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云南省下关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段考(一)生物试卷(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云南省下关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段考(一)生物试卷(含答案)第1页
    云南省下关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段考(一)生物试卷(含答案)第2页
    云南省下关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段考(一)生物试卷(含答案)第3页
    还剩2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云南省下关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段考(一)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云南省下关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段考(一)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如图可表示生物概念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①表示人体细胞内的糖类物质,则②③④可分别表示脂肪、
    B.若①表示固醇,则②③④可分别表示磷脂、胆固醇、维生素D
    C.若①表示生物膜系统,则②③④可分别表示细胞膜、细胞核膜、细胞器膜
    D.若①表示DNA和RNA共有碱基,则②③④可分别表示A、G、U
    2.如图,细胞之间通过信息交流,保证细胞间功能的协调。下列关于细胞间信息交流的说法,错误的是( )
    A.B细胞与乙细胞上都有接受信息的受体
    B.右图可以表示精子与卵细胞的识别
    C.若A细胞为胰岛细胞,则胰岛素通过血液循环最终作用于靶细胞
    D.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结构
    3.普通的水稻很难在盐碱地中生长,高渗的环境不仅容易“烧苗”,还易被某些病原菌感染。而海水稻在盐碱地中却能正常生长,海水稻抗逆性相关生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H2O以被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使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降低
    B.SOS1和NHX的结构虽然不同,但转运Na+的方式都是被动运输
    C.H+被主动转运到液泡中是为了维持液泡膜两侧H+的浓度差
    D.使用呼吸抑制剂会使海水稻的抗病性降低
    4.图表示在适宜条件下且酶浓度一定时,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温度及pH的关系,其中曲线①②是酶甲的有关曲线,曲线③④是酶乙的有关曲线。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20℃、pH=8.5的条件下保存酶乙效果最佳
    B.酶甲不可能存在于正常人的体内
    C.图①中,M浓度前后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不同
    D.将酶甲溶液的pH从8.5调到2,酶的活性将增强
    5.下列涉及“分离”相关实验中,叙述错误的是( )
    A.用差速离心法可以分离各种细胞器
    B.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中,滴加蔗糖溶液的目的是使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C.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可以观察到姐妹染色单体正在分离的过程
    D.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色素分离是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
    6.某兴趣小组欲探究酵母菌在有氧、无氧条件下是否均能产生CO2,进行了如图实验,图乙所示的实验环境温度和气压相对稳定。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欲探究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可以产生CO2,图甲中的装置连接是d→b
    B.检测CO2还可以用酸性条件下的重铬酸钾溶液
    C.如果图乙中的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则红色液滴右移
    D.如果图乙中的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则红色液滴应右移
    7.拟南芥广泛应用于植物生理学、遗传学等领域的研究。如图为拟南芥在不同温度下相关指标的变化曲线(单位:mml·cm-2·h-1),实线是光照条件下CO2的吸收速率,虚线是黑暗条件下CO2的产生速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实线表示拟南芥的净光合速率
    B.30℃时总光合速率为10mml·cm-2·h-1)
    C.B点表示呼吸速率恰好与光合作用速率相等
    D.温度通过影响酶活性从而影响拟南芥的光合速率
    8.牵牛花的花色由4个基因A1、A2、A3、A4决定,其中A1A1为白花,A2A2为黄花,A3A3为红花,A4A4为紫花,A1A4、A2A4、A3A4都为紫花,A1A3为粉花,A2A3为黄色斑点的红花,A,A2为黄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1、A2、A3、A4之间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两株不同花色的牵牛花杂交后代最多出现4种表型
    C.粉花植株自交F1中的相同花色的植株随机授粉,F2中红花占1/8
    D.四个基因的显隐性关系是A1>A2>A3>A4
    9.某动物体细胞中遗传信息传递方向如图所示,①~③表示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的三个过程均主要发生于细胞核
    B.过程②、③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相同
    C.③过程进行的方向是从a到b
    D.③过程中的5个核糖体共同合成1个蛋白质分子
    10.我国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将长穗偃麦草的抗病、高产等基因转移到普通小麦中,培育成了“小麦二体异附加系”(流程如图所示)。普通小麦6n=42,记为42W;长穗偃麦草2n=14,记为14E。根据流程示意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过程可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纯合二倍体
    B.丙染色体组成具有多样性与乙形成配子时7E随机分配有关
    C.丁自交产生的子代中,含有2E的植株戊约占1/4
    D.该育种过程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11.选择适宜的实验方法有利于科研人员进行实验探究。下表中对应正确的是( )
    A.AB.BC.CD.D
    1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B.红细胞、淋巴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浆、淋巴液和组织液
    C.细胞内液含量多于细胞外液
    D.尿素、消化酶、抗体、血红蛋白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13.某学校组织学生体检,有位同学看到自己的体检报告中多项指标不正常,感到非常紧张,引起心跳加速、呼吸急促,此时为了平复心跳和呼吸,该同学体内发生的生理调节过程为( )
    A.在交感神经的支配下,心率减慢,支气管扩张
    B.在副交感神经的支配下,心率加快,支气管收缩
    C.在交感神经的支配下,心率加快,支气管扩张
    D.在副交感神经的支配下,心率减慢,支气管收缩
    14.图A为一段游离的神经纤维,图B是该段神经纤维上产生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电流表甲可测得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
    B.图B中b点与神经元轴突外K+浓度有关
    C.图B中be段Na+通道处于开放状态而K+通道处于关闭状态
    D.刺激图A中的C处,甲、乙电流表指针均发生两次偏转
    15.如图,甲基苯丙胺(冰毒)可与多巴胺转运载体结合,改变多巴胺转运载体空间结构从而使其改变原有功能。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多巴胺以胞吐的方式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
    B.冰毒可直接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发生变化
    C.冰毒引起多巴胺的回收受阻导致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
    D.神经冲动传导至轴突末梢可引起①与突触前膜融合
    16.人是恒温动物,在一定范围内能够随外界温度变化来调整自身的产热和散热,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假如正常个体处于0℃的环境中,产热为a1,散热为b1;处于30℃的环境中,产热为a2,散热为b2。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冷的感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
    B.同30℃的环境相比,人处于0℃的环境中a1>a2,b1A3=A2>A1,并且A3和A2为共显性,A3对A1为不完全显性,D错误。
    9.答案:C
    解析:图中的①DNA的复制过程、②转录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③翻译发生在核糖体上,A错误;过程②转录过程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有A-U、T-A、C-G,③翻译过程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有A-U、C-G,B错误;③翻译过程进行的方向是从a到b,C正确;③过程中的5个核糖体合成5条相同的肽链,D错误。
    10.答案:A
    解析:①过程可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八倍体,A错误;丙染色体组成具有多样性与乙形成配子时7E随机分配有关,B正确;丁形成配子时含E的概率为1/2,所以自交产生的子代中,含有2E的植株戊约占1/2×1/2=1/4,C正确;该育种过程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和染色体数目变异,D正确。
    11.答案:B
    解析:A、施莱登和施旺建立细胞学说用的不完全归纳法,A错误;
    B、孟德尔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是通过假说-演绎法发现的,摩尔根利用果蝇为实验材料通过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B正确;
    C、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用的荧光标记法,C错误;
    D、种群的“S”形增长模型为数学模型,D错误。
    故选B。
    12.答案:D
    解析: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的温度、pH、渗透压属于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A正确;红细胞、淋巴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浆、淋巴液和组织液,B正确;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内液含量(2/3)多于细胞外液(1/3),C正确;消化酶在消化道中,血红蛋白在红细胞中,均不属于内环境成分,D错误。
    13.答案:D
    解析:由于此时该同学非常紧张,引起心跳加速、呼吸急促,此时为了平复心跳和呼吸,通过在副交感神经的支配下,心率减慢,支气管收缩,可恢复正常。故选:D。
    14.答案:D
    解析: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表示的是膜内外的电位差,测量时需要电流表的两个电极一个接在膜内一个接在膜外,而甲电流表电极都在膜外,测量的不是静息电位,A错误;图B中b点代表动作电位的峰值,动作电位峰值大小由Na+细胞膜内外浓度差决定,故与神经元轴突外Na+浓度有关,B错误;图B中bc段为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由K+外流引起,故bc段Na+通道处于关闭状态而K+通道处于开放状态,C错误;由图A中甲、乙电流表电极连接位置可知,刺激图A中的C处,兴奋不能同时到达甲电流表的两个电极,也不能同时到达乙电流表的两个电极,两表的两个电极均依次兴奋,故甲、乙电流表指针均发生两次偏转,D正确。
    15.答案:B
    解析:多巴胺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而后扩散到突触后膜并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进而引起突触后膜离子通透性发生改变,A正确;冰毒与突触前膜上的多巴胺转运载体结合,抑制多巴胺回收,进而导致多巴胺持续作用与突触后膜,B错误;冰毒与突触前膜上的多巴胺转运载体结合,抑制多巴胺回收,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C正确;神经冲动传导至轴突末梢可引起①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进而以胞吐的方式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D正确。
    16.答案:B
    解析: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A正确;同30℃环境相比,人处于0℃环境中要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稳定,因此a1>a2,由于a1=b1、a2=b2,因此b1>b2,B错误;从30℃的环境中进入0℃的环境中,需要增加产热,甲状腺激素可以提高机体的代谢水平,增加产热,所以从30℃的环境中进入0℃的环境中,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会增加,C正确;从30℃的环境中进入0℃的环境中,皮肤血管收缩,以减少散热,这属于非条件反射,D正确。
    17.答案:C
    解析:低血糖时,胰高血糖素会促进肝糖原分解,以提高血糖浓度,因此若X代表血糖,则a→b段出现的原因可能是肝糖原的分解,A正确;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会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因此若X代表抗利尿激素,则b→c段出现的原因是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B正确;呼吸中枢位于脑干,而非下丘脑,C错误;若X代表胰高血糖素,则其含量变化与神经—体液调节有关,D正确。
    18.答案:C
    解析:a~b期间病毒入侵,导致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A正确;b~c期间细胞毒性T细胞大量裂解被病毒感染的细胞,进而使病毒暴露出来,通过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使病毒数量减少,B正确;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C错误;HIV攻击辅助性T细胞后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受损,D正确。
    19.答案:A
    解析:免疫细胞,如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B细胞等具有识别作用,这些细胞表面的受体可识别细菌、病毒等入侵机体的病原体,①正确;树突状细胞具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功能,一些淋巴细胞,如B淋巴细胞可呈递抗原,②错误;辅助性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过程,也参与细胞免疫过程,③错误;体液免疫过程中可以产生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细胞免疫过程中可以产生记忆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④正确;致病细菌感染人体后可引发体液免疫,当致病细菌进入细胞内部,会引发细胞免疫,⑤正确。
    20.答案:D
    解析:色氨酸是合成生长素的原料,生长素的产生位置主要是植物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A正确;植物体各个部位均能合成乙烯,高浓度生长素能够促进乙烯合成,乙烯与生长素在代谢上存在着相互作用,B正确;赤霉素具有促进种子萌发,促进开花和果实发育等作用C正确;黄瓜茎端的脱落酸与赤霉素的比值较高时有利于分化形成雌花,D错误。
    21.答案:C
    解析:图甲实验缺少空白对照,不能说明生长素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A错误;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b时,促进作用最强,胚芽鞘左侧生长最快,其弯曲角度a具有最大值,B错误;据图乙分析,生长素浓度不同时,促进生长程度可能相同,即形成相同的a,C正确;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d时,抑制胚芽鞘生长,而右侧不含生长素,所以胚芽鞘不弯曲,D错误。
    22.答案:B
    解析:A、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鼠和X为捕食关系,其中鼠为被捕食者,新物种X为捕食者,A错误;
    B、客观上物种X在捕食过程中,淘汰鼠种群中生存能力弱的个体,起到促进鼠种群发展的作用,两种生物共同进化,B正确;
    C、引入物种X后,由于增加了天敌,鼠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减小,而稳定后X种群的K值大约是180左右,C错误;
    D、在第5--8年时,鼠种群的数量保持相对稳定,说明在第5年时,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稳定型,D错误。
    故选B。
    23.答案:D
    解析:A、①能降低种群密度,②能增加种群密度,且都受⑤的影响,死亡率和迁出率都能直接降低种群密度,但是迁出率不会受其他数量特征影响,因此①是死亡率,②为出生率,⑤为年龄结构,死亡率和出生率属于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A正确; B、③④分别是迁出率和迁入率,是春节前后,城镇人口数量的主要影响因素,B正确; C、⑤可以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因此⑤是年龄结构,它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年龄结构为增长型时,未来种群数量可能会增加,当年龄结构为稳定型时,未来种群数量可能会不变,当年龄结构为衰退型时,未来种群数量可能会减少,C正确; D、⑥会影响②出生率,但不影响死亡率,说明⑥是性别比例,“全面放开三胎”政策可以影响⑤年龄结构,但一般不会影响⑥性别比例,D错误。
    故选:D。
    24.答案:B
    解析:图甲中C点时的种群数量为K/2,种群增长率最大,对应乙图中的F点,A正确;图甲中C~D段,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大,种内斗争越来越激烈,种群增长速率越来越小,与种群密度之间呈负相关,B错误;“J”形增长曲线的数学方程式模型可表示为:t年后种群数量为:Nt=N0λt(第二年的数量为第一年的λ倍),假设第一年种群数量为N0,那么第二年种群数量为N0λ,增长率为=(N0λ-N0)/N0=λ-1,C正确;乙图中G点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即该环境条件下该种群所能维持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此后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围绕K值上下波动,D正确。
    25.答案:B
    解析:样方法一般用于调查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由于单子叶植物一般是丛生或者蔓生,不容易区分株数,一般不适合样方法,样方法可以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A正确;蚜虫常用样方法调查,鱼类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通常采用标记重捕法,B错误;趋光性昆虫具有趋光的特点,可利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C正确;东北豹是世界濒危物种之一,数量较少,可利用红外触发相机可对保护区内的东北豹进行逐个计数,D正确。
    26.答案:D
    解析:食物和天敌等因素对生物影响与该生物的种群密度相关,属于密度制约因素,A正确;气候因素和自然灾害等对种群的影响与该种群的种群密度无关,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B正确;传染病对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与该种群的密度大小有关,如果种群密度越大,则该病的传播能力越强,C正确;森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主要取决于林冠层的郁闭度,即主要取决于林下植物受到的光照强度,林冠层的郁闭度越大,地面得到的阳光越少,种群密度越小,D错误。
    27.答案:B
    解析:图中的④表示种间竞争关系中双方实力相当,①表示种间竞争关系中双方实力悬殊较大的,一方胜出,数量增加,另一方被淘汰,故图①和④表示的种间关系类型相同,A正确;蝉吸食树的汁液的关系属于寄生,而图中的②表示捕食,B错误;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的关系属于种间竞争,双小核草履虫的竞争能力强于大草履虫,两者关系如图①所示,C正确;互利共生关系中,两者“同生同死”,数量变化趋势相同,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关系属于互利共生,即图③所示,D正确。
    28.答案:C
    解析:A、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的常绿阔叶林中的植被未被彻底破坏,因此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A错误;
    B、演替属于优势种的取代,演替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不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B错误;
    C、该演替过程中植物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营养结构逐渐复杂,稳定性增强,最终将趋向稳定,C正确;
    D、环境条件诸如气候、地貌、土壤和火等不利因素能影响群落演替,则不一定能发展到森林阶段,D错误。
    故选C。
    29.答案:B
    解析:热带雨林中空气流畅不通,植物大多有艳丽的花朵和鲜艳多汁的果实吸引动物传播花粉和种子,所以,虫媒花多,风媒花少,A正确;荒漠群落中,仙人掌在白天关闭气孔,但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需CO2来自夜间储存的和呼吸产生的,B错误;将草原中善于奔跑的动物迁入到森林,由于森林中乔木的存在,导致空间不开阔,影响了动物的奔跑,从而影响其捕食,C错误;农田生物群落物种丰富度低,但是也有群落的垂直结构,D错误。
    30.答案:B
    解析:甲装置诱虫器主要利用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进行采集,A正确;装置中试管中可以是70%的酒精溶液,目的是固定小动物,B错误;吸虫器防止纱布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小动物被吸走,C正确;乙装置是吸虫器,为了采集体型较小的小动物,D正确。
    31.答案:B
    解析:鼠与蛇的关系是捕食,蛇和鹰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A错误;一种生物可以处于多个营养级,从而形成食物网,B正确;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组成,生物群落包括所有生物,而图中还缺少分解者,C错误;如果蛇的数量减少,则食物链缩短,鹰获得的能量增多,因此鹰的数量也会增多,D错误。
    32.答案:A
    解析:A、生产者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一定是自养生物,且一定是第一营养级,A符合题意;B、细菌可以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B不符合题意;C、植物也可能是消费者,如菟丝子,动物也可能是分解者,如蜣螂、秃鹫,C不符合题意;D、分解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基石,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D不符合题意。故选A。
    33.答案:D
    解析:碳在生物群落内部的传递形式是有机物,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传递形式主要是CO2,A错误;甲为大气中的CO2库,乙是生产者,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B错误;分析题图可知,图中b、c能量相对值基本相等,据此可推测b、c属于同一营养级,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可能为乙→,C错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作为动力,同时也伴随着信息传递,D正确。
    3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物质循环的概念,掌握能量流动的过程及特点;识记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及信息的作用;识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含义及影响稳定性的因素,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35.答案:B
    解析: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即2.45×1011J/(hm2·a),A正确;田鼠和鼬的同化量大部分以热能散失,B错误;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鼬的同化量/田鼠的同化量×100%=(2.25×107)÷(7.50×108)×100%=3%,C正确;田鼠摄入量和同化量的差值代表的能量为鼠粪便中的能量,属于植物,D正确。
    36.答案:C
    解析: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将可以传播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与信号等称作信息,信息受体就是信息接收的生物或其部位,A正确;生态系统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物理信息的来源可以是非生物环境,也可以是生物个体或群体,B正确;“燕燕于飞,差池其羽”意思是燕子飞在天上,参差舒展翅膀,体现的是行为信息,C错误;日照时间的长短为物理信息,其对植物开花期的调节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D正确。
    37.答案:B
    解析:生产—消费—分解的生态过程正常进行,保证了物质总在循环,能量不断流动,生物个体持续发展和更新,保证了生态系统的功能平衡,A正确;演替到稳定阶段的群落各组分保持相对稳定,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态系统的各组分保持相对稳定,保证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平衡,B错误;资源的消费与更新保持的收支平衡是生态平衡的具体表现,即生态系统中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制造的可供其他生物利用的有机物的量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C正确;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即生态平衡的维持需要通过负反馈调节实现,D正确。
    38.答案:B
    解析:“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隐含了“青蛙捕食水稻害虫”的食物关系,所隐含的一条食物链:水稻→害虫→青蛙,A正确;“地虽瘠薄,常加粪灰,皆可化为良田”,描述通过施肥改良农田的做法,表明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功能,B错误;“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杂草与豆苗间的竞争关系,C正确;“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信息传递,主要是物理信息(气温回升),D正确。
    39.答案:B
    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A正确;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如建立自然保护区或国家公园等,B错误;生物多样性给人们带来了旅游观光、文学艺术创作等直接价值,C正确;对于珍稀濒危物种,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和买卖,D正确。
    40.答案:C
    解析:“无废弃农业”遵循物质循环再生原理,A正确;“前面造林,后面砍树”没有考虑自然—经济—社会作为一个整体,违背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B正确;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用,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人类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C错误;与传统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更加环保,D正确。
    41.答案:
    (1)Ⅰ、Ⅱ;②
    (2)初级卵母细胞;1:2:2
    (3)EF;卵细胞和极体;受精作用
    解析:(1)一定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时期是有丝分裂全过程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过程,根据分析,对应Ⅰ(有丝分裂细胞还未进行染色体复制)、Ⅱ(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从图中可以看出,Ⅲ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但染色体数目只有体细胞的一半,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图丙中与阶段Ⅲ对应的图像是②。
    (2)图乙CD段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过程,同时从图丙的③看出该动物为雌性,所以细胞名称为初级卵母细胞,此时细胞中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所以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数量之比为1:2:2。
    (3)图丙中的细胞③是次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对应图乙的EF段,产生的细胞是卵细胞和极体(或卵细胞和第二极体)。猜测图乙HI段发生的行为是受精作用。
    42.答案:
    (1)通过体液进行运输
    (2)垂体;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甲状腺激素
    (3)过多;减少;(负)反馈
    (4)自身免疫病
    解析:(1)通常采取抽取血样方法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是利用激素调节具有通过体液运输的特点。
    (2)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的分级调节过程,据此可以判断,甲是垂体,受b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级调节过程)和c甲状腺激素(反馈调节)共同调节。
    (3)甲状腺激素能够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也能提高机体代谢水平,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表现为机体代谢亢进和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悸、出汗、体重减少等病症。由此推测,该病是由甲状腺激素分泌量过多引起的;由于甲状腺激素的负反馈调节,对于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增强,此时,TRH和TSH的分泌量减少。
    (4)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患者体内会产生大量TSH受体的抗体,可以结合TSH受体发挥TSH的作用,从而引起甲状腺功能异常,该类疾病在免疫学上称为自身免疫病。
    43.答案:
    (1)阳光、温度、水(答出2点即可给分)
    (2)ce;c
    (3)抽样检测;偏大
    (4)出生率和死亡率;碱性
    解析:(1)气温和干旱等气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因此被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在自然界,种群的数量变化受到阳光、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2)出生率/死亡率的比值等于1时,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意味着种群数量处于稳定状态;当出生率/死亡率的比值大于1时,种群数量增长;出生率/死亡率的比值小于1时,种群数量下降,图甲中田鼠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的时间段是ce段,种群数量最多的时间为c点。
    (3)对一支试管中的培养液中的蓝球藻逐个计数是非常困难的,可以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在研究蓝球藻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时,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统计,因该计数方法统计了存活的蓝球藻和已死亡的蓝球藻,故该计数方法得到的值与实际活细胞相比偏大。
    (4)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由于不存在迁入率和迁出率,不同pH培养液最可能通过影响蓝球藻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数量,由图乙可知,当pH为10时,随着培养时间的延迟,细胞密度增加最快,故蓝球藻更适合生存在偏碱性的环境中。
    44.答案:(1)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鱼饲料等人工输入能量;(生产者或桑、浮游植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
    (2)一;(初级)消费者和分解者;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循环;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解析:(1)图中有两个能量输入来源,包括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鱼饲料等人工输入的能量,由于同化量-呼吸消耗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故图中A表示桑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而B表示浮游植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2)图中蚕沙是蚕的粪便,其中的能量不属于蚕,而是属于蚕的上一营养级,即桑的,是第一营养级。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角度分析,鱼的食物有浮游植物和蚕粪,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初级消费者和分解者。除了图中标明的蚕、鱼外,还有其他的消费者,这些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的物质循环,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
    (3)运转良好的桑基鱼塘,可实现“陆基种桑、桑叶饲蚕、蚕沙(蚕粪便)喂鱼、塘泥培桑”,这主要应用的生态工程基本原理是物质循环再生,实现了无废弃物农业。生态农业比单一农业经济效益高,从能量流动的角度来看,是因为生态农业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45.答案:
    (1)自由组合
    (2)实验①和实验②的F1性状不同,F2的性状分离比不相同
    (3)AABB、aabb;aaBB和aaBb;3/13
    解析:(1)从实验结果可知,③组实验F2不成熟:成熟=13:3,因此与植物果实成熟的有关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甲与丙杂交的F1为不成熟,子二代不成熟:成熟=3:1,所以甲的不成熟相对于成熟为显性,乙与丙杂交的F1为成熟,子二代成熟:不成熟=3:1,所以乙的不成熟相对于成熟为隐性。即实验①和实验②的F1性状不同,F2的性状分离比不相同,故甲和乙的基因型不同。
    (3)由于甲的不成熟为显性,且丙为aaBB,所以甲是AABB;乙的不成熟为隐性,所以乙为aabb;则实验③的F1为AaBb,F2中成熟个体为aaB_,包括aaBB和aaBb,不成熟个体占1-(1/4)×(3/4)=13/16;而纯合子为AABB、AAbb、aabb,占3/16,所以不成熟中的纯合子占3/13。
    选项
    科学过程或结果
    实验方法
    A
    施莱登和施旺建立细胞学说
    完全归纳法
    B
    分离定律的建立过程与发现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证据
    假说—演绎法
    C
    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与噬菌体浸染细菌实验
    同位素标记法
    D
    种群的“S”形增长模型与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
    建构模型中的物理模型法
    植物
    田鼠

    固定的太阳能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2.45×1011
    1.05×109
    7.50×108
    7.15×108
    2.44×107
    2.25×107
    2.18×107
    实验
    杂交组合
    F1表型
    F2表型及分离比

    甲×丙
    不成熟
    不成熟:成熟=3:1

    乙×丙
    成熟
    成熟:不成熟=3:1

    甲×乙
    不成熟
    不成熟:成熟=13:3

    相关试卷

    云南省下关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段考(一)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云南省下关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段考(一)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探究题,填空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云南省下关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云南省下关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读图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云南省下关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见面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云南省下关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见面考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