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六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测试卷(基础卷01).zip
展开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5页。全卷总分50分。考试时间3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清楚。
3.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填一填。(每空1分,共10分)
1.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的原因是较长时间闻了某种气味后,嗅细胞的敏感性会降低,这说明嗅觉具有 。
答案:适应性
详解:人在较长时间闻了某种气味后,会失去对这种气味的嗅感,这是大脑皮层嗅觉中枢的一种疲劳现象,因此“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句话说明人的嗅觉具有适应性。
2.牵引晶状体的肌肉收缩,晶状体的凸度变 ,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答案:大
详解:晶状体的凸度是靠牵引晶状体的肌肉调节的。肌肉收缩,晶状体的凸度变大,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肌肉舒张,晶状体的凸度变小,眼睛就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3.当环境不适合动物生存时,它们会重新选择 的环境生活,或者被迫改变自己的 来适应新的环境,否则它们将难以生存。
答案: 合适 行为
详解:环境发生变化时,动物行为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水、食物、空气等因素会导致动物行为的变化。当环境不适合动物生存时,它们会重新选择合适的环境生活,或者被迫改变自己的行为来适应新的环境,否则它们将难以生存。
4.污水中可能含有重金属、细菌、 、寄生虫等污染物。
答案:病毒
详解:污水中可能含有各种病原体,比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接触污水或饮用污水可能会导致疾病的传播,比如霍乱、肝炎、腹泻等。
5.植物在地下与空气隔绝,同时受到高温和高压的作用,经过几百万年,变成了 。
答案:煤
详解:煤炭、石油、天然气:煤炭、石油、天然气是古代有机物通过漫长的压缩和加热后逐渐形成的,是不可再生资源。煤是古代植物遗体经成作用后转变成的固体可燃矿产。古代植物遗体渐渐被泥沙掩埋,在长期的压力、高温的共同作用下,慢慢变成了煤。
6.一般认为,远古时代埋藏在地下的、未被细菌分解的植物或动物的遗骸,在一定温度、压力作用下,经过几百万年的演变,形成了 。
答案:石油和天然气
详解:煤、石油和天然气是重要的资源,也是目前人类利用规模最大的能源。能够产生能量的物质属于能源。一般认为,远古时代埋藏在地下的、未被细菌分解的植物或动物的遗骸,在一定温度、压力作用下,经过几百万年的演变,形成了石油和天然气。
7. 被称为“工业的粮食”, 被称为“工业的血液”,天然气的用途十分广泛。
答案: 煤 石油
详解:煤被称为“工业的粮食”,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天然气的用途十分广泛。煤、石油和天然气是重要的资源,也是目前人类利用规模最大的能源。能够产生能量的物质属于能源。
8.人耳中 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
答案:耳蜗
详解: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耳郭的作用是收集声波;耳道的作用是传递声波到中耳;鼓膜的作用是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听觉神经的作用是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耳蜗的作用是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听小骨的作用是传递振动到内耳。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5分)
1.煤是“工业的粮食”,石油是“工业的血液”。( )
答案:√
详解: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它们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人们常把石油称为“工业的血液”,常把煤称为“工业的粮食”,所以题干中说法是正确的。
2.煤、石油、天然气都是燃料。( )
答案:√
详解: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它们都属于不可再生的能源,所以题干中说法是正确的。
3.减少噪声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 ( )
答案:√
详解:噪声会影响工作效率,损害听力,危害人的身心健康,严重时还会危及人的生命,所以题干中说法是正确的。
4.耳朵不仅能感知声音,还是身体的平衡器官。( )
答案:√
详解:耳朵是人体的听觉器官。耳朵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听觉神经和耳蜗。耳郭具有收集声音的作用;外耳道把声音传入中耳;鼓膜在声波作用下产生振动;听小骨把声音传入内耳。耳朵既是人体的听觉器官,又是人体的平衡器官,它除了能够听到外界的声音以外,还能够帮助人体控制自身的平衡。
5.“孔子闻韶音三月不知肉味”中的“闻”就是用鼻子感知。( )
答案:×
详解:人体有五大感觉器官,分别是眼、耳、鼻、舌和皮肤(手),感觉器官可以帮助我们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来感知周围的世界。“孔子闻韶音三月不知肉味”,这里的“闻”意思是听说,“闻”就是用耳感知的,题目观点错误。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
1.“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四种基本方法。其中“切是用手诊脉或按压身体部位等”。这主要是利用了我们的( )。
A.触觉B.听觉C.视觉D.嗅觉
答案:A
详解:人体从外界获取信息主要靠人的感觉器官,感觉器官可以帮助我们感知周围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皮肤是触觉器官,感受物体的冷热、轻重、粗细。所以“望闻问切”中的“切”是用手诊脉或按压身体部位等”,这主要是利用了我们的触觉。
2.近视会给生活、工作带来很多的不便。近视主要是眼睛构造中的( )出现问题而导致的。
A.视网膜B.瞳孔的大小C.睫状体D.晶状体的调节
答案:D
详解:近视会给生活、工作带来很多的不便。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是因为晶状体的调节出了问题,晶状体太厚,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近视眼戴凹透镜使光线发散一些,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3.每年燕子都要迁徙,导致燕子迁徙的原因主要是( )。
A.降水量的减少 B.温度的变化 C.空气质量的降低D.人为因素
答案:B
详解:环境发生变化时,动物行为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温度、水、食物、空气等因素会导致动物行为的变化。每年燕子都要迁徙,导致燕子迁徙的原因主要是温度的变化,所以B符合题意。
4.水污染会给自然环境、动植物带来很大的影响。下列现象属于水污染危害的是( )。
A.鱼、虾等生物大量死亡 B.气候变暖 C.雾霾 D.以上都不是
答案:A
详解:水污染是由有害化学物质造成水的使用价值降低或丧失,污染环境的水。水污染主要是由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造成,我们周围水域污染的主要途径有:工业废水、农业化学污染、生活污水;生物性污染等。鱼、虾等生物大量死亡、部分生物产生畸形变异、水质变黑发臭,引起传染病都是水域污染引起的危害,同样农作物也会因为水域污染而死。选项中气候变暖和雾霾是空气污染造成的。
5.人类开发了新能源,下列选项中( )不属于新能源。
A.天然气 B.可燃冰 C.核能 D.地热能
答案:A
详解:把常规能源之外新开发利用的能源称为新能源。可燃冰、核能、地热能属于新能源。天然气属于常规能源,所以A符合题意。
四、实验题。(共30分)
1.如图是小科研究耳的结构和功能的一个模拟实验,请完成下题。
(1)实验中气球皮模拟的是耳的结构中的( ),它接收声音后会产生( )。
(2)实验中我们在气球皮上撒些碎纸屑,音叉与气球皮的距离固定不变,用力敲击音叉,音叉发出的声音( ),碎纸屑跳动明显,说明气球皮振动幅度( )。
(3)在这个实验中,敲击音叉发出的声音是通过( )传到气球皮上的(填“音叉”、“杯子”或“空气”)。
(4)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一次距离气球皮较远,一次距离气球皮较近,碎纸屑跳动更明显的是音叉距离气球皮( )时。
答案: 鼓膜 振动 强 大 空气 较近
详解:耳能使我们听到声音,感受到声音的过程需要大脑的参与。耳郭有收集声波,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再由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将声音信号转化为听觉信号,听觉信号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才能产生了听觉。
(1)物体的振动带动了周围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引起鼓膜的振动。实验中气球皮模拟的是耳的结构中的鼓膜,它接收声音后会产生振动。
(2)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音量的大小与物体的振动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实验中我们在气球皮上撒些纸屑,音叉与气球皮的距离固定不变,用力敲击音叉,音叉发出的声音强,纸屑跳动明显,说明气球皮振动幅度大。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充当声音传播的介质。在这个实验中,敲击音叉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到气球皮上的。
(4)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声音也能够传递能量。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一次距离气球皮远,一次距离气球皮近,纸屑跳动更明显的是音叉距离气球皮较近时。
2.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它能感知外界环境的刺激。那么皮肤里神经的敏感性相同吗?某科学小组做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请你帮他们把实验补充完整。
实验材料:两支相同的铅笔。
实验步骤:把眼睛闭起来,让同学用两支铅笔的笔尖轻轻触碰你身体的不同部位。体验哪个部位可以感觉到有两个笔尖,哪个部位感觉到只有一个笔尖。
实验记录:
实验结论:皮肤里有些地方的神经分布 ,所以敏感性强;有些地方神经分布 ,所以敏感性弱。上述四个部位中, 的神经分布最多。
答案: 2 1 1 1 多 少 指尖
详解:如果大脑是身体的“总指挥”,那么神经就像身体的“联络员”。神经系统的作用是传递信息和处理信息。人体能够感知各种环境刺激的器官,包括眼、耳、鼻、舌、皮肤等。当人体受到环境中的各种刺激时,都会由传入神经将信号传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做出相应的指令并通过传出神经使身体做出反应。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它能感知外界环境的刺激。把眼睛闭起来,让同学用两支铅笔的笔尖轻轻触碰你身体的不同部位。被触碰的指尖,感觉到的笔尖数量是2个。被触碰的肘部,感觉到的笔尖数量是1个。被触碰的膝盖,感觉到的笔尖数量是1个。被触碰的手背,感觉到的笔尖数量是1个。实验结论:皮肤里有些地方的神经分布多,所以敏感性强;有些地方神经分布少,所以敏感性弱。上述四个部位中,指尖的神经分布最多。
3.某科学小组进行了“环境变化时蚯蚓行为变化”的实验,请根据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材料:6条蚯蚓,潮湿的土壤,材料盒,水等。
实验步骤:
①将6条蚯蚓和潮湿的土壤放在塑料盒内;
②待蚯蚓都钻入土壤中,把水倒入土壤,使水浸透土壤;
③3分钟后观察现象。
(1).实验现象:蚯蚓从土壤中 。
(2)实验结论:水倒入土壤中,水侵蚀土壤,使蚯蚓的生活环境过分潮 湿,土壤中的 被水冲走,蚯蚓就无法在土壤中 ,于是它便钻出了地面。
(3)通过实验现象可以说明( )。
A.所有的动物都需要湿润的环境
B.动物会选择合适的生活环境
C.动物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
(4)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使用多条蚯蚓,而不是1条,这样做的目的是: 。
(5)在实验中,把水倒入土壤是模拟自然界中的 现象。
(6)当环境变化时,蚯蚓的行为也会发生变化,你还知道其它动物适应环境变化的例子吗?试列举至少两例。
答案:(1)爬出 (2)空气 呼吸 (3)B (4)避免偶然性 (5)降雨 (6)燕子冬季到南方避寒;企鹅生活在寒冷地带有着厚厚的脂肪。
分析:蚯蚓依靠湿润的体表进行气体交换,喜欢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
(1)蚯蚓从土壤中爬出, 因为缺少空气;
(2)蚯蚓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白天穴居土壤里,以泥土中的有机物为食;夜间爬出地面,取食地面上的落叶。把凉水倒入土壤中,使水浸透土壤,土壤里空气减少,蚯蚓会爬出土壤。
(3)各种动物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所以在地球上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动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环境不适合时,所有的动物都需要动物会选择合适的生活环境。
(4)做实验时选用6条蚯蚓而不是1条的目的是避免偶然性,有利于实验的准确性。
(5)模拟实验主要应用于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通过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在实验中,把水倒入土壤是模拟自然界中的降雨现象。
(6)动物适应环境,并且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只有生物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燕子冬季到南方避寒。企鹅生活在寒冷地带有着厚厚的脂肪。蛇在冬季会冬眠。竹节虫与树枝相似的体态的隐蔽作用是为了不易让捕食者发现。骆驼的双峰的储藏功能是为了在干旱的沙漠中生存。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总分人
复核人
登分人
得分
被触碰的部位
指尖
肘部
膝盖
手背
感觉到的笔尖数量
2023-2024学年六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测试卷(基础卷01).zip: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六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测试卷(基础卷01).zip,文件包含2023-2024学年六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测试卷基础卷01参考解析docx、2023-2024学年六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测试卷基础卷01考试版A4docx、2023-2024学年六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测试卷基础卷01答题卡docx、2023-2024学年六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测试卷基础卷01考试版A3docx、2023-2024学年六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测试卷基础卷01参考答案docx等5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六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测试卷(基础卷01).zip: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六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测试卷(基础卷01).zip,文件包含2023-2024学年六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测试卷基础卷01参考答案docx、2023-2024学年六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测试卷基础卷01参考解析docx、2023-2024学年六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测试卷基础卷01答题卡docx、2023-2024学年六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测试卷基础卷01考试版A3docx、2023-2024学年六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测试卷基础卷01考试版A4docx等5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测试卷(基础卷01).zip: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测试卷(基础卷01).zip,文件包含2023-2024学年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测试卷基础卷01考试版A4docx、2023-2024学年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测试卷基础卷01参考解析docx、2023-2024学年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测试卷基础卷01考试版A3docx、2023-2024学年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测试卷基础卷01参考答案docx、2023-2024学年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测试卷基础卷01答题卡docx等5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