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校(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北校区+北校区)
展开这是一份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校(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北校区+北校区),文件包含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校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校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45分)
下图为江苏省各区域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江苏省人口密度分布规律( )
A. 北部人口密度大于南部B. 沿海人口密度大于内陆
C. 中部人口密度大于四周D. 东南人口密度总体最大
2. 江苏省各区域人口分布格局一直比较稳定,主导因素是( )
A. 经济发展程度B. 自然地理环境
C. 地域开发程度D. 国家发展政策
3. 缓解江苏人口分布不均的最合理措施是( )
A. 放开生育政策鼓励生育B. 完善交通网络,加快人口流动
C. 移民搬迁,优化人口配置D. 加强经济扶贫,资源优化配置
【答案】1. D 2. A 3. D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读图可知,江苏省北部人口密度小于南部;沿海部分地区人口密度大于内陆;中部密度小于东南部;总体东南部人口密度最大。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题详解】
江苏省沿江及南部地区经济发展程度高,是我国最富裕的地区,人口分布比例一直高于其他地区,故经济发展程度是人口分布格局稳定的主因,A正确。自然地理环境对人口分布格局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主导因素;地域开发程度和国家发展政策是一直变化的,但是江苏省南部的人口分布格局一直比较稳定,所以不是主导因素,CD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题详解】
由题意可知,导致区域人口分布不均的主导因素是经济差异,故缩小区域经济差异是解决人口分布不均的最合理措施,D正确。其它三项措施都不能从根本上缓解江苏人口分布不均的状况。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江苏省的人口分布的相关知识。江苏省南部地区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中心,东靠上海,是江苏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苏南地区包括南京、镇江、苏州、无锡、常州 ,总面积27872平方公里,占江苏省土地总面积27.17%,2013年GDP总量达到了3.64万亿元,人均GDP突破10万元,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城镇化率超过70%,所有县(市)都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行列,其中7个县(市)进入前十。
西宁市位于青海省东部的湟水谷地,平均海拔2261米,夏季凉爽宜人,被誉为"夏都”。下表为西宁市不同因素约束下的适度人口数量。完成下面小题。
4. 现阶段限制西宁市适度人口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为( )
A. 城市建设用地B. 人均绿地面积C. 人均居住用地D. 水资源
5. 西宁市环境人口容量高于青海省其他城市的主要原因是( )
①资源丰富②气候条件优越③对外开放程度高④生活消费水平高
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
【答案】4 B 5. C
【解析】
4题详解】
区域发展的限制因素,在本题中是能够供养适度人口数量最少的因素。根据表格数据,现阶段限制西宁市适度人口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为人均绿地面积,B正确。其它因素可供养的适度人口数量较高,不是最主要限制因素,A、C、D错。故选B。
【5题详解】
西宁市位于湟水谷地,地势低,气温相对青海其他地区更高,热量相对较好,气候条件更好,②正确;西宁市资源条件较青海省其他地区并不丰富,①错误;生活消费水平高会导致环境人口容量降低,④错误;西宁市位于青海省的东部,对外开放程度高,可增大环境人口容量,③正确。②③正确,故C项正确。
【点睛】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对环境人口容量下了一个较为精确的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随着农村地区农业劳动力的流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逐渐减少,农村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现象突出。下图示意我国各年龄组分阶段农业劳动力净转出(转出一转入)量占当年净转移人口总量的比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农村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农村人口出生率下降B. 农村人口寿命延长
C. 年轻农业劳动力转出D. 老年农业人口回流
7. 2005年以前,农村( )
A. 年轻及中老年劳动力均增加B. 年轻及中老年劳动力均减少
C. 年轻劳动力增加,中老年劳动力减少D. 年轻劳动力减少,中老年劳动力增加
8. 图示时段内年轻劳动力转移趋势的变化,反映了( )
A. 城市就业机会减少B. 农业劳动强度增加
C. 城市环境质量下降D. 城乡收入差距缩小
【答案】6. C 7. D 8. D
【解析】
6题详解】
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寻找更好的工作岗位,农村农业劳动力平均年龄不断增大,C正确。与农村人口出生率、农村人口寿命、老年农业人口回流关系不大,ABD错误。故选C。
【7题详解】
据图可知,2005年以前年轻劳动力转移占比高,而老年劳动力转移占比低,甚至是负数,年轻劳动力主要是由农村转向经济发达地区,从而推知农村年轻劳动力减少,老年劳动力增加,D正确,ABC错误。故选D。
【8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年轻劳动力转移占比越来越低,突显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就业环境越来越好,城乡差距在不断缩小,D正确。中国经济仍然在高速发展,城市就业机会仍然较多,A错误。农业现代化促进机械化,降低了劳动强度,B错误。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政府越来越重视环境整治,城市环境近几年越来越好,C错误。故选D。
【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自然灾害;社会经济因素: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事业、婚姻和家庭;政治因素:政策、战争、政治变革。
城市综合承载力是指城市在不产生任何破坏时所能承受最大负荷,是指城市的资源赋存、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对城市人口及经济社会活动的承载能力,是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经济承载力和社会承载力的有机结合体。城市综合承载力的高低可以用综合承载力指数表示,其数值越大,代表相关指标的承受压力越大。下图示意北京市2000-2010年城市综合承载力指数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9. 下列现象,与北京市2000-2010年城市综合承载力指数变化所反映状况吻合的是( )
①冬季雾霾天气增多 ②公共交通乘用比例上升 ③绿地面积扩大 ④社会公共资源相对减少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10. 北京市城市综合承载力指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资源开发力度过大B. 环境破坏程度加大
C. 经济发展速度过快D. 城市人口数量剧增
11. 下列做法,能降低城市综合承载力指数的是( )
①建设卫星城,开发新区 ②建设城市立体交通网 ③推进垃圾分类回收工作 ④加快城市工业化进程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答案】9. B 10. D 11. A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9题详解】
根据图中所示信息,北京2000-2010年城市综合承载力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说明北京的资源状况、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等相关指数的压力增大。结合四个选项,①项说明生态环境恶化,④项社会公共资源相对减少,这两项会增加生态环境和资源赋存所承受的压力,而②项公共交通乘用比例上升可以提高资源和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③项绿地面积增加会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这两项均会降低相关指数所承受的压力。故选B。
【10题详解】
北京市城市综合承载力指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数量剧增而导致的。其它三项均是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与人口的迅速增加密不可分。
【11题详解】
①②③三项的做法可以降低人口和经济发展对城市中心区的压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效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这些都可以降低城市综合承载力指数。而④项加快城市工业化进程,片面大力发展工业可能会导致资源的大量消耗,生态环境恶化。
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坐落于玉龙雪山下,玉泉水分成三条支流从古城的西北端流至玉龙桥下。古城民居多为土木结构,木楼青瓦,古街石巷,小桥流水,在外部造型与结构上,融合了中原建筑和藏族、白族建筑的技艺。丽江古城有着多彩的地方民族习俗和娱乐活动。丽江古城是我国民居中具有鲜明特色和风格的类型之一。图示意丽江古城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丽江古城中最能体现城市景观的地域文化是( )
A. 民居特色B. 地方美食C. 玉龙雪山D. 民族习俗
13. 丽江古城土木结构、木楼青瓦的传统民居反映的地域文化特点是( )
A. 趋利避害、共御外敌B. 尊重自然、开放包容
C. 利用资源、御外凝内D.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答案】12. A 13. D
【解析】
【12题详解】
一个城市的地域文化往往在城市建筑风格、民居特色、城市格局等城市景观上得到体现,A正确。习俗和美食虽然也是地域文化,但是具体到城市景观,更多的是建筑风格等,BD错误;雪山是自然风光,C错误。故选A。
【13题详解】
丽江古城坐落于玉龙雪山下,森林茂密,加上河流穿越古城,带来丰富的泥沙资源,故而林木与泥沙成为丽江古城的主要建筑材料,反映的地域文化特点是就地取材、因材施艺,D正确;土木结构、木楼青瓦主要强调建筑材料,并不能体现趋利避害、共御外敌,尊重自然、开放包容,利用资源、御外凝内等文化,ABC错误。故选D。
【点睛】在我国,地域文化一般是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表现。
云南滇中地区四季如春,是鲜花种植的天赐宝地。滇中的斗南镇40年前并不种植鲜花,而是种植蔬菜。目前,该镇鲜花产量占全国3/4,并发展成为花卉集散、信息和衍生品中心,斗南花卉销往全国各地和全世界50多个国家地区。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4. 滇中地区鲜花种植最优越的自然条件是( )
A. 气候B. 地形C. 水源D. 土壤
15. 斗南镇从种植蔬菜到种植鲜花的转变,起主导作用的是( )
A. 政策B. 技术C. 市场D. 劳动力
【答案】14. A 15. C
【解析】
【14题详解】
由材料“云南滇中地区四季如春,是鲜花种植的天赐宝地”可知,云南滇中地区气候适合鲜花种植,A正确;云南滇中地区以高原和山地为主,有一定的地形起伏,不太适合种植业的发展,B错误;南方(西南)地区的水源和土壤条件差异不大,因此水源和土壤不是滇中地区鲜花种植最优越的自然条件,CD错误。故选A。
【15题详解】
由材料“该镇鲜花产量占全国3/4,并发展成为花卉集散、信息和衍生品中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鲜花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高,使得斗南镇从种植蔬菜转变为种植鲜花,C正确;政策、技术对种植结构有一定影响,但由上述分析可知,起主导作用的是市场,AB错误;蔬菜和花卉对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的要求差异很小,D错误。故选C。
【点睛】市场的需求、农产品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从而影响农业区位的选择。某地的市场条件可以从该地区人口(城市人口数量)对农产品的需求情况、农产品品质、交通运输条件、距离城市远近等方面进行分析。
试卷Ⅱ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留守儿童问题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黔东南州”)雷山县荣防村,青壮年几乎都外出打工,当地留守儿童比例一度高达90%。近年,随着脱贫攻坚、新型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等重大决策部署推进实施,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总体数量持续减少。目前,四川、安徽、湖南、河南、江西、湖北、贵州等省份的留守儿童数量仍较多。
材料二:我国外出农民工就业地域分布比例图。
(1)结合材料,描述我国留守儿童的空间分布特征。
(2)指出雷山县荣防村青壮年外出打工目的地,并分析原因。
(3)2009至2019年,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农民工就业比例有什么变化?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答案】(1)特征:主要分布在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的农村。
(2)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如珠三角洲。因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有较多的就业机会、较好的待遇、更好的发展条件。
(3)呈现下降趋势。原因: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农民工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较低,无法满足企业用工需求;中西部地区承接了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就业机会增多;东西部工资水平逐渐缩小,且东部大城市生活水平较高,对农民工的吸引力正逐步下降。
【解析】
【分析】本题以留守儿童现象和我国外出农民工就业地域分布比例图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人口分布、人口流动的特点及其原因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据材料“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总体数量持续减少。目前,四川、安徽、湖南、河南、江西、湖北、贵州等省份的留守儿童数量仍较多”可知,我国留守儿童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我国外出农民工就业地域主要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如珠江三角洲。因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多,工资收入高,发展条件优越,吸引大量经济落后地区,如雷山县荣防村青壮年来此务工。
【小问3详解】
读图可知,2009至2019年,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农民工就业比例呈现下降趋势。原因是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低,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较低,无法满足升级后的企业用工需求;中西部地区承接了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迁往中西部地区,就业机会增多,外出人口减少;西部工资水平提高,与东部差距逐渐缩小;东部大城市生活水平较高,生活压力较大,对农民工的吸引力正逐步下降等。
17. 城市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优越的地理环境更有利于城市的发展。如图“我国某城市规划图”,完成下列问题。
(1)比较A、B、C三地地租的高低(用“>”连接),并说明地租最高处的判断依据。_______
(2)某地产开发公司拟在A、B、C、D四地中选择一处建高级住宅区,作为公司规划部门的术人员,请你为公司选址并简述理由。______
(3)下表为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的该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水量的百分比变化情况。据下表分析该城市水量百分比变化的原因。________
【答案】(1)A>B>C;A地位于市中心;交通通达度好,地租最高。
(2)D地;①靠近文化区;②地势较高;③临近森林公园,处在上风地带,环境优美;④处在河流上游,水质较好;⑤交通比较便利。
(3)城市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地表被硬化、被建筑物覆盖;地表径流量增大,地表水和雨水下渗减少(使地下径流减少);植被减少,蓄水量减少,导致蒸发量减少。
【解析】
【分析】本题以我国某城市规划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城市功能分区、住宅区选址、城市化对水循环的影响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
【小问1详解】
影响地租高低的主要因素有交通通达度和距离市中心远近两个方面。A地位于市中心,交通便捷,地租最高,B位于火车站附近,交通便利,地租低于市中心,但高于郊外C地,C位于城市最外围,地租最低。所以A、B、C三地地租的高低顺序是A>B>C。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D处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空气质量好,处在河流上游,水质较好;靠近文化区,地势较高,靠近森林公园,环境优美,交通便利,这些都是高级住宅区所具备的优势,最适宜建设高级住宅区。
【小问3详解】
该市蒸发量减少、地表径流增大、地下径流减少,说明随着城市的发展,植被覆盖率降低,地表硬化面积增加、被建筑物覆盖,抑制了地表水下渗;植被的生存空间减少,植被减少,蓄水量减少,导致蒸发量减少。城市路面硬化,使得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大,地下径流减少;雨季时雨水都转化为坡面径流,河流水位暴涨,旱季时河流缺少地下水补给,水位异常偏低。
1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云南省元江河谷分布的土掌房,是中国最具生态价值的传统民居。土掌房聚落的选址是综合考虑地形、气候、水源、农牧等因素而确立的。土掌房内、外墙均为土坯墙,窗小或无窗,屋顶铺设木条和黏土,夯打严实形成平台屋面。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促进了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使土掌房的主要功能发生了转变,部分土掌房被修缮为民宿。下左图为元江河谷土掌房主要分布地区,右图为土掌房聚落地形剖面图。
(1)据右图指出土掌房聚落选址的特点,并说明理由。
(2)从气候和地形的角度分析土掌房平顶的原因。
(3)指出近年来土掌房主要功能的转变,并在传承与保护的基础上提出土掌房的修缮建议。
【答案】(1)特点:半山腰(或海拔较高的山坡)理由:①该地地势起伏大,聚落依山建在半山腰可少占耕地;②半山腰海拔较高,气候凉爽宜居;③山上森林涵养水源,提供洁净生活水源(生活废水可以作为灌溉水源,既肥田又滤渣);④山上可放牧,山下可耕作,生产较为便利。
(2)原因:①夏季以西南风为主,地处哀牢山的背风坡或盛行下沉气流或焚风效应或干热河谷,降水较少,适宜修建平顶房屋;②该地地势崎岖或起伏大,层层相连的平顶为村民提供了晾晒或交流或活动场所,利用木梯构建村落交通体系,联系方便。
(3)由原有的居住功能转变为旅游功能(或文化功能/商业功能)措施:①保持原有风貌,保留原有特色(或平顶结构)进行修缮;②增加采光和通风,将小窗或无窗改大窗;③修缮改造生活排水系统,增设卫生间;④加固外墙和屋顶,装饰内墙,重新规划内部空间,改善居住环境。
【解析】
【分析】本题以元江河谷土掌房的分布与聚落地形剖面图为背景情境,考查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地形对聚落的影响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识水平、综合思维能力、地理实践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土掌房选建了稻田之上,高山森林带之下的半山腰(或海拔较高的山坡)。由材料“土掌房聚落的选址是综合考虑地形、气候、水源、农牧等因素而确立的”可知选建的理由从地形角度看,该地地势起伏大,平地面积少,聚落依山建在半山腰可少占耕地;从气候角度来看,该地纬度较低,气温较高,半山腰海拔较高,气候凉爽宜居;从水源角度来说,房屋建在高山森林带之下,山上森林涵养水源,提供洁净生活水源,生活废水可以作为灌溉水源,既肥田又滤渣;从农牧角度看,山下耕作,山上放牧,土掌房建在半山腰即有利于山上放牧,又有利于山下耕作,生产较为便利。
【小问2详解】
由材料“土掌房内、外墙均为土坯墙,窗小或无窗,屋顶铺设木条和黏土,夯打严实形成平台屋面”可推知,平顶屋用的是土坯墙,且平台屋面,说明当地气候干旱,雨水少。由图可知,土掌房的聚居在元江河谷,该地夏季以西南风为主,地处哀牢山的背风坡或盛行下沉气流或焚风效应或干热河谷,降水较少,适宜修建平顶房屋;由图可知,该地土掌房在河谷的两侧的山腰修建的,该地地势崎岖或起伏大,层层相连的平顶为村民提供了晾晒或交流或活动场所,利用木梯构建村落交通体系,联系方便。
【小问3详解】
由材料“云南省元江河谷分布的土掌房,是中国最具生态价值的传统民居。”可知,土掌房是中国的传统民居,具有很强的历史文化价值,因此由原有的居住功能转变为旅游功能(或文化功能/商业功能)。在传承与保护的基础上进行修缮,主要措施是保持原有风貌,保留原有特色(或平顶结构)进行修缮;由材料“窗小或无窗”可知,可以增加采光和通风,将小窗或无窗改大窗;做为民宿,提供必备的生活基本设施,修缮改造生活排水系统,增设卫生间;外墙是土坯墙,可能已经存在剥蚀破损严重,因此加固外墙和屋顶,装饰内墙,重新规划内部空间,改善居住环境等。约束因素
城市建设用地
人均居住用地
人均绿色面积
水资源
适度人口(万人)
400.1
426.72
171.45
203.29
实际人口(万人)
222.8
年份
降水量(%)
蒸发量(%)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1960
100
40
12
48
2012
100
27
41
3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校(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北校区)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校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校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校(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文件包含高一年级地理入学考试20239docx、高一地理入学考试参考答案1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