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命题人:蚌埠第一实验学校 陈兆萍
注意事项: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 默写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在生死大义面前,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主张“①______,______”;文天祥在《过零丁洋》里慷慨陈词②“______?______”;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用“③______,______”勾勒出英雄驭马挽弓、冲锋陷阵的场面;秋瑾在《满江红》里用“④______?______”自问自答,表达自己不畏世俗眼光、以英雄自勉的豪迈气概;李清照《夏日绝句》中“⑤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典故,歌颂宁死不屈的高贵气节。古人的这些豪壮之语感召了多少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
2. 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
次日,小弟到衙门去yè见,老父母方才下学回来,诸事忙作一团,却连忙丢了,叫请小弟进去,换了两递茶,就像相与过几十年的一般。张乡绅道:“总因你先生为人有品望,所以敝世叔相敬。近来自然时时请教。”严贡生道:“后来倒也不常进去。实不相瞒,小弟只是一个为人率真,在乡里之间,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所以历来的父母官,都蒙相爱。汤父母容易不大喜会客,却也凡事心照。就如前月县考,把二小儿取在第十名,叫了进去,细细问他从的先生是那个,又问他可曾定过亲事,着实关切!”范举人道:“我这老师看文章是法眼;既然赏鉴令郎,一定是英才可贺。”严贡生道:“岂敢,岂敢。”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yè( )见 率( )真 着( )实
(2)“既然赏鉴令郎,一定是英才可贺。”的复句关系是( )
A. 假设B. 条件C. 转折D. 因果
(3)选文中提到的“敝世叔”是一种谦称,下列句子中不是谦称的是( )
A. 既然赏鉴令郎,一定是英才可贺B. 晚生久仰老先生
C. 愚以为宫中之事D. 与家君期日中
(4)以上文段节选自《①______》,请根据书中的人物形象,填写下面表格。
3. 岁月如歌,三年的初中时光匆匆而过。毕业前夕,九年级某班开展了“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应的活动任务。
(1)【诗以抒怀】离别往往令人伤感,为驱散感伤的情绪,班主任想用两句诗作为赠言来激励同学们,请选出合适的两句( )( )
A.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B.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C.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D.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2)【言为心声】回顾三年来相处的美好时光,班长小亮代表同学们发言,其中存在一些问题,请你按要求修改。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转眼间,三年初中生活悄然而逝,临别的忧伤油然而生。【甲】回首昨日,我们相聚在这花团锦簇的校园,相识在这温暖和谐的集体。【乙】师长的谆谆教导、同学的嬉闹欢笑犹在耳畔;绿茵场上尽情挥洒汗水的英姿、自习课上孜孜不倦的身影如在眼前。【丙】人的一生必然要走过许多“驿站”,每个“驿站”,不是意味着前一段旅途的结束,又是新征程的开始。【丁】明日,我们将继续追寻先贤足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前仆后继,逐梦前行,期待在下一个“驿站”,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①文中加点词有一处用词不当,请指出来并修改。
②文中【乙】处标点有一处错误,请修改。
③文中【丙】处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3)【文诉衷情】三年来,总有一位老师在你伤心时给你安慰,失落时给你鼓励,困难时给你帮助……请你任选一位老师作对象,写一段话表达感恩之情(不能出现老师姓名)。
①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②突出学科特点③50字左右
示例:生物老师:您精研教材,潜心教学。像线粒体为我们传送动力,像叶绿体给我们输送营养,像细胞膜呵护我们成长。谢谢您,亲爱的老师!
二、阅读(55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今天接着昨天
冯骥才
①夜里,起大风了!
②发狂的风是大自然无形的疯子。它把河水抛上堤岸,将大树压得弓弯欲折,放肆地闯入一切空间。如果它闯入人心,也会把那方寸之间一起搅乱。
③他,一个小伙子,隐形在黑夜的大氅里,借助这遮掩所有响动的大风帮忙,用他洁净的、没有给邪恶玷污过的手指,头一次弄开一扇陌生的门。
④忽然门“呀”的一响——有人!一惊之下,他竟然不知往哪里跑,仿佛原地粘住了。跟着,眼前金煌煌地一亮,只见面前这弥漫迷蒙的橘黄色灯光的长方形门框里,站着一个头发蓬松的老婆婆。
⑤“你……干什么?”老婆婆声音沙哑。他慌乱得嘴巴也不听使唤。
⑥“噢,你是那边等长途汽车的,到这儿来避风的吧!那你……就请进来,哎,进来吧!”老婆婆宽和地说。
⑦他想应付这老婆婆两句就赶紧溜掉。“你进来暖和暖和,那边汽车天亮时才来呢!我不叫你帮着干活儿,只求你陪我一会儿……”她竟用恳求的口气,而恳切得叫人难以拒绝。
⑧他没拿定主意,就已经被老婆婆带进这间又大又空、并不温暖、也不明亮的房间。
⑨“我就怕夜里起大风。一听这风声,就别想再睡。我想儿子,我儿子就在这样的大风天里死的……”老婆婆哀叹地嘟囔着。
⑩听到这话,小伙子才明白这老婆婆对自己毫无恶意。他立刻神定心安,发觉自己已经坐在一张大藤椅上了,那老婆婆坐在对面一个矮矮的木凳上,仰脸瞅着他说:“听,这风声,就和我儿子死的那天一样……”
⑪“如果他活着,整整四十岁了。”灯光遮暗的墙壁上挂着一个旧镜框,照片上二十来岁的青年人光彩而透亮。老婆婆的目光停在照片上,“他直到高中毕业,年年考试都是班里的头一名。你说这算不错了吧!”
⑫“哦,哦……”小伙子心不在焉地随口应答。
⑬“怎么?你不信?我拿给你看——”小伙子被迫地打开讲义夹。里边是厚厚一叠存放已久而夹得极平的分数单,纸已经变得深黄发脆,却像古物一样精心保存,没有一点儿残破,上边的字迹虽已发黑,却能清楚地看到这些优异的成绩。分数单上的每一个数字肯定早就印在她心里了……
⑭忽然,老婆婆从小伙子手中把讲义夹夺过去,“别看了!一看它,以前那些事就全涌上来……那天,当人家给我送信儿,说他为了救一个孩子死了,我急着往医院跑,那天的风和今夜一样,像发了疯,直刮了两天两夜……”
⑮救人?孩子?大风?
⑯小伙子心里怦然一动。他一下子想到自己的童年,不是也被人救过?他和邻居的孩子在铁路的路基上扒石子、捉蛐蛐,风大,没听见火车开来的声音,千钧一发时,被一个青年冲上来,猛地推下路基。火车开过去,他们得救了,那青年却被轧死了。很长一段时间,家里人总带着他去看望人家父母。可是谁知道往后这联系怎么就断了呢?
⑰似乎有种铅样的沉重东西压在他心上。
⑱老婆婆忽然指着那扇黑乎乎、给凶猛的气流推动得“嘎嘎”响的大窗子,说:“听,这风,就是这风,没有这风,河里没浪,我儿子会水,救上那小孩子后也能上来……”
⑲小伙子的精神突然一振,睁大眼问,“他是在河里……”“是啊,一个浪头把他压到冰下边去了。”老婆婆摇着头,悲恸欲绝。
⑳然而,小伙子这时倒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㉑“我儿子刚死去那些天,那个被救的孩子常来看我,每逢年节,他们一家人准接我去吃饭,那孩子每次都对我说‘我就是您儿子’!可是……时间一长就变了……热乎劲儿冷了……说过的话都忘了……那孩子也渐渐不来了……”
㉒“他——”小伙子说“他”,却一下子想到自己。才放松的心,又被碰了一下。
㉓“我愈琢磨愈觉得冤,我儿子死得太早,死得不值得呀!且不说我这孤老婆子没人照管,就说当年那个被救的孩子吧,他在哪儿呢?今年他也得二十多岁,和你年纪差不多吧!”
㉔“我?”他的心什么地方,好像又被碰了一下。
㉕“是呵!你说,那孩子现在干什么?当工人?干部?什么样儿的人?他能和我儿子一样聪明、能干、仁义吗?这都不说!如果他游手好闲,如果他道德败坏?比方……小偷——”
㉖小偷!这个词儿就像一根又尖又硬的针,猛地戳在他心上,并像电光大火一样,热辣辣把他全身刺穿。
㉗“哎,你也说句话呀。”她欠起身,把皱巴巴的手放在小伙子的肩上摇了摇。
㉘小伙子慢慢把他这仿佛无比沉重的脑袋抬起来,“我就是被您儿子救活的人……找您来了!”
㉙老婆婆顿时惊呆了。她站起伛偻的身子,用湿乎乎、发红的双眼,迷惑地盯着这张年轻的面孔。这黑亮亮的澄澈的目光,这真切、赤诚、坚定不移的情感,只有在当年那被救的孩子的眼里见过。于是,她的心,她全身都被一种强有力的温暖包裹起来。
㉚她充满母亲的宽厚的柔情望着他。她忽然发现,这小伙子脸颊映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色的、异样清明的光辉。两人不觉一起向那窗子望去。
㉛哦,什么时候天亮的?
㉜风也无声无息停止了。
㉝明洁的晨曦,静悄悄爬上这结满冰花的大窗户,展开一片晶莹而纯净的境界。
4. 下列对文章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以景物描写开头,突出环境的恶劣,渲染紧张的氛围,暗示下文将会有不寻常的事情发生。
B. 标题中“今天”和“昨天”点出了过去与现在时间的连接和延续,暗示小伙子的成长与转变,具有象征意义。
C. 小说用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讲述故事,使故事叙述更客观、更全面,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D. 文章结尾处,老婆婆其实已经知道了真相却没有说穿,因为她的心被小伙子的强有力的温暖包裹了。
5. 班级开展讲故事比赛,故事叙述可以有不同的角度。阅读全文,分别从“小伙子”和“老婆婆”的角度将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小伙子:初次行窃被发现,却被老婆婆请进房门→_________→回忆自身被救经历,忘记报恩深受触动→_________
老婆婆:_________→诉说对儿子的思念,讲述儿子当年救人的故事→______
6. 为提高写作水平,班级编辑了“好词好句大家赏”手册,以下是某同学读完本文后的记录,请你帮其补充完整。
7. 故事要讲得波澜起伏,扣人心弦,离不开悬念和误会。文章与《驿路梨花》一样构思巧妙,请找出本文中的两处悬念和误会,谈谈这种表现手法的好处。
8. 故事快要讲完的时候,有同学认为小说的结尾不够完整,建议续写如下结尾。你更欣赏哪个结尾?请陈述理由。
一段时间后,小伙子经过内心的挣扎,最终向老婆婆说出了自己出现在门外的真实原因,他紧接着坚定地说:“以后我不会再自甘堕落,我会向您儿子一样照顾您,不再让您孤单!”老婆婆感动地说:“我相信你,你是一个好孩子,谢谢你带给我的温暖!”
【二】(16分)
【材料一】
最早的甲骨文的“乐”字是用【丝】与【木】组合在一起的。木头上配上丝弦,那是什么?不就是一张“琴”吗?在樂字的头上再加个草字头,就变成了藥字,我们今天简化成“药”。说明我们的祖先早就意识到“药”和“乐”同等的重要。
乐者,药也;乐者,悦也。生活中,疲惫、烦躁、悲伤、焦虑……会时常光顾,扰乱我们原本计划好的节奏。当你遭遇这些负面情绪的侵袭,但尚且没有严重到需要看心理医生时,不妨听听音乐。它们或许能唤醒被你体内遗忘的能量哦!有网友分享说,自己眼干难受时,听了两首养肝音乐后,眼睛变得湿润多了;还有人说,自己肠胃不舒服时,听了《青花瓷》《菊花台》后,感觉肠胃立马开始运转了。
当下有一种受年轻人热捧的新型养生方式——“音乐疗法”。音乐治疗是一种心理调节手段,它主要运用各种形式的音乐体验来帮助治疗对象达到心理健康。具有成本小、易获取、操作简单、易于实施、受场地限制小等特点,适用于各类人群。
【材料二】
音乐的功能众多,对多数人而言,聆听音乐是缓解焦虑情绪的有效方法之一。究其内部机制:
其一,音乐不仅可以表达情绪,而且能够影响人们的情绪,音乐由此辅助人们将注意力从焦虑情绪本身转移到令人愉快的事物中。
其二,焦虑情绪引发的生理不适,音乐可以有效对抗不适感传给大脑的信号,生理不适得到缓解,心理状态随之改善。
其三,音乐直接作用于主管情绪的下丘脑和边缘系统等人脑中枢,对人的情绪进行调节。基于此,人们通常选择聆听音乐缓解焦虑情绪。
除此之外,音乐还能够刺激到像前额叶皮层、运动感觉皮层等大脑区域,让我们跟着音乐进行身体律动、对音乐有情绪上的反应。
当然,并非全部音乐都能达到理想效果,音乐能否缓解焦虑情绪受多重因素影响。
【材料三】
选择何种音乐进行音乐治疗呢?这需要针对治疗对象存在的问题选择匹配的音乐。
一是根据音乐节奏和旋律进行选择。音乐节奏影响生物节律,音乐旋律影响情绪起伏。譬如,具有节奏和旋律线稳定、音量变化小等特点的轻音乐可以稳定情绪,放松和缓解焦虑。
二是根据音乐的形式进行选择。不同的音乐形式给人不同的听觉体验,让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感觉。譬如,独奏独唱形式的音乐贴近个人感受,易引发人心中的孤独感。而合唱、合奏、有和声的音乐,则给人陪伴感,让人产生共鸣,逐渐产生表达欲,这样的音乐能引发人心中的社会支持感,增强集体意识,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负面情绪。
三是根据音乐的力度进行选择。音乐力度的增强可引发情绪的逐渐高涨,让人从萎靡失落的情绪状态中摆脱出来。譬如,鼓声可以改变生物节律,具有振奋人心、给人力量等作用,所以人在情绪低落、需要肯定和支持时,可倾听有鼓声或者打击乐器的音乐,给自己以信心。
【材料四】
音乐治疗实施步骤图
(以上材料根据《大众心理学》相关资料改编)
9. 下列诗句中,与音乐无关的的是( )
A.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B.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C.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D.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10. 根据材料二,在表格中填入相应的内容
11. 材料一第二段划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12. 小张同学考试前出现了焦虑情绪,请你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告诉他如何用“音乐治疗”来缓解焦虑情绪?
【三】(16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乙】及楚人战于泓①。宋人既成列②,楚人未既济,司马③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④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⑤,门官⑥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⑦,不禽二毛⑧。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注释】:①泓:泓水,故道在今河南柘城西北,是古渔水的支流。②成列:排成队列。③司马:指司马子鱼,宋国大司马。④陈:同“阵”,列阵。⑤股:大腿。⑥门官:宋襄公的亲军卫队。⑦重伤:不对敌人进行二次伤害。⑧二毛:头发斑白的人。
(《战国策·子鱼论战》节选)
13. 请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肉食者鄙______ (2)小信未孚______
(3)宋人既成列______ (4)不禽二毛______
14.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15. 请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16. 曹刿和司马子鱼都是国之贤士,深谋远虑,可是两场战役一胜一败,结果不同,试从两位君主的角度分析失败的原因。
三、写作(55分+卷面5分)
17.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风从大地卷来,雨从大地奔来。郊原如海,房屋如舟。我有颗年轻舵手的心,在大地风雨的海上。”
——芦荻《风雨吟》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定风波》
在成长的路上,难免会遇到吹向你的风和淋湿你的雨。芦荻或苏轼对待风雨的态度给你什么启示?请结合自身经历,以《走出那场风雨》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2)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3)不少于600字。
人物
故事情节
性格
②______
安于贫贱,以卖画为生,不与权贵相与。
淡泊名利
范进
穷尽一生的精力于科举考试,五十四岁中秀才。
③______
严监生
④______
吝啬爱财
重点语句
赏析
老婆婆顿时惊呆了。她站起伛偻的身子,用湿乎乎、发红的双眼,迷惑地盯着这张年轻的面孔。
(1)该句运用了______(描写方法),好在:______。
小偷!这个词儿就像一根又尖又硬的针,猛地戳在他心上,并像电光大火一样,热辣辣把他全身刺穿。
(2)该句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______。
音乐缓解焦虑的内部机制
①
②
直接作用于主管情绪的下丘脑和边缘系统等人脑中枢,调节人的情绪。
③
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 这是一份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结合文章内容,完成老水的简历,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请简要分析文章结尾有何妙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 这是一份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朗读要有一定的技巧, 阅读全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品析语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