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上海卷)(考试版)

    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上海卷)(考试版)第1页
    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上海卷)(考试版)第2页
    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上海卷)(考试版)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上海卷)(考试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上海卷)(考试版),共6页。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城市之光(23分)
    人类历史刚刚破晓时,城市便已经发展到了成熟形式。考察那些依稀可辨的踪迹,可以回望文明的进程。
    (1)将下列城市与地图中所示区域进行匹配。(填涂字母)(10分)
    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④______ ⑤______
    (2)巴比伦古城遗址位于西亚的两河流域,早期居住在此的苏美尔人发明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单选)( )(2分)
    A.腓尼基字母B.楔形文字C.甲骨文D.拉丁字母
    (3)结合地图与所学,作为东罗马帝国(395-1453年)都城的君士坦丁堡,具有(双选)( )(2分)
    A.联通东西方的贸易B.传承希腊罗马文化
    C 完善民主共和制度D.汇聚工业生产资本
    (4)图D马丘比丘古城遗址见证了(单选)( )(2分)
    A.三角贸易带来了古城的繁荣B.迪亚士绕过了非洲好望角
    C.殖民活动中断该地历史进程D.商品出现了世界性的流动
    (5)依照示例,试拟定专题,并选择与之匹配的文物,并且添加相符合的代表性文化。(3分)
    示例:专题:研究古代两河地区的历史。
    展品和理由:C巴比伦古城遗址:研究两河流域的建筑、社会生活、文字、政治等多个方面,与《汉谟拉比法典》一起共同研究,两河流域的历史和特点。
    专题:独特的美洲文化。
    展品和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观察B图与E图中的两座城市,简要概括其所反映的时代特征。(4分)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6分)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智慧结晶。
    材料一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
    “夫尚贤者,政之本也”,“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墨子
    材料二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示意图
    材料三 1925年夏,国民党理论家戴季陶声称:“我们要复兴中国民族,先要复兴中国民族文化的自信力,要有了这一个自信力,才能够辨别是非,才能认清国家和民族的利害,才能够为世界的改造而尽力。”1934年及其后,国民政府所发动的一些全国性运动,一般也多打着“复兴中华民族”的旗号,如:“新生活运动”、“本位文化建设运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等。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几乎所有的军政要员,都出版过以“民族复兴”为题的为数众多的宣传著作,涉及抗战建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内容丰富不乏见识且充满爱国热情。
    ——黄兴涛《民国各政党与中华民族复兴论》
    (1)根据材料一,匹配三位思想家主张中所体现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6分)
    A.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B.崇德尚贤,天下公 C.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孟子:_______________ 荀子:__________________ 墨子: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以 a为例完成表格。(9分)
    (3)20世纪初期,儒学面临着怎样的挑战?(2分)
    (4)根据材料三,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对待传统文化态度。(5分)
    (5)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4分)
    三、地理学与“世界观”(24分)
    地理学被称为“历史之眼”,从中可以管窥不同时代,不同文明对世界的认识。
    材料一 地图
    材料二 西方地理学传入中国大事记
    (1)地图A处于中国____朝代。(2分)
    A.汉 B.唐 C.宋 D.元
    (2)地图B所示半岛,7世纪兴起阿拉伯帝国,以下属于阿拉伯文化成就的是?(2分)
    A.希罗多德《历史》 B.伊本·西那《医典》
    C.欧几里得《几何原本》 D.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全》
    (3)促成图4出现的主要原因有(三选,6分)
    A.新航路开辟 B.蒙古西征 C.启蒙运动 D.明代解除海禁 E.早期西学东渐
    (4)地图C没有标明时间,推测该地图绘制的大致时间,并说明理由。(4分)
    (5)二幅地图对地理空间的认识有何异同?(4分)
    (6)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传统世界观的看法。(6分)
    四、“法积则弊,法弊则更” (27分)
    材料一 到战国初年,原有的宗法统治秩序已经瓦解,社会结构处于大变动之中,各国都面临着政治、经济制度的重建。……随着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土地私有权逐步得到认可……新兴地主阶级的经济实力越来越强,他们要求政治权利,主张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秦孝公即位后,下令求贤:“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与之分土”。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二 从19世纪下半叶起,发展资本主义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潮流。甲午战后,西方列强掀起了一场瓜分中国的狂潮。……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中国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成为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的阶级基础。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材料一、二中两次变法在背景上的相似处有哪些?( )(2分)
    ①都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 ②都出现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③主要目的在于富国强兵 ④都处于社会转型的潮流之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材料三 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先后两次进行变法改革,时间长达20年……秦国在早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崇武尚战、重功利而轻伦理、宗法观念相对淡薄、注重实际、讲求实效的文化传统。商鞅变法充分顺应了这种传统,把其中的积极因素上升为国家统一的政策,利用政权的力量抑制其消板、落后的内容,发扬其能够服务于新制度的内容,使新制度与新文化结合起来共同推动了秦国历史的发展。
    ——王绍东《论商鞅变法对泰文化传统的顺应与整合》
    (2)根据材料三,归纳商鞅变法的策略。(4分)
    材料四 康有为在《日本变政考》中说:“既知比较宇内大大势,国体宜变,而旧法全除,宜用一刀两断之法。“维新派把变科举、废八股作为变法的第一步,接着又要求精简机构,裁汰冗员,这就使全国成千上万的官吏失去官位。在“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先后发布变法诏令184条之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军事等各个方面,都有所涉及。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曾在慈禧太后面前自称为“康党”。他要求列名和资助强学会,但是康有为等人却以其名声太臭严辞拒绝。
    ——许跃字《循序渐进是政治改革的基本策略——析戊戌变法》
    (3)根据材料四,简要分析维新派失败的原因。(6分)
    材料五 秦孝公时,国家贫弱,守旧势力强大,东方六国又交相侵伐,但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面貌为之一新,并最终统一了天下;晚清时节,社会矛盾激化,列强虎视眈眈,但戊戌变法的结果,却最终葬送了大清帝……历史上惊人相似的际遇,往往酿造出天壤之别的结局。
    ——蒙礼云《关于戊戌维新和商鞅变法的思考——纪念戊戌变法100周年》
    (4)请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谈谈对“历史上惊人相似的际遇,往往酿造出天壤之别的结局”的认识。(15分)阶段
    遭遇
    直接原因
    a
    遭到沉重打击
    秦朝焚书坑儒
    b
    c
    d
    图1:1136年刻于石碑上的《华夷图》拓片
    图2:12世纪阿拉伯地理学家伊德里斯所绘的地图
    图3:欧洲地理学家瓦尔德泽米勒所绘地图
    图4:利玛窦和李之藻在中国合作绘制刊印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
    年代
    重要事件
    1583年
    传教士利玛窦在广东介绍世界五大洲和地圆说
    1602年
    利玛窦绘成《坤舆万国全图》,在北京刊印
    1623年
    传教士艾儒略著成《职方外纪》,系统介绍五大洲知识
    1668年
    康熙帝令传教士南怀仁等编成《御览西方要纪》,介绍西方风俗国土,流传颇广。
    1782年
    纪昀编成《四库全书》,书中怀疑《职方外纪》所载为妄说。
    1848年
    徐继畬《瀛寰志略》刊行,因弃用华夷之说,被士人夫视为异端。

    相关试卷

    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上海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上海卷)(解析版),共11页。

    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山东卷)(考试版):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山东卷)(考试版),共8页。

    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辽宁卷)(考试版):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辽宁卷)(考试版),共6页。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