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习题
展开一、基础题
1.下列词语的加点字注音及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模式(mú) 探索(suǒ) 孜孜不倦(zì)
B.汲取(xí) 儒家(rǔ) 根深底固(dì)
C.埋没(mò) 关键(jiàn) 不言而谕(yù)
D.肇事(zhà) 彷徨(páng) 格物致知(zhì)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B.一个实验能否成功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C.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不可缺少,而且研究学术也是不可少的。
D.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
3.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人关键性的发明。
B.中国学生大部分都偏向于理论而歧视实验。
C.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D.经验告诉我们,这种观点是不适应于现在的世界的。
4.下列短语结构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
A.中国学生 自然科学 传统教育 社会环境
B.抽象思维 轻视实验 热爱祖国 没有准备
C.做研究 作主张 出主意 显微镜
D.快乐地说 盲目接受 栽种竹子 袖手旁观
5.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四书”是指《论语》《大学》《孟子》《中庸》;“五经” 是指《诗》《词》《礼》《易》《春秋》。
B.“格物”和“致知”出自《中庸》:“致知在格物,物格 而后知至。”
C.《大学》里提出的格物、致知、诚意、修身、齐家、治 国、平天下七条目,成为南宋以后理学家基本纲领的一部分。
D.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先阐明格物致知精神在今天的重要性,而后揭示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
6.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①我非常荣幸地接受《瞭望》周刊shòu yǔ我的“情系中华”征文特别róng yù奖。②我父亲是受中国传统教育长大的,我受的教育的一部分是传统教育,一部分是西方教育。③缅怀我的父亲,我写了“怀念”这篇文章。④多年来,我在学校里接触到不少中国学生,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谈谈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瞭望( ) 缅怀(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shòu yǔ( ) róng yù( )
(3)文段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找出并改正。
7.学习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后,八年级(1)班班委拟组织“学科学精神,强实验能力”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面任务。
(1)请你为这一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班长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行动起来,积极参加科学实践活动!而班上的小明却说:“实验太浪费时间,还不如在教室里背实验过程呢。”针对他的观点,请你对他加以劝说,让他积极参加科学实验。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课文,完成下面小题。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丁肇中
①我非常荣幸地接受《瞭望》周刊授予我的“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我父亲是受中国传统教育长大的,我受的教育的一部分是传统教育,一部分是西方教育。缅怀我的父亲,我写了《怀念》这篇文章。多年来,我在学校里接触到不少中国学生,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谈谈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②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用这个名词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适当也没有了。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③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④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⑤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般人。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这种观点,经验告诉我们,是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
⑥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先让我谈谈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⑦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⑧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别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⑨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小心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⑩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我们也可以了解,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的人关键性的发现。
⑪在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面临着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⑫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作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惟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⑬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8.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的做法不对,他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B.传统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即不重视实验。
C.第⑧⑨两段是并列关系,段落顺序可以调换,不影响表达。
D.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
9.你从本文所说的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中,看到传统的中国教育存在什么弊端?
10.选文第④段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1.联系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你认为这篇文章论述的问题有什么现实意义?
12.阅读《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选段,回答各题。
①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②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哲学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③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般人。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经验告诉我们,这种观点是不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
……
④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⑤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唯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⑥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1)为什么说“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2)比较选文第⑤段与下面这则材料的论证方法有什么不同,并简要分析各自的作用。
1972年丁肇中领导一个小组在纽约的布鲁克国家实验室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去寻找新的重粒子。对于实验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他曾经比喻道:“在雨季,一个像波士顿这样的城市,一分钟之内也许要降落下千千万万粒雨滴,如果其中的一滴有着不同的颜色,我们就必须找到那滴雨。”
(3)作者认为有些同学高分低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怎样学习才能适应现在的世界环境?
三、作文
1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站点,既是匆匆而过的栖息处,也是暂时的落脚点;既是旧行旅的终点,又是新行程的起点……
人生就是这样,一个又一个的站点组成了一个人生命的完整链条。
以上文字给了你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以“每个站点都有风景”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符合文体;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化名代替。
参考答案:
1.D
2.A
3.C
4.A
5.D
6.(1) lià miǎn
(2) 授予 荣誉
(3)第③句中的双引号应改为书名号。
7.(1)(示例):感受科学魅力,提升操作能力。
(2)(示例):小明,记住实验过程固然重要,但是强化动手能力同样重要。如果只是背诵实验过程,没有动手实践能力,我们也不会在科学道路上走得更远。
8.C 9.传统的中国教育的目的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而不是寻求新知,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缺乏对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意思对即可) 10.运用了举例论证,通过举王阳明“格”竹的事例,证明了传统的中国教育“格物”方法的错误,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意思对即可) 11.示例: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点是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缺点是忽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我们的学生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因而影响到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前途。这篇文章阐明了中国学生应怎样学习自然科学的问题,一针见血,语重心长。(意思对即可)
12.(1)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2)选文第⑤段运用举例论证,举“我”个人经验的例子,证明了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使论证更具体形象,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这则材料运用了比喻论证,阐释了科学实验虽然艰巨、复杂,却是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使论证更生动形象,道理深入浅出。
(3)有些同学之所以高分低能,是由于在传统教育的文化背景下,“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13.范文:
每个站点都有风景
人生就像一次旅行,不在乎何时上车,哪里到站,在乎的是沿路的风景和欣赏风景时的心情。
无论是鲜花拥簇,还是满目荒芜,这都是人生,我们必须走过的路。那些疼痛与微笑只会是某个车站的指向标,它会指引着我们到达目的地。
我在生命的起点,仓促地踏上了车,就知道了沿途的风景未必都是美好的,所以连我的仓皇也显得微不足道了。
在人生的道路上,难免有坎坷。通向成功的道路并不是鲜花铺就的,在奋斗中遭受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挫折并不可怕,它能考验人、磨砺人,使人生有价值。如果你能够坚强不屈的奋斗,从痛苦中走出,你将信心倍增,前进的步伐将更加坚定。
生活是不能等别人来安排的,它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一辈子有耐心去做一件事,这个世界诱惑太多,这也想做那也想做,多路出击,最后一事无成。能沉下心来耐住寂寞做好一件事,这么简单的道理,也是很多人不懂的。人脉要远些,人际要近些,所有利益驱使的并非深交,心神相映的方是至友。
“趁你现在还有时间,尽你最大的努力。完成你最想做的那件事,成为你最想做的那种人,过着你最想过的那种生活。也许你始终只是一个小人物,但这并不妨碍你用什么方式活下去,这个世界永远比你想的更加精彩。”
我一直以来都有着一个梦想,虽然我知道努力并不一定会达到目的,但努力一定会有一个努力的结果,无论结果怎么样,和不努力肯定是不一样的。没有人可以决定自己会有什么样的未来,但那些积累在身体上的感觉,决定了当我可以站起来的那一刻,我会是怎样的站立姿势,也决定了我未来站立的地方!
只要我活着,它一定要等着我,就在那里,我不会停下追寻梦想的脚步,永远。
我们都是站点的过客,辽远的天空留下飞过的痕迹。带走的更不过是些轻微的记忆。生命会前行在历史的脉络上,沿途拾起一枝一叶,留待回忆,这便是站点的风景。
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39326_t7/?tag_id=28" target="_blank">小石潭记同步达标检测题</a>,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题,文言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时间的脚印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39310_t7/?tag_id=28" target="_blank">时间的脚印课后作业题</a>,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题,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39372_t7/?tag_id=28" target="_blank">壶口瀑布课时作业</a>,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题,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