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2024年中考一模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1.全卷满分100分(地理50分、生物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 海蜇和水母一样,有着美丽的外表。我们不能直接用手去触碰海蜇,因为它的体表有( )
A. 消化腔B. 芽体C. 内胚层D. 刺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由于腔肠动物体表有刺细胞,因此不能直接用手触碰。
【详解】A.消化腔是腔肠动物的消化部位,不位于体表,不是不能直接用手触碰的原因,A不符合题意。
B.芽体,不是不能碰触海蜇的原因,B不符合题意。
C.内胚层围成的消化腔,不是不能用手触摸海蜇的原因,C不符合题意。
D.刺细胞位于腔肠动物体表,可释放毒素,故不能直接用手触碰,D符合题意。
故选D。
2. 某同学归纳了几种动物的身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的关系,其中错误的是( )
A. 鱼的鳃丝既多又细,与呼吸相适应B. 鸟的胸肌发达,与飞行相适应
C. 青蛙的皮肤有黏液,与运动相适应D. 蛇有角质的鳞,与陆生相适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1、鱼类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心脏一心房一心室,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2、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大多数生活在陆地上,少数种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心脏两心房,一心室,血液为混合血,不完全的双循环。皮肤裸露,能分泌黏液,依赖于湿润的的环境,有辅助呼吸的作用。3、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陆生爬行,少数种类后生入水或穴居;体被表皮形成的鳞片或真皮形成的骨板,缺乏皮肤腺体;四肢强大,趾端具爪,适于爬行;用肺呼吸,体内受精、陆地繁殖;体温不稳定。4、鸟类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着羽毛,鸟的前肢变成翼,翼是鸟的飞行器官,有喙无齿,鸟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为双重呼吸,鸟的心脏有四腔,两条循环路线,循环能力强,生殖方式为卵生,体温恒定。
【详解】A.鱼的鳃是鲜红的,内含有丰富的血管,并且每一片鳃由既多又细的鳃丝构成,当鳃在水中时,鳃丝展开,扩大了与水的接触面积,利于鱼在水中呼吸,故A正确。
B.鸟类的胸骨上有高耸的突起部分叫做龙骨突,龙骨突的两侧有发达的胸肌,其收缩有力,飞行时能产生强大的动力,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故B正确。
C.青蛙属于两栖类动物,其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心脏一心房一心室;成体生活既能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能分泌黏液,辅助肺进行呼吸,故C错误。
D.蛇属于爬行动物,其有角质的鳞,可以防止水散失,与陆生生活相适应,故D正确。
故选C。
3. 2022年11月29日,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运载火箭成功把航天员乘组送入太空中。那么火箭发射上升过程中的运动方式与下列哪一种动物运动方式相似( )
A. 虾B. 鲸鱼C. 乌贼D. 海马
【答案】C
【解析】
【分析】动物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飞行、奔跑、跳跃、行走、爬行、蠕动、游泳等方式,不同的动物通常有不同的运动方式。
【详解】A.虾的鳃用于呼吸,胸足(或步足)用来步行,腹足(或泳足)用来游泳,A错误。
B.鲸鱼的身体呈梭形,终生生活在水中,能用鳍游泳,但它不是鱼类,鲸用肺呼吸、具有胎生的特点,属于哺乳动物,B错误。
C.乌贼头部的腹面有一个漏斗,它不仅是生殖、排泄、墨汁的出口,也是乌贼重要的运动器官。当乌贼身体紧缩时,口袋状身体内的水分就能从漏斗口急速喷出,乌贼借助水的反作用力迅速前进。可见,火箭借助燃料的反推力发射上升的过程,与乌贼的运动方式相似,C正确。
D.海马全身无鳞,躯干被骨板包围,有脊柱,有鳍,用鳃呼吸,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鳍游泳,D错误。
故选C。
4. 近年来,江西深入贯彻“共抓长江大保护”重要指示精神,多措并举强化鄱阳湖候鸟、鄱阳湖湿地和鄱阳湖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秋天,越来越多的候鸟成群结队飞往鄱阳湖,这种行为属于( )
A. 迁徙行为B. 社会行为C. 防御行为D. 繁殖行为
【答案】A
【解析】
【分析】动物的行为可分为觅食行为、贮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领域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会行为、定向行为、通讯行为等,各种行为都是动物对复杂环境的适应性表现。
【详解】A.迁徙行为是随着季节的变化,定期沿相对稳定的路线,在繁殖地和过冬地(或觅食地)之间的远距离移动过程,秋天,越来越多的候鸟成群结队飞往鄱阳湖,这种行为属于迁徙行为,A正确。
B.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B错误。
C.防御行为是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C错误。
D.繁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D错误。
故选A。
5. 下图是甲型流感病毒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关于该病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细胞微小,结构简单
B. ①代表遗传物质
C. 属于细菌病毒
D. 依靠自己的遗传物质,利用宿主细胞内的物质进行繁殖
【答案】D
【解析】
【分析】病毒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外部的蛋白质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生存,就会变成结晶体。①蛋白质、②内部遗传物质。
【详解】A.病毒的个体非常小,没有细胞结构,只有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病毒的形态结构,A错误。
B.病毒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结构②代表遗传物质,B错误。
C.病毒的形态有球形、杆形、蝌蚪形,大多数细菌病毒的形态是蝌蚪形;图中甲型流感病毒是动物病毒,C错误。
D.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在自己的②遗传物质指挥下,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这种自我复制是病毒的繁殖方式,D正确。
故选D。
6. 下图表示我们熟悉的几种植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①用种子繁殖B. ⑤无输导组织
C. 植物②的果实是银杏,又叫“白果”D. 植物③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植物根据生殖细胞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题图中,①肾蕨,②银杏,③葫芦藓,④衣藻,⑤向日葵。
【详解】A.①肾蕨,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用孢子繁殖后代,A错误。
B.⑤向日葵,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具有发达的输导组织,B错误。
C.②银杏,无花,种子裸露,不能形成果实,只有根、茎、叶、种子四种器官,银杏的“白果”是种子,C错误。
D.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很容易从背腹两面侵入叶细胞,使苔藓植物的生存受到威胁。③葫芦藓,有茎和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使用孢子繁殖,属于苔藓植物。因此植物③葫芦藓可当做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D正确。
故选D。
7. 鸡在运动时,能通过灵活的颈部保持头部静止。有人据此发明了能减少手机拍摄时画面抖动的电子设备“云台”。这种技术属于( )
A. 转基因B. 仿生C. 克隆D. 发酵
【答案】B
【解析】
【分析】仿生学是科学家通过对生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外形、结构和功能而造出新仪器、新设备的科学
【详解】A.转基因技术是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转基因生物,就可能表现出转基因所控制的性状,A不符合题意。
B.结合分析和题意,“手持云台”有助于拍摄出高稳定性的画面的发明灵感来源于鸡在运动时还能保持头部纹丝不动,是仿生物的某些外形、结构和功能而造出新仪器、新设备,属于仿生,B符合题意。
C.克隆指的是先将含有遗传物质的供体细胞的核移植到去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中,然后促使这一新细胞分裂繁殖发育成胚胎,当胚胎发育到一定程度后,再被植入动物子宫中使动物怀孕,便可产下与提供细胞核基因相同的动物。它是一种无性繁殖技术,C不符合题意。
D.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的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 白头叶猴是我国濒危灵长类动物。为保护白头叶猴,最有效的措施是( )
A. 颁布法律,禁止人们狩猎B. 将其全部迁入动物园进行保护
C. 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D. 建立白头叶猴的遗传资源库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主要包括就地保护、迁地(易地)保护、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等。
【详解】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属于就地保护,就地保护能保护生物及生物所生活的栖息环境,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途径,是最有效的措施;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等,以及建立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属于迁地保护,不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措施;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植物的种子库、动物的精子库等),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不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措施;此外,国家还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护生物多样性,不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措施。因此,为保护白头叶猴,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 攥紧中国种子,端稳中国饭碗。科研人员不断研发更加耐盐碱的水稻,这主要利用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
A. 基因多样性B. 物种多样性
C. 环境多样性D. 生态系统多样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详解】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如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
不同物种(水稻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水稻和普通水稻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我国动物、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高寒耐盐碱高产水稻的培育主要是利用了生物多样性中的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可见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0. 下列生物的生殖方式中,属于无性生殖的是( )
①酵母菌的出芽生殖 ②黄豆的种子繁殖 ③玫瑰的扦插
④两栖类的受精卵繁殖 ⑤猪的克隆 ⑥鸡的受精卵繁殖
A. ①②③B. ④⑤⑥C. ①③⑤D. ②④⑥
【答案】C
【解析】
【分析】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无性生殖。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只具有母体的遗传特性。
【详解】①酵母菌的出芽生殖、③玫瑰的扦插和⑤猪的克隆,都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故都属于无性生殖。
种子的主要结构是胚,胚由受精卵发育而来。②黄豆的种子繁殖、④两栖类的受精卵繁殖和⑥鸡的受精卵繁殖,都经过了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故属于有性生殖。
综上,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 要想让同一棵荔枝树上结出不同品种的荔枝,你认为最好的方法是( )
A. 组织培养B. 嫁接C. 扦插D. 播种
【答案】B
【解析】
【分析】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无性生殖。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只具有母体的遗传特性。在生产实践中,人们经常利用植物的无性生殖来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等,以迅速扩大优良植物新品种的繁殖量和保持遗传特性的一致性,常见的方式有扦插和嫁接等。
【详解】A.植物的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的条件下,将植物的茎尖、茎段或叶片等切成小块,培养在特制的培养基上,通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使它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A不符合题意。
B.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属于无性繁殖,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使果树提早结果,因此嫁接可以使同一棵荔枝树上结出不同品种的荔枝,B符合题意。
C.扦插是指把能产生不定根的植物体的枝条剪下,将下端插进潮湿的土壤中,使枝条长成一个新个体的方法,C不符合题意。
D.种子包括种皮和胚,胚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故播种属于有性生殖,有性生殖可使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 我国科学家人工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为生命起源的某个阶段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该阶段是( )
A. 无机分子转变为有机小分子B. 有机小分子合成有机大分子
C. 有机大分子形成原始生命D. 原始生命形成单细胞生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详解】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结晶牛胰岛素是一种活性蛋白质,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成功证明了在生物体外可以将有机小分子物质合成为有机大分子物质。可见是证明了生命起源的第二步,可见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 如图表示脊椎动物进化的大致过程,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三个动物类群。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①②③均进行有性生殖
B. ①的发育方式为变态发育
C. ①②③依次代表两栖类、哺乳类、爬行类
D. 脊椎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答案】C
【解析】
【分析】1.无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单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2.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详解】A.①两栖类、②爬行类、③哺乳类都属于有性生殖,A正确。
B.根据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可知:①两栖类、②爬行类、③哺乳类,从发育过程来看,图中只有①两栖类为变态发育,B正确。
C.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所以图中①两栖类、②爬行类、③哺乳类,C错误。
D.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D正确。
故选C。
14. 用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来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雷鸟的保护色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 北极熊为适应冰天雪地环境而产生白色变异
C. 不施农药前,害虫本身不存在抗药性的变异
D. 枯叶蝶形似枯叶与环境的选择无关
【答案】A
【解析】
【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详解】A.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所以雷鸟的保护色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故A正确。
B.北极熊群体内早就存在多种变异,冰天雪地环境对它的变异进行选择,使具有有利变异的白色熊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故B错误。
C.害虫群体中早就存在抗药性变异,使农药对它们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选择,故C错误。
D.枯叶蝶形似枯叶是环境对它的的此种进行选择的结果,故D错误。
故选A。
15. 外耳道多毛症是一种遗传病,其致病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某患病男子体内可能不含该致病基因细胞是( )
A. 白细胞B. 精子C. 神经细胞D. 口腔上皮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详解】ACD.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男性体细胞染色体可表示为22对+XY。白细胞、神经细胞、口腔上皮细胞都属于人的体细胞,所以都含有Y染色体,ACD不符合题意。
B.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22条常染色体+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22条常染色体+Y染色体的精子。因此,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位于Y性染色体上,而含X性染色体的精子内不含有该致病基因,B符合题意。
故选B。
16.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免疫功能的是( )
A. 抵抗病原体的侵入B. 修复愈合伤口
C. 清除体内的肿瘤细胞D. 清除体内衰老、损伤、死亡的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免疫是指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详解】免疫具有以三个方面的重要功能:自身稳定(清除体内衰老的、死亡的或损伤的细胞)、防御感染(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发生、维护人体健康)、免疫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因此属于免疫功能的选项是ACD,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7. 下列疾病与其病原体对应不正确的是( )
A. 禽流感——病毒B. 肺结核——细菌
C. 甲型肝炎——寄生虫D. 足癣——真菌
【答案】C
【解析】
【分析】病原体是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
【详解】A.禽流感是禽流感病毒引起的,该病毒主要由外部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是引起禽流感的病原体,A正确。
B.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以肺结核常见,主要通过飞沫和尘埃传播,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慢性传染病,B正确。
C.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甲型肝炎,这种肝炎的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其病毒通常由病人粪便排出体外,通过被污染的手、水、食物、食具等传染,严重时会引起甲型肝炎流行,C错误。
D.足癣指发生在脚底或脚趾间皮肤的真菌感染,是最常见的皮肤真菌感染之一。引起足癣的真菌可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污染物与人之间传播,D正确。
故选C。
18. 下图表示概念或结构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依次对应甲、乙、丙、丁的是( )
A. 狼的牙齿、门齿、犬齿、臼齿B. 有性生殖、嫁接、移栽、扦插
C. 界、纲、科、种D. 染色体、DNA、蛋白质、基因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图可以看出,甲包含乙、丙、丁,即甲与乙、丙、丁之间是包含关系,而乙、丙、丁之间属于并列关系。
【详解】A.狼属于肉食性哺乳动物,其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分化,门齿适于切断食物,犬齿适于撕裂食物,臼齿适于磨碎食物,有利于捕获猎物和消化食物,狼的牙齿与门齿、犬齿和臼齿属于包含关系,并且门齿、犬齿、臼齿属于并列关系,因此狼的牙齿、门齿、犬齿、臼齿对应图中的甲、乙、丙、丁,故A符合题意。
B.嫁接和扦插都没有经过精子和卵细胞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都属于无性生殖;移栽是把植物从一个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由种子萌发形成的植物体经过了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不是由种子萌发形成的植物体一般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因此有性生殖、嫁接、移栽、扦插不对应图中的甲、乙、丙、丁,故B不符合题意。
C.生物分类的等级单位由大到小分别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物种的简称,是最小的分类单位,也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纲包含在门中,科包含在目中,种包含在属中,纲、科、种不属于并列关系,因此界、纲、科、种不对应图中的甲、乙、丙、丁,故C不符合题意。
D.染色体主要是由DNA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组成的,其中DNA是遗传物质,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叫做基因,基因位于DNA上,DNA位于染色体上,DNA和蛋白质属于并列关系,但是基因与DNA和蛋白质不是并列关系,因此染色体、DNA、蛋白质、基因不对应图中的甲、乙、丙、丁,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9. 2024年,江西省继续推进适龄女生免费接种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从而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从免疫学角度分析,HPV疫苗属于病原体
B. 注射HPV疫苗可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
C. 给健康人注射HPV疫苗相当于保护易感人群
D. 注射HPV疫苗获得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答案】A
【解析】
【分析】(1)在免疫学上,病原体或异物侵入人体后,能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或异物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叫做抗原,常见的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2)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3)保护人体的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是人体与生俱来的,对多种病原体或异物都有防御功能,叫做非特异性免疫;人体通过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免疫功能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叫做特异性免疫。
【详解】A.注射HPV疫苗后,能够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人类乳头瘤病毒(HPV)的特殊蛋白质,即抗体,因此从免疫学角度看,HPV疫苗属于抗原,A错误;
B.注射HPV疫苗可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抵抗人类乳头瘤病毒(HPV)的抗体,B正确;
C.给健康人注射HPV疫苗产生的抗体能够抵抗人类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是对易感人群采取的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C正确;
D.注射HPV疫苗产生的抗体只是针对人类乳头瘤病毒(HPV)起作用,对其他病原体不起作用,因此获得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D正确;
故选A。
20. 某患者上臂肌肉受损后凭借气动人工肌肉(如下图)实现了运动。气动人工肌肉主要由合成纤维和橡胶软管构成,通过对橡胶软管充放气体可模拟肌肉收缩和舒张。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该患者受损的肌肉是肱二头肌
B. 气动人工肌肉的两端固定在不同的骨上
C. 给气动人工肌肉充气可实现屈肘动作
D. 只要气动人工肌肉和骨协调配合就能实现运动
【答案】D
【解析】
【分析】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详解】A.气动人工肌肉替换的是人的肱二头肌,因此该患者受损的肌肉是肱二头肌,A正确。
B.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所以气动人工肌肉的两端应固定在不同的两块骨上,B正确。
C.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每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屈肘时,肱三头肌舒张,肱二头肌收缩,气动人工肌肉代替的是肱二头肌,其充气时表示肱二头肌收缩,可实现屈肘运动,C正确。
D.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需要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因此气动人工肌肉、关节和骨协调配合实现运动,D错误。
故选D。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30分)
21. 阅读下列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甲型流感属于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为了有效预防流感的传播,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通常设置“一米线”标识等提示牌。注射甲型流感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资料二:感染性急性胃肠炎是指接触被病原微生物(如葡萄球菌、诺如病毒等)污染的食物所致的胃肠道黏膜的急性炎症。该病多发生于夏秋季节,常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并伴不同程度的发热、头痛等。搞好个人卫生、食品卫生和饮水卫生是预防该疾病的关键。
资料三:我国科学家将人乳铁蛋白基因导入奶牛的受精卵中,成功培育出了能产生人乳铁蛋白的新品种牛,提高了牛奶的品质。人乳铁蛋白最典型的应用是作为营养强化剂添加到婴幼儿配方奶粉中,从而提升婴幼儿的免疫力。
(1)资料一中,公共场所设置“一米线”标识属于控制传染病流行措施中的______。
(2)资料二中,从传染病角度分析,诺如病毒是引起感染性腹泻的______,感染了诺如病毒的人属于______。胃壁内的胃黏膜能分泌溶菌酶和胃酸,可杀死多种病菌,这属于______(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
(3)资料三中,科学家将人乳铁蛋白基因转移到奶牛的体内,采用的技术主要是______技术。
【答案】(1)切断传播途径
(2) ①. 病原体 ②. 传染源 ③. 非特异
(3)转基因
【解析】
【分析】(1)人体的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人体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及分泌物(唾液、胃液),阻挡杀死病原体,清除异物,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嘴细胞,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产生抗体,消灭病质体,属于特异性免疫。
(2)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3)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
【小问1详解】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呼吸道传染病大多可通过飞沫近距离传播,当与他人距离大于一米时,吸入他人呼出飞沫的概率减小为有效预防甲型H1N1流感病毒设置“一米线”属于控制传染病流行措施中的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小问2详解】
诺如病毒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原体指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传染源是指能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所以从传染病角度分析,诺如病毒是引起感染性腹泻的病原体。感染了诺如病毒而腹泻的人属于传染源。胃壁内的胃黏膜分泌溶菌酶和胃酸,可杀死多种病菌,这是人生来就有的,针对多种病原体起防御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小问3详解】
转基因技术是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转基因生物,就可能表现出转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所以科学家将乳铁蛋白基因转移到牛的体内,该过程采用的技术主要是转基因技术。
22. 图甲为某家族单双眼皮的遗传图解(显性基因用D表示,隐性基因用d表示)。图乙表示人的生殖过程中,一个受精卵分裂后发育为两个胚胎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由图甲可以判断,单眼皮为______(填“显”或“隐”)性性状,图中7号的基因组成是______。
(2)在生殖过程中,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是精子和______。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图甲中6号产生的精子类型的是______(填字母,双选)。
(3)若图乙中的个体A是男孩,其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的组成是______。成年以后, A、B两人各自生活在不同环境中,两人肤色、身高等出现差异,这属于______(填“可遗传”或“不可遗传”)的变异。
【答案】(1) ①. 隐 ②. dd
(2) ①. 卵细胞 ②. DE
(3) ① XY ②. 不可遗传
【解析】
【分析】(1)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如豌豆的花色有红色和白色、种子的形状有圆粒和皱粒、人的眼皮有双眼皮和单眼皮等。
(2)在生物的体细胞中,基因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细胞时,精子或卵细胞只获得成对基因中的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时,受精卵中的基因又恢复成成对存在。
(3)生物体的某一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4)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5)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不是任意的一半,而是成对的染色体中有一条进入生殖细胞。
(6)变异的类型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为可遗传变异,如生物的基因突变;环境改变而未影响到遗传物质的变异为不可遗传变异。如水稻水、肥条件好的环境中长势良好的变异。
【小问1详解】
由图甲中信息可知,第Ⅱ代5、6均为双眼皮,而第Ⅲ代7却为单眼皮可以判断,单眼皮为隐性性状,其基因组成为dd,第Ⅱ代5、6的基因组成为Dd 。
【小问2详解】
在生殖过程中,精子或卵细胞(生殖细胞)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6号个体的基因组成是Dd,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不是任意的一半,而是成对的染色体中有一条进入生殖细胞,所以6号产生的精子的过程如图:
因此,6号产生的精子类型的是D或d,正确的是 D、E。
【小问3详解】
若图中A是男孩,则其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的组成是XY。A与B是同卵双生的双胞胎,基因组成完全相同,性别也相同,成年以后,两人各自生活在不同环境中,两人肤色、行为方式等出现很大差异,这种变异是由于环境变化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性改变属于不遗传的变异。
23. 螺蛳粉是柳州特色小吃,柳州螺蛳粉制作技艺已人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袋装螺蛳粉中有螺蛳汤料、酸笋包、花生料包、腐竹料包、黑木耳料包等。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螺蛳和我们熟悉的蜗牛、河蚌等一样都是软体动物,它们的主要特征是柔软的身体表面有______,大多数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______。
(2)酸笋是用新鲜竹笋和食盐经密封腌制而成的,使新鲜竹笋变酸的微生物是______。与植物细胞相比,该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中______(填“有”或“无”)成形的细胞核。
(3)料包中的黑木耳属于______(填“细菌”或“真菌”)。
(4)螺蛳粉的料包采用真空包装。从食品保存的角度分析,这是为了抑制食品内细菌和真菌的______。
【答案】(1) ①. 外套膜 ②. 足
(2) ①. 乳酸菌 ②. 无
(3)真菌 (4)生长和繁殖
【解析】
【分析】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一般具有贝壳,有的贝壳退化,身体不分节,足的形状各具特色,如河蚌的斧足、蜗牛的腹足、乌贼的腕足等。
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
【小问1详解】
蜗牛、河蚌、螺蛳都是软体动物,它们的身体柔软,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小问2详解】
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在新鲜竹笋变酸的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
乳酸菌等细菌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这样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因此,这类菌的细胞结构与植物细胞结构相比,它们的区别是这类菌的细胞结构中无成形的细胞核。
【小问3详解】
黑木耳属于真菌,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维持生存,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分解者的作用。
【小问4详解】
细菌和真菌生活的基本条件:①一定的水分和适宜的温度;②绝大多数细菌和真菌需现成的有机物作为营养;③不同种类还需特定的生存条件,如有的种类生活需要氧气。由于各种细菌、霉菌等微生物,接触到食物,并利用食物中的有机物,生长和大量繁殖。期间会产生很多的生长代谢产物,产生各种各样的味道,如酸、臭等等。因此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因此,真空包装能隔绝空气,可以抑制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24. 生物通过生殖和发育,使得生命在生物圈中世代相续,生生不息。图一~五表示几种生物的生殖或发育方式。请据图回答:
(1)生物的生殖方式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其根本区别是有无______。
(2)若图一中的D表示个体发育的起点,请写出家蚕的发育过程: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3)图二为丹顶鹤的卵的结构示意图。胚胎发育过程中,能发育成雏鸟的结构是[2]______。
(4)图三中母体和胎儿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____](填序号)胎盘。
(5)图四所示操作叫做______,植株成活的关键是①和②的______(填结构名称)紧密结合。
(6)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绘制了某些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示意图(如图五),其中①代表受精过程,②代表发育过程。若图中生物体代表大鲵,过程①表示______(填“体内”或“体外”)受精。
【答案】(1)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2)D→A→B→C (3)胚盘
(4)4 (5) ①. 嫁接 ②. 形成层
(6)体外
【解析】
【分析】(1)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家蚕的生殖和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称为完全变态发育, 蝗虫的生殖和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称为不完全变态发育。
(2)图二中1是卵壳,2是胚盘,3是卵黄,4是卵白。图三中1是羊水,2是胎儿,3是子宫,4是胚盘,5是脐带。图四①是接穗,②是砧木。图五①表示受精作用,②表示受精卵发育过程。
【小问1详解】
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无性生殖。二者的根本区别是有无生殖细胞的结合。
【小问2详解】
家蚕的生殖和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若图一中的D表示个体发育的起点,则家蚕的发育过程为D→A→B→C。
【小问3详解】
图二中2胚盘是卵黄表面中央一盘状小白点,是胚胎发育的部位,能发育为雏鸟,胚盘是鸟卵中最重要的部分。
【小问4详解】
图三中4胎盘是胎儿与母体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胎儿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
【小问5详解】
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①是接穗,②是砧木。嫁接应确保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在一起。因为形成层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的细胞,使接穗和砧木生长到一起,以确保接穗成活。
【小问6详解】
大鲵属于两栖动物,图五中①代表受精过程,则过程①表示体外受精。
25. 某兴趣小组以酵母菌为材料,探究温度对酵母菌呼吸作用的影响。实验步骤:①取两组下图所示的装置,分别编号为甲、乙。
②向甲、乙两装置的A瓶中分别加入20mL酵母菌培养液,再向装置甲的B瓶中加入20mL澄清石灰水,向装置乙的B瓶中加入20mL______。(注:A瓶中都预留了足够的空气)
③将装置甲放于5℃左右条件下培养,装置乙放于25℃左右条件下培养,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④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澄清石灰水的浑浊程度。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1)依据题目信息可知,该实验作出的假设是______。
(2)该实验的原理是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石灰水越浑浊,说明酵母菌释放的二氧化碳量越______(填“多”或“少”),呼吸作用越______(填“强”或“弱”)。
(3)该实验的变量为______。
(4)该实验设置乙组进行对照。步骤②中,应向装置乙的B瓶中加入20mL______。
(5)根据所学知识预测实验结果:装置______(填“甲”或“乙”)中澄清石灰水的浑浊程度不明显,另一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明显浑浊。
【答案】(1)温度对酵母菌呼吸作用有(没有)影响
(2) ①. 多 ②. 强
(3)温度 (4)澄清石灰水
(5)甲
【解析】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小问1详解】
该实验是探究温度对酵母菌呼吸作用的影响,提出的问题:温度对酵母菌呼吸作用有影响吗?作出假设是对提出问题肯定或否定回答,此题作出假设:温度对酵母菌呼吸作用有(没有)影响。
【小问2详解】
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为生物的活动提供动力。不同的温度下酵母菌进行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不同。澄清石灰水越浑浊,说明酵母菌释放的二氧化碳越多,呼吸作用越强。
【小问3详解】
该实验探究的是温度对酵母菌呼吸作用的影响。因此实验变量是温度。
【小问4详解】
实验设置乙组的目的是形成对照。对照实验是除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均相同且适宜,所以向装置甲的B瓶中加入20mL澄清石灰水,向装置乙的B瓶中加入20mL澄清石灰水。
【小问5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预测实验结果:甲组放于低温条件下培养,产生的二氧化碳较少;乙组放于常温条件下培养,产生的二氧化碳较多。因此,甲组澄清石灰水浑浊程度不明显,乙组澄清石灰水浑浊程度明显。
2024年湖南省永州市中考一模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湖南省永州市中考一模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湖南省永州市中考一模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湖南省永州市中考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湖北省孝感市中考一模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湖北省孝感市中考一模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湖北省孝感市中考一模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湖北省孝感市中考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广东省中考一模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广东省中考一模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广东省中考一模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广东省中考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