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6+北宋的政治+同步训练(解析版)2023-2024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6+北宋的政治+同步训练(解析版)2023-2024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01
    2.6+北宋的政治+同步训练(解析版)2023-2024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02
    2.6+北宋的政治+同步训练(解析版)2023-2024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03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 北宋的政治课堂检测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 北宋的政治课堂检测,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1.宋太祖赵匡胤以一军旅武将夺得天下,在位十六年,不仅为赵宋王朝,也为其后的封建王朝留下了一笔不可缺少的政治遗产。下列与他相关的历史典故是( )
    A.杯酒释兵权B.风声鹤唳C.投鞭断流D.焚书坑儒
    2.下列北宋的各级官员中,负责管理地方财政的是( )
    A.宰相B.知州C.通判D.转运使
    3.北宋时,枢密院正职中文官出身者54人,武官出身者19人;枢密院副职中文官出身108人,武官出身者为21人。这反映出北宋时期
    A.科举发展B.君弱臣强C.重文轻武D.战事较少
    4.北宋加强中央集权与唐朝加强中央集权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
    A.削弱相权B.发展科举制度C.改革军制D.消除割据隐患
    5.为改变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北宋王朝采取的措施有( )
    ①派文官担任地方州县长官
    ②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③设置通判,以分知州权力
    ④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下表为某同学所做的复习笔记,所列内容为中国某一朝代的历史特征。这一朝代是
    A.汉B.唐C.宋D.明
    7.清朝学者赵翼写诗说:“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该诗讲的是哪位皇帝( )
    A.宋太宗B.唐太宗C.宋太祖D.辽太祖
    8.北宋王安石变法与秦国商鞅变法均追求实现富国强兵,但两者也存在巨大差异。其中最本质的差异在于两者是否( )
    A.改变社会性质B.实现国家富强
    C.加速民族融合D.加强中央集权
    9.如果想了解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下列哪一词组不能入选( )
    A.削弱相权B.设置通判C.重用藩镇D.重文轻武
    10.如下图漫画描绘的场景发生于北宋初年,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
    A.改善君臣关系B.促进吏治改革C.加强中央集权D.完善福利制度
    11.《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设置“通判”是为了
    A.防止宰相的权力过大B.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C.分化地方官员的权力D.扭转尚武轻文的风气
    12.宋太祖时期采取了以下措施。这些措施从根本上( )
    A.削弱了地方财权B.加强了中央集权
    C.提高了行政效率D.推动了经济繁荣
    13.由于官僚机构和军队不断膨胀,到北宋中期,政府官俸和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为摆脱统治危机,宋神宗任用他进行变法,采取一系列措施,收到一定成效。“他”指的是( )
    A.商鞅B.房玄龄C.寇准D.王安石
    14.宋朝统治者采取哪一政策,形成了文臣统兵的格局( )
    A.科举制B.重文轻武政策C.三省六部制D.中央集权制
    15.宋真宗亲撰《励学篇》“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反映了宋朝统治者推行
    A.轻徭薄赋B.休养生息C.重农抑商D.重视教育
    16.宋初大将曹翰《退将诗》“三十年前学六韬,英名常得预时髦。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庭前昨夜秋风起,羞睹盘花旧战袍。”武将发出这样感慨的原因是宋朝实行( )
    A.加强中央集权B.削弱宰相权力C.重文轻武政策D.提高进士地位
    17.夏、商、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朝、唐朝、北宋等都曾定都河南。这表明( )
    A.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B.文化遗产多,黄河底蕴厚
    C.八大古都史,阅遍大中华D.华夏古都,尽出中原
    18.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试图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下列属于变法内容的是( )
    ①募役法 ②方田均税法 ③农田水利法 ④保甲法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19.“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是大家所熟知的历史典故。这些历史典故与下列哪个朝代的建立有关?( )
    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
    20.我国历史上改朝换代的方式有很多。在陈桥驿发动兵变,被手下将士黄袍加身拥立为皇帝的是
    A.李渊 B.李世民 C.杨广 D.赵匡胤
    21.宋朝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作针。“这反映了当时宋朝
    A.藩镇割据B.重文轻武C.重农抑商D.尚武轻文
    22.下列不属于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是( )
    A.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B.增加宰相人数,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C.派文臣出任州县的长官D.实行行省制度
    23.五代十国中,五代相继统治的地区是( )
    A.黄河流域B.长江流域
    C.珠江流域D.淮海流域
    24.由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局面的影响使得宋太祖和宋太宗采取了一系列政策,结果是( )
    A.武将地位高于文臣B.文臣统兵格局形成
    C.文臣地位没有变化D.武将统兵格局形成
    25.“黄袍加身”和“杯酒释兵权是大家所熟悉的历史典故。这些历史典故与下列哪个人物有关( )
    A.刘邦B.李世民C.赵匡胤D.武则天
    二、综合题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太祖曾说:“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
    材料二: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定期换防),不使常在一处。
    (1)材料一中“宋太祖”是谁?“内患”主要指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初统治者为什么要“移换屯驻”。
    材料三:宋代进士,登科即释褐(做官),待遇远较唐朝为优……而登科名额,亦远较唐朝为多。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科举制度迅速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4)材料二和材料三体现了宋代哪一治国政策?这一政策有什么积极影响?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八大古都分布图
    材料二 中国历代都城选址的条件是:有充足的水源,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用水需要;地区经济繁荣,交通便利,故多位于平原、盆地;具有可防可攻的地理优势。
    ——刘庆柱《解读中国古代都城》
    (1)据材料一写出图中位于河南省内的某一古都城市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确定为八大古都之一的依据。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其作为国都的地理优势有哪些?
    (3)这些古都对于河南历史文化定位有何意义?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中国选官方式演变表(部分)
    ——摘编自《中国科举制度通史·隋唐五代卷》材料二 唐朝前期,前朝大族依旧"恃其族望,耻与他姓通婚",人们坚持“男女婚嫁,不杂他姓”;中晚唐时以科场举子与士族小姐恋爱为主题的才子佳人小说大受欢迎;宋人选婿的标准是但则科举出身者,不问其家世。
    ——《中国科举制度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古代中国选官标准的转变,并列出一项科举制的重大突破。
    (2)根据材料二分析唐宋时期姑嫁标准的变化。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科举制与社会发展”这一主题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结构完整)
    通过分权与收权加强中央集权。
    重文轻武,民族政权并立。
    商业繁盛,文化繁荣,科技发达。
    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
    各州除必要支出外,其余税收由中央掌控。
    时间(朝代)
    选官方式
    考察标准
    寒门弟子所占比例
    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门第
    4%
    隋朝
    科举制
    才学
    17.2%
    唐朝
    科举制
    才学
    24.5%
    北宋
    科举制
    才学
    46.1%
    参考答案:
    1.A
    【详解】北宋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赵匡胤通过“杯酒释兵权”,剥夺了朝中大将的兵权,A项正确;风声鹤唳、投鞭断流出自淝水之战,排除BC项;秦朝时期实行焚书坑儒,排除D项。故选A项。
    2.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宋太祖还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后来又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因此负责管理地方财政的是转运使,D项正确;宰相是中央官职,排除A项;知州是地方行政长官,排除B项;通判用以分知州的权力,排除C项。故选D项。
    3.C
    【详解】依据题干“枢密院正职中文官出身者54人,武官出身者19人;枢密院副职中文官出身108人,武官出身者为21人”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为了避免出现唐朝末年的藩镇割据的局面,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文官被重视,武官权力变小,C项正确;科举制的发展与题干武官数量少无关,排除A项;君弱臣强、战事较少不符合史实,排除BD项。故选C项。
    4.D
    【详解】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可知,宋初通过设置文臣知州、通判、转运使、更戍法等举措,削弱了地方的行政权、财政权和军政权,同时加强了对地方长官的监察,基本解决了唐末五代以来的藩镇割据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D符合题意;削弱相权是加强君主专制的体现,而不是中央集权,A不符合题意;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B不符合题意;改革军制只是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表现之一,而不是突出特点,C不符合题意。综上可排除ABC,故选择D。
    5.C
    【详解】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军事上,解除 禁军将领 的兵权,控制军队;政治上,在中央通过采取 分化事权 的方法,削弱 相权 ;在地方派 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 知州 三年一换制度,还设置 通判 ,以分知州的权力。经济上,在地方设置 转运使 ,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通过这些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故①③④是在地方采取的措施,C项正确;②是在中央采取的措施,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6.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统治者吸取唐末藩镇割据的教训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强化中央集权,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控制军队,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设置通判,以分知州权力,设转运使,把地方财政收归中央,宋朝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商业繁盛,文化繁荣,科技发达,故C正确;ABD与题意不符,排除。综上答案C。
    7.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兵将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周军行至陈桥驿,赵匡义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建立北宋,以开封(称为东京)为都城,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因此该诗讲的是宋太祖。选项C正确;宋太宗,是北宋第二代皇帝 宋太宗赵光义是宋太祖赵匡胤同母弟,排除A项;唐太宗是唐朝第二位皇帝,排除B项;辽太祖是指耶律阿保机,于916 年建立契丹政权,后称“辽”,排除D项。故选C。
    8.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北宋王安石变法是巩固北宋的封建统治,秦国商鞅变法是促进秦国确立封建制度,前者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后者改变了社会性质,A项正确;国家富强、民族融合、加强中央集权是相同作用,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9.C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宋太祖为强化中央集权,极力削弱藩镇权力,C项符合题意;宋太祖用分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所以“削弱相权”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宋太祖派文臣做知州,设置通判监督知州,以此加强中央集权,排除B项;宋太祖实行重文轻武政策,以防止武将专权,强化中央集权,排除D项。故选C项。
    10.C
    【详解】据材料“赵匡胤‘喝了这杯酒,你们就退休吧。工资照发……’”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赵匡胤此举的主要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君臣关系的改善”,而是强调解除了一些大将的兵权,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吏治改革,而是强调解除了一些大将的兵权,排除B项;材料与“福利制度”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1.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太祖统治时期,在各州府设置通判,强化中央集权,分知州的权力,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是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排除;B项是转运使把地方财赋转运至中央,排除;扭转尚武轻文的风气这一说法错误,D排除;故选C。
    12.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地方,宋太祖为加强控制,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陆续取代原来藩镇手下的爪牙。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宋太祖还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后来又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通过上述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因此“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各州除必要支出外,其余税收由中央掌控”等都是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B项正确;设置通判,是为了分知州的权力,与削弱地方财权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的措施降低了行政效率,排除C项;推动了经济繁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
    13.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王安石变法涉及经济、军事和教育领域。他们希望通过变法,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D项正确;商鞅变法在战国时期,排除A项;房玄龄是唐朝官员,排除B项;寇准是北宋政治家、诗人,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4.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重文轻武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转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故正确答案为B。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15.D
    【详解】根据材料“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分析可知宋朝时期崇尚读书,这是因为宋代实行的国策是重文轻武,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D项正确;“轻徭薄赋”是农业方面的政策,材料没有体现,排除A项;汉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排除B项;“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统治者一直奉行的政策,排除C项。故选D项。
    16.C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三十年前学六韬,英名常得预时髦。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庭前昨夜秋风起,羞睹盘花旧战袍。”可知,材料中“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源自宋朝采取的重文轻武政策,宋代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其积极作用是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消极作用是导致军队战斗力下降,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支出,C项正确;重文轻武政策的作用是加强中央集权,排除A项;题干主要强调重文轻武,未涉及削弱宰相权力,排除B项;题干主要强调重文轻武,未体现科举制,排除D项。故选C项。
    17.A
    【详解】根据材料“夏、商、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朝、唐朝、北宋等都曾定都河南”可知,中国古代的许多朝代都在中原定都,中国古代历史很多都与河南有关,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文化遗产的数量,排除B项;河南没有八大古都,排除C项;华夏古都,尽出中原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8.A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王安石变法涉及经济、军事和教育领域。他们希望通过变法,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其中变法的内容有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保甲法,①②③④正确,A项正确;其余三项不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19.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政权,“黄袍加身”,建立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北宋建立后,宋太祖有“杯酒释兵权”的办法,解除了石守信等大将的兵权。因此“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与北宋的建立有关。B符合题意,ACD项均与“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B。
    20.D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手下的将士把一件黄袍加身,高呼“万岁”,被拥立为帝,建立了宋朝,也就是历史上的北宋。D项符合题意;618年李渊是通过起义推翻隋朝,建立唐朝,A项不合题意;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B项不合题意;隋文帝死后,杨广继位,杨广就是隋炀帝。C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21.B
    【详解】根据“做人莫做军,做铁莫作针。”可得出这是宋代推行的重文轻武的政策,宋太祖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逐渐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故B项正确,排除D项;藩镇割据主要是在唐末,与材料也无关,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到经济方面,与农商无关,排除C项。故选B项。
    22.D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北宋建立后,强化中央集权,军事方面为削弱武将专权的积弊,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在中央削弱相权,实现了军、民、财权的分立;在地方分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并实行轮换制;设立通判分割知州的权力;设转运使收缴地方官的财税权。而实行行省制度的是元朝。所以不属于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是实行行省制度,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属于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措施,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23.A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五代十国中,五代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黄河流域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24.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局面的影响使得宋太祖和宋太宗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政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最终文臣统兵格局形成,B项正确;宋代文臣地位高于武将,而不是武将地位高于文臣,排除A项;宋代文臣地位得到大幅度提升,不是没有变化,排除C项;宋太祖、宋太宗改革的结果是形成了文臣统兵格局,而非武将统兵格局,排除D项。故选B项。
    25.C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称皇帝,建立北宋,定都开封。为了巩固统治,宋太祖按宰相赵普的建议,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他首先利用设酒宴的手段,解除石守信等统军大将的兵权,这就是“杯酒释兵权”。故选C。
    26.(1)赵匡胤;武将专横跋扈。
    (2)为了在军事上加强中央集权。
    (3)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4)重文轻武;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分析】(1)
    根据所学知识,906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他的部下拥立他当皇帝,赵匡胤随即回师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宋,以开封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宋太祖在进行统一的同时,加强中央集权。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因此材料内患是指武将专横跋扈。
    (2)
    根据材料二中“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定期换防),不使常在一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宋太祖在进行统一的同时,加强中央集权,控制军队调动,经济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因此这种“移换屯驻”为了在军事上加强中央集权。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造成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因此宋代科举制度迅速发展的原因是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其特点是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等等。
    (4)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体现宋代的治国政策是重文轻武。这一政策的影响,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点睛】
    27.(1)示例1:B为安阳。认定古都依据:是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商朝后期都城所在地。
    (2)地理优势:安阳位于淇水之北、洹水之畔,水源充足,地势平坦,气候适宜,适合生存。
    (3)我国八大古都有一半都在河南省内,说明了河南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华文明的中心地区之一,是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大省。
    【详解】(1)名称:分析题干图示可知,B为安阳。依据:是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商朝后期都城所在地。
    (2)地理优势:由材料“有充足的水源,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用水需要”并结合所学可知,安阳位于淇水之北、洹水之畔,水源充足,地势平坦,气候适宜,适合生存。
    (3)意义:我国八大古都有一半都在河南省内,说明了河南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华文明的中心地区之一,是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大省。
    28.(1)转变:从重视人才的家世门第转变为重视人才的学识。(写出完整转变过程)
    突破:隋炀帝创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确立;唐朝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创立了殿试制度;宋朝时提高进士地位;宋朝时增加科举取士名额。(任写1项突破)
    (2)变化:婚嫁从注重门第家世到关注科名高低。(写出完整变化过程)
    (3)观点:科举制改变了以门第论高低的社会风气。
    论述: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员选取只重视的家世门第,寒门子弟录取率低,限制了社会阶层的流动。隋朝创立科举制后,以学识高低为标准考察人才,加速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为寒门子弟提供了入仕途径。②魏晋南北朝时盛行盛行士族通婚,随着科举制的发展人们的婚嫁观念改变,婚嫁标准从重视家世转变为重视门第高低,由此影响了个人婚姻。
    结论:科举制改变了以门第论高低的社会风气。
    【详解】(1)转变:根据“考察标准”的内容变化可得出从重视人才的家世门第转变为重视人才的学识。
    突破:结合科举制的发展历程,从科举制的创立、完善的角度作答,隋炀帝创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确立;唐朝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创立了殿试制度;宋朝时提高进士地位;宋朝时增加科举取士名额。
    (2)变化:根据“中晚唐时以科场举子与士族小姐恋爱为主题的才子佳人小说大受欢迎;宋人选婿的标准是但则科举出身者,不问其家世。”得出婚嫁从注重门第家世到关注科名高低。
    (3)观点:根据“中晚唐时以科场举子与士族小姐恋爱为主题的才子佳人小说大受欢迎;宋人选婿的标准是但则科举出身者,不问其家世。”并结合所学,可得出观点科举制改变了以门第论高低的社会风气。论述:结合材料中所涉及的九品中正制的内容,以及隋唐至宋科举制的演变发展历程,概括其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即可。得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员选取只重视的家世门第,寒门子弟录取率低,限制了社会阶层的流动。隋朝创立科举制后,以学识高低为标准考察人才,加速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为寒门子弟提供了入仕途径。魏晋南北朝时盛行盛行士族通婚,随着科举制的发展人们的婚嫁观念改变,婚嫁标准从重视家世转变为重视门第高低,由此影响了个人婚姻。结论:科举制改变了以门第论高低的社会风气。
    相关试卷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历史七年级下册<a href="/ls/tb_c125411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后复习题</a>,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a href="/ls/tb_c125412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时训练</a>,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3课 盛唐气象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a href="/ls/tb_c125413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3课 盛唐气象习题</a>,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