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讲通练透】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知识大盘点(思维导图+知识梳理+方法技巧+易混易错)
- 高考历史知识大盘点【讲通练透】专题19 货币与赋税制度;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选择性必修一)(含答案) 试卷 1 次下载
- 高考历史知识大盘点【讲通练透】专题20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选择性必修二)(含答案) 试卷 1 次下载
- 高考历史知识大盘点【讲通练透】专题22 交通与社会变迁;医疗与公共卫生(选择性必修二)(含答案) 试卷 1 次下载
- 高考历史知识大盘点【讲通练透】专题23 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选择性必修三)(含答案) 试卷 1 次下载
- 高考历史知识大盘点【讲通练透】专题24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和认同;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选择性必修三)(含答案) 试卷 1 次下载
高考历史知识大盘点【讲通练透】专题21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村落、村镇与居住环境(选择性必修二)(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知识大盘点【讲通练透】专题21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村落、村镇与居住环境(选择性必修二)(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专题设置要合理。设置专题要结合近几年高考命题和时代特征,从统揽全局的高度,本着立足“主线”、包容“主干”,体现“主次”的原则。
第三,专题内容重深度。专题复习教学不同于平时教学,专题复习不仅是对知识的系统化、网络化过程,更是对知识的深刻化、规律化过程和对能力的提升过程。
第四,专题训练要“三精”。“三精”即试题的精选、精练、精评。
第五,专题教学应发挥“双主”作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许多专题都可以由学生自己去整理知识,归纳完成。
第六、依托教材,解决“抓了专题丢了课本”的问题。学生在高考历史复习过程中,时常会犯“急功近利”毛病,总想通 过某些捷径,能迅速提高学习成绩。
专题21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村镇、村落与居住环境
目录
【讲义目录】……………………………………………………………………………………………1
【思维导图】……………………………………………………………………………………………2
【知识梳理】……………………………………………………………………………………………2
【知识点01】古代的商业贸易
1、商业贸易的起源和发展…………………………………………………………………………… 3
2、货币、信贷和商业契约…………………………………………………………………………… 4
【知识点02】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1、世界生产的形成…………………………………………………………………………………… 5
2、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商业革命……………………………………………………………… 5
【知识点03】20世界以来的人类的经济和生活
1、世界经济的发展…………………………………………………………………………………… 7
2、国际贸易与人类社会……………………………………………………………………………… 8
3、国际金融与人类社会……………………………………………………………………………… 8
【知识点04】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1、农村落的产生……………………………………………………………………………………… 9
2、集镇的出现………………………………………………………………………………………… 10
3、城市的产生………………………………………………………………………………………… 10
4、世界各地民居……………………………………………………………………………………… 10
【知识点05】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1、城市化的演进……………………………………………………………………………………… 11
2、居住条件的改善…………………………………………………………………………………… 11
3、公共设施的完备…………………………………………………………………………………… 11
4、城市化的进程中的问题…………………………………………………………………………… 12
【易混易错】…………………………………………………………………………………………… 12
【素养提升】…………………………………………………………………………………………… 14
【真题赏析】…………………………………………………………………………………………… 15
【核对答案】…………………………………………………………………………………………… 17
第一部分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人类交换的需要产生了商业贸易,商贸活动最初只是地方性行为,后扩大到国与国、洲与洲之间。丝绸之路连接了亚欧之间的商业通道。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达的表现,便利了商品交换,扩展了商品活动的领域。新航路开辟之后,随着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张,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商贸活动的内容、形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20世纪以来,贸易、金融现代化加速,极大地促进了商贸效率,但也增大了金融风险。
【知识点一】 古代的商业贸易
【重点】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情况;
【难点】契约对商业贸易和日常生活的影响;
一、 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1. 起源:原始社会后期
生产力发展——社会分工、产品剩余、私有制产生——交换出现——商业贸易发展
2. 古代世界的商业
(1)古埃及,市场交换普遍。对外贸易由国家控制,国王派商队到国外去从事贸易活动。
(2)古希腊,各城邦形成了商业贸易中心,海外贸易活跃。如雅典就是贸易中心。
(3)古罗马,征服地中海地区后,商贸逐渐繁荣,海外贸易发达。如丝绸之路西起汉朝长安,东达欧洲罗马。
(4)拜占庭帝国,垄断了中国丝绸等物品在欧洲市场的贸易。其首都君士坦丁堡,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5)阿拉伯商人,在欧、亚、非三洲之间从事中介贸易,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地。
3. 古代中国的商业
(1)商朝,出现职业商人。商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
【拓展】“工商食官”
“工商食官”是商周政府占有工商业者并进行垄断性经营的制度。“工商食官”,“工”指百工;“商”指工贾也;指当时的手工业者和商贾都是官府管的奴仆,他们必须按照官府的规定和要求从事生产和贸易。官府将其集中起来,设官统一管理, 为他们提供衣食,驱使他们为政府服务。“工商食官”制度是周代,尤其是西周春秋时期工商业发展的基本制度
(2)战国时期,“工商食官”格局被打破,出现许多大商人。如范蠡、子贡、吕不韦等。
(3)汉朝,商业初步发展。
促进因素:统一局面的形成;统一货币、度量衡和车轨;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丝绸之路的开通。
阻碍因素:市坊分区制度的实行
(4)两宋,经济重心南移,城市中市坊界限被打破,出现纸币。
(5)元明清时期,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钱庄、票号等机构出现,商帮形成(如晋商、徽商、闽商、潮商和宁绍商人)
【拓展】商帮:商帮是以乡土亲缘为纽带,拥有会馆办事机构和标志性建筑的商业集团。中国历史"三大商帮":粤商、徽商、晋商 ,也有陕商、晋商、徽商的说法。粤商与徽商、晋商、浙商、苏商一道,在历史上被合称为"五大商帮"。
4. 古代的贸易通道——丝绸之路
(1)两汉,中国的丝绸等运往中亚和欧洲,欧洲和西域各国的物品输往中国。
(2)唐宋时期,海上贸易兴盛。中国出口丝绸、瓷器、纸张、茶叶等。官府设置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
(3)古代中国,朝贡贸易是主要方式。明清时期,严格规定朝贡贸易。清政府在广州设置公行,统揽对外贸易事务。
5. 商业贸易的作用:
(1)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2)对中国:中国通过对外贸易引进了国外的优良马匹、植物新品种、香料、药材、琉璃和玻璃等。
(3)对世界: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流行于亚、非、欧三大洲,丰富了当地人的生活。
二 、 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1. 货币
(1)中国商代时,用贝作为货币。后来,金、银、铜、铁等金属货币逐渐成为主要货币。
(2)前8一前7世纪,小亚西亚出现金属铸币。
(3)货币出现前,商业交换的形式是以物易物。货币出现后,逐渐具有了三大功能:交换媒介,价值尺度,财富象征。
(4)商业的功能:互补余缺——逐利增财。
2. 信贷 世界信贷
(1)前22一前21世纪,两河流域出现了经营借贷的商人,神庙、宫廷也从事放贷业务。
(2)前16一前11世纪,古埃及出现了较为完备的借贷合约。 如要有证人,履行担保,受到法律保护。
(3)前4世纪,古希腊开始兴起货币经营业,出现了汇票的雏形。
(4)15世纪,威尼斯和热那亚的商人创立了银行。
(5)意大利、荷兰、英国等国出现新业务,先后成为国际信贷的中心。
中国信贷 (1)春秋时期,实物借贷比较普遍,并出现货币信贷。
(2)唐代,由存贷款发展到汇兑,出现“飞钱”(汇票)。
(3)宋代,交子、会子、官子等纸币开始使用,逐渐取代汇兑业务。
(4)明朝中期,钱铺等机构盛行。
(5)清朝,资本性借贷显著发展,出现了庄票。
3. 契约
(1)约前3000年,古埃及契约广泛使用并受到法律保护。
(2)前2600年左右,苏美尔人已经使用契约。订立契约是普遍现象。
(3)中国,商周时期产生契约;汉代以后,契约应用更加广泛。
【知识点二】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重点】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难点】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的关系;
一 、世界市场的形成
1. 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表现:
(1)葡萄牙和西班牙率先开始殖民掠夺活动。
(2)17—18世纪,荷、英、法等国加入殖民争夺行列,建立海外殖民地。
2. 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基本形成)
表现:(1)各国工厂的产品要销往世界各地,原料也需要从世界各地获取。
(2)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3)资产阶级在亚、非和拉美等地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把更多的地区纳入到世界市场之中。
3.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完全形成)
表现:
(1)主要国家通过输出商品、掠夺原材料、输出资本,控制落后国家的经济命脉,榨取大量财富。
(2)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到20世纪初,世界被瓜分完毕,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被迫加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二 、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商业革命
1. 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
2. 表现:商贸中心转移,新型商业经营方式出现,商品流通的品种增多,国际贸易格局变化,国际贸易规模扩大。
3. 商贸中心转移,指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表现:两地城市的繁荣与衰败。
4. 商业经营方式变化:开始出现商品交易所、证券交易所、拍卖市场、百货公司,还有股份制贸易公司等。
(1)1531年,第一家商品交易所在安特卫普开业。
(2)17世纪后,英国的证券交易所成为国际证券交易的中心。
(3)1862年,世界第一家百货公司在巴黎开业。
(4)英国和荷兰都成立了东印度公司,荷兰和法国都成立了西印度公司。
影响:经营垄断贸易,进行殖民掠夺,对西欧资本原始积累起了重要作用。
5. 中国商业的变化
背景:鸦片战争的爆发,西方列强的入侵。
表现:
(1)1864年,英国在香港开办了汇丰银行,次年在上海设立分行。
(2)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了中国通商银行,这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
(3)19世纪70年代,民用股份制企业出现,股票开始走向市场。如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的股票。
(4)上海出现了最早专营股票的证券机构——上海平准股票公司。
(5)1900年,香港成立了第一家大型百货公司——先施百货公司。
6. 商品流通的种类增多
(1)烟草、咖啡、可可和茶叶等进入欧洲市场。香料也大量涌入欧洲等地。
(2)三角贸易兴起,奴隶也成为贸易的商品。
三角贸易的路线:欧洲——非洲——美洲——欧洲
(3)18世纪后期,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鸦片贸易发展起来。
7. 国际贸易格局变化
(1)16世纪初,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支配了早期的奴隶贸易。
(2)17世纪,荷兰垄断了海上贸易。荷兰商人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拓展】“海上马车夫”
"海上马车夫"意指17世纪的荷兰,因荷兰在17世纪海洋贸易中扮演主要角色,故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在17世纪,欧洲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增多。当时的世界贸易通道主要在海上,船在当时就像陆路运输的马车一样,船就是海上的马车,哪个国家掌握了海上的马车,它就是海上的马车夫。
(3)17世纪后期,英国打击荷兰(《航海条例》、三次英荷战争),逐渐控制了海上贸易。
(4)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
(5)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美、德等国兴起,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
8. 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表现: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垄断组织出现,不仅控制本国贸易,还控制别国贸易,形成大型贸易组织。
【知识点三】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重点】20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
【难点】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
一、 世界经济的发展
1. 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最终引发了“一战”。
2. 社会主义的发展
1922年底苏联成立,并实施新经济政策,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斯大林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并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迅速实现了苏联的工业化。
3. 一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生产和消费的矛盾最终导致了经济大危机。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扭转了危机,德、意、日三国走上法西斯道路,引发了二战。
4. 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增长,原因有二:
(1)各国把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推动作用。
(2)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升级。
5.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有发生
(1)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并没有解决;全球化发展,世界范围内贫富分化加剧。
(2)表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
6. 二战后社会主义的发展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发展良好。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疆化、改革效果不明显,导致社会矛盾不断激化,最终促使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7. 新中国的发展
(1)建国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工业基础。
(2)1978年后,实行改革开放,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经济飞速发展。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8. 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获得独立后,都把经济独立作为首要目标。20世纪六七十年代,经济高速发展。
二 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
1. 问题:各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影响国际贸易的发展。(表现:战争与经济危机时,各国通过提高关税等措施保护本国贸易)。
2. 解决——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1)1947年,23国在日内瓦签署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2)1995年元旦,在关贸总协定的基础上,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
3. 影响:(1)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科技含量的重要性不断提高。
(2)服务贸易增长迅速。
(3)经济合作方式更加多样化。
(4)贸易手段发生改变。20世纪90年代后,电子商务逐渐兴起。网购与快递
三 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
1. 背景:20世纪初经济大危机时,各国滥发纸币、货币贬值、汇率战,造成金融混乱。
2. 解决:
(1)1944年7月,在美国主导下,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2)1945年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成立,重建国际货币制度。
(3)1945年底,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WB)成立,促进战后经济的复苏和发展。
3. 核心: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
4. 作用:稳定了二战后的国际金融秩序,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利于美国霸权。
5. 崩溃:20世纪70年代,美元不再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对美元实行浮动汇率。
6. 新发展:
(1)非银行金融机构迅速发展,如证券市场融资规模的不断扩大;
(2)不同金融机构相互融合,如银行、证券和保险三者的产品日益趋同并走向融合,促使大型金融集团和跨国金融企业不断出现。
第二部分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知识点四】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人类的居住形式不断演变,农业出现以后, 逐渐形成具有相当数量和规模的居民聚居点——村落。村落的居民定期交换物品,逐渐形成集市。集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形成了集镇。集镇便利了农村居民的物品交换,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发展。随着居住人口的增多,以及防卫或商贸的需要,就出现了城市。城市具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种功能。近代以来,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人们的居住条件和社会环境都不断改进,但同时也存在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
【重点】集镇的出现,世界各地不同特色的民居;
【难点】代村落的选址特点;
一 、 村落的产生
1. 人类的居住形式经历了从穴居、巢居、半穴居到地面筑屋的演变。
2. 农业出现后,人们筑屋定居,形成居民聚居点——村落。村落最早出现在两河流域。
3. 村落建有住宅、仓廪、地窖和公共活动场所,用于人们的定居、繁衍、防卫和进行集体活动。
二 集镇的出现
1. 原始社会末期,手工业者开始聚集,形成了古代集镇的雏形。
2. 商人和手工业者在聚居的地方筑垒设防,形成集镇。
3. 北魏出于军事目的而设置镇,如六镇;隋唐五代也主要是为军事目的而设置镇。
4. 北宋时期,出现了工商业集镇,如四大名镇。(湖北汉口镇、河南朱仙镇、江西景德镇和广东佛山镇)
5. 明清时期,集镇进一步发展,并出现专业分工,如盛泽镇。
6. 7世纪,英国出现了贸易小镇。主要位于地理位置优越、便于货物交换的地方。
三 、城市的产生
1. 约前3500一前3100年,两河流域南部的苏美尔人地区出现城市。
2. 城市是一定区域内政治权力、军事防御、经济活动、宗教祭祀的中心场所。
3. 中国古代的城市主要分为宫殿、手工业者和商业区、居民区。
4. 中国商代,城市已形成规模。神庙、宗庙和宫殿位于城市的中心。
5. 周代,营建城市形成制度。周代城邑大致分为三等:天子王城,诸侯都邑,卿大夫的采邑。
6. 约前800年,古希腊人已经建设了雅典等城市。城市布局中已具有行政、防御、宗教和商业的功能。
7. 古罗马城市集中于内陆,以罗马为中心。其道路系统和供水排水系统,成为后来西方城市建设的标准。
8. 欧洲中世纪出现的城市和城镇,不是行政中心,是以手工业者和商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
四 世界各地的民居
1. 各地民居体现了居住地的自然环境,也反映了当地的社会经济水平和文化习俗。
2. 两河流域,人们用砖头建造房屋,栋梁使用木材。民居有前庭、前室、主室构成。
3. 古埃及,大多数建筑用泥和木材修建。房屋会留些小洞或小窗,庭院是家庭活动的场所。
4. 古代中国,巢居和穴居是最早的两大类型。
(1)巢居多在南方,后发展为干栏式民居。穴居多在北方,后发展为地上建筑。
(2)从汉代起,民居的设计遵循等级观念和礼仪制度。民居普遍采用木构抬梁结构。
(3)明代,砖木结构的民居建筑开始普及。现存的明清民居有窑洞、四合院、干栏式楼居、福建土楼等。
5. 古希腊罗马,建成列柱庭院,中庭是民居的核心。
(1)古罗马住宅以木、石、砖为主要材料,后来混凝土逐渐得到普及。
(2)3世纪,古罗马出现集体住宅。后来的复合式公寓,是集体公寓式楼房的原始形态。
6. 北美 印第安人住在圆锥形的帐篷中,或者圆形的公共居所中。
【知识点五】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重点】城市化的演进;
【难点】城市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 城市化的演进
1. 工业革命后,城市化进程开启。
(1)表现:工业生产逐渐向城市集中,乡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2)影响: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消费市场;对城市的设施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推动了城市的发展。
(2)1851年,英国成为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
(3)二战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化成为衡量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4. 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开启。
表现:上海、天津、广州等成为通商口岸,逐步发展起资本主义工商业,吸引了大量乡村人口进城。
5. 建国后,城市化进入新阶段。1978年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
二 居住条件的改善
1. 建筑技术的革新,表现在:(1)1854年,美国人发明了电梯。
(2)19世纪70年代,比列时首次使用钢筋混凝土技术。
(3)20世纪以来,集中供暖和制冷、私人卫生间等快速普及。
2. 生活服务更加便捷、丰富。
居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娱乐生活更加多样。
3. 二战后,城市中的社区蓬勃发展,功能日益广泛。
三 公共设施的完备
1. 19世纪,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起步。表现:
(1)钢铁管道促进水网的建设,自来水与排水系统逐渐普及。
(2)煤气灯创造了新的城市夜生活方式,电力为城市居民提供照明。
(3)电报、电话的发明和普及便利了人们的通信联系。
(4)19世纪末,第一条地下铁路在伦敦问世;柏林开始把高架桥纳入交通网络之中。
(5)20世纪初,电车普及。城市交通呈现多样化、立体化趋势。
2. 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1)近代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通商口岸,发展很不平衡。
表现:1864年,上海煤气公司成立。
(2)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迅速发展,不断完善。
四 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1. 环境污染严重,如工业废气污染、汽车尾气污染、城市饮用水源污染等。
2. 私人汽车普及,交通拥堵严重。
3. 贫富分化,工人阶级生活条件恶劣,生活设施落后。
4. 犯罪率上升,失业者增加等。
01
1、交子与会子的区别
【阐释】(1)流通范围不同:交子仅在四川流通,会子在全国流通;
(2)发行地不同:交子于北宋发行,曾作为官方法定货币流通,故又称官交子。会子发行于南宋。它由政府和户部发行,是宋代最大的钞票。
(3)发行时间不同:交子是中国政府官方发行的最早的纸币,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仁宗天圣元年发,高宗绍兴三十年发会子。
4.定义不同。交子最初只是一种代替货币交易的信用凭证,即代金券。会子是宋朝发行量最大的纸币,起源于临安,也称作“便钱会子”。
会子,是南宋于高宗绍兴三十年由政府官办、户部发行的货币,仿照四川发行钱引的办法发行。会子是宋朝发行量最大的纸币,起源于临安,也称作"便钱会子"(即汇票、支票)。
02
2、古代的“汇票”指的是什么?
【阐释】汇票是一种承诺支付的文书。汇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者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汇票是一种无条件支付的委托,有三个基本当事人:出票人,付款人和收款人。
03
3、近代商业贸易的经营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阐释】(1)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贸易的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2)近代商业贸易变化:商业经营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为了有效垄断对外贸易,英、法、荷等国建立起一种新型股份制贸易公司。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新的商业经营形式被引入中国。表现形式有:设立银行,民营股份制企业出现,股票开始走向市场,成立大型百货公司。
随着世界市场的初步建立,更多种类的商品出现在商贸领域。
19世纪中期,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等新兴工业国家兴起,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
04
4、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
【阐释】1997年6月,一场金融危机在亚洲爆发。1997年,泰国经济疲弱,许多东南亚国家如泰国、马来西亚和韩国等长期依赖中短期外资贷款维持国际收支平衡,汇率偏高并大多维持与美元或一揽子货币的固定或联系汇率,这给国际投机资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捕猎机会。由美国知名炒家索罗斯主导的量子基金乘势进军泰国,从大量卖空泰铢开始,迫使泰国放弃维持已久的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而实行自由浮动,从而引发了一场泰国金融市场前所未有的危机。之后危机很快波及到所有东南亚实行货币自由兑换的国家和地区……
。05
5.WTO与“关贸总协定”有什么区别?
【阐释】 (1)世贸组织是具有国际法人资格的永久性组织。世贸组织是根据《维也纳条约法公约》正式批准生效成立的国际组织,具有独立的国际法人资格,是一个常投性、永久性存在的国际组织。而关贸总协定则仅是临时适用的协定,不是一个正式的国际组织。
(2)世贸组织管辖范围广泛。关贸总协定产生于货物贸易占国际贸易绝大多数的40年代末,加之建立国际贸易组织的哈瓦那宪章未能生效,关贸总协定仅管辖货物贸易,世贸组织则不仅管辖货物贸易的各个方面,还将货物、服务、知识产权融为一体,置于其管辖范围之内。
(3)世贸组织成员承担义务的统一性。世贸组织成员不分大小,对其所管辖的多边协议一律必须遵守,以一揽子方式接受世贸组织的协定、协议,不能选择性地参加某一个或某几个协议,不能对其管辖的协定、协议提出保留。但是,关贸总协定的许多协议,则是以守则式的方式加以实施的,缔约方可以接受,也可以不接受。
1、城市化的演进
【阐释】从传统的乡村社会到现代的城市社会,城市化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工业革命以来,工业生产逐渐向城市集中,越来越多的人从乡村走向城市。乡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一方面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所需的劳动力与消费市场,另一方面对城市的设施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英国的城市化伴随着工业革命展开。
【点拨】城市化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特别是英国的工业化与工业革命密切相关就是例证。这里面包含唯物史观。也包含历史解释的素养要求。
2、【学科素养】---近现代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
【阐释】与科技进步密切相关,与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贸易的发展密切相关,故近现代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根本上的经济发展要求的体现。体系那唯物史观、时空观念(近代和现代、东南沿海与内地)家国情怀(如的家乡交通灯变化,高铁的发展)
1.(2023.全国甲卷26)民众日常生活能够反映时代特点。下列情景中,可能出现于北宋都城市民日常生活中的是
A.早晨在家喝红薯玉米粥 B.晚上去夜市听人说书
C.到指定市场用银元购物 D.出门时穿件黄色棉袍
2. (2022.全国甲卷26)宋朝海外贸易中,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漆器、铁器等,输入的商品以香料、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等为大示。政府每年从海上进口贸易中获利颇丰。这表明,在宋朝
A.进口商品成为基本生产资料 B.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C.外贸成为国家税收主要来源 D.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
3. (2023.高考全国乙卷.28) 19世纪70年代之前,伦敦市场上中国茶叶价格的日常波动很难影响到中国国内的茶叶出口价格。随着中英间电讯联系的建立,中国茶叶的出口价格随蓿伦敦市场的标价而变动,销告数量也随蓿世界经济的变动而波动,这
A.导致中国茶叶出口衰落 B.改变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入超状况
C.促成了世界经济一体化 D.削弱了中国茶叶的国际市场地位
4. (2016. 新课标全国I卷文综.28) 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5、(2022全国乙卷.27)明后期有士人称,江南流行“好名喜夸”之风,家中但凡有千金之产,必定会营建一园,“近聚土壤,远延木石,聊以矜眩于一时耳”,但“俗气扑人”。这可用于说明
A.士大夫传统观念的颠覆 B.世俗化审美趣味的初现
C.士农工商社会结构解体 D.江南市镇工商业的繁荣
6、(2023浙江高考19) 1865年, 上海大英自来火房制成煤气灯。19世纪80年代,有人记云:“地火皆由铁管通至马路,于是各戏馆及酒楼、茶肆俱可接点。其灯每盏有玻罩,或倒悬,或直竖,或向壁上横穿,各随其便。人行其间,真如入不夜城也。”,这一时期“煤气灯”在上海的使用
①与上海是通商口岸密切相关 ②反映了上海对外贸易的繁盛
③为居民创造了新的城市夜生活方式 ④开启了近代上海城市化进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核对答案】
1. 【答案】B
【解析】
由材料“北宋都城市民日常生活”可知北宋时期商品经济繁荣发展,打破市坊界限,因此出现夜市的休闲娱乐活动,故选B项:玉米、红薯都是明朝传入中国的农作物,排除A项:明朝中后期白银货币化,成为完全意义的货币,排除C项:皇权至上的封建社会,“黄色”为皇室专用颜色,且棉织品成为普通民众的服饰出现在明朝,排除D项。
2. 【答案】D
【解析】由材料“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漆器、铁器等”可知宋代主要出口满足日常生活需求的手工业制成品,由材料“政府每年从海上进口贸易中获利颇丰”可知手工业发达,产品享誉海外,故选D项:由材料“输入的商品以香料、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等为大京”可知输入的主要是奢侈品或装饰品,不是基本的生产资科,排除A项:汉代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排除B项:材料没有海外贸易税收与其他税收的对比,不能得出“主要来源”的结论,排除C项。
3. 【答案】D
【解析】由材料“中国茶叶的出口价格随着伦敦市场的标价而变动”可知,19世纪70年代后,随着电讯联系的建立,中国茶叶的价格和销量深受国际市场的影响,特别是印度和日本茶叶进入市场,使中国茶叶面对的竞争对手增多,客观上削弱了中图茶叶的图际市场地位,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国茶叶出口的价格和销售数量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表明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中国茶叶出口的数值在材料中无法得知,排除A项:进口大于出口是入超,材料中没有进出口数据的比较,无法得知对外贸易的状况,排除B项:世界经济一体化主要表现为消除商品、资本和劳动力在国际间自由流动的所有人为限制,材料中涉及到中图茶叶价格的变动,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内容无关,排除C项。
4、【答案】 C
【解析】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于鸦片战争后,材料无法推断出关税主权是否丧失,故A项错误:19世纪中期以后的中国,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没有被商品经济所取代,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外图商品输出已经深入到中国偏远农村,民众使用洋货日益增多,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故C项正确:材料只是讲述中图市场的洋货增多,无法推断中国是否主动开放市场,故D项错误。
5、【答案】 D
【解析】据材料“家中但凡有千金之产,必定会营建一园”结合所学可知,明后期江南市镇工商业繁荣,人们才有财力修建园林,且园林俗气扑人,说明园林主人文化素养不高,故选D项:材料主旨是江南中产以上的人家喜建园林,且园林俗气扑人,他们不一定是士大夫之家,更多的是市民阶层,排除A项;据所学,世俗化审美趣味早在宋代已经出现,排除B项:据所学,明后期士农工商社会结构有松动,有弃儒经商、弃衣经商的士农,但达不到“解体”的程度,排除C项。
6、【答案】 A
【解析】“1865年,上海大芙自来火房制成煤气灯”表明英商为了便于上海租界及邻近地段入夜活动而使用“煤气灯”,这与上海是通商口岸密切相关,故①正确: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与材料主旨不符,故②错误:据材料“于是各戏馆及酒楼……人行其间,真如入不夜城也”可知,“煤气灯”在上海的使用,为居民创造了新的城市夜生活方式,故③正确: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区聚集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与材料主旨不符,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B
D
A
C
D
A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知识大盘点【讲通练透】专题22 交通与社会变迁;医疗与公共卫生(选择性必修二)(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代陆路和水陆交通,航空的发展,现代交通与社会生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知识大盘点【讲通练透】专题17 法律与教化(选择性必修一)(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宋明理学与同时代西方宗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知识大盘点【讲通练透】专题16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选择性必修一)(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官员监察制度的演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