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4月期中理综生物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4月期中理综生物试卷,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下图表示甲、乙两个群落在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群落中生物种类不会相同
B.甲属于初生演替,乙属于次生演替
C.乙群落物种丰富度大于甲,很可能乙所处的气候更适宜
D.人类的活动都会改变甲、乙两个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成分和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菌都是分解者,但分解者并不都是细菌
B.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在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中,食物网中的每种生物都限定在同一营养级上
D.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但未必都是植物:消费者营异养生活,但未必都是动物
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荒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弱,因此其恢复力稳定性一定较强
B.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C.落叶阔叶林遭到严重破坏时,不易在短时间内恢复,原因是其抵抗力稳定性较弱
D.因自然灾害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各种成分相互作用达到新的平衡状态,这属于抵抗力稳定性
4.乳酸菌能产生亚硝酸还原酶将亚硝酸盐分解,某兴趣小组从泡菜滤液中筛选出亚硝酸盐还原酶活力较高的乳酸菌,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乳酸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了乳酸,导致pH呈下降趋势
B.腌菜时食盐的浓度越低,亚硝酸盐含量的峰值出现得越早
C.实验结果说明,食盐用量和腌制时间影响亚硝酸盐的含量
D.曲线达到峰值后下降,可能是乳酸菌产生亚硝酸还原酶将亚硝酸盐分解
5.培养基是指供微生物﹑植物组织和动物组织生长繁殖的,由不同营养物质组合配制而成的营养基质。下列有关培养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根据微生物对碳源需要的差别,使用含不同碳源的培养基
B.如果培养基中不含氮源,则该培养基上不会有微生物生长
C.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
D.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能分离出分解尿素的微生物
6.小鼠的某种上皮细胞与某种淋巴细胞体外培养时,细胞周期基本相同,但上皮细胞在培养时,呈现扁平不规则多角,且黏附在培养瓶内壁上;而该淋巴细胞则常常悬浮在培养液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培养上皮细胞和淋巴细胞,需用胰蛋白酶分散成单个细胞
B.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通常会停止分裂增殖
C.恒温培养箱中的CO2浓度维持在5%左右,主要促进细胞呼吸
D.培养上皮细胞比淋巴细胞更易观察判断细胞是否具有接触抑制
二、读图填空题
7.图1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kJ/(m2·y)];图2为某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及无机环境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组成成分,A~D代表4种动物。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的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有____________,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为____________,“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____________(小数点后保留一位有效数字)。植食性动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____________。
(2)图1中能体现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
(3)用箭头、文字和字母写出图2中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____________。自然状态下如果只有图2中的碳循环途径,则一般不会导致温室效应出现,那么温室效应出现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治理温室效应的根本措施有____________。
8.果酒和果醋都具有一定的保健养生功效。图甲表示果酒和果醋生产工艺流程简图,图乙为果酒和果醋发酵装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图乙发酵装置装料时,要留有1/3的空间,其目的是___。制作过程中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相连,这样做的原因是___。
(2)若果汁中混杂有醋酸菌,在果酒发酵旺盛时,醋酸菌___(填“能”或“不能”)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请说明原因:___。
(3)制作成功的果酒若暴露在空气中酒味会逐渐消失而出现醋酸味,尤其是气温高的夏天更易如此,分析其原因是___。醋酸菌将乙醇变为醋酸的环境条件之一是___(填“充足”或“缺少”)糖源。
(4)葡萄酒呈现红色的原因是___,检测酒精的原理是___。
9.油菜籽中有一种有机化合物L-5-乙基呃唑烷—硫酮(VOT),可诱发甲状腺疾病。研究发现反刍动物瘤胃中的部分细菌可以分解VOT,下图是研究人员从瘤胃提取物中分离VOT分解菌的流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判断培养基的制作是否合格,可以将接种瘤胃提取物的A培养基和一个___的B培养基都放在恒温箱中培养,分别观察并记录结果。若B培养基中长出了菌落,说明___。
(2)纯化菌种时,图乙所示的接种方法是___,利用图中所示的接种方法接种微生物时,需要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目的是___。
(3)甲为液体选择培养基,甲中的细菌比乙中的生长速度快,原因是___。
(4)在5个平板上各接种稀释倍数为103的菌液样品0.1L,培养一段时间后,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48、50、54、56、430,则每升原菌液样品中细菌数为___个。如果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对细菌进行计数,所统计的细菌数通常会比该方法统计数目偏___原因是___。
10.某研究小组利用品种1(2N=28)和品种2(2N=40)的两个鸢尾属远缘种为亲本,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出了结实率高、观赏性和适应性更强的品种3(62条染色体)。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为原生质体,原生质体培养液需保持与细胞液浓度一致,试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
(2)植物原生质体融合过程常利用化学试剂____________诱导融合,科学家利用红色荧光和绿色荧光分别标记品种1和品种2的原生质体膜上的蛋白质,在鉴定杂种原生质体时可用显微镜观察,根据细胞膜表面荧光的不同可观察到____________种不同的原生质体(只考虑细胞两两融合的情况)当观察到融合细胞的表面既有红色荧光又有绿色荧光时可判断该原生质体是由品种1和品种2融合而成的。
(3)从过程④脱分化到过程⑤再分化需要更换新的培养基,原因是____________。鸢尾杂合原生质体能被培养成移栽成活的品种3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
(4)研究发现,品种1(2N=28)和品种2(2N=40)通过体细胞杂交技术培养出的品种3的染色体只有62条,原因是____________。
11.羊乳因其营养成分最接近人乳,且不含牛乳中的某些可致过敏的异性蛋白质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市场上存在着用牛乳冒充羊乳欺骗消费者的现象。对此,研究人员开发制备了羊乳asl-酪蛋白单克隆抗体检测试剂盒。下图为制备asl-酪蛋白单克隆抗体的示意图,1~6代表相关过程,a~e代表相关细胞。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1是指将____________(填“asl-酪蛋白抗原”或“asl-酪蛋白抗体”)注入小鼠体内,一段时间后,取小鼠的脾脏组织剪碎后用____________酶处理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以获得相应的细胞﹔图中细胞b一般选用____________细胞。
(2)对于图中的细胞d,需用HAT选择培养基筛选出____________;过程3再对其进行____________,经多次筛选,就可获得足够数量的细胞e,该种细胞的特点是____________。
(3)在细胞内DNA合成一般有两条途径。主要途径(途径一)是由糖和氨基酸合成核苷酸,进而合成DNA,而氨基嘌呤可以阻断此途径,另一辅助途径(途径二)是在次黄嘌呤和胸腺嘧啶核苷存在的情况下,经酶催化合成DNA,而骨髓瘤细胞的DNA合成没有此辅助途径。根据这样的原理,向经诱导后的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混合培养液中添加氨基嘌呤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筛选杂交瘤细胞,原因是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A、分析题图可知,甲、乙的物种多样性不同,但甲、乙群落中有些生物种类相同,A错误;
B、由于甲群落演替起点的物种多样性为零,因此应属于初生演替,同理乙群落演替由于不是从物种为0的点开始,因此是次生演替,B正确;
C、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由图可以看出,乙群落物种丰富度大于甲,很可能乙所处的气候更适宜物种生存,C正确;
D、人类活动会影响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所以人类活动可以使甲、乙两个群落按照不同于上述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D正确。
故选A。
2.答案:D
解析:A、硝化细菌、蓝细菌都是自养型生物,属于生产者。秃鹫、蜣螂等腐生动物是分解者,A错误;
B、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而生态系统的结构还应包括营养结构,B错误;
C、在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中,由于食物网的结构错综复杂,食物网中的生物可能位于不同的营养级上,C错误;
D、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但未必都是植物,比如硝化细菌、蓝细菌;消费者营异养生活,但未必都是动物,比如菟丝子、一些细菌,D正确。
故选D。
3.答案:B
解析:A、荒漠生态系统的环境条件恶劣,其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较弱,A错误;
B、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B正确;
C、落叶阔叶林遭到严重破坏时,往往不易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来状态,原因是其恢复力稳定性较低,但落叶阔叶林的抵抗力稳定性相对较高,C错误;
D、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因自然灾害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相互作用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属于恢复力稳定性,D错误。
故选B。
4.答案:A
解析:泡菜制作的原理是乳酸菌的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了乳酸,导致pH呈下降趋势,A错误;食盐用量过低,会造成细菌大量繁殖,因此图中腌菜时食盐的浓度越低,亚硝酸盐含量的峰值出现得越早,且峰值较高,B正确;据图分析可知,食盐用量和腌制时间都会影响亚硝酸盐含量,C正确;亚硝酸盐含量达到峰值后下降,是因为缺氧和酸性环境抑制杂菌生长,使亚硝酸盐的产生量降低,同时乳酸菌产生的亚硝酸还原酶会将亚硝酸盐分解,D正确。
5.答案:C
解析:C、泡菜发酵过程中的无氧环境、发酵液的pH下降可抑制其他杂菌生长,C错误
6.答案:C
解析:A、动物细胞具有接触抑制的现象,故培养前需用胰蛋白酶分散成单个细胞,A正确;
B、实验中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通常会停止分裂增殖,B正确;
C、细胞培养应在含CO2恒温培养箱中进行,恒温培养箱中的CO2浓度维持在5%左右,以维持培养液的pH值,C错误;
D、上皮细胞在培养时,呈现扁平不规则多角形,且粘附在培养瓶内壁上,而淋巴细胞则常常悬浮在培养液中,因此培养上皮细胞更易观察判断细胞是否具有接触抑制现象,D正确。
故选C。
7.答案:(1)太阳能、输入的有机物中的化学;110×103kJ/(m2·y);15.6%12×103kJ/(m3·y)
(2)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
解析:(1)据图1可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有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和输入有机物中的能量,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呼吸作用消耗+分解者分解+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呼吸作用消耗(23×103kJ/m2•y)+分解者分解(3×103kJ/m2•y)+下一营养级的能量(4×103kJ/m2•y+9×103kJ/m2•y+0.5×103kJ/m2•y-2×103kJ/m2•y+2.1×103kJ/m2•y+5.1×103kJ/m2•y+0.25×103kJ/m2•y+0.05×103kJ/m2•y-5×103kJ/m2•y)+未被利用的能量(70×103kJ/m2•y)=110×103kJ/m2•y;植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是(4+9+0.5+2.1+5.1+0.25+0.05-5)×103kJ/m2•y=16×103kJ/m2•y,肉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及第三营养级的能量是(2.1+5.1+0.25+0.05-5)×103kJ/m2•y=2.5×103kJ/m2•y,因此,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传递的效率为(2.5×103kJ/m2•y)÷(16×103kJ/m2•y)×100%≈15.6%;植食性动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同化量-呼吸作用以热能散失的能量=[(4+9+0.5+2.1+5.1+0.25+0.05-5)-4]×103kJ/m2•y=12×103kJ/(m2·y)。
(2)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于上一营养级,各营养级的能量有三个去向:该生物呼吸的散失;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入分解者,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因此,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图2中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由图中A、B、C、D四种动物包含的能量值可知,A是植食性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B和C应该都是次级消费者,都属于第三营养级,D是三级消费者,属于第四营养级,则图2中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为 ; 温室效应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治理温室效应的根本措施有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从而减少二氧化碳释放。
8.答案:(1)先让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快速繁殖,耗尽O2后再进行酒精发酵,同时防止发酵过程中因为产生大量CO2造成发酵液溢出;在排出气体的同时防止杂菌污染
(2)不能;醋酸菌进行有氧呼吸,在果酒发酵旺盛时,果酒发酵时的缺氧环境能抑制醋酸菌生长,同时果酒发酵的最适温度也低于醋酸菌生长的最适温度
(3)空气中有醋酸菌,醋酸菌是好氧细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缺少
(4)葡萄皮(液泡)中的色素溶解在发酵液中在酸性条件下用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灰绿色
解析:(1)发酵装料时,要留有1/3的空间,先让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快速繁殖,同时防止后期发酵液因为产生大量CO2溢出。制作过程中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相连,在排出气体的同时防止杂菌污染。
(2)若果汁中含有醋酸菌,在果酒发酵旺盛时,醋酸菌不能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因为果酒发酵时的缺氧环境能抑制醋酸菌生长,且醋酸菌的发酵条件是氧充足,同时果酒发酵的最适温度也低于醋酸菌生长的最适温度。
(3)由于空气中含有醋酸菌,醋酸菌是好氧细菌,且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因此气温高的夏天,若将制作成功的杏果酒若暴露在空气中,醋酸菌会进行发酵,导致杏果酒出现醋酸味。当处于缺少糖源、有氧条件下,醋酸菌可将乙醇变为醋酸。
(4)葡萄酒呈现深红色的原因是红葡萄皮中的色素进入发酵液;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溶液由橙黄色变成灰绿色。
9.答案:(1)未接种;培养基的制作不合格
(2)稀释涂布平板法;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
(3)菌体在液体培养基中与营养物质接触更充分
(4)5.2×108;大;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将活菌和死菌均计数在内
解析:(1)为了检验培养基灭菌是否合格,可以将一个未接种的空白培养基置于相同环境中培养,若培养基中长出了菌落,说明培养基的灭菌不合格。
(2)由图可知,乙培养基中菌落在整个培养基中随机分布,接种方法应该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在这种接种方法接种微生物时,需要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目的是利用梯度稀释的操作,将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
(3)液体培养基中的菌体与营养物质接触更充分,更有利于菌体获取营养,因此繁殖更快。
(4)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计算公式:每克样品中的菌株数=(c÷V)×M,其中c代表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V代表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的体积(mL),M代表稀释倍数。因此每升原菌液样品中细菌数为(48+50+54+56)÷4÷0.1×103×103=5.2×108个;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对细菌进行计数时,由于将活菌和死菌均计数在内,所统计的细菌数通常会比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数目偏大。
10.答案:(1)维持原生质体内外渗透压平衡,防止原生质体在高渗溶液中失水皱缩或在低渗溶液中吸水膨胀甚至破裂
(2)聚乙二醇(PEG);3
(3)脱分化诱导形成愈伤组织和愈伤组织分化形成试管苗所需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不同;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4)γ射线对品种1的原生质体进行处理,引起其部分染色体丢失,从而融合的原生质体中只有62条染色体
解析:(1)原生质体是植物细胞去除细胞壁获得的,没有细胞壁的支持和保护作用。原生质体培养液需保持与细胞液浓度一致,可以维持原生质体内外渗透压平衡,防止原生质体在高渗溶液中失水皱缩或在低渗溶液中吸水膨胀甚至破裂。
(2)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有物理法和化学法,化学法有PEG诱导法和高Ca2+-高pH法。
科学家利用红色荧光和绿色荧光分别标记品种1和品种2的原生质体膜上的蛋白质,在鉴定杂种原生质体时可用显微镜观察,若只考虑细胞两两融合的情况,根据细胞膜表面荧光的不同可观察到3种不同的原生质体,只有红色荧光(品种1融合而成),只有绿色荧光(品种2融合而成),或既有红色荧光又有绿色荧光(品种1和品种2融合而成)。
(3)脱分化诱导生成愈伤组织,培养基中生长素含量和细胞分裂素相等,再分化诱导生芽培养基中生长素含量小于细胞分裂素,诱导生根培养基中生长素含量大于细胞分裂素,即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分化形成试管苗所需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不同,所以从过程④脱分化到过程⑤再分化需要更换新的培养基。
鸢尾杂合原生质体能被培养成移栽成活的品种3的根本原因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4)品种1(2N=28)和品种2(2N=40)通过体细胞杂交技术培养出的品种3的染色体理论上含有68条,但是只有62条,原因是γ射线对品种1的原生质体进行处理,引起其部分染色体丢失,从而融合的原生质体中只有62条染色体。
11.答案:(1)asl-酪蛋白抗原;胰蛋白(或胶原蛋白);骨髓瘤
(2)杂交瘤细胞;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asl-酪蛋白抗体
(3)能;杂交瘤细胞能通过途径一和途径二合成DNA,而骨髓瘤细胞只能通过途径一合成DNA,而B淋巴细胞不能无限增殖,所以加入氨基嘌呤阻断途径一后,只有杂交瘤细胞能利用途径二进行增殖
解析:(1)要制备as1-酪蛋白单克隆抗体,因而过程1要将asl-酪蛋白抗原注入小鼠体内;将小鼠的脾脏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可以用胰蛋白酶、胶原蛋白酶进行处理;图中细胞b要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因而可以用小鼠的骨髓瘤细胞。
(2)对于图中的细胞d,需要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HAT选择培养基)筛选,在该培养基上,未融合的亲本细胞和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细胞都会死亡,只有融合的杂交瘤细胞才能生长;过程3再对上述经选择培养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经多次筛选 ,就可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所需抗体的细胞e,该种细胞的特点是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asl-酪蛋白抗体。
(3)由题干信息知,B淋巴细胞的DNA合成途径有两条(途径一和途径二),骨髓瘤细胞中的DNA合成途径只有一条(途径一),而B淋巴细胞不能无限增殖。向经诱导后的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混合培养液中添加氨基嘌呤,杂交瘤细胞中的DNA合成途径一被阻断,可通过辅助途径二合成DNA,故向经诱导后的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混合培养液中添加氨基嘌呤能筛选杂交瘤细胞。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怀仁一中三校区2023-2024学年第一次月考理综试题,文件包含24026C-高三理综dapdf、理综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理综答案,共8页。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理综试题(PDF版),文件包含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理综试卷PDF版pdf、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理综答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