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丰城市丰城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3月下学期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本试卷总分值为50分 考试时间为50分钟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 以下几种生物生殖方式中,都属于有性生殖的是( )
A. 分裂生殖和出芽生殖B. 植物营养生殖和孢子生殖
C. 植物的双受精和植物的营养生殖D. 人类的生殖和植物的双受精
【答案】D
【解析】
【分析】有性生殖是生物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为新的个体。无性生殖是生物由母体的一部分发育为新的个体,繁殖速度快,较好地保持遗传稳定。
【详解】A.分裂生殖又叫裂殖,是生物由母体分裂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出芽生殖又叫芽殖,是由母体在一定的部位生出芽体的生殖方式,芽体逐渐长大,形成与母体一样的个体,并从母体上脱落下来,成为完整的新个体,均属于无性生殖,故A不符合题意。
B.有的生物身体长成以后能够产生一种细胞,这种细胞不经过两两结合,就可以直接形成新个体,这种细胞叫做孢子,这种生殖方式叫做孢子生殖,如根霉。由植物体的营养器官(根、叶、茎)产生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营养生殖,如马铃薯的块茎,均属于无性生殖,故B不符合题意。
C.由植物体的营养器官(根、叶、茎)产生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营养生殖,如马铃薯的块茎,属于无性生殖。植物的双受精是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一个精子与极核融合形成受精极核,这种繁殖方式叫有性生殖,故C不符合题意。
D.双受精是指被子植物的雄配子体形成的两个精子,一个与卵融合形成受精卵,另一个与中央细胞的极核(通常两个)融合形成受精极核的现象。人类的生殖包括产生生殖细胞、受精、胚胎、胎儿、分娩出生几个时期,均属于有性生殖方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特点比较。
2. 空心菜营养丰富,是受大众喜爱的蔬菜之一。种植空心菜的一种方法:到菜场买来空心菜,去掉叶子,剪取有3~4个节的茎段,插入土壤中,过几天就可以长成一株空心菜。这种生殖方式属于( )
A. 出芽生殖B. 孢子繁殖
C. 营养繁殖D. 分裂生殖
【答案】C
【解析】
【分析】无性生殖是不经生殖细胞的两两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
【详解】从本质上讲,是由体细胞进行的繁殖就是无性生殖。主要种类包括:分裂生殖、孢子生殖、出芽生殖、营养生殖(嫁接、压条、扦插等)、组织培养和克隆等。将空心菜去掉叶子,剪取有3~4个节的茎段,插入土壤中,过几天就可以长成一株空心菜属于扦插的生殖方式,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植物的营养器官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属于无性生殖。优点是具有保留母本优良性状、缩短植物生长周期、实现生物的快速繁殖的作用,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3. 自古以来,蝗灾是威胁我国人民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下列关于蝗虫这种生物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蝗虫体表有外骨骼,利于呼吸
B. 发育过程中的成虫期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C. 蝗虫属于节肢动物
D. 蝗虫的发育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
【答案】A
【解析】
【分析】蝗虫属于节肢动物中的昆虫纲,其特征有:发育方式为不完全变态发育;身体分为头部、胸部、腹部三部分;体表有气门,是气体进出蝗虫身体的门户,有利于呼吸;体表有外骨骼,既可以保护内部柔软器官,又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使它们更加适应陆地干旱的生活环境。
【详解】A.蝗虫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既可以保护内部柔软器官,又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使它们更加适应陆地干旱的生活环境,外骨骼和呼吸无关,利于蝗虫呼吸的是位于胸部和腹部的10对气门,是气体进出蝗虫身体的门户,A错误。
B.蝗虫的发育方式为不完全变态发育,发育过程中的成虫期对农作物危害最大,B正确。
C.蝗虫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蝗虫属于节肢动物,C正确。
D.蝗虫的发育要经历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幼虫与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蝗虫的这种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发育,D正确。
故选A。
4. 鸟的成活率比青蛙高的主要原因有( )
①体内受精;②体外受精;③卵生;④卵外有卵壳保护;⑤胎生
A. ②③B. ①④C. ①③D. ④⑤
【答案】B
【解析】
【分析】1.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常见的两栖动物有青蛙、蟾蜍、大鲵和蝾螈等。
2.鸟类: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鸟类的筑巢、孵卵、育雏等行为,卵有卵壳保护,摆脱了卵孵化对环境的依赖,生殖发育不受水的限制,提高了卵的孵化率,育雏提高它们后代的成活率。
【详解】两栖动物雌雄异体,生殖和发育都在水中完成,雌雄蛙抱对后,将精子和卵子产在水中,体外受精,幼体在水中发育,抱对可以增加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率。例如:青蛙发育的四个阶段是: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为变态发育,生殖和发育都是在水中完成的。在繁殖季节,许多鸟类会选择合适的场所筑巢,然后求偶,求偶成功,雌雄鸟进行交配。精子和卵细胞在雌鸟的体内结合成受精卵。卵有卵壳保护,鸟的受精卵在雌鸟的体内就开始发育。因此鸟类的生殖和发育为:雌雄异体,体内受精,体内发育。所以,与青蛙相比,鸟类繁殖成活率较高,其主要原因是:①体内受精、④卵有卵壳保护,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5. 如图是女性生殖系统示意图,人的胚胎发育是从受精卵开始的,从受精卵的形成到婴儿的出生,依次要经历的场所是( )
A. ①②③B. ①③④
C. ②①④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图中:①是子宫,②是输卵管,③是卵巢,④是阴道。
【详解】精子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胎儿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怀孕到38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母体的阴道排出,即分娩;因此从受精卵到婴儿依次经历的场所是:②输卵管→①子宫→④阴道,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6. 下列各组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兔的白毛和狗的黑毛B. 人的身高和体重
C. 绵羊的黑毛与卷毛D. 小明的AB型血和小花的O型血
【答案】D
【解析】
【分析】在遗传学上,把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统称为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详解】A.兔和狗是两种不同的生物,因此兔的白毛和狗的黑毛不属于相对性状,A不符合题意。
B.人的身高和体重,是同种生物两种不同的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B不符合题意。
C.绵羊的黑毛和卷毛,是同种生物的不同性状,因此不属于相对性状,C不符合题意。
D.小明的AB型血和小花的O型血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属于相对性状,D符合题意。
故选D。
7. 人耳的有耳垂和无耳垂由一对基因(D、d)控制。如图中无耳垂基因(d)所在的位置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1.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其中控制生物显性性状的基因称为显性基因(用大写英文字母如D表示),控制生物隐性性状的基因称为隐性基因(用小写英文字母如d表示)。
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成对的基因呈线性排列在成对的染色体上。
【详解】成对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的同一相对位置上。结合题图可知,有耳垂基因(D)在图中弯曲形状的染色体上,所以无耳垂基因(d)所在位置是题图中的①位置,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8. 父亲将X染色体传给女儿的可能性是( )
A. 0B. 25%C. 75%D. 100%
【答案】D
【解析】
【分析】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详解】人的性别遗传图解为:
由图解可知,父亲传给女儿的性染色体一定是X,即父亲将X染色体传给女儿的可能性是100%;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9.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这说明变异在自然界普遍存在。下列变异现象中,属于可遗传变异是( )
A. 航天育种的甜椒维生素C含量较高
B. 爱美女士割的双眼皮
C. 同卵双生的兄弟,一个胖些,一个瘦些
D. 大蒜、韭菜在无光条件下长成蒜黄、韭黄
【答案】A
【解析】
【分析】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变异;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的变异。
【详解】A.航天育种的甜椒维生素C含量较高,是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可遗传变异,A符合题意。
B.爱美女士割的双眼皮,是由环境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的不可遗传变异,B不符合题意。
C.同卵双生的兄弟,一个胖些,一个瘦些,是由环境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的不可遗传变异,C不符合题意。
D.大蒜、韭菜在无光条件下长成蒜黄、韭黄,是由环境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的不可遗传变异,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 我国每年患有出生缺陷的新生儿中,7%~8%是由遗传因素造成的。下列关于遗传病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健康的人都没有致病基因
B. 遗传病患者的孩子一定也患该遗传病
C. 遗传病患者出生时就有明显的症状
D. 遗传物质改变可能引起遗传病
【答案】D
【解析】
【分析】人类主要的遗传疾病有色盲、唇腭裂、白化病、血友病、多指等。
【详解】A.健康的人也会或多或少的携带致病基因,只是没有表现出来。A错误。
B.遗传病患者的孩子也可能是健康不患病的。B错误。
C.遗传病患者出生时有的没有明显的症状,随着生长慢慢表现出来。C错误。
D.遗传病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D正确。
故选D。
11. 科学家一直在探寻地球上生命的起源,12月27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全部既定任务,为空间站组装建造任务再立新功,为探索宇宙中生命的存在和起源作出伟大贡献。原始生命起源的大致过程是
A. 火山熔岩的主要成分→有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大分子物质→原始生命
B. 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有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大分子物质→原始生命
C. 原始地球表面土壤的主要成分→有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大分子物质→原始生命
D. 紫外线的主要成分→有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大分子物质→原始生命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
【详解】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因此简而言之即是原始大气在雷电、紫外线等长期作用下,形成有机小分子,这些有机物雨水汇集到原始海洋中,形成有机大分子,通过长期的相互作用,最后形成原始的生命;所以原始生命起源的大致过程是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有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大分子物质→原始生命,B符合题意。
故选B。
12. 如图表示几类脊椎动物的进化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最先出现的脊椎动物类群是甲
B. 丁和戊都是由丙进化而来的
C. 丙结构比丁更复杂
D. 丁和戊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强
【答案】C
【解析】
【分析】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
【详解】A.图中最先出现的脊椎动物类群是甲,即鱼类,A正确。
B.丁(鸟类)和戊(哺乳类)都是由丙(爬行类)进化而来的,B正确。
C.由丙进化为丁,因此丙的结构比丁的简单,C错误。
D.图中的丁和戊比较高等,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强,D正确。
故选C。
13. 达尔文发现在加拉帕戈斯群岛,源于共同祖先的、生活在不同岛上的地雀,经漫长的进化逐渐形成了不同的特征。如部分地雀喙的特征与其食性关系如图所示。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地雀喙的特征与其食性相适应
B. 地雀间喙特征的差异属于变异
C. 不同特征喙的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 地雀喙特征与遗传无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进化论的核心内容。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论点是:物种是可变的。而且生物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详解】A.地雀喙的形态或大小的改变与取食类型有关,A正确。
B.地雀间喙特征的差异属于变异,变异是不定向的,B正确。
C.在生物的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加拉帕戈斯群岛的不同小岛上,不同的野生地雀喙的形状有明显差异,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
D.不同地雀的性状不同其基因组成也不同,地雀喙的特征与遗传有关,D错误。
故选D。
14.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A. 黑猩猩B. 大猩猩C. 森林古猿D. 北京猿人
【答案】C
【解析】
【分析】现代类人猿也叫猿类,常见的有长臂猿、猩猩、大猩猩和黑猩猩等,是灵长目猩猩科和长臂猿科的统称。这些动物因与人类的亲缘关系较近,形态结构与人类十分相似,所以统称类人猿。北京猿人,正式名称为“中国猿人北京种”,现在科学上常称之为“北京直立人”。
【详解】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故选C。
【点睛】理解掌握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是解题的关键。
15. 基因工程药物的研发进展迅速,例如科学家将人的干扰素基因转入大肠杆菌或酵母菌细胞内,最终获得有抗病毒功能的干扰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生产技术的原理与“多莉羊”原理相同
B. 干扰素可以抑制病毒通过分裂产生新个体
C. 该生产技术说明了基因能控制生物的性状
D. 转入干扰素基因的酵母菌属于原核生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转基因技术是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转基因生物,就可能表现出转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详解】A.科学家将人的干扰素基因转入大肠杆菌或酵母菌细胞内,最终获得有抗病毒功能的干扰素,这种生产干扰素的方法主要运用了转基因技术;而“多莉羊”的原理是克隆技术,A错误。
B.干扰素可抑制病毒复制和传播,但不能直接杀灭病毒。并且病毒通过自我复制产生新个体,不能通过分裂产生新个体,B错误。
C.研究人员用将干扰素基因转入到大肠杆菌或酵母菌细胞内,最终获得有抗病毒功能的干扰素。说明控制有抗病毒功能的干扰素这一性状的是人的干扰素基因。因此,该实验说明,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C正确。
D.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D错误。
故选C。
16. 苏辙有“苦寒坏我千竿绿,好雨还催众笋长”的诗句。下列选项中,与该诗句体现的生物与环境关系一致的是
A. 蚯蚓的活动使土壤疏松B. 全球变暖导致珊瑚虫死亡
C. 蚜虫滋生造成小麦减产D. 野兔泛滥加速草场退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与环境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①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a、在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尿液非常少;b、在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c、生活在寒冷海域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很厚。②生物影响环境的实例:a、蚯蚓疏松土壤;b、在沙地上栽种植物,防风固沙。③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和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详解】“苦寒坏我千竿绿,好雨还催众笋长”体现环境影响生物,只有B选项“全球变暖致珊瑚虫死亡”符合题意,ACD选项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故选B。
【点睛】注意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7. 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中草、田鼠、蛇、猫头鹰四种生物的相对数量情况,则乙最可能是( )
A. 草B. 田鼠C. 蛇D. 猫头鹰
【答案】B
【解析】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所以营养级越低,得到的能量越多,生物数量越多;营养级越高,得到的能量越少,生物数量越少。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因此,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生产者。
【详解】由图可知,四种生物的相对数量由多到少是丁、乙、甲、丙;由题可知,草、田鼠、蛇、猫头鹰四种生物能构成的食物链是草→田鼠→蛇→猫头鹰。结合分析可知,营养级越高,得到的能量越少,生物数量越少,所以,图中构成的食物链是丁→乙→甲→丙,乙对应田鼠,则乙最可能是田鼠,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18. 青秀山是位于南宁市的5A景区,环境优美,森林、草坪、花园等应有尽有,是游人喜爱的休闲度假场所,下列选项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 青秀山公园里的鸟类
B. 青秀山公园里的树林
C. 青秀山公园
D. 青秀山公园里的土壤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
【详解】A.青秀山公园里的鸟类,只有部分消费者,没有生产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因此不属于生态系统,A错误。
B.青秀山公园里的树林,只有部分生产者,没有分解者、消费者和非生物部分,因此不属于生态系统,B错误。
C.青秀山公园,即包括了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因此属于生态系统,C正确。
D.青秀山公园里的土壤,只有部分非生物部分,没有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因此不属于生态系统,D错误。
故选C。
19. 下列实例中,不能体现“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一观点的是( )
A. 北方的冬天树叶几乎掉光了,但北方的人们不会感觉到缺氧
B. 在海洋、湖泊、河流等水源中都检测到了人类使用的塑料制品的微粒
C. 科学家拍摄到狮子鱼生活在太平洋7.7千米的深处
D. 生活在河里的龟、鳄等动物,爬到河岸上产卵、繁殖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详解】A.北方的冬天树叶几乎掉光了,但北方的人们不会感觉到缺氧,是因为大气是环流的,南方的森林进行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流通到了北方,这说明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A不符合题意。
B.在海洋、湖泊、河流等水源中都检测到了人类使用的塑料制品的微粒,说明水进行环流,可见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B不符合题意。
C.科学家拍摄到狮子鱼生活在太平洋7.7千米的深处,不能体现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C符合题意。
D.生活在河里的龟、鳄等动物,爬到河岸上产卵、繁殖,可见龟、鳄等动物会经过不同的生态系统,说明生物圈中的各个系统是相互联系的,体现了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0. 在保护动物多样性中,最有效的措施是( )
A. 易地保护
B. 就地保护
C. 法制教育和管理
D. 利用克隆技术大量繁殖
【答案】B
【解析】
【分析】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详解】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在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制定了保护战略和不同的措施。对珍稀和濒危动物的保护,实际上就是要保护它们的遗传物质,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即就地保护。故选C。
二、解答题(共5小题)
21. 植物的叶片能够散失水分,进而可以影响周围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某生物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了“植被对环境湿度的影响”探究活动。以下是他们的探究方案,请成相关问题。
(1)提出的问题是:___?
作出假设:不同植被对环境的湿度有影响。
(2)制订并实施计划:用干湿计在同一天的早晨、中午、傍晚三个时间段分别测量裸地、草坪、灌木丛的环境湿度(每次测量10分钟),每地测三个时间段,取平均值记录在表格中。
①上述实测地点中,记录的___(填“裸地”、“草坪”或“灌木丛”)组数据起着对照作用。
②此探究实验的变量是___(填“湿度”、“地点”、“植被情况”或“时间”)。
③测量灌木丛的空气湿度时,干湿计应悬挂在___的位置。
④在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湿度时,对每个实测地点,要记录3个数据的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___。
(3)分析数据,得出结论:通过此探究可以证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___。
【答案】(1)不同植被对环境的湿度有影响吗
(2) ①. 裸地 ②. 植被情况 ③. 树枝 ④. 减小实验误差
(3)生物影响环境
【解析】
【分析】(1)一个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其中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探究成功的前提,能够制订出恰当的探究计划,则是探究成功的关键。
(2)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那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那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并且适宜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小问1详解】
通过分析题干,根据题干中:某生物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了“植被对环境湿度的影响”探究活动,可知提出的问题是:不同植被对环境的湿度有影响吗?针对问题可以作出假设:不同植被对环境的湿度有影响。
【小问2详解】
①②该实验是探究不同植被对环境的湿度有影响吗?实验变量是植被情况,其中裸地没有植被,为对照组,起对照作用,其它有植被的为实验组。
③测量灌木丛的空气湿度时,干湿计应悬挂在树枝的位置,有利于测量灌木丛中的空气湿度,避免摆在地上影响测量值。
④在科学研究过程中记录数据时,每次应多记录几组数据,算出其平均值作为一次测量的数值,是为了减小误差。因此,每个环境要测三次并求出平均值是为了排除由于偶然性引起的误差,提高实验的准确性,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小实验误差。
【小问3详解】
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环境也能影响生物。由表可以看出,空气湿度最大的是灌木丛,而湿度最小的是裸地,引起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灌木丛植物的种类和数量最多,植物多蒸腾作用最强,散发的水蒸气最多,空气湿度最大;而裸地没有植被,蒸腾作用最弱,散发的水蒸气最少,空气湿度最小。在早、午、晚不同时间里,由于中午温度过高,植物的部分气孔关闭,蒸腾作用减弱,空气湿度降低。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通过此探究可以证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生物影响环境。
22. “稻田养鱼”是一种农业生态模式,某实验小组分别测定了养鱼稻田和未养鱼稻田的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水稻的稻螟虫危害率,测定结果如图:
(1)水稻属于稻田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者,判断的理由是___。
(2)请写出一条养鱼稻田中包含稻螟虫的食物链:___,在养鱼稻田中,稻螟虫危害率较低的原因是___。
(3)养鱼稻田的水中溶解氧的含量高于未养鱼稻田,这有利于促进水稻根的___作用。
(4)养鱼稻田的生物种类比未养鱼稻田多,因此其自我调节能力较___。
【答案】(1) ①. 生产 ②. 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2) ①. 水稻→稻螟虫→鱼 ②. 鱼可以捕食稻螟虫,从而减少稻螟虫对水稻的危害
(3)呼吸 (4)强
【解析】
【分析】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腐生的细菌、真菌)组成。
2.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
3.生物的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小问1详解】
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不仅供自身生长发育需要,也是其他生物类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可见,水稻属于稻田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生产者,判断的理由是水稻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小问2详解】
鱼可以捕食稻螟虫,稻螟虫可以取食水稻。可见,养鱼稻田中包含稻螟虫的食物链是:水稻→稻螟虫→鱼。鱼可以捕食稻螟虫,降低稻螟虫的数量,从而减少稻螟虫对水稻的危害,所以在养鱼稻田中,稻螟虫危害率较低。
【小问3详解】
氧气是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原料,氧气充足能促进活细胞的呼吸作用,低氧能抑制细胞的呼吸作用。可见,养鱼稻田的水中溶解氧的含量高于未养鱼稻田,这有利于促进水稻根的呼吸作用。
【小问4详解】
在生态系统中,虽然各种生物的数量是在不断变化的,但在一般情况下,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大。可见,养鱼稻田的生物种类比未养鱼稻田多,因此其自我调节能力较强。
23. 在《观察校园内的植物和动物》实践活动中,某小组同学做了如下记录。
(1)在实践活动中,同学们主要用到的记录方法有___(多选,填字母)。
a.用手触摸 b.用耳朵听 c.文字描述 d.绘制草图
(2)同学们通过看的方式感知到构成草坪的主要植被是___,通过___的方式感知到紫薇树的花香。
(3)在观察结束时,蜜蜂飞走了,记录单中的蜜蜂___(应该/不应该)删除。
(4)草坪中的所有生物和其生存环境相互作用共同组成了一个___。其中,影响蚂蚁分布的生物因素主要是___(紫薇树/蚜虫)。
【答案】(1)cd (2) ①. 马尼拉草 ②. 嗅
(3)不应该 (4) ①. 生态系统 ②. 蚜虫
【解析】
【分析】1.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收集和分析资料等。
2.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
3.调查法是指通过一定的途径,深入实际了解特定事物以获得第一手资料并完成科技活动的方式。调查主要包括以下步骤:明确调查目的和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进行实地调查、记录调查结果、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等。
【小问1详解】
结合题图可知,在实践活动中,同学们主要用到的记录方法有c.文字描述和d.绘制草图,而a.用手触摸和b.用耳朵听不属于记录方法,故填:cd。
【小问2详解】
人体从外界获取信息主要靠人的感觉,例如:眼是视觉器官,耳是听觉器官,鼻是嗅觉器官,舌是味觉器官,皮肤是触觉器官。马尼拉草数量巨大,植株矮小,遍布草坪。可见,同学们通过看的方式感知到构成草坪的主要植被是马尼拉草,通过嗅的方式感知到紫薇树的花香。
【小问3详解】
科学探究必须尊重事实,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所以,在观察结束时,蜜蜂飞走了,记录单中的蜜蜂不应该删除。
【小问4详解】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腐生的细菌、真菌)组成。可见,草坪中的所有生物和其生存环境相互作用共同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根据题干信息“有些蚂蚁在取食蚜虫分泌物”可知,影响蚂蚁分布的生物因素主要是蚜虫。
24. “丝绸之路”不仅同中华文明紧密相连,也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丝绸的制作源于家蚕,如图是家蚕的生殖、发育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家蚕发育过程的正确顺序是:___(用序号和箭头表示),属于___发育。
(2)“春蚕到死丝方尽”是李商隐《无题》中的名句,从家蚕的发育过程分析,“丝方尽”意味着[ ]___期的结束。
(3)从图二中可知,家蚕的生殖方式为:___(填“体内”或“体外”)受精,___(填“有性”或“无性”)生殖。
【答案】(1) ①. ③→①→②→④ ②. 完全变态
(2)①幼虫 (3) ①. 体内 ②. 有性
【解析】
【分析】(1)题图中:①幼虫期,②蛹期,③受精卵,④成虫期。
(2)经过精子与卵细胞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的生殖方式叫有性繁殖;不需要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叫无性生殖。因此,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本质区别: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小问1详解】
图一表示家蚕的发育过程,经过“③受精卵→①幼虫→②蛹→④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称为完全变态发育。
【小问2详解】
家蚕的受精卵孵化成幼虫;幼虫取食桑叶,每隔5、6天蜕一次皮,经过4次蜕皮后,幼虫停止取食并吐丝结茧;结茧后幼虫化为蛹,到了蛹期蛹皮变硬不能吐丝,蛹不食不动;蛹过一段时间能羽化为蚕蛾(成虫)。可见,从家蚕的发育过程分析,“丝方尽”意味着①幼虫期的结束。
【小问3详解】
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交尾”通常是昆虫繁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交尾时,雄性昆虫会通过特定的身体部位(如性器官),将精子传递给雌性昆虫。这种体内受精的方式确保了遗传物质的传递,并为新生命的诞生提供了可能。图二中表示家蚕在交尾,这说明家蚕的生殖方式为:体内受精,因此家蚕经过了受精卵时期,故属于有性生殖。
25. 请依据所学回答问题:
(1)图中的“”代表___,A和a代表___。
(2)图中细胞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过程中,体细胞每对染色体中的___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因此所形成的受精卵中含有___条染色体。
(3)图中所示精子的基因组成应为A,卵细胞的基因组成应为a,故受精卵的基因组成为___,性状表现为___性状。
【答案】(1) ①. 染色体 ②. 基因
(2) ①. 一##1 ②. 46
(3) ①. Aa ②. 显性
【解析】
【分析】1.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彼此彻底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因此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成单,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因此受精卵内的染色体又恢复到和亲代体细胞相同点水平。
2.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才会表现出隐性性状。
【小问1详解】
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DNA呈双螺旋结构,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图中的“”代表染色体,A和a代表基因。
【小问2详解】
在体细胞中,染色体通常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分别进入不同的精子或卵细胞中。可见,题图中,体细胞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会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在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中有23条染色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因此受精卵内的染色体又恢复到和亲代体细胞相同的水平,为23对(46条)。可见,题图中,受精卵中含有46条染色体。
【小问3详解】
染色体上的基因会随着配对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精子或卵细胞中。可见,图中所示精子的基因组成应为A,卵细胞的基因组成应为a。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故受精卵的基因组成为Aa,性状表现为显性性状。时间
①裸地
②草坪
③灌木丛
早晨
68.2%
72.8%
81.3%
中午
18.5%
27.2%
48.7%
傍晚
44.2%
55.6%
66.7%
平均值
43.6%
51.9%
65.6%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第七中学片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3月下学期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第七中学片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3月下学期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第七中学片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第七中学片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第七中学片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3月下学期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第七中学片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3月下学期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第七中学片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第七中学片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3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九中学日新班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九中学日新班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九中学日新班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九中学日新班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