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中学2023届高三三诊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题(含解析)
展开一、单选题
1.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环境保护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吕氏春秋别类》中“金(即铜)柔锡柔,合两柔则钢”,体现合金硬度的特性
B.印制货币票面文字、号码等处使用含的油墨,利用了的磁性
C.纳米铁粉可以通过吸附作用高效地除去被污染水体中的、等重金属离子
D.“北斗三号”采用星载氢原子钟,通过电子跃迁产生电磁波进行精准定位
2.中药黄芩素具有增加脑血流量的作用。下列关于黄芩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极易溶于水,可用冷水萃取
B.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4种
C.能与发生加成反应
D.5个氧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
3.某物质A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X、Y、Z、M、N均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Z的族序数是周期序数的三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三元酸
B.A中各原子或离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C.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Y
4.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且操作正确的是
A.AB.BC.CD.D
5.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己烷中含有碳碳单键数目大于
B.60g二氧化硅晶体中含有Si-O键数为
C.将2.3gNa与氧气完全反应,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介于到之间
D.2mL0.5ml/L硅酸钠溶液中滴入盐酸制硅酸胶体,所得胶粒数目为
6.如图,甲、乙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光伏并网发电模拟装置,利用它们对煤浆进行脱硫处理。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光伏并网发电装置中b为正极
B.石墨1电极上消耗1mlMn2+,甲、乙中各转移0.5ml电子
C.脱硫反应原理为:15Mn3++FeS2+8H2O=15Mn2++Fe3++2SO+16H+
D.处理60gFeS2,石墨2电极上消耗7.5mlH+
7.用溶液滴定溶液,加入的碳酸氢钠溶液体积与溶液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时溶液中无沉淀,之后出现白色浑浊且逐渐增多,当滴加的溶液体积为25.00mL时,溶液的pH稳定在7.20左右,整个滴定过程中未见气泡产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已知:,。
A.a点的混合溶液,
B.a→b的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不断增大
C.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D.b点的混合溶液,
二、解答题
8.硫代硫酸钠(Na2S2O3)在工业、医药等领域应用广泛。下图为实验室制取硫代硫酸钠的装置,反应过程中需通过pH传感器控制pH为7-8。
(1)盛Na2SO3的仪器名称为 。
(2)为了确保硫代硫酸钠的产量,实验中通入的SO2不能过量,原因是 。
(3)若n(Na2CO3):n(Na2S)=1:2,则装置C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4)当数据采集处pH接近7时,应采取的操作为 。
(5)装置B中的药品可以选择下列物质中的___________(填字母)。
A.饱和NaHCO3溶液B.饱和NaHSO3溶液
C.NaOH溶液D.酸性KMnO4溶液
(6)现使用“碘量法”测定脱碳液中V2O5的含量:取mg脱碳液于锥形瓶中,向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盐酸和足量KI溶液,发生反应为V2O5+6HCl+2KI=2VOCl2+2KCl+I2+3H2O,此时溶液颜色为棕色,使用0.1000ml·L-1的Na2S2O3溶液滴定,消耗Na2S2O3溶液VmL,该过程的反应为I2+2Na2S2O3=2NaI+Na2S4O6。(已知有色离子仅有VO2+,其颜色为蓝色)
①滴定终点的现象为: 。
②若滴定时,滴定管未用标准液润洗,则测得V2O5的含量 (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③脱碳液中V2O5的质量分数为 %。
9.锡烟尘(主要含ZnO、、SnO、、、)氧压浸出分离回收金属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氧压浸出”过程中,生成单质S的离子方程式为 。
(2)实验测得氧分压对Sn、In、Zn的浸出率影响如图所示:
结合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从平衡移动的角度解释氧分压对Sn的浸出率的影响: ;最佳氧分压为 。
(3)“萃取”过程中,发生反应。
①“萃取”实验中,使用的硅酸盐仪器有 。
②“萃余液Ⅰ”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 。
(4)“反萃取”过程中将有机层转移到水层,为使尽可能多地发生上述转移,可采取的措施为 。
(5)“反萃取”后,可先中和,再加入Zn粉置换,中和的目的是 ;已知常温下,“反萃取”后溶液中的浓度为,则中和时可调节pH的最大值为 。
10.工业生产硝酸的核心反应之一是在恒压装置中将NO转化为NO2:
反应Ⅰ.NO(g)+O2(g)NO2(g) ΔH
目前认为反应Ⅰ分两步进行:
反应Ⅱ.2NO(g)N2O2(g) ΔH1=a
反应Ⅲ.N2O2(g)+O2(g)2NO2(g) ΔH2=b
回答下列问题:
(1)ΔH= (用a和b表示),该工艺适宜的压强条件是 (填“高压”或“低压”)。
(2)已知:ΔG=ΔH﹣TΔS,ΔG越小,反应正向自发趋势越大。忽略ΔH、ΔS随温度的变化 (填“高温”或“低温”)有利于反应Ⅰ正向自发进行,原因是 。
(3)控制原料比n(NO):n(O2)=2:1,在不同条件下,反应Ⅰ中NO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当100kPa、90℃时,NO转化率达到50%的过程中,v(NO)= kPa•s﹣1(保留3位有效数字)。
(4)由图可知,反应Ⅰ的速率随温度升高而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可能的原因是 [已知反应Ⅱ为快速平衡,ΔH1<0,反应Ⅲ的速率方程为v=k•p(N2O2)•p(O2)]。
(5)T℃、3200kPa时,控制原料比n(NO):n(O2):n(N2)=2:1:2发生反应Ⅰ(N2由空气带入,不参与反应),NO平衡转化率为80%,写出该反应压强平衡常数的计算式:Kp= 。
(6)已知不同温度下反应Ⅰ的浓度平衡常数Kc如表。
NO由NH3催化氧化得到,而催化氧化后的产物气体往往高于800℃,为使反应Ⅰ顺利进行,再进行反应。“急剧冷却”的目的有 (写出两条即可)。
11.稀土元素是指钪(Sc)、钇(Y)和镧系元素,共17种,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ⅢB族,均为金属元素,在工业生产中有重要的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钪(Sc)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占据的轨道数目共 个,钇(Y)位于元素周期表中钪(Sc)的下一周期,钇(Y)的价电子轨道表达式为 。
(2)稀土元素常常能和许多配位体形成配合物。若一个配位体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能提供孤电子对的原子,这种配位体就叫多齿配位体,有一个能提供孤电子对的原子为一齿,(羰基中的氧原子不能提供孤对电子),EDTA()是 齿配位体,EDTA所含元素原子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顺序为 。
(3)钪(Sc)离子在水中以稳定对称的存在,其中O-Sc-O的键角只有90度和180度两种,其空间构型为 。
(4)甘氨酸铜有顺式和反式两种同分异构体,结构如下图。
①甘氨酸铜中铜原子的杂化类型为 (填“”或“”)。
②已知顺式甘氨酸铜能溶于水,反式甘氨酸铜难溶于水的原因可能是 。
(5)以晶胞参数为单位长度建立的坐标系可以表示晶胞中各原子的位置,称为原子的分数坐标。铁酸钇()的正交相晶胞结构以及各原子的投影位置如图所示,晶胞棱边夹角均为90°。
一个晶胞中有 个O。已知1号O原子分数坐标为,2号O原子分数坐标为,则3号Fe原子的分数坐标为 。
12.布洛芬具有抗炎、解热、镇痛作用,其一种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布洛芬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 。
(2)A的系统命名为: ,1mlC最多可以和 mlH2发生加成反应。
(3)D的同分异构体中,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的有 种,写出其中任意一种的结构简式 。
(4)B→C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类型为 。
(5)布洛芬显酸性,对肠、胃道有刺激作用,用对其进行成酯修饰能改善这种情况。成酯修饰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已知:NaBH4单独使用能还原醛、酮,不能还原羧酸。根据布洛芬合成路线中的相关知识,以甲苯、CH3COCl为主要原料(其它无机试剂任用),用不超过三步的反应设计合成 ,合成路线为 。
A
B
C
D
检验淀粉水解生成了葡萄糖
用乙醇萃取碘水中的
测溶液
检查气密性
温度/℃
27
77
127
177
227
500
平衡常数Kc
1.1×106
4.3×104
3.7×103
5.6×102
1.2×102
1.0
参考答案:
1.C
【详解】A.合两柔则钢,可知合金的硬度大于成分金属,故A正确;
B.具有磁性,可将印有磁性编码的货币投入磁码识读器中辨识真伪,B正确;
C.纳米铁粉可以从溶液中将、等重金属离子置换成单质,与吸附性无关,故C错误;
D.氢原子钟一种精密的计时器具,它是利用原子能级跳跃时辐射出来的电磁波去控制校准石英钟,D正确;
故选C。
2.B
【详解】
A.黄芩素不易溶于水,易溶于乙醇、甲醇等有机溶剂,A错误;
B.结构不对称,但由于单键可旋转,最右侧苯环有三种氢,最左侧苯环含有一种氢,故 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4种,B正确;
C.苯环,双键,酮羰基均能与氢气加成,故能与8mlH2发生加成反应,C错误;
D.与苯环相连的氧原子一定共平面,碳碳单键可以旋转,则羰基上的氧原子可能与苯环上的氧原子共面,5个氧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D错误;
故选B。
3.A
【分析】
X、Y、Z、M、N均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由物质A的结构简式可知,N+化合价为+1价,N元素位于第ⅠA族,则N为Na;Z形成2个共价键,且Z的族序数是周期序数的三倍,则Z为O;M形成1个共价键,则M为F;X形成4个共价键,再获得1个电子,则X为B;Y形成4个共价键,则Y为C,综上所述,X、Y、Z、M、N分别为B、C、O、F、Na;
【详解】
A.X为B,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3BO3,H3BO3为一元酸,A错误;
B.由物质A的结构简式可知,B、C、O、F、Na均达到了8电子稳点结构,B正确;
C.比较其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就是比较C、O、F三者的非金属性,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则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C<O<F,C正确;
D.碳酸酸性弱于盐酸和硝酸,则CO2通入和溶液中均无沉淀产生,D正确;
故选A。
4.D
【详解】A.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在碱性条件下水解,没有加入碱中和稀硫酸,故A错误 ;
B.乙醇和水互溶不能萃取,故B错误;
C.测pH试纸的方法为:将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故C错误;
D.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双手捂住烧瓶,烧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使集气瓶中气体压强增大,在玻璃管中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不漏气,故D正确;
故选D。
5.A
【详解】A.标准状况下,己烷不是气体,故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若为气体,22.4L己烷中含有碳碳单键数目等于,故22.4L己烷中含有碳碳单键数目大于,故A正确;
B.60g二氧化硅晶体的物质的量为1ml,含有Si-O键数为,故B错误;
C.2.3gNa的物质的量为0.1ml,将0.1mlNa与氧气完全反应,Na由0价上升到+1价,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故C错误;
D.2mL0.5m/L硅酸钠溶液中滴入适量盐酸制备硅酸胶体,胶体粒子是多个硅酸分子的聚合体,所得胶粒数目少于,故D错误;
故选A。
6.B
【分析】由图可知,石墨1电极上Mn元素价态升高失电子,故石墨1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Mn2+-e-=Mn3+,Mn3+与FeS2反应实现脱硫,反应为15Mn3++FeS2+8H2O═15Mn2++Fe3++2+16H+,石墨2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2H++2e-=H2↑,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A.石墨1为阳极极,则b极为电源的正极,A正确;
B.石墨1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Mn2+-e-=Mn3+,消耗1mlMn2+,电路中转移1ml电子,B错误;
C.阳极生成的Mn3+与FeS2反应实现脱硫,反应为15Mn3++FeS2+8H2O═15Mn2++Fe3++2+16H+,C正确;
D.处理60gFeS2,消耗阳极生成的Mn3+的物质的量为×15=7.5ml,转移电子7.5ml,石墨2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2H++2e-=H2↑,石墨2上消耗7.5mlH+,D正确;
故答案为:B。
7.B
【详解】A.a点时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a点溶液显碱性,所以c(OH- ) >c(H+),则可得到,A正确;
B.a点溶液中溶质有NaHCO3和CaCl2,水的电离被促进,b点溶液中溶质有NaCl 和H2CO3,水的电离被抑制,对比之下发现,a到b的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不断减小,B错误;
C.根据题干中信息,有白色浑浊生成且全程无气体生成,得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l2+2NaHCO3=2NaCl +CaCO3↓+H2CO3,C正确;
D.Ka2 ( H2CO3)=,则=,代入题中给出的数据=,D正确;
故选:B。
8.(1)蒸馏烧瓶
(2)若SO2过量,溶液显酸性,产物易分解导致产量减少
(3)Na2CO3+2Na2S+4SO2=3Na2S2O3+CO2
(4)控制分液漏斗的活塞,调节滴加硫酸的速率,同时调节三通阀的方向使二氧化硫进入B装置
(5)ACD
(6) 滴入最后一滴硫代硫酸钠时溶液由棕色变为蓝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 偏大
【详解】(1)有支管的烧瓶称为蒸馏烧瓶。答案为蒸馏烧瓶;
(2)SO2溶于水中形成H2SO3会使溶于呈酸性,硫代硫酸钠酸性条件不稳定。答案为若SO2过量,溶液显酸性,产物易分解导致产量减少;
(3)反应中SO2与S2-发生归中反应生成Na2S2O3,而Na2CO3转变为CO2。答案为Na2CO3+2Na2S+4SO2=3Na2S2O3+CO2;
(4)C中pH等于7时反应Na2CO3与Na2S完全转变为产物,此时反应应该停止,将多余的SO2气体进行尾气吸收。答案为控制分液漏斗的活塞,调节滴加硫酸的速率,同时调节三通阀的方向使二氧化硫进入B装置;
(5)装置B吸收SO2尾气。同时SO2具有酸性氧化物、氧化性、还原性性质。
A.2NaHCO3+SO2=2CO2+Na2SO3+H2O,NaHCO3能用于吸收SO2,A项正确;
B.NaHSO3不能与SO2反应,无法吸收SO2,B项错误;
C.SO2+2NaOH=Na2SO3+H2O,NaOH能用于吸收SO2,C项正确;
D.SO2能被酸性KMnO4氧化吸收,D项正确;
故选ACD。
(6)当溶液中I2被完全消耗时即为反应终点,溶液由棕色变为蓝色。
由反应得到关系式为V2O5~I2~2Na2S2O3,n(Na2S2O3)=10-4Vml推出n(V2O5)=5×10-5Vml,则含量为。由上述计算式看,若滴定管为润洗,Na2S2O3溶液被稀释而导致V增大,V2O5含量偏大。答案为滴入最后一滴硫代硫酸钠时溶液由棕色变为蓝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偏大;。
9.(1)
(2) ,氧分压增大,平衡正向移动,Sn的浸出率降低 0.7Mpa
(3) 烧杯、分液漏斗 、
(4)多次反萃取,适当提高酸的浓度,充分振荡(答案合理即可)
(5) 减少Zn粉的使用量 4
【分析】
锡烟尘(主要含ZnO、、SnO、、、)进行氧压浸出,将-2价硫氧化为硫单质,SnO酸性条件下氧化生成H2SnO3沉淀,其余均转化为金属离子进入溶液中,加入萃取剂将In3+萃取入有机层中,分液,在有机层中加入反萃取剂,得到含In3+的无机溶液,锌置换得到In。
【详解】(1)根据质量守恒、得失电子守恒判断,“氧压浸出”过程中,生成单质S的离子方程式为。
(2)根据题图判断,氧分压越大,Sn的浸出率越低,可能原因为浸出过程中发生反应,氧分压增大,平衡正向移动,Sn2+转化为的量增大,则浸出率降低;氧分压高于0.7MPa时,Zn2+、In3+的浸出率没有明显上升,则最佳氧分压为0.7Mpa。
(3)①“萃取”实验中,使用的硅酸盐仪器(即玻璃仪器)为烧杯、分液漏斗;
②由流程分析可知,“萃余液Ⅰ”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
(4)“反萃取”过程中将有机层转移到水层,为使尽可能多地发生上述转移,可采取的措施为:多次反萃取,适当提高酸的浓度,充分振荡(答案合理即可)。
(5)“反萃取”后,溶液中含有较多H+,先中和可减少Zn粉的使用量;根据题意计算,,,,即中和时可调节pH的最大值为4。
10.(1) (a+b) 高压
(2) 高温 升高温度△G减小,有利于反应Ⅰ正向自发进行
(3)1.05
(4) 减小 反应Ⅱ为快速平衡,温度升高,导致反应Ⅲ的速率降低
(5)0.324
(6)降低温度,使反应Ⅰ平衡右移;除去大量的H2O,使氨气的催化氧化反应平衡右移
【详解】(1)已知反应Ⅰ。NO(g)+O4(g)⇌NO2(g) ΔH,反应Ⅱ。2NO(g)⇌N4O2(g)ΔH1=a,反应Ⅲ。N7O2(g)+O2(g)⇌5NO2(g) ΔH2=b,根据盖斯定律反应Ⅰ=,则ΔH=ΔH1+ΔH3=(a+b),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因此适宜在高压条件下进行;
(2)已知:ΔG=ΔH﹣TΔS,ΔG越小,反应正向自发趋势越大。忽略ΔH、ΔS随温度的变化,升高温度△G减小,有利于反应Ⅰ正向自发进行;
(3)设n(NO)=2ml,n(O3)=1ml,则有
p始(NO)=100kPa×=,p末(NO)=100kPa×=40kPa,1.05kPa•s﹣1;
(4)反应Ⅱ为快速平衡,但其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该平衡逆向移动,导致反应Ⅲ的速率降低,故反应Ⅰ速率减小;
(5)设n(NO)=2ml,n(O2)=1ml,n(N2)=2ml,则有
n总=4.2ml,P总=3200kPa,Kp==0.324;
(6)由表中数据可知,升高温度反应Ⅰ的平衡常数逐渐减小,则反应Ⅰ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使反应Ⅰ平衡右移,提高NO转化率;除去大量的H2O,使氨气的催化氧化反应平衡右移,生成更多的NO。
11.(1) 11
(2) 6 N>O>H>C
(3)正八面体
(4) 顺式甘氨酸铜是极性分子,反式甘氨酸铜是非极性分子
(5) 6
【详解】(1)基态钪(Sc)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4s2,占据的轨道数目共11个,钇(Y)位于元素周期表中钪(Sc)的下一周期,钇(Y)的价电子排布式为4d15s2,轨道表达式为。
(2)多齿配位体中有一个能提供孤电子对的原子为一齿,(羰基中的氧原子不能提供孤对电子),EDTA()中羟基O和N原子能提供孤电子对,EDTA是6齿配位体,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第一电离能有逐渐增大的趋势,但由于N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达到了稳定的半充满结构,因此其第一电离能大于相邻元素,EDTA所含H、C、N、O原子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顺序为:N>O>H>C。
(3)钪(Sc)离子在水中以稳定对称的存在,其中O-Sc-O的键角只有90度和180度两种,即钪(Sc)离子的前后左右上下与水中氧连接形成正八面体;故答案为:正八面体。
(4)①氨酸铜有顺式和反式两种同分异构体,则甘氨酸铜中Cu、与铜形成σ键的2个O、2个N处于同一平面,则铜原子的杂化类型为杂化(若为杂化,则该5个原子构成四面体);
②根据相似相溶原理,极性溶质易溶于极性溶剂,非极性溶质易溶于非极性溶剂,由于水是极性分子,故顺式甘氨酸铜已知顺式甘氨酸铜能溶于水,反式甘氨酸铜难溶于水,即顺式甘氨酸铜已知顺式甘氨酸铜能溶于水,反式甘氨酸铜难溶于水的原因可能是顺式甘氨酸铜是极性分子,反式甘氨酸铜是非极性分子。
(5)由和可知位于晶胞内的O有4个,由可知Z方向的棱上O的个数,故一个晶胞中有6个O;1号O原子分数坐标为,2号O原子分数坐标为,则3号Fe原子的分数坐标为。
12.(1)羧基
(2) 2-甲基丙酸 4
(3) 4
(4) +(CH3)2CHCOCl+HCl 取代反应
(5)++H2O
(6)
【分析】
A→B过程中A的羧基中的C-O键断裂,与SOCl2发生取代反应生成B,B与苯在AlCl3的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D与CH3COCl发生取代反应生成E,E加氢发生还原反应生成F,F→G的过程为醇羟基在酸性环境下的取代反应,最后G在一定条件下生成H(布洛芬),据此作答。
【详解】(1)布洛芬中有-COOH,故答案为:羧基;
(2)A中主链有3个碳原子,,2号碳原子上有甲基,故名称为:2-甲基丙酸;C中的苯环和羰基均可以和氢气加成,故一共可以消耗4ml氢气;
(3)D的同分异构体中满足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的结构有:,一共有4种。
(4)B→C的过程为,B中C-Cl键断裂,苯环中的C-H键断裂,发生取代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H3)2CHCOCl+HCl
(5)
酯化反应过程为酸脱羟基醇脱氢,反应条件为浓硫酸、加热,化学方程式为:++H2O
(6)利用题干图示信息中B→C的过程,可以使苯环多一个侧链,另已知NaBH4单独使用能还原醛、酮,不能还原羧酸,可以将原料中的羰基还原成羟基,故合成路线为:
四川省绵阳市绵阳中学2023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市绵阳中学2023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离子方程攻正确的是,8%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绵阳南山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理综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绵阳南山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理综化学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含解析docx、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高考仿真考试理综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高考仿真考试理综化学试题(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工业流程题,原理综合题,结构与性质,有机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