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8章力与运动精品教案(教科版八下) 教案 0 次下载
- 第9章压强9.1 压强精品教案(教科版八下) 教案 0 次下载
- 第9章压强9.3 连通器精品教案(教科版八下) 教案 0 次下载
- 第9章压强9.4 大气压强精品教案(教科版八下) 教案 0 次下载
- 第9章压强精品教案(教科版八下) 教案 0 次下载
物理八年级下册2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展开教材分析
一、课标分析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
本节是在学习了固体压强之后设置的,第1节提出压强的概念,为本节学习液体压强提供了压强的判断方法,即观察物体的形变。液体压强属于压强概念的外延,不同于固体压强,又与气体同属流体,有着类似的研究方法,同时也为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打下基础。因此设置此内容承前启后,不仅仅是对压强的拓展,更是对浮力的铺垫。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前已经学了压强的相关知识,知道了压强是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的物理量,能通过观察物体的形变来判断压强大小,这为实验探究液体压强的分布规律及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通过对上一节压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启发学生在本节的学习中利用液体压强知识来解释生活现象。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让学生归纳出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3.通过观察和探究,总结液体压强的分布规律,让学生初步体会实验归纳的研究方法。
核心素养
通过观察和探究养成关注生活中的现象的意识,能主动参与探究,通过小组合作,学会探究未知问题的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现象。
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数据的分析,认识和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难点:探究过程中的科学方法、科学推理、科学论证。
教学过程
续表
续表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液体压强的计算
教材分析
本节是液体的压强的第2课时,在第1课时中研究了两个版块的内容,一是认识液体压强的存在,二是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这为本节进行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第1课时中小组合作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定性分析了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再加上第1节对固体压强概念的理解,结合液柱模型,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推导出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定量认识液体压强的大小。
教学目标
1.通过建立液柱模型,能够利用固体压强计算公式推导得出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2.会利用液体压强计算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核心素养
通过介绍核潜艇的发展史以及科学家的优秀品质,逐步养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重点难点
重点:液体压强的计算。
难点:建立液柱的模型,利用固体压强公式进行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
续表
续表
教学反思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一: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帕斯卡裂桶实验。
学生观察视频中实验的现象,根据实验现象初步感受液体压强的力量。
通过有趣的开场——视频中与学生认知冲突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环节二: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
1.感受手受到的压强。
2.观察试管底部橡皮膜的形变情况。
戴上塑料手套后,将手放入水中,有什么感受?想一想以上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观察实验中橡皮膜的形变情况。根据现象认识液体压强的存在。
总结:①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②液体的内部存在压强。
通过真实情境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令学生有所感触,引发探究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的欲望。
尝试结合已学习的压强知识,建立关于液体压强的认知模型。
环节三:实验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探究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
(1)提出猜想。
深度——游泳时潜泳深度越深越难呼吸。
方向——向上凸起的橡皮膜形变程度更大。
密度——相同体积的液体密度越大,重力越大。
受力面积——根据固体压强可知压强大小与受力面积有关。
教师通过归纳、演绎、推理、演示等多种方法排除部分无关因素。
教师既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同时也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思维排除部分无关因素,通过实验小心求证。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三:实验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2)实验探究。
提供实验器材:微小压强计、水槽等。
老师巡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体现压力的作用效果?如何改变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如何控制变量?
(3)归纳总结。
请小组同学展示交流各自的实验方案,分析他们观察到的现象并归纳结论。
总结:同种液体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同种液体内部,深度越深,压强越大。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例1.在实验探究活动中,某同学将微小压强计的探头先后放入两种不同的液体中,根据下图所示的信息能够探究的是( )
A.液体内部的压强跟液体密度的关系
B.液体内部的压强跟深度的关系
C.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是否相等
D.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是否都有压强
学生分组实验,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设计方案,运用转换法来显示液体压强的大小;运用控制变量方法设计实验从而验证自己的猜想。
学生展示,交流,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学生思考,解题。
通过该环节,展示出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等物理学科特色,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科学实验探究是物理教学的核心,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科学探究,既利于学生在合作中通过相互点评获得能力的提高,也利于教师在对探究活动的评价中发现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的深入探究,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
总结出正确的结论;锻炼学生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听取并思考他人的意见,改进自己探究方案的意识。
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和归纳,以及达标测试演练等方式来评价学生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技能与思维方法的掌握情况。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四:液体压强现象的解释与应用——学以致用,深刻发展
液体压强现象的解释与应用。
学生从生活中找寻与液体压强有关的实例。
教师再补充,多媒体展示:
不同深度处潜水员为什么要使用不同的潜水服?
大坝为什么建成上窄下宽型?
为什么深海鱼类被捕捞上岸后会死亡?
阅读以下资料,从液体压强的角度谈谈我国自主研发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为什么被称为“大国重器”?
【资料】中国自主研发的“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如图所示),在马里亚纳海沟创造了下潜7 062米的中国载人深潜纪录。“蛟龙号”的长、宽、高分别是8.2米、3.0米与3.4米,空重不超过22吨,最大荷载是240公斤,最大速度为每小时25海里,巡航每小时1海里,理论上它的工作范围可覆盖全球99.8%海洋区域。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思考,小组讨论,查阅资料,相互交流总结归纳答案。
学生阅读,思考。
结合课本内容,设计环节四是对液体压强知识的应用与升华,其中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逐层递进,通过探究大坝横截面形状等,培养学生评价、创造等高阶思维能力,同时结合压强与“蛟龙号”的相关内容,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激发了物理学习的热情。
课堂练习
课堂8分钟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设计
9.2 液体的压强
第1课时 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
一、液体的压强
1.产生原因:由于液体受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
2.测量工具:微小压强计。
二、液体压强的探究实验
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2.实验结论:
(1)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朝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2)同种液体,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在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作业布置
《七彩作业》第九章第2节第1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一:导入新课
播放核潜艇发展史的相关资料。
学生观看视频并引发思考。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二:液体压强的公式推导
带领学生推导液体压强公式。
先回顾固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再查阅教材关于液柱模型的建立过程,自行推导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小组交流讨论后分组展示。
尝试结合已学习的压强知识,建立关于液体压强的认知模型。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环节三:液体压强的简单计算
1.对液体压强计算公式中各物理量的理解。
(1)深度h指的是哪段距离?
(2)从公式看,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3)尝试推导液体压强的变形公式。
2.液体压强的简单计算。
例1.装有一定量水的细玻璃管斜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则此时水对玻璃管底部的压强为(g取10 N/kg)( )
A. 1.2×102 Pa B. 1×103 Pa
C. 1.2×104 PaD. 1×105 Pa
例2.“奋斗者”号深潜器创造了我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当“奋斗者”号潜至海面下 10 000 m深处时,其外部0.1 m2的水平舱面上所受的海水压力约为 N。(海水密度近似为1×103 kg/m3,g取10 N/kg)
思考、讨论、交流。
推导后再交流总结。
规范解题过程,解答,讨论交流。
通过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准确理解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和液体密度的定量关系。
通过规范解答计算题的过程,督促学生养成认真的科学品质,并检查学生运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的能力。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四:介绍科学家黄旭华的事迹
通过视频介绍科学家黄旭华的事迹,鼓励同学们学习科学家的伟大品质。
观看视频,引发思考,交流感想。
激发学生报效祖国的热情,勉励同学们学习科学家的优秀品质,逐步养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堂练习
课堂8分钟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设计
9.2 液体的压强
第2课时 液体压强的计算
液体压强的计算:p=ρgh
ρ:液体的密度(kg/m3)
g取9.8 N/kg
h:从自由液面到该处的竖直距离(m)
作业布置
《七彩作业》第九章第2节第2课时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9.2 液体的压强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下册<a href="/wl/tb_c7765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9.2 液体的压强教案设计</a>,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分析,内容和地位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2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教科版八年级下册2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共3页。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2 液体的压强获奖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教科版八年级下册2 液体的压强获奖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教学目标 , 教学重点 , 教学难点 , 教学过程 , 实践活动 , 教学反馈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