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3-202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月月考试题及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202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月月考试题及答案第1页
    2023-202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月月考试题及答案第2页
    2023-202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月月考试题及答案第3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202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月月考试题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月月考试题及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化学符号是独特的化学语言,96g, 茶是一片树叶的故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10分)
    (本部分共包括10道小题,每小题1分。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 化学符号是独特的化学语言。下列符号能表示两个氯原子的是
    A. ClB. Cl2C. 2ClD. 2Cl2
    【答案】C
    【解析】
    【详解】A、元素符号表示意义:表示这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1个原子,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元素符号表示这种物质,Cl表示氯元素、1个氯原子,不符合题意;
    B、Cl2表示氯气、氯气是由氯元素组成,1个氯气分子、1个氯气分子是由两个氯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C、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2Cl表示2个氯原子,符合题意;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2Cl2表示2个氯气分子,不符合题意。
    故填:C。
    2. 如图是杭州第19届亚运会的火炬“薪火”,下列有关火炬的设计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 火炬主体材料采用1070铝合金旋压成型工艺
    B. 火炬的主要燃料是生物质燃气,清洁安全可靠
    C. 火炬表面经过阳极氧化处理,抗腐蚀性极佳
    D. 火炬传递路径经过精心设计,精彩纷呈,展现独特魅力
    【答案】D
    【解析】
    【详解】A、火炬主体材料采用1070铝合金旋压成型工艺,材料的研究和利用属于化学研究范畴,不符合题意;
    B、火炬的主要燃料是生物质燃气,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属于化学研究范畴,不符合题意;
    C、火炬表面经过阳极氧化处理,抗腐蚀性极佳,材料的改良属于化学研究范畴,不符合题意;
    D、火炬传递路径经过精心设计,精彩纷呈,展现独特魅力,路径设计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符合题意。
    故选D。
    3. 2023年10月26日,随着“神舟十七号”的升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迎来了新的辉煌时刻。请回答下面小题。“神舟十七号”为保护乘员配备了安全气囊。安全气囊里的物质发生反应使气囊弹出,其反应之一为6Na+Fe2O3=2Fe+3Na2O,该反应属于
    A. 化合反应B. 分解反应C. 复分解反应D. 置换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化合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故A不符合题意;
    B、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分解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故B不符合题意;
    C、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题目中为单质钠与化合物氧化铁反应生成单质铁和化合物氧化钠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 我国钼、钛、锡等多种矿物储量位居世界前列。钼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钼属于非金属元素B. 金属钼的化学式是MO
    C. 钼原子的核电荷数为42D. 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5.96g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因此钼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A选项说法错误;
    B、从元素周期表中钼元素的相关信息看,钼的元素符号是M,金属钼的化学式是M,第二个字母要小写,故B选项说法错误;
    C、从元素周期表中钼元素的相关信息看,钼的原子序数是42,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钼原子的核电荷数为42,故C选项说法正确;
    D、从元素周期表中钼元素的相关信息看,钼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5.96,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省略不写,不是“g”,故D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5. 在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挤瘪后把口扎紧,放入热水中。塑料袋鼓起来,如图所示。鼓起的过程中,塑料袋中酒精分子的

    A. 间隔增大B. 质量增大C. 种类增多D. 数目增多
    【答案】A
    【解析】
    【详解】 将袋子放入热水中,塑料袋鼓起,这是塑料袋里的酒精发生了汽化,而酒精是由酒精分子构成的,汽化过程中酒精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了,故选A。
    6. 茶是一片树叶的故事。绿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单宁酸属于混合物
    B. 单宁酸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C. 一个单宁酸分子中含23个氧分子
    D. 单宁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38∶26∶23
    【答案】D
    【解析】
    【详解】A、单宁酸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A错误;
    B、单宁酸是由单宁酸分子构成的,单宁酸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故B错误;
    C、一个单宁酸分子中含有46个氧原子,故C错误;
    D、一个单宁酸分子中含有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则单宁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38:26:23,故D正确;
    故选D。
    7. 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a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
    B. 图b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 图c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阻碍空气的流动
    D. 由图d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答案】D
    【解析】
    【详解】A、图a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增大煤与氧气(或空气)的接触面积,故不符合题意;
    B、图b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原因是火柴梗不断被加热和受到热气流带来空气的助燃,故不符合题意;
    C、图c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原因是金属丝圈吸收热量,温度降低到蜡烛着火点以下,故不符合题意;
    D、由图d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故符合题意
    8. 下列装置及实验(天平未画出)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 将红墨水注入水中B. 白磷燃烧
    C. 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D. 镁条燃烧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将红墨水注入水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属于化学变化,且该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可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符合题意;
    C、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是气体,逸散到了空气中,无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生成氧化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之和,反应后质量增加,无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 用如图所示装置完成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A. 装置中漏斗上端点燃可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
    B. 实验时可观察到玻璃管中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
    C. 反应后玻璃管中固体物质的质量比反应前减少
    D. 该实验所有的反应里,氧元素的化合价均未发生改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一氧化碳有毒,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为了防止污染空气,该实验将其点燃而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正确。
    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高温下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玻璃管中出现的现象是红棕色粉末(氧化铁)逐渐变黑(铁粉);正确。
    C、一氧化碳在高温下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后玻璃管中固体物质是铁粉,反应前是氧化铁,则反应后的质量较反应前减少;正确。
    D、该实验的反应有:一氧化碳在高温下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水,该反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酒精和氧气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单质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0价,生成物二氧化碳、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CO和氧气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单质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0价,生成物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错误。
    故选D。
    10. 下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的溶解度大于c
    B. t2℃时,将30ga加入50g水中不断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为80g
    C. 若a中混有少量的b,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D. t2℃时,分别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b>a=c
    【答案】C
    【解析】
    【详解】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温度不能确定,溶解度大小也不能确定;错误;
    B、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40g,所以将30gA加入50g水中,只能溶解20g的固体,得到70g溶液;错误;
    C、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a中混有少量b,若要得到较纯净的a,常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正确;
    D、t1℃时,b物质的溶解度最大,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将t2℃时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a、b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c物质的溶解度增大,不会析出晶体,应该按照t2℃时的溶解度计算,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b>a>c;错误;
    故选C。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40分)
    (本部分共包括4道小题)
    11.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黄曲霉毒素是引起人类食物中毒最主要的物质之一、目前已发现的黄曲霉毒素共17种,其中AFB1(化学式为C17Hl2O6)是一种常见的黄曲霉毒素,大量存在于霉变的大米、花生中。
    花生在30℃-38℃、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发生霉变,因此花生油中常含有黄曲霉毒素。大米也会因储存不当而含有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需加热到280℃以上才能被破坏。将大米煮成米饭只能去除约2%的黄曲霉毒素。
    为了降低黄曲霉毒素对人体健康的不利影响,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国际上规定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最大含量为0.02mg/kg。
    紫外辐射法是一种常见的去除黄曲霉毒素的方法。利用不同波长的紫外光对花生油照射相同时间,测得照射前后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AFB1的含量如表所示。
    (如表)不同波长紫外光对样品中AFB1的去除情况
    氨气熏蒸法也可以降低食品中黄曲得毒素的含量。氨气与食品中的水结合后和黄曲霉毒素发生反应,去除了黄曲霉毒素。科研人员在40℃条件下,用氨气熏蒸含水量为20%的花生48小时,测得不同浓度氨气对花生中黄曲霉毒素AFB1的去除率,如图所示。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AFB1由________种元素组成;每7.8g的AFB1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g。
    (2)为防止花生霉变,应将其存放在________环境下;利用紫外光照射法去除花生油中的黄曲霉毒素AFB1最好选用的紫外光波长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254nm B.365nm C.420nm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将霉变大米煮熟后食用,即可避免中毒
    B. 黄曲霉毒素AFB1的化学式是C17Hl2O6属于纯净物
    C. 每1000g花生油中的黄曲霉毒素含量不超过0.02g,是符合国际标准的
    D. 由图可知,氨气浓度越大,AFB1的去除率越高
    【答案】(1) ①. 3##三 ②. 5.1
    (2) ①. 低温、干燥 ②. B (3)B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AFB1化学式(C17H12O6)可知,AFB1由三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12×17+1×12+16×6=312;每7.8g的AFB1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7.8g×=5.1g。
    【小问2详解】
    花生在30℃-38℃、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发生霉变,因此为防止花生霉变,应在低温、干燥的环境下保存;由表格中信息可知,利用紫外光照射去除花生油中的黄曲霉毒素AFB1,最好选用的紫外光波长是365nm;故填:B。
    【小问3详解】
    A、将大米煮成米饭只能去除约2%的黄曲霉毒素,将霉变大米煮熟后食用,不可避免黄曲霉毒素中毒,错误;
    B、根据“目前已发现的黄曲霉毒素共17种,其中AFB1是一种常见的黄曲霉毒素”可知,黄曲霉毒素属于混合物,错误;
    C、为了降低黄曲霉毒素对人体健康的不利影响,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国际上规定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最大含量为0.02mg/kg,而不是0.02g/kg,错误;
    D、由图可知,一定条件下,氨气浓度越大,AFB1的去除率越高,正确。
    故选D。
    12. 氯化钠不仅是日常生活用品,在工农业生产中的用途也非常广泛。
    【制盐】古人从海水制盐主要有煮盐和晒盐两种方法,宋代以前的海盐制造都出于煎炼,到了清末海盐各产区大都改用晒制之法。
    (1)从能源、效率或便捷性的角度考虑,煮盐有不受环境天气限制、较为方便等优点,而晒盐的优点是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2)通过煮盐和晒盐得到的粗盐通常含有泥沙等杂质,某兴趣小组为除去粗盐中的泥沙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图中操作Ⅱ是___________,可以除去难溶性的泥沙等杂质。
    ②在实验中多次用到了玻璃棒,操作Ⅲ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
    ③进行粗盐溶解操作时,甲同学认为不需要用量筒量取水的体积,水多或水少都没关系。
    乙同学提出不同观点,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
    ④甲、乙小组同学用电子天平称得了以下实验数据
    Ⅰ.实验小组称量精盐时连同蒸发皿一起称量,其优点是___________。
    Ⅱ.甲小组同学得到的产率为___________。
    Ⅲ.全班同学实验结束后,老师进行了数据汇总。粗盐提纯产率在70%-90%之间较为合理,甲、乙小组的产率存在明显的偏差,请你结合实验中操作分别猜想他们产生明显偏差的可能原因:________。
    【选种】农业上通常将种子放入16%的氯化钠溶液中,优质的种子会沉在底部,劣质的种子会漂浮。若在实验室中用NaCl固体配制100g16%的NaCl溶液,请完成下列问题。
    (3)需要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g,称量时若天平指针偏左,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
    (4)配制过程中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
    A. ④②①⑤③B. ①②③④⑤C. ①②④③⑤D. ④⑤②③①
    (5)下列操作会导致所得溶液浓度偏小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②称好的氯化钠转移时粘在纸上,没有完全倒入烧杯中
    ③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
    【作原料】工业上一般采用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的方法来生产氢气、氯气(Cl2)和烧碱。
    下表是氯化钠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请回答相关问题:
    (6)20℃时,配制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精确到0.1%)。
    (7)电解饱和食盐水时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答案】(1)节约能源(合理即可)
    (2) ①. 过滤 ②. 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引起液滴飞溅 ③. 水多蒸发时间长,浪费能源,水少不能将粗盐完全溶解,影响精盐产率 ④. 减少误差 ⑤. 40% ⑥. 甲组,粗盐没有完全溶解;乙组,水分没有蒸发完
    (3) ①. 16.0 ②. 减少氯化钠的量,直到天平平衡 (4)A
    (5)①② (6)26.5%
    (7)2NaCl+2H2O2NaOH+H2↑+Cl2↑
    【解析】
    【小问1详解】
    晒盐利用风吹日晒,利用的绿色能源,既能保护能源,又环保。
    【小问2详解】
    ①操作Ⅱ为将固体和液体分离,为过滤;②操作Ⅲ为蒸发,其中玻璃棒的作用为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而引起液滴飞溅;③粗盐溶解时,若加入水过多,则蒸发时间长,浪费能源,若加入水过少,则粗盐不能完全溶解,影响精盐产率;④Ⅰ.称量时,连同蒸发皿一起称量,能防止有部分精盐留在蒸发皿中,这样减少误差;Ⅱ.根据表中数据,产率为;Ⅲ.甲组精盐产率偏低,可能原因为粗盐没有完全溶解,而乙组产率偏高,可能原因为蒸发时没有蒸干。
    【小问3详解】
    配制100g16%的NaCl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称量时若天平指针偏左,说明药品加多了,应采取的措施是减少氯化钠的量,直至天平平衡。
    【小问4详解】
    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操作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故正确的操作顺序选A。
    【小问5详解】
    ①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导致量取的水偏多,造成配制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偏小;②称好的氯化钠转移时粘在纸上,没有完全倒入烧杯中,损失溶质,造成配制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偏小;③溶液具有均一性,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无影响。故选①②。
    【小问6详解】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则20℃时,配制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小问7详解】
    根据题意,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的方法可以生产氢气、氯气(Cl2)和烧碱,电解饱和食盐水时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aCl+2H2O2NaOH+H2↑+Cl2↑。
    13. 某兴趣小组同学在学习了常见碱的性质后,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探究氢氧化钠的性质
    (1)如图1,取5g氢氧化钠固体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20mL水,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观察到温度计示数上升,说明___________。
    如图2所示实验,滴加少量硫酸铜溶液后观察到
    实验二:制取二氧化碳
    (2)写出图3中编号①的仪器名称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填装置编号);若用G装置来收集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判断二氧化碳已集满的方法为___________。
    实验三:验证碱溶液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4所示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分别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将相同体积的NaOH饱和溶液和Ca(OH)2饱和溶液分别全部加入锥形瓶中,立即关闭活塞,振荡锥形瓶,一段时间后,同时打开弹簧夹K1、K2,观察实验现象。
    (4)B中的短导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
    (5)观察到A装置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C装置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说明碱溶液能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6)同学们观察到实验后进入A装置中的溶液明显多于C装置,此现象还能验证NaOH与Ca(OH)2的___________存在很大差异。
    (7)实验后,同学们经过交流和反思认为,实验室吸收CO2最好用___________溶液。
    【答案】(1)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
    (2)长颈漏斗 (3) ①. CaCO3+2HCl=CaCl2+CO2↑+H2O ②. AB ③. 将燃着的木条置于n端,若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集满
    (4)空气通过导管进入B中,平衡压强
    (5) ①. B中CaCl2溶液沿导管进入A中,A中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②. CO2+Ca(OH)2=CaCO3↓+H2O (6)溶解性
    (7)NaOH##氢氧化钠
    【解析】
    【小问1详解】
    图1中,氢氧化钠固体加入水中观察到温度计示数上升,说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
    【小问2详解】
    根据仪器的特征可知,图3中编号①的仪器名称为长颈漏斗。
    【小问3详解】
    实验室用碳酸钙和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体和液体常温下反应制备气体,故选择发生装置为A或B;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用G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应该m端进气,判断二氧化碳已集满的方法为将燃着的木条置于n端,若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集满。
    【小问4详解】
    B中短导管与外界相连,空气通过导管进入B中,起到平衡气压的作用。
    【小问5详解】
    A中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使装置内气压变小,B中氯化钙溶液会被吸入A中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故B中溶液进入A中,生成白色沉淀;C中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小问6详解】
    实验后进入A装置中的溶液明显多于C装置,说明等量的氢氧化钠饱和溶液能与更多的二氧化碳反应,这是由于相同温度下氢氧化钠的溶解性比氢氧化钙大。
    【小问7详解】
    从实验后进入A装置中的溶液明显多于C装置,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效果更好。
    14. 水是人类生命活动和生产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化学实践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一系列实践活动,对水质检测、水的净化、水的组成进行了项目化学习。
    任务一:实验检测水质
    【查阅资料】水的检测指标包括色度、浑浊度、气味、硬度、肉眼可见物等。检测方法包括看、闻、尝、品、查,更详细的指标需要通过精密的仪器测定。
    【初步检测】取适量河水观察,颜色为淡黄色、有悬浮杂质,闻到有鱼腥味;检测其硬度的方法:取适量河水样品于烧杯中,观察到产生较多白色垢状物,说明该河水为硬水。
    任务二:进行水的净化
    根据该河水的情况,小组同学决定利用所学知识,自制净水器对其进行净化。
    【材料准备】同学们收集到的物品有饮料瓶、棉花、纱布、活性炭、细沙、小卵石、小刀、吸管、烧杯等。
    【设计方案】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净水器。
    【进行实验】
    (1)根据方案中的装置,用小刀去掉饮料瓶瓶底,在饮料瓶中依次放入几种填充材料,每种物质间用纱布隔开,每放一层都稍稍压实。瓶盖上打孔,插入一段吸管。根据净水器中各层的位置与填充材料种类,用“—”进行连线。
    填充材料:①棉花 ②活性炭 ③细沙 ④小卵石
    将净水器中的位置用序号填空:A_______;B_______;C_______;D______;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
    将河水从净水器上方倒入,在下方放一个烧杯。
    【观察现象】吸管处有水流下,接在烧杯中的水无色透明。
    【反思评价】
    (2)为使净水效果更好,你的建议是______(写一条)。
    任务三:验证水的组成
    小组同学用石墨电极电解水(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增强水的导电性),发现氧气体积比理论值偏小。为研究这一问题,在原装置中使用CO2传感器(装置如图1)记录电解前后(0~200s)CO2浓度的变化(如图2)。在10s接通直流电源130s电解结束。
    (3)实验证明电解产生的气体中含有CO2,推测可能是装置中_______参与了反应。
    (4)分析图2中130s电解结束后CO2浓度继续变化的原因:_____。
    【反思评价】为得到准确结论,应选用合适的电极重新实验。
    【成果分享】通过实践小组的合作,同学们学到了水质检测、自制净水器的方法,学习了根据“化学反应中元素种类不变"来探究物质的组成,今后可以通过化学手段对更多的物质进行探索。
    【答案】(1) ①. ④ ②. ③ ③. ② ④. ① ⑤. 吸附杂质
    (2)将出水口留小一点(或水流慢一点,合理即可)
    (3)石墨 (4)二氧化碳从水中逸出,进入到装置中
    【解析】
    【小问1详解】
    据上述净化材料的特性,A层应该放小卵石,B层放置的材料应该是颗粒比小卵石小的石英砂,C层放置活性炭,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杂质,D层放置棉花。
    【小问2详解】
    为使净水效果更好,可以将出水口留小一点或使水流慢一点,可以充分过滤。
    小问3详解】
    实验中只有石墨含有碳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故应该是石墨参与了反应。
    【小问4详解】
    二氧化碳可溶于水,电解结束后,溶于水二氧化碳逸出,进入到装置中,使二氧化碳的浓度升高。波长含量
    254nm
    365nm
    420nm
    照射前AFB1含量/(mg/kg)
    79.39×10-3
    79.39×10-3
    79.39×10-3
    照射后AFB1含量/(mg/kg)
    35.20×10-3
    2.88×10-3
    70.10×10-3
    粗盐的质量(g)
    蒸发皿的质量(g)
    蒸发皿+精盐的质量(g)
    产率=精盐质量

    5.0
    50.4
    52.4

    5.0
    51.5
    56.6
    102%
    温度°C
    0
    10
    20
    40
    50
    溶解度/g
    35.7
    35.8
    36.0
    36.6
    37.0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九上化学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九上化学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8页。

    2023-202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实验北九上化学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实验北九上化学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物质由离子钩成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