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小升初易错点语文检测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小升初易错点语文检测卷含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根据要求选择正确答案,根据所学的知识填空,按要求完成句子,阅读理解,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根据要求选择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字音、字形、字义完全正确的是( )
A. 笨拙(zhuō)轻脆焉知非福(怎么)
B. 薄雾(bó)侵袭万象更新(更加)
C. 澄碧(chéng)诸侯载渴载饥(充满)
D. 匪徒(fěi)拨弄泣涕零如雨(散碎)
2、下面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蒙(měng)古亲戚(qì)
B. 眨(zhá)眼潜(qián)入
C. 纤纤(xiān)教诲(hui)
3、下面对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老舍先生,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列举了一系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内容丰富。
B. 《那个星期天》的结尾借助景物描写,表现了人物的心情,如描写光线的消逝流露出“我”内心沮丧和失落的情感。
C. 《表里的生物》一文,作者用第一人称来写,线索清晰,层层递进。
D. 《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开头运用了插叙的写作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交代起因、时间,直截了当。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都是多音字的一项是( )
A. 剥削兴旺 花圃 汤匙B. 明媚应答 剧种哪吒
C. 搅和 教诲 揉搓 丑恶D. 折腾 堵塞圈养 坚劲
5、加横线的多音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爸爸出差(chāi)差(chà)不多一个月了,我很想念他。
B. 今天我们到达了大兴(xīng)安岭。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大家心里很兴(xìng)奋。
C. 恰到好处的威吓(xià)比忠告更有价值。
D. 他们的表演精彩极了,台下的喝(hē)彩声接连不断。
6、下列文学常识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童年》——高尔基B. 《好的故事》——臧克家
C. 《骑鹅旅行记》——塞尔玛·拉戈洛芙D. 《鲁滨逊漂流记》——丹尼尔·笛福
7、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混乱(hùn)掺和(cān)缥缈(miǎ)鸿鹄(hú)
B. 尽管(jǐn)唾沫(tuò)坚劲(jìng)龇牙(zī)
C. 慷慨(kǎi)脱缰(jiāng)窈窕(yá)憎恶(wù)
D. 酵母(xià)野蛮(mán)抽噎(yē)鄙夷(bǐ)
8、根据课文内容,下列句子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鲁滨逊漂流记》讲述了鲁滨逊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在荒岛二十八年,终于获救返回故园的传奇故事。
B. 《骑鹅旅行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主人公,他们都是乖巧的男孩,经过了一系列的历险,成为了大家心目中的英雄。
C. 《马诗》《石灰吟》《竹石》这三首古诗,尽管咏叹的事物不同,但都是作者借助事物表达自己的人生志向。
D. 《匆匆》一文,作者用连串问句直接表达情感,《那个星期天》更多是间接表达情感,但两篇都运用了融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9、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被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的“圣人”孔子,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也为世界许多国家和人民所推崇。
B. 爷爷整日游手好闲,不是逛公园,唱唱曲,就是听评书,聊聊天,看到他晚年幸福生活,真替他感到高兴。
C. 许多孩子的精英之路,也许仅缘自于一个微不足道的梦想。
D. 曹操大军在赤壁之战中被打得落荒而逃,损失惨重。
10、《鲁滨逊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逊在离开荒岛时,在岛上已经待了( )年。
A. 26B. 27C. 28D. 29
11、下列句子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有的同学正奋笔疾书;有的同学正掩卷沉思,而老师则默默地注视着他们。
B. “怎么了?”一个关切的声音传来:“有什么困难需要我帮助吗?”
C.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D. 你打算今天去北京呢? 还是明天去呢?
12、下面各组词语中,字形及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蚯蚓(yǐn)肿胀(zhǒng)骆驼腊八粥
B. 挪移(nuó)倒霉(méi)避免书藉
C. 剥削(xiā)领域(yù)魔鬼恐怖
D. 耽搁(dān)彻底(chè)辨论玻璃
13、下面最有可能与“囿(yòu)”的意思有关的一项是( )
A. 有B. 围墙C. 嘴巴D. 肉
14、下列加点词意思有误的一项是( )
A. 春城无处不飞花(春天的京城。)
B. 我以日始初时去人近(认为。)
C. 最是一年春好处(好处。)
D. 萧萧暮雨子规啼(形容雨声。)
1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大雨下了整整一天,整条街道都被雨水浸没了。
B. 他没有经过认真思考就果断做出了决定。
C. 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D. 有些人口头上讲得很好听,而且行动上做得很少。
二、根据所学的知识填空(10分)
16、在诗句“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中,诗人把什么事物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 )
A.竹子 B.梅花 C.石灰 D.荷花
17、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常将有日思无日,__________”;百善孝为先:“树欲静而风不止,__________。”;“__________,日久见人心。”道出了人心善恶好歹,须时间检验。
18、燕子去了,____________;杨柳枯了,________________;桃花谢了,_________________。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19、千锤万凿出深山,__________________。粉骨碎身浑不怕,__________________。
20、《学弈》一文给我们讲述了弈秋指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____________,另一个人____________,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10分)
21、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2、名叫五月玫瑰的牛对男孩说:“你过来,我给你一蹄子,让你永远不能忘记!”(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按照例句的形式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内容。
理想是灿烂的花朵,芳香四溢,沁人心脾。
理想是跳动的火焰,______,______。
理想是奔腾的河流,______,______。
24、从《学弈》的“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这句话中,我知道了“弗若”的意思是__________,由此,我可以推测词语“自愧弗如”的大概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25、小燕子说:“我要是不会筑巢,我就没办法养育下一代。”(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理解。(20分)
26、“民以食为天。”中国美食享誉天下。我们的传统食物及餐具中也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
母亲的“土月饼”
黄建如
①又是一年中秋时,单位发了两盒月饼,包装( ),八个月饼,八种口味,有肉松的、豆沙的、火腿的、莲蓉的……尝了一下,觉得味道很一般。这不禁让我怀念起小时候母亲做的“土月饼”。
②在那物资kuì乏的年代,我们是很盼望中秋节的。因为中秋节的到来,就意味着我们能吃上母亲做的月饼。
③那时候的月饼包装很简单,月饼用油纸包裹着,剥开油纸,就能看到黄澄澄、油亮亮的月饼了,上面还沾满香喷喷的芝麻。掰开月饼,冬瓜条、花生仁、核桃仁等馅儿就露了出来,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迫不及待地咬一口,甜甜的、脊香的、酥酥的。吃的时候,一只小手小心地在下巴下托着,吃完了再把掉到手心里的渣一点点舔掉。但是,那个时候家里穷,能吃这样的一个月饼是很( )的。
④母亲为了省钱,每逢中秋节,她都自己做月饼给我们解馋。中秋前夕,母亲从集市买来糯米,经过淘洗、晾干,然后拿到磨坊去磨成米粉。回家后,母亲先把米粉倒进锅里用小火炒好,然后按一定比例掺进点油和水,再慢慢( )成长条,像做馒头一样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用擀面杖擀成圆圆的饼,再裹进豆沙、碎花生、核桃仁、桂花干、白糖、薄荷等馅料,然后轻轻把包着馅料米饼的边缘紧紧捏在一起,月饼的雏形就出来了。
⑤我们小孩子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打模了。月饼模子是木质的,一个模子上有五个凹进去的圆形图案,图案大都是一些花朵或者“福禄寿”字样,边上还有一圈齿状花边。我们洗净双手,小心地往月饼模子里放面团,边放边轻轻挤压,等到月饼从模子里出来的时候,那份满足和幸福溢满了我们的笑脸,清脆的笑声也在屋子里久久( )。
⑥最后一道工序是蒸烤。母亲在土灶上放好蒸笼,我们坐在灶下,不时地添加柴火。火焰忽明忽暗地舔着锅底,仿佛在跳着一曲曲欢快的舞蹈,映红了我们开心的笑脸。渐渐地,丝丝缕缕的香气开始在厨房里萦绕,钻进了我的五脏六腑,把我的馋虫全都勾出来了。我咽着口水,恨不得马上将月饼吃到嘴里。
⑦好不容易等到月饼出锅,看着冒着热气的月饼,我急不可耐,趁母亲不注意就抓一个,一口咬下去,满嘴的桂花香,和着豆沙的甜润,再加上薄荷的清凉,真是无比的美味!
⑧如今,我们的生活水平好了,月饼再也不是什么稀罕物了,而且品种繁多、口味各异,价格也越来越贵,可吃在嘴里,总感觉没有母亲做的“土月饼”那么有味。想起母亲的“土月饼”,我的眼睛忍不住又湿润了……
(选自《山西经济日报》)
1. 这篇短文拟题的方法是( )
A. 以人物命题B. 以事物命题C. 以事件命题
2. 文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bó mú huóB. bá mó héC. bò mú hè
3. 结合文意,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 精美 奢侈 揉搓 飘荡B. 精致 贵重 揉搓 漂浮
C. 精致 奢侈 挤压 飘荡
4. “在那物资kuì乏的年代”,根据字典解释,“kuì”字应是( )
A. B.
C. D.
E.
5. 第③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下列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那时候的月饼的馅料和口味B. 那时候的月饼包装很简单
C. 那时候留下的吃月饼的记忆
6. 母亲做“土月饼”需要哪些工序?请将下面补充完整。
买糯米→淘洗糯米→晾干糯米→( )→做米饼→( )→捏雏形→( )→( )
7. 短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来描写“土月饼”的制作过程,请以第⑥自然段为例,结合具体语句(至少一处)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短文写的是母亲的“土月饼”,而第①自然段和第③自然段却用大量的笔墨写了单位发的月饼与“那时候的月饼”,为什么这样写?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读完短文,回想课文《腊八粥》。《腊八粥》这篇课文主要写了______和______两件事。其中,_______写得详细,_______写得简略。通过比较阅读,我发现《母亲的“土月饼”》这篇短文主要回忆了_____和_______这两件事。其中,_______写得详细,_______写得简略,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
27、阅读《师旷论学》,完成练习
师旷①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②烛乎?”平公曰:“安③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④昧⑤行乎?”平公曰:“善哉!”
——选自《小学生小古文100课》
注释:①师旷:春秋时期晋国的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然热爱学习,在音乐方面造诣很深。②炳:点。③安:怎么,哪。④孰与:相当于“……跟(与)……哪个(谁)怎么样?”⑤昧:昏暗。
1. 下面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群儿戏于庭
B. 欲学,恐已暮矣/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C. 孰与昧行乎/孰为汝多知乎
D. 平公曰:“善哉!”/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2. 师旷用了三个比喻来谈论学习,请提取文中信息,完成下面的导图。
3. 对文中“炳烛之明”的意思解释正确的是( )
A. 古时候没有灯,晚上学习的时候要点上蜡烛。
B. 点烛学习,更能让人注意力集中,提高学习效率。
C. 无论从什么时候开始都可以学习。即使已经到了老年,也要好学不倦。
D. 到了老年的时候,学习就像蜡烛的光,十分微弱渺小,已经不值一提了。
五、作文(30分)
传承,有传授和继承之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沉淀在经典的历史古籍里,流淌在优雅的琴棋书画中,传讲在至善的家风家训里,包含在悠久的传统习俗中,蕴藏在精湛的民间技艺里……请以“传承”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400字。
参考答案
一、根据要求选择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30分)
1、A
2、A
3、D
4、D
5、A
6、B
7、B
8、B
9、B
10、C
11、C
12、A
13、B
14、C
15、A
二、根据所学的知识填空(10分)
16、C
17、①. 莫把无时当有时 ②. 子欲养而亲不待 ③. 路遥知马力
18、①. 有再来的时候 ②. 有再青的时候 ③. 有再开的时候
19、①. 烈火焚烧若等闲 ②. 要留清白在人间
20、专心致志 三心二意 虽与之俱学 弗若之矣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10分)
21、在北京,过年时,没有一家不吃饺子。
22、名叫五月玫瑰的牛叫男孩过来,说它要给男孩一蹄子,让男孩永远不能忘记。
23、炙热鲜艳 温暖人心 汹涌澎湃 充满活力
24、①. 不如 ②. 自感惭愧比不上他人
25、小燕子说,它要是不会筑巢,它就没办法养育下一代。
四、阅读理解。(20分)
26、1. B2. C3. A4. A5. C
6. ①. 磨成面粉 ②. 裹馅料 ③. 打模 ④. 蒸烤
7. “火焰忽明忽暗地舔着锅底,仿佛在跳着一曲曲欢快的舞蹈,映红了我们开心的笑脸”这句话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忽明忽暗的火焰当成人来写,语言生动形象,衬托了作者高兴、期待的心情。
8. 用单位发的月饼、那时候的月饼和母亲做的“土月饼”作对比,突出母亲做的月饼的好吃,表达出对母亲做的“土月饼”的怀念,并通过写小时候吃月饼的往事引出下文母亲为“我”做月饼的情景。
9. 首尾呼应,同时点明中心,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以及对母亲做的“土月饼”的怀念之情。
10. ①. 等粥 ②. 喝粥 ③. 等粥 ④. 喝粥 ⑤. 吃月饼 ⑥. 做月饼 ⑦. 做月饼 ⑧. 吃月饼 ⑨. 详略得当,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
27、1. D2. 老
日中之光 炳烛之明
3. C
五、作文(30分)
例文:
传承
姥姥家有个奇怪的传统:每年大年初一都要包好多饺子,送给离姥姥家不远的福利院里的孤寡老人。今年的大年初一,当然也不例外,舅舅、姐姐和我被姥姥派去福利院送饺子。
我们一行三人来到了福利院。我一下车被眼前的情景感动了:一群衣着简朴的老人眼巴巴地望着我们,那种期盼的眼神分明是在迎接多年未归的亲人,那种渴望被社会关爱的心赤裸裸的呈现在我的眼前,那种久违的笑靥使我的心里泛起一片波澜……这时,一位奶奶把我的小手放到她温暖的掌心里,我感到我的心已被这爱的温度包裹。姥姥刚刚让我送饺子时,我还带着一丝自我感觉的高尚与光鲜,现在却被我面前的一切压到了地下,变得那么卑微,我唯一可回报这一切的只能拿出那些微不足道的饺子送给老人。当我小心翼翼的把饺子送到患有血栓的爷爷面前,准备喂爷爷时,老人执意要自己吃,可我怎能忍心看到他那艰难的动作呢,我要把我的爱和温暖送到老人苍老的身体里,当我把饺子放到爷爷嘴里时,爷爷的眼睛红了,几颗泪珠沿着脸颊流下,滴到饺子上,吃到爷爷心里。我想这原本普通的饺子原来配着人世间最好的调料——爱。
我明白了,这是一个包含温暖的传统,这个传统需要我们下一代来传承。我要让那些渴望亲情的老人不再孤独,让他们在浓浓的亲情中安享晚年!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西藏小升初易错点语文检测卷含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腊月二十三,判断题,句子加工厂,快乐阅读,习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天津小升初易错点语文检测卷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根据要求选择正确答案,根据所学的知识填空,按要求完成句子,阅读理解,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兰州市小升初易错点语文检测卷含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句子加工厂,快乐阅读,习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