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认识有机化学同步练习 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鲁科版(2019)化学选择性必修3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589616/0-171254942746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1认识有机化学同步练习 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鲁科版(2019)化学选择性必修3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589616/0-171254942750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1认识有机化学同步练习 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鲁科版(2019)化学选择性必修3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589616/0-171254942754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3第1节 认识有机化学课后复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鲁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3第1节 认识有机化学课后复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判断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下列有机物的命名正确的是
A.3,3-二甲基丁烷B.3-甲基-2-乙基戊烷
C.2,3-二甲基-2-乙基己烷D.2,4-二甲基戊烷
2.下列有机物的命名正确的是
A.二溴乙烷
B.3 -乙基-1 -丁烯
C.2 -甲基-2,4-己二烯
D.2,4,4-三甲基戊烷
3.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乙酸的实验式:C2H4O2B.蔗糖的分子式:C12H22O11
C.一氯甲烷的电子式:D.丙烯的比例模型:
4.下列对 的命名正确的是
A.3-甲基-1-戊炔B.3-甲基-2-戊炔
C.3-甲基-4-戊炔D.3-甲基-5-戊炔
5.下列化学用语书写不正确的是
A.CO2的结构式是O=C=O
B.按照系统命名法的名称:2-甲基丁烷
C.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O
D.CH3COOH的球棍模型:
6.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2-乙基-1,3-丁二烯分子的键线式:
B.乙醚的分子式为:C2H6O
C.某有机化合物的名称是:3,4—二甲基戊烷
D.CH4分子的球棍模型为:
7.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
A.2-甲基丙烯B.2-甲基-1-丙醇
C.2-甲基-3-丁炔D.二氯丙烷CH2Cl—CH2Cl
8.第一次用无机物制备有机物尿素,开辟人工合成有机物先河的科学家是
A.舍勒B.拉瓦锡C.李比希D.维勒
9.下列对于有机物的命名正确的是
A.2,3-二乙基-1,3-丁二烯B.2,3-二乙基-1,3-二丁烯
C.3,4-二烯基己烷D.3,4-二烯基己二烷
10.烷烃的命名是其他种类有机物命名的基础,系统命名的名称是
A.1-甲基-4-乙基戊烷B.2-乙基戊烷C.1,4-二甲基己烷D.3-甲基庚烷
二、判断题
11.的命名是1,3-二丙醇。
12.的名称为2-甲基-3-丁炔。(___________)
13.某烷烃的名称为2,3,3-三甲基丁烷。(__)
14. 1,3-二甲基丁烯。( )
15.按系统命名法,化合物的名称是2,3,4-三甲基-2-乙基戊烷。(_______)
三、解答题
16.青蒿素(分子结构如图 )是高效的抗疟药,为无色针状晶体,易溶于有机溶剂,难溶于水,熔点为156~157℃,温度超过60℃完全失去药效(已知:乙醚沸点为35℃)。
Ⅰ.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的一种工艺如图:
索氏提取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时烧瓶中溶剂受热蒸发,蒸汽沿蒸汽导管2上升至装置a,冷凝后滴入滤纸套筒1中,与青蒿粉末接触,进行萃取,萃取液液面达到虹吸管3顶端时,经虹吸管3返回烧瓶,从而实现对青蒿粉末的连续萃取,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要对青蒿进行粉碎,其目的是 。
(2)装置a的名称为 。
(3)索氏提取装置提取的青蒿素位于 (填“圆底烧瓶”或“索氏提取器”)中;与常规的萃取相比,索氏提取的优点是 。
(4)蒸馏提取液选用减压蒸馏装置的原因是 。
Ⅱ.测定产品中青蒿素的纯度:
取青蒿素样品8.0g配制成250mL溶液,取25.00mL加入锥形瓶中,再加入足量的KI溶液和几滴淀粉溶液,用0.10ml·L-1Na2S2O3标准液滴定。
已知:①1ml青蒿素分子中含有1ml过氧键,可与2mlNaI反应生成碘单质;
②I2+2S2O =2I-+S4O;
③M(青蒿素)=282g/ml。
(5)终点的现象:当滴入最后半滴Na2S2O3标准液时,溶液颜色变化为 ,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6)三次滴定数据记录如表:
则青蒿素的纯度为 。
17.有“退热冰”之称的乙酰苯胺具有退热镇痛作用,在OTC药物中占有重要地位。乙酰苯胺在工业上可用作橡胶硫化促进剂、纤维酯涂料的稳定剂、过氧化氢的稳定剂等。乙酰苯胺可通过苯胺()和乙酸反应(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制得。
已知:
1.苯胺在空气中易被氧化。
2.可能用到的有关性质如下:
Ⅰ.制备乙酰苯胺的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在制备装置加入9.2mL苯胺、17.4mL冰醋酸、0.1g锌粉及少量水。
步骤2:小火加热回流1h。
步骤3:待反应完成,在不断搅拌下,趁热把反应混合物缓慢地倒入盛有250mL冷水的烧杯中,乙酰苯胺晶体析出。冷却,减压过滤(抽滤),用滤液洗涤晶体2~3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制备乙酰苯胺的化学方程式 。
(2)将三种试剂混合时,最后加入的试剂是 ,这样做的原因是: 。
(3)步骤2:小火加热回流1h,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b处使用的仪器为 (填“A”或“B”),该仪器的名称是 。
②得到的粗乙酰苯胺固体,为使其更加纯净,还需要进行的分离方法是 。
Ⅱ.实验小组通过控制反应温度,测得不同温度下产品的平衡产率如图所示:
(4)从图中可知,反应体系温度在100℃-105℃时,乙酰苯胺的产率上升的原因可能是: 。
(5)①该实验最终得纯品10.8g,则乙酰苯胺的产率是 。(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
②导致实际值低于理论值的原因可能是 (填字母标号)。
A.没有等充分冷却就开始过滤
B.抽滤后没有把滤液合并在一起
C.乙酰苯胺中的乙酸未除干净
18.苯甲酸广泛应用于制药和化工行业.某化学小组用甲苯作主要原料制备苯甲酸,反应过程如下:
甲苯、苯甲酸钾、苯甲酸的部分物理性质见下表:
(1)将步骤①得到混合物加少量水,分离有机相和水相,有机相在 (填“上”或“下”)层;实验操作的名称是 。
(2)步骤②用浓盐酸酸化的目的是 。
(3)减压过滤装置所包含的仪器除减压系统外,还有 (填仪器名称).
(4)已知温度越低苯甲酸的溶解度越小,但为了得到更多的苯甲酸晶体,重结晶时并非温度越低越好,理由是 。
(5)重结晶时需要趁热过滤,目的是 。
滴定次数
待测液体(mL)
标准液读数(mL)
滴定前读数
滴定后读数
第一次
25.00
1.50
41.52
第二次
25.00
3.00
42.98
第三次
25.00
4.50
41.60
名称
相对分子质量
性状
密度/g∙cm3
熔点/℃
沸点/℃
溶解度
g/100g水
g/100g乙醇
苯胺
93
棕黄色油状液体
1.02
-6.3
184
微溶
∞
冰醋酸
60
无色透明液体
1.05
16.6
117.9
∞
∞
乙酰苯胺
135
无色片状晶体
1.21
155~156
280~290
温度高,溶解度大
较水中大
物质
熔点/℃
沸点/℃
密度/g•cm-3
在水中溶解性
甲苯
-95
110.6
0.8669
难溶
苯甲酸钾
121.5~123.5
易溶
苯甲酸
122.4
248
1.2659
微溶
参考答案:
1.D
【详解】A.3,3-二甲基丁烷,该命名不满足取代基编号之和最小,说明编号方向错误,该有机物正确命名为:2,2-二甲基丁烷,A项错误;
B.3-甲基-2-乙基戊烷,选取的主链不是最长碳链,该有机物最长碳链含有6个C,主链为己烷,其正确命名为:3,4-二甲基己烷,B项错误;
C.2,3-二甲基-2-乙基己烷,选取的主链不是最长碳链,该有机物最长碳链含有7个C,主链为庚烷,其正确命名为:3,3,4-三甲基庚烷,C项错误;
D.2,4-二甲基戊烷,该命名满足有机物命名原则,D项正确;
答案选D。
2.C
【详解】A.卤代烃的命名要指明卤素原子的位置,正确的命名为:Br-CH2-CH2-Br,1,2-二溴乙烷,故A错误;
B.中最长的碳链含有5个碳原子,3号碳原子上含有甲基,正确的命名为:3-甲基-1-戊烯,故B错误;
C.中最长的碳链含有6个碳原子,2号碳原子上含有甲基,正确的命名为:2-甲基-2,4-己二烯,故C正确;
D.中最长的碳链含有5个碳原子,2,4号碳原子上分别含有2个甲基、1个甲基,正确的命名为:2,2,4-三甲基戊烷,故D错误;
故选C。
3.B
【详解】A.C2H4O2为乙酸的分子式,其实验式为CH2O,A错误;
B.蔗糖为二糖,其分子式为,B正确;
C.一氯甲烷为共价化合物,C、Cl原子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其正确的电子式为,C错误;
D.丙烯的球棍模型为,D错误;
故选B。
4.A
【详解】根据系统命名法,该有机物的名称为3-甲基-1-戊炔,故选A。
5.C
【详解】A.CO2的电子式为:,结构式是O=C=O,故A正确;
B.烷烃命名选取最长的碳链为主链,从靠近支链一端编号,该物质名称为2-甲基丁烷,故B正确;
C.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O,故C错误;
D.CH3COOH的球棍模型为,故D正确;
故选:C。
6.A
【详解】A.2-乙基-1,3-丁二烯分子的结构简式为CH2=C(C2H5)CH=CH2,键线式为 ,A正确;
B.乙醚的分子式为:C4H10O,B错误;
C.不存在3,4—二甲基戊烷,应该是2,3—二甲基戊烷,C错误;
D.CH4分子的空间填充模型为: ,D错误;
答案选A。
7.A
【详解】A.选择含有碳碳双键在内的最长碳链为主链,含有碳碳双键的最长碳链上有3个C原子,从离双键较近的右端为起点,给主链上C原子编号,以确定碳碳双键和支链的位置,该物质名称为2-甲基丙烯,A正确;
B.含有羟基在内的最长碳链上有4个C原子,从右端为起点,给主链上C原子编号,以确定羟基在主链上的位置,该物质名称为2-丁醇,B错误;
C.该物质包括碳碳三键最长的碳链上有4个C原子,从右端为起点,给主链上C原子编号,以确定碳碳三键和甲基的位置,该物质名称为3-甲基-1-丁炔,C错误;
D.未指明Cl原子的位置,2个Cl原子在两个不同的C原子上,该物质名称为1,2-二氯乙烷,D错误;
故选A
8.D
【详解】A.舍勒是氧气的发现者,A不符合;
B.拉瓦锡在化学上的杰出成就很大程度上源于他将化学从定性转向定量的转变,B不符合;
C.李比希作过大量的有机化合物的准确分析,改进了有机分析的若干方法,定出大批化合物的化学式,发现了同分异构现象,C不符合;
D.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将一种无机物NH4CNO的水溶液加热得到了尿素(NH2CONH2),开创了有机化学人工合成的新纪元,D符合;
故选D。
9.A
【详解】命名时,选取碳碳双键所在碳链为主链,为则主链有4个C原子,其碳碳双键位于1、3号碳上,2、3号碳上各连有1个乙基,则命名为2,3-二乙基-1,3-丁二烯,故答案选A。
10.D
【详解】选择分子中最长的碳链为主链,把支链烷基看作主链上的取代基,根据主链所含的碳原子数称为某烷。该分子主链有7个碳,为庚烷。由距离支链最近的一端开始,将主链的碳原子用阿拉伯数字编号,支链所在的位置以它所连接的碳原子的号数表示。故该物质的系统命名为3-甲基庚烷,D正确。
11.错误
【详解】,主链有3个碳原子,-OH在1和3号的碳原子上,则命名为1,3-丙二醇,故错误;
12.错误
【详解】的名称为3-甲基-1-丁炔,故错误。
13.错误
【解析】略
14.错误
【详解】选择含有碳碳双键最长的碳链做主链有5个碳原子,自左向右编号,2号碳上连有甲基,所以命名为:甲基戊烯
15.错误
【详解】主链上有6个碳原子,为己烷,在2号和3号碳原子上各有一个甲基,在4号碳原子上有2个甲基,故名称为2,3,4,4-四甲基己烷,故错误。
16.(1)增大青蒿与乙醚的接触面积,提高青蒿素的浸取率
(2)球形冷凝管
(3) 圆底烧瓶 节约萃取剂,可连续萃取
(4)可以更好的降低蒸馏温度,防止青蒿素失效
(5)由蓝色变无色
(6)70.5%
【分析】由题给流程可知,青蒿粉末经过索氏提取得到提取液,提取液采用加热蒸馏的方法得到青蒿素粗品,粗品经提纯得到青蒿素。
【详解】(1)实验前粉碎青蒿可以增大青蒿与乙醚的接触面积,提高青蒿素的浸取率,故答案为:增大青蒿与乙醚的接触面积,提高青蒿素的浸取率;
(2)由实验装置图可知,装置a为球形冷凝管,故答案为:球形冷凝管;
(3)由题干信息可知溶剂萃取青蒿素后最终经虹吸管3返回烧瓶,所以青蒿素位于圆底烧瓶中;与常规的萃取相比,索氏提取的萃取剂可循环使用,能节约萃取剂,且连续萃取可提高萃取效率,故答案为:圆底烧瓶;节约萃取剂,可连续萃取;
(4)由题中信息可知青蒿素温度超过60℃完全失去药效,则选用减压蒸馏装置的目的是更好的降低蒸馏温度,防止青蒿素失效,故答案为:可以更好的降低蒸馏温度,防止青蒿素失效;
(5)由题意可知,青蒿素与碘化钾溶液混合反应生成碘单质,加入淀粉后溶液呈蓝色,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溶液中碘,当溶液中碘与硫代硫酸钠溶液恰好反应,滴入最后半滴硫代硫酸钠溶液,溶液会由蓝色变无色说明达到滴定终点,故答案为:由蓝色变无色;
(6)由表格数据可知,三次滴定消耗硫代硫酸钠溶液的体积分别为40.02mL、39.98mL、37.10mL,第三次数据误差较大,应舍去,则滴定消耗硫代硫酸钠溶液的平均体积为=40.00mL,由题意可得如下转化关系:青蒿素—I2—2Na2S2O3,则样品中青蒿素的纯度为×100%=70.5%,故答案为:70.5%。
17. +CH3COOH+H2O 苯胺 锌粉与醋酸反应生成氢气,可以排出装置中的空气,保护苯胺不被氧化 B 蛇形冷凝管 重结晶 温度高于100℃后,不断分离出反应过程中的水,促进反应正向进行,提高生成物的产率 79.3% AB
【分析】苯胺和冰醋酸反应生成乙酰苯胺,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H2O,苯胺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应先加入锌粉和醋酸,最后加入苯胺,锌粉与醋酸反应生成氢气,可以排出装置中的空气,保护苯胺不被氧化。
【详解】(1)苯胺和冰醋酸反应生成乙酰苯胺,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H2O;
(2)苯胺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应先加入锌粉和醋酸,最后加入苯胺,锌粉与醋酸反应生成氢气,可以排出装置中的空气,保护苯胺不被氧化;
(3)①小火加热回流1h,则b处使用的仪器为蛇形冷凝管,答案选B;
②利用重结晶得到的粗乙酰苯胺固体,可使其更加纯净;
(4)温度高于100℃后,不断分离出反应过程中的水,促进反应正向进行,提高生成物的产率;
(5)①9.2mL苯胺的物质的量为,根据+CH3COOH+H2O可知,理论上生成的物质的量为,则乙酰苯胺的产率为;
②A.乙酰苯胺在温度高时,溶解度大,没有等充分冷却就开始过滤,使得产率偏低,实际值低于理论值,A项选;
B.抽滤后的滤液中含有少量乙酰苯胺,抽滤后没有把滤液合并在一起,会损失部分乙酰苯胺,使得产率偏低,实际值低于理论值,B项选;
C.乙酰苯胺中的乙酸未除干净,会使乙酰苯胺质量偏大,可能导致实际值高于于理论值,C项不选;
答案选AB。
18.(1) 上 分液
(2)使苯甲酸析出
(3)布氏漏斗、吸滤瓶
(4)其它杂质也有可能析出
(5)为了减少苯甲酸的损失
【分析】步骤①得到混合物为苯甲酸钾和甲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步骤②用浓盐酸酸化使苯甲酸钾生成苯甲酸,由于苯甲酸微溶于水,所以可以使溶液中苯甲酸析出。
【详解】(1)步骤①得到混合物为苯甲酸钾和甲苯,根据题中表中的数据可知,甲苯的密度小于水,所以有机相在上层,分离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通常用分液的方法,故答案为上;分液;
(2)步骤②用浓盐酸酸化使苯甲酸钾生成苯甲酸,由于苯甲酸微溶于水,所以可以使溶液中苯甲酸析出,所以用盐酸酸化的目的是,故答案为使苯甲酸析出;
(3)减压过滤装置所包含的仪器除减压系统外,主要用布氏漏斗和吸滤瓶,故答案为布氏漏斗、吸滤瓶;
(4)酸化后得到的苯甲酸的混合物中除了苯甲酸外还有其它物质,例如氯化钾等,温度过低这些物质也可以析出,故答案为其它杂质也有可能析出;
(5)重结晶时苯甲酸留在热溶液中,过滤后再冷却结晶得苯甲酸,所以要趁热过滤,目的是为了减少苯甲酸的损失,故答案为为了减少苯甲酸的损失。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鲁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第1节 原子结构模型一课一练,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判断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末提升练 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鲁科版(2019)化学选择性必修3,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未知,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鲁科版 (2019)第1章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烃第1节 认识有机化学课时作业,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