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进阶专练(1)(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进阶专练(1)(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海浪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它能把码头破坏,使船只沉没,甚至改变海岸的面貌,海岸的变化之大,可谓沧海桑田。
虽然用科学仪器记录的海浪高度不超过20米左右,但海浪冲击海岸却能触发六七十米高的浪花。斯里兰卡海岸上一个60米高处的灯塔曾被海浪打碎过;法国的契波格海港,拍岸浪曾把三吨半重物抛过6米的高墙;苏格兰威克地方,巨浪把1350吨的庞然大物移动了10米。海洋里为什么会有波浪呢?“无风不起浪”,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词语,它说明,①_____________。风一吹过水面,空气便对水施加压力,水面起了皱纹,变得凹凸不平,②_____________。因为这种波浪是风直接吹起来的,所以叫作“风浪”。
风逐渐增大,③_____________。三四级风的时候,皱纹消失了,代替它的是杂乱无章的而且略带透明的锥形波浪;五六级风时,海面出现了白浪花;刮到七八级,白浪花到处可见;风再大,海面简直是白浪滔天了。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文中画框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核桃坪是野生木姜籽和柴桂的乐土。木姜籽花淡淡的幽香如少女般温柔缠绵,正丛林木间散发出来,在你眼前浮游。很长一段时间,这固执的意象,始终挥之不去,它①_____,黏附在我的眼帘甚至梦境里。那段时间,我仿佛也成了一株行走的木姜籽树。在山路边一道缓坡下,我看到一棵枝叶茂密的柴桂与一丛丛不知名的灌木挤在一起,柴桂雍容,而灌木则形象猥琐,这大自然②_____的野趣,使我想起了梭罗的自然笔记,他笔下那些精美绝伦的句子,从容,优雅,但又瞬间直抵事物的内核,梭罗说:“如果一种植物不按它的自然本性生长,那么它就只有死亡。”雍容抑或猥琐,只存在于人心;在植物王国里,则没有善恶美丑之分。梭罗是智者,他巧妙地将对人性和社会的思考融入笔端,化在词句之间,这让他的语言有了穿透时空的光芒。柴桂又名香桂,当地人称为桂皮,它与木姜籽一样,都是天然香料。为了躲避人类的肆意滥伐,它们不得不一退再退,在这崇山峻岭中隐伏下来。这片山野,因为它们的存在,天空变得无比湛蓝,鸟雀的鸣叫声也因此特别清丽。
朋友自诩为自然达人,他喜欢野外和一切野性之物,他的生命,因无数次山野奇遇而绽放异彩。为了观看绝顶日出,他瞒着家人夤夜出发,独自驾车翻越几十里山路,爬上突兀的巉岩,脚下是千仞孤峰,咫尺处是万丈深渊。岩峦喧响,山风肆虐,他攥着贴地蔓生的灌木丛,蜷伏在仅够容身的方寸之地,居然能目不转睛,一刻不停地盯着天际。当问及他时,他总是③______________地嘟囔一句:“人要保持自然天性,只有经常到野外去!”
3.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4.文中画框线的部分,如果写成“木姜籽花淡淡的幽香正从林木间散发出来”,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5.你是如何理解“雍容抑或猥琐,只存在于人心;在植物王国里,则没有善恶美丑之分”的?请结合文段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下题。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丫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幕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得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6.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暮雨潇潇江上树”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为了自己的“种子事业”,钟扬的足迹延伸到了气候恶劣、人烟稀少的青藏高原。
B.适当地改善自己的生活,岂但“你管得着吗”,而且是顺乎天理,合乎人情的。
C.冬天的土地上“白棉被”盖得越厚,春天麦子就长得越好。
D.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7.文中划横线的“你试想想”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下题。
欧阳修的一生是与酒为伴的一生。纵观他对酒的态度的变化:从“无饮酒”到“颓然乎”醉其间,再到渴望“常置酒一壶”,得意于其间,恰好折射出其官场浮沉和心中历程的变化。
而这种经历和心态的变化在古代封建士大夫中非常典型。中国古代文人大都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可以说,他们既是儒家思想的传播者,①____________。
儒家激励人采取积极入世的态度,要以天下为己任,(A)地承担社会使命。因此他们的人生之路,必然以入世求仕为开端。于是,在青年时期欧阳修的身上,可以看到“达则兼济天下”的理想在闪耀着。不饮酒,正是他恪尽职守、坚守正道的体现。但现实是残酷的。多年的仕途闯荡,风波迭起,贬谪成为常态。宦海中沉浮的欧阳修,一方面尊奉儒学,对于政务(B);另一方面,②____________,又无法做到熟视无睹。沉醉,便是官场起伏中的欧阳修心灵纠结的外现。
最终,个人的政治理想,人生理想在时间的流逝中渐行渐远,道家思想就成为士人们的精神寄抵,亦成为欧阳修心灵的慰藉地。这种超脱不是源于历经世事后心灵的寂灭而且是心灵的自由和奔放,是对社会秩序带来的束缚的一种挣脱。以酒为乐,便成了晚年欧阳修(C)的宣告。
8.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
9.文中画框的句子有三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到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语句,使前后关联,逻辑严密,表意完整,每处不超过12个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商代甲骨文中就有“龙”字,作:
显然,第一形为“龙”的“真实”状态的描绘,而后两形尤其是第三形,已经同“龙”字的繁体字“龍”①__________。然而,这“龙”在今天咱们的生活中可无法见到,于是,关于“龙”究属何物,说法纷纭,②__________。
最常见的说法是古人替蛇装了几只脚,称之为“龙”,是一种神话中的动物;也有人据古书“马八尺以上为龙”,认“龙”为一种良马;因传说中的龙“能水”而怀疑它是河马,更加有人据龙的鳞认为是鳄鱼,甚至有人认为龙即恐龙。以上种种看法虽然不一,但一致认为龙是一种动物。
也有人认为“龙”与“虹”音近,甲骨文有“虹”字作:于是认为龙即虹;更有人认为“龙”字音与“松”相近,龙皮与松皮亦有相似之处,于是把这龙认作了松。
上述种种对龙的解释,无一足以使人③__________,但随着学者对龙的研究的深入,已经可以初步确定,龙是一种动物类型的图腾,与一般图腾不同的是,现实世界并无真正的龙。
1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2.文中画框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参考答案
1.答案:①浪是风吹起来的;②波浪便产生了;③浪也不断加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无风不起浪”说的是浪和风的关系,结合后文“风一吹过水面”可知,应填“浪是风吹起来的”。
②后文有“因为这种波浪”,可知此处产生了波浪,应填“波浪便产生了”。
③前文说风和浪的关系,风吹浪起,对应“风逐渐增大”,应填“浪也不断加高”。
2.答案:虽然用科学仪器记录的海浪高度不超过20米,但海浪冲击海岸却能激起六七十米高的浪花。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中画框的句子有二处语病:一是“不超过20米左右”成分赘余,“左右”一词累赘,应删去;二是“触发六七十米高的浪花”动宾搭配不当,“触发”应改为“激起”。
3.答案:①如影随形(如影从形);②不可名状(不可言状、难以言表);③轻描淡写;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本处强调这一意象非常地固执,始终挥之不去,它就像影子一样黏附在我的眼帘甚至梦境里,可用“如影随形”或“如影从形”。“如影随形”,指的是好像影子老是跟着身体。比喻两个事物关系密切或两个人关系密切不能分离。“如影从形”,好像影子老是跟着身体。比喻两个事物关系密切或两个人关系密切不能分离。②本处是说大自然的野趣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出来,可用“不可名状”、“不可言状”或“难以言表”。“不可名状”,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不可言状”,不能用语言来表达。“难以言表”,语言不能表达出自己的意思。③前面描绘了朋友瞒着家人去惊险之处观看日出,而当人们问起时,他只是嘟囔一句,而没有进行描述渲染,可用“轻描淡写”。“轻描淡写”,指描绘时用浅淡的颜色轻轻地着笔,现多指说话写文章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不加重视。
4.答案:①原句“木姜籽花淡淡的幽香如少女般温柔缠绵”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木姜籽花香的特点;②原句“在你眼前浮游”运用通感手法,将嗅觉转移到视觉,赋予木姜籽花香以画面感,引发读者的想象。③该句没有运用比喻和通感手法,在表达上显得简单、普通,不生动形象,不能引发读者的想象。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表达效果的把握能力。原句中“木姜籽花淡淡的幽香如少女般温柔缠绵”将木姜籽花淡淡的幽香比作少女般温柔缠绵,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抽象的木姜籽花淡淡的幽香变得具体可感,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木姜籽花香的特点。原句“在你眼前浮游”的主语是木姜籽花淡淡的幽香,幽香是通过嗅觉感知到的,而“浮游”是通过视觉感知到的,所以运用了通感的手法,将嗅觉转移到视觉,赋予木姜籽花香以画面感,引发读者的想象。改句只是一个普通的陈述句,没有运用比喻和通感手法,在表达上显得简单、普通,不生动形象,不能引发读者的想象。
5.答案:①人心有世俗的偏见。植物雍容还是猥琐,只是人们内心的感受,比如“我”觉得“柴桂雍容,而灌木则形象猥琐”。②而梭罗的话让“我”明白,植物王国没有人类社会的善恶美丑之分,植物遵循自然本性生长。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语句含义的把握能力。“在山路边一道缓坡下,我看到一棵枝叶茂密的柴桂与一丛丛不知名的灌木挤在一起,柴桂雍容,而灌木则形象猥琐”中柴桂形象雍容,而灌木形象猥琐是作者看到二者时的内心感受,所以植物是雍容还是猥琐是人们内心的一种感受,并不是植物具有的特征。所以,人心有世俗的偏见。“在植物王国里,则没有善恶美丑之分”让“我”明白,植物的世界和人类的世界是不同的,植物的世界没有善恶美丑之分,植物是按照它的自然本性生长,如果不这样的话,它就只有死亡。
6.答案:B
解析:“暮雨潇潇江上树”中引号的作用是引用。A.强调;B.引用;C.特殊含义;D.讽刺。
7.答案:①“你试想想”采用第二人称,仿佛与读者面对面交谈,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②“你试想想”是一个祈使句,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吸引读者进入后文作者描述的情境之中,使读者更有代入感;
③同时与后文“你说还够不够悠闲?”相照应,使前后语气、情境保持一致。
解析:“你试想想”采用第二人称,仿佛与读者面对面交谈,更觉亲切自然;“你试想想”又是一个祈使句,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吸引读者进入后文作者描述的情境之中;结构上与后文“你说还够不够悠闲?”照应,前后语气和情境保持一致。
8.答案:A义不容辞/当仁不让;B勤勤恳恳;C超然物外
解析: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容许推辞。结合语境强调承担社会责任,故可用“义不容辞”。勤勤恳恳:原形容对人对事热心诚恳,现多形容不怕辛苦,踏实肯干。此处强调勤勉政事。超然物外:超出于社会斗争之外,泛指置身事外。语境强调晚年欧阳修挣脱社会秩序束缚,追求心灵自由故可填“超然物外”。
9.答案:随着个人的政治理想、人生理想在时间的流逝中渐行渐远,道家思想就成为士人们的精神寄托,亦成为欧阳修心灵的慰藉地。这种超脱不是源于历经世事后心灵的寂灭,而且是心灵的自由和奔放,是对社会秩序带来的束缚的一种挣脱。
解析:画线句子有三处语病:一是“个人的政治理想、人生理想在时间的流逝中渐行渐远”成分残缺,此句为伴随状语,应加“随着”;二是“不是”与“而且是”关联词搭配不当,改为“不是……而是”;三是“是心灵的自由和奔放,是对社会秩序带来的束缚的一种挣脱”分句顺序不当,两个分句是承接关系,应该为先“挣脱”,再获得“心灵的自由与奔放”。
10.答案:①也是儒家思想的践行者;②面对官场黑暗现象
解析:第一空“既是”对应关联词“也是”,结合上下文先将“思想的传播”,从后文“承担社会使命”可知此处应是与践行思想相关。第二空从后文“无法做到熟视无睹”可知应是对违反儒家道德标准的现象做出的反应。
11.答案:①相去不远;②莫衷一是;③深信不疑
解析:第①处,结合前面有关“龙”字在商代甲骨文中的字形可知,尤其是第三形,已经同“龙”字的繁体字“龍”的字形很相似了,故此处可填“相去不远”。相去不远:相差不多。第②处,结合前文“关于‘龙’究属何物,说法纷纭”和后文“以上种种看法虽然不一”可知,此处可填“莫衷一是”。莫衷一是:不能判断哪一个是正确的。也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结论。第③处,结合后文“但随着学者对龙的研究的深入,已经可以初步确定”可知,上述种种对龙的解释,无一足以使人信服的,故此处可填“深信不疑”。深信不疑:完全相信,没有一点怀疑。
12.答案:有人因传说中的龙“能水”而怀疑它是河马,更有人据龙的鳞认为是鳄鱼,甚至有人认为龙即恐龙。
解析:文中画框的部分有两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怀疑”的主语残缺,应改为“有人因传说中的龙‘能水’而怀疑它是河马”;二是搭配不当,“更加”搭配不当,应改为“更”。故文中画框的部分可修改为:有人因传说中的龙“能水”而怀疑它是河马,更有人据龙的鳞认为是鳄鱼,甚至有人认为龙即恐龙。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名篇名句默写进阶专练(1)(含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默写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模考题专练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复习---- 考前温故小专题11:语言文字运用(带句式概括专练) (1),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