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多份
-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PPT课件1 课件 0 次下载
-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PPT课件5 课件 0 次下载
- 登勃朗峰PPT课件8 课件 0 次下载
- 一滴水经过丽江PPT课件5 课件 0 次下载
- 学写游记PPT课件2 课件 0 次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登勃朗峰教学演示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登勃朗峰教学演示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初读课文,对照梳理,学习目标,合作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勃朗峰,又译为白朗峰,是阿尔卑斯山的最高峰,位于法国的上萨瓦省和意大利的瓦莱达奥斯塔的交界处。勃朗峰的最新高度为海拔4810.90米(2007年9月15日),它是西欧的最高峰。勃朗峰每年都能够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滑雪、登山等等,勃朗峰也深深吸引了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前去游赏。今天,让我们随着这位大作家走近勃朗峰。
1.了解文章内容,掌握生字词。2.体会文章景物描写的妙处,学习具体生动描写景物的方法。3.分析文章所运用的不同的写法,体会作者多变的笔法。
翌日( ) 尘埃( ) 络绎不绝( )辚辚( ) 焦炙( ) 俯瞰( ) 蠼峻( ) 独踞( ) 苍穹( ) 纷至沓来( ) 霓裳( ) 骤然( ) 皑皑( ) 拾阶( )
翌日:络绎不绝:美不胜收:一如既往:
络绎:前后相连,连续不断;不绝:不断。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胜:尽。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
一:完全;如:像;既往:从前。指态度没有任何变化,还是像从前一样。
指第二天。明日,明天。
纷至沓来:名副其实:霓裳羽衣:骤然:拾阶:
纷:众多,杂乱;沓:多,重复。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
副,符合,彼此相称。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
以云霓为裳,以羽毛作衣。形容女子的装束美丽。
来得很突然,没有任何的征兆,一下子就发生了,没给任何准备。
拾,轻步而上。逐步登阶。
马克•吐温(Mark Twain,1835年11月30日—1910年4月21日)是美国著名的幽默大师、小说家、作家,也是著名演说家。其幽默、机智与名气,堪称美国最知名人士之一。他被誉为“文学史上的林肯”。是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主要作品有《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耶历险记》等。
1.学生自由阅读,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2.理清本文的写作思路,划分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第1~6段):描写作者登上勃朗峰的见闻。第二部分(第7~11段):叙述作者一行下山的经历。
文章记叙了作者一行登勃朗峰的过程。
本文是一篇游记,请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梳理作者登勃朗峰的过程。在默读的同时进行圈点批注,探究答案。
早晨八点多,徒步上路,路上见到很多坐车的男女。取道黑首,抵达高地,沿途看到诸多美景。拾阶而上,看到巍峨壮观的勃朗峰及其周围的山峰。就地而坐,饱览美景,心有所悟。雇了马车,美餐畅饮。车夫车技高超,一路颠簸疾驰,先于其他人到达沙蒙尼,住进旅馆的上等房间。
第一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写作重点是什么?
这一部分作者主要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具体生动地描写了登勃朗峰途中所见美景。凉爽的树林,巉峻的岩壁。巍峨的勃朗峰,奇形怪状的山峰,色彩斑斓的彩霞,瞬息万变的光影,无不令人神往。
第二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写作重点是什么?
第二部分主要运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写人叙事。这一部分主要刻画了车夫的形象:他性格豪爽、车技高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①天气灼热难当,乘坐在缓慢爬行的骡子背上和辚辚前进的马车里的男男女女,焦炙于火辣辣的艳阳之下,真是可怜可悯。
旅游,本就是置身自然、亲近山水。作为游客,应该尽可能脚踏实地,徒步而行,感受自然的魅力。而这些人乘车、骑骡,不但“焦炙于火辣辣的艳阳之下”,不能“在树林中避暑纳凉”,而且失去了旅游的乐趣和意义,岂不“可怜可悯”!
我们可在树林中避暑纳凉,稍作歇息,可那些人不行。既然花了钱坐车,就一定要使他们的旅行物有所值。
这段话要读得轻松、轻快。作者为自己感受到了旅游的乐趣而喜悦。“物有所值”一词褒义贬用,表达了作者对乘车、骑骡的人的含蓄嘲讽。
自然界中最美丽最精致的造物,莫过于肥皂泡泡了:刚才空中的华丽色彩,天衣云锦,恰如那在阳光下破裂并蔓延开去的肥皂泡。
这是作者对生活的一种感悟和感慨:生活中美丽精致的东西,都是过眼云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就像美丽的肥皂泡终会破裂。因此,我们要珍惜当下,乐活当下。
如果这位王爷的车技略欠敏捷——或者说,不是老天有意安排,在他离开阿冉提时喝得酒气醺醺——结果就不会是这样的了。
这句话表现了作者的愉快心情。由于车夫的技术高超,他们才能够赶上并超过长长的游客车队,得以住进上等房间。作者对此欢欣庆幸并对车夫驾车的技术表示赞叹。
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分析文章所运用的不同的写法,体会作者多变的笔法。
作者写上山,用的是散文笔法,绘景抒情:通过描绘山中奇景、嶙峋的怪石和变幻的光影,表现勃朗峰周围的奇妙景色,引出作者的无限感慨;写下山,用的是小说笔法,写人叙事:惊险的旅途,怪异的车夫,富有传奇色彩,幽默风趣,吸引读者。
本文记述了作者一行人登勃朗蜂的过程。全文以作者的游踪为线,具体形象地描绘了勃朗峰美不胜收的景物,并刻画了一个驾车技术高超、性格豪爽的车夫形象。
本文和《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同为游记,但阅读后的感受大不相同,请从文章内容和写作方法的角度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
两篇文章都是游记,都用生动的笔触描绘出大自然无与伦比的美景。不同的是,本文写景重在表现自然的赏心悦目,令人热爱与赞美;而《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重在表现自然的庄严神圣,令人敬畏与崇拜。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登勃朗峰授课课件ppt,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读导航,ღ走进作者,ღ阅读指导,ღ字词积累,音乐轻快舞姿优美,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课前预习,拓展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登勃朗峰图片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游览路线,语言描写,神态描写,行车情景,赏山中奇景,登勃朗峰,遇奇人奇事,思人生哲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登勃朗峰教学ppt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勃朗峰美景,字词积累,山景美,人愉快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