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菏泽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读图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孟德尔在豌豆花未成熟时对母本进行去雄并套袋
B.孟德尔假设的核心内容是受精时雌雄配子是随机结合的
C.F1黄色圆粒豌豆自交后代同时出现圆粒与皱粒、黄色与绿色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D.孟德尔进行的测交实验属于假说——演绎法中的实验验证阶段
2.水稻的花为两性花(即一朵花中既有雄蕊,也有雌蕊),玉米的花为单性花(即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雌蕊)。下列有关植物人工异花传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对水稻进行杂交时需要对父本进行去雄
B.对玉米进行杂交的基本操作程序是去雄→套袋→授粉→套袋
C.无论是水稻还是玉米,在杂交过程中都需要套袋
D.无论是水稻还是玉米,在杂交过程中都需要去雄
3.某雌雄同株植物的紫茎和绿茎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基因控制,携带绿茎基因的花粉只有1/2可以存活。紫茎(Aa)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 )
A.3:1B.7:1C.5:1D.8:1
4.兔子的毛色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组复等位基因控制,其中灰毛(由B基因控制)对青毛(b1)、白毛(b2)、黑毛(b3)、褐毛(b4)均为显性。让不同毛色的兔子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根据上表数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兔群中灰毛兔的基因型共有4种
B.b1、b2、b3、b4基因之间的显隐性顺序是b1>b2>b3>b4
C.实验乙的F1黑毛兔与纯种白毛兔杂交,子代兔子中黑毛:褐毛=1:1
D.让实验丙子代中的青毛雌、雄兔随机交配,子代黑毛兔约占3/16
5.基因型为AaBBcc、AabbCc的两株豌豆杂交,若三对等位基因各控制一对相对性状,且独立遗传,则其后代的表型比例接近( )
A. 9∶3∶3∶1B. 3∶3∶1∶1C. 1∶2∶1D. 3∶1
6.某种名贵花卉的花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F1全是紫花植株,F1自交,F2中出现紫花植株、红花植株、白花植株,且其比例为9∶3∶4。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植物花色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 F2紫花植株中杂合子的比例为4/9
C. F2中红花植株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紫花植株
D. F2红花植株自由交配,后代中白花植株占1/9
7.在豚鼠中,黑色(C)对白色(c)是显性,毛皮粗糙(R)对毛皮光滑(r)是显性。能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最佳杂交组合是( )
A.黑光×白光→18黑光∶16白光
B.黑光×白粗→25黑粗
C.黑光×白粗→15黑粗∶17黑光∶16白粗∶16白光
D.黑粗×白光→10黑粗∶9黑光∶8白粗∶11白光
8.已知小麦的有芒(A)对无芒(a)为显性,抗病(R)对不抗病(r)为显性,小麦一年只播种一次。如图是培育无芒抗病小麦的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杂交的目的是将控制无芒和抗病的基因集中到子一代中
B.子一代自交的目的是使子二代中出现无芒抗病个体
C.得到纯合的无芒抗病种子至少需要五年
D.子二代中无芒抗病植株自交的目的是筛选子二代中无芒抗病植株中的纯合子
9.某种遗传病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如图所示。已知I1的基因型为AABb,且Ⅱ2与Ⅱ3婚配的子代均不会患病。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I3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B.Ⅱ2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
C.Ⅱ4的基因型杂合的概率为1/2D.Ⅲ1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或AABb
10.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其产量居世界第一,培育油菜的矮秆植株对其抗倒伏及机械化收割均有重要意义。某研究小组通过神舟飞船搭载纯种高秆油菜种子培育出一个纯种矮秆突变体。为了阐明矮秆突变体的遗传机制,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试验,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两个实验的结果可排除该性状通过母本某些细胞器遗传给子代
B.F2的高秆自交,单株收获种子,种植统计出表现型比例有3种
C.若F2某高秆自交子代全为高秆,则该植株可能的基因型有5种
D.让F2的矮秆与高秆进行测交,可确定F2中各高秆植株的基因型
11.西瓜的瓜重是由基因(用A、B、C…表示)控制的,用瓜重为6千克的西瓜植株与瓜重为4千克的西瓜植株杂交,F1瓜重均为5千克,F2中又出现了瓜重为2千克与8千克的西瓜植株,各占1/64。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西瓜的瓜重至少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B.瓜重为6千克的西瓜植株有5种基因型
C.亲本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ccxaaBBCC
D.瓜重分别为2千克与8千克的西瓜植株杂交,子代的瓜重为4千克
1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确认同源染色体的准确依据是( )
A.能两两配对的两条染色体
B.一定是大小形状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C.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两条染色体
D.由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成的两条染色单体
13.下图甲表示某生物(2a=8)细胞分裂过程中的一条染色体(质)的变化过程,图乙表示该生物细胞分裂时有关物质或结构数量的相关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时不可能发生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B.图甲可表示一次细胞分裂过程中完整的染色体形态变化
C.若图乙曲线表示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8
D.若图乙表示每条染色体的DNA数量变化,则图乙ab段可表示图甲③过程
14.如图甲、乙、丙依次表示某动物体内细胞分裂图,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不同分裂时期细胞核中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与核DNA数目的关系。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甲所示细胞对应图乙中的DE段、图丙中的③
B.图甲中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C.图丙中引起①→②变化的是着丝粒的分裂
D.图丙中与图乙中BC段对应的只有②
15.下图表示某个生物的精子细胞,试根据细胞内基因的类型,判断其精子细胞至少来自几个精原细胞(不考虑交叉互换)( )
A.2个B.3个C.4个D.5个
16.闭花授粉植物甲,其花的位置分为叶腋生和茎顶生两种,分别受T和t基因控制(完全显性);雌雄同体异花植物乙,其籽粒的颜色黄色与白色分别由Y和y基因控制(完全显性)。两者的遗传均遵循孟德尔定律。自然状态下,间行种植基因型为TT、Tt的植物甲(两者数量之比是2:1)和间行种植基因型为YY、Yy的植物乙(两者数量之比是2:1)。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甲的F1中纯合花叶腋生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3/4
B.植物甲和植物乙的F1中隐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均为1/36
C.若植物甲含有隐性基因的雄配子的存活率为1/2,则F1中花茎顶生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18
D.正常情况下植物乙的F1中籽粒黄色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25/36
二、多选题
17.致死基因的存在可影响后代性状分离比。现有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但具有某种基因型的配子或个体致死,不考虑环境因素对表现型的影响,若该个体自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后代分离比为6∶3∶2∶1,则推测原因可能是某对基因显性纯合致死
B.后代分离比为5∶3∶3∶1,则推测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AB的雄配子致死
C.后代分离比为7∶3∶1∶1,则推测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Ab的雄配子或雌配子致死
D.后代分离比为9∶3∶3,则推测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aB的雄配子或雌配子致死
18.小鼠的毛色是由小鼠毛囊中黑色素细胞合成的色素控制的。其色素合成机理如下图所示,现有一只白色雄性小鼠,选用两只基因型不同的棕黄色雌鼠杂交,分别统计子代小鼠的表现型及比例、后代性状无性别差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两组子代小鼠表现型及比例分别是全为黑色和黑色:白色=1:1,可判断白色雄鼠能表达黑色素合成酶
B.若两组子代小鼠表现型及比例分别是黑色:棕黄色=1:1和黑色:棕黄色:白色=1:1:2,可判断B/b、D/d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C.若两组子代小鼠表现型出现黑色,可判断黑色小鼠的基因型一定为BbDd
D.若一组子代小鼠表现型全为黑色,则子代小鼠自由交配,F2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色:棕黄色:白色=9:3:4
19.某种雌雄同株植物的花色受一组复等位基因A+、A、a控制(A+对A和a为显性,A对a为显性),其中基因A+控制红色素的形成、基因A控制蓝色素的形成、基因a控制黄色素的形成,含有相应色素就开相应颜色的花。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植物群体中与花色有关的基因型有6种
B.黄色植株自交后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
C.红花植株与蓝花植株杂交,后代可能出现三种花色的植株
D.若亲本均为杂合子,则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
20.果蝇的体细胞中共有4对染色体,在精原细胞(可进行有丝分裂)的一个完整细胞周期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b时间段内,细胞主要进行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B.a~b时间段内,中心粒会倍增并形成纺锤体
C.b~c时间段内,细胞内共有16条姐妹染色单体
D.c~d时间段的DNA含量变化是核膜重建造成的
三、读图填空题
21.下图1表示某动物(2n=4)器官内正常的细胞分裂图,图2表示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白)、染色单体(阴影)和核DNA(黑)数量的柱形图,图3表示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1中的_____细胞可以判断该动物的性别,甲细胞的名称是_____。乙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可继续进行的分裂方式是_____。
(2)图1中乙细胞的前一时期→乙细胞的过程对应于图2中的_____(用罗马数字和箭头表示);甲细胞甲细胞的后一时期对应于图2中的_____(用罗马数字和箭头表示)。
(3)图3中代表减数分裂I的区段是_____,图中DE、HI、JK三个时间点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原因_____(都相同/各不相同/不完全相同)。
(4)下图A是上图1丙细胞产生的一个生殖细胞,根据染色体的类型和数目,判断图B中可能与其一起产生的生殖细胞有_____。
22.如图甲是某动物生殖细胞形成过程的简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是在动物的_____中形成的,②的名称是_____。
(2)图甲中的①所示的一个细胞能够形成_____个⑦所示的细胞。发生了图乙中DE段变化的是图甲中的_____细胞。
(3)若图乙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值的变化,则等位基因分离发生在_____段。
四、实验探究题
23.已知红玉杏花朵颜色由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该色素随液泡中细胞液pH降低而颜色变浅。B基因与细胞液的酸碱性有关。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
(1)纯合白色植株和纯合深紫色植株作亲本杂交,子一代全部是淡紫色植株,该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_____。
(2)若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淡紫色红玉杏(AaBb)自交,F1中白色红玉杏的基因型有_____种,其中纯种个体占_____。
(3)若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某同学发现淡紫色红玉杏(AaBb)自交,F1中红玉杏花朵颜色为深紫色:淡紫色:白色=1:4:7,某同学经过分析后认为可能是含_____的雄配子致死,现在该同学有各种基因型的白色红玉杏若干株,请设计实验证明该同学的观点:
实验步骤:_____。
实验结果与结论:_____。
24.藏报春花的花色表现为白色(只含白色素)和黄色(含黄色锦葵色素),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生理机制如图甲所示。为探究藏报春花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及比例如图乙所示:
(1)根据图甲和图乙杂交结果说明两对基因遵循_____定律。
(2)F1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种群中黄花基因型有_____种。F2白花植株中自交后不发生性状分离的比例是_____。
(3)上述F2部分白花个体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欲判断这样个体的基因型,设计了以下实验,请根据相关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①让能够发生性状分离的个体自交;②分析并统计后代的表型和比例。预测实验的结果及结论: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A、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株,因此,进行杂交实验时,在豌豆花未成熟时对母本进行去雄并套袋,A正确;
B、孟德尔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B错误;
C、F1表现为黄色圆粒,其自交后代同时出现圆粒与皱粒、黄色与绿色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C正确;
D、孟德尔进行的测交实验是验证假说内容的,属于假说——演绎法中的实验验证阶段,D正确。
故选B。
2.答案:解析:A、对水稻(两性花)进行杂交需要对母本进行去雄,防止其自交而影响实验结果,A错误;
B、对玉米(单性花)进行杂交时,不需要进行去雄操作,B错误;
C、无论是水稻还是玉米,在杂交过程中都需要套袋,以防止外来花粉干扰,C正确;
D、玉米是单性花,杂交时不需要去雄,D错误。故选C。
3.答案:C
解析:ABCD、紫茎(Aa)自交后代,携带绿茎基因的花粉只有1/2可以存活,即该植株产生的雄配子有两种:1/3a、2/3A,雌配子也有两种:1/2a、1/2A。雌雄配子结合后产生的子代中AA=1/3,Aa=1/2,aa=1/6,所以紫茎(Aa)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5:1,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4.答案:D
解析:A、灰毛兔的基因型有BB、Bb1、Bb2、Bb3、Bb4,共5种基因型,A错误;
B、根据实验甲纯种青毛兔(b1b1)×纯种白毛兔(b2b2)→F1为青毛兔(b1b2)可知,b1对b2为显性;根据实验乙纯种黑毛兔(b3b3)×纯种褐毛兔(b4b4)→F1为黑毛兔(b3b4)可知,b3对b4为显性;实验丙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1b4:b1b3:b2b3:b2b4=1:1:1:1,表型及比例为青毛:黑毛:白毛=2:1:1,故b1b3和b1b4均表现为青毛,b2b3表现为黑毛,b2b4表现为白毛,因此四种基因的显隐性关系是b1>b3>b2>b4,B错误;
C、根据以上分析,实验乙的F1黑毛兔(b3b4)与纯种白毛兔(b2b2)杂交,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2b3:b2b4=1:1,即黑毛:白毛=1:1,C错误;
D、根据以上分析,实验丙子代中青毛兔的基因型有1/2b1b4、1/2b1b3其中的雌、雄兔随机交配,雌、雄兔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均为b1:b3:b4=2:1:1,故子代中青毛:黑毛:褐毛=12:3:1,黑毛兔约占3/16,D正确。
故选D。
5.答案:B
解析:单独考虑每对等位基因,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杂交,后代的表型比例为3∶1;基因型为BB、bb的个体杂交,后代的表型均为显性;基因型为cc、Cc的个体杂交,后代的表型比例为1∶1,因此基因型为AaBBcc、AabbCc的两株豌豆杂交,其后代的表型比例为(3∶1)×1×(1∶1)=3∶3∶1∶1,B正确。
故选B。
6.答案:B
解析:A、假设控制花色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为A、a和B、b,已知子一代紫花植株自交后代出现紫花植株、红花植株、白花植株、且其比例为9∶3∶4,是9∶3∶3∶1的变式,说明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F2中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_B_,其中杂合子占8/9,B错误;
C、F2中红花植株(AAbb、Aabb或aaBB、aaBb)自交,后代不会出现A_B_,因此不会出现紫花植株,C正确;
D、F2中红花植株(1/3AAbb、 2/3Aabb或1/3aaBB、2/3aaBb)自由交配,后代中白花植株(aa_ _或_ _bb)所占的比例为2/3×2/3×1/4=1/9,D正确。
故选B。
7.答案:D
解析:A、黑光×白光→18黑光∶16白光,其中只有一对为相对性状,不能验证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
B、黑光×白粗→25黑粗,没有性状分离,不能验证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
C、黑色(C)对白色(c)是显性,毛皮粗糙(R)对毛皮光滑(r)是显性,黑光×白粗→15黑粗∶17黑光∶16白粗∶16白光,没有产生4种配子的过程,不能验证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
D、黑粗(相当于F1的双显)×白光(双隐性纯合子)→10黑粗:9黑光:8白粗:11白光,可以验证F1产生四种类型配子,比例接近1:1:1:1,即可以验证自由组合定律,D正确。
故选D。
8.答案:C
解析:A、由图可知,杂交的目的是将控制无芒和抗病的基因集中到子一代中,从而使后代中出现目标类型,A正确;
B、子一代自交的目的是为了出现性状分离,使子二代中出现无芒抗病个体,以便留种,B正确;
C、有芒抗病植株和无芒不抗病植株进行杂交产生的子一代中虽然没有出现无芒抗病植株,但已经将控制优良性状的基因(a)和(R)集中到了子一代中,然后通过子一代自交,子二代中出现了符合要求的植株,但其中有2/3是杂合体,纯合体只占1/3,所以要令子二代中无芒抗病植株自交,目的是鉴定哪些是纯合体。因为小麦一年只播种一次,要杂交一次、自交两次才能获得纯合的无芒抗病种子,所以至少需要三年才能获得纯合的无芒抗病种子,C错误;
D、子二代中无芒抗病植株自交的目的是筛选子二代中的纯合子(体),同时也能提高纯合子的比例,D正确。
故选C。
9.答案:B
解析:A、同时含有A和B两种显性基因才不会患病,且Ⅱ2与Ⅱ3婚配的子代均不会患病,所以II2的基因型为AAbb,II3基因型为aaBB。所以I3基因型AaBB或AaBb,A错误;
B、同时含有A和B两种显性基因才不会患病。且Ⅱ2与Ⅱ3婚配的子代均不会患病,所以II2的基因型为AAbb,II3基因型为aaBB,B正确;
C、II3基因型为aaBB,只能推断I3和I4个体的基因型的种类,并不能得知基因型的比例,所以无法计算,C错误;
D、II2的基因型为AAbb,II3基因型为aaBB,Ⅲ1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D错误。
故选B。
10.答案:D
解析:A、若为母系遗传,则实验一中的子代应均为高秆,实验二中的子代应全为矮秆,与实验结果不符,故两个实验的结果可排除该性状通过母本某些细胞器遗传给子代,A正确;
B、处理题图中的相关数据,实验一和二的子二代高秆:矮秆均约为15:1,符合9:3:3:1的变式,故推测该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若分别用A/a和B/b这两对等位基因表示,则亲本高秆基因型为:AABB,亲本高秆基因型为:aabb,子一代基因型为:AaBb,F2的高秆(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自交,单株收获种子,那么AABB、AABb、AAbb、AaBB、aaBB自交均为高秆,AaBb自交子代高秆:矮秆=15:1,Aabb、aaBb自交子代高秆:矮秆=3:1,共3种表现型比例,B正确;
C、结合B选项的分析,若F2某高秆自交子代全为高秆,则其可以对应AABB、AABb、AAbb、AaBB、aaBB共5种基因型,C正确;
D、结合B选项的分析,F2矮秆(基因型为aabb)与高秆(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进行测交,其中AABB、AABb、AAbb、AaBB、aaBB这五种基因型的高秆测交子代均为高秆,AaBb测交子代高秆:矮秆=3:1,Aabb、aaBb这两种基因型测交子代高秆:矮秆=1:1,故无法确定F2中各高秆植株的基因型,D错误。
故选D。
11.答案:C
解析:由以上分析可知,西瓜的瓜重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的,A错误;瓜重为6千克的西瓜应含有4(6-2)个显性基因,基因型>5种,B错误;两亲本分别为4千克(含2个显性基因)和6千克(含4个显性基因),基因型可能为AAbbccxaaBBCC,C正确;瓜重为2千克的西瓜(不含显性基因)基因型为aabbcc与8千克的西瓜(含6个显性基因)基因型为AABBCC,子代基因型为AaBbCc,含有三个显性基因,瓜重为2+3=5千克,D错误。
12.答案:A
解析:A、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形成四分体,所以能在减数分裂中两两配对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A正确;
B、同源染色体的形态和大小一般相同,而不是一定相同,如X和Y是一对同源染色体,但它们的形态和大小不同,B错误;
C、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如来自父方的第2号染色体和来自母方的第3号染色体,C错误;
D、由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成的两条染色单体来源相同,属于姐妹染色体单体,不是同源染色体,D错误。
故选A。
13.答案:D
解析:A、a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后期都可能发生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A错误;
B、图甲不能表示一次细胞分裂过程中完整的染色体形态变化,因为染色体还要解螺旋化形成染色质,B错误;
C、若图乙曲线表示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4,C错误;
D、图乙ab段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可表示图甲③过程,D正确。
故选D。
14.答案:D
解析:A、图甲所示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没有染色单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而图乙中的DE段可以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图丙中的①也含有8条染色体,没有染色单体,所以图甲所示细胞对应图乙中的DE段、图丙中的①,A错误;
B、图甲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并未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错误;
C、图丙中②可以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①可以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因此图丙中引起②→①变化的是着丝粒的分裂,C错误;
D、图乙中BC段与图丙中的②都存在染色单体,而图丙中的①和③都不存在染色单体,所以图丙中与图乙中BC段对应的只有②,D正确。
故选D。
15.答案:B
解析: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2种基因型,则图中精细胞:①ACd和④acD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②ACD和⑥acd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③AcD、⑤AcD和⑦aCd、⑧aCd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综上可知,图中8个精细胞至少来自3个精原细胞,B正确。
故选B。
16.答案:B
解析:A、闭花授粉植物甲在自然状态下进行自交,即亲本TT=2/3,Tt=1/3,自交后F1中纯合花叶腋生的个体(基因型为TT)所占的比例为:2/3+1/3×1/4=3/4,A正确;
B、植物甲自交的F1中隐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3×1/4=1/12,植物乙随机交配,亲本YY=2/3,Yy=1/3,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为:Y配子=5/6,y配子=1/6,则植物乙的F1中隐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6×1/6=1/36,B错误;
C、闭花授粉植物甲在自然状态下进行自交,即亲本TT=2/3,Tt=1/3,若植物甲含有隐性基因的雄配子的存活率为1/2,则Tt自交时,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T雄配子=2/3,t雄配子=1/3,雌配子种类和比例为:T雌配子=1/2,t雌配子=1/2,则F1中花茎顶生个体(基因型为tt)所占的比例为:1/3×1/3×1/2=1/18,C正确;
D、植物乙随机交配,亲本YY=2/3,Yy=1/3,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为:Y配子=5/6,y配子=1/6,其F1中籽粒黄色纯合子(基因型为YY)所占的比例为:5/6×5/6=25/36,D正确。
故选B。
17.答案:ABC
解析:A、按照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分析,正常情况下,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是AB∶Ab∶aB∶ab=1∶1∶1∶1,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_B_∶A_bb∶aaB_∶aabb=9∶3∶3∶1.后代分离比为6∶3∶2∶1,与A_B_∶A_bb∶aaB_∶aabb=9∶3∶3∶1对照可推测可能是某对基因显性纯合致死,A正确;
B、后代分离比为5∶3∶3∶1,说明双显中死亡四份,可推测可能是基因型为AB的雄配子或雌配子致死,导致双显性状中少4份,B正确;
C、由于子二代A_B_∶aaB_∶A_bb∶aabb=7∶3∶1∶1,与9∶3∶3∶1相比,A_B_少了2,A_bb少了2,最可能的原因是Ab的雄配子或雌配子致死,C正确;
D、后代分离比为9∶3∶3,没有出现双隐性,说明aabb的合子或个体死亡,D错误。
故选ABC。
18.答案:AC
解析:A、现有一只白色雄性小鼠bb--,选用两只基因型不同的棕黄色雌鼠B-dd杂交,子代小鼠表现型及比例分别是全为黑色和黑色:白色=1:1,则说明白色雄性小鼠基因型为bbDD,所以白色雄鼠能表达黑色素合成酶,A正确;
B、现有一只白色雄性小鼠bb--,选用两只基因型不同的棕黄色雌鼠B-dd杂交,子代小鼠表现型及比例分别是全为黑色和黑色:白色=1:1和黑色:棕黄色:白色=1:1:2,则说明白色雄性小鼠基因型为bbDD或bbD-,雌性小鼠为Bbdd,则无论B/b、D/d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都会有相同的结果,B错误;
C、由于白色雄性小鼠为bb--,棕黄色雌鼠为B-dd,若两组子代小鼠表现型出现黑色,可判断黑色小鼠的基因型一定为BbDd,C正确;
D、由于白色雄性小鼠为bb--,棕黄色雌鼠为B-dd,若一组子代小鼠表现型全为黑色,则亲本基因型为bbDD×BBdd,则F1为BbDd,由于无法判断B/b、D/d基因的位置,所以F2表现型及比例不一定是黑色:棕黄色:白色=9:3:4,D错误。
故选AC。
19.答案:ABC
解析:A、该雌雄同株植物群体中与花色有关的基因型有3种纯合的,3种杂合的,共有6种,A正确;B、黄色植株是隐性纯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B正确;C、基因型为A+a的红花植株与基因型为Aa的蓝花植物杂交,后代有三种花色,C正确.
20.答案:AC
解析:A、据图可知,a~b时间段内,DNA加倍,处于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主要进行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A正确。B、a~b时间段属于分裂间期,中心粒倍增发生在分裂间期,形成纺锤体的时期是前期,B错误;C、果蝇的体细胞中共有8条染色体,b~c时间段内(前期和中期),含有染色单体,细胞内存在16条姐妹染色单体,C正确;D、c~d时间段,每条染色体上的DNA从2变成1,为分裂后期,此时期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是姐妹染色单体分开造成的,而核膜重建发生在末期,D错误。故选:AC。
21.答案:(1)丙;次级精母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2)ⅡⅠ;ⅢⅤ
(3)AC;不完全相同
(4)①和③
解析:(1)丙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为初级精母细胞,故根据丙图可以判断该生物性别为雄性。甲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代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甲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乙细胞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代表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为精原细胞,因此可以继续进行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
(2)图1中乙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的前一时期(有丝分裂中期),据图2所示,有丝分裂中期代表的时期为II,有丝分裂后期代表的时期为I,所以图1中乙细胞的前一时期→乙细胞的过程对应于图2中的Ⅱ→Ⅰ;甲细胞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甲细胞的后一时期代表的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图2中,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对应的是Ⅲ,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对应的是Ⅴ,所以甲细胞甲细胞的后一时期对应于图2中的Ⅲ→Ⅴ。
(3)减数分裂I主要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形成的子细胞(刺激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图3中,BC段代表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AC段表示减数分裂I;图中DE段加倍是因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HI段染色体数目加倍是因为受精作用,JK段是因为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因此,这三个时间点染色体数目加倍原因不完全相同。
(4)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两个精细胞所含染色体应该相同(若发生交叉互换,则只有少数部分不同),因此与图A细胞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图B中的③,①的两条染色体都是黑色的,是其同源染色体,所以也是来自于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因此图B中可能与图A一起产生的生殖细胞有①和③。
22.答案:(1)卵巢;初级卵母细胞
(2)1/一;⑤
(3)CD
解析:(1)依据题图信息可知,图甲中的②和⑤细胞质分裂不均等,图甲表示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是在动物的卵巢中形成的。图甲中的②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表示初级卵母细胞。
(2)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可形成一个卵细胞,图甲中的①所示的一个卵原细胞能够形成1个⑦所示的卵细胞。图乙中DE段变化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发生了图乙中DE段变化的是图甲中的⑤减数分裂II后期的细胞。
(3)若图乙曲线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值的变化,等位基因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值为1/2,对应图甲中的CD段。
23.答案:(1)AABB×AAbb或aaBB×AAbb
(2)5;3/7
(3)Ab;让淡紫色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个白色个体进行正反交实验,观察后代的表型及比例;当淡紫色个体(母本)与aabb(父本)杂交,后代的表型之比为淡紫色:深紫色:白色=1:1:2;当淡紫色个体(父本)与aabb(母本)杂交,后代的表型之比淡紫色:白色=1:2时,说明该同学观点正确。
解析:(1)结合表格可知,纯合白色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aaBB和aabb三种,纯合深紫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而淡紫色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和AaBb两种,纯合白色植株和纯合深紫色植株作亲本杂交,子一代全部是淡紫色植株,所以该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AABB×AAbb或aaBB×AAbb。
(2)若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说明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淡紫色红玉杏(AaBb)自交,F1中白色红玉杏基因型有1AABB、2AaBB、1aaBB、1aabb、2aaBb,共5种,其中纯种个体AABB、aaBB和aabb占3/7。
(3)若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某同学发现淡紫色红玉杏(AaBb)自交,正常情况下A-B-∶A-bb∶aaB-∶aabb=9∶3∶3∶1,应表现为:淡紫色:白色=3:6:7,实际上F1中红玉杏花朵颜色为深紫色:淡紫色:白色=1:4:7,可能是含Ab的雄配子致死;若要设计实验验证该同学观点,则应让含有该致死基因的个体进行测交的正反交实验,即让淡紫色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个白色个体进行正反交实验,观察后代的表型及比例:当淡紫色个体(母本)与aabb(父本)杂交,由于母本的配子均不致死,能产生AB∶Ab∶aB∶ab=1∶1∶1∶1,则后代的表型之比为淡紫色:深紫色:白色=1:1:2;当淡紫色个体(父本)与aabb(母本)杂交,由于Ab致死,则产生的雄配子是生AB∶aB∶ab=1∶1∶1,后代的表型之比淡紫色:白色=1:2时,说明该同学观点正确。
24.答案:(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或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2)AaBb;2;7/13
(3)如果白花:黄花=13:3,则该植株基因型为AaBb;如果白花:黄花=3:1,则该植株基因型为AABb。
解析:(1)根据图甲和图乙杂交结果,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13∶3,是9∶3∶3∶1的变形,说明两对基因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图乙中,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13∶3,说明子一代是双杂合子AaBb,则亲本白花为aaBB,黄花为AAbb,F1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种群中黄花基因型有2种,分别为AAbb和Aabb。F2中白花基因型为A_B_、aaB_、aabb,一共有7种,共占13份,其中A_BB(3份)、aaB_(3份)、aabb(1份)能稳定遗传,占F2代白花藏报春的7/13。
(3)上述F2部分白花个体自交,其中AaBb、AABb自交则会发生性状分离,出现黄花。欲判断这样个体的基因组成,可以让能够发生性状分离的个体自交;然后分析并统计后代的表现型和比例如下:如果该植株基因型为AaBb,则后代中白花∶黄花=13∶3;如果该植株基因型为AABb,则自交后代中的性状分离比为白花∶黄花=3∶1。
杂交实验
双亲性状
性状
甲
纯种青毛纯种白毛
F1:青毛
乙
纯种黑毛纯种褐毛
F1:黑毛
丙
甲的F1青毛乙的F1黑毛
F2:青毛:黑毛:白毛=2:1:1
基因型
A_bb
A_Bb
A_BB、aa__
表现型
深紫色
淡紫色
白色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鄄城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鄄城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