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单元测试题真题含答案
物理八年级下册9.1 压强单元测试课堂检测
展开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下册9.1 压强单元测试课堂检测,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项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48分)
1.一只手握住甲、乙两个核桃,逐渐增大握力,发现甲核桃碎裂时乙核桃完好,如图所示。下列有关两核桃相互挤压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乙对甲的作用力大于甲对乙的作用力
B.乙对甲的作用力等于甲对乙的作用力
C.甲对乙的压强小于乙对甲的压强
D.甲对乙的作用力没有使乙核桃发生形变
2.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
A.压路机的碾子质量较大 B.铁路钢轨下铺设枕木
C.书包背带做得较宽 D.图钉帽的面积做得较大
3.如图甲是总质量相同的滑雪者和步行者在雪地里行走的情景,图乙、丙、丁是利用海绵、小桌、砝码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步行者对雪地的压力比较大
B.步行者和滑雪者对雪地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
C.若要探究滑雪者和步行者对雪地压力的作用效果应该选择乙与丙进行模拟研究
D.若要探究滑雪者和步行者对雪地压力的作用效果应该选择丙与丁进行模拟研究
4.如图所示,均匀正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在甲、乙的上部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的高度,它们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F甲、F乙和p甲、p乙,则( )
A.F甲>F乙,p甲>p乙B.F甲>F乙,p甲<p乙
C.F甲<F乙,p甲=p乙D.F甲<F乙、p甲>p乙
5.在物理创新实验活动中,小聪用玻璃瓶、两端开口的玻璃管、橡皮塞、红色的水自制了一个气压计,如图所示。小聪用托盘将该气压计从一楼端上十八楼后,玻璃管中的液面( )
A.上升B.下降C.不变D.无法确定
6.如图所示,在雨中撑伞的行人,每当大风吹来,会有伞被向上“吸”的感觉,关于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大 B.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
C.伞下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大 D.伞下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
7.同学们背书包时,肩部会有受压的感觉,所以,小红选择了一种双肩背的宽带书包,书包带宽5cm,与肩部接触部分长度为25cm,书包的总质量为8kg,小红选择这种书包的理由及她肩部所受压强大小正确的是( )
A.减小压强;3.2×103PaB.增大压强;6.4×102Pa
C.增大压力;80PaD.减小压力;80N
8.如图所示的事例中,主要利用连通器原理的是( )
A.洗手盆回水管B.吸盘挂钩
C.自制气压计D.拦河大坝上窄下宽
9.力学知识的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对如图的物理情境描述错误的是( )
A.甲图中瓶盖上有条纹,是通过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
B.乙图中小丽穿溜冰鞋推墙,她对墙的推力与墙对她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丙图中滑雪运动员在斜面上运动时,人受到的重力和斜面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丁图中关闭下游阀门B,打开上游阀门A,闸室和上游构成连通器
10.某小组采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甲图中橡皮膜发生形变,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会产生高度差;乙图中隔板两侧装有不同液体,此时橡皮膜没有发生形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仅改变橡皮膜朝向,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发生明显改变
B.甲图中U形管左侧液面上方气压大于大气压
C.乙图中隔板左侧液体比右侧液体密度小
D.乙图中隔板右侧液体比左侧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大
11.一个空药瓶,瓶口扎上橡皮膜竖直地浸入水中,一次瓶口朝上,一次瓶口朝下,两次药瓶在水里的位置相同(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橡皮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次都向内凹,形变程度相同
B.两次都向内凹,瓶口朝下时形变更多
C.瓶口朝上时向内凹,瓶口朝下时向外凸,形变程度相同
D.瓶口朝上时向内凹,瓶口朝下时向外凸,朝下时形变更多
12.小董进入客厅喝水休息,发现水平桌面上有两个质量可忽略不计、底面积相同的杯子装有水,并且两杯中水面相平(如图),他有如下猜想,其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杯对桌面的压强相等 B.甲杯对桌面的压强较乙杯要大
C.水对甲杯底的压强较乙杯大 D.水对乙杯底的压强较甲杯大
13.瓜瓜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完成托里拆利实验,测定大气压的值,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在玻璃管顶部戳一小孔,管内水银将从顶部喷涌而出
B.若往水银槽内多倒些水银,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增大
C.若玻璃管倾斜,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不变,水银柱变长
D.若把此装置从1楼搬到38楼,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将增大
14.细心的小明通过平时观察发现如下现象,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如图甲,“覆杯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B.如图乙,盆景自动供水装置利用了连通器原理
C.如图丙,小明看到拦河大坝“上窄下宽”,是为了能够承受水深处的较大的压强
D.如图丁,飞机获得升力是因为其上表面空气流速大于下表面空气的流速
15.如图所示,关于液体中a、b、c、三点,下列压强大小关系正确的是(ρ酒精<ρ水)( )
A.pa>pb>pcB.pb>pa>pcC.pc>pa>pbD.pc>pb>pa
16.如图所示,正方体A、B的质量相等,边长之比为1:2,若按甲图叠放在水平地面上时,A对B的压强为pA,地面受到的压强为p甲,若按乙图叠放在水平地面上时,B对A的压强为pB,地面受到的压强为p乙,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甲:p乙=1:4 pA:pB=1:4 B.p甲:p乙=1:4 pA:pB=1:1
C.p甲:p乙=4:1 pA:pB=1:1 D.p甲:p乙=4:1 pA:pB=1:4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7.(2分)唐诗“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诗中秋风“卷”走“三重茅”是由于屋顶外侧空气流速 (选填“快”或“慢”),压强 (选填“大”或“小”),从而产生一个向上的力。
18.(2分)如图是颇具名气的云南建水紫砂陶茶壶,壶盖上有一个小孔,小孔的作用是使壶内液面上方的压强
大气压强(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若茶壶和水的总质量为0.5kg,壶底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5cm2,壶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 Pa。
19.(2分)如图所示,一个封闭薄容器中装满体积为1dm3的水后放在水平桌面上,已知容器的质量为200g,容器与桌面接触的面积为100cm2,容器中液面高为14cm,忽略容器壁厚度,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 Pa。容器侧壁对水向下的压力为 N。
20.(2分)如图,圆柱形容器A、B放在水平桌面上,装有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A、B容器内的底面积之比SA:SB=3:2。液面的高度之比h甲:h乙=4:3。则液体对两个容器底部的压强之比为 ;甲、乙液体的密度之比ρ甲:ρ乙= 。
21.(2分)如图所示。A、B为求全相同的两个容器,分别盛有7cm、5cm深的水,A、B之间用导管连接,导管内的水体积忽略不计。若将阀门K打开,水将会由 (选填“A流向B”、“B流向A”或“不流动”),待静止时A、B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强之比pA:pB= 。
22.(2分)如图甲所示,正方体A、B质量均匀分布,将A叠放在B上并置于水平地面,若将重叠体AB沿水平方向从上方切去一定高度h,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p随切去高度h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ρB=1×103kg/m3,则正方体B的边长为 m,正方体A的密度为 kg/m3。
23.(4分)如图所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用1m长玻璃管做托里拆利实验。
(1)玻璃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为 mm。
(2)假定移动玻璃管的过程均不漏气,将玻璃管倾斜放置,玻璃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 。(均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3)如果用水来代替水银做实验,水 (选填“会”或“不会”)充满玻璃管,若管口刚好在水面上且保证不漏气,此时玻璃管内底部的压强为 Pa。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4小题,每空1分,共21分)
24.(7分)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的实验中,甲图中小桌放在海绵上,乙图中在桌面上放一个砝码,丙图中桌面朝下,并在其上放一个同样的砝码。
(1)在甲、乙、丙三次实验中,用海绵的 来显示小桌对海绵压力的作用效果。
(2)分析比较图甲、乙的实验现象,乙图中小桌子上放砝码的目的是为了增大 ,可以得出结论:当 相同时, 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3)分析比较图 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当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不明显。
(4)如图丁所示,将该小桌和砝码放在木板上,比较图丁和图丙,小桌对木板和海绵的压强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5)实验时,如果将小桌换成砖块,并将砖块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戊所示。发现它们对海绵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该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
25.(8分)在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
(1)该实验是通过U形管两侧液面的 来反映液体压强大小的,实验前,应检查U形管压强计的气密性,具体的操作是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若U形管中的液体能够灵活升降,则说明该U形管压强计 (选填“漏气”或“不漏气”);为方便观察,U形管中的液体最好用 (选填“有色”或“无色”)的。
(2)乙、丙两图的操作是为了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 的关系;
(3)要探究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是否有关,应选择 两图进行比较。结论是: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 ;
(4)在生产生活实践中,人们经常巧妙利用液体压强的特性,其中连通器便是一个典型事例,下列设备中没有利用到连通器的是 。
A.船闸 B.液压千斤顶 C.锅炉水位计
(5)如图2所示,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下部有一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橡皮膜两侧压强不同时其形状会发生改变。图2中,在隔板两侧分别装入两种不同的液体,不能比较出左右两侧液体密度大小关系的图是 图。
26.(6分)小丽同学利用注射器(容积为V)、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压强的值。
(1)本实验的测量原理是 ;
(2)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目的是 ,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若活塞未推到底端,这将使得测量结果 (偏大/不变/偏小);
(3)如图所示,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 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
(4)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 的长度为L;
(5)计算大气压强的表达式为p= (用V、F、L表示)。
四、解答题(本题包括2小题,第29题7分,第30题10分,共15分)
27.(6分)如图所示,质量为40kg的小红驾驶平衡车在平直的路上匀速行驶,已知平衡车的质量为10kg,轮胎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25cm2,平衡车受到的阻力是受到的重力的0.02倍,求小红驾驶平衡车时:
(1)车和人的总重力;
(2)车受到的牵引力;
(3)车对地面的压强。
28.(9分)如图所示,盛有40kg水的柱形容器甲、乙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容器足够高,它们的底部通过一根细管(体积忽略不计)连通。已知甲、乙容器的底面积分别为S甲=0.1m2、S乙=0.3m2,水的深度为0.1m。(ρ水=1.0×103kg/m3)
(1)容器中的水受到的重力是多少?
(2)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是多少?
(3)将一均质小球A放入甲或乙容器,小球A静止时沉底,此过程中水未溢出,发现甲、乙容器对地面的压力增大量相等。请判断小球A是被放入的甲容器还是乙容器并说明理由,同时求出小球A的密度大小。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48分)
1.B
【解析】 AB、在挤压两核桃的过程中,甲对乙有力的作用,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则乙对甲也有力的作用,所以甲对乙的作用力与乙对甲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且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故A错误、B正确;C、甲对乙的力与乙对甲的力大小相同,受力面积相同,结合p=可知压强相同,故C错误;D、甲对乙的力与乙对甲的力,都属于弹力,两核桃都会发生形变,只不过乙核桃发生的形变没有甲明显(即甲核桃碎裂时乙核桃完好,故D错误。
故选:B。
2.A
【解析】 A、压路机的碾子质量很大,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的方法来增大了压强,故A符合题意;
B、铁轨铺在枕木上,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B不符合题意;
C、书包带扁而宽,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C不符合题意;
D、图钉帽的面积做得较大,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3.D
【解析】 AB、质量相同的滑雪者和步行者,由G=mg可知:体重相同,对雪地的压力相同,受力面积不同,由p=可知压强不同,故AB错误;CD、体重相同的滑雪者和步行者在雪地里行走的情景,只有一人脚穿滑雪板,为了探究他们对雪地压力的作用效果,即在压力一定时,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只改变受力面积大小,故应选择丙与丁图实验进行比较,故C错误、D正确。故选:D。
4.A
【解析】 甲、乙两个均匀的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水平地面受到的压力等于其重力,则水平地面受到的压强:p======ρgh,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即ρ甲gh甲=ρ乙gh乙,因为h甲>h乙,所以ρ甲<ρ乙,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甲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p甲=ρ甲g(h甲﹣h)=ρ甲gh甲﹣ρ甲gh,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p乙=ρ乙g(h乙﹣h)=ρ乙gh乙﹣ρ乙gh,因为ρ甲<ρ乙,所以ρ甲gh<ρ乙gh,又因为ρ甲gh甲=ρ乙gh乙,所以,ρ甲gh甲﹣ρ甲gh>ρ乙gh乙﹣ρ乙gh,即p甲>p乙;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F甲=p甲S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F乙=p乙S乙,因为p甲>p乙,S甲>S乙,所以F甲>F乙。综上可知,A正确。故选:A。
5.A
【解析】 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拿着这个气压计随电梯从一楼上升至十八楼的过程中,瓶内气压不变,而外界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此时在瓶内气压的作用下,会有一部分水被压入玻璃管,因此管内液柱的高度会升高。故选:A。
6.B
【解析】 伞的形状是上方凸起的,当气流经过时,上方的流速大,压强小,下方的流速慢,压强大,就会产生一个向上的压强差,使伞容易被风吸起来。故选:B。
7.A
【解析】 双肩背的宽带书包,书包带做的较宽,是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使同学背着书包更舒服;书包带与肩部的接触面积(受力面积):S=2×25cm×5cm=250cm2=250×10﹣4m2,
书包对肩的压力:F=G=mg=8kg×10N/kg=80N,对小红肩部的压强:p===3.2×103Pa。
综上分析可知,选项A正确。故选:A。
8.A
【解析】 A、洗手盆回水管结构符合上端开口,下部连通的特点,属于连通器,故A符合题意;B、使用吸盘时,首先将吸盘内的气体挤出,盘内不存在气体,气压几乎为零,在盘外大气压的作用下将吸管压在墙壁上,应用的是大气压,故B不合题意;C、自制气压计是利用大气压强,不是连通器,故C不合题意;D、拦河大坝上窄下宽利用的是液体内部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故D不合题意。故选:A。
9.C
【解析】 A、甲图中瓶盖上有条纹,是通过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故A正确;B、乙图中小丽穿溜冰鞋推墙,她对墙的推力与墙对她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B正确;C、丙图中滑雪运动员在斜面上运动时,人受到的重力和斜面对人的支持力不在同一直线上,不是平衡力,故C错误;D、丁图中关闭下游阀门B,打开上游阀门A,闸室和上游构成连通器,故D正确。故选:C。
10.B
【解析】 A、由于液体内部同一深度朝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所以甲图中在同种液体同一深度处,仅改变橡皮膜朝向,U形管两端液面高度差不变,故A错误;B、U形管右端上方是和大气相通的,等于大气压强;甲图中U形管右端液面比较高,就说明U形管左端液面上方的气体压强大于大气压,故B正确;C、由图可知,橡皮膜没有发生形变,说明左右两边液体压强一样大,左边的液面高度低于右边液面的高度,根据p=ρgh可知,左侧液体的密度大于右侧液体密度,故C错误;D、由C知左侧液体的密度大于右侧液体密度,由于橡皮膜以上左右两侧液体产生的压强相等,橡皮膜以下液体产生的压强在深度相同时只与液体的密度有关,由于ρ左>ρ右,由p=ρgh可知,左边的液体产生的压强大,所以p左>p右,故D错误。故选:B。
11.B
【解析】 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所以橡皮膜不论是朝上还是朝下都会向内凹;在同种液体中,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所以橡皮膜朝下时,浸入液体的深度大,橡皮膜凹的更明显。综上分析可知,两次都向内凹,瓶口朝下时形变更多。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
12.B
【解析】 AB、由图知甲杯中水的体积大于乙杯中水的体积,根据m=ρV知,甲杯中水的质量大于乙杯中水的质量,由F=G=mg知,甲杯对水平面的压力比乙杯大,又因为甲、乙杯的底面积相同,由p=可知,甲杯对桌面的压强比乙杯大,故A错误,B正确;CD、两杯中液面相平,根据p=ρgh可知,杯底受到液体的压强:p甲=p乙,故CD错误。故选:B。
13.C
【解析】 A、若在玻璃管顶部戳一小孔,此装置为连通器,试管中的液面会下降,与水银槽内的水银面相平,故A错误;B、水银柱的高度是由外界大气压的大小决定的,往水银槽内多倒水银,不会影响水银柱的最终高度,故B错误;C、水银柱的高度是指垂直高度,倾斜会使长度增加,但高度不变,故C正确;D、若把此装置从1楼搬到38楼,由于气压跟海拔有关,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则38楼大气压小,能支持的水银柱高度也就变小,故D错误。
故选:C。
14.B
【解析】 A、纸片托水的“覆杯实验”,纸片托水正是因为大气压托起了纸片,能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故A正确;
B、盆景自动供水装置,蓄水瓶上端密封,不是连通器,故B错误;C、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所以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侧壁有压强,并且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即越往下面,液体内部压强越大,故拦河大坝的修建成上窄下宽的梯形,为了能够承受水深处的较大的压强,故C正确;D、等质量的空气在相同的时间内同时通过机翼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由于上表面弯曲、下表面平直,所以空气通过机翼上表面的流速大,通过下表面的流速较小;因为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较小;机翼下方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所以机翼受到一个向上的压强差,飞机受到向上的压力差,也就是升力,故D正确。故选:B。
15.B
【解析】 由a、c两点可知,深度相同,即ha=hc,由于ρ酒精<ρ水,由p=ρgh得,pa>pc;a、b两点可知,hb>ha,同种液体,密度相同,由p=ρgh得,pb>pa;综上所述,pb>pa>pc。,故B正确。故选:B。
16.B
【解析】 若按甲、乙两种不同的方式,分别将它们叠放在一起,放在水平地面上,地面受到的压力大小都等于A、B实心正方体的重力之和,因此水平地面受到的压力相等,地面受到在压力之比为:F甲:F乙=1:1。A、B两个实心正方体的质量相等,密度之比ρA:ρB=8:1,A、B正方体的体积之比:==×=×=,则A、B正方体的棱长之比:====,A、B正方体的面积之比:==()2=()2=,地面受到的压强之比为:==×=×=。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7.(2分)快;小
【解析】 秋风刮过屋顶,屋顶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快,压强小;屋内空气流动速度慢,压强大,屋顶受到向上的压强大于向下的压强,产生一个向上的压强差和压力差,所以秋风“卷”走屋顶茅草。
18.(2分)等于;1×104
【解析】 壶盖上的小孔是为了让壶内气体和外界大气相通,使得水面上方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可以更容易的倒出。茶壶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大小等于茶壶和水总重,即茶壶对水平桌面的压力:F=G=0.5kg×10N/kg=5N;茶壶对桌面的压强为:p===1×104Pa。
19.(2分)1200;4
【解析】 容器重:G1=mg=0.2kg×10N/kg=2N;水重:G2=ρgV=1×103kg/m3×10N/kg×1×10﹣3m3=10N;
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F=G1+G2=2N+10N=12N;容器的底面积为100cm2=100×10﹣4m2=10﹣2m2;
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1200Pa;容器中水的深度h=14cm=0.14m,则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1=ρgh=1.0×103kg/m3×10N/kg×0.14m=1400Pa,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1=p1S=1400Pa×10﹣2m2=14N;容器侧壁对水向下的压力F′=F1﹣G2=14N﹣10N=4N。
20.(2分) 2:3;1:2
【解析】 圆柱形容器A、B放在水平桌面上,装有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根据G=mg可知两种液体的重力相等,液体对柱形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液体的重力,则液体对两个容器底部的压力大小相等,即:FA=FB;
液体对两个容器底部的压强之比:==×==;甲乙液体的密度之比:==×=×=。
21.(2分)A流向B;5:7
【解析】 由图知,若将阀门K打开后,AB构成连通器,水从容器A向容器B流动,直至两容器中液面相平;
已知A、B为完全相同的两个容器,且原来两水面的高度差Δh=7cm+2cm﹣5cm=4cm,所以打开阀门后,两容器中的液面会相平,A液面下降2cm,变为hA=5cm,B液面上升2cm,变为hB=7cm,最后A、B两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之比:。
22.(2分)0.1;16
【解析】 (1)由图乙知,当A全部切除后,只剩B,此时物体B对地面的压强变为1000Pa,
由p======ρgh可知,物体B的长度为:hB===0.1m;
(2)由图乙知,当物体没有切时,对地面的压强为3000Pa,物体B的底面积为:SB==(0.1m)2=0.01m2,
A、B物体的总重力为:G总=F总=p′S=3000Pa×0.01m2=30N,B物体的重力为:GB=FB=pBSB=1000Pa×0.01m2=10N,物体A的重力为:GA=G总﹣GB=30N﹣10N=20N,由G=mg可知,物体A的质量为:mA===2kg;由图乙可知,A、B的总高度为0.6m,B的高度为0.1m,物体A的高度为:hA=0.6m﹣0.1m=0.5m,
物体A的体积为:VA==(0.5m)3=0.125m3,物体A的密度为:ρA===16kg/m3。
23.(4分)(1)760;(2)不变;(3)会;9.12×104
【解析】(1)一个标准大气压能支持760mm高的水银柱,故此时玻璃管内水银柱高度为760mm;
(2)假定移动玻璃管的过程均不漏气,将玻璃管倾斜放置,将玻璃管倾斜一些,大气压不变,水银柱高度也不变,但长度会变大一些;
(3)由p=ρ水银gh水银=ρ水gh水可得,一标准大气压支撑水柱的高度h水=h水银=×0.76m=10.336m,因玻璃管的长度1m远小于10.336m,所以如果用水来代替水银做实验,水会充满玻璃管;一标准大气压p=ρ水银gh水银=13.6×103kg/m3×9.8N/kg×0.76m≈1.01×105Pa,若管口刚好在水面上且保证不漏气,则水柱的高度h=1m,则水柱产生的压强p=ρ水gh=1.0×103kg/m3×9.8N/kg×1m=9.8×103Pa,则玻璃管内底部的压强为1.01×105Pa﹣9.8×104Pa=9.12×104Pa。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4小题,每空1分,共21分)
24.(7分)(1)凹陷程度(2)压力;受力面积;压力 (3)乙、丙;(4)相同;(5)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
【解析】 (1)在甲、乙、丙三次实验中,由转换法,用海绵的凹陷程度来显示小桌对海绵压力的作用效果。
(2)分析比较图甲、乙的实验现象,乙图中小桌子上放砝码的目的是为了增大压力,可以得出结论: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3)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应控制压力的大小不变,分析比较图乙、丙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当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不明显。
(4)如图丁所示,将该小桌和砝码放在木板上,比较图丁和图丙,根据p=,小桌对木板和海绵的压强相同。
(5)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要控制压力大小相同,将砖块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压力变小了,由此得出的结论是错误的,该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
25.(8分)(1)高度差;不漏气;有色;(2)密度;(3)丙、丁;无关;(4)B;(5)甲
【解析】 (1)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两侧液柱的高度差来反映液体压强大小,且为了方便观察,U形管中的液体最好用有色的;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不漏气;
(2)比较乙、丙两图可知,探头所处液体的深度相同,液体的密度不同,且深度越大,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故可以得出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3)因为液体压强与液体的深度和密度有关,而要探究探究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是否有关,根据控制变量法原则就要控制液体的深度和密度相同,仅改变容器的形状,由图1分析可知应选择丙、丁两图进行比较,且由丙、丁两图中显示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相同,由此可得出的结论为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无关;
(4)船闸和锅炉水位计均符合上端开口、底部相连通的特点,属于连通器的运用;而液压千斤顶利用的是帕斯卡定律,不属于两桶漆的运用,故选B;
(5)由图甲可知,橡皮膜向左边凸起,说明右边液体压强大,而左边的液面高度低于右边液面的高度,所以无法根据p=ρgh判断左右两侧液体密度大小关系;由图乙可知,橡皮膜没有凸起,说明左右两边液体压强一样大,而左边的液面高度低于右边液面的高度,所以根据p=ρgh可知,左侧液体的密度大于右侧液体密度;由图丙可知,橡皮膜向右边凸起,说明左边液体压强大,而左边的液面高度低于右边液面的高度,所以根据p=ρgh可知,左侧液体的密度大于右侧液体密度;由图丁可知,橡皮膜向右边凸起,说明左边液体压强大,而左边的液面高度等于右边液面的高度,所以根据p=ρgh可知,左侧液体的密度大于右侧液体密度;据此分析可知不能比较出左右两侧液体密度大小关系的图是甲图。
26.(6分)(1)p=;(2)排尽注射器内的空气;偏小;(3)刚开始滑动;(4)有刻度部分;(5)
【解析】 (1)本实验的测量原理是:p=;
(2)将活塞推至底部,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排尽注射器内的空气;注射器活塞未推到底端,即注射器内有残余气体,注射器内还会有一定气压,这样会使拉力变小,在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测得的大气压会偏小;
(3)如图所示,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开始滑动时,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所受的大气压力相等,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
(4)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有刻度部分的长度为L;
(5)计算大气压强的表达式为p=。
四、解答题(本题包括2小题,第29题7分,第30题10分,共15分)
27.(6分)【解析】 (1)车对和人的总重力:G总=(m人+m车)g=(40kg+10kg)×10N/kg=500N;
(2)小红驾驶平衡车匀速行驶时处于平衡状态,所受车的牵引力和阻力为平衡力,二者大小相等,且该车行驶所受阻力是其总重的0.2倍,车的牵引力F′=f=0.02G总=0.2×500N=10N;
(3)小红驾驶平衡车时,车对地面的压力:F=G总=500N,
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2×105Pa。
答:(1)车和人的总重力为500N;
(2)车受到的牵引力为10N;
(3)车对地面的压强为2×105Pa。
28.(9分)【解析】 (1)容器中的水受到的重力:G水=m水g=40kg×10N/kg=400N;
(2)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ρ水gh=1.0×103kg/m3×10N/kg×0.1m=1000Pa;
(3)因甲、乙的底部用一根轻质细软管连通形成连通器,所以,甲、乙容器中水面始终相平,实心小球A放入容器中两边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加量相同,又因S甲<S乙,由F=pS可知,甲容器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增加量小,
又因为柱形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增加量等于容器中增加的液体的重力,而容器对地面的压力增加量也等于容器中增加的液体的重力,所以柱形容器对地面的压力增加量与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增加量相等,设小球对容器的压力为F压,因甲、乙容器对地面的压力增加量相等,由ΔF压=ΔF水+F压可知,小球必须对甲容器底有压力,即小球放入甲容器;因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且甲、乙容器对地面的压力增加量相等,所以,ΔF甲容=ΔF乙容=,设实心小球A的体积为VA,则水面上升的高度:Δh=,
水对乙容器底压强的增加量:Δp水=ρ水gΔh=ρ水g,
水对乙容器底压力的增加量:ΔF水=Δp水S乙=ρ水gS乙,
实心小球A的重力:GA=mAg=ρAVAg,由ΔF乙容=可得,ρ水gS乙=ρAVAg,
则ρA===1.5×103kg/m3。
答:(1)水的重力为400N;
(2)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1000Pa;
(3)因甲、乙的底部用一根轻质细软管连通形成连通器,甲、乙容器中水面始终相平,实心小球A放入容器中两边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加量相同,因为S甲<S乙,由F=pS可知,甲容器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增加量小,而柱形容器对地面的压力增加量与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增加量相等,所以放入小球A后因水的压力增加导致容器对地面的压力增加量甲要小于乙,因此小球A应放入甲中;小球的密度为1.5×103kg/m3。
班级
姓名
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
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 压强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综合训练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 压强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后作业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 压强9.1 压强课时练习,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