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中考化学一轮考点研究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课件

    中考化学一轮考点研究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课件第1页
    中考化学一轮考点研究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课件第2页
    中考化学一轮考点研究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课件第3页
    中考化学一轮考点研究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课件第4页
    中考化学一轮考点研究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课件第5页
    中考化学一轮考点研究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课件第6页
    中考化学一轮考点研究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课件第7页
    中考化学一轮考点研究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课件第8页
    还剩3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考化学一轮考点研究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一轮考点研究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课件,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沈阳近年真题及拓展,隔绝空气或氧气,化学反应,可燃性,氧气或空气,最低温度,接触面积,氧气充足,氧气不充足,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燃烧及燃烧的条件(10年6考)
    1. (2023沈阳8题1分)下列关于酒精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酒精与空气接触即可燃烧B. 酒精在桌面上燃烧,应立刻用水扑灭C. 酒精燃烧是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D. 酒精蒸气与空气混合,遇明火不可能发生爆炸
    2. (真题组合)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对比法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请完成下列实验中的问题:实验一:探究燃烧的条件
    (1)如图1所示,为证明燃烧需要可燃物,可用玻璃棒分别蘸取蒸馏水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置于酒精灯火焰上,观察现象。[2022.17(1)]
    酒精(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2)图2实验可得出燃烧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3.17(1)](3)图3所示实验中,可观察到甲中白磷燃烧,乙中红磷不燃烧,由此说 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辽宁2023.14(5)]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 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结论的是(  )
    4. (2023安顺改编)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B. 爆炸不一定属于化学反应C. 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燃烧获得的D. 在氧气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也一定能燃烧
    灭火的原理及方法(10年6考)
    5. (2022沈阳5题1分)利用“将可燃物与火源隔离”的原理,能将蜡烛火焰熄灭的方法是(  )     A. 用水浇灭 B. 剪掉烛芯C. 吹灭蜡烛 D. 罩上烧杯
    6. (2023沈阳11题1分)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A. 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立即用湿抹布扑灭B. 电视机短路着火,立即用水浇灭C. 油锅中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D. 图书档案起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素材来源:HJ九上P111 T2
    7. [2023沈阳14(5)题1分]篝火晚会结束后,用沙土将残余火焰熄灭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防火、灭火、自救的安全知识(10年3考)
    8. (2022沈阳8题1分)2022年3月起,沈阳市三环内全年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下列为“禁止放鞭炮”标志的是(  )
    9. (2022沈阳7题1分)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是每个中学生都应该了解的生活常识。从化学角度看,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 用明火检查燃气是否泄漏B.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C. 室内着火时不急于打开门窗D. 火场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一、燃烧定义:一种___________的剧烈的___________条件燃烧的剧烈程度与可燃物的性质、氧气和可燃物的__________、氧气的______有关
    物质具有_______可燃物与____________接触 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的__________(即着火点)
    三者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物质燃烧的条件探究(详见实验突破栏目)
    完全燃烧 不完全燃烧
    当__________时,可燃物完全燃烧,燃烧得快,放出的热量多碳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当____________时,可燃物不完全燃烧,燃烧得慢,放出的热量少碳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性质:无色、无气味、____溶于水
    毒性:剧毒气体,吸入人体内的一氧化碳会跟血液 里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丧失输氧功 能,会导致人体缺氧。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 时,应立即打开门窗通风,并迅速将中毒者 移至空气新鲜处,严重者应立即送医院救治
    燃烧引起的爆炸现象
    1. 急速的燃烧发生在有限的空间内,短时间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 体积迅速膨胀,就会引起爆炸 2. 氧气的浓度______,或可燃物(气体、粉尘)与氧气的接触面积________, 燃烧范围____, 周围的空气迅速猛烈膨胀,也会发生爆炸 3. 任何可燃性气体、可燃性固体粉末与空气接触充分,遇明火都有可能发 生爆炸.因此,汽车加油站、 面粉加工厂和煤矿坑道等场所,应杜绝一切 火种,防止发生爆炸
    1. 将________撤离燃烧区,与火源隔离。 如:森林着火——— ___________2. 将燃着的可燃物与______________隔离。 如: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3. 使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___________。 如:房屋着火———用高压水枪灭火
    ____________
    a.火势很小,可用适当的灭火器材和方法将它扑灭 b.火势较大,沿着疏散通道迅速离开火场,并立即拨打火警电话_____求救 c.当被困在火灾区时,可用湿毛巾或口罩捂住口鼻,低下身子沿墙壁或贴近地面跑出火灾区,到窗口呼救
    沪教上图4-2 P93
    将20 mL 95%的酒精和10 mL 的水混合,将一块棉布手绢浸入该混合溶液中,浸透后取出,拧干后,用坩埚钳夹持,在酒精灯上点燃,并轻轻抖动手绢。火焰熄灭后,手绢完好无损,手绢没有燃烧的原因是酒精燃烧放热,使水分蒸发,水分蒸发时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使温度没有达到手绢的________。
    (1)实验现象:玻璃片上有__________生成。(2)实验解释:含碳、氢元素的可燃物完全燃烧时,碳、氢元素分别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氧气不足时可燃物中部分碳、氢元素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碳氢化合物等有毒气体和微小的_________等物质。
    8. 蜡烛不完全燃烧
    沪教上图4-3 P94
    二氧化碳与水(或CO2与H2O)
    一氧化碳与水(或CO与H2O)
    9. 粉尘爆炸实验如图所示,从乳胶管吹入空气,吹散面粉,瞬间发生爆炸,硬纸板被弹起,蜡烛熄灭。
    沪教上图4-5 P95
    (1)发生“硬纸板被弹起”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吹散面粉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蜡烛的作用是__________,蜡烛熄灭的原因是_____ _____。
    增大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
    (4)该实验说明:①可燃物与氧气的__________越大,燃烧就越剧烈。②任何可燃性气体、可燃性固体粉末, 与空气充分接触, 遇明火都有可能发生______。(5)由此实验可知,面粉厂为了避免爆 炸事故的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种)。
    沪教上图4-5 P95
    物质燃烧的条件探究(10年3考)
    1. 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即对比法)2. 实验方案(10年3考)
    4. 实验总结燃烧需要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者缺一不可。
    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或着火点)
    6. 创新装置——微型装置
    该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节约药品(或减少污染,合理即可)
    (1)实验一中加热片刻观察到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发现蘸水的棉球燃烧,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 实验小组对燃烧条件进行了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2)实验二用红磷、白磷探究燃烧的条件:①(2022成都)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薄铜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②对比实验_____(填序号,下同),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氧气;对比实验____,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③ (2022滨州)烧杯中的白磷不燃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④在实践中,薄铜片上的白磷刚开始未燃烧,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与实验二装置相比,下图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3)(2022重庆B卷)实验三:水中的白磷能否燃烧与鼓入的气体和水温有关,表中能使白磷燃烧的是____(填字母)。
    (4)小组同学向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时(如实验三),发现白磷在水中四处移动,为避免此现象,你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小螺丝等物品固定(合理即可)
    (5)[创新装置](2022淮安改编)如图所示实验中,根据Y形管左右两侧现象对比,可得到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中,Y形管顶端气球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中控制的变量是______。
    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缓冲压强、防止污染空气
    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加(合理即可)
    1. (素材来源:九上 P96)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时,遇到明火就会发生爆炸,下列气体泄漏后可能会发生爆炸的是(  )A. N2 B. H2 C. CO2 D. Ne
    2. (九上P99T3、T4改编)5月12日是全国防灾减灾日。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将未熄灭的烟头、煤灰等丢进垃圾桶B. 冬季燃烧木炭取暖时应开窗通风C. 乘坐车、船时随身携带酒精等易燃易爆物品D. 进入久未开启的沼气池先做灯火试验
    3. (九上P99 T6、T7改编)能源、环境和安全已成为人类日益关注的问题。请回答下列问题。(1)燃料的充分燃烧对于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非常重要。煤球→蜂窝煤,是通过打孔的方式增大煤与______的接触面积,从而使煤充分燃烧,使煤充分燃烧的另一种途径是______________。(2)加油站、化工厂等场所的空气中含有较多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为避免化工厂车间发生爆炸事故,生产过程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填序号)。A. 密封门窗,隔绝氧气B. 严禁吸烟,杜绝火源C. 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1. 下列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是(  )
    2. (2023潍坊)防火要从细节做起,一场大火往往由一个烟头引起, 烟头在引发火灾中的“罪状”是(  )A. 提供可燃物     B. 提供氧气C.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 使可燃物温度达到了着火点
    3. (2023雅安)森林灭火有效方法之一,是在大火蔓延路线的前方清理出一片隔离带,大火会逐渐熄灭,该灭火方法的原理是(  )A. 隔离空气        B. 隔离可燃物C. 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D. 隔离氧气4. 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用水灭火,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B. 燃料完全燃烧不一定产生二氧化碳C. 燃烧不一定伴随发光、放热现象D. 木柴架空燃烧更旺是因为增大氧气的浓度
    5. (2023成都改编)有关粉尘爆炸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 剧烈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B. 燃着的蜡烛可升高面粉着火点C. 鼓空气是为了增大氧气的含量D. 将面粉换成大理石粉一定不会发生爆炸
    6. [创新实验]设计如下实验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将三支试管(①中充满N2;②、③中充满空气)同时放入50℃的水中,观察到只有②中有白烟产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对比①和②可说明N2不支持白磷燃烧B. 对比②和③可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低于红磷C. 对比①和③可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O2接触D. 气球的作用是缓冲气压和防止燃烧产物污染 环境
    7. (2023嘉兴)火是文明的起源,人类取火的方法经过了漫长的演变过程。(1)古人取火时,用火镰击打火石,产生的火花引燃可燃物。艾绒是一种常用的引燃物,主要是它的__________,因而容易点燃。(2)1830年发明了火柴。原理是将白磷、硫、KClO3、MnO2混合,摩擦后发生KClO3分解等一系列反应,引燃火柴杆。推测 KClO3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使燃烧更剧烈。
    8. [跨学科](2023广东)诗人陆游的笔记中记载“书灯勿用铜盏,惟瓷盏最省油。蜀中有夹瓷盏……可省油之半”“一端作小窍,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夹瓷盏被称为省油灯,用棉绳做炷(灯芯),上层盏盛油, 下层盏盛水,其结构示意图如下图。
    (1)图中属于可燃物的是___________和____,这是燃烧的_________个条件之一。
    (2)省油灯的原理是:油燃烧______,上层盏内油温______,下层盏内水吸热,减少油的______, 以达到省油的目的。(3)“注清冷水于其中, 每夕一易之”说明下层盏中的水不断减少。对该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_____(多选, 填字母序号)。a. 水分子受热分解 b. 水分子不断运动 c. 水分子间隔变大 d. 水分子数目减少
    9. (2023郴州节选)下图为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已知:白磷有毒,且燃烧时产生的P2O5对环境有污染。
    (1)对比图1中铜片上的白磷和热水中的白磷的现象,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相关课件

    2024山东中考复习 人教版化学 考点研究 实验3 燃烧条件的探究 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山东中考复习 人教版化学 考点研究 实验3 燃烧条件的探究 课件,共1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蜡烛燃烧消耗氧气,氧气或含有氧气的,与氧气接触,提供热量,缓冲气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节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教课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节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教课内容ppt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新课讲解,燃烧的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三者缺一不可,燃烧条件,该物质的着火点,常见物质的着火点,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第1节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试讲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第1节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试讲课课件ppt,共5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观察到的现象,燃烧的特征可归纳为,蜡烛不完全燃烧,常见气体的爆炸极限,清除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灭火的原理,完成课后习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