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年山东泰安新泰市怀德中学九年级物理中考一轮验收模拟试题 (原卷版+解析版)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2024年山东泰安新泰市怀德中学九年级物理中考一轮验收模拟试题 (原卷版).docx
    • 解析
      2024年山东泰安新泰市怀德中学九年级物理中考一轮验收模拟试题 (解析版).docx
    2024年山东泰安新泰市怀德中学九年级物理中考一轮验收模拟试题 (原卷版)第1页
    2024年山东泰安新泰市怀德中学九年级物理中考一轮验收模拟试题 (原卷版)第2页
    2024年山东泰安新泰市怀德中学九年级物理中考一轮验收模拟试题 (原卷版)第3页
    2024年山东泰安新泰市怀德中学九年级物理中考一轮验收模拟试题 (解析版)第1页
    2024年山东泰安新泰市怀德中学九年级物理中考一轮验收模拟试题 (解析版)第2页
    2024年山东泰安新泰市怀德中学九年级物理中考一轮验收模拟试题 (解析版)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年山东泰安新泰市怀德中学九年级物理中考一轮验收模拟试题 (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泰安新泰市怀德中学九年级物理中考一轮验收模拟试题 (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山东泰安新泰市怀德中学九年级物理中考一轮验收模拟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山东泰安新泰市怀德中学九年级物理中考一轮验收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共15小题,1-10每小题2分,11-15每小题3分,共35分)
    1. 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 人正常步行时的速度约为5m/s
    B. 泰山山顶上的大气压约为1.8×105Pa
    C. 一支新2B 铅笔的长度约为 50cm
    D. 一位普通初中生的质量约为 50kg
    【答案】D
    【解析】
    【详解】A.人正常步行时的速度约为1.2m/s,故A不符合题意;
    B.泰山山顶上的大气压小于为1.013×105Pa,故B不符合题意;
    C.一支新2B 铅笔的长度约为 20cm,故C不符合题意;
    D.一位普通初中生的质量为 50kg左右,符合实际。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 下列有关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B. 物体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C. 学校周边“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D. 人们利用超声检测锅炉是否有裂纹,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答案】C
    【解析】
    【详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A错误;
    B.物体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B错误;
    C.学校周边“禁止鸣笛”,禁止声音的产生,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C正确;
    D.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与能量,人们利用超声检测锅炉是否有裂纹,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C。
    3. 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A. 水中筷子“弯折”
    B. 地上的身影
    C. 水中荷花的倒影
    D. 墙上的手影
    【答案】A
    【解析】
    【详解】A.从水中筷子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筷子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折断了,故与题意相符;
    B.影子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与题意不符;
    C.水中荷花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故与题意不符;
    D.墙上的手影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与题意不符.
    4. 关于惯性,下列四个现象对应的说明正确的是
    A. 拍打衣服,灰尘脱落,说明衣服有惯性
    B. 子弹离开枪膛,仍能向前飞行,说明子弹有惯性
    C. 汽车突然快速启动,车上的人会向后倾,说明汽车有惯性
    D. 运动员将足球顶出后,足球继续运动,说明运动员有惯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用手拍打衣服上的灰尘,衣服运动,灰尘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在重力作用下掉在地上,说明灰尘有惯性,故A错误;
    B.子弹离开枪膛后,由于惯性仍能向前飞行,说明子弹有惯性,故B正确;
    C.汽车突然快速启动,车上的人会向后倾,说明人有惯性,而不是汽车有惯性,故C错误;
    D.运动员将足球顶出后,足球继续运动,说明足球有惯性,而不是运动员有惯性,故D错误.
    5. 下列与压强有关的生产生活实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三峡大坝的坝体横截面上窄下宽,是因为坝底受到水的压强大
    B. 飞机能够腾空而起是因为机翼上下表面气体的流速不同产生向上的升力
    C. 青藏高原边防战士用高压锅煮面条,是因为海拔越高,大气压越大
    D. 用真空吸盘搬运沉重的钢板是利用大气压来完成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液体深度越深压强越大,三峡大坝的坝体横截面上窄下宽,是因为坝底受到水的压强大,大坝做的宽耐压,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飞机能够腾空而起是因为机翼上表面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下表面气体的流速小,压强大,从而使飞机产生向上的升力,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青藏高原边防战士用高压锅煮面条,是因为海拔越高,大气压越小,水的沸点越低,用高压锅可以提高水的沸点,从而把食物煮熟,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用真空吸盘搬运沉重的钢板时,由于吸盘内是真空,外界的大气压把钢板牢牢地压在吸盘上,是利用大气压来完成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 如图是“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其中,秒表每格为1s,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中,为了便于测量时间,斜面应保持很小的坡度
    B. 实验中,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C. 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D. 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大于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答案】D
    【解析】
    【详解】A.实验中应该让小车运动的慢一点便于记录时间,故应该让斜面的坡度小一些,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小车在前半段所用的时间为3s,后半段所用的时间为2s,因为前半段和后半段路程相等,但后半段所用时间少,说明后半段速度快,则小车在斜面上做的运动是加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小车全程所用的时间是5s,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因为小车斜面上所做的运动是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7. 如图,小雯在做家务劳动时,用平行于水平地面的力推沙发,沙发有相对地面运动的趋势,但它没有被推动。在上述过程中( )
    A. 地面对沙发没有摩擦力的作用
    B. 人对沙发的推力与地面对沙发的摩擦力大小相等
    C. 人对沙发的推力与沙发对人的推力是一对平衡力
    D. 沙发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沙发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A.推沙发时,虽然没有被推动,但沙发有相对地面运动的趋势,所以地面对沙发有摩擦力的作用,故A不符合题意;
    B.沙发没有被推动,处于平衡状态,人对沙发的推力与地面对沙发的摩擦力为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故B符合题意;
    C.人对沙发的推力与沙发对人的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但是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不符合题意;
    D.沙发在竖直方向上静止,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沙发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 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烛焰在距离凸透镜8cm处时,在距离凸透镜15cm处的光屏上成倒立的像.保持蜡烛和光屏不动,现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7cm,下列关于烛焰在光屏上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不能成清晰像B. 成倒立的缩小的像
    C. 成倒立的放大的像D. 成倒立的等大的像
    【答案】B
    【解析】
    【详解】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烛焰在距离凸透镜8cm处时,在距离凸透镜15cm处的光屏上成倒立的像.
    此时物距小于像距,f<u=8cm<2f,v=15cm>2f,
    保持蜡烛和光屏不动,现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7cm,
    此时u′=8cm+7cm=15cm>2f,
    v′=15cm﹣7cm=8cm,f<v′<2f,
    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A.不能成清晰的像,不符合题意;
    B.成倒立的缩小的像,符合题意;
    C.成倒立的放大的像,不符合题意;
    D.成倒立的等大的像,不符合题意.
    9.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为了方便观察现象,A、B两根蜡烛都应该点燃
    B. 把光屏放在像所在的位置,光屏上没有烛焰的像
    C. 选择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距与物距的关系
    D. 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应该在较亮的环境下进行实验
    【答案】B
    【解析】
    【详解】A.B蜡烛不需要点燃,点燃后会影响观察蜡烛A 所成的像,故A错误;
    B.平面镜成像成的是虚像,因此不能在光屏上呈现,故B正确;
    C.选择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故C错误;
    D.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此实验应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下进行,故D错误。
    故选B。
    10. 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个金属零件,示数是7.5N.把零件浸入密度为0.8×103kg/m3的液体中,当零件的体积露出液面时,测力计的示数是6N,则金属零件的体积是(g取10N/kg)
    A. 2×10﹣4m3B. 2.5×10﹣4m3C. 6×10﹣4m3D. 7.5×10﹣4m3
    【答案】B
    【解析】
    【详解】金属零件所受的浮力:F浮=G﹣F示=7.5N﹣6N=1.5N,
    由F浮=ρ液gV排得排开液体的体积:
    V排===1.875×10﹣4m3.
    由题知,零件的体积露出液面,则V排=(1﹣)V=V,
    所以金属零件的体积:V=V排=×1.875×10﹣4m3=2.5×10﹣4m3.
    故B正确.
    11. 下面几个研究实例中,采用了相同研究方法的是( )
    ①利用光线表示光传播径迹和方向
    ②“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保持压力不变,改变受力面积
    ③“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时,用加热时间的长短表示吸收热量的多少
    ④“探究物体的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时,让同一钢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滚下
    A. ①和②B. ②和③C. ②和④D. ③和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利用光线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是建立模型法;
    ②“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保持压力不变,改变受力面积,是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③“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时,用加热时间的长短表示吸收热量的多少,是转换法的应用;
    ④“探究物体的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时,让同一钢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滚下,是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故 ②和④都利用了控制变量法,选C.
    点睛:理解实验中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当一个结果受多个因素的影响时都使用此方法进行实验,实验时让一个因素变化,而其它因素都控制相等或相同即控制变量.
    12. 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A、B两个长方体物块叠放在水平桌面上,用F=20N的水平向右的力作用在A物块上,A、B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经过3s,两个物块一起移动了60cm的距离.下列相关说法中
    ①物块B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B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②物块A对B的摩擦力大小是20N,方向向右
    ③地面对B的摩擦力大小是20N,方向向右
    ④拉力F的功率为4W
    A. 只有①④正确B. 只有③④正确
    C. 只有①③正确D. 只有②④正确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地面对B的支持力等于A和B的重力之和,故物块B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B的支持力大小不等,不是一对平衡力.故①错误.
    ②.以B为研究对象,B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受到平衡力的作用,而B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作用,方向水平向左,所以物块A对B的摩擦力方向向右,大小是20N,故②正确.
    ③.A、B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地面对B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根据二力平衡可得大小是20N.故③错误.
    ④.拉力F做的功:W=Fs=20N×0.6m=12J,
    功率为P===4W.故④正确.
    故D正确.
    13. 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两个相同容器,分别装有密度为ρ1、ρ2的两种不同液体,将两个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在两容器中,小球静止时,两容器液面相平,两个小球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1、F2,则下列判断中
    ①F1>F2
    ②ρ1>ρ2
    ③甲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大于乙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
    ④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小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A. 只有②③正确B. 只有①②正确
    C. 只有③④正确D. 只有①③④正确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因为物体漂浮或悬浮时,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两个相同的小球在两杯中受到的浮力都等于小球的重力,则:F1=F2,故①错误;
    ②.由图可知,小球在甲、乙两杯中分别处于漂浮和悬浮状态,根据浮沉条件可知,ρ1>ρ球,ρ2=ρ球.所以ρ1>ρ2,故②正确;
    ③.两杯中液面相平,ρ1>ρ2,所以根据p=ρ液gh可知,烧杯底受到液体的压强:p1>p2,故③正确.
    ④.由于两球漂浮或悬浮,排开液体的重力等于球的重力,则两种情况下容器内的总重力等于等高的液体产生的压力,所以可以认为甲杯内液体的体积等于乙杯内液体的体积,且ρ1>ρ2,由G=mg=ρVg可知,甲杯内总重力较大,甲、乙两烧杯相同,所以甲杯对桌面的压力较大,故④错误;
    由此分析可知:只有②③正确.
    故A符合题意.
    14.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16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②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
    ③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8cm<f<15cm
    ④将近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要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光屏应靠近透镜
    A. 只有①和③B. 只有②和④C. 只有②和③D. 只有①和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分析:
    ①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16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即物距大于像距,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①错误;
    ②照相机就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故②正确;
    ③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即,得:;
    像距为一倍到二倍焦距之间,即,得:,;
    综合以上条件得:,故③正确;
    ④将近视镜片,即凹透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由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像将远离凸透镜,所以要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光屏应远离透镜,故④错误;
    故选C.
    点睛: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常考试的内容,应牢记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有些同学总是记不住,要下点功夫,可以结合成像光路图进行练习、记忆.
    15. 为了将重的重物提升到高处,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装置。当他用图乙所示随时间变化的竖直向下拉力拉绳时,重物的速度和上升的高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分别如图丙和丁所示。不计绳重和摩擦,绳对滑轮的拉力方向均可看成在竖直方向。则下列正确的是( )
    ①.在内,重物对地面的压力是
    ②.内,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③.内,拉力做的功为
    ④.内,拉力的功率为
    A. 只有①③正确B. 只有②③正确C. 只有①②正确D. 只有①④正确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由甲图可知,有效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由丙图可知,在2~3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乙可知,此时拉力为40N,根据可得动滑轮的重力为
    G动=3F-G物=3×40N-100N=20N
    在0~1s内,物体静止,拉力F1=30N,受力分析,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为
    F压= F支=G物+G动-3F1=100N+20N-3×30N=30N
    ②内,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③在内拉力的大小F2=50N,重物上升的高度h2=1.25m,则拉力F2作用点下降的距离为
    拉力做的功为
    ④在内,拉力F=40N,重物上升的速度v=2.5m/s,拉力F移动的速度为
    则拉力功率为
    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8分)
    16. 一幅装饰画在平面镜中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则装饰画到平面镜的距离是______。
    【答案】3
    【解析】
    【分析】
    【详解】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道,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所以,根据题意知道,装饰画到平面镜的距离是3m。
    17. 目前青少年近视现象十分严重,应加强用眼保护,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示意图的是_____图.
    【答案】乙
    【解析】
    【详解】远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像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
    近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像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由图可知,乙是近视眼的成因,甲是远视眼的成因.
    18. 如图所示,在水平拉力F1=10N作用下,木板甲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向右运动,同时物块乙相对于地面静止,已知此时墙壁对物块乙的拉力F2=4N.则木板甲与地面间的摩擦力是_____N.

    【答案】6
    【解析】
    【详解】静止和匀速运动时,都为平衡状态,受力平衡.
    如图,甲、乙物体都为平衡状态,乙受到拉力F2和甲对乙的摩擦力,此二力平衡,所以甲对乙的摩擦力为:;
    甲受到向右的拉力F1,向左有两个力,地面对甲的摩擦力,乙对甲的摩擦力,此三个力平衡;
    其中乙对甲的摩擦力与甲对乙的摩擦力为相互作用力,二力相等即,可得:
    ,解得:.
    点睛:重点是平衡状态的受力分析,要牢记匀速直线运动和静止时物体受力平衡,本题甲物体在三个力作用下平衡,即拉力与两个摩擦力平衡.
    19. 一位泰山挑山工用一根长1.8m的扁担挑起货物,如图为扁担示意图,若在扁担的A端挂200N的物体,B端挂300N的物体,挑起重物时使扁担水平平衡,则挑山工肩膀需顶在距A端_____m远的位置(不计扁担的重力).
    【答案】1.08
    【解析】
    【详解】设支点为O,由图可知,肩到扁担左端的距离为OA,则肩到右端距离为OB=1.8m﹣OA,
    扁担平衡,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
    G1OA=G2OB,
    代入数据:
    200N×OA=300N×(1.8m﹣OA),
    解得:OA=1.08 m;
    三、作图题(每题3分,共6分)
    20. 如图所示,小球悬挂在细线下来回摆动.请作出小球在图示位置时,所受细线拉力F和重力G的示意图.
    ( )
    【答案】
    【解析】
    【详解】小球受到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拉力的方向沿绳子向上;
    过球心作竖直向下的重力G和沿绳子斜向上的拉力F.如图所示:
    21.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光源AB在平面镜中的像。
    【答案】
    【解析】
    【详解】分别作出光源AB的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则A′B′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所示:
    四、实验题(第22题6分,第23题7分,第24题9分,共22分)
    22. 小明按图甲、乙、丙步骤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该实验中应该沿水平方向______拉动小木块,根据______原理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由图中甲、丙两图可知:增加物块上砝码的质量,从而增大______(填“砝码对物块”“砝码对长木板”或“物块对长木板”)的压力,这样就可以探究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压力的关系;以下各种现象中,利用甲、丙两次实验得到的结论的是______;
    A.要让自行车更快地停下来,可以用力捏车闸
    B.冰壶比赛时,运动员蹬冰脚的鞋底为橡胶制成,而滑行脚的鞋底为塑料制成
    C.给门轴上的合页加润滑剂
    D.轮滑鞋的底部装有滚珠
    (3)在丙图实验中砝码随着木块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若将弹簧测力计示数增大到砝码仍然在木块上并随着木块一起运动,此时的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是_____________;
    (4)实验后小组交流时发现:在实验中很难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于是小丽设计了如丁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优点是___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图丁中,若用的水平拉力向左拉动表面粗糙程度相同的物体,使其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当物体静止不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则对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匀速直线 ②. 二力平衡 ③. 物块对长木板 ④. A ⑤. 1.4 ⑥. 不需要 ⑦. 1.3
    【解析】
    【详解】(1)[1][2]实验中为了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弹簧测力计应该沿水平方向匀速直线拉动木块,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3]由图中甲、丙两图可知,增加物块上砝码的质量,从而增大物块对长木板的压力,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可以探究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力大小跟接触面受到压力的关系。
    [4]利用甲、丙两次实验得到的结论:当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A.要让自行车更快地停下来,可以用力捏闸是为了增大压力,从而增大摩擦力是利用甲、丙两次实验得到的结论,故A符合题意;
    B.冰壶比赛时,运动员蹬冰脚的鞋底为橡胶制成,而滑行脚的鞋底为塑料制成,两个鞋一个增大摩擦,一个减小摩擦,故B不符合题意;
    C.给门轴上的合页加润滑剂,通过使接触面分离减小摩擦,故C不符合题意;
    D.轮滑鞋的底部装有滚珠,通过变滑动为滚动改变摩擦,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5]在丙图实验中砝码随着木块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4N,若将弹簧测力计示数增大到1.8N,砝码仍然在木块上并随着木块一起运动,此时木块做加速运动,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压力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滑动摩擦力还是1.4N,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4)[6]如图中丁图所示的实验装置,A相对于地面静止,受到摩擦力和测力计的拉力为一对平衡力,故该装置的优点是不需要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
    [7]当物体A静止不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3N,则B对A的摩擦力方向为水平向左,物体A受到摩擦力和测力计的拉力为一对平衡力,则B对A的摩擦力大小为1.3N。
    23. 如图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
    (1)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应该选择_______(选填“平面镜”或“玻璃板”)进行实验;为了使成的像更清晰,实验时应选择较_______(选填“明亮”或“暗”)的环境进行实验;
    (2)当蜡烛A逐渐远离镜面时,他在镜中所成像的大小将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点燃蜡烛A,观察蜡烛A的像,把与A完全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B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到蜡烛B与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_____________;
    (4)移开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放一光屏,在光屏上接收不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_像;用眼睛在__________(选填A/B)侧可以直接看到蜡烛A的像。
    【答案】 ①. 玻璃板 ②. 暗 ③. 不变 ④. 像与物大小相等 ⑤. 虚 ⑥. A
    【解析】
    【详解】(1)[1]实验时,用透明玻璃代替平面镜,在观察到蜡烛A的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
    [2]蜡烛点燃时比较亮,在较暗的环境中,烛焰和环境的对比度比较大,烛焰的像会更清晰。因此实验时应选择较暗的环境进行实验。
    (2)[3]当蜡烛A逐渐远离镜面时,由于像的大小始终与物体的大小相同,他在镜中所成像的大小将不变。
    (3)[4]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像与物大小相等的特点,实验时,点燃蜡烛A,透过玻璃板观察到A的像,把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B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到B与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大小相等。
    (4)[5]因为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承接,所以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无法直接在光屏上观察到像,说明所成的像是虚像。
    [6]平面镜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A蜡烛发出的光线经玻璃板反射,被人眼接收,才能看到像,故眼睛在A蜡烛所在这一侧。
    24.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同学们不知道所给凸透镜的焦距是多少,于是利用图甲的装置测出了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
    (2)小李在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光屏上恰好能接收到清晰的像,这个像是倒立、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人们利用这个成像原理制成了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如果让光屏上的像更小一些,除了移动光屏外,还应将蜡烛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接收到清晰的像。
    (3)小丽如果再将爷爷用的老花眼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光屏上的像又变得模糊了,为了使光屏上的像变得清晰,他应将光屏向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
    【答案】 ①. 10cm ②. 缩小 ③. 照相机 ④. 左 ⑤. 靠近
    【解析】
    【详解】(1)[1]当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光线会经过焦点,此时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焦距,由图甲知道,当凸透镜正对太阳光时,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光斑就是焦点,光心到焦点的距离就是焦距,所以,该透镜的焦距是10cm。
    (2)[2][3]小李在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物距大于像距,光屏上恰好能接收到清晰的像,满足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人们利用这个成像原理制成了照相机、摄像机。
    [4]如果让光屏上的像更小一些,除了移动光屏外,还应将蜡烛向左移动以增大物距,光线穿过透镜后成像到透镜的距离也会变小,此时向左移动光屏能接收到清晰的像。
    (3)[5]老花眼镜属于凸透镜,将老花眼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光线提前聚焦,成的像会比原来的位置靠近透镜,光屏上的像又变得模糊了,为了使光屏上的像变得清晰,他应将光屏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
    25. 小李同学测量牛奶的密度。
    (一)小李的实验步骤
    (1)取一些牛奶倒入量筒内,如图甲所示,测得体积为________cm3;
    (2)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至标尺的零刻度处,发现指针指向分度盘右侧,如图乙所示,小李应该向________调节平衡螺母直至指针指向分度盘正中央;
    (3)用天平测得空烧杯的质量,如图丙所示;
    (4)如图丁所示,将量筒内牛奶倒入空烧杯内,用天平测得烧杯、牛奶的总质量为________g;
    (5)经过计算可知,牛奶的密度为________g/cm3;
    (6)小明测得的牛奶密度值________(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真实值,理由是_________。
    (二)小华实验测量
    (7)小华发现自己桌上没有量筒,思考了一会儿后,她利用天平、水(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烧杯也测出了牛奶的密度,操作过程如下:
    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m0
    ②用天平测出烧杯装满水时的总质量m1
    ③用天平测出烧杯装满牛奶时的总质量m2
    请你根据她测得的物理量写出牛奶的密度表达式ρ牛奶=________(用字母表示)。
    【答案】 ①. 40 ②. 左 ③. 71.2 ④. 1.28 ⑤. 小于 ⑥. 量筒中的牛奶倒入烧杯中倒不干净,导致质量偏小,测量的密度也偏小 ⑦.
    【解析】
    【详解】(1)[1]由图甲可知当前量筒的刻线刚好与40mL对应,所以牛奶的体积为
    (2)[2]根据天平调节平衡的方法“左偏右调,右偏左调”可知,平衡螺母应向左调节。
    (4)[3]天平的读数为砝码加游码,根据图丁可知牛奶和烧杯的总质量为71.2g。
    (5)[4]由图丙可知空烧杯的质量为20g,图丁牛奶与空烧杯的总质量为71.2g,牛奶的质量为
    可求得牛奶的密度为
    (6)[5][6]因为量筒中的牛奶倒入烧杯中倒不干净,会有剩余,导致质量偏小,根据可知,测量的密度也偏小。
    (7)[7]根据①③两步骤可知,牛奶的质量可表示为
    根据①②两步骤可知,水的质量可表示为
    同一个容器分别装水和牛奶,体积是相同的,因此牛奶的体积为
    牛奶的密度为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1分)
    26. 如图所示,人的重力为850N,双脚与地面接触面积为250cm2,用滑轮组拉着重210N的物体沿竖直方向以0.1m/s的速度匀速向上运动了5s.人对绳子竖直向下的拉力为100N,求:
    (1)物体上升的高度;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人对地面的压强.
    【答案】(1)0.5m;(2)70%;(3)3×104Pa.
    【解析】
    【详解】(1).由v=可得物体上升的高度:
    h=vt=0.1m/s×5s=0.5m;
    (2).由图可知,n=3,拉力端移动距离s=3h,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100%=70%;
    (3).此时人对地面的压力:
    F压=G人﹣F=850N﹣100N=750N,
    人对地面的压强:
    p===3×104Pa.
    答:(1).物体上升的高度为0.5m;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0%;
    (3).人对地面的压强为3×104Pa.
    27. 用弹簧测力计悬挂一实心物块,物块下表面与水面刚好接触,如图甲所示.从此处匀速下放物块,直至浸没于水中并继续匀速下放(物块未与水底接触).物块下放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物块下表面浸入水的深度h的关系如图乙.g取10N/kg,水的密度是1.0×103kg/m3.求:
    (1)物块受到的重力;
    (2)物块完全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3)物块的密度.
    【答案】(1)18N;(2)8N;(3)2.25×103kg/m3.
    【解析】
    【详解】(1)由图知,物块未浸入水中时,即深度为0时,测力计的拉力即为物体的重力,则重力为:;
    (2)如图,物体浸入水中后,受到浮力,所以拉力减小,当拉力不变时,说明物体已全部浸没在水中,所以物块完全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

    (3)根据求得物体的体积为:

    根据得物体的密度为:

    点睛:重点是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求出浮力后,根据可求排开水的体积,即物体的体积,再结合物体的重可求物体密度的大小.
    28. 图甲是某卫生间马桶水箱的进水调节装置,图乙为其结构示意图,浮臂AB可视为绕点转动的杠杆,,,A端通过细连接杆AC与柱状浮筒连接,浮筒质量为,端通过细连接杆BD与圆饼状止水阀连接,止水阀上下表面积与进水管口面积均为。当水箱中无水或水量较少时,止水阀打开,水从进水管流进水箱。水位达到一定高度时,浮筒推动杠杆,使止水阀刚好堵住进水管,停止进水,此时AB处于水平位置,连接杆竖直,大气压强,进水管中水压。除浮筒外其它装置所受重力不计,忽略所有摩擦,g取,水的密度。刚停止进水时,求:
    (1)浮筒所受重力;
    (2)进水管中的水对止水阀的压力;
    (3)连接杆BD对止水阀的压力;
    (4)浮筒排开水的体积。
    【答案】(1)0.5N;(2)12N;(3)10N;(4)2.5×10-4m3
    【解析】
    【详解】解:(1)根据重力的计算公式可得,浮筒所受重力为
    (2)由
    可知,进水管中的水对止水阀的压力为
    (3)根据压强的计算公式可得,止水阀上表面所受大气压力为
    对止水阀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则有
    (4)浮臂平衡时,由杠杆平衡条件有

    对浮筒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则有
    根据阿基米德定律的计算公式可得,浮筒排开水的体积为
    答:(1)浮筒所受重力为0.5N;
    (2)进水管中的水对止水阀的压力为12N;
    (3)连接杆BD对止水阀的压力为10N;
    (4)浮筒排开水的体积为。

    相关试卷

    2024年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怀德中学中考物理一模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怀德中学中考物理一模试卷,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新泰市怀德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模拟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新泰市怀德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模拟试卷.,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中考物理二模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2年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中考物理二模试题(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