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C.音节助词,不译;D.代词,代指胳膊;故选D。
7.答案:蒙以精锐继之/手执枹鼓。
解析: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可先梳理句子大意,然后依据句子意思进行断句。再结合语法结构辅助断向。本句句意为:吕蒙命令精锐战士紧随其后,他亲自擂鼓指挥。其中“蒙以精锐继之”和“手执袍鼓"分别记叙吕蒙的行为,据此断句为:蒙以精锐继之/手执抱鼓士。
8.答案:(1)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
(2)现在看来,此城不会十分坚固,凭借三军高昂的士气,四面一起攻打,很快就可以攻克。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的能力。可以采取直接翻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法。同时注意一些特殊文言现象的准确理解与翻译。重点词语有:(1)孤:古时王侯的自称。岂:难道。治经:研究儒家经典。治,研究。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邪:通“耶”,语气词,表示反问或疑问的语气。(2)甚:很;以:凭借:锐气:高昂的士气:并:一起;拔:攻克。
9.答案:小语,这里写张辽退兵一事侧面体现了吕蒙足智多谋,料事如神,能临危不乱制定万全之策。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依据“既而张辽至夹石,闻城已拔,乃退”可知,本句补充交代了张辽退兵一事,使吴军解除了后顾之忧,交代了事情的结果,照应了前文内容,侧面体现了吕蒙足智多谋,能临危不乱的特点。依据“权拜吕蒙为庐江太守,还屯寻阳”可知,补充张辽退兵一事又为下文孙权委以重任做铺垫。
10.答案:①做菜;②书法。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第一空,由第①段“老余炖的汤瓶鸡,一绝”可知,老余的本事:做菜;第二空,由第⑤段“但老余最好的本事,乃在书法”可知,老余最好的本事:书法。
11.答案:A.示例:①运用比喻修辞,连用三个“如”写尽老余聊天的本事之高,说者从容自得,听者舒适自如,表达作者对老余聊天本事的高度赞赏。②作者选用多个四字词语,短促畅快,句子本身便极具说书风格,更显老余说书般的聊天技能。B.示例:①运用“……就”这一句式,前一句写出了老余所有的空余时间都在书房练字,可见其对写字的喜爱程度之深;后一句写出了练字能洗净老余一身的烟火气,能使他静心凝神,可见老余练字的用心专注。②“钻”是进入的意思,这里有专心投入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余练习书法时的投入状态,体现出老余对于书法的热爱。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赏析。我们可以采用的答题模式是:此句运用了(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方法、词语)+表达效果(如生动形象、生动细腻)+写出了的内容表达的情感。A句可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就如说书一般,娓娓道来,使人如沐春风,如浴温泉”可知运用了比喻修辞,“一席终了,宾主尽欢,来者神清气爽,依依拱手作别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余聊天的本事之高,说者从容自得,听者舒适自如,表达作者对老余聊天本事的高度赞赏:B句可从词语运用角度赏析表达效果。解答该题要先理解词语在句中的意思,然后分析在该句有什么表达效果。“钻进”这一动词,在该句是专心投入的意思,写出了老余练习书法时专注投入的态度,连用两个钻进强调了老余对书法的热爱。同时,连续使用了两个“一……就写出了老余对书法的热爱和痴迷程度,句子结尾的“烟火气书卷气沉静气”连用,让文章的语言古朴典雅,平和流畅,且读起来舒朗自然。
12.答案:插叙这段文字通过写老余拒绝为熟客送汤瓶鸡,表现了老余经营饭店很用心思,突出了他坚持原则、不唯利是图的优秀品质,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饱满。
解析:本题考查段落作用分析。由第回段“有一回,有熟客要接待朋友,让老余煨好二十个汤瓶鸡,第二天中午送到县城去。老余想来想去,决定不送”可知,本段回忆了老余拒绝为熟客送汤瓶鸡的故事,是插叙。老余认为他的汤瓶鸡只有在山高林密的路边饭店里味道才正宗,这表明他对菜肴的品质有着极高的要求和坚持,不愿意因为送餐而妥协,通过这个故事,读者可以看到老余不仅仅是一个技艺高超的厨师,还是一个有自己坚持和原则的人,这使得他的形象更加丰满和立体。
13.答案:示例一:老余以这一店名警醒自己学无止境,人生永远在半道上,不因小有成就就心满意足止步不前,干好每天应做的活儿,日子才能充实痛快。我们在学习上也是如此,不能因为自己的一点进步便骄傲自满,要时刻记着人外有人,每一天都得全身心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示例二:老余认为做菜和书法的相通之处在于永远没有最好的标准,绝不能因小有成就就心满意足,止步不前。我们在学习上也是如此,不能因为自己的一点点进步便骄傲自满,要时刻提醒自己往远处看,往高处登。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根据选文主旨,深入理解途中”的深刻含义,再结合自己生活体验,来回答即可。结合第⑨段“我老余菜烧得好,方圆百里,大家都知道我老余厨艺不错,这就到顶了吗?不可能”即“途中”包含老余对厨艺、书法的精益求精,他不以自己做菜有绝活、书法精妙为满足和终点,而是不断追求进步;第⑨段“开饭店挣了钱,日子过得舒坦起来,我就可以跷跷二郎腿吗?远着呢,人活着,哪里是为了挣线?一天不干活,我一天就不痛快,这是为了过得充实”,即“途中”包含老余对日常生活的深刻认知,他认为过日子不只是为了舒坦不差钱,更是为了生活充实,让人生有价值;第⑨段“那我老余,为什么还要写字呢?写字,那是我的爱好,是心里真正欢喜的事。后来我把这个爱好又捡起来了!我一拿起笔,笔墨一动,宣纸上划拉出笔画线条来,嘿!我的精神就愉快了”,第⑧段“他下厨已不再是为了挣钱,就像他写字,不是为了搞艺术一样,人家说,老余,你的字这么好,可以去参加省展、国展了。老余摇头,说不去,人家王義之、张旭,有没有参加过省展、国展?肯定没有嘛。人家又说,老余,你的饭店这么有名,怎么不多开几家分店,搞一个连锁。老余也摇头,我只要一个小小的店就够了”,即“途中”也包含老余对精神世界的关照重视,他注重自己的爱好,不以书法和画艺博取名利,只求内心的愉悦和丰盈;第⑨段“你再看看这个‘途字。余,在走路。说明我老余,一直是在路上的。这是一种快乐。一路上看看风景,不是很好吗”,即“途中”也包含老余对自己的名字的深刻理解。“途中的“途”,用拆字法,“余,在走路”。把他的名字和他的思想境界、精神上的超脱融合在一起。据此分析谈悟出的道理即可。
14.答案:从此替爷征;万里赴戎机;朔气传金柝;策勋十二转;愿驰千里足;对镜帖花黄;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解析:
15.答案:示例:名言:与其忍辱生,毋宁报国死。何香凝理解:忍辱偷生不如为国家而死,大丈夫要为祖国做贡献。
解析:本题考查积累和理解。先从自己积累的爱国名言中选出一句,并注明作者,然后说出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16.答案:示例:邓稼先,为了民族隐姓瞒名,舍弃名利财富,鞠躬尽瘁。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从邓稼先、闻一多、鲁迅、木兰中任选一位爱国名人,结合他(她)的事迹,仿照例句为他(她)写一句赞语即可。
17.答案:第一处将“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改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第二处将苏轼改为陆游。
解析:第一处,“爱国就是文天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崇高信念,当宋军防线崩溃,他依然转战各地,纵然兵败被俘,元军四次劝降,仍不能动摇他的爱国之气”中“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是于谦的名言,而非文天祥名言;根据“当宋军防线崩溃,他依然转战各地,纵然兵败被俘,元军四次劝降,仍不能动摇他的爱国之气”可知,此处应引用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第二处,“爱国就是苏轼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英雄气概,虽然年老体衰闲居家乡,仍然日夜思念报效祖国,渴望收复大好河山”中“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是陆游的名言,而非苏轼。应将“苏轼”改为“陆游”。
18.答案:(1)①虎妞;②孙侦探;(2)大兵突然出现,夺走了祥子的新车,让他长久的努力化为泡影;车夫老马晕倒在茶馆,老马祖孙的境遇让祥子对买车的梦想产生了怀疑;孙侦探突然出现,诈了祥子买车的钱,让他的买车愿望再次落空;(3)示例一:我完全认同。我认为祥子的悲剧是当时的社会造成的。祥子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凭着自己的努力和奋斗过上美好的生活。他积攒了三年好不容易买来的车被大兵抢走,想第二次买车的钱被孙侦探骗走,军阀混战、特务敲诈、车厂主的剥削,祥子在这样动荡不安的社会中越陷越深,无处可逃。(4)B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人物识记。虎妞:车厂老板刘四爷的女儿,三十七八岁,虎妞是一个流氓资本家的性格鲜明的女儿,她长得虎头虎脑,外表丑陋,小说中说她像一个大黑塔,不讲仁义,粗俗凶悍。她在书中是一个有些矛盾的人物,一方面她是一个财主的女儿,可是另一方面她又是一个车夫的妻子,待人泼辣,用祥子的话来说,她做哥们儿好,但难把她当作一个女人看待,对外人她不讲理,但是对祥子,她的确是真心爱他的。她想在祥子身上找回被自私父亲剥夺的青春。孙侦探(孙排长):在祥子第一次买上车后,因一次冒险拉活,被大兵们逮捕,不但丢了车,还得天天伺候这些当兵的,这些个兵的头头就是孙排长,这时孙排长还并未露面。祥子第二次遇到孙排长的时候是在曹先生被搜查的时候,此时孙排长已经成为了孙侦探,可成为侦探的他依然摆了祥子一道,从祥子这把他所有的积蓄全都搜刮走了。祥子最后的堕落是因为梦想的破灭,原因有很多,可这个姓孙的就直接的两次使祥子的梦想破灭。①根据题干“大胆泼辣又有点儿变态”的提示,可知,此处人物是虎妞;②根据题干“敲诈祥子”的提示,可知,此处人物是孙侦探。本题考查名著情节识记。从因人物突然出现或消失而导致祥子命运变化的情节中任选一个,概述出来即可。注意:助读资料涉及的情节除外。本题考查看法(人物形象理解)。从认同和不认同中任选一个观点,结合整本书内容,说出理由,言之成理即可。本题考查内容理解。B.说法不正确。刘四爷是祥子拉车时的主子,是人和车厂的老板,所以祥子信任他,干活勤快,并他把赚的钱全部交给刘四爷保管。刘四爷的女儿虎妞看上了祥子,执意和祥子结婚,而刘四爷却极力反对,还把车厂卖了,带着所有钱去外地享受,当祥子和虎妞生活艰难甚至遭遇难产危机时,刘四爷都不在身边,反而在外面享福。而非“想让祥子给他做女婿”。故选D。
19.答案:例文:
文学牵动我的心
每当我接触文学,我的心情总是澎湃的,心中就像燃起了一把火,一把激情的火,映照着我对文学艺术的那种痴迷,那种欣赏。
夜晚当万物沉寂,残月如钩时,我品着一杯香茗,开始进入一个奇妙而神秘的文学世界。在其中,我与苏轼对月高歌;与白居易游山访水;与鲁迅先生共思国事;与泰戈尔共慨人生苦乐;与列夫・托尔斯泰同悟战争与和平……
我努力的”蚕”食着那些令人销魂的文字,我渴望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他们同苦乐,共感慨。我渴望文学中的知识,我向往作者在文字间塑造的美好世界。文学伴我成长或喜或悲,都是我人生中无法抹去的记忆。
兴起时,我”荡漾”于文字之间,拾起神圣的笔杆,向那纯洁的纸张倾诉我内心最深处的情感。这些文字都是我对生活最深刻的感悟。我喜欢听笔尖与纸张摩擦的声音,我知道那是文字的呐喊,他在尖叫,他在呐喊,他是兴奋的,我享受着这种内心情感一泻而出的感觉,那时真正的快乐,真正的享受,因为那是最真挚的,最真切的感受。
悲伤时,我会大声朗读郭沫若的《雷电颂》,感受痛苦释放出来的快感;
开心时,我会细细品读李太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沉浸于这美妙的幻想之中;
当我感慨于梦想时,我会轻声细读泰戈尔的《飞鸟集》,体会飞鸟平凡而不平庸的精神……大声的读出来,能释放自己的情感,使我心生畅快。
我喜欢优美的散文,因为它形散而神不散。我喜欢泰戈尔,喜欢他的自由,悠闲又不失心中追求的文学风格。我喜欢鲁迅先生的文章,处处溢满爱国之情,是爱国之情最完美的诠释,我被这种情感深深的打动,在我心中似乎也充满了满腔的爱国热情,好像就要迸发了,就要爆炸了。
那篇篇文章,句句文字时时刻刻牵动着我澎湃的心潮。柔美的文章让我心醉,立志的文章让我奋发向上。我的心脏连着文学的血脉,“扑通”“扑通”的跳着,我感觉我已与文学融为一体,我的心就是文学之心,文学的精神就是我的精神。
文学,你牵动着我的心,我已牢牢被你牵制。
解析: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1)审题立意。“牵动本义是牵引动摇或触动。本题有“引起”“引发”之意。“心”指思想、感情等,可以理解为“情思”。可将题目转化为:xx,牵动我的感情或xx,引发我的思绪。写作的重点应在“xx”是如何牵动你的情感的,引发了什么样的情思。因此,本文题的留空处牵动“我”的情思的,可以是一个难忘的人,如袁隆平、谷凌爱;可以是一件感人的事,如亚运会、校园霸凌;也可以是一件有特殊意义的物,如古筝、红领巾;甚至可以是一处迷人的风景,如壶口瀑布,校园春景。“我”限制了必须用第一人称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立意上,应表达对真善美的追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易写成记叙文。(2)选材构思。应先根据对题意的理解,完成补题,如诗词,牵动我的心;一碗面,牵动我的心;那张照片,牵动我的心;那句话,牵动我的心;小巷,牵动我的心;那首歌,牵动我的心……然后叙写有关的故事。要写清楚时间、地点,起因、经过和结果;可以通过某一个“点”写一种单一的情感,也可以通过几个“面”写一种综合的情感。行文时,要扣住“牵动来写。要用心理描写出自己的感受,用议论抒情语句点明立意之所在。
老余的本事
人们的反应
= 1 \* GB3 ①________
人们不惜千里迢迢赶往大山深处国道边上的小饭店,只为吃上满足的一顿。
聊天
人们为他的绝佳厨艺前来,也为他的故事而来。
= 2 \* GB3 ②_________
人们连声称赞,认为老余的字足以参加省展、国展。
阅读策略
助读资料
阅读任务
借助者自述
老舍先生在《我怎样写<骆驼祥子>》中说,要让祥子“活”起来,要“以他为主,以其他人物为宾”,通过写祥子周围的人物,如大胆泼辣又有点儿变态的①__________;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爷;敲诈祥子的②__________对祥子进行烘托,突出祥子形象特征。
(1)请在空格处填入相关人物的名字。
关注情节
助读资料:探究小说人物,一般要关注情节突变处。如一个人突然闯入别人的生活或突然从生活中消失导致人物命运发生改变。《骆驼祥子》中就有许多这样的情节突变处:曹先生突然离开,祥子不得不回到人和车厂,继续以前的生活;虎妞难产而死,为了办丧事,祥子不得不卖车,他的生活再次陷入困顿;小福子绝望自杀,让祥子精神彻底崩溃……
(2)请你列举因人物突然出现或消失而导致祥子命运变化的一个情节。(助读资料涉及的情节除外))
关注名家评价
他(祥子)的悲剧,主要是他所生活的那个社会的产物。——中国社科院现代文学研究室副主任樊骏
(3)你同意樊骏教授的观点吗?请结合整本书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15,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13页。
这是一份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