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苏教版 (2019)第二单元 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苏教版 (2019)第二单元 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判断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科学家合成了一种新的共价化合物(结构如图所示),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W的原子序数等于X与Y的原子序数之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元素X、Y、Z的最高正价等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B.电负性:
C.Z的单质与水能发生置换反应
D.原子序数为82的元素与W位于同一主族
2.某种食品膨松剂由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R、W、X、Y、Z五种主族元素组成。五种元素分处三个短周期,X、Z同主族,R、W、X的原子序数之和与Z的原子序数相等,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Z原子的一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B.Y的氧化物是两性氧化物
C.R、W、X只能组成共价化合物D.最高正价:
3.下列有关物质或元素性质的比较中,错误的是
A.热稳定性:HF<HClB.第一电离能:P>S
C.酸性:HClO4>H2SO4D.熔点:Na>K
4.下列四种元素中,其单质氧化性最强的是
A.基态原子含有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第二周期元素
B.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第ⅢA族的元素
C.第二周期基态原子的L层电子排满的元素
D.基态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排布为3s23p5的元素
5.自然界中原生铜的硫化物经氧化、淋滤后变成CuSO4溶液,遇到闪锌矿(ZnS)可慢慢转变为铜蓝(CuS)。已知:Ksp(ZnS)=2×10-22,Ksp(CuS)=6×10-3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个ZnS晶胞(如图所示)中含4个S2-
B.Cu2+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9
C.反应ZnS(s)+Cu2+(aq)⇌CuS(s)+Zn2+(aq)正向进行,需满足
6.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p原子轨道上未成对电子最多,Z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基态时W原子3p原子轨道上有5个电子,Y与W处于同一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r(X)<r(Y)<r(Z)<r(W)
B.X的第一电离能比同周期相邻元素的大
C.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W的强
D.Y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弱
7.已知1~18号元素的4种简单离子、、、都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B.电负性:
C.氢化物的稳定性:D.第一电离能:
8.化合物M(如图所示)可用于制备各种高性能防腐蚀涂料。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占据三个不同周期,W与Z的质子数之和是X的2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三种元素均在元素周期表的区
B.工业上电解熔融化合物制备单质
C.原子的末成对电子数是原子的2倍
D.W与X形成的分子属于极性分子
9.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无色透明的溶液中:Fe3+、Mg2+、SCN-、Cl-
B.第四周期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溶液:K+、Na+、CO、NO
C.c(Fe2+)=1ml/L的溶液中:K+、NH、MnO、SO
D.能使与Al反应生成H2的溶液中:Na+、NH、SO、HCO
10.如图化合物是一种常见的储氢材料,其中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且X、Y、Z分别处于不同周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电离能:X>Y>Z
B.含Z的盐溶液一定显酸性
C.Y与X可形成离子化合物YX
D.Y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Y2O2
二、判断题
11.电负性大于1.8的一定为非金属,小于1.8的一定为金属。(____)
12.主族元素的电负性越大,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一定越大。( )
13.元素的电负性越大,则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_____)
14.从HF、HCl、HBr、HI酸性递增的事实,可推出F、Cl、Br、I的非金属性递增的规律。(____)
15.元素电负性的大小反映了元素原子对键合电子吸引力的大小。(_____)
三、解答题
16.青蒿素是烃的含氧衍生物,为无色针状晶体,在乙醇、乙醚、石油醚中可溶解,在水中几乎不溶,熔点为156~157℃,热稳定性差,60℃以上易分解,是高效的抗疫药。已知:乙醚沸点为35℃。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的方法之一是以萃取原理为基础的。
(1)青蒿素在超临界中有很强的溶解性,萃取青蒿素 (填“能”或“不能”)用超临界作萃取剂,中医古籍《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填“是”或“不是”)为了提取纤维素。现有四氯化碳(沸点76.5℃)和乙醚两种溶剂,应选用 作为萃取剂,青蒿素组成元素中电负性较大的两种元素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排序为 (填元素符号)。
(2)青蒿素质谱数据中有一个峰值对应过氧基团(),该基团电子式为 ,1974年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和生物物理研究所在研究青蒿素功能基团的过程中,屠呦呦团队发明了双氢青蒿素。从青蒿素到生成双氢青蒿素发生了 反应。
(3)对分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较为漫长的过程,一种观点认为其结构为:,化学反应中O→O键遇到还原剂时易断裂。化学家Baeyer和Villiyer为研究的分子结构,设计并完成了下列实验:
a.将与浓反应生成和水
b.将制得的与反应,只生成A和
c.将生成的A与反应(已知该反应中作还原剂)
①如果该观点认为的的分子结构是正确的,实验c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A写结构简式) 。
②为了进一步确定的结构,还需要在实验c后添加一步实验d,设计d的实验方案: 。
17.某学生在做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关系的实验时,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的实验现象。请帮助该学生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探究同一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实验用品
仪器:试管、胶头滴管
药品:新制氯水、新制溴水、溴化钠溶液、碘化钠溶液、四氯化碳
(1)实验内容(在下表横线中填写相关内容)
(2)实验结论: 。
(3)上述两个实验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 。
18.三氯化铬()在工业上主要用作媒染剂和催化剂,常用于颜料、陶瓷、橡胶等工业,实验室模拟工业上以BaCrO4为原料制备和。
(1)三价铬离子能形成多种配位化合物,配合物[Cr(NH3)3(H2O)2Cl]2+中元素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 。
(2)制备。取一定质量的BaCrO4和对应量的水加入到三颈瓶中,水浴加热并搅拌,一段时间后同时加入过量浓盐酸和无水乙醇充分反应,生成并放出气体。
①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上述反应中的乙醇与BaCrO4投料的物质的量比例大约为3:8,原因是 。
(3)测定的质量分数。
Ⅰ.称取样品0.3300g,加水溶解并配成250.0mL的溶液。
Ⅱ.移取25.00mL样品溶液于带塞的锥形瓶中,加热至沸后加入稍过量的,稀释并加热煮沸,再加入过量的硫酸酸化,将氧化为;再加入过量KI固体加塞摇匀,使铬完全以的形式存在。
Ⅲ.加入1mL淀粉溶液,用0.0250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平行测定3次,平均消耗标准溶液24.00mL。
已知反应:(未配平) ;(未配平)
①滴定终点的现象是 。
②计算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
(4)制备。Cr(Ⅲ )的存在形态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溶液pH的分布如图所示。
请补充完整由溶液制备的实验方案:取适量溶液, ,低温烘干,得到晶体(实验中须使用的试剂:1 NaOH溶液、0.1 溶液、0.1 溶液、蒸馏水)。
序号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①
向盛有少量溴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少量新制氯水,振荡,再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后静置
液体分为两层,下层呈 色
②
向盛有少量碘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少量新制溴水,振荡,再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后静置
液体分为两层,下层呈 色
参考答案:
1.A
【分析】根据化合物的结构可知,W和X均连接4根键,Y连接2根键,Z连1根键,且满足W的原子序数等于X与Y的原子序数之和,所以W为Si元素,Y为O元素,X为C元素,Z为F元素;
【详解】A.F元素无正价,O元素无+6价,A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律,同周期从左到右电负性依次增强,电负性,B正确;
C.F2可以与水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氧气和氟化氢,C正确;
D.原子序数为82的元素为Pb,最外层电子数为,Si为第三周期第ⅣA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4,所以原子序数为82的元素与W位于同一主族,D正确;
故选A。
2.B
【详解】某种食品膨松剂由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R、W、X、Y、Z五种主族元素组成,五种元素分处三个短周期,X、Z同主族,R、W、X的原子序数之和与Z的原子序数相等,R为H元素,X元素原子序数应比Z小8,则W为N元素,X为O元素,Z为S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Z原子的一半,则Y为Al元素;
A. 元素非金属性,故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选项A错误;
B. Y的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选项B正确;
C. R、W、X能组成离子化合物NH4NO3,选项C错误;
D. 最高正价:Y为+3,W为+5,X一般没有正价,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3.A
【详解】A.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同周期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即F的非金属性强于Cl,因此稳定性HF>HCl,故A错误;
B.同周期从左向右第一电离能逐渐增大,但ⅡA>ⅢA,ⅤA>ⅥA,因此第一电离能:P>S,故B正确;
C.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同周期从左向右非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Cl>S,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ClO4>H2SO4,故C正确;
D.碱金属从上到下熔点依次降低,即熔点Na>K,故D正确;
答案为A。
4.D
【详解】原子含有未成对电子最多的第二周期元素是N;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第ⅢA族的元素为Al;第二周期基态原子的L层电子排满的元素为Ne;基态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排布为3s23p5的元素为Cl;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单质氧化性越强,单质氧化性最强的Cl2,故选D。
5.D
【详解】A.根据均摊原则,1个ZnS晶胞(如图)中含S2-数是,A正确;
B.Cu的原子序数为29,其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Cu2+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9,B正确;
C.反应ZnS(s)+Cu2+(aq)CuS(s)+Zn2+(aq),K==,要使反应正向进行,QAl,故B正确;
C.非金属性:F>O,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氢化物越稳定,则稳定性:H2ONa,故D错误;
故选:B。
8.C
【分析】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占据三个不同周期,则W为第一周期主族元素,W为H,Z应为第三周期主族元素,根据化合物M的结构简式可知,Z可形成3个单键和1个双键,因此,Z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Z为P,W与Z的质子数之和是X的2倍,X的质子数==8,则X为O,根据化合物M的结构简式,Y可形成+3价阳离子,则Y为Al,以此解答。
【详解】A.O、P、Al均在元素周期表的区,故A正确;
B.工业上电解熔融化合物制备单质Al,故B正确;
C.P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为3s22p3,含有3个未成对电子,Al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为3s22p1,含有1个未成对电子,P原子的末成对电子数是Al原子的3倍,故C错误;
D.H和O形成的分子为H2O和H2O2,均属于极性分子,故D正确;
故选C。
9.B
【详解】A.含Fe3+的溶液呈黄色,不符合无色的要求,Fe3+与SCN-也会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第四周期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溶液为KOH溶液,K+、Na+、CO、NO相互不反应,与OH-也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故B符合题意;
C.MnO与Fe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C不符合题意;
D.与Al反应生成H2的溶液既可能是酸,也可能是强碱,HCO与H+、OH-均要反应,NH与OH-要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
10.C
【分析】X为H元素,X、Y、Z位于不同周期,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Z的化合价为+3价为Al元素,Y的化合价为+1价,Y为Li元素,据此答题。
【详解】A.在阴离子为中,H元素显-1价,Al元素显+3价,说明H元素吸引电子的能力强于Al元素,故H原子更难失电子,Li元素显+1价,容易失去电子,所以第一电离能:H>Al>Li,A项错误;
B.Al元素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两性,形成的盐可强碱弱酸盐或强酸弱碱盐,溶液可能为碱性或酸性,B项错误;
C.Li与H可形成离子化合物LiH,C项正确;
D.金属锂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Na2O,D项错误;
答案选C。
11.错误
【详解】金属的电负性一般小于1.8,非金属的电负性一般大于1.8,但无绝对界线,故电负性大于1.8的不一定为非金属,如Sn、Pb、Bi等电负性大于1.8,属于金属,小于1.8的一定为金属,该说法错误,故答案为:错误。
12.错误
【详解】同周期元素VA族第一电离能大于VIA族, 但电负性是同周期VIA族更大,描述错误。
13.正确
【详解】依据元素电负性的概念可知,元素电负性越大,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故说法正确。
14.错误
【详解】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与其对应的氢化物溶液的酸性无关,可根据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进行比较,说法错误。
15.正确
【详解】描述不同元素的原子对键合电子的吸引力的大小的量叫做电负性,电负性越大对键合电子的吸引力就越大,故答案为:正确。
16.(1) 能 不是 乙醚 O>C
(2) 加成反应(或还原反应)
(3) +H2→C2H5OC2H5+H2O 用无水硫酸铜检验c的反应产物中有没有水
【分析】用乙醚萃取出青蒿素,之后过滤得到提取液,再通过蒸馏的方式分离乙醚和粗品。
【详解】(1)青蒿素在超临界中有很强的溶解性,则能用超临界作萃取剂萃取青蒿素;“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不是为了提取纤维素,而是为了提取青蒿素;青蒿素60℃以上易分解,四氯化碳沸点76.5℃,乙醚沸点为35℃,萃取之后需要蒸馏分离萃取剂和青蒿素,因此应选择乙醚作萃取剂;青蒿素是烃的含氧衍生物,含有C、H、O三种元素,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电负性越大,则青蒿素中电负性较大的两种元素为C、O,同一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大,但第IIA族、第VA族元素第一电离能大于其相邻元素,则第一电离能:O>C,故答案为:能;不是;乙醚;O>C;
(2)中两个氧之间有一对共用电子对,另外两个氧还各有一个单电子,其电子式为;青蒿素发生加成反应(或还原反应)生成双氢青蒿素,故答案为:;加成反应(或还原反应);
(3)①与反应,只生成A和,根据质量守恒可知A的分子式为C4H10O2,则A的结构简式为,与H2发生反应+H2→C2H5OC2H5+H2O,故答案为:+H2→C2H5OC2H5+H2O;
②若的结构为,O→O键遇到还原剂时易断裂,实验c的产物中含有水,可用无水硫酸铜检验水,为了进一步确定的结构,实验d为用无水硫酸铜检验c的反应产物中有没有水,故答案为:用无水硫酸铜检验c的反应产物中有没有水。
17.(1) 橙红 紫红
(2)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原子的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3) 2Br-+Cl2=2Cl-+Br2 2I-+Br2=2Br-+I2
【分析】通过向盛有少量溴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向盛有少量碘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少量新制溴水,探究同一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详解】(1)氯气具有氧化性,能将溴离子氧化为溴单质,溴单质更易溶于四氯化碳中,在有机层显示橙红色;溴单质能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碘单质单质更易溶于四氯化碳中,在有机层中显示紫红色;
(2)氯气具有氧化性,能将溴离子氧化为溴单质,所以氧化性是氯气强于溴单质,溴单质能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所以氧化性是溴单质强于碘单质,氧化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即非金属性:Cl>Br>I,得出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同主族元素性质相似,且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3)氯气具有氧化性,能将溴离子氧化为溴单质,2Br-+Cl2=2Cl-+Br2,溴单质能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2I-+Br2=2Br-+I2。
18.(1)O>Cl>N>H>Cr
(2) 加大乙醇的投料利于的完全反应提高其利用率
(3) 加入最后半滴(或一滴)标准液,溶液恰好由蓝色变为无色(或蓝色褪去),且半分钟内不褪色(或不恢复) 96.1%
(4)加入1 NaOH溶液 ,调节pH在6~12范围内 ,过滤,使用蒸馏水洗涤沉淀,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0.1 溶液、0.1 溶液无浑浊 ,洗涤干净
【详解】(1)根据电负性的递变规律,配合物[Cr(NH3)3(H2O)2Cl]2+中元素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O>Cl>N>H>Cr:
(2)①BaCrO4和浓盐酸、无水乙醇充分反应,生成CrCl3和CO2气体,Ba2+转化为BaCl2,BaCrO4转化为CrCl3,Cr化合价降3,C2H5OH转化为CO2,反应方程式为;
②上述反应中的乙醇与BaCrO4投料物质的量之比为1:4,实际投料物质的量比例大约为3:8,原因是加大乙醇的量,有利于BaCrO4完全反应,提高BaCrO4的利用率;
(3)①淀粉遇到碘变蓝,滴定终点的现象是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溶液,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30s不褪色;
②由Cr元素守恒及方程式可得关系式2Cr3+~Cr2O~3I2~6Na2S2O3,根据关系式计算,
故n(Cr3+)=0.0250ml/L×0.024L×,所以250mL溶液中n′(Cr3+)=0.0250ml/L×0.024L××=0.002ml,根据Cr元素守恒可知n(CrCl3)=n′(Cr3+)=0.002ml,所以样品中m(CrCl3)=0.002ml×158.5g/ml=0.317g,故样品中无水三氯化铬的质量分数为×100%=96.1%。
(4)由图可知,pH在6~12范围之间,主要以Cr(OH)3存在,Cr(Ⅲ)中加入1ml⋅L-1NaOH溶液,调节pH在6~12,以生成Cr(OH)3沉淀,过滤后,滤渣中含有Cl-,用硝酸酸化的0.1ml⋅L-1AgNO3溶液和0.1ml⋅L-1HNO3溶液检验最后一次洗涤液中不存在Cl-时,可停止用蒸馏水洗涤Cr(OH)3沉淀,低温烘干,得到Cr(OH)3晶体。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第二单元 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巩固练习,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判断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第三单元 共价键 共价晶体课后作业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判断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第一单元 物质结构研究的内容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判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