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第04讲 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练透)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第04讲 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原卷版).docx
    • 解析
      第04讲 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解析版).docx
    第04讲 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原卷版)第1页
    第04讲 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原卷版)第2页
    第04讲 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原卷版)第3页
    第04讲 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解析版)第1页
    第04讲 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解析版)第2页
    第04讲 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解析版)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第04讲 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练透)

    展开

    这是一份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第04讲 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练透),文件包含第04讲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原卷版docx、第04讲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2环节——听:在熟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基本史实,突出重点、难点,提高历史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巩固知识并逐步形成历史学科思维能力。
    第3环节——练:在课时复习结束后,要选取典型试题及时进行测试、反馈,可采取一课一小练(当堂训练)的形式,以便及时巩固落实,练习后,必须核对答案,分析总结。
    第4环节——评:包括教师的讲评与学生的自评。每一单元测试及模块测试后教师要重点讲评,在讲评练习和试卷过程中,要特别留心解题方法的讲评,从而减少解题错误,提高应试能力。
    第5环节——考:结合学校周考练安排,特别训练学生做选择题的能力,如最佳选择题是单项选择题中的基本题型,旨在考查对历史知识理解掌握的准确性,考查辩证思维能力。
    最新模拟精炼
    第04讲 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1.(2023·江苏南通·统考模拟预测)《丧服》本属于《仪礼》中的一篇,东晋时成为显学,南迁士族依丧服就可以辨识门第品流和血缘亲疏。他们还对朝廷的礼乐、舆服、仪注等所谓“衣冠文物”极为重视。当时的大诗人孙绰曾说“由礼则雅,不由礼则夷”。这一现象源于( )
    A.儒学受到佛道挑战 B.南北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C.门阀士族日益衰落 D.东晋维护正统的文化需要
    2.(2023·浙江宁波·镇海中学校考模拟预测)北魏前期,百官没有俸禄,对于地方官,朝廷只问其能否上交一定数量的租调而不管他们对地方的搜刮。太和八年(485年)朝廷“始班俸禄”,规定“禄行之后,赃满一百匹者死”。实行均田制之后,官员可以得到一定职分田上的收入,但“卖(职分田)者坐如律”。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有( )
    ①俸禄制的实行杜绝了官员贪赃枉法 ②改革措施反映了民族交融的潮流
    ③金属货币成为官府的主要支付手段 ④官员们没有取得职分田的所有权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3.(2023·湖北·校联考模拟预测)兴起于北魏的关陇集团因籍贯大多位于陕西关中和甘肃陇山得名,主要是由汉人豪族和鲜卑权贵共同组成的集合体。集团中人入则为相,出则为将,影响直至唐朝。西魏、北周、隋、唐多个王朝的建立者出自或推称出自这一集团,他们在政治上结成一体,又都与鲜卑独孤氏联姻。这一现象( )
    A.推动了开放兼容的文化政策的形成
    B.有利于南北朝时期的经济文化整合
    C.表明中央对周边族群实行开明政策
    D.完善了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社会治理
    4.(2023·山西临汾·统考二模)南朝时期扬州地区人口较东汉中期增长4倍以上,而赣江特别是湘江流域的人地关系与东汉中期差别不大。官方记录的水旱灾害主要发生在扬州地区,而湘赣流域甚少。这说明( )
    A.政局稳定促进经济发展B.南方得到开发和发展
    C.人口增长影响生态环境D.南方经济发展不平衡
    5.(2023·云南·统考二模)东晋南朝时期,如果让南方的士人与当地庶民易服交谈,听几句就能从语音上分辨他们的身份;北魏统一北方几十年后,如果隔墙听士大夫与北方的平民交谈,很难断定谈话者的身份。这反映了( )
    A.文化习俗融合的差异B.上层统治方针的趋同
    C.地域特点影响的强弱D.实现国家统一的必然
    6.(2023·北京海淀·人大附中校考三模)唐代笔记《因话录》记载:有商人在外地做生意,“得钱数百缗,惧川途之难赍(携带)也,纳于公藏(官府钱库)而持牒(凭证)以归,世所谓‘便换’者,寘(放置)之衣囊。”“便换”也称“飞钱”。这一记载表明( )
    A.开始出现最早的纸质货币B.重农抑商加重商人的负担
    C.官府强行夺占商人的资财D.商业发展使汇兑业务出现
    7.(2023·河北秦皇岛·统考三模)《唐律》规定,任何人出卖男女奴婢、牛马、骆驼、骡、驴,都必须于出卖三日内向市司领取“市券”,即市契,它是官方的契约文书,是通关检查和再次出售的凭据。若“立券有旧病者,三日内听悔”。这表明唐朝政府( )
    A.重农抑商政策已开始松动B.重视商业守信和契约意识
    C.严格限制私人交易的规模D.积极扶持商品经济的发展
    8.(2023·江苏南通·统考三模)中国古代的通行货币是铜钱,但在6—7世纪,拜占庭金币和萨珊波斯银币长期在高昌流通。唐朝直接管辖高昌后,很长时间内仍然没有禁止用金银币。由此可知,隋唐时期( )
    A.金银成为中国的主要货币B.异域先进文化传播到中国
    C.东西方之间商贸往来兴盛D.白银货币化推动商贸发展
    9.(2023·湖南邵阳·统考三模)中晚唐时期,长沙窑将岳州窑青瓷点彩技艺和洛阳唐三彩流动浸润式彩釉装饰工艺相结合,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青釉釉下彩和模印贴花工艺。装饰纹样上有莲花纹、摩羯纹、葡萄纹、椰枣纹等图形,多饰以诗词、俚语,开创诗词装饰瓷器的先河。唐代的长沙窑( )
    A.其发展受益于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B.反映出南方制瓷技术已领先于北方
    C.印证了唐代长沙文化体系庞大完整
    D.体现出创新开放兼容并包时代特色
    (2023·陕西宝鸡·统考一模)
    材料 洛阳素有“王里”之称,却在晋末大乱时毁于兵火,成为诸政权的拉锯地带,“号为荒土”。493年秋,孝文帝放弃平城,迁往洛阳,并开始了对南朝的连年征讨,其间穿插有革服饰、正音声、改姓氏、大定姓族等汉化改革。孝文帝“营洛务求壮丽”,“礼盛周宣《斯干》之制,事高汉祖壮丽之仪”,里坊形制益发规整化。城中有“户十万九千余”,若按五口之家的标准计算,至少也有五六十万人;重新成为北方商贸中心,繁荣的“大市”集聚了一批财资巨万的富商大贾。而后世王夫之则认为:迁洛“涂饰虚伪……糜天下于无实之文,自诧升平之象。强宗大族,以侈相尚……部落心离,浮华气长”,是北魏速亡的原因。
    ——摘编自陈汉玉《也谈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孝文帝重建洛阳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夫之认为“迁洛造成北魏速亡”的原因。
    真题实战演练
    1.(2022·北京·统考高考真题)汉代某地区“地广人稀”,到南北朝时期逐渐发展为“民多田少”。这一地区位于下侧示意图中的( )
    ①B.②C.③D.④
    2.(2022·北京·统考高考真题)西方有“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说法,中国古代也有“处处有路透长安”的谚语。这两句话蕴含的历史信息是( )
    A.长安城的设计借鉴了罗马城市布局
    B.长安和罗马两地之间的交通网络密集
    C.古代商路便利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
    D.长安和罗马都曾经是帝国交通网络的中心
    3.(2022·辽宁·统考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古以来,我国各民族之间保持着密切联系;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主流。下图是学者绘制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分级图。
    ——摘编自李静、于晋海:《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及其心理机制研究》
    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紧扣图中所示的一个或多个逻辑线索,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4.(2021·全国甲卷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地方行政制度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内容。北魏前期,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广设军镇,相当于州,镇下置戍,相当于郡,对所在地区实行军事控制。上孝文帝为推行均田制、三长制,下令将全国分为38州,除北方边境地区外,中原各地全面裁撤镇、戍,改为州、郡、县,地方管理回归汉晋体制。孝文帝还将州、郡、县依所管地区大小、民户多少等,各分为上、中、下三等,各等级地方长官的品级不同,其下所设属员多少也有相应的差别,规定地方长官“依户给俸”,即据民户多少确定俸禄;又将州刺史带将军号的办法推而广之,各州刺史、各郡太守例加将军号,将军府僚属纳入吏部管理,实际管理一州一郡行政事务,这为隋朝时将地方官吏全部纳入朝廷管理奠定基础。“依户给俸”在孝文帝以后停用,而地方行政机构分为三等九级,直到唐代一直没有改变。
    ——据《魏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意义。
    5.(2022·北京·统考高考真题)绢与马
    材料一 唐与突厥互市,“以金帛市马”“以助军旅”,唐马“既杂胡种,马乃益壮。天宝后,诸军战马动以万计”,“秦、汉以来,唐马最盛”。唐代驿制“凡三十里一驿,天下凡一千六百三十有九所”,各驿站的官马多至75匹、少至8匹,“冠盖相望,邮驿继踵”。士庶也喜骑马出行,“贵贱所行,通鞍马而已”。马球蔚然成风,太宗“闻西蕃人好为打球,比亦令习”。
    材料二 突厥、回纥与唐朝进行绢马贸易,规模巨大。回纥“每一马易四十缣(注:细绢),动至数万匹”,除自身消费外,还将多余的绢帛通过中间商人不断向西销售。突厥、回纥还开始建设据点聚积物资,突厥毗伽可汗“欲修筑城壁,造立寺观”。回纥最初“风俗朴厚”,获得唐朝厚利后,登里可汗“筑宫殿以居,妇人有粉黛文绣之饰”。
    以绢马贸易为例,阐述唐代农耕与游牧民族互动的影响。

    相关试卷

    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第05讲 三国至隋唐的制度创新与文化发展(练透):

    这是一份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第05讲 三国至隋唐的制度创新与文化发展(练透),文件包含第05讲三国至隋唐的制度创新与文化发展原卷版docx、第05讲三国至隋唐的制度创新与文化发展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第05讲 三国到隋唐的制度创新与文化发展(讲通):

    这是一份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第05讲 三国到隋唐的制度创新与文化发展(讲通),文件包含第05讲三国到隋唐的制度创新与文化发展原卷版docx、第05讲三国到隋唐的制度创新与文化发展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第04讲 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讲通):

    这是一份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第04讲 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讲通),文件包含第04讲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讲义原卷版docx、第04讲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2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