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年高二上学期生物期末冲关卷 01【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高二生物期末冲关卷 01【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原卷版).docx
    • 解析
      高二生物期末冲关卷 01【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解析版).docx
    高二生物期末冲关卷 01【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原卷版)第1页
    高二生物期末冲关卷 01【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原卷版)第2页
    高二生物期末冲关卷 01【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原卷版)第3页
    高二生物期末冲关卷 01【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解析版)第1页
    高二生物期末冲关卷 01【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解析版)第2页
    高二生物期末冲关卷 01【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解析版)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年高二上学期生物期末冲关卷 01【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高二上学期生物期末冲关卷 01【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文件包含高二生物期末冲关卷01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原卷版docx、高二生物期末冲关卷01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北京市北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下图代表肌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X、Y、Z表示三种细胞外液,叙述错误的是( )
    A.若饮食过咸,则Y中渗透压会升高
    B.X中的大分子物质可通过Z进入Y
    C.Y中物质可与肌细胞产生的乳酸反应维持pH稳定
    D.Z处理化性质的稳定不依赖于神经-体液调节
    【答案】D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X表示组织液,Y表示血浆,Z表示淋巴液。
    【详解】A、若饮食过咸,则Y组织液中Na+和Cl-增多,渗透压会升高,A正确;
    B、X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等可通过Z淋巴液进入Y血浆中,B正确;
    C、Y血浆中有缓冲物质,可与肌细胞产生的乳酸反应维持pH稳定,C正确;
    D、Z淋巴液处理化性质的稳定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D错误。
    故选D。
    2.(江西省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如图为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相关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内环境与I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B.②主要指泌尿系统排出代谢废物的过程
    C.IV指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
    D.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答案】D
    【分析】Ⅰ是能进行体内外物质交换的系统,并能为内环境提供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这说明Ⅰ是呼吸系统;Ⅱ表示体外的物质进入体内的结构,Ⅱ表示消化系统;Ⅲ表示泌尿系统,②表示滤过作用;Ⅳ表示体内物质排出的途径,应为皮肤。
    【详解】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在肺泡中进行,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胞血管壁,A正确;
    B、②表示滤过作用,主要指泌尿系统排出代谢废物的过程,B正确;
    C、Ⅳ表示体内物质排出的途径,该器官应为皮肤,并且是人体最大的器官,C正确;
    D、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代谢的场所在细胞内,内环境是细胞外液,D错误。
    故选D。
    3.(江苏省扬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期期末)人类致盲原因之一是青光眼,青光眼是房水过多导致的。房水是由睫状体产生的,充满在眼前、后房内的一种透明清澈液体。房水中蛋白质的含量仅为血浆中含量的1/200,葡萄糖含量约为血浆中的80%,主要作用是供应虹膜、角膜和晶状体营养,并把这些组织的代谢产物运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房水属于内环境中的组织液
    B.利用药物促进房水排出是治疗青光眼的措施之一
    C.房水中无机盐的含量可能高于血浆,以便维持渗透压的平衡
    D.泪液是房水直接外排形成的一种液体,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
    【答案】D
    【分析】 在生物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称为体液。体液中除含有大量的水以外,还含有许多离子和化合物。它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是细胞生活的直接液体环境,细胞外液即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详解】A、题中显示,房水的作用是供应虹膜、角膜和晶状体营养,并把这些组织的代谢产物运走,房水是虹膜、角膜和晶状体细胞来与生存的体内环境,属于组织液,A正确;
    B、如果房水过多,就会导致青光眼,利用药物促进房水排出是治疗青光眼的措施之一,B正确;
    C、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微粒的数目,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决定于其中的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题中显示房水中蛋白质的含量,仅为血浆中含量的1/200,葡萄糖含量约为血浆中的80%,可见房水中无机盐的含量可能高于血浆,以此来维持渗透压的平衡,C正确;
    D、泪液是泪腺分泌的,不是房水外排形成的,D错误。
    故选D。
    4.(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共享单车一度成为街头巷尾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下列关于共享单车骑行过程中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骑行过程中,维持身体平衡的神经中枢在脊髓
    B.骑行过程中,维持呼吸作用的神经中枢在小脑
    C.骑行过程中,维持躯体运动的低级神经中枢在脑干
    D.骑行过程中,维持语言活动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答案】D
    【分析】1、各级中枢的作用:
    (1)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
    (2)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3)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4)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 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
    (5)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2、骑行过程中,机体各级中枢协调配合,维持机体的稳态。
    【详解】A、骑行过程中,维持身体平衡的神经中枢在小脑,A错误;
    B、骑行过程中,维持呼吸作用的神经中枢在脑干,B错误;
    C、骑行过程中,维持躯体运动的低级神经中枢在脊髓,C错误;
    D、骑行过程中,维持语言活动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D正确。
    故选D。
    5.(湖北省沙市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Hcrt神经元在睡眠中起关键作用。Hcrt神经元兴奋时,能使小鼠发生从睡眠到觉醒状态的转化,并维持觉醒。而年老小鼠的Hcrt神经元的KCNQ2/3(钾离子通道)表达量下降,导致觉醒时间延长。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Hcrt神经元的轴突接受信息并将其传导到细胞体
    B.Hcrt神经元发生Na+内流时,不利于从觉醒状态转向睡眠状态
    C.与年轻小鼠相比年老小鼠的Hcrt神经元细胞膜对K+通透性增大
    D.阻断Hcrt神经元的KCNQ2/3的基因表达可治疗睡眠障碍
    【答案】B
    【分析】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原因: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详解】A、Hcrt神经元的树突接受信息并将其传导到细胞体,而非轴突,A错误;
    B、由题意可知,Hcrt神经元兴奋时,能使小鼠发生睡眠到觉醒状态的转化,Na+内流使神经元兴奋,不利于从觉醒向睡眠状态转化,B正确;
    C、与年轻小鼠相比,年老小鼠Hcrt神经元的KCNQ2/3(钾离子通道)表达量下降,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降低,C错误;
    D、年老小鼠Hert神经元的KCNQ2/3(钾离子通道)表达量下降,导致觉醒状态持续时间延长,阻断Hcrt神经元的KCNQ2/3的基因表达,KCNQ2/3(钾离子通道)减少,会加重睡眠障碍,D错误。
    故选B。
    6.(福建省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太极拳是我国传统的运动项目,其刚柔并济、行云流水般的动作是神经系统对肢体和躯干各肌群的精巧调控及各肌群间相互协调而完成。其中“白鹤亮翅”的伸肘动作在脊髓水平上的反射弧结构如下图所示,实现伸肌的收缩和屈肌的舒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所示的反射弧中含有3个突触
    B.兴奋传至a处时,a处膜内电位应表现为负电位
    C.若神经元轴突外的Na+浓度升高,产生的动作电位绝对值将增大
    D.伸肘时,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使屈肌运动神经元无电位变化
    【答案】C
    【分析】1、传出神经纤维末梢或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一起称为效应器。这种从中枢神经向周围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终止于骨骼肌或内脏的平滑肌或腺体,支配肌肉或腺体的活动。
    2、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
    【详解】A、突触是指两个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细胞之间相互接触、并借以传递信息的部位,该图中的反射弧中至少含有3个突触,A错误;
    B、兴奋传至a处时,a处产生兴奋,释放抑制性递质,此时a处膜内外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B错误;
    C、若组织液中的Na+浓度升高,由于动作电位是由于钠离子内流形成的,而钠离子内流的方式是协助扩散,则此时钠离子内流的量增多,则神经元的动作电位绝对值增大,C正确;
    D、伸肘时,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能产生和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从而抑制屈肌活动,D错误。
    故选C。
    7.(黑龙江省三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研究人员对人体内的三种物质做了以下处理,表中表示几种物质的增减变化,对甲乙丙三种物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
    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
    B.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C.胰岛素 血糖浓度 胰高血糖素
    D.胰高血糖素 血糖浓度 胰岛素
    【答案】B
    【详解】根据上表的变化,假设甲、乙、丙三种物质为参与甲状腺激素调节的三种激素,则甲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减少,则甲状腺激素(乙)减少,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丙)增加,A错误;B正确;根据上表的变化,假设甲物质代表人体内的血糖,血糖浓度降低,则胰岛素降低(乙),胰高血糖素(丙)升高,使得血糖浓度升高,C错误;D错误。故选B。
    8.(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下表是某中年男子血液化验单中的部分数据,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男子可能患有糖尿病,可口服胰岛素制剂进行治疗
    B.该男子可能患有高血脂,应不食用任何含脂肪的食物,多吃糖类食物
    C.该男子可能患有地方性甲状腺肿,甲状腺激素减少,细胞代谢速率偏低
    D.血浆的各项生化指标和理化性质应保持恒定不变,否则将引起代谢紊乱
    【答案】C
    【分析】分析表格:表中是某中年男子血液化验单中的部分数据,该男子血糖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可能患有糖尿病;该男子甘油三酯偏高,可能患有高血脂;该男子的促甲状腺激素(TSH)含量偏高,其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可能分泌不足,患有甲状腺肿大。据此答题。
    【详解】A、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不能口服,应静脉注射,A错误;
    B、该男子甘油三酯偏高,可能患有高血脂,应不吃脂肪,少吃糖类食物,因为糖类也能转化为脂肪,B错误;
    C、该男子的促甲状腺激素(TSH)含量偏高,其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可能分泌不足,患有甲状腺肿大,细胞代谢速率偏低,C正确;
    D、血浆的生化指标应保持相对稳定,而不是不变,D错误。
    故选C。
    9.(贵州省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某患者被确诊为肿瘤,这与该患者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异常有关,以下选项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患者患肿瘤,是其免疫系统免疫防御功能异常导致的结果
    B.免疫活性物质只能由免疫细胞合成并分泌
    C.患者肿瘤细胞的相关物质,可被免疫细胞识别为抗原
    D.患者免疫系统抗击肿瘤细胞时,抗原呈递细胞只进行抗原信息呈递工作
    【答案】C
    【分析】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能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并且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这些细胞统称为抗原呈递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是指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并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详解】A、免疫防御是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免疫监视是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A错误;
    B、免疫活性物质是指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有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B错误;
    C、能引发免疫反应的物质为抗原,细胞癌变形成肿瘤细胞,发生相应物质改变,成为体内最危险的“敌人”,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可识别这些突变的肿瘤细胞和物质,然后调动一切免疫因素将其清除,C正确;
    D、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等都能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呈递抗原信息作用,可作为抗原呈递细胞,同时,B细胞还能增殖分化为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可以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过程,D错误。
    故选C。
    10.(天津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2020年9月21日,中国科学家杨璐菡团队在 Nature子刊发表论文,宣布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开发出第一代可用于临床的异种器官移植雏形——“猪3.0”。据测试这些小猪的器官和人有更好的免疫兼容性,可满足安全、成功移植到人体的要求,减少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发生免疫排斥是由于供体和受体细胞表面的HLA不同
    B.活化的B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与免疫排斥反应相关
    C.T细胞特异性的免疫抑制药物的使用可降低免疫排斥反应
    D.猪3.0的开发可缓解器官移植中供体器官短缺的问题
    【答案】B
    【分析】免疫排斥是机体对移植物(异体细胞、组织或器官)通过特异性免疫应答使其破坏的过程。一般是指移植术后,受者可识别移植物抗原并产生应答,移植物中免疫细胞也可识别受者抗原组织并产生应答。
    【详解】A、器官移植时排斥反应之所以发生,是由于供体和受体细胞膜上抗原不同,如果受体和供体两者的HLA抗原完全相同,就不会发生排斥反应,A正确;
    B、免疫排斥反应主要与T细胞分化形成的效应T细胞有关,与活化的B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无关,B错误;
    C、排斥反应主要与T细胞分化形成的效应T细胞有关,T细胞特异性的免疫抑制药物作用于T细胞,使免疫排斥反应降低,C正确;
    D、猪3.0的器官和人有更好的免疫兼容性,可满足安全、成功移植到人体的要求,减少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缓解器官移植中供体器官短缺的问题,D正确。
    故选B。
    11.(湖南省长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重阳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节日,在这一天有“插茱萸”的习惯,因为“插茱萸,可驱秋蚊灭虫害”。下列有关分析不科学的是( )
    A.茱萸可适当改变秋蚊、害虫的种群密度
    B.茱萸在生态系统中作为生产者
    C.不宜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秋蚊的种群密度
    D.茱萸、秋蚊和害虫共同构成了一个群落
    【答案】D
    【详解】分析:根据题意,“插茱萸,可驱秋蚊灭虫害”,说明茱萸与秋蚊之间通过化学信息来调节种间关系,从而影响秋蚊、虫害的种群密度;茱萸是绿色植物,是生产者;标志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较强的大型动物的种群密度,据此答题。
    详解:
    A. “插茱萸,可驱秋蚊灭虫害”,说明茱萸与秋蚊之间通过化学信息来调节种间关系,因此茱萸可适当改变秋蚊、虫害的种群密度,A正确;
    B. 茱萸是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作为生产者,B正确;
    C. 标志重捕法是对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种群进行粗略估算的一种生物统计方法,不宜用于秋蚊,C正确;
    D. 群落是指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茱萸、秋蚊和虫害不能称为一个群落,因为没有包括该地域的所有生物,D错误。
    12.(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如图表示用样方法进行相关调查,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用样方法调查某植物种群密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B.若图甲表示一个样方中某种植物的分布状况,则计数值应为8
    C.如被调查种群个体数目较少,可适当扩大样方面积
    D.样方法只适用于调查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
    【答案】D
    【分析】1、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
    2、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样本量足够大,调查不同的植物类型时样方面积应不同,样方大小根据调查的对象来确定,调查双子叶草本植物时,样方通常为lm×lm,常用各样方的平均值估算种群密度。
    【详解】A、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取样时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在分布较密集或稀疏的地区取样,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A正确;
    B、采用样方法对一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对样方边线上的个体要统计相邻两边的数目,所以对甲图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是8株,B正确;
    C、如被调查种群个体数目较少,可适当扩大样方面积,使调查结果更加趋近于真实值,C正确;
    D、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方法,应选择调查容易辨别的双子叶植物比较合适,但不是只适用于调查双子叶植物,如调查虫卵也用样方法,D错误。
    故选D。
    13.(甘肃省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油菜素甾醇是近年新发现的第六类植物激素,芸苔素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油菜素甾醇类似物。某科研人员为了研究芸苔素对侧枝长度的影响,以拟南芥的野生型植株和突变体植株为实验材料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芸苔素可能通过参与细胞代谢过程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
    B.芸苔素能促进野生型拟南芥侧枝的伸长,可用于解除生长素对侧芽的抑制作用
    C.据图推测,拟南芥的突变体植物有可能缺乏识别芸苔素的特异性受体
    D.农业生产中使用芸苔素时需要考虑施用时间、处理部位和施用方式等因素
    【答案】A
    【分析】实验目的是研究芸苔素对侧枝长度的影响,根据题图,实验自变量有拟南芥的类型及芸苔素的浓度,因变量是侧枝长度;对比各组数据可知,施加不同浓度的芸苔素对突变体的侧枝长度无影响,而随着施加芸苔素浓度的增加,对野生型植株侧根的生长促进作用越来越大。
    【详解】A、芸苔素是人工合成的激素类似物,主要功能是通过调节植物基因组的表达以达到调节植物代谢的效果,并不参与代谢,A错误;
    B、由题图可知,芸苔素能够促进野生型拟南芥侧枝的伸长,可以用于解除生长素对侧枝的抑制作用,B正确;
    C、据图推测,施加不同浓度的芸苔素对突变体植株的侧枝生长无影响,推测拟南芥的突变体植物有可能缺乏识别芸苔素的特异性受体,C正确;
    D、农业生产中使用芸苔素时需要考虑施用时间、处理部位和施用方式等因素,D正确;
    故选A。
    14.(江苏省扬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期期末)在不同的群落中,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尽相同。以下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湿地生物群落中的生物既有水生生物也有陆生生物
    B.在我国华北地区,很多树木在春季树叶没有展开前就开花,且多数是风媒花
    C.森林中有乔木、灌木、草本等植物,还有多种动物,但树栖动物较少
    D.草原上的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
    【答案】C
    【分析】群落:在同一时间内,占有一定空间的所有种群的集合。
    【详解】A、湿地生物群落中的生物十分丰富,既有水生生物也有陆生生物,A正确;
    B、在我国华北地区,夏季凉爽、冬季较为寒冷、雨量比较丰富,很多树木在春季树叶没有展开前就开花,且多数是风媒花,B正确;
    C、森林中有乔木、灌木、草本等植物,为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栖息场所,故树栖和攀缘生活的动物种类较多,C错误;
    D、草原上的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以适应干旱环境,D正确。
    故选C。
    15.(辽宁省辽宁省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在巴西利亚举行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审议通过了中国申报的“中国丹霞地貌”“世界自然遗产目录”。“丹霞地貌”中有许多裸露的红色岩石,岩石表面生活着一些地衣、苔藓。地衣可被野兔采食,野兔吃完地衣后拉出粪便,野兔有重新吃回自己粪便的特点。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丹霞地貌”的形成属于群落演替的初生演替
    B.野兔吃回自己粪便不属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C.该群落结构简单,垂直方向上无明显分层的现象
    D.“丹霞地貌”形成过程中,地衣先于苔藓出现
    【答案】B
    【分析】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详解】A、据题干信息可知:“丹霞地貌”中有许多裸露的红色岩石,岩石表面生活着一些地衣、苔藓,该演替过程起点是裸岩,故为初生演替,A正确;
    B、因为粪便中有属于上一个营养级(地衣)的能量,故野兔吃回自己粪便属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B错误;
    C、据题干信息可知,该群落结构简单,其中的植物主要为地衣和苔藓,两者高度均较低,故垂直方向上无明显分层的现象,C正确;
    D、光裸岩地上的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是地衣,地衣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并积累有机物,这为其他生物的生长提供了条件,而后苔藓出现,D正确。
    故选B。
    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多个项是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黑龙江省三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下图表示人体感染HIV后,体液中HIV浓度与辅助性T细胞随时间变化关系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HIV感染初期,人体免疫系统能清除大部分HIV
    B.辅助性T细胞的大量死亡促进了HIV在成熟红细胞内的增殖
    C.被HIV严重感染的机体,其细胞免疫功能下降,而体液免疫功能完全不受影响
    D.我国对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实行“发现就治疗,而且免费”,并遵循自愿的原则
    【答案】AD
    【分析】分析题图:HIV最初侵入人体时,辅助性T细胞参与的免疫可清除大多数HIV,但随着HIV浓度增加,辅助性T细胞不断减少,使免疫能力降低,HIV浓度上升。
    【详解】A、结合题图可知,HIV感染初期,体内辅助性T细胞较多,HIV数量明显下降,说明该时期人体免疫系统能清除大部分HIV,A正确;
    B、HIV属于病毒,无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增殖,而人体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器和细胞核,病毒无法在其内增殖,B错误;
    C、图中C阶段,体内HIV逐渐增多,而辅助性T细胞逐渐减少,由于辅助性T细胞既参与细胞免疫,也参与体液免疫,故随辅助性T细胞的减少,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会降低,C错误;
    D、我国艾滋病感染者人数较多,为了遏制艾滋病的传染,我国对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实行“发现就治疗,而且免费”,并遵循自愿的原则,D正确。
    故选AD。
    17.(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0-2021高二上学期期末)图1表示不同植物生长单位长度所需时间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图2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和图2中曲线的变化情况都能够反映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B.图1中曲线Ⅰ、Ⅱ的最低点和图2中的H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均为促进相应植物生长的最适浓度
    C.若图1中的a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为图2中的m,则b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大于e
    D.若图1中的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为图2中的m,则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应大于g小于2m
    【答案】ABC
    【分析】据图分析:图1中,在一定生长素浓度范围内,植物生长单位长度所需时间均比生长素浓度为0时要短,超过一定浓度后,情况则相反;图2中,当生长素浓度为0~e时,生长素对植物生长起促进作用,当生长素浓度大于e时,生长素对植物生长起抑制作用;
    【详解】A、由分析可知,图1和图2中曲线的变化情况都能够反映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A正确;
    B、图1中,曲线Ⅰ、Ⅱ的最低点均表明相应植物生长单位长度所需时间最短,对应最适生长素浓度;图2中的H点表示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大,对应的g是生长素促进相应植物生长的最适浓度,B正确;
    C、图1中的a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相应植物生长起促进作用,b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相应植物生起抑制作用;图2中生长素浓度为m时对植物生长起促进作用,生长素浓度大于e时对植物生长起抑制作用,因此,若a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为图2中的m,则b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大于e,C正确;
    D、图1中的c、d两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相应植物生长均起促进作用,d点的促进作用更大且d点在最适浓度之前;若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为图2中的m,则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介于m与g之间,D错误。
    故选ABC。
    18.(黑龙江省三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如图所示,图中甲和乙两条曲线代表两种生物某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直线p表示Nt=Nt+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对于甲曲线代表的生物而言,B点时其种群数量表现为下降
    B.对于乙曲线代表的生物而言,F点表示种群增长最快时其种群的数量
    C.东北虎等珍稀濒危动物容易灭绝,其种群数量变化曲线比较类似于甲曲线
    D.乙曲线可表示家鼠等繁殖力强的动物,在种群密度低时也能迅速回升
    【答案】CD
    【分析】分析题意,曲线P表示一年后的种群数量与当年相等,没有改变;甲乙两条曲线的A、F点与P曲线相交,说明种群数量相对稳定,没有发生改变,在P曲线以上表示种群增长,以下表示种群数量减少。
    【详解】A、对于甲种群而言,B点时位于P曲线上方,Nt+1>Nt,说明种群数量表现为增长,A错误;
    B、对于乙种群而言,F点表示Nt=Nt+1,并非种群增长速率最快时其种群的数量,种群增长速率最快时应为D点,B错误;
    C、东北虎等珍稀濒危动物,繁殖率较低,容易灭绝,其变化曲线比较类似于甲曲线,C正确;
    D、乙曲线可表示家鼠等繁殖力强的动物,由于其繁殖能力强,增长率较高,故在种群密度低时也能迅速回升,D正确。
    故选CD。
    19.(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的
    B.b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度上升,其可能的原因是株冠形成有利于躲避天敌
    C.与曲线I相比,曲线Ⅱ所示环境中猛禽的密度更大
    D.大豆田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增长方式的数学模型总体上符合
    【答案】CD
    【分析】根据题意结合图示可知,模拟树桩能有效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让其捕食大豆田中的田鼠,曲线I的模拟树桩更多,栖息肉食性猛禽更多,在设桩后期有更多的田鼠被捕食。
    【详解】A、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密度,A正确;
    B、b点之后,株冠开始形成,这样有利于田鼠躲避天敌,同时,周围的生物也逐渐丰富,为田鼠提供更多的食物来源,B正确;
    C、和曲线Ⅱ相比,曲线I所示环境中桩之间的距高更小,这样可以为猛禽提供更多的栖息场所,猛禽的密度会更大,C错误;
    D、“J”形曲线的种群数量持续增大,而大豆田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不符合“J”形曲线,D错误。
    故选CD。
    20.(江苏省扬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期期末)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群落的演替。演替过程中会出现优势种(群落中占优势的种类,包括群落每层中在数量上最多、体积上最大、对生境影响最大的种类)及建群种(群落主要层的优势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初生演替较次生演替经历的阶段多,时间短、演替速度快
    B.演替过程中,上一阶段的优势种都会在下一演替阶段消失
    C.建群种一般为优势种,决定着群落内部的结构和特殊环境条件
    D.过度放牧导致土地荒漠化,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演替的方向
    【答案】CD
    【分析】随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演替。演替的种类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详解】A、初生演替较次生演替经历的阶段多,但是时间长,演替速度也比较慢,A错误;
    B、演替过程中,上一阶段的优势种也有可能会在下一演替阶段保留下来,B错误;
    C、建群种为群落主要层的优势种,决定着群落内部的结构和特殊环境条件,C正确;
    D、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过度放牧导致土地荒漠化,说明了人类活动可以改变演替的方向,D正确。
    故选CD。
    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辽宁省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吸食毒品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破坏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是脑的“奖赏通路”,通过多巴胺使此处的神经元兴奋,传递到脑的“奖赏中枢”使人感到愉悦,因而多巴胺(DA)被认为是引发“奖赏”的神经递质。目前可卡因是最强的天然中枢兴奋剂,吸毒者把可卡因称作“快乐客”。下图是神经递质多巴胺的释放和转运机理,MNDA为细胞膜上的结构。研究表明,毒品可卡因能干扰多巴胺的回收,并导致体内T细胞数目下降。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内脏活动等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
    (2)图中MNDA的作用是 。
    (3)据图分析,吸食可卡因后,可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 ,作用于突触后膜相关结构后,增强并延长对 的刺激,使其产生“快感”。
    (4)当停止使用可卡因时,生理状态下的多巴胺“奖赏效应” (填“增强”或“减弱”),人体产生极端痛苦的体验,从而造成毒品成瘾依赖。结合图示分析,导致“奖赏效应”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是由于长期吸食可卡因,可能导致突触后膜上 。
    (5)研究数据表明,吸食可卡因的吸毒者容易受细菌、病毒感染而患病,请结合题干信息分析其原因 。
    【答案】(1) 神经元 反射 (2)识别多巴胺、运输Na+ (3)增多 大脑皮层 (4)减弱 MNDA减少 (5)T细胞减少使特异性免疫受损
    【分析】分析题图:多巴胺合成后,贮存在突触小泡中;MNDA是存在于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能够识别多巴胺、运输Na+,同时突触前膜上存在多巴胺转运体,可将多余的多巴胺转运回突触前膜内,同时可卡因具有封闭多巴胺转运体的作用,故会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多。
    【详解】(1)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给过程的基础是反射弧。
    (2)据图可知:MNDA为突触后膜上多巴胺受体,作用是识别多巴胺、运输Na+。
    (3)据图可知:吸食毒品后,其中的可卡因能与多巴胺转运体结合,阻止了多巴胺进入突触前膜,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多;感觉的产生部位在大脑皮层,故上述过程增强并延长对大脑皮层的刺激,产生“快感”。
    (4)当停止使用可卡因时,突触后膜的多巴胺作用效应会减弱;吸毒成瘾的原因可能是:长期吸食可卡因,使突触后膜上的MNDA减少,故吸毒者需要吸入更大剂量的毒品,从而造成对毒品的依赖。
    (5)T细胞在特异性免疫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都具有重要作用,由题干:‘毒品可卡因能干扰多巴胺的回收,并导致体内T细胞数目下降’,吸食可卡因的吸毒者容易受细菌、病毒感染而患病,原因是T细胞减少使特异性免疫受损。
    22.(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人体生长发育受多种激素的共同调节,生长激素(GH)、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1)是其中重要的调节物质。如图是GH和IGF-1参与调节的具体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释放的GH可以直接作用的靶细胞有 。
    (2)GH可以促进脂肪的分解、利用,具体促进了图中的 (填图中序号)过程,据此可以推测,GH可能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依据上述结论可推测,人体中与GH有协同作用的激素有 (至少写两种)。
    (3)研究发现,IGF-1调节血糖方面的作用与GH相反,据此推测,IGF-1在与骨骼肌细胞结合后,可能对骨骼肌细胞产生的影响是 。
    (4)据图分析,人体对IGF-1与GH分泌量的调节机制属于 调节。随着年龄的增加,很多中老年人会变得肥胖,据题意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
    【答案】(1)脂肪细胞、骨骼肌细胞、肝脏细胞
    (2) ③④ 胰高血糖素 、肾上腺素
    (3)促进骨骼肌细胞中糖原的合成(或促进骨骼肌细胞氧化分解葡萄糖)
    (4) 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中老年人GH分泌变少,导致脂肪分解减少,积累增多
    【分析】题图分析∶生长激素(GH)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它具有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影响脂肪分解等生理功能。人在应激状态下,GH分泌增多会刺激肝细胞释放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进而降低GH的分泌,这种调节机制称为负反馈调节,其生物学意义是维持人体内GH含量的相对稳定。而GH可作用于骨骼肌和脂肪细胞,IGF-1也可以作用于骨骼肌,胰岛素可作用于肝细胞、脂肪细胞。
    【详解】(1)由图可知,GH可以直接作用的细胞有三种,分别是脂肪细胞、骨骼肌细胞、肝脏细胞。
    (2)GH可以促进脂肪的分解利用,因此促进了甘油三酯分解和脂肪酸转化成葡萄糖的过程。GH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与GH有协同作用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
    (3)IGF-1调节血糖方面的作用与GH相反,因此,IGF-1的作用是降血糖,降血糖的途径包括①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②促进葡萄糖转化成肝糖原和肌糖原,③促进葡萄糖转化成非糖物质,在骨骼肌细胞可能进行的是前两个途径。
    (4)据图分析,人体对IGF-1与GH分泌量的调节方式属于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随着年龄的增加,很多中老年人会变得肥胖,据题意分析,可能的原因是中老年人GH分泌变少,导致脂肪分解减少,积累增多(或中老年人的运动量相对减少,导致能量以脂肪的形式积累增多,中老年人的代谢能力开始下降,机体对糖的消耗速率开始变慢)。
    23.(湖北省荆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2019年新冠病毒的开始以至于到2022年病毒仍然入侵。导致病毒的不断变异侵染实验不断加强。图甲表示人体对抗病毒的部分免疫过程,I~VII表示不同的免疫细胞,Th为辅助性T细胞(一种T淋巴细胞),a~g代表不同的物质;图a示免疫力正常的人感染新冠病毒后,体内病毒及免疫指标的变化趋势。回答下列问题:
    (1)与图甲中所示的免疫相比,皮肤和黏膜所发挥的免疫的特点是 (答出2点)。Th细胞在体液免疫过程中的作用是 。
    (2)图a显示人体感染初期,特异性免疫尚未被激活,病毒在体内快速增殖的情形,能准确、更快速判断个体是否被病毒感染的是 (填“核酸”或“抗原”)检测法。据图a分析,抗原检测在 时间段内进行才可能得到阳性结果,判断的依据是此阶段 。
    (3)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能大幅度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和减活疫苗不同的是,通常使用的灭活疫苗在注入人体后不会引发 免疫。
    【答案】(1) 具有先天性,生来就有,不具专一性,不具特殊针对性。 分泌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同时可与B细胞接触,作为激活B细胞的信号
    (2) 核酸 乙 此阶段被感染者体内才出现病毒抗原
    (3)细胞
    【分析】据图分析:Ⅰ吞噬细胞,b表示抗原呈递细胞,Ⅱ是辅助性T细胞,Ⅲ是细胞毒性T细胞,Ⅳ是记忆T细胞,Ⅴ是B细胞,Ⅵ记忆B细胞,Ⅶ浆细胞。
    【详解】(1)皮肤、黏膜是第一道防线,2019-nCV侵入人体后,与图甲中所示的特异性免疫相比,皮肤和黏膜所发挥的免疫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特点是具有先天性,生来就有,不具专一性,不具特殊针对性;分析题意可知,Th细胞属于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在体液免疫过程中的作用是分泌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浆细胞,同时可与B细胞接触,作为激活B细胞的信号。
    (2)据图分析可知,病毒核酸检测的指标更早,更灵敏,该方法依据的原理是核酸检测,故能准确、更快速判断个体是否被病毒感染的是核酸检测法;据图a分析,抗原检测在乙时间才可能得到阳性结果,因为此阶段被感染者体内才出现病毒抗原,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才可能得到阳性结果。
    (3)灭活的疫苗病毒失去活性,不能侵染细胞,故通常使用的灭活疫苗在注入人体后不会引发细胞免疫。
    24.(天津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为研究赤霉素(GA)和脱落酸(ABA)在植物正常生长和盐碱、干旱等逆境条件下生长所起的调控作用,研究者向野生型拟南芥中转入基因 E 可使其细胞中 GA 含量降低(突变体),结果如下图。请回答:
    (1)赤霉素(GA)和脱落酸(ABA)均为植物激素。它们是由植物体内产生,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 对生长发育有 的微量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由图 1 可知,一定浓度的盐溶液处理和干旱处理后, 拟南芥的存活率更高,由此可知, GA 含量 (填“高”或“低”)更有利于拟南芥在逆境中生长发育。
    (3)研究者发现,成熟种子中高含量的 ABA 使种子休眠;萌发的种子释放大量 GA 会降解 ABA,同时 GA 能抑制 ABA 的作用,促进种子萌发,由此可知 GA 和 ABA 在调控种子萌发和休眠中的作用 填(“相同” 或“相反”)。由图 2 及上述信息可知,野生型拟南芥对 ABA 的敏感性 (填“高于”或“低于”) 突变体拟南芥,突变体拟南芥中 ABA 的含量 (填“高于”或“低于”)野生型。
    (4)综合上述结果可推测,GA 含量与拟南芥抵抗逆境生存能力有关,GA 还可通过影响细胞中的 ABA 信号途径调控植株生长状态,所以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 。
    【答案】(1) 显著影响(或调节作用) 有机物
    (2) 突变体 低
    (3) 相反 低于 高于
    (4)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分析】分析图1:一定浓度的盐溶液处理和干旱处理后,突变体拟南芥的存活率更高。分析图2:野生型拟南芥对ABA的敏感性低于突变体拟南芥。赤霉素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详解】(1)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并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2)由图1可知,经盐处理和干旱处理后,突变体拟南芥的存活率更高,突变体由于导入了基因E,故GA含量较低,由此可知,GA含量低更有利于拟南芥在逆境中生长发育。
    (3)成熟种子中高含量的ABA使种子休眠,GA能抑制ABA的作用,因此GA和ABA在调控种子萌发和休眠中的作用相反,促进种子萌发,由图2可知,随着ABA浓度的增加,突变体的种子萌发率迅速降低,说明野生型拟南芥对ABA的敏感性低于突变体拟南芥,其原因是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拟南芥中GA含量低,ABA含量高。
    (4)综合上述结果可推测,GA含量与拟南芥抵抗逆境生存能力有关,GA还可通过影响细胞中的ABA信号途径调控植株生长状态,所以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25.(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微囊藻和颤藻是江苏某湖泊发生水华的主要藻类,其中一种在4月中旬至7月初是优势种。另一种在8月至10月初是优势种。为揭示湖泊中两种藻类的演变规律,科研人员研究了其生长与温度的关系,结果如下图,请回答:
    (1)与曲线①相比,曲线②的值较小,原因是 ;曲线③表明,0-10天内。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趋势是 。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该湖泊4月中旬至7月初,8月至10月初的优势种分别是 、 。
    (3)实验中需每天定时对两种藻类细胞进行取样计数。
    ①计数前,可以用注射器反复抽取部分培养液冲击剩下的培养液。这是为了 。
    ②25℃下单独培养微囊藻10天,科研人员将样液稀释1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中细胞分布如下图,则该样液的浓度是 个/mL。
    (4)研究表明混合培养时,两种藻类除了争夺资源和空间外,微囊藻还能分泌微囊藻毒素抑制藻的生长繁殖。请写出验证此结论的实验设计思路, 。
    【答案】(1) 微囊藻在利用光照、无机营养、二氧化碳等资源时和颤藻存在竞争关系 先增加后减少
    (2) 微囊藻 颤藻
    (3) 使藻细胞混合均匀 1.5×107
    (4)利用培养过微囊藻的培养液(去除微囊藻)补充营养素后培养颤藻,与完全培养液培养的颤藻进行比较
    【分析】1、据曲线图分析,曲线①和②种群数量都呈现S型,自变量是否混合培养,因变量是K值不同,原因是微囊藻在利用光照、无机营养、二氧化碳等资源时和颤藻存在竞争关系。
    2、据曲线图分析,在20和25℃,微囊藻是优势种;温度为30℃,优势种是颤藻。
    3、据图分析,血球计数板上取四个顶点加一个中点,种群数量为(5+6+6+7+6)×5=150个。
    【详解】(1)与曲线①相比,曲线②的K值较小,原因是微囊藻在利用光照、无机营养、二氧化碳等资源时和颤藻存在竞争关系;曲线③表明,在0~10天内,种群数量呈现S型曲线,种群的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少。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该湖泊4月中旬至7月初温度在20-25℃左右,微囊藻是优势种;8月至10月初的温度为30℃,优势种是颤藻。
    (3)实验中每天定时对两种藻类细胞进行取样计数,①计数前,可以用注射器反复抽取部分培养液冲击剩下的培养液,目的使藻细胞混合均匀,同时防止细胞结团,影响计数;②根据血球计数板中的五点计算微囊藻的数量=(5+6+6+7+6)×5=150个,样液稀释10倍,血细胞计数的规格为1mm×1mm×0.1mm,因此种群数量为150÷0.1÷10-3×10=1.5×107个/mL。
    (4)研究课题为微囊藻还能分泌微囊藻毒素抑制颤藻的生长繁殖,则自变量是微囊藻毒素的有无,验证此结论的实验设计思路:利用培养过微囊藻的培养液(去除微囊藻)补充营养素后培养颤藻,与完全培养液培养的颤藻进行比较。处理 物质



    降低甲含量


    提高乙含量


    提高丙含量


    项目
    测定值
    单位
    参考范围
    血清葡萄糖
    123
    mg/dL
    60~110
    甘油三酯
    217
    mg/dL
    50~200
    总胆固醇
    179
    mg/dL
    150~220
    促甲状腺激素(TSH)
    5.9
    uIU/mL
    1.4~4.4

    相关试卷

    2024年高二上学期生物期末冲关卷 02【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这是一份2024年高二上学期生物期末冲关卷 02【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文件包含高二生物期末冲关卷02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原卷版docx、高二生物期末冲关卷02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真题重组卷01——2023年高考生物真题汇编重组卷(湖南专用):

    这是一份真题重组卷01——2023年高考生物真题汇编重组卷(湖南专用),文件包含真题重组卷012023年高考生物真题汇编重组卷湖南专用解析版docx、真题重组卷012023年高考生物真题汇编重组卷湖南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真题重组卷01——2023年高考生物真题汇编重组卷(湖北专用):

    这是一份真题重组卷01——2023年高考生物真题汇编重组卷(湖北专用),文件包含真题重组卷012023年高考生物真题汇编重组卷湖北专用解析版docx、真题重组卷012023年高考生物真题汇编重组卷湖北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