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部分学校中考生物一模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60分钟。2.全卷共五道大题,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
1. “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句话描述了小草的生命现象,体现了生物的哪种特征( )
A. 需要营养B. 能排泄废物C. 能呼吸D. 能生长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详解】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描述了初春小草的生长特点。因此,“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句话描述了小草的生命现象,体现了生物的能够生长的特征。
故选D。
2.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和绿色牵挂,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往往降雨量多,气候湿润,空气清新,这种现象说明( )
A. 生物生存依赖环境B. 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C. 生物能够适应环境D. 环境影响生物生存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环境;环境也影响生物。
【详解】A.任何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都必须依赖环境而生存,受环境的制约,如鱼儿离不开水,A不符合题意。
B.生物影响环境指的是原有的环境条件由于生物的存在而发生变化。题干体现了绿色植物对气候的影响,B符合题意。
C.生物适应环境指的是生物在某种环境条件下为了趋利避害而主动对自身进行的调节或改变,C不符合题意。
D.环境影响生物指的是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导致生物的生存状态发生改变,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 在生物生活环境中,各种因素都会影响其生存,下列现象与主要影响因素对应不正确的是( )
A. 海洋的不同水层中分布着不同种类的藻类——光照
B.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温度
C.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光照
D. 雨水充足,五谷丰登——水
【答案】C
【解析】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非生物因素温度对植物的分布有着重要影响。
【详解】A.光在海水中的穿透性有浅到深越来越弱,最浅处光最强,有红光也有蓝紫光,有利于绿藻利用,所以是绿藻;往下一些红光穿透性不强被海水吸收,能利用起来用作光合作用的只剩蓝紫光,褐藻有利于吸收蓝紫光,是褐藻;再往下,蓝紫光也被吸收一部分,是红藻;最深处没有光,因此没有植物生存,A正确。
B.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山寺海拔高,气温低,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主要原因,B正确。
C.橘在南方生长得很好,在北方生长不好。主要是南方、北方温度不同造成的,橘是热带水果适宜生长在高温的南方,北方温度低不适宜橘子的生长,故淮南的橘子移种到淮北,就结不出甜美多汁的果实,主要是温度不同造成的,C错误。
D.“雨水充足,五谷丰登”意为水量充足,农作物获得大丰收。强调了水分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一个重要非生物因素,D正确。
故选C。
4.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同学们在校外研学时,生物老师随手在池塘中打捞上一团绿色的水绵,这团水绵属于( )
A. 藻类植物B. 苔藓植物C. 蕨类植物D. 种子植物
【答案】A
【解析】
【分析】藻类植物主要特征:①有单细胞和多细胞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②全身都能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细胞中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典型代表①淡水藻类:衣藻(单细胞藻类)、水绵(多细胞藻类,呈绿色丝状);②海洋藻类:紫菜、海带。
【详解】A.由分析可知,水绵属于多细胞藻类植物,其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A符合题意。
B.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但体内无输导组织,B不符合题意。
C.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且体内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能为植株输送营养物质,以及支持地上高大的部分,C不符合题意。
D.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生殖离开水,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适于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是植物界中最高等的一个类群,其种类最多,分布最广,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是纯洁、高雅、吉祥、美好的象征。藕是莲的地下茎在结构层次上茎属于( )
A. 细胞B. 组织C. 器官D. 植物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详解】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经过裂、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组织,而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所以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我们常吃的藕是莲的地下茎,在结构层次上茎属于器官,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6. 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一种方法。在野外调查生物种类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发现一只老鼠,既害怕又觉得恶心,于是不做记录
B. 边观察边做好记录
C. 发现几株未见过的小花,将它们拔出来带回学校问老师
D. 看见树上结的红果摘下来品尝
【答案】B
【解析】
【分析】沿着事先设计好的路线边调查边记录,注意记录不同的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的名称、数量以及生活环境的特点;不要伤害动植物和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注意安全。
【详解】AB.调查过程中边观察边做好记录,而且要如实记录调查到的各种生物,而不是发现一只老鼠,既害怕又觉得恶心,于是不做记录,A错误,B正确。
C.对一些不易见到的植物要加以保护而不是将它们拔起带回学校去问老师,可以采取拍照的方式采集资料,B错误。
D.品尝异果不仅损伤植物,也有可能果实有毒,出现中毒事故,D错误。
故选B。
7. 当摘除一朵桃花的哪一部分后,这朵桃花就肯定不会再发育成桃子了( )
A. 雌蕊B. 雄蕊C. 花瓣D. 花药
【答案】A
【解析】
【分析】一朵花中,花蕊是花的主要部分,因为它们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内的胚珠发育成种子。
【详解】花的结构包括: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几部分组成。花柄连接茎和花;花托上面着生花的各部分;花萼和花冠在花开放以前保护花的内部结构;花冠由花瓣组成,美丽的花瓣和方向的气味能够招引昆虫来传粉;雄蕊有花丝和花药组成,花丝支持花药,花药中有花粉;雌蕊由柱头、花柱和子房组成,柱头接受花粉;花柱连接柱头和子房,子房将来发育成果实。可见,若摘除了雌蕊,这朵花就不能结果,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8. 某市查处一起偷排污水案,污水中含有很多有毒物质,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影响。“浮游植物→鱼→吃鱼的鸟→鹰”是当地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则有毒物质积累最多是( )
A. 浮游植物B. 鱼C. 吃鱼的鸟D. 鹰
【答案】D
【解析】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详解】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营养级越高生物(越靠近食物链的末端),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富集)。资料中的食物链可表示为:浮游植物→鱼→吃鱼的鸟→鹰,鹰的营养级最高,则它的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多。
故选D。
9. 取一支带叶的白色百合花枝条,将其下端插入滴有红墨水的溶液中,3﹣4小时后花瓣中的“经络”变红了。依据这种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
A. 运输水分的是导管
B. 运输有机物的是导管
C. 运输水分的是筛管
D. 水分在植物体内从下往上运输
【答案】D
【解析】
【分析】导管和筛管: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
【详解】A.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是导管,但本实验不能得出这个结论,A错误。
B.运输有机物的是筛管,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B错误。
C.运输水分的是导管,导管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下而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C错误。
D.滴有红墨水的水中主要是水和无机盐,是由木质部中的导管运输的,花瓣中的“经络”变红了,说明水分在植物体内从下往上运输,D正确。
故选D。
10.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是陶渊明《归田园居》中的名句,诗句中体现出豆苗与杂草之间的生物关系是( )
A. 合作关系B. 竞争关系C. 捕食关系D. 寄生关系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之间的关系: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体表或体外,并从这种生物体上摄取养料来维持生活的现象叫做寄生。
竞争包括种内竞争和种间竞争。种间竞争指的是不同种生物之间相互争夺食物、空间、领地等资源,如:田里的水稻和杂草是种间竞争关系。种内竞争是同种生物之间争夺各种资源,如:熊梅花鹿争夺配偶是种内竞争关系。
【详解】草和豆苗相互争夺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等,因此属于竞争关系,所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诗句中体现出豆苗与杂草间的生物关系是竞争关系,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1. “碧蔓凌霜卧软沙,年来处处食西瓜。”切开成熟的西瓜时流出的淡红色的汁液,主要是来自于细胞的哪一结构( )
A. 细胞核B. 细胞膜C. 液泡D. 叶绿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植物细胞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
【详解】A.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对生物的遗传具有重要的意义,不符合题意。
B.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也有保护作用,不符合题意。
C.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切开成熟的西瓜时流出的淡红色的汁液,主要是来自于细胞的液泡,符合题意。
D.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 绿色开花植物在形成种子和果实时,都要完成的两个生理过程是( )
A. 开花和结果B. 受精和结果C. 传粉和受精D. 传粉和结果
【答案】C
【解析】
【分析】雄蕊花药里的花粉散落出来,借助外力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传粉,传粉的方式有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花粉管里的精子与胚珠里的卵细胞相融合的现象叫受精。
【详解】绿色开花植物要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花粉成熟后散落出来落到雌蕊柱头上,在柱头黏液的刺激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同时,花粉管中的两个精子随花粉管的伸长而向下移动,最终进入胚珠内部,花粉管顶端破裂,两个精子释放出来,一个精子与胚珠中的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另一个精子与胚珠中的两个极核相融合,形成受精极核;受精作用完成后,子房继续发育成果实,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种子的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因此,一株绿色开花植物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完成的两个生理活动是传粉和受精。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的生理过程。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与花蕊有密切关系,传粉和受精是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的必要条件。
13.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广为人知的诗句,“锄禾”就是给农田松土,农民这么辛苦在田间为农田松土的最主要的意义是( )
A. 有利于光合作用B. 有利于根的吸收作用
C. 改善土壤中蚯蚓等动物的生活环境D. 有利于根的呼吸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植物的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吸收作用是指根系对水分的吸收,根系以其庞大的表面积,主要是根尖上着生的根毛,与土壤水分相接触。
【详解】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农田及时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根的呼吸,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4. 园艺师在移栽月季花苗时,为了提高成活率,去掉了一些枝条和大的叶片,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降低蒸腾作用B. 减少呼吸作用C. 方便人们栽种D. 降低光合作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叫光合作用。
(2)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
(3)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通过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
【详解】由分析可知,叶片是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减少叶片能降低蒸腾作用。植物在移栽过程中总会损伤一些幼根和根毛,导致吸水能力下降。因此为了减少叶片大量蒸腾掉水分,要剪去一部分枝叶,从而保证水分吸收和消耗间的平衡,防止植物萎蔫,提高了植物的成活率。这也是人们常常在阴雨天或傍晚移栽植物,以及对移栽的植物进行遮光的原因,可见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与水稻相比,青蛙的结构层次多了
A. 细胞B. 组织C. 系统D. 器官
【答案】C
【解析】
【分析】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据此解答。
【详解】水稻属于绿色开花植物,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青蛙属于动物,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一动物体,所以与水稻相比,青蛙的结构层次多了系统。
故选C
【点睛】掌握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解题的关键。
16. 水螅的身体呈辐射对称,下列动物具有这种体形的是( )
A. 海葵B. 蝗虫C. 沙蚕D. 章鱼
【答案】A
【解析】
【分析】腔肠动物是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蝗虫属于节肢动物;沙蚕属于环节动物;章鱼属于软体动物。
【详解】海葵生活在水中,有口无肛门,属于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17. 病毒这一类生物与其他生物的主要区别是,病毒( )
A. 不能独立生活B. 十分微小,不具备细胞结构
C. 没有细胞壁D. 没有叶绿体,不能制造有机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病毒结构十分微小,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病毒由蛋白质的外壳和核酸组成,没有细胞结构。同时,病毒必须寄生在宿主体内才能生活。因此,病毒与其他生物的主要区别是病毒十分微小,不具备细胞结构。故选项B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病毒的结构,病毒与其他生物的主要区别。
18. 砂糖橘,又名十月桔,是立冬前后上市的一种桔子,口感细腻,甜度高,备受人们离爱。其果皮、果肉及其中的“筋络”分别属于( )
①保护组织 ②输导组织 ③分生组织 ④营养组织
A. ①④③B. ③④②C. ①②③D. ①④②
【答案】D
【解析】
【分析】植物的组织主要有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等,它们各有一定的功能:保护组织一般由植物根、茎、叶表面的表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营养组织的细胞壁薄,液泡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含有叶绿体的营养组织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中都含有大量的营养组织。分生组织的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形成其它组织。输导组织有运输物质的作用,植物体内的导管能运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能运送有机物,属于输导组织。
【详解】砂糖橘的果皮起着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内部的果肉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属于营养组织;果肉中的一条条筋络,含有导管筛管,是输导组织,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9. 下列生理过程中能使细胞数目增多的是( )
A. 细胞分裂B. 细胞分化C. 细胞生长D. 细胞分离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分裂使细胞数量增加。
【详解】A.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分裂使细胞数量增加,A符合题意。
B.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细胞的分化使细胞的种类增加,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B不符合题意。
C.细胞生长是指细胞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后,体积由小长大的过程,所以细胞生长是使细胞的体积增大,C不符合题意。
D.细胞分离是指将组织材料分散制成细胞悬液后,从中获取目的细胞的过程,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解题关键是明确细胞生长、分裂和分化的意义。
20.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
A. 黑猩猩B. 猴子C. 森林古猿D. 以上都不是
【答案】C
【解析】
【分析】现代类人猿和人类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据此答题。
【详解】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故C符合题意。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人类和类人猿的祖先的知识,属于基础题。
21. 被称为植物活化石和中国鸽子树的珍稀植物是( )
A. 银杉
B. 珙桐
C. 铁树
D. 银杏
【答案】B
【解析】
【分析】珙桐又叫“中国鸽子树”、水梨子、鸽子树,属于蓝果树科科,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是我国特产的单型属植物.世界上著名的观赏树种,据此解答.
【详解】珙桐又叫“中国鸽子树”、水梨子、鸽子树,属于蓝果树科科,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是我国特产的单型属植物.世界上著名的观赏树种.每年四、五月间,珙桐树盛开繁花,它的头状花序下有两枚大小不等的白色苞片,呈长圆形或卵圆形,长六至十五厘米,宽三至八厘米,如白绫裁成,美丽奇特,好像白鸽舒展双翅;而它的头状花序象白鸽的头,因此珙桐有“中国鸽子树”的美称.属落叶乔木.花奇色美,是1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孑遗植物,在第四纪冰川时期,大部分地区的珙桐相继灭绝,只有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幸存下来,成为了植物界今天的“活化石”.有“植物活化石”之称,是国家8种一级重点保护植物中的珍品,为我国独有的珍稀名贵观赏植物.珙桐只生活在我国分布于陕西镇坪;湖北神农架、兴山;湖南桑植等地的海拔1250﹣﹣2200米的区域,繁衍不息,世界其它地方都已绝迹.故选B.
22. 用无菌棉棒擦取桌面、再在灭菌冷却后的培养基上轻轻涂抹,这是细菌和真菌培养方法中的哪一步骤( )
A. 配制培养基B. 高温灭菌C. 接种D. 在恒温箱中培养
【答案】C
【解析】
【分析】1.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方法和步骤:(1)配制培养基;(2)高温灭菌;(3)接种;(4)恒温培养。
2.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
【详解】A.培养细菌和真菌,首先要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可以用牛肉汁加琼脂熬制,A不符合题意;
B.细菌和真菌的培养过程中:需要把培养基和所有用具进行高温灭菌,以防杂菌对实验的干扰,B不符合题意;
C.用无菌棉棒擦取手心,手上的细菌被黏附在棉棒上,相当于取菌种,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细菌的菌种就接到了培养基上,这相当于细菌和真菌培养方法中的接种,C符合题意;
D.培养细菌和真菌的过程中,将培养皿放在室内温暖环境下进行恒温培养的目的是给细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提供适宜的温度,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3. 青春期是人体由儿童到成年的过渡时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以下不属于青春期发育特征的是
A. 身高突增B. 神经系统的功能明显增强
C. 性器官迅速发育D. 近视高发
【答案】D
【解析】
【详解】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其次是体重增加,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其次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都重量增加,并能够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 青春期不一定近视高发,因此近视高发不是青春期的特点。
故选D
【考点定位】青春期的发育特点。
【名师点睛】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身体和心理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分析解答。
24. 当发现尿液中有蛋白质和血细胞时,可能发生病变的部位是( )
A. 肾小囊B. 肾小球C. 肾小管D. 收集管
【答案】B
【解析】
【分析】尿的形成包括以下三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和分泌、排泄作用。
【详解】肾小球的结构类似滤过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分子较大的蛋白质以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都可以通过滤过屏障进入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肾小球发生病变时,肾小球的通透性会增加,原来不能滤过的蛋白质和血细胞被滤过;而肾小管对这些物质没有重吸收能力,因而在尿液中出现蛋白质和血细胞。
故选:B。
【点睛】掌握肾脏的结构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25. 与对应的静脉相比,动脉的主要特点是( )
①管壁较厚 ②管壁较薄 ③弹性大 ④弹性小 ⑤管内血流速度快 ⑥管内血流速度慢⑦不具瓣膜 ⑧常具瓣膜
A. ①③⑤⑦B. ②④⑥⑧C. ①③⑥⑦D. ②④⑤⑧
【答案】A
【解析】
【分析】
血管包括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解答时可以从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特点方面来切入。
【详解】动脉的管壁较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不具瓣膜,主要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静脉的管壁较薄、弹性小,血流速度慢,常具瓣膜,主要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到心脏。毛细血管是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故选A。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血管的结构、功能。
26. 下列各组病症中,病因由同一种激素分泌紊乱所引起的是( )
A. 呆小症和侏儒症B. 巨人症和地方性甲状腺肿
C. 糖尿病和坏血病D. 侏儒症和巨人症
【答案】D
【解析】
【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分泌异常会引起人体患病。
【详解】A.呆小症是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幼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侏儒症,A不符合题意。
B.幼年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引起巨人症;饮食中缺碘会造成地方性甲状腺肿,B不符合题意。
C.胰岛素分泌不足易患糖尿病,饮食中缺乏维生素C易患坏血病,C不符合题意。
D.幼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侏儒症,幼年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引起巨人症,D符合题意。
故选D。
27. 动物的行为千奇百怪,复杂多样。下列动物行为中.不属于动物“语言”的是( )
A. 蜜蜂的“8”字摆尾舞B. 雌蛾释放性外激素
C. 猕猴遇到不同的敌害发出不同的叫声D. 乌贼遇到危险时喷出墨汁
【答案】D
【解析】
【分析】群体中的分工合作需随时交流信息,同种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这就是动物“语言”。
【详解】A.蜜蜂的摆尾舞告诉同伴蜜源的位置,是通过动作来进行信息交流,属于动物“语言”,A不符合题意。
B.雌蛾释放的性外激素是进行信息交流,是动物语言,B不符合题意。
C.猕猴遇到不同的敌害发出不同的叫声,是通过声音进行信息交流的,属于动物“语言”,C不符合题意。
D.乌贼遇到危险时喷出墨汁,是乌贼的防御行为,与群体交流无关,不属于动物“语言”,D符合题意。
故选D。
28. 耳是人体形成听觉的重要器官。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口或闭嘴堵耳,这样做( )
A. 有助减小惊吓B. 可以减弱声音
C. 维持鼓膜两侧大气压的平衡D. 可以减少中耳的振动
【答案】C
【解析】
【分析】 要知道巨大的声音,会对人的鼓膜造成伤害,如果鼓膜两边有较大的压强差,鼓膜会受到严重伤害。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鼓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
【详解】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9. 不论看较近或较远的物体,对于正常人来说都能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这主要是因为( )
A. 视网膜可以前后移动调节B. 眼球的前后径能随意调节
C. 瞳孔可以缩小或放大D. 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
【答案】D
【解析】
【分析】眼睛通过睫状肌的收缩和舒张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光线的强弱通过瞳孔的放大或缩小来调节。
【详解】眼球分为眼球壁和内容物,眼球壁分为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包括角膜和巩膜,角膜无色透明便于光线通过,巩膜是一层结缔组织膜,具有保护内部结构的作用;中膜包括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虹膜内有色素,眼球的颜色就是由它来决定的,睫状体内有平滑肌,通过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从而使眼睛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内膜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接神受物象的刺激可以产生经冲动,属于视觉感受器,所以对于正常人来说,不论较近或较远的物体,都能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被看清,主要是因为晶状体的曲度可以通过睫状体的收缩和舒张来调节,D符合题意。
故选D。
30. 甲、乙、丙三人同行,甲受重伤急需输大量血,已知甲的血型为B型,乙为AB型,丙为B型,可以给甲输血的是( )
A. 乙B. 丙C. 乙、丙都可以D. 乙、丙都不可以
【答案】B
【解析】
【详解】输血的原则是同型相输,输血前还要做交叉配血实验。已知甲的血型为B型血,失血过多需输血时,应该以输B型血型的血为原则,因此可以给甲输血的是丙。
31. 切取一段紫背天葵的茎,插入湿润的沙土中。一般在4﹣10天后,即可生出新根,这种繁殖方法叫( )
A. 扦插B. 压条C. 嫁接D. 组织培养
【答案】A
【解析】
【分析】将茎直接插入土中的繁殖方法是人工营养繁殖的常用方法,叫做扦插。
【详解】A、扦插一般是指把植物的茎进行切断,经过处理之后,插在土壤中,然后每一段枝条都可以生根发芽,长出一个新的植株。切取一段紫背天葵的茎,插入湿润的沙土中。一般在4-10天后,即可生出新根,这种繁殖方法就是扦插,A正确。B、压条:将植物的枝、蔓压埋于湿润的基质中,待其生根后与母株割离,形成新植株的方法,又称压枝,B错误。C、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的生殖方式叫有性生殖,题中叙述的内容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C错误。D、组织培养指的是在无菌的情况下,将植物体内的某一部分器官或组织,如茎尖、芽尖、形成层、根尖、胚芽和茎的髓组织等从植物体上分离下来,放在适宜培养基上培养,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分化最后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D错误。故选A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常见的无性生殖有哪些。
32. 蝴蝶被称为“变化魔术大师”。它一般要经过四次蜕变,才能破茧成蝶,下列对蝴蝶的发育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受精卵→毛毛虫→蝴蝶→蛹B. 蝴蝶→毛毛虫→受精卵→蛹
C. 受精卵→毛毛虫→蛹→蝴蝶D. 蛹→毛毛虫→受精卵→蝴蝶
【答案】C
【解析】
【分析】昆虫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而且幼虫和成虫差别不明显,这样的发育过程叫不完全变态,如蝗虫,蟋蟀等;昆虫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而且幼虫与成虫的差别明显,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如:菜粉蝶、蚊、蝇等。
【详解】由分析可知,蝴蝶的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其幼虫是毛毛虫,所以发育顺序为受精卵→毛毛虫→蛹→蝴蝶,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33. 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狗毛的黄色和短毛B. 豌豆的绿色和圆粒
C. 棉花的掌状叶和鸡爪状叶D. 狼的黄毛和狗的白毛
【答案】C
【解析】
【分析】性状是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都称为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
【详解】A.狗毛的黄色和短毛,是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A错误。
B.豌豆的绿色和圆粒,是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B错误。
C.棉花的掌状叶和鸡爪状叶,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C正确。
D.狼的黄毛和狗的白毛,是两种生物,不是同种生物,不是相对性状,D错误。
故选C。
34. 自然界中许多生物彼此之间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亲缘关系。在下列分类单位中,物种间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A. 门
B. 科
C. 种
D. 属
【答案】C
【解析】
【详解】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所属的等级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越多,等级越大,亲缘关系越远,共同特征越少.种是最小的单位,同种的生物亲缘关系最近.
故选C
35. 下列生态系统中,具有调节气候、蓄洪防洪作用,被称为“地球的肾”的是( )
A. 湿地生态系统B. 草原生态系统C. 森林生态系统D. 海洋生态系统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详解】A.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肾”,A正确。
B.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这里年降雨量很少,草原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少,在不同的季节或年份,降雨量很不均匀,种群和群落的结构也常常发生剧烈变化,B错误。
C.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C错误。
D.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生物群落和海洋环境两大部分组成。海洋中的植物绝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虽然这些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不如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但由于数量庞大,地球上70%的水域中全是藻类植物,且代谢速率极快,所以它们通过光合作用每年能够产生三百六十亿吨氧气,占全球每年产生氧气总量的70%,是产生氧气最多的生态系统,D错误。
故选A。
36. 生活中,人们常常会把新鲜的鱼用盐腌成咸鱼,以延长保存时间。咸鱼能保存较长时间不腐败,其原因是( )
A. 咸鱼肉营养成分很少,不利于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
B. 细菌、真菌不喜欢分解有腥味的鱼肉
C. 鱼肉内加入了盐以外的防腐剂
D. 咸鱼含水量少,含盐多,不利于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
【答案】D
【解析】
【分析】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
【详解】因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盐腌、糖渍、干制、酒泡等。现代的贮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等。咸鱼能存放长久的原因是咸鱼表面缺水,鱼肉内有大量的盐水,不利细菌、真菌的生存繁殖。所以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37. 在下列人体细胞示意图中,属于生殖细胞且具有23条染色体的细胞是( )
A. 白细胞B. 精子
C. 肌细胞D. 神经元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染色体成单,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中的相同,染色体成对。染色体数目变化可总结规律:体细胞:生殖细胞:受精卵=2n:n:2n。
【详解】ACD.根据分析可知:人体细胞图片中白细胞、肌细胞、神经元都是体细胞,因此细胞内的染色体是23对,不是23条,ACD不符合题意。
B.精子是生殖细胞,因此精子内只有23条染色体,B符合题意。
故选B。
38. 下列有关基因、DNA、染色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基因数目与染色体数相同B. 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C. 基因是DNA上的任意片段D. 每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DNA分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
【详解】A.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有多个基因,错误。
B.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正确。
C.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能决定生物的性状,错误。
D.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错误。
故选B。
【点睛】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39. 某公司在组织职员体检时,发现有四名职员分别患有肺结核、糖尿病、高血压、甲型肝炎等疾病,那么与他们共同生活的人可能被传染的一组疾病是
A. 高血压、甲型肝炎B. 肺结核、糖尿病
C. 肺结核、甲型肝炎D. 糖尿病、高血压
【答案】C
【解析】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按照传播途径不同,可分为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和体表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详解】肺结核、甲型肝炎都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属于传染病;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激素缺乏症,没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不属于传染病;高血压属于心血管疾病,没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不属于传染病,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掌握传染病的概念和特点,这样才能与其它疾病进行比较区分。
40. 人体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在体循环过程中,血液的变化情况是( )
A. 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B. 在此过程中,血液始终为动脉血
C. 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D. 在此过程中,血液始终为静脉血
【答案】C
【解析】
【分析】(1)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
(2)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详解】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因此,人体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在体循环过程中,血液的变化情况是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故选C。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血液循环的途径及血液成分的变化。
41. 科学家把控制合成人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内,并利用大肠杆菌大量生产人胰岛素。这种现代生物技术属于
A. 转基因技术B. 组织培养C. 发酵技术D. 克隆技术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A、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培育出转基因生物,A正确;
B、组织培养指的是在无菌的情况下,将植物体内的某一部分器官或组织,如茎尖、芽尖、形成层、根尖、胚芽和茎的髓组织等从植物体上分离下来,放在适宜培养基上培养,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分化最后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组织培养的繁殖速度很快,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因此属于无性繁殖,B错误;
C、发酵技术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的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C错误;
D、克隆技术本身的含义是无性繁殖,即由同一个祖先的细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该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的基因彼此相同,D错误;
故B、C、D错误, A正确,故选A。
考点: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42. 下列关于细菌和真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菌是靠分裂生殖的,真菌是通过孢子繁殖的
B. 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所以它们的生存不需要营养物质
C. 生活中做面包、蒸馒头和酿酒都离不开真菌中的酵母菌
D. 细菌和真菌的细胞内都没有叶绿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细菌是靠分裂生殖的,真菌是通过孢子繁殖的,A正确;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它们的生存需要营养物质,分解者把动植物尸体中的有机物变成无机物,B错误;做馒头或面包时,经常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或面包暄软多孔;酿酒也要用到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发酵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C正确;细菌和真菌的细胞内都没有叶绿体,生活方式为异养,D正确。
考点: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的特点;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43. “自然选择学说”可以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提出该学说的是( )
A. 袁隆平B. 弗莱明C. 达尔文D. 巴斯德
【答案】C
【解析】
【分析】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在探究生物进化奥秘的过程中,具有重要贡献,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
【详解】A.“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利用遗传变异的原理培育出多个高产优质的杂交水稻新品种,故A错误。
B.弗莱明首先发现青霉素,故B错误。
C.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这一划时代的著作,提出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论学说,故C正确。
D.巴斯德是法国著名微生物学家和化学家,微生物生理学的开创者,被称为“微生物之父”,故D错误。
故选C。
44. 随着国家“三孩政策”的实施,一对夫妇已有两个男孩,想再生一个女孩。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是女孩的概率为( )
A. 25%B. 50%C. 75%D. 100%
【答案】B
【解析】
【分析】人的体细胞内有23对染色体:包括22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的一对染色体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详解】在生殖过程中,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有X染色体的和含Y染色体的,女性只产生一种类型的卵细胞,是含有X染色体的;如果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与含X染色体的精子相融合,那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就是XX,由它发育成的孩子就是女孩;如果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与含Y染色体的精子相融合,那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就是XY,由它发育成的孩子就是男孩;而受精时哪种类型的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是随机的,即生男生女的机会相等,都是50%,如图所示,
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45. 王欢同学愚了流行性腮腺炎,医生让他在家休息两周,暂时隔离不要去上学。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来看,这种做法属于( )
A. 控制传染源B. 切断传播途径C. 保护易感人群D. 消灭病原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详解】A.传染源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王欢同学患了流行性腮腺炎属于传染源,因此医生让他在家休息两周,暂时隔离不要去上学。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来看,这种做法属于控制传染源,A符合题意。
B.传播途径是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针对传播途径所采取的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暂时隔离不要去上学不属于切断传播途径,B不符合题意。
C.易感人群是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针对易感人群所采取的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暂时隔离不要去上学不属于保护易感人群,C不符合题意。
D.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暂时隔离不要去上学,不能消灭病原体,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6. “鸠占鹊巢”这一成语说明“鸠”在生殖和发育过程中,没有经历的过程是
A. 筑巢B. 交配C. 产卵D. 求偶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动物的繁殖行为。据此答题。
【详解】鸟类生殖发育的过程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和育雏几个阶段,而生殖行为是与繁殖后代有关的所有行为,如求偶、交配、筑巢、孵卵和亲代抚育等,有的鸟不筑巢,不孵卵,不育雏,如杜鹃,“鸠占鹊巢”这一成语说明“鸠”不会经历“筑巢”这一过程。
故选A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鸟类生殖发育的过程。
47. 反射是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下列反射中,属于复杂反射的是( )
A. 手被针扎立即缩手B. 听感人的故事流眼泪
C. 吃酸梅分泌唾液D. 见强光闭眼
【答案】B
【解析】
【分析】(1)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2)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详解】ACD.手被针扎立即缩手、吃酸梅分泌唾液、见强光闭眼都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属于简单反射,故ACD错误。
B.听感人的故事流眼泪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需要语言中枢的参与,故属于复杂反射,故B正确。
故选B
48. 患过麻疹的人,体内能产生一种抵抗麻疹病毒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和麻疹病毒分别属于
A. 抗原和抗体B. 抗体和抗原C. 抗原和抗原D. 抗体和抗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麻疹病毒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叫做抗体,麻疹病毒是抗原,抗体能够消灭对应的抗原。
49. 安全用药是对社会和家庭负责,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下列关于安全用药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服用抗生素可根据病情自己增加药量B. 碘酒、红花油属于内服药
C. 非处方药的标识是RTCD. “是药三分毒”,不能随便用药
【答案】D
【解析】
【分析】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详解】A.抗生素属于非处方药,不能自行购买,要凭医生的处方在医生的指导下购买和服用,不能根据病情自己增加药量,A错误。
B.外用药是指在体表黏贴的膏药,或涂抹的药物,外用药有:酒精、碘酒、风油精,B错误。
C.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助理医师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Rx,非处方药的标志是OTC,C错误。
D.“是药三分毒”,药物一般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不能随便用药,若没病服用,可能会危害人体健康,D正确。
故选D。
50. 2010年是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生物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多样性
B.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C. 当基因的多样性发生变化时,不会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以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详解】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由基因的多样性决定的,所以其实质就是基因多样性,A正确;
建立自然保护区,将生物连同其生活的环境一起加以保护,这样不但是为了保护珍稀动植物,也包括各种典型的生态系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B正确;
基因的多样性导致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因此当基因的多样性发生变化时,必然会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C错误;
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栖息地等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偷猎。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是保护生物多样的根本措施,D正确。
【点睛】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是考查的重点,复习时要注意,能结合题意,灵活答题。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51. 人体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_________调节的影响。
【答案】激素
【解析】
【详解】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其中神经调节是主要的调节方式。
52.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它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答案】生物圈
【解析】
【详解】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中既有生物部分又有非生物部分,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53. 从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行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称_______行为,另一类称为_______行为。
【答案】 ①. 先天性 ②. 学习
【解析】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
(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详解】从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行为可以分为两类: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
54. 在自然界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植物是__。
【答案】被子植物
【解析】
【分析】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可分为四大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根据绿色植物的繁殖方式的不同一般把绿色植物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两大类,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都不结种子,都靠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详解】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被子植物在繁殖的过程中能受到更好的保护,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适于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是植物界中最高等的一个类群,其种类最多,分布最广。
55.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明了生物界普遍存在________的现象。
【答案】遗传
【解析】
【详解】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种豆得豆,种瓜得瓜”这句话说明豆的后代是豆,瓜的后代是瓜,指的是亲子代之间具有相同的性状,因此体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
56. 农谚说:“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这说明植物生长需要水和_______。
【答案】无机盐
【解析】
【详解】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植物体内水分充足时,植株才能硬挺,保持直立的姿态,叶片才能舒展,有利于光合作用,提高产量,植物的生长也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
植物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氮肥作用是促使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钾肥的作用是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秆粗硬,增强病虫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促进糖分和淀粉的生成;磷肥的作用是促使作物根系发达,增强抗寒抗旱能力,促进作物提早成熟,穗粒增多,籽粒饱满。
因此,“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说明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
57. 当遇到有人突然晕倒时,应及时拨打急救电话______。
【答案】120
【解析】
【分析】“120”为中国大陆急救电话号码,是全国统一的急救号码。
【详解】当遇到有人突然晕倒或溺水等情况时,先判断他有无呼吸和意识后,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求助急救中心,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点睛】本题重点是了解急救电话120。
58. 植物叶片和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窗口”是____________。
【答案】气孔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气孔的结构功能。可结合气孔的结构图与保卫细胞的特点进行记忆。
【详解】植物的叶片上有许多气孔,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下表皮。当气孔张开时,叶片内的水分吸收热量变成水蒸气,经气孔扩散到外界空气中去。因此,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植物的呼吸作用需要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从气孔进出植物体的,所以说气孔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
59. 在观察草履虫的实验中,用来观察的液滴应取自培养液的_______层。
【答案】表
【解析】
【详解】培养液的表层与空气接触,因此在培养液的表层溶解的氧气多,中层、底层溶解的氧气少。草履虫是好氧型生物,草履虫的呼吸需要氧气,草履虫是靠表膜来获得水中溶解的氧气,表层水温比底层高,表层水中含氧量多,表层光照充足,表层食物多,适于草履虫生活。故草履虫都集中在培养液的表层,所以表层的草履虫密度最大,有利于采集。因此,观察草履虫的实验中,为了吸取草履虫,应吸取培养液表层。
三、资料分析题(每空1分,共5分)
60. 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发展素质教育和人才成长规律,为建设教育强国储备高质量的人才,各地市积极推进中考综合改革,综合素质评价纳入中考。中考综合素质评价设置“体育与健康”考试,可促进学生平时加强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有利于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下面是与“体育与健康”考试有关的一些问题。请结合相关生物学知识分析并回答:
(1)身高、标准体重测试时,有的同学或过于消瘦、或体重超标。请你从营养师的角度针对不达标的同学提出建议,提倡每天要均衡地吃五类食物,避免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做到合理膳食。并且每天早、中、晚餐的能量比应为( )
A. 3:3:4B. 3:4:3C. 4:3:3D. 4:3:4
(2)长跑测试开始,同学们听到发令枪响迅速起跑。完成该活动的听觉感受器感受声音的刺激,将声音信息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给了大脑皮层的_______,人就产生了听觉。
(3)长跑时,需要大量的氧气,外界气体进入肺后,最后到达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的______中,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
(4)李明同学参加完长跑测试.出现面色苍白、头晕、心慌等症状。他告诉老师,他前段时间做了血常规检查,诊断患有贫血。你建议他平时应多吃一些含蛋白质和含______丰富的食物。
(5)回家后,李明的妈妈给他准备了午餐:红烧肉、清蒸鱼、炒鸡蛋和米饭,从合理营养角度考虑,请你给李明增加一道菜让午餐的营养搭配更合理( )
A. 馒头B. 排骨汤C. 素炒白菜D. 牛奶
【答案】(1)B (2)听觉中枢
(3)线粒体 (4)铁 (5)C
【解析】
【分析】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六类营养物质和膳食纤维)种类要齐全;“平衡”是指摄取各种营养素的量要合适(不少也不多,比例适当),与身体的需要要保持平衡。
【小问1详解】
合理膳食要求早、中、晚餐的能量摄入分别占30%、40%、30%。因此,每天早、中、晚餐的能量比3:4:3,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小问2详解】
听觉的形成过程如下: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小问3详解】
人吸入气体是空气,氧的含量比较丰富;通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里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等过程,氧进入组织细胞的线粒体中,参与分解有机物,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
【小问4详解】
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过少或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称为贫血。铁是合成血红蛋白必需的原料,人若缺铁会患贫血症,建议多食用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小问5详解】
A.馒头中富含淀粉,李明的午餐中已经有富含淀粉的米饭,A错误。
BD.牛奶、排骨汤中排骨富含蛋白质,李明的午餐中已经有富含蛋白质的清蒸鱼、炒鸡蛋等食物,BD错误。
C.素炒白菜中富含人体所需的维生素、膳食纤维等,李明妈妈准备的午餐中缺乏这些营养物质,C正确。
故选C。
四、识图分析题(每空1分,共20分)
61. 下图为玉米种子纵剖面和菜豆种子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新植物体的幼体是胚,它是由图中的______(填标号)组成,胚是由______发育来的
(2)图中②在种子萌发时,它将长成植物体的________。
(3)在玉米种子剖面上滴一滴碘酒,会变成蓝色的部分是________(填标号)。
(4)“九三花生油,滴滴香浓”,花生种子的结构与菜豆相似,这滴滴香浓的花生油主要来自种子的______(填名称)中。
【答案】(1) ①. ①②③④ ②. 受精卵
(2)茎和叶 (3)⑤
(4)子叶
【解析】
【分析】菜豆种子由种皮和胚组成,玉米种子由种皮、胚、胚乳组成,图甲中①胚轴、②胚芽、③胚根、④子叶、⑤胚乳、⑥种皮和果皮。图乙中①胚轴、②胚芽、③胚根、④子叶、⑥种皮。
【小问1详解】
种子的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四部分组成,胚芽将来发育成新植物的茎和叶,胚根发育成新植物体的根,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胚是种子的幼体。胚是由受精卵发育来的。
【小问2详解】
图中②是胚芽将来发育成新植物的茎和叶。
【小问3详解】
玉米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里,所以在玉米种子的剖面上滴一滴碘酒,变成蓝色的部分是⑤胚乳。
【小问4详解】
花生种子的结构由种皮和胚组成,花生属于双子叶植物,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里,因此我们吃的花生油主要来自花生的子叶。
62. 下图是人体呼吸系统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____________,它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2)呼吸道是由_______(填标号)组成。
(3)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是________(填标号),我们在吃饭时不要随意大声说笑,以免食物进入[④]_______,引起猛烈咳嗽。
【答案】(1)⑥肺 (2)①②③④⑤
(3) ①. ② ②. 气管
【解析】
【分析】图中①鼻腔、②咽、③喉、④气管、⑤支气管、⑥肺。
【小问1详解】
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⑥肺由许多肺泡构成,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小问2详解】
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①鼻腔、②咽、③喉、④气管、⑤支气管,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清洁、湿润、温暖和畅通。
【小问3详解】
②咽,既是气体的通道,又是食物的通道,是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共有的器官。吞咽时,会厌软骨会盖住喉的入口处,以防止食物入④气管,引起剧烈咳嗽。
63. 观察下图关节结构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关节的结构很牢固,主要是与[②]________的结构有关。
(2)关节很灵活,这是由于在[①]_________和[④]关节窝的表面覆盖者一层表面光滑的[⑤]________,此外________(填标号)内含有滑液,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3)当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______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
【答案】(1)关节囊 (2) ①. 关节头 ②. 关节软骨 ③. ③
(3)骨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①关节头;②关节囊;③关节腔;④关节窝;⑤关节软骨。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
【小问1详解】
关节囊可以把两块骨牢固地联系在一起,关节的牢固性与②关节囊有关。
【小问2详解】
关节面包括①关节头和④关节窝,在①关节头和④关节窝上有一层⑤关节软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减少振荡,此外②关节囊是附着在关节面周围及其附近骨面上的结缔组织囊,②关节囊围成的密闭空腔叫③关节腔,内有少量滑液。
【小问3详解】
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当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64. 下图是几种常见的动物,请你仔细观察图中的动物,问答下列问题。
(1)从动物分类上看,根据体内有无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可以把上述动物分成两类:无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和C属于同一类的有________(填字母)。
(2)A的身体由许多环形体节构成,依靠__________可区分它身体的前端和后端。
(3)E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身体特征是:身体呈流线型,前肢变成________ , 体表覆羽等。
(4)F足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是_________。
(5)这些动物中,能保持体温恒定,属于恒温动物的是________(填字母)。
【答案】(1)D、E、F
(2)环带 (3)翼
(4)胎生哺乳 (5)E、F
【解析】
【分析】图中A蚯蚓属于环节动物,B螃蟹属于节肢动物,C青蛙属于两栖动物,D蜥蜴属于爬行动物,E家鸽属于鸟类,F家兔属于哺乳动物。
【小问1详解】
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把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C青蛙属于脊椎动物,和它一类的是DEF。
【小问2详解】
A蚯蚓属于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环形体节构成,前端有环带,根据环带的位置可区分它身体的前端和后端。
【小问3详解】
E家鸽属于鸟类,它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身体特征是:身体呈流线型,前肢变成翼, 体表覆羽等,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等。
【小问4详解】
F家兔属于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是胎生哺乳。
【小问5详解】
ABCD的体温不恒定,属于变温动物,EF的体温恒定,属于恒温动物。
五、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5分)
65. 下图是芳芳同学在实验课上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几个操作步骤及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两个图像。请据图回答问题。
(1)芳芳使用显微镜的操作如图甲(①、②、③、④)所示,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填标号)。
(2)她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是图乙中的______(填字母)。
(3)图乙中视野a出现的现象可能是盖盖玻片操作不规范引起的,那么制作细胞临时装片时,盖上盖玻片的正确操作方法是( )
A. B.
C. D.
(4)芳芳若要把视野C中的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应将玻片标本往哪个方向移动( )
A. 向左上方B. 向右上方C. 向左下方D. 向右下方
【答案】(1)②①③④
(2)b (3)A (4)D
【解析】
【分析】显微镜的观察步骤包括:取镜和安放→对光→放置玻片标本→观察。图甲中:①对光、②取镜、③是下降镜筒、④是观察标本时升镜。
【小问1详解】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1、取镜和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3、观察: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图甲中:①对光、②取镜、③是下降镜筒、④是观察标本时升镜,因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②①③④。
【小问2详解】
她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是图乙中的b图,因为其有细胞壁,细胞壁是由纤维素、果胶等物质构成的,比较坚硬,仅是植物、或者一些很低等的微生物才有。
【小问3详解】
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住一块盖玻片一侧的边缘,将它的另一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地放平,盖在薄膜上,可减少气泡产生,由此可知,A符合题意。
故选A。
【小问4详解】
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视野C中的细胞物像在视野的偏右下方,向右下方移动装片,物像会向左上方移动到视野的中央,D符合题意。
故选D。
66. 下图所示为生物活动小组同学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的实验设计装置,他们在纸盒两侧中央各放5只大小一样、活动状况相似的鼠妇。下表是实验记录,请你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
(1)该小组同学探究的问题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提高实验结论的可信度,需要计算全班各组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束后,应该怎样处理鼠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或光不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2)光 (3)平均值
(4)把鼠妇放回适合它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中
【解析】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小问1详解】
根据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的实验,提出的问题是:光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吗?可作出假设:光会(或不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小问2详解】
按照图所示设置一边透明玻璃一边不透明黑纸板,盒内形成明亮和黑暗两种条件,所以,该实验的实验变量光。
【小问3详解】
统计一次容易产生误差,有可能其他因素导致产生偶然现象不一定能反映真实情况。多实验几次,然后取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
【小问4详解】
要养成爱护动物的好习惯,保护动物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样对于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非常有利,所以要把鼠妇放回到适宜它生长的自然环境中。
67. 当我们细细地咀嚼馒头时,会感觉到有甜味,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1号和2号两支试管是一组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过程C中,要在37℃时进行水浴加热.选择这个温度是为了模拟人体______的温度,而且此温度下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强。
(3)实验过程D中,滴加碘液后,2号试管不变蓝,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将C过程烧杯中的37℃水换为2℃水,再重复D过程,变成蓝色的试管是________号。
【答案】(1)唾液 (2)口腔
(3)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遇碘不变蓝
(4)1和2
【解析】
【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设置对照实验的目的是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2)淀粉首先在口腔里的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成麦芽糖,然后在小肠内多种酶的作用下被消化成葡萄糖才能被吸收。
(3)实验中馒头碎屑是模拟了口腔中牙齿的咀嚼、搅拌是模拟了口腔中舌的搅拌,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
【小问1详解】
1号试管中加入的是浆糊和清水,2号试管中加入的是浆糊和唾液,1号和2号两支试管进行对照,实验变量是有无唾液,可以探究唾液对馒头中淀粉的消化作用。
【小问2详解】
将三支试管置于37℃温水中,是模拟人体口腔内的正常体温,在此条件下,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活力最强,将淀粉消化成麦芽糖。
【小问3详解】
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该组实验中,1号试管中加入的是清水,清水对淀粉无消化作用,淀粉没有被分解,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2号试管里加入的是唾液,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因此加入碘液后不变蓝。
【小问4详解】
酶发挥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高温或低温都会抑制酶的活性,将实验装置放在2℃的环境下,酶的活性受到影响,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不能消化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两个试管中的液体都会变蓝色。
68. 根据观察鸡卵结构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将鸡蛋的钝端向上(如图),小心地将鸡蛋的钝端打破,再撕破外层卵壳膜,可以看到[⑦]__________。
(2)在[④]卵黄上有一个白色的小点是[⑤]________,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
(3)在鸡卵的结构中,属于卵细胞的结构包括_______(填标号)。
【答案】(1)气室 (2)胚盘
(3)④⑤⑧
【解析】
【分析】图中,①卵壳,②卵白,③系带,④卵黄,⑤胚盘、⑥卵壳膜,⑦气室,⑧卵黄膜。
【小问1详解】
在鸟卵的钝端,外卵壳膜与内卵壳膜之间具有气室,气室含有空气,能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 将鸡蛋的钝端向上,小心地将鸡蛋的钝端打破,再撕破外卵壳膜,可以看到如图乙所示的[⑦]气室。
【小问2详解】
胚盘是卵黄表面中央一盘状小白点,是胚胎发育的部位。[④]卵黄是胚胎发育所需营养物质的主要提供者;[⑤]胚盘是卵黄中央盘状的小白点,里面含有细胞核,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将来发育成雏鸟。
【小问3详解】
鸟卵中的卵细胞指的是⑧卵黄膜、④卵黄、⑤胚盘。卵黄膜是紧抱在卵黄外面的膜,起保护作用。时间(分)
2
3
4
5
6
7
8
9
10
11
明亮(只)
4
3
2
1
1
0
1
1
0
0
阴暗(只)
6
7
8
9
9
10
9
9
10
10
2023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二模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二模生物试题(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时间60分钟,全卷共五道大题,总分10,下列组成细胞的物质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精品解析: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21年中考生物试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精品解析: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21年中考生物试题(原卷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资料分析题,识图分析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精品解析: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21年中考生物试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精品解析: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21年中考生物试题(原卷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资料分析题,识图分析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