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第一单元3(蜀道难 *蜀相)3.1 蜀道难精练
展开基础达标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长安三万里》以诗人高适的回忆为线索,带着观众一起梦回大唐,呈现了李白、杜甫、王维等数十位大唐“顶流”诗人的群像。观众在“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中感受繁华都市,也在“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中穿行大漠边塞;一起在江城五月的黄鹤楼共赏玉笛飞声,也在烟花三月一同徜徉锦绣扬州。有网友评价说这是只有中国人才懂的浪漫。
这种“浪漫”,包含中国式的视觉表达和审美理念。电影里,李白吟诵《将进酒》的片段被许多观众 ① 。倏然间出现飘逸的白鹤、激荡的江浪、璀璨的银河,上天入海、自由驰骋,诗仙的想象力通过先进的光影技术展现出来,带来视觉的享受,也蕴含辽阔的诗心。
这种“浪漫”,离不开古典诗词的魅力和意蕴。据统计,《长安三万里》中出现了48首诗词,有小朋友们能跟着背诵的《静夜思》《春晓》,也有《燕歌行》《蜀道难》等流传千古的名篇。“小时候背的诗,是长大后才懂的人生。”儿时即使是全文背诵,也不过是 ② ,只有体会过人生百种况味,才能真正读懂此中真意。短短几行文字,能穿越千年时光,让一代又一代人 ③ ,其间蕴含的追寻理想、不畏艰险、积极乐观等精神气质力透纸背,历久弥新,这正是中国诗歌文化的魅力所在。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答案】①津津乐道(赞叹不已) ②一知半解(囫囵吞枣、死记硬背) ③为之动容(回味无穷)
【解析】第一空,前文提到《长安三万里》的浪漫,又重点提到李白吟诵的《将进酒》。该句形容观众在观影后对李白吟诵《将进酒》的片段进行赞美。津津乐道:指很有兴趣地谈论。赞叹不已:意思是连声赞赏不止;
第二空,前文使用假设关联词语引出小时候对诗歌全文的背诵,后文说到只有长大了才能体会出其中味道,说明在小时候的背诵并不能真正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到其深厚的情感,只是表面将诗歌背诵下来,所以对诗歌的理解非常浅层、非常有限。一知半解:意思是知道、理解的只是一丁半点,形容知道得片面,理解得肤浅。囫囵吞枣:指不加咀嚼地把枣儿整个吞下。比喻学习时生吞活剥,不加分析,不求充分理解。死记硬背:意思指不用理解力去使用记忆力而一味死板地背诵书本;
第三空,前文句子的主语是“短短几行文字”,文字能穿越千年,文字能让人怎样。结合后文诗歌中蕴含精神气质历久弥新,可知,应该是文字的内容让人难以忘记,或者引起人的共鸣。为之动容:意思是为此脸上出现受感动的表情,形容受到感动。回味无穷:意思是比喻事后越想越觉得意味深长。
2.文中“顶流”、“浪漫”、“小时候背的诗,是长大后才懂的人生”都使用了引号,分别指出其作用。(3分)
【答案 】特殊含义;强调;引用。
【解析】“数十位大唐‘顶流’诗人的群像”中引号内的词语“顶流”,是顶级流量的简称,网络流行词,是给极出名的人物、事物或内容赋予的一个称号,这里将网络用语表示最优秀的唐代诗人,属于特殊含义;“这种‘浪漫’”中的“浪漫”的引号,是为了突出“浪漫”一词在句中的重要作用,起强调作用;“小时候背的诗,是长大后才懂的人生”的引号,主要是引用他人的话语,所以起直接引用的作用。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语言表达上颇有特色,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①句式整齐,两两相对;②引用(化用)诗句,画面感强;③语言典雅,富有诗意。④丰富文章内容,再现了盛唐气象。
【解析】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可以从句式、修辞、语体等方面入手,再结合句子的具体内容和情感进行分析。“在‘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中感受繁华都市”“在‘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中穿行大漠边塞”运用对偶的手法,句式一致;“在江城五月的黄鹤楼共赏玉笛飞声”“在烟花三月一同徜徉锦绣扬州”运用对偶的手法,句式整齐,两两相对。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是直接引用诗歌,“江城五月”“玉笛飞声”,“烟花三月”是对诗歌的引用和化用,让文段语言典雅,富有诗情画意。对有关唐诗内容的引用和描写,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再现了盛唐气象,画面感强,引人向往,仿佛让人看到了盛唐气象,感受到了一个诗意盎然的时代,也表达了作者对唐诗由衷的赞叹,对盛唐时代发自内心的向往。
二、课内外诗歌对比阅读
(一)阅读下面节选,完成4~5题。(9分)
送友人入蜀
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①。
注释:①君平:西汉严遵,字君平,曾在成都卖卜为生。
4.下列有关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诗中“蚕丛”与《蜀道难》“蚕丛及鱼凫”中的“蚕丛”都指传说中的古蜀王。
B.颈联中远景与近景上下配合,相互映衬,描绘了一幅瑰丽的蜀道山水画卷。
C.尾联写作者告诫友人一定不要相信君平的占卜,鼓励友人要积极追求功名。
D.本诗运用了描写、议论的表达方式,风格清新俊逸,开阖顿挫,变化万千。
【答案】C
【解析】“鼓励友人要积极追求功名”分析错误,尾联“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的意思是李白告诫他的朋友,个人的官爵地位,进退升沉都早有定局,何必再去询问善卜的君平呢!李白借用君平的典故,婉转地启发他的朋友不要沉迷于功名利禄之中。
5.《蜀道难》和《送友人入蜀》都写了蜀道,请结合具体诗句比较两诗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6分)
【答案】相同点:《蜀道难》和《送友人入蜀》都描绘了蜀道的高险,都有诗人对入蜀友人的关怀。
不同点:《蜀道难》写出了蜀道景物的凄冷,表达了作者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而《送友人》写出蜀道景色的动人优美,作者对友人的劝慰,不要沉迷于功名利禄。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比较的能力。
相同点:都描绘了蜀道的高险,都有诗人对入蜀友人的关怀。
《蜀道难》,一方面“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反复吟咏,直接抒发对蜀道难的感慨;另一方面,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衬托的手法以渲染蜀道之难,透露出诗人对入蜀友人的忧虑与关切之情。
《送友人入蜀》“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李白亲切地叮嘱友人:听说蜀道崎岖险阻,路上处处是层峦叠嶂,不易通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就“崎岖不易行”的蜀道作进一步的具体描画,刻画了蜀地崎岖难行,透露出对入蜀友人的忧虑与关切。
不同点:
《蜀道难》,“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描写蜀道景物的凄冷,“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送友人入蜀》,“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花树笼罩从秦入川的栈道,春江碧水绕流蜀地的都城,描写了蜀道风光的瑰丽优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借用君平的典故,婉转地启发他的朋友不要沉迷于功名利禄之中,写得含蓄蕴藉,语短情长。
(二)名句默写(10分)
(1)《蜀道难》中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 , ”。
(2)《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击、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 , ”。
(3)李白在《蜀道难》中引用神话传说增添浪漫气息,其中引用“五丁开山”神话的句子是“ , ”。
(4)李白在《蜀道难》中,用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戚的境界的句子是“ , ”。
(5)古代有星宿分野之说,如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有“星分翼轸,地接衡庐”之句;李白在《蜀道难》中也用了这种写法叙说由秦入蜀难行,这两句是“ , ”。
【答案】(1)西当太白有鸟道 可以横绝峨眉巅
(2)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3)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4)但见悲鸟号古木 雄飞雌从绕林间
(5)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能力提升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7~11题。
李白传
李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阻之。白益傲放,与贺之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B.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C.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D.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承接前句“白长笑而去”,画波浪线句以李白为主语,故抓住动词“乘”“至”“著”“坐”及其相关宾语状语等可知,“尝乘舟”谓语成分齐全,独立断句,排除 A、C 项。“金陵”是李白和崔宗之“至”的地点,故“至金陵”中间不能断开,且“著宫锦袍”的主语是李白,而不是“金陵”。且“傍若无人”一词不能断开,故排除 B 项。
8.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有关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五经:古人常说的“四书五经”,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B.诏:皇帝的命令称“诏”“敕”“圣旨”“谕旨”“上谕”等。假托或假冒皇帝的命令,称为“矫诏”。
C翰林:文中“不知翰林至此”,此处“翰林”应指“翰林学士”,是朝廷中负责起草皇帝诏书的。古代负责诏书起草的工作非常重要,实际上是参与国家重大事务的决策工作。
D.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C.“实际上是参与国家重大事务的决策工作”理解不正确。翰林学士,是古代官名。学士始设于南北朝,唐初常以名儒学士起草诏令而无名号唐玄宗时,翰林学士成为皇帝心腹,常常能升为宰相。北宋时期翰林学士承唐制,仍负责起草诏令。明清,拜相者一般皆为翰林学士之职。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下李白,所以李白的名字中有“白”字。李白天赋过人,才华横溢。
B.贺知章很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李白后经贺知章的推荐,担任翰林。
C.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后来,李白受牵连下狱,郭子仪又请求官府赦免李白的死罪。
D.在朝廷上下,李白都表现出放荡不羁的个性,这说明李白是个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与概括文章内容。C.“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错误,结合“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分析李白漫游到并州,见到郭子仪,感到此人非同寻常,曾救过郭子仪让他免于死罪。可见应为“李白有恩于郭子仪”
10.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
(2)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
【答案】(1)高力士以此为羞辱,就指摘李白《清平调》中引用的赵飞燕的典故,用来激怒杨贵妃。(3 分) (2)(李白)见到郭子仪,感到此人非同寻常,曾救过郭子仪,让他免于死罪。(2 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耻”,意动用法,以……为耻;“摘”,指摘;“以”,来,用来。(2)补出主语“李白”;“奇”,意动用法,感到非同寻常:救其死罪”,救他让他免于死罪
11.“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出自杜甫的《赠李白》“飞扬跋扈”在此处的意思是“不守常规,狂放不羁”。试结合文章分析李白的狂放不羁之处。(4分)
【答案】①李白曾在皇上面前大醉,起草诏书,让高力士为他脱靴。②李白去游华山时,醉酒骑驴过县衙,县令阻拦,供词不留姓名。③李白曾与崔宗之一起从采石矶到金陵,他身穿宫中特制的绸袍坐在船上旁若无人。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要点的能力题干要求“结合文章分析李白的狂放不羁之处”。关于“狂放不羁”,题干中提示为“不守常规,狂放不羁”,考生找出李白行为不守常规之处加以概括即可。
结合“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书,让高力士为他脱靴”,结合“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可概括出“李白去游华山时,醉酒骑驴过县衙,县令阻拦,供词不留姓名”,结合“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可概括出“李白曾与崔宗之一起从采石矶到金陵,他身穿宫中特制的绸袍坐在船上,旁若无人”
参考译文:
李白,字太白,嘴山以东人氏。母亲梦见长庚星生下了他,于是用“白”作他的名用“太白”作他的字。李白十岁时就通晓五经,他自己梦见笔头长出花来,此后他天赋过人,才华横溢。李白喜欢纵横之术,练习剑术为打抱不平,他不看重钱财,乐于施舍。又客居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酒住在祖徕山中,天天设酒痛饮,号称“竹溪六逸”
天宝初年,李白从蜀中来到京城长安当时他的本领尚未施展,就把自己所作的诗歌献给贺知章看,贺知章读到《蜀道难》诗时,感叹地对李白说:“你啊,是被贬谪到人间的仙人。”于是,解下自己身上的金龟饰物来换酒,与李白整天为乐。于是向玄宗推荐了李白。玄宗在金銮殿召见了李白,与他谈论时局国政。李白献上颂文一篇,皇上很高兴,赐给他饭食,并亲手为他调匀肉汤降旨任命李白为翰林供奉。李白曾在皇上面前大醉,起草诏书,让高力士为他脱靴。高力士以此为羞辱,就指摘李白《清平调》中引用的赵飞燕的典故,用来激怒杨贵妃。皇帝每次想要给李白官做,贵妃总是阻止。李白更加高傲放达,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班、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并称为“饮酒八仙人”。后来他恳求回乡。玄宗赏赐给他黄金,下诏让他回家
李白云游四方,打算登华山,带着醉意白,十分生气,派人把李白带到公堂上问道:“你是什么人,敢这样无礼!”李白在供词中不写姓名,只写:“呕吐后曾使皇上用手巾擦嘴,吃饭时皇上亲手为调匀肉汤,写字时杨贵妃捧着砚台,高力士帮着脱靴。在天子殿门前尚许我纵马奔驰:华阴县衙门口却不能骑驴而过?”县令看了,又惊又愧,忙行礼道歉说:“不知道是翰林学士来到此地。”李白大笑着扬长而去。李白曾与崔宗之一起坐船从采石矶到金陵,他身穿宫中特制的绸袍坐在船上,旁若无人。安禄山起兵造反,李白辗转于宿松和匡庐之间。永王李璘聘请他到幕下当僚佐,及至永王李璘起兵,他即逃回彭泽了;永王失败了,李白按照罪行说来应当被处斩。当初,李白游并州,见过郭子仪,李白把郭子仪当作奇特的人。当时郭子仪犯法,李白救了他,他才免受到处罚。这个时候(李白当诛时)郭子仪愿解除官职来为李白赎罪,于是朝廷下诏把李白长期流放夜郎。恰逢大赦,又回寻阳,又因为一件事获罪而下狱。那时宋若思率领吴地之兵三千人将赴河南,路经寻阳,把李白释放了,并且聘任他为行军参谋,没有过多久,又辞去参谋之职。李阳冰任当涂县令,李白去投奔。代宗即帝位以后,召李白任左拾遗之职,然而在这时候李白已然死了,终年六十多岁。
李白晚年爱好黄老之学,经牛渚矶来到姑孰,喜好离家游玩青山,他也想在此地终老,等到他死了,葬在青山东麓。
链接高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13题。
送别
李白
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
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峡方向。
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
C.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
D.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不同。
【答案】B
【解析】三、四句的意思是那里的风景一直为世人所传颂,您到了南中一定会很喜欢。“自称美”是自会称赞那里的风景优美。选项认为“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是曲解诗意误。
13.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寓情于景(烘托、渲染)。通过写秋天萧瑟的芦花,渲染悲凉气氛,强化离别的愁绪;②以景结情。末尾写孤帆远去,江水悠悠,正是诗人绵绵思绪的形象表现。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对作者的情感态度、抒情方式的分析鉴赏能力。
本诗的后四句表现了离愁别绪。第五、六句点明送别时间是在八月,此时正值秋季,芦花飒飒作响烘托了离别之情,诗人寓情于景,使伤感悲愁之意更浓。第七、八句写诗人远望,友人的船已消失不见,映入眼帘的是日暮之下“空自流”的长江。这两句以写景收束全诗,形成了孤独冷寂的意境,虽只字未提离情,但让人读后感觉离愁别绪愈加浓重。
班级:
姓名:
得分:
【寒假作业】统编版 高中语文 高二寒假巩固提升训练 专题02《蜀道难》《蜀相》(基础知识+提分作业)-练习.zip: 这是一份【寒假作业】统编版 高中语文 高二寒假巩固提升训练 专题02《蜀道难》《蜀相》(基础知识+提分作业)-练习.zip,文件包含寒假作业统编版高中语文高二寒假巩固提升训练专题02《蜀道难》《蜀相》基础知识+提分作业原卷版docx、寒假作业统编版高中语文高二寒假巩固提升训练专题02《蜀道难》《蜀相》基础知识+提分作业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7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3.2 *蜀相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3.2 *蜀相达标测试,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人教统编版3.2 *蜀相优秀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统编版3.2 *蜀相优秀当堂达标检测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文化常识,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