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年安徽省灵璧县部分学校联考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2024年安徽省灵璧县部分学校联考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
    • 解析
      2024年安徽省灵璧县部分学校联考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2024年安徽省灵璧县部分学校联考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01
    2024年安徽省灵璧县部分学校联考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02
    2024年安徽省灵璧县部分学校联考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03
    2024年安徽省灵璧县部分学校联考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01
    2024年安徽省灵璧县部分学校联考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02
    2024年安徽省灵璧县部分学校联考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03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年安徽省灵璧县部分学校联考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安徽省灵璧县部分学校联考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安徽省灵璧县部分学校联考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安徽省灵璧县部分学校联考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 150分钟。
    2.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 默写。
    (1)“落花”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常用意象。《卜算子·咏梅》中,陆游以“______,_______”抒发了诗人孤高傲世的情怀;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以“_____,____”突显出诗人矢志奉献的精神;孟浩然在《春晓》中,以“_____,_____”的诗句,表达了春雨虽好,但毕竟会摇落春花、带走春光的惋惜之情。
    (2)周敦颐的“_______,_______”(《爱莲说》),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形成对比,表现了作者对莲花的高洁质朴的赞美;欧阳修的“______,______”(《醉翁亭记》)表明了醉翁情趣之所在。
    【答案】 ①. 零落成泥碾作尘 ②. 只有香如故 ③. 落红不是无情物 ④. 化作春泥更护花 ⑤. 夜来风雨声 ⑥. 花落知多少 ⑦.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⑧. 濯清涟而不妖 ⑨. 醉翁之意不在酒 ⑩. 在乎山水之间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碾、淤、濯、涟、翁”等字词容易写错。
    2. 请阅读《朝花夕拾》选段,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甲】
    这是一场让人渴盼的盛事,我伸长了脖子遥望,久候,却总是匆匆一眼;这是场让人chī念的盛事,我宁愿生场重病,也想满足“扮犯人”的心愿……母亲,工人,长妈妈,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乙】
    一回是我已经十多岁了,和几个孩子比赛打旋子,看谁旋得多。她就从旁计着数,说道,“好,八十二个了! 再旋一个,八十三!好,八十四! ……”但正在旋着的阿祥,忽然diē倒了,阿祥的婶母也恰恰走进来。她便接着说道,“你看,不是摔了么? 不听我的话。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
    【丙】
    汉文教员反而惴惴地来问我们道,“华盛顿是什么东西呀? ……”
    【注】为了求新知,“我”先到了江南水师学堂,后因水师学堂乌烟瘴气更去了矿路学堂。在忆及矿路学堂一次汉文考试的作文题《华盛顿论》之后,鲁迅紧接着写了上面一句话。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chī( )念 宁( )愿 似( )的 diē( )倒
    (2)【甲】段文字中“我”因什么事“急急诵读”?
    (3)结合【乙】段文字和《父亲的病》中“她”的相关事迹,概括并分析其形象特征。
    (4)鲁迅先生的作品中常有用笔冷静客观而意含褒贬的写法,【丙】摘自《琐记》,请概括其中的褒贬之意。
    【答案】(1) ①. 痴 ②. nìng ③. shì ④. 跌
    (2)背诵《鉴略》。 (3)爱唠叨、善良、热心。
    (4)对传统文化的否定 (贬低)。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
    痴念:chī niàn,指沉迷于某种念头或情感中,难以自拔或割舍。
    宁愿:nìng yuàn,表明两者相较,只选取某一方面,放弃另一方。
    似的:shì de,助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动词后面,表示跟某种事物或情况相似。
    跌倒:diē dǎ,指摔跟头;倒在地上。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在这段文字中,“我”渴望参与一场盛大的活动,但因为需要背诵《鉴略》而无法如愿。母亲、工人和长妈妈都无法帮助“我”,只能默默等待“我”背熟并背出来。在背诵的过程中,“我”感到非常焦虑和紧张,仿佛有许多铁钳夹住自己的头,同时也能听到自己急促的诵读声,就像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一样。因此,“我”因为需要背诵《鉴略》而不得不“急急诵读”。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她”即长妈妈,是一位爱唠叨、善良且热心的人。在【乙】段文字中,当“我”和几个孩子比赛打旋子时,长妈妈从旁计数并鼓励孩子们继续旋转,但当阿祥跌倒时,她又开始唠叨,责怪阿祥不听她的话。这种唠叨体现了她对孩子们的关心和担忧。而在《父亲的病》中,长妈妈也展现出了她的善良和热心。她虽然是个佣人,但为了给父亲治病,她四处奔波,寻找名医和药方,尽管最终未能挽回父亲的生命,但她的努力和付出体现了她的善良和热心。综合以上事迹,可以看出长妈妈是一个充满爱心、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形象。她的唠叨背后是对孩子们的关爱和担忧,她的善良和热心则体现在对家人的照顾和付出上。虽然她只是一个普通的佣人,但她的形象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问4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
    当汉文教员惴惴不安地询问“华盛顿是什么东西呀?”时,这一提问反映了教员对西方文化和历史知识的无知,同时也暴露了当时教育中对于传统文化的过分强调和对外来文化的排斥。鲁迅先生通过这一细节,含蓄地表达了对这种教育方式和传统文化的否定态度。
    在鲁迅看来,过分拘泥于传统文化而忽视对外来文化的了解和接纳,会导致思想的闭塞和停滞不前。这种教育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缺乏开阔的视野和批判性思维,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因此,鲁迅先生通过《琐记》中的这段描写,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贬低之意,同时也呼吁人们要具有开放的心态,积极学习和借鉴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这种用笔冷静客观而意含褒贬的写法,正是鲁迅先生作品的独特之处。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剖析,以褒贬之意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和问题,引导读者进行深入思考和反思。
    3. 首届“安徽英才荟”成立组委会,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组委会发出了《给海内外“安徽人”的一封信》,学校广播站选取了其中一段文字在校园内播放,小语同学边听边记录:
    安徽,山川与文脉齐秀,地灵与人杰竞辉,造化之美与人文之成相得益彰。这里 ,朱元璋高歌“三声唤出扶桑日,扫尽残星与晓月”;老子上开仙洞,俯视灵姿;曹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崇文尚武、崇德向善的文化基因刻进骨子里,塑造着你的性格。这里 ,道家学说、建安文学、新安理学、桐城散文等学术文派博大精深,徽剧、黄梅戏、花鼓灯等艺术奇葩异彩纷呈。南秀北雄的山水之间,总有一串属于你的足迹,沿时间之河溯流而上,打捞着你的记忆。这里 ,少年玩伴的口袋里,玻璃球正叮当作响;炊烟升起的地方,母亲的饭菜最香。儿时的画面(A )成浓浓乡愁,撩拨着你的心弦。这里平生有缘,每一段流经此地的生命历程,都拥有一个同样的名字——“安徽人”。山河万里之外,乡情像一根根无形的丝线,共振着你的脉搏,连接着你的指尖。问君何时归故里,相思无尽盼重逢,家乡(B )的变化,定能慰藉你的牵挂。
    (1)小语记录横线处三个短语时顺序混乱,请帮他选出顺序正确的一项( )
    ①巷陌有情 ②山川有忆 ③文脉有承
    A. ①②③B. ③①②C. ③②①D. ②③①
    (2)小语在A、B处各留下一处空白,请帮他选出合适的词语。
    A.凝固 凝结 B.翻天覆地 日新月异
    (3)小语不小心把画线句记录成了病句,请帮他修改过来。
    (4)海内外的许多“安徽人”看到这封信后,纷纷在网上留言。小语觉得有一句话不得体,请帮他选出并修改。
    A.难忘桑梓情,回报故土恩。 B.感谢组委会邀请,我一定光临!
    C.重回皖国热土,再燃赤子之情。 D.衷心祝愿:安徽的明天会更好!
    (5)组委会准备制作一枚纪念章给游子作纪念。你觉得选用下面哪幅图片比较好? 为什么?
    【答案】(1)C (2)A.凝结 B.日新月异
    (3)乡情像一根根无形的丝线,连接着游子的指尖,共振着你的脉搏。
    (4)B,可将“光临”改为“参加”。
    (5)图C,该纪念章以安徽的地标建筑为图案,能突出安徽的地域特色。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衔接与排序。
    空一,根据“朱元璋高歌‘三声唤出扶桑日,扫尽残星与晓月’;老子上开仙洞,俯视灵姿;曹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崇文尚武、崇德向善的文化基因刻进骨子里,塑造着你的性格”可知此处讲述文化的传承,因此应选择③文脉有承;
    空二,根据“道家学说、建安文学、新安理学、桐城散文等学术文派博大精深,徽剧、黄梅戏、花鼓灯等艺术奇葩异彩纷呈。南秀北雄的山水之间,总有一串属于你的足迹,沿时间之河溯流而上,打捞着你的记忆”可知此处是指踏遍山川,留有足迹与记忆。因此应选择②山川有忆;
    空三,根据“少年玩伴的口袋里,玻璃球正叮当作响;炊烟升起的地方,妈妈正喊你回家吃饭”可知此处指街巷百姓有滋有味的生活,应选择①巷陌有情;
    故选C。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凝固:①液体变成固体。②固定不变。
    凝结:凝聚、集结。
    A处,根据“儿时的画面(A )成浓浓乡愁”语境可知,这里是指儿时的画面凝聚成了成浓浓的乡愁,因此此空应填“凝结”。
    翻天覆地: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也指闹得很凶。
    日新月异:意思是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
    B处,根据“问君何时归故里,相思无尽盼重逢,家乡(B )的变化,定能慰藉你的牵挂”语境,可推断是指家乡发展迅速、变化巨大,因此此空应填“日新月异”。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画线句“乡情像一根无形的丝线,共振着你的脉搏,连接着你的指尖”中“共振着你的脉搏,连接着你的指尖”语序不当,应改为“乡情像一根根无形的丝线,连接着游子的指尖,共振着你的脉搏”。
    【小问4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得体。
    B.不得体。结合此处的语境“海内外的许多“安徽人”看到这封信后,纷纷在网上留言”可知,海内外的许多“安徽人”的留言应该要用谦辞。而“光临”是敬称他人的来访的敬辞。此处网友用于自己不得体。
    故选B。
    【小问5详解】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A.本图片由两部分组成,上面主体部分是图形——一座亭楼,下面是“美好安徽,迎客天下”。这个设计除了文字部分有“安徽”两字表示是安徽,没有体现“安徽”特色,换一个地方的名字均可使用,没有特色。
    B.本图片是圆形,中间是一座水中的小岛和一颗树,树的旁边有竖排的“安徽”两字。这个设计除了文字部分有“安徽”两字表示是安徽,没有体现“安徽”特色,“安徽”属于内陆省份,“水中的小岛和一颗树”让人不明所以。
    C.本图片由两部分组成,左侧主体部分是图形,上半部分是徽式建筑图案,下半部分是“皖”字形图章。右侧是竖排的“安徽皖旅游”汉字和英文。这个设计以安徽的地标建筑为图案,既能突出安徽的地域特色,又标志着旅游纪念之意。
    D.本图片主题是艺术字“徽”字,左下角是“安徽”两字和汉语拼音。这个设计只是突现了“安徽”,没有体现安徽有何特色,也看不出和旅游纪念有何关系。
    故选C。
    二、阅读(55分)
    (一)(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秋天的心
    ①我喜欢《唐子西语录》中的两句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这是说山上的和尚不知道如何计算甲子日历,只知道观察自然,看到一片树叶落下就知道天下都已是秋天了。从前读贾岛的诗,有“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之句,对秋天萧瑟的景象颇有感触,但说到气派悠闲,就不如“一叶落知天下秋”了。
    ②现代都市人正好相反,可以说是“落叶满天不知秋,世人只会数甲子”。对现代人而言,时间观念只剩下日历。有时日历犹不足以形容,而是只剩下钟表了。谁会去管是什么日子呢? 三百多年前,当汉人到台湾来垦殖移民的时候,发现台湾的平埔族山胞非但没有日历,甚至没有年岁,不能分辨四时,而是以山上的刺桐花开为一年,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初到的汉人想当然地感慨其“文化”落后,逐渐同化了平埔族。到今天。平埔族快要成为历史名词,他们有了年岁,知道四时,可是平埔族后裔有很多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刺桐花了。
    ③对岁月的感知变化由立体到平面可以如此迅速,怎不让人兴叹?以现代人为例,在农业社会还深刻知道天气、岁时、植物、种作等等变化是和人密切结合的。但是,商业形态改变了我们,春天是朝九晚五,冬天也是朝九晚五;晴天和雨天已经没有任何差别了。这虽使人离开了“看天吃饭”的阴影,却也多少让人失去了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了。
    ④记得住在乡下的时候,大厅墙壁上总挂着一册农历,大人要办事,大至播种耕耘、搬家嫁娶,小至安床沐浴、立券交易都会去看农历。因此到了年尾。一本农历差不多翻烂了,使我从小对农民历书就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情。一直到现在,我还保持着看农历的习惯,觉得读农历是快乐的事。就看秋天吧,从立秋、处暑、白露到秋分、寒露、霜降,都是美极了。那清晨田野中白色的露珠,黄昏林园里清黄的落叶,不都是在说秋天吗?所以,虽然时光不再,我们都不应该失去农民那种在自然中安身立命的心情。
    ⑤城市不是没有秋天,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就会知道,本来从东南方吹来的风,现在转到北方了;早晚气候的寒凉,就如同北地里的霜降;早晨的旭日与黄昏的彩霞,都与春天时大有不同了。变化最大的是天空和云彩,在夏日明亮的天空,渐渐地加深蓝色的调子,云更高、更白,飘动的时候仿佛带着轻微的风。每天我走到阳台抬头看天空,知道这是真正的秋天,是童年田园记忆中的那个秋天,是平埔族刺桐花开的那个秋天,也是唐朝山僧在山上见到落叶的同一个秋天。
    ⑥若能感知天下,能与落叶飞花同呼吸,能保有在自然中谦卑的心情,就是住在最热闹的城市,秋天也不会远去;如果眼里只有手表、金钱、工作,即使在路上被落叶击中,也见不到秋天的美。
    ⑦秋天的美多少带点萧瑟之意,就像宋人吴文英写的词“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秋天的心情会有些愁恼肃杀。其实,秋天是禾熟的季节,何尝没有清朗圆满的启示呢?
    ⑧我也喜欢韦应物一首秋天的诗: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⑨在这风云滔滔的人世,就是秋天如此美丽清明的季节,要在空山的落叶中寻找朋友的足迹是多么困难!但是,即使在红砖道上,淹没在人潮车流之中,要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呀!
    4.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汉族逐渐同化了平埔族,使他们有了“文化”,却远离了自然,平埔族后裔中有很多人已经失去了感知自然、逍遥自在的心、这让作者感到遗憾。
    B. 在作者看来,商业形态改变了人们对岁月的感知,春夏秋冬千篇一律,让很多人失去了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
    C. 本文文风恬淡自然,清新宜人,充满了诗情画意,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意境深远,引人共鸣,发人深省。
    D. 作者引用贾岛的诗句“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和宋人吴文英的词句“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是为了表达自己不认可秋天是萧瑟凄伤的。在作者看来,秋天是禾熟的季节,能够给人以清朗圆满的启示。
    5. 本文第①段和第⑧段两处都引用了诗句,请分析这样写各有什么作用。
    6. 文章两次出现“平埔族刺桐花开的那个秋天”,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7. 文章的题目为“秋天的心”,请结合文本回答:作者所谓的“秋天的心”是怎样的?
    8. 作者认为“即使在红砖道上,淹没在人潮车流之中,要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呀!”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4. D 5. 第①段引用两句诗,引出话题,突出了秋天给人一种气派悠闲的感觉。(或者“与下文都市人淡漠了对岁月的感知变化形成对比”)第⑧段引用韦应物的诗为后文作者抒发“寻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的感慨作铺垫。
    6. 强调平埔族那种与自然紧密结合、感知自然的生活方式;与现代都市人对自然的疏离形成对比,突出保持对自然的感知和谦卑心情的重要性。
    7. 能够感知自然变化,保持在自然中安身立命的心情;具有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 能够欣赏秋天的美,包括萧瑟之意;能在秋天的美丽清明中找到清朗圆满的启示。
    8.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被各种事物所淹没,难以找到自己的真实足迹和内心。在繁华喧嚣的环境中,容易迷失自我,难以保持内心的清明和独特。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现代人在都市中迷失自我的担忧,也提醒人们要保持自我,不被外界所干扰,找到自己的内心和方向。
    【解析】
    【分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D.理解与分析不正确。根据①段中“从前读贾岛的诗,有“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之句,对秋天萧瑟的景象颇有感触”,⑦段中“秋天的美多少带点潇湘之意,就像宋人吴文英写的词‘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一般人认为秋天的心情会有些愁恼肃杀。其实,秋天是禾熟的季节,何尝没有清朗圆满的启示呢?”的内容可知,没有“表达自己不认可秋天是萧瑟凄伤的”。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引用诗歌的作用。解答此类题目要理解诗歌内容,分析其与文本之间的联系。
    根据①段中“我喜欢《唐子西语录》中的两句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的内容可知,“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指的是“山里的和来尚并不计算年月,但从一片落叶便可知天下已是秋天了。”结合下文“但说到气派悠闲,就不如‘一叶落知天下秋’了”可知,表现出了他们生活的悠闲;结合②段“现代都市人正好相反,可以说是‘落叶满天不知秋,世人只会数甲子’。对现代人而言,时间观念只剩下日历”可知,与都市人淡漠了对岁月的感知变化形成对比。
    根据⑧段“我也喜欢韦应物一首秋天的诗: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结合⑦段“其实,秋天是禾熟的季节,何尝没有清朗圆满的启示呢”可知,结尾引用韦应物的诗,表现出秋天的美丽清明;结合⑨段“在这风云滔滔的人世,就是秋天如此美丽清明的季节,要在空山的落叶中寻找朋友的足迹是多么困难!但是,即使在红砖道上,淹没在人潮车流之中,要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呀”可知,由寻找友人的足迹不易引出了后文作者寻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的感慨。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段作用。
    根据②段“当汉人到台湾来垦殖移民的时候,发现台湾的平埔族山胞非但没有日历,甚至没有年岁,不能分辨四时,而是以山上的刺桐花开为一年,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可知,此处写“平埔族刺桐花”强调平埔族那种与自然紧密结合、感知自然的生活方式;
    根据⑤段“城市不是没有秋天,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就会知道……每天我走到阳台抬头看天空,知道这是真正的秋天,是童年田园记忆中的那个秋天,是平埔族刺桐花开的那个秋天”可知,此处与现代都市人对自然的疏离形成对比,突出保持对自然的感知和谦卑心情的重要性。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④段“虽然时光不再,我们都不应该失去农民那种在自然中安身立命的心情”、⑤段“城市不是没有秋天,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就会知道秋天……”、⑥段“若能感知天下,能与落叶飞花同呼吸,能保有在自然中谦卑的心情,就是住在最热闹的城市,秋天也不会远去”,可知,“秋天的心”表现在感知自然之心,保持在自然中安身立命的心情;;
    根据③段“这虽使人离开了‘看天吃饭’的阴影,却也多少让人失去了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了”可知,“秋天的心”还表现在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
    根据第⑦段“秋天的美多少带点萧瑟之意,就像宋人吴文英写的词‘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秋天的心情会有些愁恼肃杀”可知,“秋天的心”还表现在能够欣赏秋天的美,包括萧瑟之意;
    根据第⑦段中“秋天是禾熟的季节,何尝没有清朗圆满的启示”,⑨段中“在这风云滔滔的人世,就是秋天如此美丽清明的季节,要在空山的落叶中寻找朋友的足迹是多么困难”等句子可知“秋天的心”还体现在清朗圆满,美丽清明的情怀及要有谦卑的心情。
    【8题详解】
    本题考查主旨句理解。
    结合全文可知,作者在文中运用对比的手法,阐述了“秋天的心”具体表现,⑨段“即使在红砖道上,淹没在人潮车流之中,要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呀!”一句,结合②段“对现代人而言,时间观念只剩下日历。有时日历犹不足以形容,而是只剩下钟表了。谁会去管是什么日子呢?”可知,“红砖道”“人潮车流”意味着文化和商业的不断深入,随着文化和商业的不断深入,人们也就不断地脱离了自然,人们的生活会更加忙碌,忙碌到没有了气派悠闲之意,感知自然之心,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等等,人们逐渐失去了这份“秋天的心”,“要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呀”说明了人们想静下心来去活出自我,实在是一件难事。
    示例:这句话十分有道理。随着文化和商业的发展,人们逐渐失去了感知自然的情怀,进而失去了悠闲、谦卑、清明美丽的心情。忙忙碌碌的生活让人们脱离了自然。而在忙碌中很少有人会静下心来审视自己,人们正在逐渐失去自我;提醒人们要保持自我,不被外界所干扰,找到自己的内心和方向。
    (二)(17分)
    “国风”劲吹 “国潮”汹涌
    【材料一】
    ①时下,消费领域刮起了一股国潮风。所谓“国潮”,有两层含义: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因素;能将传统文化与时下潮流相融合而使产品更具时尚感。中国传统文化自信的崛起在年轻人心中播下了国潮的种子,仙鹤、朱雀等传统文化元素正逐渐出现在服饰、食品等各类消费品中。
    ②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中国形成了坚实的制造基础,由“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国潮这一被先进技术、创意文化赋能的中国创造不断释放潜力,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而随着国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提高,我国居民消费也已从温饱消费阶段逐渐走向品质消费阶段。“80后”“90后”成为中国的消费主体后,更使“品质>价格”的消费理念成为时尚。人们发现,一些昂贵的外国品牌与低价优质、具有高性价比的国潮品牌在质量上相差无几,外国产品的吸引力在逐渐降低。
    【材料二】
    ①从《唐宫夜宴》《洛神水赋》等一出出“国风好戏”,到博物馆文创、周边成为广受热捧的爆款,再到中华传统服饰掀起新一轮时尚风潮……近年来,以国风之名进行的各类文化演绎开展得如火如荼。
    ②如今,国风已经吹进现实,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与审美方式。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主动拥抱传统文化,探索传统文化之美。国风“火起来”的背后,是传统文化的“活起来”。
    ③国潮不仅使传统文化以新的面目回归,还寄托着传统文化之魂。比如,有的国潮产品将“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故事融入设计,既打造了中国独有的文化IP,又借此弘扬了传统神话故事中坚持不懈、甘于奉献等精神。
    ④国风“出圈”的背后,恰是文化的“破壁”。当《清明上河图》在现代技术的修复下褪去历史尘埃,当数字敦煌、数字故宫等让人们以新鲜有趣的形式、真实可感的体验“云游”历史文化场景,当精美的灯光、舞台让千年前的歌舞技惊全网,传统文化实现了与现实的接续交融。技术赋能文化表达,文化充盈技术内涵,这正是国风古韵在今天重焕新生,并且飞入寻常百姓家的重要原因。
    ⑤文化是国风的内功,那些打着国风的旗号粗制滥造,甚至坑蒙拐骗的,只能是“伪国风”。真正的国风,能触碰到传统文化的灵魂,并且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创新先要守正,国风之魅力不在“风”,而在“国”,否则无论包装得多么华丽,都只能是“无根的浮萍”。说到底,国风之所以会流行起来,是因为中华传统文化本身就足够美、足够震撼。
    ⑥国风的流行,激荡的是深沉而惊艳的文化自信,镌刻的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气质与美丽。用新时代的创意展现瑰丽多彩的中华文明,既能唤醒国人内心深处的文化基因,也可以向世界展现东方之美。
    【材料三】
    ①随着国潮热的兴起,风格同质化、元素利用泛滥等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在这一形势下,品牌方该如何利用好国潮DNA,打造出符合自身特色的国潮店?
    ②★强化原创力,赋予国潮新定义。国潮最根本的命脉是原创,只停留在舒适区,照搬别人的成果,不是国潮该有的范儿。赋予国潮新的定义,大众的审美才不会疲劳。
    ③★拒绝贴标签,重视场景体验。只是贴个“国潮”标签并不能吸引消费者,全方位的场景打造和立体体验才是真正能吸引顾客、留住顾客的方式。
    ④★选址要慎重,触达年轻群体。目前,年轻人已经成为潮流市场的主力军。因此,店铺的选址落地应围绕他们的活动轨迹,比如热门商圈、购物中心等。
    【材料四】
    国潮经济主要在国货品牌和国粹两种模式上进行发展。国粹潮流随时代发展出现变革,已不满足于传统形式的文娱活动推广和传承学习,开始逐渐依赖于互联网新模式;随着国民整体消费力的增强,部分国粹的商业价值被挖掘,如汉服正从传统民族服饰步向日常化,市场销售规模逐年扩大。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国国潮经济发展专题研究报告》)
    9. 根据对材料的理解,下列做法不符合国潮健康发展要求的一项是( )
    A. 某编导:借助现代舞台技术,编排了舞蹈《霓裳羽衣舞》,再现盛唐辉煌场景。
    B. 某设计师:设计了一款外形融入“愚公移山”神话故事的台灯。
    C. 某电视生产企业:为品牌设计一款国潮lg,张贴在出售的每台电视上。
    D. 某国潮店店主:元宵节前夕,在店门口布置纸灯笼制作区,举办纸灯笼制作比赛。
    10. 请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国潮能够获得快速发展的原因。
    11. 分析材料二的行文思路。
    12. 小欣的妈妈想在养老院附近开一家汉服专营店,但又担心汉服店的前景不好。假如你是小欣,请结合材料三,为妈妈解答疑虑并提出建议。
    【答案】9. C 10. 中国形成了坚实的制造基础;国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提高,消费理念转变; 年轻人主动拥抱传统文化;技术赋能文化表达,文化与现实接续交融。
    11. 材料二首先阐述了国风各类文化演绎开展得如火如荼,接着指出国风“火起来”的背后是传统文化的“活起来”,随后说明国潮寄托着传统文化之魂和具有新的时代内涵,还提到国风流行的原因是中华传统文化本身足够美,最后指出国风的流行体现了文化自信。
    12. 疑虑:养老院附近的消费群体可能不是年轻人,担心销售规模不大。建议:强化原创力,赋予汉服新定义;重视场景体验,可布置试穿区;选址要慎重,可选择养老院附近热门商圈。
    【解析】
    【分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材料三】③段“只是贴个‘国潮’标签并不能吸引消费者,全方位的场景打造和立体体验才是真正能吸引顾客、留住顾客的方式”可知,C项中某电视生产企业的做法只是简单地为产品贴个“国潮”标签,不符合“国风”与“国潮”健康发展的要求。
    故选C。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概括。
    根据【材料一】②段“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中国形成了坚实的制造基础”可概括为:中国形成了坚实的制造基础;
    根据【材料一】②段“而随着国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提高,我国居民消费也已从温饱消费阶段逐渐走向品质消费阶段。‘80后’‘90后成为中国的消费主体后,更使“品质>价格”的消费理念成为时尚”可概括为:国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提高,消费理念转变;
    根据【材料二】②段“如今,国风已经吹进现实,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与审美方式。越来越多年轻人主动拥抱传统文化,探索传统文化之美”可概括为:年轻人主动拥抱传统文化;
    根据【材料一】④段“技术赋能文化表达,文化充盈技术内涵,这正是国风古韵在今天重焕新生,并且飞入寻常百姓家的重要原因”可概括为:技术赋能文化表达,文化与现实接续交融。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行文思路。
    材料二①段“从《唐宫夜宴》《洛神水赋》等一出出‘国风好戏’,到博物馆文创、周边成为广受热捧的爆款,再到中华传统服饰掀起新一轮时尚风潮……近年来,以国风之名进行的各类文化演绎开展得如火如荼。”首先阐述了国风各类文化演绎开展得如火如荼;②段“国风‘火起来’的背后,是传统文化的‘活起来’”接着指出国风“火起来”的背后是传统文化的“活起来”;③段“国潮不仅使传统文化以新的面目回归,还寄托着传统文化之魂”、④段“国风‘出圈’的背后,恰是文化的‘破壁’”和⑤段“说到底,国风之所以会流行起来,是因为中华传统文化本身就足够美、足够震撼”随后说明国潮寄托着传统文化之魂和具有新的时代内涵,还提到国风流行的原因是中华传统文化本身足够美;⑥段“国风的流行,激荡的是深沉而惊艳的文化自信,镌刻的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气质与美丽”最后指出国风的流行体现了文化自信。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建议。
    解答疑虑:
    根据【材料三】④段“目前,年轻人已经成为潮流市场的主力军。因此,店铺的选址落地应围绕他们的活动轨迹,比如热门商圈、购物中心等”可解释疑虑,养老院附近的消费群体可能不是年轻人,担心销售规模不大。
    提出建议:
    根据【材料三】②段“强化原创力,赋予国潮新定义。国潮最根本的命脉是原创,只停留在舒适区,照搬别人的成果,不是国潮该有的范儿。赋予国潮新的定义,大众的审美才不会疲劳”可提建议:强化原创力,赋予汉服新定义;
    根据【材料三】③段“拒绝贴标签,重视场景体验。只是贴个“国潮”标签并不能吸引消费者,全方位的场景打造和立体体验才是真正能吸引顾客、留住顾客的方式”可提建议:重视场景体验,可布置试穿区;
    根据【材料三】④段“选址要慎重,触达年轻群体。目前,年轻人已经成为潮流市场的主力军。因此,店铺的选址落地应围绕他们的活动轨迹,比如热门商圈、购物中心等”可提建议:选址要慎重,可选择养老院附近热门商圈。
    (三)(16分)
    【甲】
    ①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②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北村郑苏仙,一日梦至冥府,见阎罗王方录囚①。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王讥曰:“设官以治民,下至驿丞闸官,皆有利弊之当理,但不要钱即为好官,植②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更胜公乎?”官又辩曰:“某虽无功亦无罪。”王曰:“公一身处处求自全,某狱某狱避嫌疑而不言,非负民乎?某事某事畏烦重而不举③,非负国乎? 三载考绩之谓何,无功即有罪矣。”官大狼狈,锋棱顿减。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郑苏仙梦冥府》)
    【注】①囚:指去世的人。②植:树立。③举:上报(朝廷)。
    13.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夙夜忧叹 夙:_______ (2)庶竭驽钝 庶:_______
    (3)但不要钱即为好官 但:_______ (4)某狱某狱避嫌 狱:_______
    14.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有 一 官 公 服 昂 然 入 自 称 所 至 但 饮 一 杯 水 今 无 愧 鬼 神
    15. 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2)植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更胜公乎?
    16. 【甲】【乙】两文都谈到了如何做官的问题,请概括它们所倡导的观点。
    【答案】13. ①. 夙:早晨; ②. 庶:表示希望; ③. 但:只; ④. 狱:案件。
    14. 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
    15. (1)用来征询(治国的)好道理,审查并采纳正确的言论。
    (2)在厅堂里树立一个木偶,连水都不喝,不是更胜过你吗?
    16. 甲文倡导的观点:为臣者应尽忠职守,为君者应善于纳谏。
    乙文倡导的观点:做官要有为国为民的责任心,不能一味求自保。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我早晚忧愁叹息。夙:早晨;
    (2)句意为: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庶:表示希望;
    (3)句意为:只说不要老百姓的钱就是好官。但:只;
    (4)句意为:某个案子,你为了避开嫌疑。狱:案件。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意思是:有一个穿官服的人气昂昂地进了大殿,自称在世时所到之处只喝老百姓的一杯水,现在对鬼神没有愧疚。“有一官公服昂然入”主谓结构,应在“入”后停顿;“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动宾结构,应在“水”后停顿;故断句为: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词语:诹:询问。道:道理。纳:采纳。雅:正。
    (2)重点词语:植:立。于:在。并:连同。胜:胜过。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解答此题需在通晓两文大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提示,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
    根据甲文“受命以来,夙夜忧叹”“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中可知,为官者要做到在其政谋其事。(或为臣者应尽忠职守)根据“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可知,为君者应善于纳谏。
    根据乙文“但不要钱即为好官,植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更胜公乎”(只说不要老百姓的钱就是好官,那么立个木偶在公堂上,它连水都不喝一口,不比你更廉洁吗?)可以看出仅仅廉洁不一定是好官;结合“公一身处处求自全,某狱某狱避嫌疑而不言,非负民乎?某事某事畏烦重而不举 ③ ,非负国乎? 三载考绩之谓何,无功即有罪矣”(你一生处处求的是保全自己,某个案子,你为了避开嫌疑没敢说话,这不是辜负了百姓吗?某件事情,你怕麻烦没有上报朝廷,这不是辜负了国家吗?(对为官者)三年要考察一次政绩,为什么?无功就是罪啊!)可知,做官要廉洁奉公,要勤政,实干,敢于担责。
    点睛】参考译文:
    【甲】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唯恐先帝托付给我的事不能完成,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功,就惩治我的罪过,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自行谋划,征求、询问治国的好道理,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我感激不尽。今天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话。
    【乙】
    北村有位叫郑苏仙的人,一天做梦梦见自己到了冥王府,看见阎王爷正在登记刚抓到冥府的人。有一个穿官服的人气昂昂地进了大殿,自称在世时所到之处只喝老百姓的一杯水,现在对鬼神没有愧疚。阎王微笑着说:“设立官制是为了治理国家、造福百姓,下到管理驿站、闸门的小官,都是按着理法来权衡利弊。只说不要老百姓的钱就是好官,那么立个木偶在公堂上,它连水都不喝一口,不比你更廉洁吗?”这官听了又辩解道:“我虽没有功劳,但也没有罪呀!”阎王又说:“你一生处处求的是保全自己,某个案子,你为了避开嫌疑没敢说话,这不是辜负了百姓吗?某件事情,你怕麻烦没有上报朝廷,这不是辜负了国家吗?(对为官者)三年要考察一次政绩,为什么?无功就是罪啊!”当官的大吃一惊,非常不安,刚来时的傲气一下子就消减了。
    三、写作(55分)
    17.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特点是人或事物所具有的独特的地方。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明明是特点,却被误以为缺点或优点;明明是优点,却被误以为特点或缺点;明明是缺点,却被误以为优点或特点。
    请以“其实是特点”(或“其实是优点”“其实是缺点”)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请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诗歌除外),用你喜欢的表达方式写作。
    (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4)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答案】例文:
    其实是特点
    不知是古代哪位才高八斗的文人,在某月某日灵机一动,大笔一挥,虚构出了这篇家喻户晓的《龟兔赛跑》。新颖幽默的文笔,读起来耐人寻味。
    兔子是动物界的“飞毛腿”,本应毫无悬念的获得胜利,却因他的意识疏忽慵懒而失之交臂。又记起成语故事《守株待兔》,兔子跑的太快,又想弯道超车,却来不及刹车与树桩亲密接触,发生车祸,命丧黄泉,想必它的在天之灵也会深深懊悔吧。不过如此看来,跑得快没使兔子获益,不是优点也不是缺点,其实是特点。
    相比于兔子的飞毛腿,乌龟则是出了名的慢动作,但无论是因为龟兔赛跑的胜利,还是因新陈代谢慢而得以长寿,似乎都离不开“慢”这个缺点。由此看来,乌龟的“慢”既不是优点,也不是缺点,而是特点。
    同龟兔如出一辙。我也是出了名的“老慢”,妈妈总是埋怨我,说我吃饭慢、洗漱慢、走路慢,做任何事情都不能“速战速决。的确,就餐时的我永远是细细咀嚼每一粒米,别人已放下碗筷进入了下一个“工作”时,我仍然坐在桌旁,独自品味剩下的美味。每当看到此情此景,妈妈总会责怪我太磨蹭,浪费时间,还容易耽误学习。奶奶却不这么认为,她说,细嚼慢咽是一种修养,而且有助于肠胃消化,这其实是一种优点,值得夸赞啊。这时的我既不应和,也不反驳,因为我明白,这其实是我的特点。
    正如妈妈所言,“慢”体现在我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在考试时,我也会“不紧不慢”的答题。同学们急切的交试卷跑出考场,我却依然不慌不忙。早早在门外等候的妈妈则不然,看着身边的家长陆续离开,她常常会着急的一会儿“面红耳赤”,一会儿“脸色苍白”,还趴着栏杆,跳着脚,望眼欲穿地瞧向教室。直到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随着我从不迫地交上试卷,迈着四方步走出教室,然后坦然自若地出现在妈妈面前,她那惨白的脸才恢复血色。随即又踉踉跄跄地跑上前,开始念叨我的慢性子与考试成绩。我却丝毫不担心,因为稳扎稳打才是我的风格,我对自己的成绩还是很有信心的。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特点,就像兔子的快,乌龟的慢,它们既不是优点,也不是缺点。如果仅从某个角度就断章取义,岂不谬哉?
    此时的我正又一次坐在桌前细嚼慢咽,耳边充斥着妈妈的催促声,她又在提醒我,古诗词还未读,让我珍惜时间。刚放下碗筷,妈妈便“风驰电掣”般地冲了过来,塞给我一本诗词选。我朝她“眨眨眼”,慢慢的翻开书,吟起李清照的词,它的词牌名是《声声慢》……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1)审题立意。这是一道全命题作文。“特点”人或事物所具有的独特之处。“优点”好处;长处。“缺点”人的思想、工作、行为中欠缺、不完美的地方。“其实”暗含以前有错误认知的意思。提示语在解释“特点”的含义后,列出了三种现象,指出其实是特点,其实是优点,其实是缺点的实质。并以此命题了三道作文题。提示语先给出“特点”这一概念的定义,意在提醒我们。该作文题的取得范围与生活的关联高,可以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根据“特点”的定义我们知道,当人们说人或事有怎样的特点时,一般进行的是客观的事实判断,所以特点是自然属性。而当人说人或事物具有怎样的优点和缺点时,往往带有个人感情,属于社会属性。一般说来,人和事物的发展变化,尤其自身的特殊性、规律性,能正确把握人和事物的特点,就能形成正确的事实判断。遵循人和事物特点的价值判断,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背离人和事物特征的价值判断,就会形成错误的价值观。辨明特点、优点、缺点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为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大学基础。本题可以拓展为六道作文题:原以为是缺点,其实是特点;原因是缺点,其实是优点;原以为是特点,其实是优点;原以为是特点,其实是缺点;原以为是优点,其实是缺点;原以为是优点,其实是特点。每个句式都是“原以为……其实是……”这就意味着我们无论选择哪一个题目,都会有一个否定到肯定的思维过程。写作时,理应将这一认知转变的过程写出来。比如在对自我的认知上,我们常常受世俗观念的影响,审美观存在着偏差,非得将自己的长相、身高、性格上的特点看成缺点,因而产生自卑心理,甚至感到抑郁;而当经历某件事或一些事情后,终于明白以前自认为缺点的,其实是自身的特点甚至优点,从而变得自信、阳光。而这对他人的认知上,有些同学常常以他人与自己的关系亲疏以及自己的好物为标准,结果将他人的特点甚至优点看成了缺点,在经历某件事或者一些事情后,终于明白以前自认为的缺点其实是他人的特点或优点,从而完成了一次认知上的改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对待人和事物的特点或优缺点的认知,难免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明明在旁人看来是特点甚至是缺点,在自己看来也可能是优点。所以,如果我们发现人们对某个事物、某个人的特点及优点确定的认知存在偏差。本着帮助人们纠正认知偏差的目的,可以写出一篇摆事实、讲道理的议论文文,说服人们转变认知。也可以续写自己的亲身经历,让人们领悟道原来的认识是错误的。
    (2)选材构思。应吸纳根据对题意的理解,确定一个题目,如其实是特点,或其实是优点,或其实是缺点,然后根据自己熟悉的体裁选定文体。如写成记叙文,应讲述与选题有关的故事。要写清楚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行文时,应从错误认识写起,然后写出认识的转变。要用心理描写出自己的感受,用议论抒情语句立意之所在。如写成议论文,应先明确中心论点,如眼见未必是实,然后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安排文章结构;选取名人名言和典型事例,旁征博引,从道理和事实两个角度充分论证,做到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
    相关试卷

    2024年陕西省太白县部分学校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陕西省太白县部分学校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陕西省太白县部分学校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陕西省太白县部分学校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安徽省阜阳市部分学校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安徽省阜阳市部分学校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安徽省阜阳市部分学校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安徽省阜阳市部分学校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