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六单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人教部编版单元检测卷(B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六单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人教部编版单元检测卷(B卷)01
    第六单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人教部编版单元检测卷(B卷)02
    第六单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人教部编版单元检测卷(B卷)03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六单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人教部编版单元检测卷(B卷)

    展开
    这是一份第六单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人教部编版单元检测卷(B卷),共12页。

    第六单元(B卷)【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33分)1.下列加粗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北冥(míng) 鲲(kūn) 羽翼(yì)B.迁徙(xǐ) 尘埃(aī) 濠梁(háo)C.遵循(xún) 汝辈(rǔ) 抟扶摇(tuán)D.齐谐(xiè) 鹏鸟(péng) 正色邪(yé)2.下列各句中加粗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虽有嘉肴(yáo),弗食,不知其旨也B.《兑(yuè)命》曰“学学半”C.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D.力恶(è)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3.下列各项中加粗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八月秋高风怒号 高者挂胃长林梢B.秋天漠漠向昏黑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C.自经丧乱少睡眠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D.安得广厦千万间 风雨不动安如山4.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不以千里称也 安求其能千里也 B.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虽有千里之能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 D.其真无马邪 食之不能尽其材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庄子是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尊为“老庄哲学”。B.《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记叙了庄子与惠子二人在濠水的桥上游玩时进行的一场辩论。C.《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北冥有鱼》节选自《庄子》外篇中的《秋水》。D.《庄子》善于运用寓言对所论述的抽象事理进行形象化的比拟,想象雄奇瑰丽,语言灵动而有气势。6.下列句子中,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例:《齐谐》者,志怪者也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B.安知我不知鱼之乐C.水击三千里 D.南冥者,天池也7.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水击三千里。译文:用水拍打三千里。B.化而为鸟,其名为鹏。译文:变化成鸟,它的名字就叫鹏。C.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译文: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D.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译文: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8.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是鱼之乐也B.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子固非鱼也C.其正色邪 其视下也D.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是鱼之乐也9.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马说》是韩愈《杂说》中的一篇,“说”是古代用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看法的文体。B.文章分析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生动地表现了有才之士遭受的不公正待遇。C.文章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D.文章将千里马比作人才,重点阐述了应如何对待人才的观点,洋溢着不平之气。10.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人不知而不愠 其真不知马也B.食不饱,力不足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C.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D.温故而知新 故虽有名马文学常识。(13分)11.《石壕吏》选自《杜诗详注》,作者是唐朝诗人__________。他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__________”。其代表作有“三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白居易,字__________,号__________。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代表诗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二、名著阅读(5分)13.走进经典,感悟生活。(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闪烁着崇高的__________光芒的长篇小说,其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保尔是在_________(人名)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的。(2分)(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当医生提议再做一次手术时,保尔·柯察金冷冷地拒绝了。“不用了。我已经做够了。我已经把我的一部分鲜血献给了科学,剩下的留给我自己派点别的用场吧。”这段话中“派点别的用场”具体指什么?你对保尔生动幽默的回答有什么感悟?(3分)三、阅读(32分)(一)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下面小题。(5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4.选出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2分)A.这首诗属于近体诗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B.语言朴实、准确、形象、生动并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C.全诗通过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和关心天下寒士的善良愿望。D.全诗将叙述、描写、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用忧国忧民这根感情线索把它们交织在一起,意境深远。15.《春夜喜雨》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与本诗中“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都写到了雨。简要说明诗人在两首诗中分别借“雨”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二)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11分)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选自《北冥有鱼》)乙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马说》)16.下面语句中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怒而飞 怒:用力鼓动翅膀B.志怪者也 志:志向C.才美不外见 见:同“现”,表现D.策之不以其道 策:用马鞭驱赶17.下面语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B.去以六月息者也 以其境过清C.而伯乐不常有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D.其真无马邪 不可知其源18.翻译下面句子。(4分)(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19.阳阳同学读完这两篇选文作了这样的批注:语言精当,各具特色;借物抒怀,情感有别。对此,你是否赞同?结合语句阐释理由。(3分)(三)阅读《卖炭翁》,完成下面小题。(6分)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20.《卖炭翁》表达了诗人对底层劳动人民的_______,而对宫使则充满了_______,这些情感蕴含在诗歌的叙述、描写和强烈的_______手法之中。(3分)21.请结合诗中具体内容,说说你怎样理解宫使“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的行为。(3分)(四)课外文言文阅读(10分)2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辨白檀树【五代】王仁裕剑门之左峭岩间有大树,生于石缝之中,大可数围,枝干纯白,皆传曰白檀树。其下常有巨虺①,蟠而护之,民不敢采伐。又西岩之半,有志公和尚影,路人过者,皆西向擎拳顶礼,若亲面其如来。王仁裕癸未岁入蜀,至其岩下,注目观之,以质向来传说。时值睛朗,溪谷洗然,遂勒辔移时②望之。其白檀,乃一白栝树也。夹路溪谷之间此类甚多安有檀香蛇绕之事?又西瞻志公影,盖岩间有圆柏一株,即其笠首也;两面有上下石缝,限③之为身形;斜其缝者,即袈裟之文也,上有苔藓斑驳,即山水之毳文④也。方审其非白檀,志公不留影于此,明矣。乃知人之误传者何限哉!(选自《玉堂闲话》)【注】①虺(huǐ):一种毒蛇。②移时:一段时间,③限:限制,限定。文末的“限”指界限、边界。④毳(cuì)文:像鸟兽细毛一样的花纹。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释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大可数围 果得于数里外B.又西岩之半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C.路人过者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D.溪谷洗然 公之言然2.用“/”给文中画框部分断句。(限断两处)(1分)夹路溪谷之间此类甚多安有檀香蛇绕之事3.阅读第三段文字,完成下表。(2分)4.下列句中的加粗词,不能直接照应文题中“辨”的一项是( )(2分) A.注目观之,以质向来传说B.遂勒辔移时望之 C.又西瞻志公影D.志公不留影于此5.联系《穿井得一人》中的传闻,赏析下面句中加粗词的表达效果。(3分)乃知人之误传者何限哉!附: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四、作文(50分)23.生活中,总会碰上形形色色的人,总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某一天或者某一刻,一个细微的动作、一句温馨的话语、一次意外的相遇都会在不经意间荡起你心中的涟漪,激起你生命的震撼。那可能是一种温暖绵软的感觉,你可能会舌尖甜甜,嘴角翘翘,忍不住,想笑;也可能是一种略微潮湿的感觉,伴着一丝酸涩或刺痛,难以自抑地,想哭。那正是生命拔节的声音,你长大了!请以“那一刻,我长大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①字要写得规范工整,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不得抄袭。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谐”应读xié。2.答案:D解析:“恶”应读wù。3.答案:C解析:A.晴空万里/离地面远;B.接近/对着;C.都是“自从”的意思;D.怎么/安稳。4.答案:B解析:A.也:语气助词,表判断/语气助词,表疑问。B.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的”的意思。C.而: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修饰,无实义。D.其:副词,表示加强诘问语气/代词,它,它的。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和课文内容的理解。《北冥有鱼》节选自《庄子》内篇中的《逍遥游》。6.答案:D解析:例句是判断句。A.倒装句。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B.反问句。C.倒装句,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击水二千里”。D.判断句。“……者,……也”表判断。7.答案:A解析:正确的翻译是:翅膀拍打水面激起的水花,高达三千里。8.答案:A解析:A.都是结构助词,的。B.副词,固然/副词,本来。C.连词,表示选择/代词,代指大鹏。D.代词,这个/动词,表判断。9.答案:D解析:文章强调了发现人才和善待人才的重要性。10.答案:A解析:A.都是“知道,了解”的意思。B.吃/同“饲”,喂;C.用马鞭驱赶/马鞭;D.旧的(学过的)知识/所以。11.答案:杜甫;诗圣;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12.答案:乐天;香山居士;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13.答案:(1)理想主义 朱赫来(2)从事写作(文学创作) 保尔乐观豁达的态度告诉我们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和磨难都要坚强乐观地生活。(“感悟”意对即可) 解析:(1)本题考查识记名著内容的能力。第一空考查名著性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闪烁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第二空考查名著主要人物,此处应填写朱赫来。(2)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能力。结合名著内容,保尔之所以不愿做手术,是因为他想写作,故“派点别的用场”具体指从事文学创作。第(2)问考查感悟,应针对保尔幽默的话语阐发。从保尔遭遇如此的病痛,但仍想到创作,可见其坚强、乐观。言之有理即可。14.答案:A解析:A.有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歌行体古诗。15.答案:《春夜喜雨》借雨表达了作者对春雨适时而下的喜悦和赞美之情;《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借雨写出了诗人生活窘迫,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忧愁凄苦。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把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意思是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春天植物萌发生长的时候。在正需要雨水之时,雨就降下来了,它是“知时节”的,所以“当春乃发生”。这种为万物生长所必须的“及时雨”,真是难得的好雨!这两句诗,是采取拟人化的手法进行描绘的。把无情作有情,把无知当有知,杜甫作诗常常如此。这里把春雨当作有知觉的,故它能根据需要,应时而降。诗中的“知”字和“乃”字,一呼一应,极为传神,诗人喜雨的心情跃然纸上;“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意思是如遇下雨整个屋子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雨点像下垂的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这里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雨水比作麻线,生动形象说明雨水细密连绵的样子,侧面表现出居住环境的恶劣,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忧愁和凄苦。16.答案:B解析:B.句意:记载怪异事物的书。志:记载;故选B。17.答案:A解析:A.于:介词,到/介词,到;B.以:介词,凭借/连词,因为;C.而: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并列;D.其:助词,加强反问语气/代词,它的;故选A。18.答案:(1)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2)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解析:(1)苍苍:湛蓝;其:表示选择;正:真正;无所至极:看不到尽头;(2)食:同“饲”,喂。19.答案:两文语言精当,各具特色。甲文使用“三千里”“九万里”等词,用语夸张,想象雄奇;乙文连用“不”字,言简意赅,引人深思。甲文借“大鹏”迁往南海展现了作者对自由境界的向往,乙文以“千里马”遭受屈辱表达了作者的愤懑不平。解析:本题考查文章的阅读批注。“语言精当,各具特色;借物抒怀,情感有别”是从语言和表现手法两方法对两篇文章的批注,都是正确的。可分别结合文章内容加以解释。两文“语言精当,各具特色”。《北冥有鱼》语言气势磅礴,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如“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等,语言生动形象,赋予新奇的想象,运用夸张的手法,引起读者无尽的想象,有艺术张力。《马说》语言简练,言简意赅,如“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等,文中多处出现“不”字,旨在增强文章气势,有助于表达“世有伯乐,然后有干里马”的主题,引人深思。两文借物抒怀,情感有别。《北冥有鱼》中“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写鹏硕大无比;“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写其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借“大鹏”迁往南海展现了作者对自由世界的向往。《马说》中“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可知,作者借“千里马”被埋没的悲惨遭遇,表达对“伯乐”的祈盼,揭露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现象,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慨和深沉的痛惜。20.答案:同情(怜悯);憎恶(厌恶、憎恨、谴责、批判等);对比解析: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的理解。由“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可知,正是“夜来城外一尺雪”的寒冬季节,身上只穿着单衣的老翁照理应该盼望着天气和暖起来,可是他却巴望着更冷一些,表达了诗人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由“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中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表达出作者对宫使的厌恶和憎恨;由“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车炭,千余斤,半匹红纱一丈绫”可知,本诗多处使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卖炭翁的悲惨不幸,也表现了宫市的强买掠夺,通过对比手法,体现出“苦宫市”的主题。21.答案:宫使的这种行为是残酷无情的。他们手拿公文,假借皇帝的命令(手拿文书口称敕)用不值钱并且没有什么用途的纱绫强买老翁一千余斤的炭,而老翁是要指望这一车炭钱活命的(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宫使根本就不管老翁的死活,他们的行为和强盗没有区别。解析: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意思是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唐代商品交易,多用绢帛等丝织品充作一般等价物来代替货币,宫廷购买货物,往往按照官方高抬丝织品价格计算,而不依民间流行的实价,因此太监们仅用半匹纱一丈绫来支付千余斤炭钱,实际等于强行掠夺。这首诗歌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地鞭挞与抨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22.答案:1.A2.夹路溪谷之间/此类甚多/安有檀香蛇绕之事 3.①岩石间的一株圆柏 ②志公袈裟的花纹4.D5.“乃”是“才”的意思,“哉”相当于“啊”,该句意思是“才知道人们的误传哪有边界啊”,“乃”“哉”加强感叹语气,强调传闻的荒诞,人们对白檀树、志公影的传闻竟信以为真,甚至顶礼膜拜。这与《穿并得一人》中“得一人之使”误传为“得一人于井中”何其相似。“乃”和“哉”也流露了作者对此类现象的不满与批评。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A.几,几个。B.西边/向西。C.经过/过于。D.……的样子/对。 2.本题考查给文言句子断句的能力。给文言句子断句时,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道路被夹在溪谷中,这类情形特别多,哪有什么毒蛇盘绕檀香树的事?【参考译文】剑门左边的峭岩之间,有一棵大树,它生长在石缝中,好几围粗,枝干纯白色,人们都传说这是一棵白檀树。树下常常有一条大毒蛇,盘踞在那里守护着它,村民不敢去采伐它。又说西边岩壁的半腰处,有志公和尚的影像,路人从这里走过的时候,都要朝西方擎起双手顶礼膜拜,就像亲眼见到了如来一样。王仁裕于癸未年进入蜀地,他走到那岩石下面时,尤其注意地观察了一番,来判断过去的传说是否属实。这时候正赶上天气晴朗,溪谷青翠,就像用水洗过一样,于是他就勒住马辔让马停下看了一段时间。那白檀,就是一棵白栝树!道路被夹在溪谷中,这类情形特别多,哪有什么毒蛇盘绕檀香树的事?他又向西看那志公和尚的影像,在岩间有一棵圆柏,那就是志公戴着竹笠的头;两边有上下走向的石缝,限定为志公的身形;斜向的石缝,就是袈裟上的花纹了,那上面有斑斑驳驳的苔藓,就是细毛一样的山水图案。这才审定,那树不是白檀树,那影也不是志公的留影,一切都明白了。才知道人们的误传哪有边界啊!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从“又西瞻志公影,盖岩间有圆柏一株”可知第①空真相是:岩石间的一株圆柏。从“斜其缝者,即袈裟之文也”“上有苔藓斑驳,即山水之毳文也”可知第②空为“志公袈裟的花纹”。4.题目中的“辨”是分辨、辨别的意思。A.“质”是“判断”的意思,照应题目中的“辨”。B.“移时望之”是“久久观望”的意思,照应题目中的“辨”。C.“瞻”是“观看”的意思,照应题目中的“辨”。D.志公不留影于此:那影也不是志公的留影。不能直接照应文题中的“辨”。故选D。5.本题考查赏析句中加粗词的表达效果的能力。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意义,“乃”是“才”的意思,“哉”相当于“啊”。然后结合句子分析句子意思,“才知道人们的误传哪有边界啊”,结合句中的具体语言环境来分析其表达效果。“乃”“哉”加强感叹语气,强调传闻的荒诞,人们对白檀树、志公影的传闻竟信以为真,甚至顶礼膜拜。最后联系《穿井得一人》一文,明确全文主旨和《穿井得一人》的相通之处,分析出作者此时的情感态度,作者对此类现象的不满与批评。23.答案:略 志公影真相志公戴着斗笠的头①_____________志公身体的形状圆柏两边上下走向的石缝②_______________斜向的石缝、斑驳的苔藓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第六单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人教部编版单元检测卷(B卷)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