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备战2025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复习任务群5文言文阅读任务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文化常识课件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备战2025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复习任务群5文言文阅读任务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文化常识课件第1页
    备战2025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复习任务群5文言文阅读任务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文化常识课件第2页
    备战2025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复习任务群5文言文阅读任务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文化常识课件第3页
    备战2025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复习任务群5文言文阅读任务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文化常识课件第4页
    备战2025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复习任务群5文言文阅读任务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文化常识课件第5页
    备战2025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复习任务群5文言文阅读任务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文化常识课件第6页
    备战2025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复习任务群5文言文阅读任务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文化常识课件第7页
    备战2025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复习任务群5文言文阅读任务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文化常识课件第8页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备战2025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复习任务群5文言文阅读任务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文化常识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复习任务群5文言文阅读任务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文化常识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题点一通假字,通假字的类型,“说”,“脱”,“讌”,“宴”,“悟”,“晤”,“颁”同“斑”,“倍”同“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新高考卷将实词的理解和文化常识融合在一个选择题中,考查的形式为课内外词义结合。文言文断句、文意理解、语句翻译和简答题都是对文言实词的间接考查。因此,准确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是文言文复习的重要一环。
    学案43 掌握四类实词的含义
    复习目标:1.掌握理解五类实词[通假字、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活用词(见学案44)]的方法。2.掌握推断文言实词含义的方法。
    通假字,是文言文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假借”,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受各种因素影响,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从而形成了通假字。通假字大量存在于文言文中,是造成文言文难读的原因之一。
    教材题点链接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氓》)   同   ,            2.契阔谈讌(《短歌行》)   同   ,            3.悟言一室之内(《兰亭集序》)   同   ,            
    方法导航辨析通假字“三法”1.字音辨析法
    动动手 找出下列语句中的通假字,写出其本字。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赤壁赋》)(         )②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齐桓晋文之事》)(         )③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          )④依乎天理,批大郤(《庖丁解牛》)(          )⑤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⑥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促织》)(         )⑦蒲苇纫如丝(《孔雀东南飞并序》)(         )
    “冯”,同“凭”,乘
    “盖”,同“盍”,何、怎么
    “纫”,同“韧”,坚韧
    动动手 找出下列语句中的通假字,写出其本字。①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            )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③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⑤须臾成五采(《登泰山记》)(            )⑥鼓瑟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
    “尊”,同“樽”,酒杯 
    “知”,同“智”,见识 
    “生”,同“性”,天性 
    “受”,同“授”,传授
    “希”,同“稀”,稀疏
    3.字义辨析法文献中某个字,以这个字解释完全不能解释清楚或仅有部分清楚,可考虑其为通假字,需要找出本字,这样文意才能豁然贯通。如“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中“被”同“披”。“被”如果解释为“被子”“遭受”等都不通,故应为“披散”。动动手 找出下列语句中的通假字,写出其本字。①山川相缪(《赤壁赋》)(           )②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谏太宗十思疏》)(          )③曰余食赘行(《老子》)(           )④“离骚”者,犹离忧也(《屈原列传》)(           )
    “缪”,同“缭”,盘绕、围绕 
    “振”,同“震”,威吓
    “行”,同“形”,形体 
    “离”,同“罹”,遭受
    对点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   )(2)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      )(3)女忘会稽之耻邪(      )(4)厚遇宾客,振贫吊死(      )
    参考译文 吴王赦免越王后,越王勾践返回越国,就忧心苦思,把苦胆挂在座位上,坐处、卧处抬头就能看到苦胆,吃饭也尝苦胆。(他)自语:“你忘了会稽的耻辱了吗?”(他)亲自去耕种,妻子亲自织布,吃饭不加肉,不穿有多种颜色的华美衣服,降低身份礼待贤士,厚待宾客,救济贫苦的人,吊唁死去的人,与百姓共同劳作。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1)文中加点的字有四个是通假字,选出解释正确的一项(  )①“归”同“馈” ②“时”同“伺” ③“涂”同“途” ④“知”同“智” ⑤“逝”同“失” ⑥“与”同“欤”A.①③④⑤   B.①②④⑥C.①②③④D.②③⑤⑥
    解析 在这六个字中,⑤“逝”是“流逝”之意,不是通假字。⑥“与”是“给予”之意,不是通假字。排除这两个即可。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②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
    参考答案①有才能却怀揣着不用而听任国家迷乱,这可以叫作仁爱吗?②喜欢参与政事而又屡次错过机会,这可以说是聪明吗?
    参考译文 阳货想见孔子,孔子不愿见他,(阳货)便赠送孔子一只小猪。孔子趁他不在家的时候,前往拜谢以还礼,在路上遇见阳货。阳货对孔子说:“过来!我跟你讲话。”(阳货接着)说:“有才能却怀揣着不用而听任国家迷乱,这可以叫作仁爱吗?”(孔子回答)说:“不可以。”“喜欢参与政事而又屡次错过机会,这可以说是聪明吗?”(孔子回答)说:“不可以。”“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岁月是不等人的。”孔子说:“好吧。我答应你去做官。”
    一词多义,即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具有多种含义,乃至拥有不同词性。这种现象,在文言文中最为普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词义的分化衍生是有规律的,后起义往往是以原有义为基础扩展衍生的,与原有义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一般来说,词义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之分。
    教材题点链接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1.当(1)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项脊轩志》)(2)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鸿门宴》)(3)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4)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5)谋杀单于近臣,当死(《苏武传》)
    2.除(1)爆竹声中一岁除(《元日》)(2)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陈情表》)(3)扶辇下除,触柱折辕(《苏武传》)
    宫殿的台阶,一说指门与屏(今所谓照壁)之间的通道
    3.负(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齐桓晋文之事》)(2)不明不暗,负屈衔冤(《窦娥冤》)(3)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六国论》)(4)见犯乃死,重负国(《苏武传》)
    方法导航巧辨一词多义“三法”1.知识积累是基础文言实词的积累,是阅读文言文的基础。只有脑中储备了足量的文言词语,记住了它们的常见义项,才能在阅读时游刃有余。2.语境分析是关键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我们可因文来定义,遵循“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的解题原则。
    3.学会推断很重要(1)观字形,究其义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其中形声字占80%以上,分析字形结构可以为我们破译文言实词的词义提供有益的帮助。(2)依对举,推其义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其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的关系,这种特殊的互文对举现象在古汉语中非常普遍。
    (3)循语法,断其义根据汉语语法知识可知,主语、宾语大多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大多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那么我们就可以用语法分析法分析实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另外,文言文考查有“教考衔接”这一特点,即考查的语段是陌生的,但知识点是课内的,可从学过的文言课文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因此要充分展开联想,调动大脑中的储存信息,进行灵活迁移。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任①安石不可大任(         )②武字子卿,少以父任(         )③简能而任之(         )④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⑤曷不委心任去留(         )
    (2)度①宰相自有度(         )②变风俗,立法度(         )③度,然后知长短(         )④度义而后动(         )⑤银汉迢迢暗度(         )⑥皇览揆余初度兮(         )
    (3)容①安石狷狭少容(       )②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③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④整顿衣裳起敛容(       )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安石果用,天下困扰必矣,诸公当自知之。(2)人皆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
    参考答案(1)王安石果真被重用,天下一定会陷入困顿之中,你们应该知道。(2)别人都认为你只知道经学,不清楚世务。
    参考译文 皇帝想启用王安石,曾公亮极力推荐。唐介说王安石不可担当大任。皇帝问他原因,唐介回答说:“王安石好学但是思想古板,讨论的时候,他的思想行为不切合实际事理,如果他当政,恐怕政策会经常变更。”唐介退朝后,对曾公亮说:“王安石果真被重用,天下一定会陷入困顿之中,你们应该知道。”皇帝问孙固,孙固回答说:“王安石文学才能很高,处于侍从献纳的职位是可以的。宰相自有宰相的度量,王安石气量狭小不能容人。必想求得贤明的宰相,吕公著、司马光、韩维是适合的人选。”皇帝却不这样认为,最终(还是)重用王安石,对王安石说:“别人都认为你只知道经学,不清楚世务。”王安石答道:“经学正是用来规划处理世务的。”皇帝说:“你认为现在应该先实施什么政策?”王安石说:“要改变现在的风俗,公布新的法令,(这)正是现在所急需做的事。”皇帝就采纳了他的意见。
    所谓“古今异义”,是指文言词语或短语与现代汉语中书写相同(同形)而意义和用法不同的现象。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大致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弱化、词义强化及词语色彩的变化等。
    教材题点链接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义。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古义:                                                        今义:                                                       2.小学而大遗(《师说》)古义:                                                       今义:                                                        3.凌万顷之茫然(《赤壁赋》)古义:                                                       今义:                                                       
    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给儿童、少年以全面的基础教育。
    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失意的样子。
    4.下有红光动摇承之(《登泰山记》)古义:                                                       今义:                                                       5.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陈情表》)古义:                                                       今义:                                                       6.至于泰安(《登泰山记》)古义:                                                       今义:                                                       
    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事。
    7.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古义:                                                       今义:                                                       8.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五代史伶官传序》)古义:                                                       今义:                                                       
    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官名,这里泛指一般属官。
    做;投身到(事业中去);(按某种办法)处理。
    方法导航辨析古今异义词“四法”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居丧,以父不得志殁,乃与斌杜门不出八年。(2)陟许自通所工,先就其能试之,已乃程考,由是无遗材。
    参考答案(1)为父亲守丧,因父亲不得志而死去,他便与韦斌八年闭门不出。(2)韦陟允许考生自己通报所擅长的学问,先就考生擅长的方面考试,然后再按照常规考核,因此不遗漏人才。
    参考译文 韦陟,字殷卿,与弟弟韦斌都聪明机灵,不同于平常儿童。韦陟刚满十岁,被授任温王府东阁祭酒。韦陟风度品格正直严整,擅长写文章,字有楷法,当时知名人士都与他交往。为父亲守丧,因父亲不得志而死去,他便与韦斌八年闭门不出。亲友不断前去敦促开导,他才勉强调任洛阳令。宋璟见到韦陟感叹说:“盛德遗范,都集中在他身上了。”韦陟升任礼部侍郎。韦陟尤其擅长鉴识裁定人物。根据旧例,选人全凭一场考试决定优劣。韦陟允许考生自己通报所擅长的学问,先就考生擅长的方面考试,然后再按照常规考核,因此不遗漏人才。升任吏部侍郎,候选的人多有虚假,与正式调任的相互冒名顶替,韦陟有声威名望,裁定无人不服,取消正式官员几百名,选官号称公平。韦陟自以为凭着门第等级可以坐而得到三公的地位,以简约尊贵自居,傲然蔑视同在朝班的显贵;但如果遇到志同道合的人,即使是后进布衣他也以礼相待。
    古汉语中有少量的双音节词,偏义复词是其中特殊的一类。这类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关或相反的语素构成,而在特定的语境中,其词义却偏在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起陪衬作用。不了解这类词的特点,就会产生误解。为避免误解,要紧扣语境加以揣摩。 
    注意同义词、反义词连用与偏义复词很相似,而学生要善于把二者区分开来。同义词、反义词连用时,其中的每一个实词的意义都有所保留;而偏义复词,是在某一语境下,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失去了。如“无毛羽以御寒暑”(《汉书·刑法志》)与“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两个句子相比较,前一句中的“寒暑”是偏义复词,偏在“寒”义;后一句中的“寒暑”是两个单音节词,兼有“寒”“暑”的意思,是两词连用。
    教材题点链接找出下面句子中的偏义复词并加以解释。1.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孔雀东南飞并序》)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参考答案作息。偏义在“作”,“息”是衬字。
    参考答案出入。“出入”中的“出”是出去,“入”是进来,在这里偏用“入”的意义,“出”是衬字。
    方法导航判断偏义复词“三法”
    对点训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楷性宽厚,与物无忤。不持俭素,每游荣贵,辄取其珍玩。虽车马器服,宿昔之间,便以施诸穷乏。尝营别宅,其从兄衍见而悦之,即以宅与衍。梁、赵二王,国之近属,贵重当时,楷岁请二国租钱百万,以散亲族。人或讥之,楷曰:“损有余以补不足,天之道也。”安于毁誉,其行己任率,皆此类也。(节选自《晋书·裴楷传》)指出画横线句子中的偏义复词并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楷曰:“损有余以补不足,天之道也。”安于毁誉,其行己任率,皆此类也。①偏义复词:                                                ②译文:                                                                                                 
    裴楷说:“损有余来补不足,这是天道。”他不在乎别人的诋毁,做自己想做的事,任性率真,都是这类情况。
    参考译文 裴楷生性宽厚,与人无仇。不主张节俭朴素,每逢去荣华富贵的地方游玩,就拿走别人的珍宝古玩。即便是车马器具服饰,短时间内,就送给穷困的人。曾经经营了一处别墅,他的堂兄裴衍见到后喜欢,裴楷就把房子送给了裴衍。梁、赵两位王,是国君的近亲,在当时地位显赫,裴楷每年请两封国拿出租钱百万,来散给亲族。有人讥讽裴楷,裴楷说:“损有余来补不足,这是天道。”他不在乎别人的诋毁,做自己想做的事,任性率真,都是这类情况。
    学案44 掌握四类实词的活用
    复习目标:1.掌握名词、形容词、动词、数词活用的规律特点,形成翻译中的“词法意识”。2.辨析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
    一、名词活用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在古代汉语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了。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以下规律:(1)名词后带了补语,这个名词就活用为动词。如“晋军函陵”(《烛之武退秦师》),句中“军”后带的介词结构“(于)函陵”充当补语,这里的“军”活用为动词,意思是“驻扎”。(2)几个名词连用,如果不构成并列或偏正关系,那么其中一个名词常活用为动词。如“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句中“籍”与后面的名词“吏民”构成动宾关系,活用为动词,意思是“造册登记”。
    (3)名词前如有结构助词“所”,则一起组成“所”字结构,该名词活用为动词。如“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与妻书》),句中“志”本来是名词,意思是“志向”,与“所”一起组成“所”字结构,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立志”。(4)名词若用在“之、其、尔、汝、吾”等代词前面,则该名词活用为动词。如“扣舷而歌之”(《赤壁赋》),句中“歌”用在代词“之”的前面,活用为动词,意思是“唱歌”。(5)名词用在“欲”“敢”“未”等能愿动词或副词之后,则该名词可能活用为动词。如“云青青兮欲雨”(《梦游天姥吟留别》),句中“雨”用在“欲”之后,活用为动词,意思是“下雨”。
    2.名词活用作状语名词直接用于动词前作状语,所起的作用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还具有比较浓厚的修辞色彩。常见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普通名词①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如“大石侧立千尺”(《石钟山记》),句中“侧”活用作状语,意思是“在旁边”。②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如“手巾掩口啼”(《孔雀东南飞并序》),句中“手巾”本是名词,这里活用作状语,意思是“用手巾”。③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如“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句中“翼”活用作状语,意思是“像翅膀一样”。④表示所持的态度或对待的方式。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句中“兄”活用作状语,意思是“用侍奉兄长的礼节(对待他)”。
    (2)时间名词用于动词前作状语,主要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频率、趋势等。如“朝济而夕设版焉”(《烛之武退秦师》),句中“朝”“夕”活用作状语,表示动作“济”“设版”的时间,意思是“在早晨”“到了傍晚”。再如“则刘病日笃”(《陈情表》),句中“日”活用作状语,表示动作的趋势,意思是“一天天地”。(3)方位名词文言文中,方位名词也可以直接活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表示动作的趋向。如“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赤壁赋》),句中“西”“东”活用作状语,表示动作的趋向,意思是“向西”“向东”。
    3.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成为某种人或事物。如“既东封郑”(《烛之武退秦师》),句中“封”,本义为名词“边境”,在这里用作使动词,意思是“使……成为边境”。4.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意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把宾语看作某种人或事物。如“吾从而师之”(《师说》),句中“师”就用作意动词,意思是“以……为师”“把……看作老师”。
    教材题点链接指出加点词的词类活用形式并解释。(1)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2)浔阳江头夜送客。(《琵琶行并序》)(3)对此欲倒东南倾。(《梦游天姥吟留别》)(4)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名词用作动词,递眼色
    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像影子一样
    (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劝学》)(6)阙秦以利晋。(《烛之武退秦师》)(7)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8)越国以鄙远。(《烛之武退秦师》)(9)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
    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名词的使动用法,使……得利
    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为王
    名词用作动词,把……当作边邑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
    二、形容词活用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文言文中,形容词如果处在主语或宾语及判断句谓语的位置上,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特征和意义,它就活用为名词。如:(1)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小:小的方面。大:大的方面。(2)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出师表》)良实:忠良诚实的人。(3)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坚:坚硬的铠甲。锐:锐利的武器。
    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多数是由于后面带了宾语,形容词本身是不能带宾语的。如: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善:交好、友善。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如果使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这个形容词则活用为使动词。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绿:使……变绿。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用作意动词,是主观上认为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如: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与妻书》)乐:以……为快乐。
    教材题点链接指出加点词的词类活用形式并解释。(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2)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过秦论》)(3)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屈原列传》)(4)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
    形容词用作名词,缺少的资粮
    形容词用作名词,贤士、贤人
    形容词用作动词,诋毁 
    形容词用作使动词,使……苦恼,使……劳累
    形容词用作意动词,以……为耻
    三、动词活用1.动词活用为名词动词的主要作用是充当谓语,但有时也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时它就活用为名词了。如“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句中的“伏”是动词活用为名词,意思是“伏兵”。又如“追亡逐北”(《过秦论》),句中的“亡”“北”是动词活用为名词,意思是“败逃的军队”。
    2.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和其后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活用作使动的动词,多数是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可带宾语。及物动词也可活用为使动词,但较少见。如“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赤壁赋》),句中的“舞”“泣”是使动用法,意思是“使……起舞”“使……哭泣”。3.动词的为动用法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人为了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而发出的。如“伏清白以死直兮”(《离骚》),句中的“死”是为动用法,意思是“为……而死,为……而献身”。
    教材题点链接指出加点词的词类活用形式并解释。(1)尝为晋君赐矣。(《烛之武退秦师》)(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烛之武退秦师》)(3)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
    四、数词活用1.数词用作动词在古代汉语里,数词往往用来充当谓语,陈说事情的状况,或表示具有某个数量的事物。如: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一:统一。2.数词用作名词数词被确定用在主语或者宾语的位置上,一般用作名词。如:其一犬坐于前。(《狼》)一:一只狼。3.数词用作形容词数词有时也活用为形容词,用来描写或修饰名词或代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特征等。如:用心一也。(《荀子·劝学》)一:专一。
    教材题点链接指出加点词的词类活用形式并解释。(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兰亭集序》)(2)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3)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
    数词用作动词,把……看作一样
    数词用作形容词,全、满
    方法导航从语法角度判断词类活用文言文中的语法结构有其自身的独特规律,又与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有着传承关系,故可以通过分析语法结构来判断词语的词性。在判断词语的词性是否发生变化(活用)时,我们要重点关注语句中的三种句子成分。
    对点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戴嵩画牛(有改动)
    指出画横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1)所宝以百数。(2)锦囊玉轴。(3)处士笑而然之。(4)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宝:名词用作动词,珍藏。
    锦、玉:名词作状语,用锦缎,用玉石。
    然:意动用法,认为……正确。
    耕、织:动词用作名词,耕种的事,织布的事。
    参考译文 蜀中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有几百。他有一幅戴嵩画的《牛》,尤其珍爱,用锦缎缝制了画套,用玉做了画轴,经常随身带着。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这张画是画的斗牛啊?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摇着尾巴在斗,太荒谬了!”杜处士笑笑,认为他说得正确。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婢女。”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上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玄龄等拜曰:“陛下及此言,四海之福也。”(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1)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
    (2)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
    参考答案(1)国家开始创立时,(我们)与各地豪强竞相起兵较量而后使他们臣服,创业难啊!(句中的“臣”为名词的使动用法,“使……臣服”)(2)魏征协助我一起使天下安定,常常担心在富贵的时候滋生骄奢,在疏忽的时候发生祸乱,所以懂得保持成就的艰难。(句中的“安”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定”)
    参考译文 唐太宗问身边的大臣:“创业与守成哪个难?”房玄龄说:“国家开始创立时,(我们)与各地豪强竞相起兵较量而后使他们臣服,创业难啊!”魏征说:“自古以来的帝王没有人不是在艰难的情况下取得天下,而在安逸的时候失掉天下的,守成难啊!”太宗说:“玄龄协助我一起取得了天下,历经百战,九死一生,所以体会到创业的艰难。魏征协助我一起使天下安定,常常担心在富贵的时候滋生骄奢,在疏忽的时候发生祸乱,所以懂得保持成就的艰难。但是创业的艰难已经过去;保持成就的艰难,正应该和大家谨慎对待。”玄龄等人拜了拜说:“陛下说这一番话,是天下百姓的福气啊。”
    学案45 掌握文化常识词语
    复习目标:1.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知识。2.掌握文化常识词语正误判断的解题方法。
    一、了解文化常识词语常见类型
    教材题点链接判断下列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1)有司,古代朝廷中分设职官各有专司,故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答司马谏议书》)(  )(2)君实,司马光的字;古人写信自称己名或自称为“某”等表示谦虚,称对方的名、字、号或君、足下、阁下等以示尊敬。(《答司马谏议书》)(  )
    解析 “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错。朝中大官不能称“有司”。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泛指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解析 “称对方的名、字、号或君、足下、阁下等以示尊敬”错,古代称对方的名不表示尊敬。自称、作传、长辈对晚辈、对蔑视的人等可以称名。
    (3)执事,指做事情,主持工作,也指办事的官吏,后来也用于表示对对方的敬称。(《烛之武退秦师》)(  )(4)晦,古人将每个月月亮从亏到盈再到亏期间的四种状态称为朔、弦、望、晦。农历每月初一叫朔,十五叫弦,最后一天叫晦。(《登泰山记》)(  )(5)孝廉,汉代所设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推举孝顺父母、学业优异的人;晋时仍保留。(《陈情表》)(  )
    解析 “十五叫弦”理解错误。农历每月十五称望,每月初七、初八叫上弦,每月二十二、二十三叫下弦。
    解析 “学业优异”错,应为“品行方正”。
    方法导航文化常识词语正误判断“三方法”
    二、了解古代文化常识题常见的“七个设误角度”1.扩大官职职权范围。考查某一官职或部门的职责时,添加了不属于它的职权。2.弄错古今地名。考查古代地理常识时,常常用今天的地理知识去阐释古代的地理知识,弄错古代地名的说法或范围。3.弄错官职任、免、辞、调。考查官职知识时,往往会涉及任、免、辞、调官职的文言词。命题人常常将表示任官与升迁的词混为一谈,或改变任、免、辞、调官职的说法进行设误。
    4.弄错宗法礼俗等级。考查宗法、祭祀、礼仪知识时,将相似宗法、礼仪内容范围和等级,天子祭祀与诸侯祭祀的等级或牺牲标准混淆在一起。5.混淆名字称谓常识。将古人的字、号用法混淆,将帝王的年号、谥号、庙号的说法以及官职等方面的称谓张冠李戴。6.混淆考试级别名第。考查科举制度时,往往将科举考试的不同级别及对应名第混淆在一起。7.打乱典籍对应搭配。考查典籍知识时,将几种不同典籍的信息打乱,随意搭配。
    对点训练1.判断下列表述的正误,如错误,请说明错误理由。(1)(2022·新高考Ⅰ卷)寡人意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魏王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如此谦称自己。 (   )(2)(2022·新高考Ⅰ卷)百乘即一百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百乘”“千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称。 (   )(3)(2021·新高考Ⅰ卷)宗室,是古代社会中对与君主同一宗族血亲的称谓,历代皇族例称为宗室。 (   )(4)(2021·新高考Ⅰ卷)庶务,指国家的各种政务,后来专指朝堂之上跟军国大事相关的各种急务。(    )
    错误,“庶务”,一般性事务,也指琐碎繁杂的事务。
    (5)(2021·全国乙卷)犯颜,指敢于冒犯君王或尊长的威严,常常用于表示直言敢谏的执着态度。 (   )(6)(2021·全国乙卷)抵极刑,抵刑即处刑,抵极刑指犯人受到死刑外加上尸体示众的极端刑罚。 (   )(7)(2021·全国甲卷)衅鼓,指古代战争时杀人或杀牲取血涂在鼓上以举行祭祀仪式。 (   )(8)(2021·全国甲卷)闰月,农历逢闰年加一个月,闰某月指加在某月之前的那个月。 (   )(9)(2021·新高考Ⅱ卷)传檄,檄指檄文,是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传檄即传布檄文。 (   )
    错误,“抵极刑”,极刑即死刑,“抵”意为达到,意即达到判处死刑的地步。并不一定外加上尸体示众。
    错误,闰某月指加于某月之后的那个月。
    (10)(2020·全国Ⅲ卷)太守是郡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主要掌管民政、司法、军事、科举等事务。(   )(11)(2020·全国Ⅰ卷)殿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殿廷举行,由丞相主持。(   )(12)(2019·全国Ⅱ卷)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 (   )
    错误,太守不掌管军事、科举事务。
    错误,殿试由皇帝主持。
    错误,“汤武”中的“武”指周武王。
    2.对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察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B.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设六部,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C.御史,本为史官,秦始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官吏奖惩任免诸事。D.令尹,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清代为知县别称。
    解析 C项,“御史”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

    相关课件

    备战2025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复习任务群5文言文阅读任务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课件: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复习任务群5文言文阅读任务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课件,共4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①重要实词②译文,①关键虚词②译文,一翻译两原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5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复习任务群5文言文阅读启航课基于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文言文阅读课件: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复习任务群5文言文阅读启航课基于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文言文阅读课件,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典题文本,精读落实,古代君主的谦称,超越职权,有令必行有禁必止,骄傲轻慢,众多的样子,正确恰当合理,非常牵强地解释,显示自己的贤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5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复习任务群5文言文阅读练案49精准断开句读课件: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复习任务群5文言文阅读练案49精准断开句读课件,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答案CEI,答案ADG,答案BDG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