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专题3.1 几何法求二面角,线面角-【模型技巧】备考2024高考数学二轮复习重难点突破专题(新高考专用)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专题3-1 几何法求二面角,线面角(原卷版) .docx
    • 解析
      专题3-1 几何法求二面角,线面角(解析版) .docx
    专题3-1  几何法求二面角,线面角(原卷版)  第1页
    专题3-1  几何法求二面角,线面角(原卷版)  第2页
    专题3-1  几何法求二面角,线面角(原卷版)  第3页
    专题3-1  几何法求二面角,线面角(解析版) 第1页
    专题3-1  几何法求二面角,线面角(解析版) 第2页
    专题3-1  几何法求二面角,线面角(解析版) 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3.1 几何法求二面角,线面角-【模型技巧】备考2024高考数学二轮复习重难点突破专题(新高考专用)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3.1 几何法求二面角,线面角-【模型技巧】备考2024高考数学二轮复习重难点突破专题(新高考专用),文件包含专题3-1几何法求二面角线面角原卷版docx、专题3-1几何法求二面角线面角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5页, 欢迎下载使用。

    立体几何空间向量求解过程,丧失了立体几何求解的乐趣,无形中也降低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这是空间向量求解的巨大优点,也是缺点,就这么共存着。其实不建系而直接计算真的很比较锻炼空间想象的能力,方法上也更灵活一些,对于备考的中档学生来说,2种方法都要熟练掌握。
    方法介绍
    一、定义法:交线上取点等腰三角形共底边时
    作二面角步骤
    第一步:在交线l上取一点O
    第二步:在α平面内过O点作l的垂线OA
    第三步:在β平面内过O点作l的垂线OB
    ∠AOB即为二面角,余弦定理求角
    二、三垂线法(先作面的垂直)—后续计算小
    使用情况:已知其中某个平面的垂线段
    第二步:过垂直B作l的垂线OB
    ∠AOB即为二面角
    且△AOB为直角三角形,邻比斜
    三、作2次交线的垂线
    作二面角步骤
    第一步:作AO⊥l
    第二步:作OB⊥l
    连接AB,∠AOB即为二面角,余弦定理求角
    四、转换成线面角
    作二面角步骤
    第一步:作AO⊥l
    第二步:作AB⊥β(找不到垂足B的位置用等体积求AB长)
    连接AB,∠AOB即为二面角
    △AOB为直角三角形,邻比斜
    五、转换成线线角—计算小,也是法向量的原理
    提问:什么时候用?
    若α平面存在垂线AB,且β平面存在垂线AC
    则α平面与β平面的夹角等于直线AC与AB的夹角
    六、投影面积法——面积比(三垂线法进阶)
    将=边之比面积之比,从一维到二维,可多角度求出两面积,最后求解
    如图△ABC在平面α上的投影为△A1BC,
    则平面α与平面ABC的夹角余弦值

    补充:即使交线没有画出来也可以直接用
    例题:一题多解
    2023汕头二模T20
    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PQ是所在棱上的中点.
    (1)求平面APQ与平面ABCD夹角的余弦值
    (2)补全截面APQ
    【答案】
    (1)方法1:投影面积法
    方法2:转换成线线夹角
    简证:在平面AA1CC1A中,作CH⊥BM,易知CH⊥平面APQ,而CC1⊥平面ABCD,故,由相似可以算出CH的长
    方法3:定义法—取中点
    简证:平面APQ与平面ABCD的夹角转化为平面APQ与平面A1B1C1D1的夹角,此时PQ为交线
    此时2个图形的对称轴垂直交线,故取交线的中点,∠A1MA即所求
    方法4:找出交线,再作2次交线(平行线)垂线
    简证:M为PQ中点,易知l为两平面交线,过AH⊥l,AC⊥l,故面面角的平面角为∠MAC
    方法5:转换为线面角——只做1次交线的垂线
    简证:易知平面APQ与平面ABCD的夹角即为平面APQ与平面A1B1C1D1的夹角
    而A1M⊥交线PQ,此时平面APQ与平面A1B1C1D1的夹角等价于A1M与平面APQ的夹角
    作A1G⊥平面APQ,连接MG,通过等体积法求出A1G,即可
    (2)如图
    2023全国乙卷数学(理)T9——由二面角求线面角
    1.已知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为斜边,为等边三角形,若二面角为,则直线CD与平面ABC所成角的正切值为( )
    A.B.C.D.
    【答案】C
    【分析】根据给定条件,推导确定线面角,再利用余弦定理、正弦定理求解作答.
    【详解】取的中点,连接,因为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为斜边,则有,
    又是等边三角形,则,从而为二面角的平面角,即,

    显然平面,于是平面,又平面,
    因此平面平面,显然平面平面,
    直线平面,则直线在平面内的射影为直线,
    从而为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令,则,在中,由余弦定理得:,
    由正弦定理得,即,
    显然是锐角,,
    所以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正切为.
    2021·新高考1卷·T20——由二面角求线段长
    2.如图,在三棱锥中,平面平面,,为的中点.
    (1)证明:;
    (2)若是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点在棱上,,且二面角的大小为,求三棱锥的体积.
    【答案】(1)证明见解析;(2).
    【分析】(1)由题意首先证得线面垂直,然后利用线面垂直的定义证明线线垂直即可;
    (2)方法二:利用几何关系找到二面角的平面角,然后结合相关的几何特征计算三棱锥的体积即可.
    【详解】(1)因为,O是中点,所以,
    因为平面,平面平面,
    且平面平面,所以平面.
    因为平面,所以.
    (2)[方法一]:通性通法—坐标法
    如图所示,以O为坐标原点,为轴,为y轴,垂直且过O的直线为x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设,
    所以,
    设为平面的法向量,
    则由可求得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
    又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
    所以,解得.
    又点C到平面的距离为,所以,
    所以三棱锥的体积为.
    [方法二]【最优解】: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
    如图所示,作,垂足为点G.
    作,垂足为点F,连结,则.
    因为平面,所以平面,
    为二面角的平面角.
    因为,所以.
    由已知得,故.
    又,所以.
    因为,

    【点评】(2)方法一: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是解析几何中常用的方法,是此类题的通性通法,其好处在于将几何问题代数化,适合于复杂图形的处理;
    方法二:找到二面角的平面角是立体几何的基本功,在找出二面角的同时可以对几何体的几何特征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该法为本题的最优解.
    重点题型·归类精讲
    题型一 定义法
    如图,在三棱锥S—ABC中,SC⊥平面ABC,点P、M分别是SC和SB的中点,设PM=AC=1,∠ACB=90°,直线AM与直线SC所成的角为60°.
    (1)求证:平面MAP⊥平面SAC.
    (2)求二面角M—AC—B的平面角的正切值;
    【答案】(1)证明见解析;(2)
    【分析】(1)由已知可证BC⊥平面SAC,又PM∥BC,则PM⊥面SAC,从而可证平面MAP⊥平面SAC;
    (2)由AC⊥平面SBC,可得∠MCB为二面角M—AC-B的平面角,过点M作MN⊥CB于N点,连接AN,则∠AMN=60°,由勾股定理可得,在中,可得,从而在中,即可求解二面角M—AC—B的平面角的正切值.
    【详解】(1)证明:∵SC⊥平面ABC,∴SC⊥BC,
    又∵∠ACB=90°,∴AC⊥BC,又ACSC=C,
    ∴BC⊥平面SAC,
    又∵P,M是SC、SB的中点,
    ∴PM∥BC,∴PM⊥面SAC,又PM平面MAP,
    ∴平面MAP⊥平面SAC;
    (2)解:∵SC⊥平面ABC,∴SC⊥AC,又AC⊥BC,BCSC=C,
    ∴AC⊥平面SBC,
    ∴AC⊥CM,AC⊥CB,从而∠MCB为二面角M—AC-B的平面角,
    ∵直线AM与直线PC所成的角为60°,
    ∴过点M作MN⊥CB于N点,连接AN,
    则∠AMN=60°,在△CAN中,由勾股定理可得,
    在中,,
    在中,.
    (湛江期末)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PA⊥平面ABC,点M,N分别是PB,AC的中点,且MN⊥AC.
    (1)证明:BC⊥平面PAC.
    (2)若PA=4,AC=BC=,求平面PBC与平面AMC夹角的余弦值.(几何法比较简单)
    【答案】
    (1)法一:BC∥ON,AC⊥平面MONAC⊥NOAC⊥BC,则有BC垂直PA和AC

    法二:MC=MB=MC得到直角
    (2)易知△AMC与△BMC均为直角三角形,取MC中点E,∠AEB即为所求角
    (用三角比得到),(余弦定理或者二倍角公式)
    如图1,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将沿BD折起,使得点A到达点P,如图2.

    (1)证明:平面平面PAD;
    (2)当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正切值为时,求直线BD与平面PBC夹角的正弦值.
    【答案】(1)证明见解析;(2).
    【分析】(1)要证平面平面PAD,只需证明平面PAD,再利用面面垂直的判定进行说明;
    (2)先找到二面角的平面角,再找直线BD与平面PBC所成角.
    【详解】(1)中,由余弦定理:,
    所以,则,
    将沿BD折起,使得点A到达点P,则,所以,
    又平面PAD,所以平面PAD,又平面BCD,
    所以平面平面PAD;
    (2)
    如图,取中点E,连接BE,DE,因为AB=PB,AD=PD,则
    所以为二面角的平面角,
    且由(1)知,平面
    所以,
    中,中垂线,
    所以由勾股定理可得,
    所以,又,
    所以平面PBD,又,所以平面PBD,
    过D作于点F,因为DF平面PBD,所以,
    因为,所以DF面PBC,所以直线BD与平面PBC夹角即为
    中,,所以直线BD与平面PBC夹角的正弦值为.
    题型二 三垂线法
    (佛山期末)如图,四棱锥P-ABCD中,AB∥CD,∠BAD=90°,,侧面PAD⊥底面ABCD,E为PC的中点.
    (1)求证:BE⊥平面PCD;
    (2)若PA=PD,求二面角P-BC-D的余弦值.
    【解析】(1)BE∥AF,故DC⊥BE,PD⊥BE
    (2)法一:先作平面垂线,再做交线垂线(得到直角三角形,勾股+三角形函数)
    如图,设AD=2,则PG=,HG=,勾股得,
    方式二:作2次交线垂线(在两个平面内各作一次交线的垂线)
    如图,BD⊥BC,再作BH⊥BC,∠DBH即为所求
    还是设AD=2,则BD=,由勾股可知PC=
    又因为BE是PC中垂线,故BP=BC=,由相似或三角函数可知
    再求出DH(勾股可求),用余弦定理
    方式三:转换成线面角问题
    过点D作平面PBC的垂线段DH,则由DH⊥BC,又因为DB⊥BC,故∠DBH即为所求
    由等体积可得:,再由勾股得出BH,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D是以AD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2023广州一模T19)
    (1)求证:;
    (2)求平面PAB与平面ABCD交角的正弦值.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
    【解析】
    【分析】(1)取中点,连接,可证明,,进而可证平面,则结论成立;(2)过做平面,过做于,则为平面PAB与平面所成角,根据题中所给条件计算,的长,求出正切值,进而求出正弦值.
    【小问1详解】
    取中点,连接,
    因为,且,所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即,
    因为,所以;
    因为△PAD是以AD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
    ,所以平面,平面,所以.
    【小问2详解】
    过做平面,过做于,则为平面PAB与平面所成角,
    由(1)可知:平面,平面,所以平面平面,平面平面,
    则直线,由题意可知,,又,所以,在直角三角形中,,所以,,
    过做于,则,
    在中,,,则,,
    所以,所以,,则.
    补充:也可以作2次交线AB的垂线,即先作EF⊥AB,再作FG垂直PB,易知F为中点,G为四等分点
    如图,在三棱锥中,平面平面,,为的中点.
    (1)证明:;
    (2)若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点在棱上,且二面角的大小为,求三棱锥的体积.
    【答案】(1)证明见解析;(2)4.
    【分析】(1)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而平面平面,则由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得面,再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得,
    (2)过点作∥交于.过点作∥交干点,连接,则可得面,由可得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从而可得为所求的二面角的平面角,所以由,可得,再结合平行关系和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可求出三棱锥的体积
    【详解】(1),为中点,,
    面,面面,且面面,
    面,
    ∵面,

    (2)过点作∥交于.过点作∥交干点,连接,因为∥且由(1)知面,
    所以面,
    ∵面,
    在中,,

    ∥,,

    为所求的二面角的平面角

    ,∥,

    ∥,,
    ,.
    ,.

    (2023·浙江·统考二模)如图,在三棱柱中,底面平面,是正三角形,是棱上一点,且,.
    (1)求证:;
    (2)若且二面角的余弦值为,求点到侧面的距离.
    【答案】(1)证明见解析;(2)
    【分析】(1)取的中点,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面面垂直的性质,结合线面垂直的判定可证得平面,由平行关系和线面垂直的性质可证得结论;
    (2)取中点,作,由二面角平面角定义和线面垂直的判定可知,所求距离为;设,根据长度关系,在中,利用余弦定理可构造方程求得,利用面积可求得.
    【详解】(1)取的中点,连接,
    为等边三角形,;
    ,为中点,,
    ,为中点,为中点,又为中点,
    ,;
    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
    平面,又平面,;
    ,平面,平面,
    平面,,又,.
    (2)取中点,连接,
    由三棱柱结构特征知:,又,,即四点共面,
    由(1)知:平面,
    平面,,,
    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作,垂足为,
    ,,,平面,
    平面,
    设,则,
    又,,
    ,,
    ,解得:,
    又,,
    即,解得:,
    即点到侧面的距离为.
    如图,在多面体中,平面平面,平面,和均为正三角形,,.
    (1)在线段上是否存在点F,使得平面?说明理由;
    (2)求平面与平面所成的锐二面角的正切值.
    【答案】(1)存在,理由见解析;(2)
    【分析】(1)记中点为M,连结,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出结论;
    (2)连结,过点B作的垂线,连结,作出平面与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解三角形,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1)记中点为M,连结,为正三角形,,
    则,且.
    因为平面平面 ,平面平面,平面ACD,
    所以平面,又因为平面,
    所以.
    延长交于点G,则为平面与平面的交线,
    因为,故,所以B为的中点,
    取中点F,连结,则,因为平面 ,平面,
    所以平面.
    即线段上存在点F,当时,平面.
    (2)连结,则为平面与平面的交线,
    在平面内,过点B作的垂线,垂足为H.
    连结,因为平面,平面,故,
    平面,故平面,
    平面,故,
    则为平面与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
    为正三角形,,故,则,
    且,
    故在中,,
    故,而,
    故,又因为,
    所以,
    即平面与平面所成的锐二面角的正切值为.
    题型三 作2次交线的垂线
    在三棱锥中,底面△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杭州二模)
    (1)求证:AC⊥SB;(2)若AB=2,,求平面SAC与平面SBC夹角的余弦值.

    【答案】(1)证明见解析;(2)
    【详解】(1)
    证明:取的中点为E,连结,
    ∵,∴,
    在和中,
    ∴,∴,
    ∵的中点为E,∴,
    ∵,∴面,
    ∵面,∴
    (2)
    过S作面,垂足为D,连接,∴
    ∵,平面
    ∴,同理,
    ∵底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四边形为正方形且边长为2.
    以D为原点,分别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设平面的法向量,则,解得,
    取,则,∴,
    设平面的法向量,则,解得,
    取,则,∴,
    设平面与平面夹角为
    故平面与平面夹角的余弦值为.
    补充几何法:作2次交线的垂线得出二面角,即AM⊥SC,MN⊥SC,∠AMN即所求,易知MN均为中点.
    题型四 找交线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I)是平行四边形,∠ABC=120°,AB=1,BC=2,PD⊥CD.
    (1)证明:AB⊥PB;
    (2)若平面PAB⊥平面PCD,且,求直线AC与平面PBC所成角的正弦值. (广东省二模T19)
    【答案】(1)证明见解析;(2)
    【分析】(1)利用余弦定理和勾股定理可得,进而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分析判断;
    (2)方法一:建系,利用空间向量求线面夹角;方法二:利用等体积法求点A到平面PBC的距离,结合线面夹角的定义分析运算.
    【详解】(1)如图1,连接BD,
    因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且,,,
    所以,,,
    所以,
    所以,
    所以,所以,
    又因为,,BD,PD平面PBD,
    所以平面PBD,
    因为PB平面PBD,所以,
    因为,所以.
    (2)如图2,设平面PAB和平面PCD的交线为直线l,
    因为,CD平面PAB,AB平面PAB,所以平面PAB,
    因为CD平面PCD,平面PAD平面,
    所以,
    因为平面PBD,所以平面PBD,
    因为PB,PD平面PBD,所以∠BPD是平面PAB与平面PCD的二面角,
    因为平面平面PCD,所以,即
    在Rt△ABP中,因为,,所以
    在Rt△BPD中,因为,则,所以△BP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方法一:由(1)得CD⊥平面PBD,如图3,以点D为坐标原点,DB所在直线为x轴,DC所在直线为y轴,过点D垂直于平面ABCD的直线为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所以,,,
    设平面PBC的法向量为,
    则,
    取,则,得,
    记直线AC与平面PBC所成角为θ,
    则,
    所以直线AC与平面PBC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方法二:在△ABC中,因为,,,则

    设点A到平面PBC的距离为d,
    由(1)知CD⊥平面PBD,因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所以,
    又因为平面PBC,平面PBC,所以平面PBC,
    所以,
    因为,所以,
    设点A到平面PBC的距离为d,由(1)知CD⊥平面PBD,
    所以,
    在△PBC中,,,,
    因为,所以,
    所以,
    所以,解得,
    记直线AC与平面PBC所成角为θ,则,
    所以直线AC与平面PBC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题型五 转换成线线角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7月新起点考试
    在直三棱柱中,已知侧面为正方形,,D,F分别为AC,BC,CC1的中点,BF⊥B1D.
    (1)证明:平面B1DE⊥平面BCC1B1;(2)求平面BC1D与平面夹角的余弦值
    【答案】
    【详解】(1)解:(1)由题设条件可知,
    ∵ 四边形为正方形

    ∵ E,F分别为BC,的中点
    ∴ ∴
    又∵ ∴
    ∴,
    又∵且
    ∴平面,
    又BF平面,
    ∴平面⊥平面.
    (2)考虑补成正方形,易知A1C⊥平面BDC1,故平面BC1D与平面夹角即为直线BF与直线A1C的夹角,取A1C1的中点G,A1C∥GF,,,,
    题型六 投影面积法
    (2022·惠州第一次调研)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已知,AD⊥CD,,CD=2AB=4,△ADP是等边三角形,E为DP的中点.
    (1)证明:AE⊥平面PCD;(2)若求平面PBC与平面夹角的余弦值
    【解析】(1)证明:取PC的中点F,连接EF,BF.
    因为AE是等边的中线,所以.
    因为E是棱PD的中点,F为PC的中点,所以,且.
    因为,所以,且,
    所以四边形ABFE是平行四边形,所以.
    因为,F为PC的中点,所以,从而.
    又,平面PCD.(注:无本行三个条件扣1分)
    所以平面PCD.
    (2022深圳高二期末)如图(1),在直角梯形ABCD中,AB//CD,AB⊥BC,且取AB的中点O,连结OD,并将△AOD沿着OD翻折,翻折后,点M,N分别是线段AD,AB的中点,如图(2).
    (1)求证:AC⊥OM.
    (2)求平面OMN与平面OBCD夹角的余弦值.
    【答案】(1)证明见解析;(2)
    【详解】(1)连接,
    ,,,为中点,
    四边形为正方形,,
    翻折后,,,;
    又,,平面,平面,
    平面,,
    又,,平面,平面,
    平面,;
    ,为中点,,
    又,平面,平面,
    平面,.
    (2)以为坐标原点,正方向为轴,可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轴平面,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设平面的法向量,
    则,令,解得:,,;
    ,即平面与平面夹角的余弦值为
    法二:找出交线l,再用三垂线法
    设平面OMN∩平面OBC=l,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MN//l,所以l//BD,
    在平面OBCD内,过点O作 BD 的平行线,即为平面 OMN 与平面 OBCD的交线取OD的中点E,在平面OBCD 内,过点E作EF⊥l于F,连结ME,MF,
    ∵ME∥OA,∴ME⊥平面OBCD,
    ∴∠MFE即为平面OMN与平面OBCD的夹角,
    易知eq ME=\f(1,2)OA=1, EF=\f(\r(,2),2)OE=\f(\r(,2),2)
    eq ·tan∠MFE=\f(ME,EF)=\r(,2),eq ·cs∠MFE=\f(\r(,3),3),
    补充:
    法三:该题用线线角最快(AC⊥OMN,故∠OAC即所求),
    法四:投影面积法计算量也不大,
    法五:还可以用定义法:取MN中点G,

    相关试卷

    专题2.4 椭圆与双曲线离心率相关问题-【模型技巧】备考2024高考数学二轮复习重难点突破专题(新高考专用):

    这是一份专题2.4 椭圆与双曲线离心率相关问题-【模型技巧】备考2024高考数学二轮复习重难点突破专题(新高考专用),文件包含专题2-4椭圆与双曲线离心率相关问题原卷版docx、专题2-4椭圆与双曲线离心率相关问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8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7 嵌套(复合)函数问题综合-【模型技巧】备考2024高考数学二轮复习重难点突破专题(新高考专用):

    这是一份专题1.7 嵌套(复合)函数问题综合-【模型技巧】备考2024高考数学二轮复习重难点突破专题(新高考专用),文件包含专题1-7嵌套复合函数问题综合原卷版docx、专题1-7嵌套复合函数问题综合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5 抽象函数赋值与构造-【模型技巧】备考2024高考数学二轮复习重难点突破专题(新高考专用):

    这是一份专题1.5 抽象函数赋值与构造-【模型技巧】备考2024高考数学二轮复习重难点突破专题(新高考专用),文件包含专题1-5抽象函数赋值与构造原卷版docx、专题1-5抽象函数赋值与构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