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贵州省黔西南州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一模生物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乳糖合成酶含有α、β两个亚基,亚基α单独存在时不能催化乳糖的合成,但能催化半乳糖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当亚基α与β结合后,才能催化乳糖的合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乳糖合成酶的两个亚基单独存在时不具备催化能力
B. 乳糖合成酶催化乳糖合成时不会产生水
C. 亚基α作为酶和乳糖合成酶均具有专一性
D. 乳糖合成酶的两个亚基结合后催化半乳糖与蛋白质形成乳糖
【答案】C
【解析】
【分析】乳糖是动物体内的二糖,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半乳糖构成。乳糖合成酶含有α、β两个亚基,亚基α单独存在时不能催化乳糖的合成,但能催化半乳糖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当亚基α与β结合后,才能催化乳糖的形成。据此答题。
【详解】A、乳糖合成酶含有α、β两个亚基,亚基α单独存在时不能催化乳糖的合成,但能催化半乳糖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A错误;
B、乳糖是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半乳糖脱水形成的,所以乳糖合成酶催化乳糖合成时会产生水,B错误;
C、酶具有专一性,亚基α单独存在时不能催化乳糖的合成,但能催化半乳糖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当亚基α与β结合后,才能催化乳糖的形成,即亚基α和乳糖合成酶均具有专一性,C正确;
D、亚基α单独存在时不能催化乳糖的合成,但能催化半乳糖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当亚基α与β结合后,催化半乳糖与葡萄糖形成乳糖,D错误。
故选C。
2. 长期高糖饮食会使胰岛素的合成量远超内质网的折叠能力,导致胰岛素发生错误折叠,从而激活内质网膜上的相应受体,引发细胞内一系列的生化反应,最终制造出更多的内质网和伴侣蛋白,具体过程如图1所示。伴侣蛋白能协助蛋白质的正确折叠,当错误折叠的蛋白质积累过多而超过伴侣蛋白的校正能力时会引发细胞凋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胰岛素分泌的神经调节中,胰岛B细胞既做感受器也做效应器
B. 伴侣蛋白可以使错误折叠的蛋白质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C. 伴侣蛋白数量过少是长期高糖饮食的人易患糖尿病的直接原因
D. 错误折叠的胰岛素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蓝色反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错误折叠的蛋白质A一方面与内质网膜上的受体结合,使得受体被活化,并作为信号分子通过核孔后作用于细胞核中的伴侣蛋白基因,进而转录形成伴侣蛋白mRNA,该伴侣蛋白mRNA通过核孔出来与核糖体结合,翻译产生伴侣蛋白并进入内质网腔内,错误的蛋白质A另一方面与伴侣蛋白结合,进而形成正确折叠的蛋白质A。
【详解】A、血糖升高, 可以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使胰岛素分泌增加,该过程属于体液调节,也可通过传入神经作用于下丘脑,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胰岛B细胞,使其分泌胰岛素,该过程属于神经调节,此时胰岛B细胞作为效应器,A错误;
B、蛋白质的结构决定功能,伴侣蛋白能协助蛋白质的正确折叠,伴侣蛋白可以使错误折叠的蛋白质空间结构发生改变,B正确;
C、据图可知:错误的蛋白质A能与伴侣蛋白结合,进而形成正确折叠的蛋白质A。伴侣蛋白数量过少,导致胰岛素发生错误折叠,进而引起糖尿病,因此长期高糖饮食的人易患糖尿病的直接原因是胰岛素发生错误折叠,C错误;
D、错误折叠的胰岛素空间结构异常,但依然含有肽链,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D错误。
故选B。
3. 糖酵解时产生大量还原型高能化合物NADH,在有氧条件下,电子由电子载体所组成的电子传递链传递,最终被O2氧化。如图为细胞呼吸过程中电子传递链和氧化磷酸化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示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该阶段释放的能量大部分储存在ATP中
B. 有氧呼吸过程在线粒体的内膜产生H2O
C. ATP合酶体现了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和催化功能
D. 图中的NADH来自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详解】A、图示过程NADH被O2氧化,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该阶段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TP中,A错误;
B、有氧呼吸过程在第三阶段[H]与氧气结合生成水,该阶段发生在线粒体的内膜,B正确;
C、ATP合酶既可催化ATP的生成,又可协助H+运输,体现了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和催化功能,C正确;
D、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图中的NADH([H])来自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D正确。
故选A。
4. 根据教材生物学实验,下列叙述推测合理是( )
A. 在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中,大多数根尖细胞会发生染色体加倍
B. 将淀粉酶加入淀粉溶液中,用斐林试剂检测可以判断淀粉水解产物的种类
C. 在观察植物根尖的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在细胞中期观察到清晰的赤道板
D. 在绿叶色素的分离实验中,色素扩散的速率与色素含量无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1、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
2、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
【详解】A、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实验中,可在视野中观察到少数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出现加倍,A错误;
在脂肪鉴定实验中,苏丹皿与脂肪、酒精都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脂肪与苏丹III反应呈橘黄色,并可用酒精洗去浮色,A正确;
B、将淀粉酶加入淀粉溶液中,用斐林试剂检测可以判断淀粉水解产物中是否有还原性糖类,而不能判断水解产物的种类,B错误;
C、赤道板指的是细胞分裂中细胞正中的位置,实际并没有结构在细胞正中央,C错误;
D、在绿叶中色素的分离实验中,色素的扩散速率与溶解度呈正比,与含量无必然关系,D正确。
故选D。
5. 如图是基因型为AaBb的某二倍体生物(2n=4)的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局部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互换
B. 该时期的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和8个核DNA分子
C. 该细胞形成的另一个子细胞中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
D. 若所有的B基因在复制前被³H完全标记,则含有图示两条染色体的子细胞继续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都含3H
【答案】C
【解析】
【分析】图示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含有A和a,由于不知道另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因此可能是发生了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详解】A、该二倍体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图示细胞内一条染色体上含有A和a,可能是间期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减数分裂前期发生了交叉互换,A正确;
B、图示为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局部示意图,染色体移向两极,细胞膜正在缢裂,说明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该时期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为4条,细胞内染色单体和核DNA分子数为8,B正确;
C、图示细胞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由于不能判断姐妹染色单体上A/a的来源,因此不能确定该细胞形成的另一个子细胞中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若图中是A突变为a,则另一个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C错误;
D、若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在DNA复制前全被3H标记,由于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因而产生的两个DNA分子均有同位素标记,则含有图示两条染色体的子细胞继续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均含有3H,D正确。
故选C。
6. “卵子死亡”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是PANXI基因突变引起的PANXI通道异常激活。加速了卵子内部ATP的释放,卵子出现萎缩、退化的现象,最终导致女性不育。某女子是该病患者,如图是该女子(4号)的家庭遗传系谱图,基因检测显示,1、4、6号含有致病基因,2、3、5号不含致病基因(不考虑互换和突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 患者的致病基因可能来自父方或者母方
C. 3号和4号的后代患病的概率为1/4
D. 1号和2号再生育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2
【答案】A
【解析】
【分析】由题干信息可知,该遗传病“患者的卵子出现萎缩、退化的现象”,故患者中只有女性,男性可能携带致病基因,但不会患病。
【详解】A、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遗传病,则1号的致病基因可以传给5号,则5号含有致病基因,与题意不符;若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4号的致病基因来自1号和2号,则2号应含有致病基因,与题意不符;1号含致病基因,5号不含致病基因,则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即PANXI基因突变所产生的基因为显性基因,设致病基因为A,A正确;
B、1号含有致病基因,2号不含致病基因,因此“卵子死亡”患者4号的致病基因来自父方1号,B错误;
C、4号个体为患者,由于卵子致死,因此不能产生后代,C错误;
D、1号基因型为Aa,2号基因型为aa,后代中女性才会患病,再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2×1/2=1/4,D错误。
故选A。
7. 某一果蝇种群眼色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分为野生型、朱红色(与基因B存在有关)、棕色(与基因A存在有关)、白色。为研究其遗传机制,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不考虑突变、互换和XY同源区段):
组合一:野生型雌蝇×野生型雄蝇→野生型雌蝇:野生型雄蝇:朱红眼雄蝇=2∶1∶1;
组合二:野生型雌蝇×朱红眼雄蝇→野生型雌蝇:棕眼雌蝇:野生型雄蝇:棕眼雄蝇=3:1:3:1;
组合三:野生型雌蝇×野生型雄蝇→野生型雌蝇:棕眼雌蝇:野生型雄蝇:朱红眼雄蝇:棕眼雄蝇:白眼雄蝇=6:2:3:3:1:1。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基因A、a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
B. 组合三的亲本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
C. 野生型果蝇的基因型有6种
D. 组合三的子代棕眼雌蝇和白眼雄蝇杂交,后代中白眼果蝇占1/4
【答案】B
【解析】
【分析】伴性遗传是指在遗传过程中的子代部分性状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这种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这种与性别相关联的性状遗传方式就称为伴性遗传。
【详解】A、分析杂交组合一:亲本与F1中雌性个体均为野生型,F1雄性个体中出现了朱红眼,说明野生型对朱红眼为显性,朱红眼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等位基因A、a位于X染色体上;分析杂交组合二:亲本为野生型和朱红眼,后代雌雄个体中野生型与棕眼的比例均为3:1,说明控制野生型与棕眼的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而且野生型对棕眼为显性,A正确;
B、分析杂交组合三野生型雌蝇×野生型雄蝇→野生型雌蝇:棕眼雌蝇:野生型雄蝇:朱红眼雄蝇:棕眼雄蝇:白眼雄蝇=6:2:3:3:1:1可推知:当两对基因均为隐性纯合时表现为白眼,A和B同时显现表现为野生型,有aa和B基因为朱红眼,有A和bb基因的为棕眼,组合三的亲本基因型为BbXAXa和BbXAY,B错误;
C、当两对基因均为隐性纯合时表现为白眼,A和B同时存在表现为野生型,则野生型的基因型有2×3=6种,C正确;
D、组合三的亲本基因型为BbXAXa和BbXAY,子代棕眼雌蝇(1/2bbXAXA、1/2bbXAXa)和白眼雄蝇(bbXaY)杂交,雌配子是3/4bXA、1/4bXa,雄配子基因型是1/2bXa、1/2bY,后代中白眼果蝇(bbXaXa、bbXaY)占1/4×1/2+1/4×1/2=1/4,D正确。
故选B。
8. 人体体表痛和内脏痛的形成存在共用神经元时,神经中枢无法判断刺激的来源,但神经中枢更习惯于识别体表信息,将内脏痛误认为是体表痛,这种现象称为牵涉痛。参与牵涉痛的神经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体表痛和内脏痛的形成共用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B. 刺激a处能够在c处检测到电位变化
C. 图示结构可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D. 牵涉痛的形成过程中,皮肤被误作“感受器”,神经元a并没有产生兴奋
【答案】D
【解析】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反应。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题图分析,a、c均表示传入神经,b位于神经中枢。
【详解】A、分析题图,a、c均有神经节,属于传入神经,由此可知,体表痛和内脏痛的形成共用传出神经,没有共用传入神经,A错误;
B、由于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故刺激a处不能够在c处检测到电位变化,B错误;
C、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分析题图可知,图示结构不可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C错误;
D、皮肤或内脏产生的兴奋都可以传到b,牵涉痛的形成过程中,可能是内脏产生的兴奋传至b,皮肤被误作"感受器”,神经元a并没有产生兴奋,D正确。
故选D。
9. 抗体是机体抵抗外来感染的关键,其产生受到辅助性T细胞(Th)的调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B细胞在细胞因子辅助下增殖,增殖后产生抗体
B. Th既参与体液免疫,也参与细胞免疫
C. Th和B细胞一样属于抗原呈递细胞
D. 抗体能够吞噬抗原并将其清除
【答案】B
【解析】
【分析】体液免疫: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这种病原体结合,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详解】A、细胞因子可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分化形成的浆细胞才能产生抗体,A错误;
B、Th既参与了人体细胞免疫,也参与了人体的体液免疫,其释放的细胞因子可促进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B正确;
C、抗原呈递细胞包括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Th不属于抗原呈递细胞,C错误;
D、抗体可以和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阻止病原体的增殖和对人体细胞的黏附,但不能吞噬抗原并将其清除,D错误。
故选B。
10. 为研究种子萌发和休眠的调控机理,进行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据表分析,赤霉素是种子萌发必需的植物激素
B. 在种子休眠与萌发过程中,ABA和CK的作用相抗衡
C. GA在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中合成
D. 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只有GA、CK和ABA发挥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1、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促进麦芽糖化,促进营养生长,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
2、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
【详解】A、据表分析,能够萌发的组别是1、 2、 4均有赤霉素,不能萌发的5、 6、 7、 8不含赤霉素,均不能萌发,说明赤霉素是种子萌发必需的植物激素,A正确;
B、第5、6组对比发现,无GA和CK时,不管ABA存在与否,种子都休眠;第6、8组比较发现,无GA有ABA,不管CK存在与否,种子也都休眠;第5、7组比较,无GA和ABA时,不管CK存在与否,种子也都休眠,说明在种子休眠与萌发过程中,ABA和CK的作用相抗衡,B正确;
C、GA是赤霉素,赤霉素在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中合成,C正确;
D、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多种激素发挥作用,如生长素也可参与调控,D错误。
故选D。
11. 研究人员根据某地主管部门提供的当地农田中田鼠种群数量变化的数据,绘制出的λ值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第10年时田鼠的种群数量最多B. 第5~10年田鼠的年龄结构是衰退型
C. 第15~20年田鼠的种群数量增加D. 35年内田鼠的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
【答案】A
【解析】
【分析】据题意分析,λ值为相邻两年的种群数量相对比值,当λ>1时,表示种群数量在增长;当λ=1时,表示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当λ<1时,表示种群数量在下降。
【详解】AB、据图可知,在1-10年间λ>1,种群数量增加,10年后λ<1,种群数量减少,故第10年时田鼠的种群数量最多,而第5~10年田鼠的年龄结构是增长型,A正确,B错误;
C、第15~20年λ<1,田鼠的种群数量减少,C错误;
D、S形增长曲线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最后维持相对稳定,在1-10年间λ>1,10-35年内λ<1,田鼠的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不是S形(型)增长,D错误。
故选A。
12. 一种当地从未分布的新杂草出现在某农田生态系统中后,排挤了原有的杂草迅速成为最主要的杂草种类,对农作物造成了危害。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群落的丰富度增加B. 该群落的水平结构未发生变化
C. 该群落发生了初生演替D. 引入该杂草的天敌一定能提高农产品输出
【答案】B
【解析】
【分析】随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演替。演替的种类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详解】A、分析题意,新杂草出现在某农田生态系统中后,排挤了原有的杂草迅速成为最主要的杂草种类,说明杂草种类减少,该群落的丰富度减少,A错误;
B、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强度地形明暗湿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上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群,称为水平结构,该农田中并未发生演替,故该群落的水平结构未发生变化,B正确;
C、随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演替,农田生态系统的杂草种类发生改变后,生物群落的类型没有发生改变,该农田生态系统没有发生演替,C错误;
D、引入该杂草的天敌可能又令其他杂草重新繁盛,故引入该杂草的天敌不一定能提高农产品输出,D错误。
故选B。
13. 长荡湖位于太湖上游,是太湖流域保护与生态修复的重要屏障。科研人员用菹草、苦草两种沉水植物在长荡湖不同处理区域进行实验,并测量水体中的总氮(TN)、总磷(TP)等指标,实验结果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种植菹草和苦草均能有效降低水体中的总氮和总磷
B. N、P含量过高可能会引起太湖发生赤潮现象
C. 种植苦草更有利于降低水体中的总磷
D. 种植适合本地生长且具有修复能力的沉水植物可有效修复湖泊生态系统
【答案】B
【解析】
【分析】用两种沉水植物处理后,水样中总氮(TN)、总磷(TP)含量均降低,说明菹草、苦草都能除去水体中N和P,可以抑制“水华”的爆发。
【详解】A、根据图示可知,用两种沉水植物处理后,水体中的总氮(TN)、总磷(TP)含量均下降,说明种植菹草和苦草均能有效降低水体的总氮和总磷,A正确;
B、N、P含量过高,会导致胡泊水体中蓝细菌等藻类大量繁殖后使水体呈现绿色,称为水华,海洋中N、P含量过高,导致的藻类大量繁殖称为赤潮,B错误;
C、据图可知,种植苦草比种植菹草对水体中总磷(TP)含量降低更多一些,因此种植苦草更有利于降低水体中的总磷含量,C正确;
D、种植适合本地生长且具有修复能力的沉水植物可降低水体中N和P的含量,有效修复湖泊生态系统,D正确。
故选B。
14. 下列有关传统发酵技术和微生物培养技术中的操作,错误的是( )
A. 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使大麦种子无须发芽就能产生α-淀粉酶
B. 自然发酵制作葡萄酒时起主要作用的菌种是野生型酵母菌
C. 泡菜发酵后期,尽管乳酸菌占优势,但仍有产气菌繁殖,需开盖放气
D. 平板划线时,每次划线前后都需将接种环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
【答案】C
【解析】
【分析】1、制作泡菜所用的菌种是乳酸菌,乳酸菌是一种厌氧菌,只有在无氧环境中才会进行乳酸发酵,因此在泡菜制作过程中要保持无氧环境。
2、新鲜的葡萄皮上含有天然的酵母菌菌种。果酒制作的原理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无色的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
【详解】A、赤霉素能促进种子的萌发,据此可推测若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诱导α-淀粉酶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α-淀粉酶的合成,进而使大麦种子无须发芽就能产生α-淀粉酶,A正确;
B、新鲜的葡萄皮上含有天然的酵母菌菌种。果酒制作的原理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因此自然发酵制作葡萄酒时起主要作用的菌种是野生型酵母菌,B正确;
C、泡菜制作原理是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所以制作泡菜的过程中不能开盖放气,C错误;
D、为了防止杂菌污染,平板划线时,每次划线前后都需将接种环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D正确。
故选C。
15.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以跨越植物种属间生殖隔离的屏障,培育出新的作物类型。科学家经过长期的探索,也实现了用不同种动物的体细胞进行杂交(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动物细胞融合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
B. 杂交细胞发育成的个体具有两种生物的特征
C. 动物细胞融合特有的诱导方法是灭活病毒诱导法
D.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利用了动物细胞融合技术
【答案】B
【解析】
【分析】1、植物的体细胞杂交是将不同植物的细胞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形成杂种细胞,进而利用植物的组织培养将杂种细胞培育成多倍体的杂种植株。植物体细胞杂交依据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动物细胞融合也称细胞杂交,是指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融合后形成的具有原来两个或多个细胞遗传信 息的单核细胞,称为杂交细胞。
【详解】A、动物细胞融合和植物体细胞杂交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实现,A正确;
B、图中的杂交细胞是动物体细胞融合获得的,该杂种细胞不能发育成新个体,B错误;
C、动物细胞融合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中诱导融合的方法不完全相同,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有物理法(电激)、化学法(PEG)和生物法(灭活病毒),而植物体细胞杂交中诱导融合的方法只有物理法和化学法,即动物细胞融合特有的诱导方法是灭活病毒诱导法,C正确;
D、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利用了动物细胞融合技术,获得的杂交瘤细胞既具有B细胞能产生抗体的特征,也具有骨髓瘤细胞无限增殖的特点,D正确。
故选B。
16. 欲得到更多的后代,可进行胚胎分割,如图为哺乳动物胚胎分割和性别鉴定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①过程分割出的少量胚体细胞可鉴定性别
B. 图②过程得到的两个a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繁殖
C. 进行胚胎分割只能选择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囊胚
D. 通过胚胎分割产生两个或多个个体具有不同的遗传物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胚胎分割时,一般采用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桑椹胚或囊胚;对囊胚期的胚胎进行分割时,要特别注意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否则会影响分割后的胚胎恢复和进一步发育;胚胎分割产生的后代遗传物质相同,属于无性繁殖。
【详解】A、图①过程能够得到滋养层细胞,由于滋养层细胞将来发育为胎儿的胎膜和胎盘,图①过程分割出的少量胚体细胞可鉴定性别,A正确;
B、图②经胚胎分割过程得到的两个a的生殖方式没有经过精卵结合,是无性生殖,B错误;
C、进行胚胎分割只能选择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囊胚或桑葚胚(桑椹胚),C错误;
D、来自同一胚胎分割产生的后代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2分。
17. 叶面积系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面积总和,它与植物群体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及干物质积累速率之间的关系如图甲所示。图乙为来自树冠不同层的甲、乙两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变化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分布在______上,提取和分离色素所用的试剂分别是______。
(2)b点限制群体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答出2点即可),叶面积系数对群体光合速率的影响是______。
(3)农业生产中将叶面积指数控制在______点能获得更多的农产品,控制叶面积系数的方法是______。
(4)图乙中c点的含义是______,甲、乙两种叶片来自树冠上层的是______。
【答案】(1) ①. 类囊体薄膜 ②. 无水乙醇、层析液
(2) ①. 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②. 叶面积系数通过影响光照强度,从而影响光合速率
(3) ①. a ②. 合理密植
(4) ①. 甲、乙叶片的光补偿点 ②. 甲
【解析】
【分析】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1、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
2、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
【小问1详解】
在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光合色素易溶于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中,故用无水乙醇提取光合色素,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故同层析液分离色素。
【小问2详解】
分析图甲,b点时,随着叶面积系数增大,群体光合速率不再变化,故b点限制群体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叶面积系数通过影响光照强度,从而影响光合速率。
【小问3详解】
分析图甲,当叶面积系数小于a时,随叶面积系数增加,群体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速率均上升,当叶面积系数大于a时,群体干物质积累速率下降,由此可知,农业生产中将叶面积指数控制在a点能获得更多的农产品;据此可以看出过度密植会导致产量下降,控制叶面积系数的方法是合理密植。
【小问4详解】
分析图乙,c点时甲、乙两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均为0,即c点的含义是甲、乙叶片的光补偿点。由于上层叶片对阳光的遮挡,导致下层叶片接受的光照强度较弱,因此下层叶片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时所需要的光照强度较上层叶片低,由此可知乙叶片位于树冠下层,甲叶片位于树冠上层。
18. 某昆虫体色的黄色和黑色由A/a控制,翅形的长翅和残翅由B/b控制(A/a、B/b均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两纯合亲本杂交得到F1,雌F1雄个体间相互交配得到F2,F2的表型及比例为黄色长翅:黄色残翅:黑色长翅:黑色残翅=2∶3:3:1。回答下列问题:
(1)两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是______,亲本基因型为______。
(2)该昆虫体色和翅型的遗传遵循______,F2表型不为9:3:3:1的原因是______。
(3)F1测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
(4)F2中黄色残翅雄虫和黑色长翅雌虫杂交,子代中纯合子占______。
【答案】(1) ①. 黄色、长翅 ②. aaBB×AAbb
(2) ①. (分离与)自由组合 ②. AB的雌配子和雄配子致死
(3)黄色残翅:黑色长翅:黑色残翅=1:1:1
(4)1/9
【解析】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小问1详解】
分析题意,F2的表型及比例为黄色长翅:黄色残翅:黑色长翅:黑色残翅=2∶3:3:1,是9:3:3:1的变式,说明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长翅:残翅=3:1,黄色:黑色=5∶4,推测黄色和长翅是显性性状;2:3:3:1为9:3:3:1的变式,说明在黄色长翅中存在致死现象,若为配子致死,由子代份数为2+3+3+1=9可知,雌雄配子中各有一种类型死亡,又由于后代只有双显性个体减少,所以可初步判断雌雄配子中均出现AB配子致死现象,雌雄配子中均出现AB配子致死现象,所以两纯合亲本的基因型不可能为AABB×aabb,只能是aaBB×AAbb。
【小问2详解】
结合(1)分析可知,F2的表型及比例为黄色长翅:黄色残翅:黑色长翅:黑色残翅=2∶3:3:1,是9:3:3:1的变式,说明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2表型不为9:3:3:1的原因是雌雄配子中均出现AB配子致死现象。
【小问3详解】
由于雌雄配子中均出现AB配子致死现象,则F1测交(AaBb与aabb杂交)后代基因型和比例为Aabb:aaBb:aabb=1:1:1,分别对应黄色残翅、黑色长翅、黑色残翅。
【小问4详解】
F2中黄色残翅雄虫(1/3AAbb、2/3Aabb)和黑色长翅(1/3aaBB、2/3aaBb)雌虫杂交,由于配子及比例是2/3Ab、1/3ab和2/3aB和1/3ab,故子代中纯合子aabb=1/3×1/3=1/9。
19. 桥本甲状腺炎患者体内存在甲状腺抗体,此抗体能破坏甲状腺上皮细胞。如图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③表示的激素是______,该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______。
(2)甲状腺抗体由______分泌,破坏甲状腺上皮细胞后,图中______(填序号)含量升高。
(3)图中体现了激素分泌的______调节,在血糖平衡调节中与③作用相抗衡的激素是______。
(4)激素调节的特点有______(答出2点即可)。
【答案】(1) ①. 甲状腺激素 ②. 全身的细胞
(2) ①. 浆细胞 ②. ①②
(3) ①. 分级 ②. 胰岛素
(4)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是促甲状腺激素,③是甲状腺激素。
【小问1详解】
据图分析,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是促甲状腺激素,③是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作用于全身的细胞。
【小问2详解】
甲状腺抗体由浆细胞分泌,抗体能破坏甲状腺上皮细胞,从而导致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其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从而导致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②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
【小问3详解】
此图解中下丘脑通过激素控制垂体,而其又通过激素作用于甲状腺,控制其激素分泌的多少,属于分级调节;在血糖平衡调节③的作用是升高血糖,因此在血糖调节中与③作用相抗衡的激素是胰岛素。
【小问4详解】
激素调节的特点有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内;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20. 湿地生态系统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如图为某总面积为300hm2的湿地受有害物质a污染后,有害物质a的浓度在各营养级部分生物种类体内的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估算燕鸥种群密度时常用______,原因是______。
(2)有害物质a在银鸥体内含量最高的原因是______。
(3)作为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缺少的成分有______。湿地生态系统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有重要作用,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______价值。
(4)大量化工厂污水输入该生态系统后,导致水质持续恶化,此过程中发生了____________(填“正反馈”或“负反馈”)调节,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强弱与______有关。
【答案】(1) ①. 标记重捕法 ②. 燕鸥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
(2)有害物质a是难以被分解的物质,会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大量积聚的过程,而银鸥处于最高营养级
(3) ①.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②. 间接
(4) ①. 正反馈 ②. 组分多少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程度
【解析】
【分析】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污染物质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大量积聚的过程。生物富集作用随着食物链的延长而不断加强。
【小问1详解】
燕鸥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故估算燕鸥种群密度时常用标记重捕法。
【小问2详解】
有害物质a是难以被分解的物质,会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大量积聚的过程,而银鸥处于最高营养级,故有害物质a在银鸥体内含量最高。
【小问3详解】
图示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因此作为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缺少的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分解者。湿地生态系统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有重要作用,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间接价值。
【小问4详解】
负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正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大量化工厂污水输入河流后,河流水质持续恶化,河流生态系统偏离置位点,此过程中发生了正反馈调节。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强弱与组分多少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反之则越高。
21. 科学家提出了利用基因工程改造大肠杆菌生产人胰岛素的方法:利用胰岛B细胞中的mRNA得到胰岛素基因,利用工程菌获得胰岛素。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胰岛B细胞中的mRNA得到胰岛素基因需要______酶。
(2)基因工程中的核心工作是______,该过程需要的工具酶是______。
(3)如图是利用基因工程生产人胰岛素过程中使用的质粒及目的基因的部分结构。
在设计PCR引物时最好添加限制酶______的识别序列,选择依据是______。
经GenBank检索后,得知胰岛素基因左端①处的碱基序列为—GCATTCTGAGGC—,则其中一种引物设计的序列是5'—____________3'。
【答案】(1)逆转录##反转录
(2) ①.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②. 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3) ①. EcRI和XhI ②. MunI会破坏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SalI和NheI会破坏目的基因 ③. -GAATTCCGTAAGACTCCG
【解析】
【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小问1详解】
mRNA在逆转录酶的催化作用下通过逆转录过程把遗传信息传递到DNA分子,就获得了胰岛素基因。
【小问2详解】
基因工程的核心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该过程中需要使用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运载体)和DNA连接酶(连接切割后的目的基因和运载体)。
【小问3详解】
由图可知,对于目的基因,SalI和NheI的作用位点在目的基因的中间,会破坏目的基因,则在引物设计时不能选用这两种限制酶,同时质粒上MunI的其中一个作用位点是在标记基因上,所以只能选择EcRI和XhI两种限制酶,故在设计PCR引物时最好添加限制酶EcRI和XhI的识别序列;
为了目的基因能正确表达,由目的基因的转录方向可知,目的基因必须左侧连接启动子,已知胰岛素基因左端①处的碱基序列为—GCATTCTGAGGC—,根据两种酶在质粒上的位置上可知,EcRⅠ识别序列需要添加在目的基因的左侧,XhI的识别序列需要添加在目的基因的右侧,其中一种引物设计的序列是胰岛素基因左端①处的碱基序列为为—GCATTCTGAGGC—,由于DNA合成时,新链的延伸方向为5′→3′,即其中一种引物与模板链3′(①处互补的位置)碱基互补配对,还需要再左侧加上-GATTC序列,所以其中一种引物设计的序列为5′-GAATTCCGTAAGACTCCG-3′。组别
1
2
3
4
5
6
7
8
GA(赤霉素)
+
+
+
+
-
-
-
-
CK(细胞分裂素)
+
+
-
-
-
-
+
+
ABA(脱落酸)
+
-
+
-
-
+
-
+
种子状态
萌发
萌发
休眠
萌发
休眠
休眠
休眠
休眠
2024届贵州省安顺市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届贵州省安顺市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4届贵州省安顺市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2024届贵州省安顺市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部分学校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生物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部分学校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生物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部分学校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生物试卷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部分学校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广西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联考生物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广西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联考生物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广西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联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广西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