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下册木兰诗第四课时教案
展开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第四课时《 木兰诗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本课是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七级下册第二单元 第四课时《 木兰诗 》。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与《孔雀东南飞》一起被视为我国南北朝诗歌中的“乐府双璧”。《木兰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初一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所以教师要采取各种朗读方式,评价方式,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热情。把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是个难点,虽本单元前几课已经学习过,可是学生脱离文本,直接分析的习惯还是没有改变,要设计一些问题,让他们通过文本分析形象。是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的时期,但他们的鉴赏能力还是很有限的,品析语言、分析修辞的能力还有待加强,因此要多加强这方面指导,进行有效的训练。
1.诵读课文,识记文中重点文言词语。2.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歌刚健明朗、质朴生动的民歌情味。3.把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感受人物的魅力。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歌刚健明朗、质朴生动的民歌情味。
【教学难点】: 把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感受人物的魅力。
新课标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要通过创设多样性的情境不断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启发法、讨论法、探究法、情景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木兰诗》有丰富的人物形象和优美的诗歌语言。因此,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要让学生分析既有女儿的娇美又有男子的刚健的女英雄木兰的形象,还要走进作品中人物的情感世界,更要让学生仔细品味语言,学习各种修辞手法,体会诗歌刚健明朗、质朴生动的民歌情味。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PPT显示)导入:播放豫剧《花木兰》经典片段《谁说女子不如男》:“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有许多女英雄,也把功劳建,为国杀敌是代代出英贤,这女子们哪一点儿不如儿男……”,这段戏文唱出了女子的心声——女子一点都不比男子差。在家种地纺织、操持家务,在外杀敌立功、保家卫国。这戏文中为女子鸣不平的人物是谁?花木兰。常香玉苍凉而淳厚的声音几乎把我们带回到了那个遥远的时代,是的,千百年来,花木兰已成为了妇孺皆知的巾帼英雄。早在1998年,美国迪斯尼公司就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千古,流传海外。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这样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女性形象——花木兰,去听一听她那动人的故事。
1.老师板书题目:木兰诗(“诗”字加着重号)2.出示任务:(1)题目“诗”的含义是什么?(乐府诗)(2)交流资料,说说花木兰的故事。3.反馈指导:(1)学生交流:理解题目含义,全班齐读课题,在“诗”字上重读;讲花木兰的故事,了解花木兰奇人奇事。(2)教师补充:花木兰是古代时河南省虞城县人。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屡立战功。凯归,帝封官嘉奖,木兰不受,欲纳宫中,以死拒之。唐初,追封为孝烈将军。人们为纪念她,于唐代修建花木兰祠。
(二)初识作家,了解作品1.出示任务:(1)阅读课本“预习”第一部分,课下注释,圈点勾画作家及作品。(2)学生补充介绍作家及“乐府诗”。2.反馈指导:填空(PPT显示):《木兰诗》又叫《 木兰辞 》选自 宋 (朝代) 郭茂倩 (人名)编的《 乐府诗集 》,这是 南北朝 时 北方 的一首 乐府 民歌。“乐府双璧”:南朝:《孔雀东南飞》 北朝:《木兰诗》
指导:(1)教师强调:《木兰诗》并不是郭茂倩写的,他的真实作者无从考证。郭茂倩收集整理了乐府诗,编成了《乐府诗集》。(2)教师补充:“乐府诗”起源于汉武帝时期,乐府最初是掌管搜集、整理民间歌谣、民间文学的政府部门,后来经历代演变,使乐府诗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称“乐府诗”。(3)齐读《木兰诗》简介及“乐府双璧”。过渡语:同学们,我们在了解“木兰诗”和“乐府诗”之后,一定想进一步知道,这首诗歌写出了一个怎样的木兰?它蕴含着怎样的感情?相信我们只要美美地读这首诗歌,就能知道了。
(三)、美读诗歌,感受民歌情味(一)听读课文,感知诗意1.出示任务(PPT显示):(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音频,学生听读,初步感知诗意。(2)听读时,将不理解的词句勾画下来,然后借助课下注释及字典将这些字词读准。2.反馈指导:(1)学生上黑板板书听读时自己圈画的字词,并为其他同学强调重点。
(2)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以下加红、加粗字的读音(PPT显示):(3)补充课堂笔记,全班齐读字词。(4)全班齐读诗歌。
(四)、个人朗读,读出节奏1.导语:大家诗歌朗读时,字词读音已经比较准确了,但是缺少停顿、重音、速度、语调的处理?出示任务:(1)请大家听朗读水平较好的同学配乐朗读,注意他在语调、语速、停顿、重音方面的优点。(2)在书本上用单斜线标出节奏,理解体会,反复练习,提高自己的朗读技巧。2.反馈指导(PPT显示):(1)唧唧/复/唧唧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万里/赴/戎机归来/见/天子 天子/坐/明堂(2)不闻/机杼声 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 问女/何所忆愿为/市鞍马 从此/替爷征(3)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4)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3.自由练习读准课文节奏,并指名反馈指导,重点注意反馈指导语调、语速、停顿、重音方面。
(五)、概括诗歌,体会详略安排1.出示任务(PPT显示):(1)梳理课文的故事情节,概括成四字小标题,批注在每段诗的空白处。(个人发言)(2)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处理好在哪里?(小组讨论)2.反馈指导:(1)学生归纳:停机叹息、从军缘由、征途思亲、征战沙场、凯旋辞官、团聚改装、设喻回答(2)小组讨论:停机叹息——略写;从军缘由——详写;出征准备——略写;征途思亲——详写,详写女儿情态;征战沙场——略写,略写英雄气慨;凯旋辞官——详写;团聚改装——详写;设喻回答——略写。(3)归纳好处(作用):(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实感人。(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3.总结:详略安排是为文章的中心服务的:突出中心——详写;有关中心——略写;无关中心——不写。本文突出的是对木兰孝敬父母、热爱家园、勇于担当重任的性格的颂扬;隐含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
(六)、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背诵木兰诗1-3段。2、分层译文:《木兰诗》全文翻译。要求:抄原诗一句,翻译一句。(程度较好的同学,可尝试全文或部分诗句韵译)3、英雄故事:请查找并抄写一个女英雄的简介或小故事,写在作业本上。
根据七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 木兰诗 》板书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我的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它成功地塑造了木兰这个不朽的艺术形象。木兰集中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刚毅和淳朴的优秀品质,是人民理想的化身。诗歌内容对于现在的许多成年人来说,耳熟能详。但作为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对于木兰,却是知之甚少,一般只知道有木兰这样一个人,多数并不了解这首诗歌的内容。因此,找准阅读诗歌的切入点,是引领学生理解诗歌内涵,欣赏古典文学,提升其文学修养的关键。 课堂上留给学生展示的时间不足等。总之,任重而道远。以后的教学中,还需加倍努力,争取上好每一堂语文课!
2023-2024年部编小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第四课时 《木兰诗 》知识点汇总
知识点:一、作者简介五六世纪时,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与柔然族在黑山、燕山地区进行过长期的战争。这与诗里所写的木兰出征路线正相吻合。这可能就是《木兰诗》的历史背景。二、文体知识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其职责有训练乐工,制定乐谱,采集歌词等。魏晋南北朝时将乐府收集编录的诗称为“乐府诗”,乐府诗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及杂言。三、相关资料《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它与南朝的《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木兰,中国古代女英雄,忠孝节义,以替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闻名天下,唐代皇帝追封她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木兰一直是受中国人尊敬的一位女性。其事迹被多种文艺作品所表现。
四、文言知识积累(一)、通假字对镜帖花黄(帖:同“贴”,贴上)(二)、古今异义:1.军书十二卷 古义:表示多数,不是确指;今义:数词,十二。2.从此替爷征 古义:父亲;今义:爷爷。3.出郭相扶将 古义:外城;今义:姓氏。4.双兔傍地走 古义:跑;今义: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5.赏赐百千强 古义:有余;今义:力量大。
(四)、词类活用1.策勋十二转 (名词用作动词,记录)2.愿为市鞍马 (名词用作为动词,买)(五)、文言句式省略句愿为市鞍马点拨:“为”后省略“之”,指代父从军这件事。倒装句问女何所思点拨:宾语前置句,应为“问女所思何”。
(六)、成语积累1.磨刀霍霍:本形容磨刀声响亮。后常用来形容准备动手杀人或发动战争。 例句:该国当局已经磨刀霍霍,很多居民担心他们可能采取报复行动。2.扑朔迷离:形容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例句:这一切似乎相当合理,又饱含希望,然而,今年的变化却更加扑朔迷离。(七)、名句积累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3.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五、课文结构第一部分(①-③):写木兰决定替父从军,并做好准备,踏上征途。第二部分(④):概括写木兰多年艰苦的征战生活。第三部分(⑤、⑥):叙述木兰还朝辞官,回乡与亲人团聚。第四部分(⑦)以妙趣横生的比喻,对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多年未被发现的谨慎、机敏做了讴歌和赞美。
六、译文第一段叹息声响了又响,木兰对着门织布。听不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只听见这个女子的叹息声。第二段问木兰在想什么,在思念什么。木兰没有想什么,木兰也没有思念什么。昨夜看见军中的文告,(知道)可汗大规模地征兵,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卷卷上面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从此替代父亲去出征。第三段木兰跑遍东西南北的集市去购买骏马、鞍鞯、辔头和长鞭。早晨辞别父母离开家,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哗啦啦的流水声。早晨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人的战马啾啾的叫声。第四段远行万里,投身战事,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多年后重返
第五段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上(论功行赏)。(木兰被)记最大的功,赏赐很多的财物。天子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 不愿意做官;希望驰骋千里马,返回故乡。第六段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外城(迎接木兰);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梳妆打扮了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准备杀猪宰羊。(木兰回到家里)打开东阁楼的门,坐一坐西阁楼的床,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美丽衣裳。对着窗户,对着镜子,整理像云那样的鬓发,贴上花黄。出门去见同伍的士兵,同伍的士兵都很吃惊:同行这么多年,竟不知道木兰是姑娘。第七段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雄兔的脚喜欢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雄雌两兔贴近地面跑,怎能辨别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呢?
七、问题归纳1.文章开头有什么作用?故事以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特写镜头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引出下文的问答。2.“东市买……北市买长鞭。”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这四句运用了排比、互文的修辞手法,将木兰连赴东西南北四市匆忙购置战马鞍具等的情景具体生动地描绘了出来。不但表现了木兰准备出征时的紧张急切、井然有序,也渲染出战事的紧急。3.分析“旦辞爷娘去……”“旦辞黄河去……”这两句话的表达效果。这两组句子表现出木兰行军的神速,军情的紧急,心情的迫切,渲染了紧张的战争氛围。以“不闻”开头的两个句子,间隔反复,紧相呼应,揭示出木兰乍离家乡,思念亲人,离乡愈远,思亲愈切的心情;“不闻”和“但闻”形成对比,将征程之紧和思乡之切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4.写木兰思乡,对其英雄形象有没有影响?为什么?没有影响。因为从军之急和思乡之深,看似矛盾,实际上这样的描述使得木兰的形象有血有肉,令人信服,且更能表现木兰舍家卫国的高尚品格。
语文七年级下册老王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2791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老王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a>,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人教部编版阿长与《山海经》知识点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a href="/yw/tb_c127915_t8/?tag_id=27" target="_blank">阿长与《山海经》知识点教案设计</a>,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第四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27908_t8/?tag_id=27" target="_blank">孙权劝学第四课时教案设计</a>,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