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4年河南省镇平县城区五校联考中考一模生物试题
展开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请用蓝、黑色水笔直接答在试卷上答卷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1. 下列生命活动中,属于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的是( )
A. 同一株桃树上开出了粉色、红色的花B. 蘑菇从小长大
C. 蓝鲸在海里喷出雾状水柱D. 斑马发现狮子迅速逃跑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同一株桃树上开出了粉色、红色的花,体现了生物具有变异的特性,A错误。
B.蘑菇从小长大,体现了生物能够生长,B错误。
C.鲸是哺乳动物,用肺呼吸,蓝鲸在海里喷出雾状水柱是鲸浮出水面呼吸,体现了生物能进行呼吸,C正确。
D.斑马发现狮子迅速逃跑,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错误。
故选C。
2. 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所示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B. 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分解者的角色
C. 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D. 该生态系统中有三条食物链
【答案】D
【解析】
【分析】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腐生的细菌、真菌)组成。
【详解】A.图中太阳代表非生物部分,绿色植物代表生产者,虫和鸟代表消费者,细菌真菌分解者。可见,图中所示可表示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A正确。
B.分解者是指生态系统中腐生的细菌、真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它们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无机盐、二氧化碳、水),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B正确。
C.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这为整个生态系统提供了能量基础。同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传递给其他生物,维持生态系统内各个层级之间的能量传递和储存。可见,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C正确。
D.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结合题图可知,该生态系统中有一条食物链:绿色植物→虫→鸟,D错误。
故选D。
3. 绿豆为红豆属植物,种子入药,有清凉解毒、利尿名目之效。如图表示绿豆种子萌发长成植株的过程,有关绿豆种子及其萌发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绿豆种子由种皮和胚组成
B. 萌发过程利用的营养物质来自于子叶
C. 萌发过程胚芽先突破种皮
D. 豆苗的茎和叶是由胚芽发育成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图示为绿豆种子及其萌发过程的示意图,其中,甲为绿豆种子,乙为长出幼根的绿豆种子,丙为绿豆幼苗。
【详解】A.绿豆为双子叶植物,其种子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故A正确。
B.绿豆为双子叶植物,营养物质贮存在子叶里。因此,绿豆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利用的营养物质来自于子叶,故B正确。
CD.绿豆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随后,子叶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胚根最先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然后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芽,芽进一步发育成茎和叶。故C错误,D正确。
故选C。
4. 深受青睐的灵宝苹果是河南省三门峡一带传统的名优特产之一,也是灵宝市发展生产的当家品种。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苹果品种多样,体现了基因的多样性
B. 春季移栽苹果树幼苗时,根部适量带土是为了保护根毛和幼根
C. 果园需要定期施用有机肥,是为苹果树提供生长所需的有机物
D. 注重坡度种植和种植密度利于苹果树接受充分光照,提高苹果产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其中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物种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移栽植物时不仅考虑降低蒸腾作用,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同时还要保护根毛和幼根,以利于植物尽快成活;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二氧化碳浓度,合理密植和施有机肥均能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详解】A.苹果是一个物种,苹果的品种多样,都属于苹果物种内基因差异的表现,所以苹果品种多样,体现了基因的多样性,A正确。
B.移栽苹果树幼苗时,根部适量带土是为了保护根毛和幼根,有利于根系的成活,保证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B正确。
C.有机肥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无机盐,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原料,果园需要定期施用有机肥,是为苹果树提供生长所需的无机盐和二氧化碳,C错误。
D.光照强度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注重坡度种植和种植密度利于苹果树接受充分光照,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从而提高苹果产量,D正确。
故选C。
5. 如图为某植物花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①、②、④构成雌蕊
B. a体现的是自花传粉的过程
C. 受精后①②③凋落,④继续发育
D. ④内受精卵发育成种子
【答案】D
【解析】
【分析】一朵完整的花由花柄、花托、萼片、花瓣、雌蕊(柱头、花柱和子房)和雄蕊(花药和花丝)组成。据图可知:①是柱头,②是花柱,③是花丝,④是子房。
【详解】A.一朵完全花包括花柄、花托、花萼、花冠和花蕊等结构。花蕊分为雄蕊和雌蕊。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花药里有许多花粉,花粉能产生精子。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子房内有一个或多个胚珠,胚珠里面有卵细胞。可见,①柱头、②花柱、④子房构成雌蕊,A正确。
B.自花传粉是一朵花的花粉,从花药散放出以后,落到同一朵花的柱头上的传粉现象。结合题图可知,a体现的是自花传粉的过程,B正确。
C.在完成传粉和受精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以后,花的大部分结构凋落,只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为种皮,受精卵发育为胚,受精极核发育为胚乳。可见,受精后①柱头、②花柱、③花丝凋落,④子房会继续发育,C正确。
D.结合上述分析可知,④子房内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而受精卵会发育成种子中的胚,D错误。
故选D。
6. 民以食为天,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离不开营养物质,下列有关营养物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食物中的所有营养物质都必须经过消化后才能被人体吸收
B. 青少年要适当多吃蛋、鱼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因为蛋白质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
C. 牙龈出血应多食新鲜水果蔬菜
D. 维生素的种类很多,人体对它们的需要量少,但作用很大
【答案】A
【解析】
【分析】1.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而水、无机盐、维生素不提供能量。
2.维生素是一类比较简单的有机物,种类很多,其中大多数是人体自身不能制造的,只能从食物中摄取。维生素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不为人体提供能量,人体每日对它们的需要量也很小,但是它们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是其他营养物质所不能代替的。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
【详解】A.食物中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不经过消化,而被消化系统直接吸收利用;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A错误。
B.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所以,青少年要适当多吃蛋、鱼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B正确。
C.牙龈出血是由于人体缺乏维生素C所引起的疾病,需要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因为它们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C正确。
D.结合分析可知,维生素的种类很多,人体对它们的需要量少,但作用很大;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甚至会引起疾病,D正确。
故选A。
7. 下列各项中,属于简单反射的是( )
A. 小狗听到主人呼唤就去吃食物B. 海豚表演顶球
C. 小明松开烫手的馒头D. 含羞草受触碰叶片合拢
【答案】C
【解析】
【分析】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详解】ABC.结合分析可知:“小明松开烫手的馒头”是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属于简单反射(或非条件反射);而“小狗听到主人呼唤就去吃食物”、“海豚表演顶球”都是动物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一种高级神经活动,属于复杂反射(或条件反射),AB错误、C正确。
D.含羞草是植物,没有神经系统,故含羞草的叶子受刺激后会合拢,属于应激性,不属于反射,D错误。
故选C。
8. 下列关于人类生殖和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正常情况下,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场所是阴道
B. 人体的生长发育开始于胚胎
C. 胚胎在母体内通过胎盘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
D. 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子宫
【答案】C
【解析】
【分析】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形成组织,并进一步形成器官,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胎儿已具备人的形态;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胎儿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怀孕到40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母体的阴道排出,即分娩。
【详解】A.正常情况下,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场所输卵管,A错误。
B.人体的生长发育开始于受精卵,受精卵是新生命的起点,B错误。
C.胚胎在子宫内通过胎盘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C正确。
D.卵巢是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呈葡萄状,位于腹腔内,左右各一个,能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D错误。
故选C。
9. 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似。如图甲为果蝇的生殖发育过程,图乙为果蝇的染色体组成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果蝇的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B. 果蝇的生长过程中有蜕皮现象
C. 图乙是雄果蝇的染色体组成
D. 果蝇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有8条
【答案】D
【解析】
【分析】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似,是由X、Y染色体决定,因此雄性果蝇的性染色体是XY,雌性果蝇的性染色体是XX。果蝇的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称为完全变态发育。
【详解】A.果蝇的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发育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4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A正确。
B.果蝇属于节肢动物,体表有外骨骼,起到保护和减少水分散失的作用,但是外骨骼不随身体的生长而生长,所以有蜕皮现象,B正确。
C.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似,是由X、Y染色体决定,雄性果蝇的性染色体是XY,雌性果蝇的性染色体是XX,故图乙是雄果蝇的染色体组成,C正确。
D.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只有体细胞的一半,故果蝇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有4条,D错误。
故选D。
10. “谁家新燕啄春泥”“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这些都是白居易描写燕子繁衍后代的诗句。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有喙无齿是燕子的特征之一
B. “谁家新燕啄春泥”描述的是燕子的筑巢行为
C. 燕子每呼吸一次,分别在肺和气囊中发生一次气体交换
D. “黄口无饱期”,说明了鸟类的消化能力强
【答案】C
【解析】
【分析】鸟的繁殖行为一般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几个阶段。诗句“谁家春燕啄春泥”描写了燕子的筑巢行为。“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描述的是燕子的育雏行为。
【详解】A.鸟类有喙无齿,被覆羽毛。前肢变为翼,利于飞行,A正确。
B.燕子啄泥巴是为了筑巢,“谁家新燕啄春泥”描述的是燕子的筑巢行为,B正确。
C.鸟类的呼吸方式是双重呼吸,当吸气时,气体一部分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一部分进入气囊,在气囊内储存。当呼气时,气囊内的气体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所以,每呼吸一次,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气囊不能进行气体交换,C错误。
D.鸟类的食量大,消化能力强。“黄口无饱期”,说明了鸟类的消化能力强,D正确。
故选C。
11. 关于基因与性状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组成相同,性状不一定相同
B. 亲代的显性性状在后代中都能表现出来
C. 能稳定遗传的性状是显性性状
D. 父母都是双眼皮,孩子不可能单眼皮
【答案】A
【解析】
【分析】1.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才会表现出隐性性状。
2.生物的性状由基因决定的,同时还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是生物的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即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
【详解】A.生物的性状受基因控制,但也受环境影响,环境条件能影响某些性状的表现,比如同一种种子,基因组成相同,但是种在不同的土壤里,最终结出的种子大小可能不同,即性状不相同,A正确。
B.果蝇是常用的实验材料,将果蝇幼虫在放25℃条件下培养,发育为成虫的果 蝇有长翅和残翅两种翅形。长翅基因(A)对残翅基因(a)为显性,则长翅是显性性状,残翅是隐性性状。但是,不同基因组成(AA、Aa、aa)的果蝇幼虫在35℃条件下培养,发育为成虫的果蝇都为残翅。可见,生物的性状受基因控制,但也受环境影响。所以,亲代的显性性状在后代中不一定都能表现出来,B错误。
C.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是纯合体(如AA、aa),其性状可以是显性性状,也可以是隐性性状,C错误。
D.父母都是双眼皮,如果基因组成都是杂合子,如Aa,则孩子可能会出现单眼皮,基因组成是aa,D错误。
故选A。
12. 如图为病毒、细菌和真菌的结构模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与丙比较,甲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B. 乙没有细胞结构,营寄生生活
C. 丁主要通过产生孢子繁殖后代
D. 芽孢是丙的休眠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图为病毒、细菌和真菌的结构模式图,其中,甲为细菌、乙为噬菌体(细菌病毒)、丙为酵母菌、丁为青霉。
【详解】A.甲是细菌,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区域,故A正确。
B.乙是噬菌体,为细菌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营寄生生活,故B正确。
C.丙是酵母菌,为真菌,真菌主要通过产生孢子繁殖后代,故C正确。
D.芽孢是细菌度过不良环境的休眠体,丙是酵母菌,在环境不良时不会产生芽孢,故D错误。
故选D。
13. 下列关于各植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海带可食用的部分为植物体的叶
B. 蕨类植物可作为空气污染的检测植物
C. 松果为松科植物的果
D. 花、果实、种子是被子植物分类的重要依据
【答案】D
【解析】
【分析】植物根据生殖细胞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种子植物又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详解】A.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因此,海带可食用的部分为植物体的叶状体,不是真正的叶,A错误。
B.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但体内无输导组织,叶只有一层细胞构成,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容易从背腹两面侵入而威胁苔藓植物的生活,因此我们常把苔藓植物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不是蕨类,B错误。
C.裸子植物的种子没有果皮包被,种子裸露在外面,不会形成果实,因此松果不是松科植物的果,C错误。
D.生物学家在对被子植物分类时,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因为花、果实和种子等生殖器官比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在植物一生中出现得晚,生存的时间比较短,受环境的影响比较小,形态结构也比较稳定,D正确。
故选D。
14. 猎豹和羚羊的进化过程宛如一场漫长的“军备竞赛”。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猎豹和羚羊都属于哺乳动物
B. 跑得快的羚羊是一种有利变异
C. 羚羊为逃避猎豹追捕产生了跑得快的变异
D. 猎豹与羚羊在相互选择中共同进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1.不同物种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2.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详解】A.猎豹和羚羊都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都属于哺乳动物,A正确。
B.生物界普遍存在着遗传和变异,生物的变异是随机产生的,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可见,跑得快的羚羊更能逃避猎豹的追捕,是一种有利变异,B正确。
C.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变异具有不定向性,羚羊本来就有“跑得快”、“跑得慢”这样的变异。只是,具有猎豹等捕食者的环境选择了“跑得快”的羚羊,淘汰了“跑得慢”的羚羊。可见,“羚羊为逃避猎豹追捕产生了跑得快的变异”是不正确的观点,C错误。
D.跑得慢的猎豹捕不到羚羊而饿死,而跑得慢的羚羊会被猎豹捕食。可见,猎豹与羚羊在相互选择中共同进化,物多样性的形成就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
故选C。
15. 下列关于“试管婴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试管婴儿”是克隆人的技术
B. “试管婴儿”属于有性生殖
C. “试管婴儿”可解决输卵管不通的问题
D. “试管婴儿”实质上是一项人工方法的体外受精技术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的生殖方式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试管婴儿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的俗称,是指采用人工方法让卵细胞和精子在体外受精,并进行早期胚胎发育,然后移植到母体子宫内发育而诞生的婴儿。
【详解】A.克隆技术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而获得新个体的方法,属于无性生殖。“试管婴儿”是由精子和卵细胞在体外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的。故“试管婴儿”不是克隆人的技术,A错误。
B.有性生殖是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试管婴儿”是利用人工方法,让卵细胞和精子在体外受精,属于有性生殖,B正确。
C.输卵管不通导致精子和卵细胞不能相遇结合形成受精卵,“试管婴儿”可解决输卵管不通的问题,C正确。
D.“试管婴儿”是利用人工方法,让卵细胞和精子在体外受精,因此属于体外受精技术,D正确。
故选A。
16.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在不合理用药人群中发生不良药物反应的比例为10%-20%,其中约5%的患者因药物中毒而死亡。下列关于安全用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非处方药不用看药物说明书
B. 为了提高疗效,药量越大越好
C. 服用抗生素可治疗流感
D. 根据病情需要选择恰当的药物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
【答案】D
【解析】
【分析】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人的病情、体质和药物的作用适当选择药物的品种,以适当的方式、剂量和时间准确用药,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减少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或危害。
【详解】A.无论是非处方药,还是处方药,在用药前,都应该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药物名称、主要成分、作用与用途(功能与主治)、不良反应(副作用)、注意事项、用法与用量、制剂与规格以及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以确保用药安全,A错误。
B.用药量过大,可发生中毒反应,甚至死亡。因此服药剂量越大,疗效越好,是错误的观点,B错误。
C.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杀死细菌的物质,是当前治疗人和动物细菌感染的常用药。使用抗生素时,致病菌和包括有益菌在内的多种细菌被一起杀死,但抗生素对病毒引起的疾病不起作用。因此,患病毒性流感后,服用抗生素是无效的,C错误。
D.根据病情需要选择恰当的药物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符合安全用药原则,D正确。
故选D
17. 截至2021年5月29日,全国累计接种新冠疫苗62097.4万剂次。相比80%~85%群体免疫要求还有差距,我们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接种新冠疫苗。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接种新冠疫苗是预防新冠肺炎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B. 接种新冠疫苗后,就不用再做个人防护了
C. 注射新冠疫苗使人体获得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D. 注射新冠疫苗在传染病预防上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答案】B
【解析】
【分析】1.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有的还具有季节性和地方性的特点。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因此,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2.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抗原是能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 人体接种疫苗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故从人体免疫角度分析,注射的疫苗属于抗原。 特异性免疫是人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的免疫类型。因接种疫苗所产生的抗体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对其它病原体没有作用,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故接种疫苗产生的免疫能力属于特异性免疫。
【详解】A.接种新冠疫苗是一种预防性疫苗,它能够帮助个体建立免疫力,从而降低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是目前公认的预防新冠肺炎最经济有效的手段之一,A正确。
B.尽管接种疫苗可以显著提高个体对新冠病毒的抵抗力,但没有任何疫苗能够提供100%的保护效果。因此,接种疫苗后仍然需要进行个人防护,比如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以减少感染和传播病毒的风险,B错误。
C.接种新冠疫苗引发的免疫反应是针对新冠病毒特定抗原的,这种免疫被称为特异性免疫。这意味着体内产生的抗体和免疫记忆细胞专门针对新冠病毒,该疫苗产生的抗体对其他病原体无效,C正确。
D.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一般来说,凡是对健康人采取的措施均为保护易感人群。注射新冠疫苗正是为了保护那些尚未感染且容易受到病毒攻击的人群。可见,注射新冠疫苗在传染病预防上属于保护易感人群,D正确。
故选B。
18.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2020年我国宣传活动的主题是“携手防疫抗艾,共担健康责任”,旨在强调在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强化政府、部门、社会和个人的责任,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而努力。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新冠肺炎、艾滋病都通过接触传播
B. 新冠病毒、HIV都属于病原体
C. 新冠肺炎、艾滋病都是可以预防的
D. “防疫抗艾”是人类共同的健康责任
【答案】A
【解析】
【分析】1.新冠肺炎是由一种特殊的病原体——新型冠状病毒所引起的高危性肺部感染,并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人感染2019-nCV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呼吸道症状以干咳为主,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少数患者病情危重时会死亡。新冠肺炎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气溶胶传播。
2.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综合征,是由人类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后期发生一系列并发症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等。
【详解】A.由分析可知:新冠肺炎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气溶胶传播;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等。可见,“新冠肺炎、艾滋病都通过接触传播”是不准确的,A错误。
B.病原体是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新冠病毒是引起新冠肺炎的病原体,HIV是引起艾滋病的病原体,B正确。
C.新冠肺炎和艾滋病都是可以预防的疾病。新冠肺炎可以通过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措施预防;艾滋病则可以通过安全性行为、不共用注射器等措施预防,C正确。
D.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艾滋病和新冠肺炎是威胁世界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故“防疫抗艾”是人类共同的健康责任,D正确。
故选A。
19. 近年来,学生溺水事件时有发生,尤其是夏季,给学校的安全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隐患,无论学校如何加大防溺水安全教育力度,但始终有学生不听,私自下河游泳造成溺水伤亡事件发生。为了防止溺水,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做到( )
A. 黄河区域可下水游泳
B. 剧烈运动或繁重体力劳动后立即下水游泳
C. 只要水性好,可以随意下水游泳
D. 发现有人溺水,不要盲目施救,呼叫周围人施救,必要时要对因溺水暂停呼吸者进行人工呼吸
【答案】D
【解析】
【分析】出现意外、危机时,我们要采取一定的急救措施,常用的急救措施有胸外心脏挤压、人工呼吸、止血等。
【详解】为了防止溺水,作为中学生应该做到在老师或家长带领下游泳,并在做好防护措施前提下游泳;发现有人溺水,不要盲目施救,可以呼救喊人,或用竹竿伸向溺水者进行施救。黄河区域,水流湍急,不可下河游泳;水性好,也不可以随意下河塘游泳,剧烈运动或繁重体力劳动后不能立即 下水游泳,否则易造成抽筋而出现意外,可见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0.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计划。“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理念。下列叙述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 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废弃物的再循环利用
B. 做好垃圾分类
C. 开发森林资源,多使用一次性木筷
D. 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造福当代,荫及子孙
【答案】C
【解析】
【分析】我们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们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应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和谐发展,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共同繁荣。
【详解】A.生态农业的结构协调、合理种养,具有良好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内部良性循环,提高废弃物的再循环利用,可变废为宝,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A正确。
B.分类回收处理垃圾,能减少垃圾产生量、提高资源化利用、降低垃圾对生物的危害,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及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B正确。
C.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要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平衡,尽量减少使用一次性木筷,C错误。
D.由于草原上的植物根系发达,因而对保持水土有重要作用;树木的叶子和草原还能截留降水,涵养水源;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增加大气的湿度,可以调节气候。这些都是草原对生态环境的意义,因而退耕还林还草是改善改善生态环境,造福当代,荫及子孙的最佳做法,D正确。
故选C。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21. 生物学上常用显微镜观察肉眼无法看到的细微结构。如图一为显微镜结构图,图二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不同物像。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将临时装片在载物台上安放好后,转动图一中的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此时眼睛要注视[ ]_______。
(2)图二甲为根尖细胞,其中多个细胞处于分裂状态,可推断该区域为根尖的__________;细胞分裂时,遗传物质要先经过__________,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
(3)若图二中的甲是使用10×目镜和10×物镜的组合来观察的,则该物像被放大________倍。
(4)图二乙为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视野中的血液是从左向右流动,而实际的血流方向是________ 。根据血流方向判断[8]为________血管。
【答案】(1)5物镜 (2) ①. 分生区 ②. 复制
(3)100 (4) ①. 从右向左 ②. 动脉
【解析】
【分析】观图可知:1粗准焦螺旋、2细准焦螺旋、3目镜、4转换器、5物镜、6反光镜、7染色体、8动脉,解答即可。
【小问1详解】
将临时装片在载物台上安放好后,转动图一中的1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此时眼睛应注视5物镜,以防损坏物镜镜头或压碎玻片。
【小问2详解】
根尖的分生区细胞有很强的分裂能力。图二甲中多个细胞处于分裂状态,可推断该区域为根尖的分生区。细胞分裂时遗传物质先经过复制再平均分到两个新细胞中,这样就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
【小问3详解】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使用10×目镜和10×物镜的组合来观察,物像被放大了10×10=100倍。
【小问4详解】
显微镜看到的是物体的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视野中的血液从左向右流动,而实际的血流方向是从右向左;动脉是主干流向分支,静脉是分支流向主干。根据8中的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可知,8为动脉血管。
22. 2021年9月24日,中国科学家在人工合成淀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首次在实验室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合成。自然界中,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如图甲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内进行某些生理活动的示意图,图中①、②表示相关气体,A、B为细胞内相关细胞结构;图乙为探究温度影响该植物合成有机物(葡萄糖)的实验结果曲线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1)构成植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
(2)图甲中,若②可以引起温室效应,则结构B是_________。
(3)图乙中,该植物在温度约为30℃时,合成葡萄糖的量_________;超过该温度,随温度升高,合成葡萄糖的量_________。
(4)图甲中,A处进行的生理活动为_________作用。
(5)种植大棚蔬菜可以弥补蔬菜的季节性不足,满足人们对蔬菜的多样化需求。根据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你认为有利于提高大棚蔬菜产量的措施有____________。(只写一条)
【答案】(1)细胞 (2)叶绿体
(3) ①. 最高 ②. 逐渐减少
(4)呼吸 (5)适当增加光照强度(或延长光照时间或增加原料二氧化碳的浓度或夜间降低棚内温度等)(合理即可)
【解析】
【分析】(1)光合作用的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
【小问1详解】
除病毒外,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小问2详解】
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图甲中,若②可以引起温室效应,则结构B是叶绿体。因为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小问3详解】
由图乙可知,该植物在温度约为30℃时,合成葡萄糖的量最多。若超过30℃,随温度升高,合成葡萄糖的量减少。
【小问4详解】
由第2小题可知,B是叶绿体,②是二氧化碳,①是氧气,则结构A能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故A处进行的生理活动为呼吸作用。
【小问5详解】
由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可知:要想提高作物的产量就要想办法促进光合作用,并抑制呼吸作用。促进光合作用的措施有:增加或延长光照、增加原料二氧化碳和水,适当增加白天的温度等,而夜晚适当降温则可以抑制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从而提高产量。
23. 如图为人体部分生命活动示意图1~9表示生理过程,a、b表示两种气体,A、B表示与毛细血管相连的血管。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1、2、3、9表示人体的呼吸过程,气体b进入毛细血管,需要穿过_________层细胞。
(2)淀粉在________内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血液流经此处毛细血管后,变成营养丰富的静脉血。
(3)血液经过程7在肾小囊内形成_____________,然后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形成尿液。肾脏处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在排出体外过程中,随血液循环会最先流经心脏的______心房。
(4)过程6属于内分泌腺的分泌过程,它分泌的_____________能够降低血糖的浓度。
【答案】(1)2 (2)小肠
(3) ①. 原尿 ②. 肾小管的重吸收 ③. 右
(4)胰岛素
【解析】
【分析】图中:1表示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2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a是二氧化碳,b是氧气,3表示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4表示消化,5胰腺分泌胰液,6是胰岛分泌胰岛素,7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8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9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小问1详解】
图示中通过过程2,气体a由血液进入肺泡表示二氧化碳,气体b由肺泡进入血液表示氧气。氧气进入毛细血管,需要穿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由一层细胞构成。故氧气进入毛细血管需要穿过2层细胞。
【小问2详解】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淀粉在小肠内被肠液和胰液彻底分解为葡萄糖。小肠吸收了大量营养物质,又由于小肠组织细胞进行生理活动消耗氧气,因此血液流经小肠绒毛处毛细血管后,变成营养丰富的静脉血。
【小问3详解】
血液经过程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7滤过作用,在肾小囊内形成原尿,然后经过程肾小管的8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肾脏处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随血液循环排出体外的途径是:肾脏处毛细血管→肾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通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呼气排出体外。最先流经心脏的右心房。
小问4详解】
在胰腺的分泌活动中,过程6属于内分泌腺的分泌过程,胰岛分泌的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的浓度。
24. 阅读以下资料,分析并回答问题: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于2021年10月11日至24日在中国昆明举行。大会的主题为“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大会会标(如图)以不同的元素组成一滴“水滴”,也是一粒“种子”的形状,“水滴”意味着生命之源,是万物之源,“水滴”中包含的身着民族服饰的小女孩、大熊猫、孔雀、蝴蝶、梅花、浪花等以甲骨文做背景,反应了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表达出《生物多样性公约》的愿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球共建生态文明的愿望。
(1)会标中的大熊猫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其生殖发育特点是_____________。
(2)孔雀可分为绿孔雀、蓝孔雀和刚果孔雀三个种,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_____多样性。除此之外,生物多样性还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3)某同学将会标中的大熊猫、孔雀和鱼分为一类,原因是它们都属于_________。
(4)COP15大会主题“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
【答案】(1)胎生、哺乳
(2) ①. 生物种类##物种 ②. 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 ③. 生态系统多样性
(3)脊椎动物 (4)建立自然保护区
【解析】
【分析】1.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有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加强法制和教育管理等。就地保护中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是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
【小问1详解】
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通常有毛;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体温恒定;胎生、哺乳。可见,会标中的大熊猫是哺乳动物,其生殖发育特点是胎生、哺乳。
【小问2详解】
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物种)多样性、基因(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可见,孔雀可分为绿孔雀、蓝孔雀和刚果孔雀三个种,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生物种类(物种)多样性。
【小问3详解】
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的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可见,某同学将会标中的大熊猫、孔雀和鱼分为一类,原因是它们都属于脊椎动物。
【小问4详解】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属于就地保护。可见,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25. 为体验孟德尔对“豌豆杂交实验”的解释,某班级分为10个小组进行了如下模拟实验。取两个相同的不透明布袋标记为甲、乙,分别放入20个相同大小的小球。每个布袋中黄色和白色的小球各10个,其中黄色代表控制高茎的显性基因,白色代表控制矮茎的隐性基因。扎紧两个布袋,使小球混匀,闭上眼睛,分别从两个布袋中各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并记录下两个小球的颜色。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来的布袋内,混匀,按以上步骤重复10次。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中要将小球混匀,且从不透明布袋中随机抓取小球,是因为在生殖过程中,携带有不同_____________的雌雄生殖细胞结合的机会是随机的,闭上眼睛的做法可以排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要将小球组合在一起,是因为在受精卵中基因是_____________存在的。
(3)每个小组重复模拟10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4)如表为某一小组记录的数据。
正常情况下,第6次和第7次模拟的结果所形成的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是不同的,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如果进行种植实验,第6次和第7次所形成的个体性状相同,则最可能的原因是受到了________的影响。
【答案】(1) ①. 基因 ②. 主观因素干扰
(2)成对 (3)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的可信度
(4) ①. 变异 ②. 环境
【解析】
【分析】1.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根据引起的原因不同,变异可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能够遗传给后代,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由外界环境引起的,不能遗传给后代。
【小问1详解】
由于在生殖过程中,携带有不同基因的雌雄生殖细胞的结合是随机的,因此在实验中要将小球混匀。随机取样是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作为样本进行调查,以其结果推断总体有关指标的一种抽样方法。从不透明布袋中抓取小球时要闭眼,目的是减少主观因素的干扰。
【小问2详解】
通常,一种生物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是特定的,并且是成对的,而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是体细胞的一半。因此,实验过程中要将小球组合在一起,是因为在受精卵中基因是成对存在的。
【小问3详解】
只做一次实验会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为了尽量减少实验结果的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应该设置重复实验(或重复组),多做几次,可以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可见,该实验中,每个小组重复模拟10次的目的是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的可信度。
【小问4详解】
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以及子代个体之间性状上的差异称为变异。可见,正常情况下,第6次和第7次模拟的结果所形成的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是不同的,这种现象称为变异。生物的性状由基因决定的,同时还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是生物的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即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如果进行种植实验,第6次和第7次所形成的个体性状相同,则最可能的原因是受到了的环境影响,因为性状除了受到基因控制外,还要受环境的影响。模拟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从甲袋中选取的颜色
黄
黄
黄
白
黄
白
白
黄
黄
白
从乙袋中选取的颜色
白
白
黄
黄
黄
白
黄
白
黄
白
2023年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十校联考中考一模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十校联考中考一模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十校联考中考生物一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十校联考中考生物一模试卷(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四校联考中考生物一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四校联考中考生物一模试卷(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多选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