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精品教案全册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7.2 弹力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7.2 弹力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分析,内容和地位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课标分析
经历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学会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
本节由“弹力”“弹簧测力计”两部分构成。教材的设计是通过对弹性和塑性的感知入手的。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是力学测量的基础,对于认识弹力、重力、摩擦力、浮力等概念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学生完成对力的初步认识,为今后学习力学知识打下必要的基础。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教学中,教师应多设计体验性活动,让学生采用边探索边思考的方式学习。尤其是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这一教学内容,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说明书、观察构造、练习使用和交流总结使用方法等。因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中遇到新器材,需要探索其使用方法的情况是很多的,所以这种科学探究精神和对未知事物探索的能力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学情分析
已有知识及方法:学生目前对形变和弹力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不够深入,知道支持力、压力、拉力都是弹力。
未知知识及方法:不能够概括弹力产生的原因、条件,不能确定各种弹力的方向;对微小形变的弹力有无判定没有接触过,弹簧弹力的大小计算也是新知识。在教学中要进一步帮助学生深化对弹力的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及其方向的判定,是学生普遍感到难以把握的问题。
教学目标
1.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了解弹性形变。
3.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
4.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核心素养
通过动手实验和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领悟弹簧测力计的原理;经历橡皮筋测力计的制作和设计,培养学生乐于参与、勇于创新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难点: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教学反思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一:导入新课
【播放ppt图片】北京时间2022年10月21日晚,2022年柏林跳水世界杯传来好消息,当晚举行的女子双人10米台决赛中,中国组合全红婵/陈芋汐以349.80分夺冠,为中国跳水队拿到本届世界杯金牌。
【提出问题】跳水运动员向上跳,为什么要向下压跳板?跳板有什么特点?它们是怎样对运动员产生力的作用的?
跳水、撑竿跳、蹦极这些活动中使用的跳板、撑竿、绳索容易发生形变,会对运动员产生弹力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弹力的内容。
观看图片,进入情景,思考问题。
通过观看图片,了解体育盛会,感受祖国体育水平的进步与强大。
环节二:弹性与塑性
老师指导学生实验,并提问:
(1)用力分别压缩弹簧、拉伸橡皮筋,松手后,它们能否恢复原状?
(2)用力挤压橡皮泥、揉面团,弯折铜丝,当松手后,它们能否恢复原状?
给出弹性、塑性的概念。
弹性和塑性
(1)弹性与弹性形变:物体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弹性,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2)塑性与塑性形变:物体形变后不能自动地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塑性,这种形变叫做塑性形变。
【提问】下列物体的形变哪些属于弹性形变?哪些属于塑性形变?
被拍的篮球、拉伸的弹簧、弯曲的弓、沙滩上的脚印。
学生实验,用力压弹簧和揉面团等,松手后,观察看到的现象,积极思考。
学生回答,教师答疑。
学生自己选择合适器材进行实验,了解、感受弹性和塑性的区别。
通过常见示例,让学生感受现实生活中的物理,认识、区分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三:弹力
1.弹力
【思考】刚才学生实验中,在拉伸弹簧、压缩弹簧、拉伸橡皮筋时,是否可以感受到它们对手有力的作用。
【学生活动】找一名学生演示用橡皮筋将粉笔头弹出去。
【思考】不让橡皮筋发生形变,能把粉笔头弹出去吗?当使橡皮筋发生形变的同时,你的手有何感觉?当橡皮筋形变量更大时,手的感觉有何变化?这又说明了什么呢?
【归纳总结】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同一物体,弹性形变量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对支持面的压力、物体受到的支持力、绳的拉力等,其实质都是弹力。
弹性限度: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2.弹力产生的条件
【实例分析】杯子放在木板上时,杯子和木板间发生的弹力情况,并总结出弹力产生的条件:两物体直接接触,且接触面发生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
【师生进行互动】分析杯子放在水平木板上时,杯子和木板间的弹力的方向。
【结论】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因为物体形变的方向与水平面垂直,所以杯子放在水平木板上时,杯子和木板间的弹力方向都与水平面垂直。
例1.如图所示,一根弹簧,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在弹性限度内用手水平向右拉伸弹簧的另一端。下列有关“弹簧形变产生的力”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手对弹簧的拉力 B.墙对弹簧的拉力
C.弹簧对手的拉力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认识弹力。
通过对杯子和木板的受力分析,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弹力产生的条件和弹力的方向。
学生答题,教师答疑。
通过真实情境和实际感受、体会弹力。
及时巩固弹力产生的原因,检验学习成果。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四:弹簧测力计
1.你有没有发现,在生活中,用力拉同一根弹簧时,用的力越大,弹簧伸得越长。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受到的拉力有什么关系?
下面一起通过实验,探究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受到的拉力的关系。
【实验器材】轻质弹簧、几个质量相同的钩码(每个钩码施加的拉力为0.5 N)、刻度尺、铁架台。
【实验步骤】(1)将弹簧的一端挂在铁架台上,让其自然下垂,用刻度尺测出弹簧自然伸长状态时的长度L0,即原长。
(2)将钩码挂在弹簧的下端,在静止时测量弹簧的总长度L1,填写在记录表格里。
(3)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重复前面的过程。
根据实验数据,以拉力为横坐标,弹簧的伸长量为纵坐标,画出弹簧的伸长量ΔL与弹簧受到的拉力F的关系图象。
【实验结论】在一定限度(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与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
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是根据上述原理制成的。
2.弹簧测力计
(1)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
(2)构造:主要由刻度盘、弹簧、指针、挂钩等组成。
3.实验: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并认清它的每个小格表示多少牛。
(2)检查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如果不在,应该把指针调节到零刻度线上。
(3)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并分别使指针指到1 N、3 N、5 N的位置,感受1 N、3 N、5 N的力。
(4)测量身边小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①把文具袋悬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文具袋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 。
②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拖动桌面上的文具袋,测量文具袋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2= 。
请一名学生上台配合,进行实验,其他同学观察现象,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的知识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并会用表格中的数据计算弹力的大小。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四:弹簧测力计
(5)总结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应注意的几点操作要求:
①使用前,先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放手后观察指针能否回到原来指示的位置,以检查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大的摩擦。再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的位置,若不是,则需调零。
②测量前,明确量程和分度值。被测力不能大于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以免损坏弹簧测力计,最好对被测量力进行预先估测。
③测量时,拉力的方向应沿弹簧的轴线方向,以免挂钩杆与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
④读数时,视线必须与指针对应的刻度线垂直。
例2.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测量前无需检查指针位置、进行调零
B.所测力的大小可适当超过量程
C.弹簧的轴线方向要与拉力的方向一致
D.读取示数,视线可与刻度盘正对、垂直
例3.关于如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及最小分度值分别是0~5 N和1 N
B.在弹性限度内,弹簧测力计的弹簧伸长越长,它所受的拉力就越大
C.使用弹簧测力计只能测出竖直方向上的拉力而无法测出水平方向上的拉力
D.量程大的测力计弹簧长度一定比量程小的测力计弹簧长度长
4.其他形式的测力计
学生实验,亲身感受力的大小。
学生答题,教师答疑。
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及时检验学习成果。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板书设计
第2节 弹力
1.弹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就叫做弹力。
2.弹簧测力计
(1)主要构造:弹簧、指针、刻度盘、挂钩。
(2)工作原理:在一定的弹性范围内,弹簧受力越大,伸长越长。
(3)正确使用方法:①调零;②了解量程,明确分度值;③测力时,弹簧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弹簧不要靠在刻度盘上;④读数时,视线必须与指针对应的刻度线垂直。
课堂练习
课堂8分钟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呢?
作业布置
1.《七彩作业》第七章第2节。
2.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5题。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教科版八年级下册3 弹力 弹簧测力计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分析,内容和地位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下册8.2 二力平衡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分析,内容和地位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下册8.3 摩擦力教案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分析,内容和地位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