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章力第3节重力精品教案(人教版八下物理) 教案 0 次下载
- 第7章力精品教案(人教版八下物理) 教案 0 次下载
- 第8章运动和力第2节二力平衡精品教案(人教版八下物理) 教案 0 次下载
- 第8章运动和力第3节摩擦力精品教案(人教版八下物理) 教案 0 次下载
- 第8章运动和力精品教案(人教版八下物理) 教案 0 次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8.1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展开教材分析
一、课标分析
通过实验和科学推理的方法,认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
伽利略斜面小车实验是本节课的核心,通过实验及其推论,驳斥了亚里士多德运动需要力来维持的错误观点。这一实验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拓展思维,有重要的意义。本节课既是对力和运动关系的深刻描述,又为二力平衡的探究做了理论铺垫。
学情分析
受生活经验影响,不少学生形成了“物体受力就运动,不受力就静止”的错误认识,教学过程应创设条件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激发探究的欲望,对力的作用效果有正确认识,为进一步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奠定了基础。要让学生成功地完成对牛顿第一定律的认识,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揭示建立科学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进入牛顿第一定律的思维活动中,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验探究,体会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了解伽利略斜面小车的思想实验,体会科学推理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认识牛顿第一定律。
3.认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思想。
核心素养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在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牛顿第一定律。
难点: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教学过程
续表
续表
续表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惯性
教材分析
一、课标分析
能运用物体的惯性知识解释自然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能利用惯性知识分析可能出现的现象。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
“惯性”这一节课,是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的延展。惯性是运动和力的关系知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又与实践知识紧密相连。明确惯性的概念,理解惯性现象,既是学习运动和力的关系乃至整个力学的基础,又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惯性是一个抽象的科学概念,在教学中应重视发展学生的观察与思维能力,这对于学好物理知识十分重要。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已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并不同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和惯性知识有关的体验,但如何描述和解释这些现象,学生是不清楚的。因为学生常常把惯性跟受力情况、运动情况相联系,对理解惯性产生了一定的思维障碍和一些错误的认识。教学过程注意将学生的前科学概念及一些错误的认识转变成正确的科学概念。
教学目标
1.知道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任何物体都有惯性。
2.能理解生活中常见的惯性现象。
核心素养
通过惯性现象,教育学生要遵守交通法规,注意交通安全。
重点难点
重点:对惯性的理解。
难点:对惯性现象的解释。
教学过程
续表
续表
教学反思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一:导入新课
视频:天宫课堂。
问题:物体受力就运动,不受力就静止吗?
观看伽利略理想实验。
阅读课本第16、17页,完成下列填空:
古代很多人和伽利略对“力与运动的关系”分别有两种不同的认识。
(1)古代人一般观点认为
。
(2)科学家伽利略却通过理想实验,运用逻辑推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伽利略认为
。
例1.哪位科学家利用小车从斜面上滑下的实验得出如下结论:运动的物体如果不与其他物体作用,就会沿直线匀速地一直运动下去( )
A.亚里士多德
B.伽利略
C.牛顿
D.阿基米德
观看视频,思考。
学生观察演示实验,阅读教材,讨论、交流,并回答问题。
引发学生思维冲突,学生反思日常生活中对常见现象的认识是否正确,激发探究兴趣。
体会物理学对人类认识深化及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不迷信权威,敢于提出并坚持基于证据的个人见解,勇于放弃或修正不正确的观点。
环节二:探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
探究活动1:如图所示,将棉布铺在水平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去掉木板上的棉布,再次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二:探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
探究活动2:用毛巾、棉布、木板怎样操作可以探究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进行推理: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它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本次实验主要运用控制变量法,其次还有转换法和推理法。
例2.如图所示的是某同学“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将棉布或毛巾铺在 (选填“斜面”“水平木板”或“斜面和水平木板”)上。
(2)实验中发现小车在毛巾表面滑行的距离最近,在棉布表面滑行的距离较远,在木板表面滑行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所受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 (选填“快”或“慢”)。
(3)若实验中小车会从较光滑的水平木板右端掉落,为了避免此现象,请你提出一条可行性建议: 。
讨论此实验的下列问题:
(1)哪些条件需要发生变化?用什么方法来实现这种变化?
(2)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自由滑下的目的: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
各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如下实验,填写实验表格: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解答。
学生自己选择合适器材进行实验,培养学生设计实验与制订方案、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评价实验方案,改进实验方案,提高物理素养。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三:牛顿第一定律
自学课本第17页“牛顿第一定律”。
英国科学家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一条重要的物理规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靠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物体受到了阻力。
(2)对牛顿第一定律中“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句话的含义,我们可以理解为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
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1)“牛顿第一定律”表达的是所有物体在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物体受到了阻力。
(2)物体的运动需不需要力来维持?(不需要)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牛顿第一定律是不是实验定律?(不是)
培养学生初步具有获取证据的能力;能分析、处理信息,得出结论,初步具有对科学探究过程和结果作出解释的能力。
体会科学推理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认识牛顿第一定律。
环节四:巩固牛顿第一定律
例3.如图所示为运动会中学生跳远的示意图。若某同学跳到最高点时所受到的力全部消失,则他会( )
A.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竖直方向掉下来
C.斜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D.静止
例4.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时,一定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B.运动的物体若去掉所有力的作用,物体一定会慢慢停下
C.该定律由斜面小车探究实验推理得出
D.物体的运动是依靠力来维持的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解答。
及时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巩固知识。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板书设计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第1课时 阻力对运动的影响
1.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吗?
2.斜面小车实验表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课堂练习
课堂8分钟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呢?
作业布置
1.《七彩作业》第八章第1节第1课时。
2.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题。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一:导入新课
问题:飞机在空投救灾物资时为什么要在到达目标正上方时提前投放?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叫惯性。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
思考,讨论。
阅读课本第18页,完成问题:
从牛顿第一定律知道,一切物体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我们把物体都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用常见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从牛顿第一定律过渡到惯性,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环节二:惯性
可以通俗地用物体有一种“习惯性”或叫“惰性”来理解“惯性”。就是说,一切物体都有一种“惰性”,这种“惰性”的表现就是不愿意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一切物体在任何时间、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为什么说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性质?为什么说惯性的大小是由物体的质量决定的?
例1.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航天员在空间站因为失重,也会失去惯性
B.物体在月球上的惯性只是它在地球上的16
C.运动的物体由于惯性会慢慢停下来
D.足球静止时也有惯性
学生思考、小组讨论,选不同的同学对上述观点进行解释,阐述。
使学生明白惯性定律是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由于惯性表现出的运动规律。
进一步强化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三:惯性现象
1.拨动簧片,金属片被弹出时,为什么小球并没有随金属片飞出?
2.行驶的汽车上,乘客向前倾、向后仰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思考原因。
金属片被弹出时,小球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
学生答题,完成填空:
(1)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前倾: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的脚已随汽车停止运动,而身体的上部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因此身体前倾。
(2)汽车突然开动时,乘客后仰:汽车突然开动时,乘客的脚已随汽车开始运动,而身体的上部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因此身体后仰。
惯性不是力,在解释惯性现象时,只能用“由于惯性”“具有惯性”,而不能说成“受到惯性”“由于惯性的作用”“克服惯性”等,否则就将惯性和力混为一谈。
环节四:惯性的利用和防止
例2.下列生活现象中,利用惯性的是 ,防止惯性的危害的是 。
①驾驶员要系好安全带。
②拍打衣服除去灰尘。
③公交车启动时,乘客要抓好扶手。
④动车进站时,提前关闭发动机。
⑤严禁汽车超载。
⑥跳远助跑。
例3.如图所示,如果锤头的手柄松了,用手柄的下端撞击石头或树墩,锤头由于惯性继续向下运动,这样锤头就被套紧了,用力越大,锤头被套得越紧,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锤头有惯性,手柄没有惯性
B.利用了加速运动的锤头具有惯性
C.锤头就被套紧了,是因为锤头受到了惯性作用
D.锤头向下运动,是因为锤头的惯性小于人手向下的力
阅读课本第18页生活中利用惯性的内容,回答问题。
阅读课本第19页科学世界《汽车安全带和安全气囊》。
认识人们如何利用安全带防止和减小汽车发生事故时由于惯性对驾驶员和乘客造成的伤害。
交通安全教育。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板书设计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第2课时 惯性
1.惯性: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做惯性。
2.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3.惯性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4.惯性的利用和防止。
课堂练习
课堂8分钟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呢?
作业布置
1.《七彩作业》第八章第1节第2课时。
2.动手动脑学物理第2~4题。
物理人教版10.1 浮力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物理人教版<a href="/wl/tb_c77660_t8/?tag_id=27" target="_blank">10.1 浮力教学设计</a>,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分析,内容和地位分析,实验方法,实验结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9.2 液体的压强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下册<a href="/wl/tb_c7765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9.2 液体的压强教案设计</a>,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分析,内容和地位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八年级下册9.1 压强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八年级下册<a href="/wl/tb_c77653_t8/?tag_id=27" target="_blank">9.1 压强教学设计</a>,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分析,内容和地位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