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中考地理一轮复习速记手册与变式演练专题05 板块构造学说(含解析)

    中考地理一轮复习速记手册与变式演练专题05 板块构造学说(含解析)第1页
    中考地理一轮复习速记手册与变式演练专题05 板块构造学说(含解析)第2页
    中考地理一轮复习速记手册与变式演练专题05 板块构造学说(含解析)第3页
    还剩2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考地理一轮复习速记手册与变式演练专题05 板块构造学说(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地理一轮复习速记手册与变式演练专题05 板块构造学说(含解析),共29页。
    读板块示意图,回答问题。
    (1)这六大板块分别是A____板块B____板块C____板块D____板块E____板块F____板块
    (2)红海在不断____(扩张、缩小),原因是板块____(挤压、张裂)
    (3)地中海在不断____。(扩张、缩小),原因是板块____(挤压、张裂)。
    (4)板块构造学说的基础是____。
    (5)世界主要的火山地震带:____,____。
    【答案】(1)亚欧 非洲 印度洋 太平洋 美洲 南极洲
    (2)扩张 张裂
    (3)缩小 挤压
    (4)大陆漂移假说
    (5)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解析】本题以六大板块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六大板块的位置、名称、板块构造学说、板块运动的影响、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以及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据图可知,A板块是包括亚洲和欧洲大部分的亚欧板块;B板块是包括非洲绝大部分在内的非洲板块,C板块是包括印度洋北部、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在内的印度洋板块;D板块是几乎全部为海洋的太平洋板块,E板块是包括南、北美洲绝大部分在内的美洲板块。
    (2)板块交界处,两个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由图可知,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两大板块正在发展张裂,所以红海的面积将逐渐扩张,可能成为新的大洋。
    (3)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两大板块正在发生碰撞挤压,使得地中海在不断缩小。
    (4)20世纪60年代,在大陆漂移假说的基础上,科学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5)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世界上有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解题技巧:
    几乎全部位于海洋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澳大利亚大陆位于印度洋板块上;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位于亚洲,但属于印度洋板块。
    1、海陆变迁的原因:自然原因——地壳变动、海平面升降,人为原因——人类活动。
    2、海陆变迁的证据:
    (1)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地壳变动,
    (2)我国东部海底的古河道遗迹——海平面升降
    (3)荷兰围海大坝,日本、澳门填海造陆——人类活动
    3、大陆漂移学说是由德国的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后来人们根据他的大陆漂移学说,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4、板块构造学说:
    (1)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
    (2)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分别是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位于海洋)。
    (3)板块是处在不断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5、板块运动方式:
    (1)碰撞挤压:在陆地形成山脉。例如: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导致喜马拉雅山脉不断升高。
    (2)张裂拉伸:形成裂谷或海洋。例如:由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的张裂运动,促使红海面积不断扩大。
    6、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1)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位于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及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
    (2)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及非洲板块的交界地带。
    1、红海为什么在不断扩张?
    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两大板块发生张裂拉伸运动,导致红海不断扩张。
    2、地中海为什么在不断缩小?
    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两大板块碰撞挤压,使得地中海不断缩小。
    3、喜马拉雅山脉是怎样形成的?
    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4、说出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及常见的防震措施。
    (1)两大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2)防震措施:①地震时,要保持冷静,要因地、因时地做出瞬间避险抉择;②不要拥挤在楼梯、过道上;③要选择空旷地带;④不要盲目破窗跳楼;⑤避震时,要注意保护头部;⑥地震发生时,如果来不及撤离,应就近避震。
    1.图甲是某同学在演示某实验活动简图,图乙是世界板块分布示意图。读甲、乙两图,完成下列小题。
    (1)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 假说的基础上形成的。甲图中的实验活动反映了板块 (碰撞挤压/张裂拉伸)运动。
    (2)读乙图,六大板块中,几乎全是海洋的是 板块(填字母)。
    (3)乙图中①处海域面积在不断 (缩小/扩大),②处表示的是 山脉,该山脉是 板块和 板块(填板块名称)相互碰撞挤压形成。
    (4)日本多发生火山地震,主要原因位于 火山地震带上。
    (5)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壳比较稳定的是在板块 (内部/交界)地带。
    (6)当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地表会发生的现象是 (双选,填序号)。
    ①断裂陷落②地表隆起③形成高大山脉④形成新的海洋
    【答案】1.(1)大陆漂移 碰撞挤压
    (2)C
    (3)扩大 喜马拉雅 亚欧 印度洋
    (4)环太平洋
    (5)内部
    (6)①④
    【解析】1.本大题以演示某实验活动简图、世界板块分布示意图为材料,共分为六道小题,涉及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等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材料分析能力。
    (1)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基础上形成的,由图及所学可知,用手挤压书本反映了板块碰撞挤压运动。
    (2)由图及所学可知,太平洋板块几乎全是海洋,C是太平洋板块。
    (3)由图可知,①是红海,处于生长边界,所以面积不断扩大,②处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该山脉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
    (4)日本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地壳运动活跃,所以多火山、地震等自然灾害。
    (5)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壳比较稳定的是在板块内部地带,板块边界处地壳运动较为活跃。
    (6)当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地表会发生的现象是①断裂陷落、④形成新的海洋;当板块发生碰撞挤压运动时,会发生的现象是②地表隆起、③形成高大山脉。
    2.“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成为现代生活的时尚。某中学地理社团在暑假进行了环球网上模拟旅游。下图是他们确定的旅游线路,请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此次模拟旅游从无锡出发,先后经过了亚洲、 A 洋、进入 海(图中甲处),穿过B 运河、进入地中海、再穿过 海峡(图中乙处)、越过C 洋,穿过E 运河,进入F 洋,最后回到无锡。
    (2)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下列现象的原因:
    现象1:印度尼西亚火山多发的原因是 。
    现象2:地中海的面积在不断缩小的原因是 。
    【答案】2.(1)印度 红 苏伊士 直布罗陀 大西 巴拿马 太平
    (2)位于板块的交界处,板块活跃 位于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挤压处
    【解析】2.本大题以世界地图为材料,设置两道小题,涉及地球大洲大洋的分布、板块运动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读图分析,A是印度洋,甲是红海,B是亚非洲分界线苏伊士运河,乙是直布罗陀海峡,C是大西洋,E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F是太平洋。
    (2)印度尼西亚火山多发的原因是位于三个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地中海的面积在不断缩小的原因是位于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挤压处。
    3.读板块运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七大板块的名称。
    A ,B ,C ,D ,E ,F ,G 。
    (2)中国位于 洲,所在板块的代号是 ;澳大利亚大陆位于 洲,所在板块的代号是 。
    (3)①处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于 板块与 板块碰撞挤压而成的。
    (4)根据板块运动的方向,②、③处面积不断扩大的是 ,理由是: 。
    (5)几乎全部由大洋组成的板块是 。
    (6)今年9月18日,我国台湾花莲发生6.9级地震,是我国今年以来最大的地震。我国台湾岛多地震是因为台湾位于 板块和 板块交界处的活跃地带。
    【答案】3.(1)非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 亚欧板块 太平洋板块 南美板块 北美板块 南极洲板块
    (2)亚 C 大洋 B
    (3)亚欧 印度洋
    (4)② ②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地带,面积正在不断扩大;③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挤压地带,面积正在不断缩小
    (5)太平洋板块
    (6)太平洋 亚欧
    【解析】3.本题以板块运动示意图为材料,涉及板块运动的影响等知识点,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
    (1)读图可知,图中字母所代表板块的名称是:A非洲板块,B印度洋板块,C亚欧板块,D太平洋板块,E南美板块,F北美板块,G南极洲板块
    (2)中国位于亚洲,所在板块的代号是C;澳大利亚大陆位于大洋洲,所在板块的代号是B。
    (3)读图可知,①处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而成的。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脉,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目前,仍在不断上升中。
    (4)根据板块运动的方向,②、③处面积不断扩大的是②,理由是②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地带,面积正在不断扩大;③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挤压地带,面积正在不断缩小。
    (5)读图可知,几乎全部由大洋组成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
    (6)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台湾岛多地震是因为台湾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的活跃地带。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而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4.2018年9月28日,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发生7.4级地震并引发了海啸。读下列六大板块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半岛位于 板块,而从大洲来看,A半岛位于 洲。
    (2)印度尼西亚多火山、地震的主要原因是位于 板块、 板块和 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3)我国也是世界上地震活动频繁的国家,主要原因是我国位于 火山地震带和横贯欧洲南部到亚洲的 火山地震带。
    (4)苏拉威西岛发生地震时,正在当地海边小木屋度假休闲的某游客最好采取什么自我保护措施?( )
    A.迅速躲到大树下B.紧闭大门,等待救援
    C.驾驶豪华游艇逃生D.撤离到空旷的高地,蹲下来
    (5)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现象1:科学家发现红海海域在不断扩张。其主要原因是 。
    现象2:科考队在喜马拉雅山脉发现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其主要原因是 。
    【答案】4.(1)印度洋 亚
    (2)欧亚(或“印度洋”“太平洋”) 印度洋(或“欧亚”“太平洋”) 太平洋(或“欧亚”“印度洋”)
    (3)环太平洋 地中海—喜马拉雅
    (4)D
    (5)现象1: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拉伸地带 现象2:这里曾经是海洋,后来由于地壳隆起才抬升成为高山
    【解析】4.本题以六大板块示意图为材料,涉及世界六大板块的分布,板块运动的影响,我国地震多发的原因及地震救灾措施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原理及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核心素养。
    (1)由图可知,A半岛为阿拉伯半岛,位于印度洋板块上,而从大洲来看,A半岛位于亚洲。印度洋板块主要包括亚洲的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大洋洲和印度洋的一部分。
    (2)印度尼西亚多火山、地震的主要原因是位于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上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火山、地震多发。
    (3)我国也是世界上地震活动频繁的国家,主要原因是我国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横贯欧洲南部到亚洲的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地震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新疆地区、华北地区、台湾岛及其附近海域。
    (4)地震发生时的自救方法:如果在室内,尽量躲在牢固的桌子、床下或承重墙墙角,身体尽量蜷曲缩小,并用手或其他物件护住头部,在晃动停止后并确认户外安全后,方可离开房间;如果在公共场所,如影剧院、体育馆等,应趴在座椅旁或舞台脚下;如果在教室内,应迅速躲在课桌下,震后迅速撤离教室。如果在车内,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尽量到开阔地带停车,留在车内。如果在室外,不要靠近楼房、树木、电线杆或其他任何可能倒塌的高大建筑,尽可能跑到空地上。因此,苏拉威西岛发生地震时,正在当地海边小木屋度假休闲的某游客最好采取撤离到空旷的高地,蹲下来,D正确,ABC错误;故选D。
    (5)红海在不断扩大是因为它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两大板块在不断张裂,地壳断裂下陷。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由于两大板块的碰撞挤压,形成了目前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因此科考队在喜马拉雅山脉发现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其主要原因是这里曾经是海洋,后来由于地壳隆起才抬升成为高山。
    5.读下图世界局部板块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表层岩石圈是由多个板块拼合而成的。图中A 板块和B 板块相互挤压,形成海拔最高的 山脉及最高的 高原。
    (2)通过图中能够反映出,火山地震多发生在板块 地带(交界或内部)地壳比较 (稳定或活跃)。
    (3)我国是个多地震的国家。当地震发生时,下列行为正确的是( )
    A.迅速跑到楼里B.乘汽车逃命
    C.站着不动D.立即躲到坚固的桌子或床下面,就地避震
    (4)图中①所在的海洋是 海,②所在的海洋是 海,分析板块运动的方向,可以得出:①的面积会不断 ,②的面积会不断 。(选填“扩大”/“缩小”)
    (5)①所处地带是全球著名的火山地震带,该地震带是 火山地震带。
    【答案】5.(1)印度洋 亚欧 喜马拉雅 青藏
    (2)交界 活跃
    (3)D
    (4)地中 红 缩小 扩大
    (5)地中海—喜马拉雅
    【解析】5.本题以六大板块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五个小题,涉及六大板块的分布、板块运动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读图可知,A为印度洋板块,B为亚欧板块,受A印度洋板块和B亚欧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喜马拉雅山脉及青藏高原。
    (2)读图可知,通过图中能够反映出,火山地震多发生在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内部地壳稳定,少有火山地震。
    (3)我国是个多地震的国家。当地震发生时,应立即躲到坚固的桌子或床下面,就地避震,D正确;迅速跑到楼里易被掩埋,乘汽车逃命、站着不动易被地震震落的物体砸伤,ABC错误;故选D。
    (4)读图可知,①所在的海洋是地中海,②所在的海洋是红海,地中海位于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挤压处,因此地中海会缩小。红海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处,红海的面积会不断扩大,有人预测,几千年后红海会变成新的海洋。
    (5)读图可知,①所处地带是全球著名的火山地震带,该地震带是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6.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大致划分为 大板块,其中D为 板块。
    (2)2022年3月16日,日本福岛县附近海域发生7.4级地震。日本(图中黑点处)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是因为其位于A太平洋板块与B 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 。
    (3)某同学利用铝盒、海绵、蜡烛、水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如右上图)。丝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方向运动。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形式为 (填“张裂”或“碰撞”),下列地理现象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是 (填字母)
    A.②山系的形成B.①山脉不断升高C.红海不断扩张D.太平洋不断缩小
    【答案】6.(1)六/6 美洲
    (2)亚欧 活跃
    (3)张裂 C
    【解析】6.本大题以六大板块示意图为材料,涉及板块名称、分布、板块运动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球上的岩石圈被分割成为六大板块,根据海陆轮廓及位置判断,D为美洲板块。
    (2)读图可知,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地震。
    (3)结合材料"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方向运动"可知,该处模拟板块张裂,板块张裂形成的有裂谷(东非大裂谷)和海洋(红海、大西洋),故选C。
    7.读下面的世界六大板块分布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板块构造理论,一般来说板块内部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较活跃。图中ABCD四处,不容易发生地震的是 (填字母)
    (2)日本是一个多发地震的岛国,日本主要处于 火山地震带上。
    (3)1975年,我国科学考察登山队在喜马拉雅山区的岩石中发现了含有鱼、海藻、海螺等海洋生物的化石。这说明该地区几千万年前有可能是 (填陆地或海洋),后来由于板块运动,才形成了今天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喜马拉雅山是亚欧板块与 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4)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可知:地中海(B)面积会不断变 ,请在图中地中海两侧画出板块运动的方向 。
    (5)地震发生时,在教室里上课的我们,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不管任何情况,立刻跑向室外
    B.护头下蹲并躲在结实桌子下面,震动结束后快速撤离到开阔地带
    C.一直躲在教室里,待救护人员赶来救援
    D.立即从窗户处向外跳逃生
    【答案】7.(1)A
    (2)环太平洋
    (3海洋 印度洋
    (4)小
    (5)B
    【解析】7.本题以世界六大板块分布图为材料,共设5个小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板块构造学说、板块的分布、板块运动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1)由图可知,图中ABCD四处,不容易发生地震的是A,因为A位于板块内部,BCD位于板块交界处。
    (2)结合所学知识,世界上共有两大火山地震带,分别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日本主要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3)结合所学知识,在地球表面某位置发生的由海变为陆或由陆变为海的变化叫做海陆变迁,海陆变迁即洋陆转化。喜马拉雅山区的岩石中发现了含有鱼、海藻、海螺等海洋生物的化石,这说明该地区几千万年前有可能是海洋。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脉,是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4)结合所学知识,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交界处,两板块不断地碰撞挤压,地中海的面积将会越来越小,最终将会消失。

    (5)结合所学知识,地震发生时,在教室里上课的我们,可以护头下蹲并躲在结实桌子下面,震动结束后快速撤离到开阔地带,B正确;不管任何情况,立刻跑向室外和立即从窗户处向外跳逃生,有可能让我们处于更加危险的境地,A、D错误;地震结束后如果没有造成严重的破坏,或者是自己能开展相关的自救措施,就不要一直躲在教室里,C错误。故选B。
    8.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6年4月世界大地震相关信息表”
    材料二:下图为“世界板块及震中位置分布图”
    (1)图中的B位于 地震带,该板块几乎全都是 (填“海洋”或“陆地”)。
    (2)从震源深度看,地震B比地震A (填“深”或“浅”),因此破坏力大。地震C处于 (填“低”“中”或“高”)纬度。
    (3)地震A发生的原因是 板块和 板块的挤压碰撞运动。
    (4)地震发生时,下列避震方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填字母)。
    A.在家中,选择浴室、厕所等空间小,不易塌落的地方避震
    B.在教室,用书包护住头部,躲在课桌下,抓紧桌角
    C.在野外,躲在山脚、陡崖下,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山下方向跑,逃离滚石流
    D.在躲避时,应尽量用棉被、枕头、书包或其他软物体保护头部
    (5)科学家通过测量发现,中国北京与美国华盛顿的距离以每年0.5~1.2厘米的速度靠近,有人推算出大约2亿年后,中美两国就会变成近邻,请解释原因。
    【答案】8.(1)环太平洋 海洋
    (2)浅 低
    (3)亚欧 印度洋
    (4)C
    (5)中美两国正好处于太平洋的东西两侧,与太平洋东西两侧相邻的板块与其的相对运动都是碰撞挤压,因此太平洋的宽度越来越窄,也就是说中美两国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
    【解析】8.本题以板块运动为材料,设置五个小题,涉及板块运动的影响,六大板块的分布、避震方法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读图可知,B位于太平洋西北部地区,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太平洋板块几乎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有陆地也有海洋。
    (2)读图可知,A地的震级为7.2级,震源深度130千米,B地的震级为7.3级,震源深度10千米,两地震级相近,但从震源深度看,地震B比地震A浅,震源深度越浅危害越大,因此破坏力大。地震C处于0.37°N,79.94°w,地处0°到30°之间的低纬度地区。
    (3)读图可知,A地位于缅甸,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受两大板块的挤压碰撞影响,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4)地震发生时,在家中,选择浴室、厕所等空间小,不易塌落的地方避震;在教室,用书包护住头部,躲在课桌下,抓紧桌角;在躲避时,应尽量用棉被、枕头、书包或其他软物体保护头部,ABD不符合题意;在野外,躲在山脚、陡崖下,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的山坡上跑,向山下方向跑容易被受到泥石流灾害的影响,C符合题意。故选C。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板块在不断运动之中,中美两国正好处于太平洋的东西两侧,与太平洋东西两侧相邻的板块与其的相对运动都是碰撞挤压,因此太平洋的宽度越来越窄,也就是说中美两国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
    9.读图1“中国某品牌矿泉水出口路线”和图2“世界六大板块分布”,回答下列问题。
    水是生命之源。阿尔卑斯山脉、大高加索山脉和长白山脉是世界三大黄金水源地,并且同时被列入世界级的水资源保护地。其中长白山脉位于中国,长白山地区也出产很多高端矿泉水,并出口海外。
    (1)三大黄金水源地之中的大高加索山脉是 洲和 洲的分界线之一。
    (2)图1中B、C两地相比, 地更早看见日出,两地看日出的时间不同是由于 造成。
    (3)B地区是世界上进口淡水最多的地区之一,其主要原因是 。
    (4)三大黄金水源地中的阿尔卑斯山脉的形成是由于板块之间互相 (碰撞挤压/张裂拉伸)导致的。
    (5)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23年2月6日土耳其连续发生了两次7.8级强震,造成重大人员财产损失。土耳其位于图2中▲地,土耳其地震频发的原因是土耳其位于① 板块和② 板块、③ 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此次地震位于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的 火山地震带。(火山地震带名称)
    【答案】9.(1)亚洲 欧洲(此两空可调换顺序)
    (2)C 地球自转运动
    (3)气候干旱,淡水资源匮乏
    (4)碰撞挤压
    (5)亚欧 非洲 印度洋 阿尔卑斯—喜马拉雅
    【解析】9.本题以“中国某品牌矿泉水出口路线”和“世界六大板块分布”为背景材料,涉及大洲分界线、地球运动、板块构造学说等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识记、理解及分析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及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
    (1)读图可知,大高加索山脉位于亚欧大陆,为欧洲和亚洲的分界线。
    (2)地球自西向东不停自转导致越向东越先看到日出。B、C两地C位置更靠东,因此,C先看到日出。
    (3)B位于阿拉伯半岛,属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蒸发旺盛,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因而成为世界上进口淡水最多的地区之一。
    (4)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碰撞挤压形成山脉,例如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张裂拉伸形成裂谷或海洋,例如红海。阿尔卑斯山脉是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而成的。
    (5)读图可知:①为亚欧板块;②为非洲板块;③为印度洋板块。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为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结合图中地理位置可知,此次地震位于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10.读图文材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2023年2月6日9时17分,土耳其发生7.8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给当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材料二:地震发生后,中国蓝天救援队,127名队员携带救援物资,乘坐中国南方航空CZ8021航班从武汉天河国际机场起飞,直达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抗震救灾。
    材料三:读“土耳其地区图”(左图)和“板块分布示意图”(右图)。
    (1)土耳其位于亚洲西部,南临地中海,北临 海,地跨 和亚洲,是一个地跨两大洲的国家。
    (2)土耳其位于 地震带上,这次地震主要受 个板块相互作用的影响。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3)地震发生后,为了尽快抵达灾区,我国救援队乘坐的交通运输工具是 。
    (4)地震发生时,正确的做法是 (写出一点即可)。
    【答案】10.(1)黑 欧洲
    (2)地中海—喜马拉雅 B
    (3)飞机
    (4)向空旷、四周无高大建筑物的地方跑,躲避灾害
    【解析】10.本大题以土耳其地区图和板块分布示意图为材料,共分为四道小题,涉及板块运动的影响、大洲分界线、应对地震的措施等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由图可知,土耳其北邻黑海,西南临地中海,土耳其海峡是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之一,所以土耳其地跨欧洲与亚洲。
    (2)全世界有两个火山地震带,土耳其地处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上,这次地震主要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这三个板块相互作用的影响。
    (3)土耳其距离我国较远,为了尽快抵达灾区,我国救援队乘坐的交通运输工具应该是飞机,因为航空运输在长途运输中速度最快。
    (4)地震发生时,正确的做法是:1. 如果室内,立即迅速离开室内到震感不强的空旷地带,避免乘坐电梯和使用明火;如果室外,应远离高楼、电线杆、广告牌等易倒塌的物体,避免站在玻璃幕墙或窗坎下。2. 保持冷静,躲在桌子、床下等坚固结实的遮蔽物下,避免被碎片或坍塌的建筑物砸中。3. 如果无法避免被困,应迅速找寻避难地点、地下室或空旷场地躲避,并注意呼吸畅通。4. 快速切断煤气和电源,防止煤气泄漏和电器跑火。5. 在紧急电话线不太拥堵的情况下报告事故,但一定要节省通讯工具的电量,以方便紧急救援。6. 等待救援队来到,保持镇定,并随时关注地震后可能带来的余震。请注意,以上建议仅为参考。应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判断,并在平时学习和了解应对地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提高自救逃生和求援的能力。
    11.读下面板块构造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六大板块名称。
    A 板块B 板块C 板块D 板块E 板块F 板块
    (2) 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和澳大利亚大陆所在的板块是 板块。(填名称)
    (3)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就是太平洋板块与 板块、 板块、 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交界地带。(填名称)
    (4)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就是欧亚板块与 板块和 板块的交界地带。(填名称)
    (5) 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填名称)
    (6)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还引起海啸,因为日本地处 板块和 板块的交界地带。(填名称)
    【答案】11.(1)欧亚/欧亚 非洲 印度洋 太平洋 美洲 南极洲
    (2)太平洋 印度洋
    (3)欧亚 印度洋 美洲
    (4)非洲 印度洋
    (5)印度尼西亚
    (6)太平洋 欧亚
    【解析】11.本题以板块构造示意图为背景,涉及板块运动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基础知识运用能力。
    (1)读图可知,A欧亚板块,世界面积最大的板块;B非洲板块,主要大陆为非洲大陆;C印度洋板块,包括亚洲的南亚和阿拉伯半岛;D太平洋板块,几乎全是海洋;E美洲板块,由南美板块和北美板块构成;F南极洲板块,跨经度最广的板块。
    (2)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和澳大利亚大陆所在的板块是印度洋板块。
    (3)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就是太平洋板块与西侧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东侧美洲板块和南侧南极洲板块的交界地带。
    (4)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就是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
    (5)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6)日本地处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的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地震的发生往往带来巨大损失,2023年2月6日当地时间4时17分,土耳其与叙利亚交界地带发生了连续两次7.8级大地震(震中为标注区域),震后并伴随数百次余震。此次地震周边城市较多,人口密集,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材料二:2月7日到8日,土耳其地震灾区气温急剧降低到0℃以下,出现低温、大风、降雪天气,大大增加了应急救援工作的难度。
    材料三:“土耳其地震示意图”和“板块运动示意图”。
    (1)土耳其此次地震震中位置(38°N,37.15°E),用经纬网表示为( )
    A.B.C.D.
    (2)土耳其位于西亚地区,南临 海。震中位于安卡拉的 方向。
    (3)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土耳其地震多发的原因。
    (4)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本次地震伤亡惨重,救援活动难度极大的原因。(至少两点)
    (5)地震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但通过合理的应急措施,可以减轻地震发生时给我们带来的危害。当地震发生时,下列哪项自我保护的应急措施是错误的( )
    A.如果在教室里,应立刻躲到桌子底下,等地面不晃了,赶快有序地跑到操场上
    B.如果在宿舍,应立刻躲到卫生间里,利用地震间隙,赶快有序地跑到操场上
    C.如果在大街上,当地面摇晃时,应该紧紧抱住路旁的电线杆
    D.如果被困在废墟下,不能不断的大声地喊“救命”,应该试着敲打身边的墙壁请求救援
    【答案】12.(1)A
    (2)地中 东南
    (3)土耳其位于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4)震后伴随数百次余震;地震周边城市较多,人口密集;出现恶劣天气,救援难度加大。
    (5)C
    【解析】12.本大题以土耳其地震示意图和板块运动示意图等图文资料为材料,设置五道小题,涉及经纬网定位、土耳其的位置、地震多发的原因、地震伤亡惨重的原因及地震时自我保护的应急措施等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1)据所学知识可知,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若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土耳其此次地震震中位置(38°N,37.15°E),用经纬网表示,A选项为(38°N,37.15°E),符合题意;B选项为(38°N,37.15°W),不符合题意;C选项为(38°S,37.15°E),不符合题意;D选项为(38°S,37.15°W)不符合题意。故选A。
    (2)据图可知,土耳其位于西亚地区,地跨亚欧两洲,南临地中海。其中震中位于安卡拉的东南方向。
    (3)据所学知识可知,土耳其位于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地震多发。
    (4)结合上述材料,本次地震伤亡惨重,救援活动难度极大的原因是土耳其与叙利亚交界地带发生了连续两次7.8级大地震;震后并伴随数百次余震;周边城市较多,人口密集,且灾区出现低温、大风、降雪天气,大大增加了应急救援工作的难度。。
    (5)当地震发生时,如果在教室里,应立刻躲到桌子底下,等地面不晃了,赶快有序地跑到操场上,A正确,不符合题意;如果在宿舍,应立刻躲到卫生间里,利用地震间隙,赶快有序地跑到操场,B正确,不符合题意;如果在大街上,当地面摇晃时,不能抱住路旁的电线杆,以防漏电,C错误,符合题意;如果被困在废墟下,不能不断的大声地喊“救命”,应该试着敲打身边的墙壁请求救援,节省体力,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13.当地时间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发生两次7.8级地震。目前看,这是一次震群型地震。土耳其总统更是直接将其称为“近一个世纪以来最大的灾难”。读土耳其略图和世界板块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土耳其发生地震时,昼夜长短情况是 。
    (2)连接黑海和地中海的是 海峡,该海峡是亚欧两大洲分界线之一,
    (3)土耳其是个多地震的国家,原因是
    (4)地中海的面积在不断缩小,原因是
    (5)⑤是 板块,⑥是 板块,两块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了世界最长的 山脉。
    【答案】13.(1)昼短夜长
    (2)土耳其
    (3)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上(或位于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4)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
    (5)美洲 南极洲 安第斯
    【解析】13.本题以土耳其略图和世界板块分布图为材料,涉及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大洲分界线,板块运动的影响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调动及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素养。
    (1)由题干可知,当地时间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发生两次7.8级地震,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的土耳其处于昼短夜长时期。
    (2)连接黑海和地中海的是土耳其海峡,该海峡是亚欧两大洲分界线之一。
    (3)由世界板块图可知,土耳其位于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爆发。
    (4)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地带,面积在不断缩小。
    (5)由世界板块图可知,⑤是美洲板块,⑥是南极洲板块,两块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了世界最长的安迪斯山脉。
    14.读“世界海陆轮廓略图和“世界板块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图中数字所表示的大洲的名称:A: ,F: 。
    (2)按要求填写地理事物名称: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 (填字母),纬度最高的大洋是 (填数码)。
    (3)A与C两大洲的分界线是 ,E与F两大洲的分界线是 。
    (4)图乙①处海域在不断 (扩张/收缩),原因是 。
    (5)A和F板块相要碰撞挤压形成②山脉名称是 。
    【答案】14.(1)亚洲 南美洲
    (2)G ④
    (3)苏伊士运河 巴拿马运河
    (4)扩张 地处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地带
    (5)喜马拉雅山脉
    【解析】14.本大题以世界海陆轮廓略图、世界板块分布示意图为材料,涉及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大洲的分界线、板块运动的影响等,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读图分析能力。
    (1)A大洲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为亚洲;F大洲全部位于西半球,赤道穿过其北部,为南美洲。
    (2)南极点位于南极洲上,所有经线经过南极洲,因此南极洲跨经度最广。四大洋中北极点位于北冰洋上,全部位于北极圈内,因此北冰洋的纬度最高。
    (3)A亚洲与C非洲两大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E北美洲和F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4)地球表层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其运动方向相反,板块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张,在张裂地区常形成裂谷和海洋。图中①处海域在不断扩张,原因是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不断张裂拉伸。
    (5)板块发生挤压运动时,其方向是相对运动,板块之间的距离缩小,地表还会不断隆起,形成山脉。②处表示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该山脉是A欧亚板块与F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的。
    1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板块名称:A ,B ,C 。
    (2)甲、乙两带是全球著名的火山地震带,其中甲是 火山地震带;乙是 火山地震带。
    (3)A、B两板块之间的山脉是 ,该山脉是板块的 (运动)形成的。
    (4)煤是古地质时期,森林通过地质变化形成的。南极洲发现了大量的煤,这证明了( )
    A.高纬度地区曾经暖湿B.大陆漂移说理论
    C.地壳在不停地运动D.气候在不断地变化
    【答案】15.(1)亚欧板块 非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
    (2)地中海—喜马拉雅山 环太平洋
    (3)阿尔卑斯山 碰撞挤压
    (4)B
    【解析】15.本题以板块构造图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世界板块构造理论、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板块运动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1)据图可知,A板块包括亚洲、欧洲的大部分地区,故其为亚欧板块;B板块主要为非洲,故其为非洲板块。C为印度洋板块,板块比较复杂,包括印度洋大部分、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等。
    (2)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为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图中甲是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乙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3)据图可知,位于A欧亚板块与B非洲洋板块之间的山脉有阿尔卑斯山脉,该山脉是板块的碰撞挤压形成的。
    (4)南极洲上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众所周知,煤的形成需要有暖湿的环境与大片的森林,而现在的南极洲上冰天雪地,号称“白色沙漠”,不可能具备煤炭的形成的条件,其原因是南极大陆曾经处在中低纬度,气候温暖,森林广布,后来由于板块运动,才飘移到现在南极的位置上,这是大陆漂移学说理论的有力例证,B正确,ACD无法说明。故选B。
    16.自然灾害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时甚至会威胁生命安全。根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当地时间2020年1月29日,在古巴南部海域(19.46°N,78.79°W,图中◆甲处)发生7.7级地震。2019年12月9日,新西兰怀特岛火山(图中乙★处)喷发,不久发生地震。
    材料二板块构造与火山、地震带图
    (1)写出数字所代表的板块名称:① ② ③
    (2)古巴所在的大洋是 。古巴及附近的加勒比海海域多火山、地震,以下对该海域分析正确的是
    A、板块构造学说有误,板块内部也多火山地震
    B、位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C、很可能位于小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D、位于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
    (3)新西兰多地震的原因是位于 板块与 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4)我国是否多地震?据图判断: (是、否),理由是 。
    (5)板块碰撞挤压,在陆地上可能形成高大的山脉,A处是 洲中部偏南的喜马拉雅山脉,地处亚欧板块与 板块交界处;板块张裂在陆地上能形成裂谷,如B处 洲东部有世界上最长的裂谷带。
    【答案】16.(1)南极洲板块 美洲板块 亚欧板块
    (2)大西洋 B
    (3)太平洋 印度洋
    (4)是 东南部台湾附近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西南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5)亚 印度洋 非
    【解析】16.本题以古巴南部海域地震和新西兰怀特岛火山,板块构造与火山、地震带图为材料,设置五道小题。涉及板块的主要分布极影响、世界大洋、大洋的分布等知识点,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对相关知识的掌握能力。
    (1)六大板块的名称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由图可知,其中①是南极洲板块,②是美洲板块,③是亚欧板块。
    (2)古巴位于北美洲的东南部大西洋中,处在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之间。板块构造学说无误,板块内部比较稳定,不多火山地震,A错误;古巴位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B正确,CD错误。故选B。
    (3)由图可知,大洋洲的新西兰多地震的原因是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4)由图可知,我国也是多地震的国家,因为东南部台湾附近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西南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5)板块碰撞挤压,在陆地上可能形成高大的山脉,A处是亚洲中部偏南的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因为它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板块张裂在陆地上能形成裂谷,如B处非洲东部有世界上最长的裂谷带,东非大裂谷。
    17.读“板块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板块名称:A: 板块,C: 板块。
    (2)A板块与F板块、小板块交界处分布着世界上著名的 山系。
    (3)下列图片展示的现象最可能发生在D板块与 (C或E)板块之间,这种运动被称为板块的张裂运动。D、E板块之间的地中海面积变化的趋势是 (扩张或缩小)。
    (4)图中四地地震频发,从地理位置上看,②、③共同位于 (火山地震带名称)地带;④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带,这些地带地壳比较活跃的共同原因是都位于 。
    【答案】17.(1)美洲 印度洋
    (2)科迪勒拉
    (3)C 缩小
    (4)环太平洋 板块的交界处
    【解析】17.本大题以板块分布示意图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六大板块分布、两大火山地震带、板块运动的影响等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全球岩石圈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图中A是美洲板块,C是印度洋板块。
    (2)读图分析,图中A是美洲板块,F是太平洋板块,在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小板块交界处分布着世界上著名的科迪勒拉山系,由板块挤压而形成。
    (3)读图分析,图中展示的现象是由板块的张裂而形成,板块张裂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图片展示的现象最可能发生在D板块与C板块之间,D是非洲板块,C是印度洋板块,这种运动被称为板块的张裂运动。E是亚欧板块,地中海位于E亚欧板块与D非洲板块的挤压地带,面积不断缩小。
    (4)地球上有两大火山地震带,分别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板块内部,地壳运动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②、③共同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④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带,这些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主要因为位于板块的交界处。
    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2018年9月28日,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北部(左图)发生7.4级强烈地震,此后又发生了多次余震,随后引发大规模海啸,在印度尼西亚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此次地震、海啸灾害后,火山也频繁喷发,可谓祸不单行。
    印度尼西亚是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这是为什么呢?为寻找答案,某校初二年级的学生结合“海洋和陆地的变迁”这节内容展开了研究。
    (1)同学们开展研究需要的地图有( )(双项选择)。
    A.印度尼西亚气候图B.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分布图
    C.世界六大板块分布图D.印度尼西亚交通图
    (2)通过研究,同学们了解到印度尼西亚火山、地震频发的主要原因是其位于 板块、 板块和 板块的交界处,下列箭头能正确反映右图中三位同学演示板块运动方向的是 (双项选择)。
    板块构造学说可以较好地解释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同学们发现印度尼西亚处于 火山、地震带和 火山、地震带的交汇处。
    (3)通过学习,同学们尝试完成海陆变迁的结构图,请你将相应内容的字母填入正确的框内,将其补充完整。
    A-自然原因 B-海平面下降 C-填海造陆
    ① ② ③
    (4)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还引发了以下争论:
    A同学说:这次地震一定会造成海陆变迁。
    B同学说:这次地震不一定会造成海陆变迁。
    你同意哪位同学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
    (5)通过“海洋和陆地的变迁”一节的学习,你认为我国是否是地震多发的国家,并说明理由。
    【答案】18.(1)BC
    (2)欧亚 太平洋 印度洋 AC 地中海-喜马拉雅山 环太平洋
    (3)C B A
    (4)B;不一定发生海陆变迁,地震只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不一定造成海陆变迁。
    (5)是,因为我国处于两大火山、地震带交汇地带,所以多地震。
    【解析】18.本大题以世界板块分布图,印度尼西亚地震等为材料,设置5道小题,涉及世界六大板块的分布,板块运动及影响等知识,考查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与运用能力。
    (1)依据题意可得,同学们要研究印度尼西亚多火山、地震的原因,需要用到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分布图和世界六大板块分布图来认识世界板块的分布,板块运动及影响等,所以BC正确,排除AD。故选BC。
    (2)读图可知,印度尼西亚火山、地震频发的主要原因是其位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在这里三个板块之间发生碰撞挤压的运动,因此AC项能正确反映三个板块的运动方向。印度尼西亚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的交汇处。
    (3)在地球表面某位置发生的由海变为陆或由陆变为海的变化叫做海陆变迁,海陆变迁即洋陆转化。海陆变迁的自然原因主要是地壳运动和海平面下降。人为原因主要是填海造陆等。
    (4)B同学不一定发生海陆变迁,该观点正确。原因是:地震只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一定造成海陆变迁。
    (5)我国是地震多发的国家,因为我国地处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边界处,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的交汇地带,所以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
    喜马拉雅山脉“长高”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地中海“缩小”
    阿尔卑斯山的形成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
    红海面积增大
    东非大裂谷的形成
    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地带
    日本多地震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或者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图中序号
    日期
    地点
    震级
    震源深度
    震中位置
    A
    4月13日
    缅甸
    7.2级
    130千米
    23.14°N,94.87”E
    B
    4月16日
    日本
    7.3级
    10千米
    32.75°N,130.80°E
    C
    4月17日
    厄瓜多尔
    7.5级
    19.2千米
    0.37°N,79.94°w

    相关试卷

    【2024年会考】初中地理专题05 板块构造学说-识图速记手册与变式演练(全国通用)(原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会考】初中地理专题05 板块构造学说-识图速记手册与变式演练(全国通用)(原卷+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会考初中地理专题05板块构造学说-识图速记手册与变式演练原卷版docx、2024年会考初中地理专题05板块构造学说-识图速记手册与变式演练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识图·速记】初中地理必备识图速记手册与变式演练 专题30 青藏地区(解析版):

    这是一份【识图·速记】初中地理必备识图速记手册与变式演练 专题30 青藏地区(解析版),共20页。

    中国的交通【识图·速记】初中地理必备识图速记手册与变式演练 专题08 亚洲 (解析版):

    这是一份中国的交通【识图·速记】初中地理必备识图速记手册与变式演练 专题08 亚洲 (解析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地理位置,地形区,气候类型图,分区图,解题技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