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点四 标点符号 课件- 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课件 1 次下载
- 考点五 语言连贯(衔接与排序)课件- 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课件 1 次下载
- 名著阅读 课件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课件 0 次下载
- 文学类文本阅读 课件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课件 0 次下载
- 信息类文本阅读 课件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课件 0 次下载
论述类文本阅读 课件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展开考查范围:纵观盐城2014—2023年中考题,议论文考查的频率较高。10年4考,分值在14—15分之间。材料特点:近十年盐城中考的4篇选文,从选材上来说,都比较贴近学生生活,以“修养励志”为主,内容比较容易理解,篇幅不长。考查形式:在设题上,均为4个小题,大部分是简答题。考点主要包括内容理解概括、分析论证方法及作用、分析论证思路、拓展表达,另外还涉及理解词句含义、赏析标题、补写论据等考点。
论述类文本阅读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逻辑性和理论性很强;文章内容涉及美学、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教育学等。
考查趋势:纵观盐城十年中考题,在信息类文本阅读没有考查之前,议论文和说明文进行轮考,虽然2022、2023年进行了信息类文本阅读考查,但考虑2022、2023年中考考查信息类文本阅读时涉及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点,因此不排除今后在考查信息类文本阅读时出现议论文相关的考点。因此对议论文的基础考点的备考同样重要。
三、 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四、 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1.归纳中心论点(推荐备考);2. 内容理解概括(10年3考,2020、2018、2016年);3. 分析论证方法及作用(10年3考,2018、2016、2015年);4. 分析论证思路(10年2考,2020、2018年);5. 拓展表达(10年3考,2020、2016、2015年)
真题再现
(2020·盐城改编,共14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干净”是最好的气质◎ 王永清 ① 人最好看的样子,是干净。一直喜欢那些目光清澈的人,干净、自然、纯真。眼睛是心灵之窗,内心干净,才会有眼神的干净。当一个人以孩子般的目光去看这个世界,世界也就变得简单纯净起来。
② 干净的人善良,无邪念。做坏事的人,内心是不干净的,带着包袱生活,心理负担何其沉重?常见四处逃亡的罪犯被抓后“一身轻松”。心存善念的人,内心光明、干净,看到在寒风中卖菜的大娘,就把她剩下的菜全部买下来,好让她早点回家。给流浪汉两个馒头,让有急事的行人用一下你的手机。或者,把垃圾从绿化带里带到垃圾箱里,给陌生人一个微笑……总之,一直带着善念走下去,就会觉得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人人都面善,心中油然涌起对万事万物感恩的情愫。
③ 干净的人行为端正,坦坦荡荡。品行端正,做人才有底气,做事才会硬气,才能身正心安梦魂稳,心底无私天地宽。品行端正的人干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身处俗世,却不为俗世所困,依然守得那颗初心。无论取得怎样的荣耀,始终谦虚低调,不高人一等,不张牙舞爪,不变得喧嚣与功利,给人的感觉永远是赏心悦目,如沐春风。
④ 干净,说到底是一种修养,不邋遢、不潦草,无论命运有多么不公,不见一丝怨怼。不管外在环境多么糟糕,始终拾掇好自己的仪容,保持外表的干净和得体。上海永安百货四小姐郭婉莹,年少时美丽而富有,后来遭遇重大变故,沦落到去打扫厕所,但她见人永远要化好妆,换上干干净净的衣服。别人不理解,她却回答说:“因为这才是人活着的样子。”
⑤ 干净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美德。一个地方如果干净的人多了,这个地方的环境会更为清朗、清爽。因为大家行事光明磊落,不算计人,不欺骗人,不出卖人,该办的事一定办,不该办的事一定不办,自然民风淳,政风清,人心平和。⑥ 孟德斯鸠说过:美必须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在形象上如此,在内心中更是如此。生活本来单纯,清白做人,干净做事。人有净气,风度自来。(选自《扬子晚报》,有删改)
1. (归纳中心论点)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母题见教材九年级下册《短文两篇》“思考探究”)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中心论点。归纳中心论点要紧密联系文章标题,标题往往是作者情感态度和观点的总结和概括,之后联系文章内容进行具体分析。本文的标题即为中心论点。文章第①段提出了“人最好看的样子,是干净”,第②—⑤段采用并列结构,分别从“干净的人善良,无邪念”“干净的人行为端正,坦坦荡荡”“干净,说到底是一种修养”“干净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美德”这些方面说明了“干净”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最后引用名人的话总结全文。(解题技法见“现代文阅读解题技法”P5)[答案] “干净”是最好的气质。(2分)
2. (内容理解概括)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论述“‘干净’是最好的气质”?(4分)(母题见教材九年级上册《敬业与乐业》“思考探究”)
文章围绕标题“‘干净’是最好的气质”展开论述,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是从哪些方面论证的。(4分)
[解析]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仔细阅读文本,根据文本内容,找出几个分论点即可概括出来。根据第②段内容得出:干净的人善良,无邪念;根据第③段内容得出:干净的人行为端正,坦坦荡荡;根据第④段内容“干净,说到底是一种修养,不邋遢、不潦草,无论命运有多么不公,不见一丝怨怼。不管外在环境多么糟糕,始终拾掇好自己的仪容,保持外表的干净和得体”得出:干净是一种修养,不邋遢、不潦草;根据第⑤段内容“干净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美德。一个地方如果干净的人多了,这个地方的环境会更为清朗、清爽”得出:干净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美德。然后综述即可。(解题技法见“现代文阅读解题技法”P5)
[答案] ① 干净的人善良,无邪念;② 干净的人行为端正,坦坦荡荡;③ 干净是一种修养,不邋遢、不潦草;④ 干净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美德。(每点1分)
3. (分析论证方法及作用)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母题见教材九年级上册《敬业与乐业》“思考探究”)
从论证方法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④段。(2分)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方法及作用。要分析段落运用的论证方法,首先要明确本段的中心句是“干净,说到底是一种修养,不邋遢、不潦草,无论命运有多么不公,不见一丝怨怼”。为了证明这一观点,作者举了郭婉莹的例子来增强说服力。(解题技法见“现代文阅读解题技法”P5)[答案] 运用了举例论证。(1分) 用郭婉莹在逆境中依然保持干净优雅的例子,有力地论证了“干净是一种修养”的分论点。(1分)
4. (分析论证思路)根据第②段内容填空。(3分)(母题见教材九年级下册《短文两篇》“思考探究”) 本段首先提出分论点;然后运用 论证和 论证,通过逃亡罪犯被抓等例子,从“做坏事的人,内心是不干净的”和“ ”两个方面进一步论证;最后总结出干净的人保持善念,心存感恩。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论证思路的把握。只要根据提示,分析出第②段的论证思路即可。先提出分论点;然后根据“做坏事的人,内心是不干净的”“心存善念的人,内心光明、干净”分析可知,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再根据“看到在寒风中卖菜的大娘,就把她剩下的菜全部买下来,好让她早点回家。给流浪汉两个馒头,让有急事的行人用一下你的手机。或者,把垃圾从绿化带里带到垃圾箱里,给陌生人一个微笑……”分析可知,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最后总结全段,强调分论点。据此填空即可。(解题技法见“现代文阅读解题技法”P6)[答案] 举例 对比 心存善念的人,内心光明、干净(每空1分)
5. (拓展表达)请摘抄文中给你启示或让你感悟最深的一句话,并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心得。(3分)(母题见教材九年级上册《敬业与乐业》“积累拓展”)原句: 心得:
[解析] 本题考查拓展表达。解答本题,需要先从文中摘录出给你启示或让你感悟最深的一句话,如:当一个人以孩子般的目光去看这个世界,世界也就变得简单纯净起来。然后根据这句话的深层含义,写出心得即可,如:孩子的眼睛是纯净的,内心是纯洁的。要学会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这样,你看到的世界就是美丽的、干净的。(解题技法见“现代文阅读解题技法”P6)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课件PPT: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课件PPT,共4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议论文本阅读,典型例题1,典型例题2,考点透视,方法点津,典型例题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四论述类文本阅读提升作业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四论述类文本阅读提升作业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生活需要文学,答案是C,诗意与勇气,挥斥方遒,示例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四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四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共4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