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章末综合测试+素养培优练含答案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模块综合测试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模块综合测试含答案,文件包含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模块综合测评含答案docx、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模块综合测评详解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模块综合测评1.D [重心概念的建立,运用了等效替代的思想方法,故A正确;玻璃瓶内装满水,用穿有两端开口的透明细管的橡皮胶塞封口,手捏玻璃瓶,细管内液面高度变化,说明玻璃瓶发生形变,该实验采用了将微小量放大的思想,故B正确;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故C正确;力学中将物体看成质点运用了理想化模型法,故D错误.故选D.]2.D [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可得, eq \x\to(v)= eq \f(v0+v,2)= eq \f(65+0,2)m/s=32.5 m/s位移:x= eq \f(v0+v,2)t= eq \f(65+0,2)×2.5 m=81.25 m,所以能求出舰载机在甲板上运动的位移、平均速度,故A、C不符合题意;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a= eq \f(Δv,Δt)= eq \f(0-65,2.5)m/s2=-26 m/s2能求出舰载机在甲板上运动的加速度,因为不知道舰载机的质量,无法由牛顿第二定律求舰载机所受的阻力,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选项D符合题意.]3.D [加速时,加速度方向向上,货物处于超重状态,A错误;减速时,加速度方向向下,货物处于失重状态,B错误;匀速过程,货物处于平衡状态,由于空气阻力的存在,拉力大小大于货物重力大小,合力为0,C错误;加速的末速度与减速的初速度相同,加速的初速度与减速的末速度均为0,根据平均速度公式 eq \o(v,\s\up6(-))= eq \f(0+v,2),可知,加速和减速过程货物的平均速度相同,D正确.故选D.]4.C [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经时间t到达地面的速度为v,根据速度公式v=gt可知,下落时间为 eq \f(t,3)时的速度为v′=g eq \b\lc\(\rc\)(\a\vs4\al\co1(\f(t,3)))= eq \f(1,3)v,又知下落时间t内的位移为h,则 eq \f(t,3)时间内的位移为h′= eq \f(1,2)g eq \b\lc\(\rc\)(\a\vs4\al\co1(\f(t,3))) eq \s\up12(2)= eq \f(1,9)h,物体距地面高度h″=h- eq \f(1,9)h= eq \f(8,9)h,故选项C正确.]5.A [如图所示,将重力沿细线及拉力方向分解,分析图形可知,只有当拉力与细线垂直时,重力沿拉力方向的分力最小,根据平衡条件,F=G sin 30°=5 N,故选项A正确.]6.A [圆筒从木棍的上部匀速滑下过程中,受到重力、两棍的支持力和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得知,两棍支持力的合力和摩擦力不变;将两棍间的距离稍增大后,两棍支持力的合力不变,而两支持力夹角增大,则每根木棍对圆筒的支持力变大,故滑动摩擦力变大,故圆筒将会减速滑行,故A正确,B、C错误;匀速下滑时,圆筒受2个支持力、2个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有:2μFN-mg sin α=0,其中2FN≠mg cos α,故μ≠tan α,故D错误.]7.B [将拉力F正交分解如图所示,则在x方向可得出Fx曲=F sin α,Fx直=F sin β,在y方向可得出Fy曲=F cos α,Fy直=F cos β,由题知α<β,则sin α<sin β,cos α> cos β,则可得到Fx曲<Fx直,Fy曲> Fy直,A错误,B正确;耕索对犁的拉力与犁对耕索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无论是加速还是匀速,它们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C、D错误.故选B.]8.BD [由v-t图像可知,0~t1时间内甲、乙均做匀速运动,t1~t2时间内,甲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A错误,D正确;t2时刻之前,v甲始终大于v乙,两物体又从同一地点同向运动,故t1~t2时间内甲物体始终在乙物体前面,且两物体相距越来越远,B正确,C错误.]9.BD [因为开始时物体B相对于A有向右的速度,所以B受到A向左的滑动摩擦力,由牛顿第三定律知A受到B向右的滑动摩擦力,即B所受的摩擦力与运动方向相反,A所受的摩擦力与运动方向相同,故A错误;由图乙得B和A的加速度为a1=2 m/s2,a2=1 m/s2,由牛顿第二定律知μmBg=mBa1,μmBg=mAa2,所以解得μ=0.2,mA=2mB,故B、D正确;由图乙知0~1 s内两者相对运动,之后相对静止一起匀速运动,由图可得0~1 s内两者相对位移为Δx= eq \f(1,2)×3×1 m=1.5 m,即想使两者最终一起匀速运动,必须使板长不小于1.5 m,故C错误.故选BD.]10.AC [粮袋在传送带上可能一直做匀加速运动,到达B点时的速度小于v;可能先匀加速运动,当速度与传送带相同后,做匀速运动,到达B点时速度与v相同;也可能先做加速度较大的匀加速运动,当速度与传送带相同后做加速度较小的匀加速运动,到达B点时的速度大于v;故A正确;粮袋开始时受到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μmg cos θ,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加速度a=g(sin θ+μcos θ),故B错误;若μ eq \f(1,m乙),所以m甲μ乙.答案:(1)A (2)B (3)A C13.解析:(1)因A、B一起向右加速且不发生相对滑动,以A、B为整体受力分析可得F=2ma,代入数据解得A、B共同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2 m/s2.(2)设A、B间的弹力为FN,地面对B的支持力为FN推力F越大,则A越可能相对于B向上滑当F最大时,A刚要相对B向上滑,A不受水平面的支持力,设此时A、B共同以加速度a沿水平面加速前进,对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FNsin 45°=ma,FNcos 45°=mg,对B由牛顿第二定律FNsin 45°=ma,代入数据联立上式解得F=60 N,a=10 m/s2,即A、B刚发生相对滑动的水平推力至少为60 N,加速度为a=10 m/s2.答案:(1)2 m/s2 (2)60 N 10 m/s214.解析:(1)设物块A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为a1,则mAg sin θ-μ1mAg cos θ=mAa1解得a1=4 m/s2物块A滑到木板B上时的速度为v1= eq \r(2a1s0)= eq \r(2×4×8) m/s=8 m/s.(2)物块A在木板B上滑动时,它们在水平方向上的受力大小相等,质量也相等,故它们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数值为a2= eq \f(μ2mAg,mA)=μ2g=2 m/s2设木板B的长度为L,二者相对静止时经历的时间为t2,最终的共同速度为v2,在达到共同速度时,木板B滑行的距离为s,利用位移关系得v1t2- eq \f(1,2)a2t eq \o\al(\s\up1(2),\s\do1(2))- eq \f(1,2)a2t eq \o\al(\s\up1(2),\s\do1(2))=L对物块A有v2=v1-a2t2v eq \o\al(\s\up1(2),\s\do1(2))-v eq \o\al(\s\up1(2),\s\do1(1))=-2a2(s+L)对木板B有v eq \o\al(\s\up1(2),\s\do1(2))=2a2s联立解得相对滑行时间和木板B的长度分别为:t2=2 s,L=8 m.答案:(1)8 m/s (2)2 s 8 m15.解析:(1)已知足球的初速度为v1=12 m/s,加速度大小为a1=2 m/s2足球做匀减速运动的时间为t1= eq \f(v1,a1)=6 s运动位移大小为s1= eq \f(v1,2)t1=36 m.(2)已知前锋队员的加速度为a2=2 m/s2,最大速度为v2=8 m/s,前锋队员做匀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度的时间和位移分别为t2= eq \f(v2,a2)=4 ss2= eq \f(v2,2)t2=16 m之后前锋队员做匀速直线运动,到足球停止运动时,其位移为s3=v2(t1-t2)=16 m由于s2+s3s4所以,足球运动到底线时没停止由公式s4=v3t4- eq \f(1,2)a1t eq \o\al(\s\up1(2),\s\do1(4))足球运动到底线的时间为t4=1 s前锋队员在这段时间内匀速运动的位移s6=vt4=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