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5 混合运算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5 混合运算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及反思,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导入,讲授新课,巩固练习,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课时 混合运算(1)
教材第46页的例1。
使学生初步掌握没有括号的两步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会正确地进行脱式运算。
掌握没有括号、含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正确进行脱式计算。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投影片。
一、复习导入
1.先着重让学生说一说复习题中各题的运算顺序,并直接口算出得数。
2.教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二、讲授新课
1.教学例1,出示教材例1情景图。
(1)理解题意。
师:看图,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点名学生描述已知条件)我们需要解决什么问题?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2)探究方法。
师:解决这个问题怎么列式计算呢?
小组内交流反馈:图书阅览室上午来了53人,中午又走了24人,剩下53-24=29人,下午又来了28人,29+38=67人,这就是下午阅览室的人数。
师:刚才我们计算的两步式题,都是直接口算出得数。为了便于看出运算顺序,我们可以把这两步计算的式子写成一个一步计算的式子,先从53人里面减去走的24人,再加上来的38人,这道题可以写成53-24+38=67。
教师板书,说明脱式的书写格式。
(出示列竖式板书图片)
然后,让学生做“做一做”的习题。
教师巡视,看学生的书写格式是否合乎规范,对书写不规范的要帮助改正,然后共同订正。
2.教学例1的第2小题。
师:这两个算式各有哪些运算?它们有什么相同的运算?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乘法和除法,谁在前面,就先算什么法。
左边的式题,可指名说出先做什么运算,再做什么运算。同时老师用红粉笔在乘法下面画一条直线,表示要先做除法运算,接着老师写出脱式运算的过程,边写边说应该注意的事项。
然后,做右边的式题。
师:这个算式与左边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在这个算式里,只有乘法和除法,先算除法,再算乘法。
老师边说边在除法下面画一条红线,表示先做除法运算,接着老师写出脱式运算的过程,边写边说要先算除法,后算乘法。
3.做“做一做”中的练习题,提醒学生在做题前先想一想顺序,再一步一步地进行运算,老师注意巡视,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然后共同订正。
三、巩固练习
教材第49页练习十一的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第2课时 混合运算(2)
教材第47页的例2。
1.掌握没有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2.让学生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两步混合运算(两级)与同级两步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在计算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理解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理解先算乘除,再算加减的运算顺序。
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喝牛奶还是酸奶呢?你们去超市买过酸奶吗?
1.根据学生的回答,将话题引到买酸奶,出示教材中的酸奶图片。
2.组织学生观察画面,了解画面中的信息,并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3.根据画面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二、讲授新课,探究问题
1.教学例2
老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板书:一共有多少盒酸奶?
2.组织学生讨论:可以怎么样计算?
3.点名汇报,老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指名汇报并板书:
4×3=12 4×3+3=15
12+3=15
4.小组讨论4×3+3=15的运算顺序。(先计算4×3,再计算12+3)
5.提示学生也可以这样计算。
3+4×3
↓
=3 + 12
=15
三、巩固运用
完成教材第47页的“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总结:教学过程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和对知识的总结归纳,以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提高学习的能力。
第3课时 混合运算(3)
教材第48页的例3。
1.理解小括号的作用,会正确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
2.掌握有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3.在计算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有括号的两步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体会小括号的作用,会列综合算式。
多媒体课件或挂图。
一、复习引入
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2÷4+13-3×2 5×3+2+8÷2
师:今天我们学习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究
1.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方法,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3.全班交流汇报,总结方法。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7×(7-5)=7×2=14
4.学生总结: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5.教师:同学们说得真好。算式里有了小括号,就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小括号的作用就是改变原来的运算顺序。
6.尝试练习。
师:请看,你知道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吗?同桌互相说说:(77-42)÷7
小结:本段教学以学生熟悉的购物活动为素材,从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有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三、巩固运用
1.算一算,并说说有什么不同。
100-72÷4,(100-72)÷4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说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两种混合运算的方法及小括号的作用。
2.第48页“做一做”的第2题,体会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体会它们运算顺序的不同。
3.第48页“做一做”的第3题,这是两种混合运算的综合练习,通过练习让学生能分清它们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进行计算,以便更熟练地掌握两步四则混合运算的方法。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呢?
第4课时 解决问题
教材第52页的例4。
1.使学生知道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特点,知道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2.初步学会口述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3.会分步解答复合应用题。
利用色条图分析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需要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解题关键——找中间问题,并合理利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多媒体课件,准备乒乓球。
一、课前铺垫
1.根据条件补充问题。
(1)二(1)班有男生20人,女生18人。(学生可能提出二(1)班一共有多少人?还可以提出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或者女生比男生少多少人?)
(2)汽车上有36人,到站下去8人。(学生可能提出车上还剩多少人)
2.根据问题和一个已知条件,补充另一个已知条件。
(1)妈妈买来了12个苹果,________。还剩多少个?
(2)小明拍球50下,________。小明和小刚一共拍了多少下?
3.做书上的准备题。
商店里有24个皮球,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学生独立在课堂练习本上解答,请一名同学上黑板板演)
4.订正板演。
24-20=4(个) 答:还剩4个。
问:说说这道题的已知、求是什么,这道题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二、探究新知
师说:刚才的复习题大家做得很好,老师知道大家对一步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掌握得很好。今天学习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板书课题)
1.学习例4。
演示课件“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例4)
(1)读题。
小声自由读一遍,指名读一遍,齐读一遍。
(2)找已知、未知。
学生口述,教师在题中标出。
师问:和复习题比较,哪儿变了?哪儿没变?(已知条件变了,问题没变)已知条件变成几个了?谁能再说一说?
(3)分析数量关系。
师问:剩下的还要烤几次?必须知道哪两个已知条件?(还剩下多少个和每次能烤几个)哪个已知没给?哪个直接给了?那应该先求出什么?
根据板书,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要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必须先算什么?
通过充分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请同学分析数量关系。(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必须知道还剩下几个面包没有烤好)同时板书:
①没烤的面包有多少个?90-36=54(个)
②还要烤几次?54÷9=6(次)
2.总结学习方法。
师说:刚才我们一起学会了例4,在学例4时,第一要认真读题,最少读3遍,帮助我们理解题意。第二要找出已知和未知的条件,认真在题上标出。第三要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在此基础上,最后再正确解答。要想正确解答两步应用题,这四步一步不能少,而且还离不开认真二字,下面我们做一些练习,看谁做题认真,解答正确。同时板书:
(1)读题。(2)找已知、未知。(3)分析数量关系。(4)正确解答。
三、课堂小结
今天学的两步应用题都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四、布置作业
教材第52页的“做一做”。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混合运算教案设计,共7页。
这是一份数学混合运算教案,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