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12文言文阅读-七年级语文下册专题复习(解析版)

    12文言文阅读-七年级语文下册专题复习(解析版)第1页
    12文言文阅读-七年级语文下册专题复习(解析版)第2页
    12文言文阅读-七年级语文下册专题复习(解析版)第3页
    还剩3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12文言文阅读-七年级语文下册专题复习(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12文言文阅读-七年级语文下册专题复习(解析版),共3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点梳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考点梳理
    文言文阅读考查范围以教材篇目和课外文言文结合考查为主,常见的考查方式是阅读答题,题目为5小题左右,分值10分左右。主要考查学生朗读能力、字词句理解能力、信息捕捉能力、概括能力、分析与鉴赏能力等基本文言文阅读能力。整体考查要求从基础知识到能力提升,从而评价学生对古文的阅读水平,以此提高古文化素养。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综观历年中考文言文阅读的常见题型,主要考点具体如下:
    (一)句读停顿。
    句读停顿,即划分朗读节奏,分散文句和诗句。散文句按句子的意思来判断,根据句意用现代汉语来分析主谓宾成分,据此判断节奏的划分,或根据句子中词语之间意义联系的紧密程度来判断。诗律则要按格律来判断节奏,如七言是“四三”或“二二三”,五言是“二三”或“二一二”。词曲句子按散文句的划分来判断。
    (二)字词理解。
    字词理解,除了了解文言常用虚实词本身的意义以后,还要了解文言字词的一些特殊用法和语法现象。
    (1)通假字。古今通假,就是这两上字互相通用,读音相同相近,并没有意义的联系。如“选贤与能”,“与”通“举”。
    (2)一词多义。这在古汉语中是常见的,因为古汉语以单音节为主,一个词有几个不同的义项。但它们之间又往往是有关联的,一般由本义转移至引申义。如:间:①中间。“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②介入、参与。“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③隔开。“遂与外人间隔”④掺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⑤ 秘密,暗中。“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3)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有些实词会因一定的表达需要,在句中改变它原来的词性。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①名词作动词。如:“鞭数十,驱之别院”中的“鞭”本是名词“鞭子”活用为动词“用鞭子打”。
    ②名词作状语。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中的“箕畚”名词作状语“用箕畚”。
    ③动词作名词。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中“出”、“入”动词活用为名词“出产的东西”。
    ④形容词作名词。如“披坚执锐”中的“坚”、“锐”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坚硬的盔甲”、“锐利的武器”。
    ⑤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如“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中的“劳”、“饿”意为“使……劳累”、“使……饥饿”;“稍稍宾客其父”中的“宾客”意为“把……当作宾客”。
    (4)古今异义。如“牺牲”“妻子”“交通”“无论”“绝境”“卑鄙”。
    (三)句子翻译。
    文言文语句的翻译是在字词的理解基础上,进行整体融合的意义再现。不仅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而且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与表达能力。对文言语句的翻译是掌握全文大意的前提,需要遵循翻译的“信”(直译)、“达”(通畅)、“雅”(优美)的原则,多加训练,做到有备而来。翻译文言句子,要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的特点:
    (1)判断句。表示主谓之间的关系,翻译时加上“是”。常见句式有:
    ①“……者,……也”。如: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②“……者,……”。如: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③“……,……也”。如:夫战,勇气也。
    ④“……,……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此外,还有“则”、“乃”、“皆”、“俱”等表示判断。
    (2)省略句。文言文经常在不影响表达的情况下,省略某些成分。在翻译时应将省略的成分补充出来。
    ①省主语:(村人)问所从来,(渔人)具答之。
    ②省谓语: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来源:学.科.网]
    ③省宾语:小惠未徧,民弗从(您)也。
    ④省量词:撤屏视之,一(个)人、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已。
    (3)倒装句。为了强调或出于习惯,有些句子成分倒置,翻译时一般要还原位置。常见有:
    宾语前置:如:微期人,吾谁与归?
    定语后置:马之千里者
    状语后置:还自扬州
    谓语前置:甚矣,汝之不惠!
    (4)被动句。主语是动作的受动者、被动者。在文言词中的“于”、“为”做介词时,常含“被”的意思,翻译时应体现被动含义。如: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四)文本分析。
    文本分析内容包括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分析文中人物形象性格;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倾向等。对文言文的文本分析,主要是在整体阅读理解的前提下进行的。它所涉及的知识点很多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及学会深入挖掘文本的信息、内涵与外延,提高学生的品鉴与个性化阅读能力。任何文本材料都包含一定的信息,考生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文中所提及的人、事、时、地、言、情等等,筛选或从中提炼所要表述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这就是要求在阅读时能对文中信息时行提炼和综合,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推理与判断,能够归纳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论点的依据、文章整体的内容、作者写作的主旨和表达的情感、态度和你所获得的人生启示等。
    (五)语句鉴赏。
    鉴赏一般从文言语句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写作手法等方面着手,从中对其所传达的文章主旨、情感态度有何作用,或者仅从其语言特色(语气、写法、结构)来进行品析,从而提高对文言文的审美鉴赏水平。
    (六)启发思考
    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及所揭示的主旨中心予以个性化的解读,谈谈它对当代所产生的现实意义与人生启示。
    文言文阅读(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可爱者甚蕃( )
    濯清涟而不妖( )
    亭亭净植 ( )
    陶后鲜有闻( )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错的一项是( )
    A.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也称杂说。这种文体一般可以说明事理,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给人某种启示或给自己明志。
    B.作者从生长环境、风度气质、体态香气等方面描写莲花,赋予莲君子般的美好品格。
    C.这篇短文,采用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正面衬托莲花,含蓄而深刻地表达了文章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D.短文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4.读文赏荷:
    赏荷,不但观其形美,更可品其神美。段称莲为“花之君子”,段赞荷为“花中仙子”。你更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多;洗;竖立;少
    2.①我只喜爱莲花,它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在清水里洗过却不显得妖媚。
    ②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该很多了。
    3.C
    4.例一: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因为莲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特点,这与君子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是相通的……例二: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因为莲具有“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特点,这与君子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品质是相通的……例三:我喜欢称荷为“花中仙子”。因为被雨洗涤过的荷花,“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更清新脱俗,如仙子般美丽动人……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⑶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⑷本题考查阐述观点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有机的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悟或者观点看法。组织答案必须有理有据,或以情动人,或以理服人。
    1.①句意:值得喜爱的非常多。蕃:多。
    ②句意: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濯:洗。
    ③句意: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植:树立。
    ④句意: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鲜:少。
    故答案为:多;洗;竖立;少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①重点词:濯,洗涤。妖,妖媚。②重点词:宜,应该。众,多。
    故答案为:①我只喜爱莲花,它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在清水里洗过却不显得妖媚。 ②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该很多了。
    3.ABD.正确;
    C.有误,本文用菊正面衬托莲花,用牡丹反面衬托莲花,含蓄而深刻地表达了文章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故答案为:C
    4.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完成此题要联系文段内容,观点明确,有理有据。阅读[甲]文,了解内容,从“出淤泥而不染”“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等语句体现了君子的什么品质来回答即可;阅读[乙]文,了解内容,从“被雨洗涤过的荷花,更显得鲜妍明媚、清新脱俗,如仙子般美丽动人”来回答即可。
    故答案为:例一: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因为莲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特点,这与君子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是相通的……例二: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因为莲具有“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特点,这与君子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品质是相通的……例三:我喜欢称荷为“花中仙子”。因为被雨洗涤过的荷花,“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更清新脱俗,如仙子般美丽动人……
    文言文阅读(二)
    (甲)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王冕僧寺夜读(节选)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①田者。父怒,挞②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③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④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注释】①溪xī:踩踏,践踏。②挞tà:用鞭子或棍子打。③曷hé:为什么。④恬:安静、平静。
    5.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蒙辞以军中多务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及鲁肃过寻阳
    6.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卿言多务,孰若孤?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卿言多务,孰若孤 冕小儿,恬若不见
    B.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旦辞黄河去
    C.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蒙辞以军中多务
    D.安阳韩性闻而异之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8.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七 八 岁 时 父 命 牧 牛 陇 上 窃 入 学 舍 听 诸 生 诵 书
    9.学习中,小楠发现两文从不同描写角度刻画人物,甲文通过鲁肃的惊叹侧面描写出了吕蒙的学有所成。而乙文通过正面描写,刻画了王冕勤奋刻苦的人物形象。小惠同学读四年级的弟弟最近沉迷于手机游戏,白天上课经常打瞌睡。学完本文,小惠会这么劝诫弟弟: (启示)
    【答案】5.推托;了解;到,等到
    6.①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博士)吗?
    ②你说你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7.B
    8.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
    9.示例:弟弟,你要珍惜青春年华努力学习。像王冕一样发奋读书,利用一切的时间和资源为实现人生价值奋斗,而不是在网络世界里浪费生命。 (只要结合吕蒙和王冕的经历及联系弟弟的自身情况来谈即可)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先翻译句子的含义,再结合句意理解加点的字,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等文言特殊现象。
    (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注意重点词语和文言特殊句式。
    (3)本题考查一词多义。先结合句意理解加点的字,再找出符合题意的一项。
    (4)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断句;也可根据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5)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的启示和道理。先通读文章,理解文言文内容;再结合全文揣摩作者意图,把握文章主旨,概括文章道理。
    【附参考译文】

    起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吴下时没有才学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应当用另外的眼光看待,长兄你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后分别了。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就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有人牵着牛来责怪王冕践踏了他家的田地,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为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于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竹简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安阳的韩性听说,觉得他与众不同,将他收作学生,学成了博学多通的儒生。
    5.①句意: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辞:推托。
    ②句意: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见:了解。
    ③句意: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及:到,等到。
    故答案为:推托;了解;到,等到。
    6.①重点词语
    岂:难道。治经:研究儒家经典。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邪:通“耶”,语气词,表示反问或疑问的语气。
    句意: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博士)吗?
    ②重点词语
    务:事务。孰若:谁比得上……。
    句意:你说你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7.A,比得上/好像;
    B,早晨,天亮/早晨,天亮;
    C,来/用;
    D,于是、就,表承接/却,表转折。
    B选项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故答案为:B。
    8.句意: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地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根据句意和句子结构可知,①时间状语“七八岁”和主语“父”之间要断开;②“父命牧牛陇上”为一件事,“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为另一件事,两句之间要断开;③“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这件事有两个动作,由“窃入学舍”和“听诸生诵书”两组动宾短语构成,所以两个短语之间要断开。
    故断句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
    9.首先,明确劝诫的目的,是希望弟弟能珍惜时间、勤奋学习,不要再沉迷手机游戏,荒废学业。其次,要结合选文内容去劝诫弟弟。即结合吕蒙和王冕勤奋刻苦、学有所成的经历来激励弟弟,并联系弟弟自身情况,让他明白沉溺游戏的危害,知道努力学习的意义。
    答案不唯一。只要结合吕蒙和王冕的经历及联系弟弟的自身情况来谈即可。
    文言文阅读(三)
    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各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花之最不耐开,一开辄尽者,桂与玉兰是也;花之最能持久,愈开愈盛者,山茶、石榴是也。然石榴之久,犹不及山茶;榴叶经霜即脱,山茶戴雪而荣。则是此花也者具松柏之骨挟桃李之姿。历春夏秋冬如一日,殆草木而神仙者乎?又况种类极多,由浅红以至深红,无一不备。其浅也,如粉如脂,如美人之腮,如酒客之面;其深也,如朱如火,如猩猩之血,如鹤顶之珠。可谓极浅深浓淡之致,而无一毫遗憾者矣。得此花一二本,可抵群花数十本。惜乎予园仅同芥子,诸卉种就,不能再纳须弥,仅取盆中小树,植于怪石之旁。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注释】①须弥:佛教指须弥山,后泛指大山。
    10.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植于怪石之旁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B.诸卉种就 持就火炀之《活板》
    C.犹不及山茶 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D.而无一毫遗憾者矣 学而不思则罔《十二章》
    1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花之最能持久,愈开愈盛者,山茶、石榴是也。
    ②榴叶经霜即脱,山茶戴雪而荣。
    1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则是此花也者具松柏之骨挟桃李之姿。
    13.【甲】文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莲花表现作者A 生活态度和B 的厌恶:【乙】文采用对比和比喻手法,突出山茶的C 、D 的特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答案】10.D
    11.①百花之中开得时间最长,并且越开越灿烂的,是山茶花和石榴花。
    ②石榴的花瓣一到起霜就会凋谢,而山茶花即使在下雪天也仍然开得那么茂盛。
    12.则是此花也者/具松柏之骨/挟桃李之姿
    13.A 洁身自好;B追名逐利 (或趋炎附势);C生命力强盛;D色泽艳丽(色泽鲜艳)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⑵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⑶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⑷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参考译文】乙文译文:
    百花之中开得时间最短的,一开花就凋零的,是桂花与玉兰花;百花之中开得时间最长,并且越开越灿烂的,是山茶花和石榴花。然而,石榴开花的持久度远远比不上山茶的。石榴的花瓣一到起霜就会凋谢,而山茶花即使在下雪天也仍然开得那么茂盛。这种花具有松树和柏树的品质,含有桃树和李树的风采,历经春夏秋季都始终不变。这不几乎是植物中的极品吗?而且它的种类特别多,从浅红色到深红色,全都具备。其中浅色的,像水粉,像胭脂,像美女的脸颊,像醉酒者的面容;其中深色的,像朱砂,像火,像鲜红的血液,像仙鹤头顶的宝珠。真可称得上是无论深浅浓淡,都达了美的极致,没有丝毫的缺憾。得到这种花一二株,可以抵得上其它花的几十株。可惜我的花园很小,各种花卉都种进来以后,就再也容纳不下了。只好拿一小株种在花盆里,放在假山怪石的一旁。
    10.A.的/助词,无意
    B.完/靠近;
    C.比得上/等到;
    D.表转折/表转折。
    故答案为:D
    11.本题考查句子翻译。①重点词有:之,定语后置的标志;愈,越。②重点词有:脱,凋谢;荣,茂盛。
    故答案为:①百花之中开得时间最长,并且越开越灿烂的,是山茶花和石榴花。
    ②石榴的花瓣一到起霜就会凋谢,而山茶花即使在下雪天也仍然开得那么茂盛。
    12.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本句句意为:就是这种花,具有松树和柏树的品质,含有桃树和李树的风采。
    故答案为:则是此花也者/具松柏之骨/挟桃李之姿
    13.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甲] 文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莲花表现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和对世俗名利之徒的厌恶; [乙]文中“然石湘之久,犹不及山茶;榴叶经霜即脱,山茶戴雪而荣”一句运用对比的手法,以石榴花经霜即凋与山茶花的“戴雪而荣”形成对比,突出山茶花生命力强。‘“其浅也, 如粉如脂,如美人之腮,如酒客之面;其深也,如朱如火,如猩猩之血,如鹤顶之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如粉如脂,如美人之腮,如酒客之面”“如朱如火,如猩猩之血,如鹤顶之珠”可看出山茶的色泽艳丽。
    故答案为:A 洁身自好;B追名逐利 (或趋炎附势);C生命力强盛;D色泽艳丽(色泽鲜艳)
    文言文阅读(四)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各小题。
    [甲]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李盛仙《夏日赏荷》)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 ②亭亭净植( )
    ③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 ) ④余以为妙绝 ( )
    (2)翻译下面句子。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
    (3)[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 的生活态度;[乙]文赏荷,可观其形美。[乙]段描绘雨中荷花的语句是“ ”,描绘雨后荷花的语句是“ ”。(乙文用原文填空)
    (4)赏荷,可品其神美。[甲]段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段赞荷为“花中仙子”。你更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①亲近而不庄重;②竖立;③一起;④妙到了极点
    (2)①我只喜爱莲花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被沾染污秽,在清水中洗涤过,但不显得妖艳。(重点词:予、之、染、濯。)
    ②每到夏天,靠近湖边欣赏荷花,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 (重点词:至、临、欣然。)
    (3)不慕名利,洁身自好;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
    (4)示例一: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因为莲花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特点,这与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品质是相通的。示例二:我喜欢称莲为“花中仙子”,因为被雨水洗涤过的荷花,更显得鲜妍明媚,清新脱俗,如仙子般美丽动人。(联系文段内容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小题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句中含义。①句意: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花,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亵:亲近而不庄重。②句意: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植:竖立。③句意:有一天,我和几个好友一起,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偕:一起。④句意:我认为美妙到了极点。妙绝:美妙到了极点。(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①重点词语有:予,我;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濯,洗涤。此句译为:我只喜爱莲花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被沾染,在清水中洗涤过,但不显得妖媚。②重点词语有:至,到;临,靠近;欣然,高兴的样子。此句译为:每到夏天,靠近湖边欣赏荷花,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结合甲文第①段“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知,作者托物言志,对莲花挺拔秀丽的芳姿,清逸超群的美德,特别是可敬而不可侮慢的风范,作了有力的渲染。再结合第②段“莲,花之君子者也”可知,以莲象征君子,采用了象征的手法,突出表现了作者要像莲花一样,做一个君子,在世俗生活,却不被世俗风气所沾染,不贪慕名利,要培养高尚的志趣。阅读乙文可知,“尽作飘摇之态”的意思是湖中荷花全部显现出飘动摇摆的姿态,描写了受到大雨袭击的荷花的状态。“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的意思是光彩艳丽,明丽妩媚,荷花枝叶柔软摇曳,形态多样,清秀美丽,优雅别致。描写了雨后荷花的姿态。(4)本题考查谈看法。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甲文用“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一连串铺叙,对莲花挺拔秀丽的芳姿,清逸超群的令德,特别是可敬而不可侮慢的嵚崎磊落的风范,作了有力的渲染。其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喻指君子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格;“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喻指君子卓尔不群,刚正直率,豁达大度的品质,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正直、不同流合污)的人格。“莲,花之君子者也。”莲花出于污浊现实而不受沾染,受清水洗濯而不显妖冶,实为百花丛中的贤君子。乙文“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是意思是荷花被雨水所冲洗,光彩艳丽,明丽妩媚,荷花枝叶柔软摇曳,形态多样,清秀美丽,优雅别致,真是花中的仙子啊,这几句是对荷花的形态的具体描写,写出荷花鲜妍明媚、清新脱俗,美丽动人的特点。通过李太白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意思是像那刚出清水的芙蓉花,质朴纯洁,毫无雕琢装饰,再加上“余以为妙绝”等句子表现了作者对荷花的赞美(赞叹、喜爱)之情。示例:我更喜欢称荷为“花中仙子”。由文中“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可知,荷花被雨水所冲洗,光彩艳丽,明丽妩媚,优雅别致,犹如仙子般美丽迷人。故答案为:(1) ①亲近而不庄重;②竖立;③一起;④妙到了极点
    (2) ①我只喜爱莲花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被沾染污秽,在清水中洗涤过,但不显得妖艳。
    ②每到夏天,靠近湖边欣赏荷花,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
    (3)不慕名利,洁身自好;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
    (4)示例一: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因为莲花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特点,这与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品质是相通的。
    示例二:我喜欢称莲为“花中仙子”,因为被雨水洗涤过的荷花,更显得鲜妍明媚,清新脱俗,如仙子般美丽动人。(联系文段内容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 (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句中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考査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必须整体感知全文。反复阅读文章,理解深刻含义,抓住关键语句作答即可。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个性化解读能力。答题时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本围绕观点阐述理由即可。结合文章的内容,尤其是问题出现的语段及附近的语句,揣摩出其中的原因,运用得体的全面的语言作答。
    【参考译文】
    【甲】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
    【乙】
    我回忆年轻的时候,居住在西湖边。每当到了夏天,便到湖边欣赏荷花,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有一天,我和几个好友,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当我看得)兴致正浓时,忽然(天上)有大雨倾盆(似的)降下来,湖中荷花全部显现出飘动摇摆的姿态。不一会儿,雨过天晴,湖中波澜不起,湖面和天空呈现出相同的颜色。荷花被雨水所冲洗,光彩艳丽,明丽妩媚,荷花枝叶柔软摇曳,形态多样,清秀美丽,优雅别致,真是花中的仙子啊。李白诗中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我认为绝妙极了。
    文言文阅读(五)
    【甲】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 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八)
    【乙】
    黄子履庄①,少聪颖,读书不数过,即能背诵。尤喜出新意,作诸技巧。七八岁时。尝背塾师,暗窃匠氏刀锥,凿木人长寸许,置案上能自行走,手足皆自动,观者异以为神。所制亦多,予不能悉记。……作木狗,置门侧,卷卧如常,唯人入户,触机②则立吠③不止。吠之声与真无二,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作木鸟,置竹笼中,能自跳舞飞鸣,鸣如画眉,凄越可听。……所作之奇俱如此,不能悉载。
    【注释】①黄子履庄:即黄履庄,清代顺治、康熙年间人。②机:机关。③吠(fèi):狗叫。
    (节选自张潮《虞初新志•黄履庄传》)
    15.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
    ①瞬息可就
    ②持就火炀之
    ③殊不沾污
    ④读书不数过
    ⑤观者异以为神
    16.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两个句子。
    ①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
    ②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17. 简要说明甲乙两文是如何分别体现活版印刷制作之“活”和黄履庄的技艺之“奇”的?
    【答案】15.完成;烘烤;根本;屡次,多次;感到惊异
    16.①不如烧泥制印,用完以后再用火烤使药熔化。
    ②遇到平时未曾准备的生僻字,就马上刻制。
    17.甲文作者从刻字、排版、印刷、拆版取字等方面来表现活板的“活”;乙文从黄履庄刻的狗能叫,雕刻的鸟儿能跳舞飞鸣,这些雕刻作品几乎能乱真,借此来表现黄履庄技艺的“奇”。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⑶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附参考译文】
    【甲】
    宋朝庆历年间,有个叫毕昇的平民,又发明了活字版(印刷)。它的方法是: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这一类东西覆盖好。想要印刷,就把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面,然后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了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待铁板上的混合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样平。如果只印两三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通常是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在印刷,那一块已另外在排字了,这块印刷才完,第二块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相互交替使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模,用来准备同一版内有重复的字。不用时,就用纸条给它们作标志,(按照字的韵部分类)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们贮存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很快就能制成功。不用木料刻字的原因,是木纹有疏有密,沾水后就高低不平,并且和混合物粘在一起,不容易取出来。不像火烧过的胶泥字,印完后再用火烤使混合物熔化,拿手一抹,这些字模就会自己落下来,绝不会被弄脏。
    【乙】 黄子履庄,年少时聪明颖悟,读书不过几遍,就能背诵。特别喜欢自出新意,制作各种机械。七八岁时,曾经背着私塾的老师,暗地拿来工匠的刀锥,雕凿了一寸来高的木人,放在书案上能自动行走,(木人)手脚都能自己活动,观看的人都觉得神奇。他制造的机械很多,我不能全部记得。……他制造了木狗,放在门的旁边,像真狗那样蜷卧着,只是当人进门,触动机关就马上大叫不止,叫声同真狗没有区别,即使聪明的人也难辨真假。他制作木鸟,放在竹笼中,能自己跳舞飞鸣,像画眉一样鸣叫,凄切清越,声音动听。……他制作机械的奇特都像这样,我不能全部记载下来。
    15.①句意: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就:完成。
    ②句意:把它拿到火上烘烤。炀:烘烤。
    ③句意:绝不会被弄脏。殊:根本。
    ④句意:读书不过几遍。数:屡次,多次。
    ⑤句意:观看的人都觉得神奇。异:感到惊异。
    故答案为:完成;烘烤;根本;屡次,多次;感到惊异
    16.本题考查句子翻译。①重点词:若,如;燔,烧;讫,完毕;镕,同“熔”,熔化。②重点词:奇字,生僻字;素,平时;旋,立即;之,舒缓音节,无实义。
    故答案为:①不如烧泥制印,用完以后再用火烤使药熔化。②遇到平时未曾准备的生僻字,就马上刻制。
    1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甲文,“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可见刻字速度快。“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可见:印刷速度快。依据“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可知:排版速度快。依据“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可知:拆板取字速度快。刻字、排版、印刷、拆版取字等各个步骤都非常快速便捷,体现了活板印刷的“活”。
    乙文,“七八岁时,尝背塾师,暗窃匠氏刀锥,凿木人长寸许,置案上能自行走,手足皆自动,观者异以为神”介绍的是黄履庄制作能行走的“木人”;“作木狗,置门门侧,卷卧如常,唯人入户,触机则立吠不止”介绍的是黄履庄制作的与真狗没有区别的“木狗”;“作木鸟,置竹笼中,能自跳舞飞鸣,鸣如画眉”介绍的是黄履庄制作的能自己跳舞飞鸣的“木鸟”。 结合语句“所作之奇俱如此” 可知,作者通过介绍这些雕刻作品来说明黄履庄制作技艺的奇”。
    故答案为:甲文作者从刻字、排版、印刷、拆版取字等方面来表现活板的“活”;乙文从黄履庄刻的狗能叫,雕刻的鸟儿能跳舞飞鸣,这些雕刻作品几乎能乱真,借此来表现黄履庄技艺的“奇”。
    文言文阅读(六)
    【甲】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
    周穆王大征西戎,西戎献锟铻之剑,火浣①之布。其剑长尺有八寸,炼钢赤刃,用之切玉如切泥焉。火浣之布,浣之必投于火;布则火色垢则布色出火而振之皓然疑乎雪。皇子曰:“无此物,传之者妄。”萧叔②曰:“皇子果于自信③,果于诬理哉!”
    (选自《列子·汤问》,有删改)
    【注释】①浣:洗涤。②萧叔:一个很有见识的大臣。③果于自信:过于自信。
    【丙】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8.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下列加点词。
    1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布则火色垢/则布色出火/而振之/皓然疑乎雪
    B.布则火色/垢则布色/出火而振之/皓然疑乎雪
    C.布则火/色垢则布/色出火而振之/皓然疑乎雪
    D.布则火色/垢则布色出火/而振之皓然/疑乎雪
    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炼钢赤刃,用之切玉如切泥焉。
    ②皇子曰:“无此物,传之者妄。”
    21.小尚和小语对甲乙两则寓言的寓意产生争论,你赞同谁的说法?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说说理由。
    小尚:这两则小故事都是寓言,寓言常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我觉得这两则故事蕴含的道理都一样。
    小语:不,才不一样呢!
    【答案】18.像狗似的;使……听说;通“无”,没有;通“释”,解除,消除;为什么;怎么办;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征伐、征讨
    19.B
    20.①用纯钢锻成,剑刃赤红,锋利无比,用它切玉就像切泥一样。
    ②皇子说:“世间根本不存在此物,传说这件事的人很荒谬。”
    21.我赞同小语的说法。【甲】文告诉我们:不要轻信流言,不要以讹传讹,眼见为实。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要有调查研究的审慎态度和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乙】文告诉我们要相信客观事理,不要主观臆断。【甲】文强调面对流言不能从众,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乙】文强调要根据事实判断,而不能主观臆断。两者寓意不同。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
    (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断句先读懂句意,再结合技巧断句。断句技巧:①遇到名词、代词要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②虚词。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③疑问词要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④对话标志的词语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⑤如倒装句、宾语前置、判断句等。⑥修辞方法注意断句。
    (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4)本题考查文言文道理感悟。通读文言文,理解大意,结合文中人物及事件,归纳特点,结合自身经历谈感悟,态度积极向上,言之合理即可。先表明态度支持谁的观点,再具体分析即可。
    【附参考译文】
    【甲】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全国人都把“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乙】周穆王大举进攻西戎,西戎献上了锟锫剑和火浣布。锟锫剑长一尺八寸,用纯钢锻成,剑刃赤红,锋利无比,用它切玉就像切泥一样。火浣布洗时一定要放在火里。在火中,布就成了火红色,而污垢却仍跟布原来的颜色一样。从火里取出后抖动,火浣布就洁白如白雪一样了。皇子说:“世间根本不存在此物,传说这件事的人很荒谬。”萧叔说:“皇太子也过分自信,过分不相信客观事理啦!”
    【丙】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人说:“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18.其一犬坐于前,翻译为: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犬,像狗似的
    闻之于宋君,翻译为: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闻,使……听说
    身亡所寄,翻译为:自身失去依存的地方。亡,通“无”,没有
    其人舍然大喜,翻译为:于是那人释然而开心。舍,通“释”,解除,消除
    奈何忧崩坠乎,翻译为:干吗要担心它崩溃吗?奈何,为什么
    奈地坏何,翻译为:地塌了怎么办呢?奈何,怎么办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翻译为: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其剑长尺有八寸,翻译为:锟铻剑长一尺八寸。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周穆王大征西戎,翻译为:周穆王大举进攻西戎。征,征伐、征讨
    故答案为:第1空、像狗似的
    第2空、使……听说
    第3空、通“无”,没有
    第4空、通“释”,解除,消除
    第5空、为什么
    第6空、怎么办
    第7空、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第8空、征伐、征讨
    19.例句翻译为:布就成了火红色,而污垢却仍跟布原来的颜色一样。从火里取出后抖动,火浣布就洁白如白雪一样了。断句注意结合翻译,完整句子结构前后可断句,“ 布则火色”和“ 垢则布色”并列,在“色”后面断句,排除ACD。
    故答案为:B
    20.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重点字“炼、赤、刃、传、妄”。炼,锻成。赤,赤红色。刃,剑刃。传,传播。妄,荒谬。 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故答案为:①用纯钢锻成,剑刃赤红,锋利无比,用它切玉就像切泥一样。
    ②皇子说:“世间根本不存在此物,传说这件事的人很荒谬。”
    21.【甲】启示我们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切不可轻信谣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
    【乙】萧叔曰:“皇子果于自信,果于诬理哉!”翻译为:萧叔说:“皇太子也过分自信,过分不相信客观事理啦!”强调要相信客观事理,不要主观臆断。
    【甲】【乙】道理不同。
    故答案为: 我赞同小语的说法。【甲】文告诉我们:不要轻信流言,不要以讹传讹,眼见为实。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要有调查研究的审慎态度和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乙】文告诉我们要相信客观事理,不要主观臆断。【甲】文强调面对流言不能从众,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乙】文强调要根据事实判断,而不能主观臆断。两者寓意不同。
    文言文阅读(七)
    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日:”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日:”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碎金鱼
    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日”小由基①“。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③叹服。”母日:”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④,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⑤。
    [注]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的神箭手。②典郡:掌管郡务。③罔不:无不。④伎:同”技”。⑤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助|读|链|接
    陈尧咨(970-1034),字嘉谟,谥号康肃,阆州阆中(今属四川)人。北宋官员、书法家。真宗咸平三年进士第一,状元。历官右正言、知制诰,改起居舍人,以龙图阁直学士知永兴军、陕西缘边安抚使,以尚书工部侍郎权知开封府,入为翰林学士,拜武信军节度使,又徙天雄军。他之所以有这样的成就,除了自己的努力进取之外,还与他母亲的教育分不开。乙文讲述的就是他的母亲对他的鞭策,对我们也有很深的启发。
    2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尝射于家圃
    ②尔安敢轻吾射
    ③陈尧咨善射
    ④及守荆南回
    2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尔安敢轻吾射 安能辨我是雄雌
    B.但微颔之 但当涉猎
    C.睨之久而不去 旦辞爷娘去
    D.但手熟尔尔安敢轻吾射
    2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岂汝先人志邪?
    25.卖油翁为什么”但微颔之”?陈尧咨的母亲为什么”杖之”?
    26.结合两篇短文,说说陈尧咨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22.曾经;轻视;擅长;等到
    23.D
    24.①(卖油翁)看见陈尧咨射十箭能中八九箭,只是对此微微点头。
    ②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愿吗?
    25.卖油翁“但微颔之”,是因为卖油翁觉得陈尧咨射技高超只不过是手熟而已。
    陈尧咨的母亲“杖之”,是因为陈尧咨的母亲认为他只图自己享受而荒废政事,辜负了父母对他忠君报国的期盼。
    26.陈尧咨是一个射技纯熟、傲慢无礼、贪图享乐但又知错能改的人。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
    (2)本题考查学生对一次多义现象的掌握能力。作答的关键是平时认真积累,然后根据语境,先从句意,再从词语的位置、词性等角度分析和判断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文句是文言文阅读必考题型之一。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这里应注意“十中八九”“但”“先人”“志”等关键词的理解。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做题时,要先审题,再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确定答题范围。文言文理解起来更要根据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来做推断,做到整体感知。对于可用原文语句回答的题目,首选用原文语句,这样更准确,意思更完整。理解文章内容,
    (5)本题考查的是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人物的言行举止、人物在整篇文章中的地位作用、文中的抒情议论的语句等来整体感知。概括时一定要注意在原文中找到依据。
    【甲】
    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比,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有一次),(他)曾经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箭,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难道我射箭的技艺不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能够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没有沾湿铜钱。接着老翁说:“我也没有什么其它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尴尬地笑着把老翁打发走了。
    【乙】
    陈尧咨擅长于射箭,百发百中,世人把他当作神射手,(陈尧咨)常常自称为“小由基”。等到驻守荆南回到家中,他的母亲冯夫人问他:“你掌管郡务有什么新政?”陈尧咨说:“荆南位处要冲,白天有宴会,每次我用射箭来取乐,在座的人没有不叹服的。”他的母亲说:“你的父亲教你要以忠孝来报效国家,而今你不致于施行仁化之政却专注于个人的射箭技艺,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用棒子打他,摔碎了他的金鱼配饰。
    22.①句意为:(他)曾经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尝:曾经。②句意为: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轻:轻视。③句意为:陈尧咨擅长射箭。善:擅长。④句意为:等到驻守荆南回到家中。及:等到。
    23.D.尔,第一个,句末语气词;第二个是代词,相当于“你”。
    故答案为:D。
    24.①发,射;但,只;颔,点头。
    ②岂,难道;邪,句末语气词。
    故答案为:①(卖油翁)看见陈尧咨射十箭能中八九箭,只是对此微微点头。②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愿吗?
    25.根据“‘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可知陈尧咨的母亲“杖之”的原因:陈尧咨的母亲认为陈尧咨只图自己享受而荒废政事,辜负了父母对他忠君报国的期盼。
    故答案为:卖油翁“但微颔之”,是因为卖油翁觉得陈尧咨射技高超只不过是手熟而已。陈尧咨的母亲“杖之”,是因为陈尧咨的母亲认为他只图自己享受而荒废政事,辜负了父母对他忠君报国的期盼。
    26.阅读文本,根据“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③叹服。”这些内容可知陈尧咨是一个射技纯熟、傲慢无礼、贪图享乐的人。
    故答案为:陈尧咨是一个射技纯熟、傲慢无礼、贪图享乐但又知错能改的人。
    文言文阅读(八)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卖油翁》)
    【乙】
    卖蒜叟
    [清]袁枚
    南阳县有杨二相公者,精于拳勇。能以两肩负粮船而起,以此名重一时。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忽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愈怒,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老人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令杨养息三日,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选自《子不语》,有删改)
    2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公亦以此自矜 但微颔之 徐以杓酌油沥之
    2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29.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成语推断法”,联系“负荆请罪”,推测文中“负”字意为“背着”。
    B.通过“偏旁推断法”,“堵”与土有关,推测其意为“墙”,此处形容观者之多。
    C.通过“课内迁移法”,联系“睨之久而不去”推测文中的“睨”意为“斜着眼看”。
    D.字典中的“纵”字有“放开”“竖向”“猛然向前”等义项,通过“语境分析法”,推测文中的“纵”意思是“竖向”。
    30.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拔 其 拳 已 夹 入 老 人 腹 中 坚 不 可 出 哀 求 良 久
    31.你认为卖油翁和卖蒜叟的人物形象有何相同之处?
    【答案】27.夸耀(炫耀、骄傲);点头;下滴(滴)
    28.康肃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卖油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29.D
    30.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
    31.①两人均本领高强、技艺精湛。②两人遇到挑衅时均沉着冷静、不卑不亢、自信从容。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重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词语解释时要注意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
    (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3)本题考查字词的解说。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需要在平时多积累识记,学会从课内向课外的迁移。解答本题,要先理解句子的意思,再据此推断加点词的含义
    (4)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解答此类题,不仅可以将语法、句式结构中的标志点作为依据进行断句,如领起句子的语气词前应该断开;还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了解句子的大意来辅助断句。
    (5)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分别理解两篇文章;然后根据题干要求,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人物的共同特点。
    【附参考译文】
    【甲】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不在意地看着他,许久都不离开。卖油的老翁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乙】南阳县有个叫杨二的相公,精通拳脚,能够用双肩扛起运粮船。因此杨二相公一时名声大震。每逢到演武场传授枪棒武艺的时候,看的人围得像一堵墙。有一天,有一位卖蒜的老人,不断地发出咳嗽声,他斜着眼看杨二练武并讽刺杨二。杨二听说后大怒,把老人叫过来,一拳向砖墙打去,拳头陷入砖墙一尺多,然后傲气地对老人说:“老头你能像我这样吗!”老人说:“你这样也就能打打墙壁,却不能打人。”杨二更加生气了,怒喝道:“老家伙你能让我打上一拳吗?打死了你可不要怪我。”老人笑着说:“我一个老头都快要死了,如果用我的性命成全你的名声,死而无撼。”于是两人就叫了很多人,当众立了字据。老人让杨二先休息三天,三天后,老人把自己捆在树上,解开衣服,露出肚皮,杨二从十步外冲向老人一拳打上去,老人一点声音也没有发出。杨二想拔出拳头,但是已经被夹在老人的肚子里,牢固得拔不出来,杨二向老人哀求了很久。老人肚子一挺放开杨二,只见杨二已经摔得翻过一座桥了。老人慢慢背起他的蒜走了,终究不肯告诉大家他的名字。
    27.(1)句意: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矜:夸耀(炫耀、骄傲)。
    (2)句意:只是微微点点头。颔:点头。
    (3)句意: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沥:下滴。
    故答案为:(1)夸耀(炫耀、骄傲) (2)点头 (3)下滴(滴)
    28.注意重点词的解释:
    忿然,气愤的样子;安,怎么;轻,轻视;以,凭、靠;酌,舀取;之,指射箭是凭手熟的道理。
    故答案为: 康肃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卖油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29.D.“老人鼓腹纵之”意思是:老人把肚子一挺放开了他。“纵”意思是“放开”。
    故答案为:D。
    30.这句话的意思是:(当杨二想)拔出拳头,却发现已经被夹在老人的肚子里,牢固得拔不出来,杨二向老人哀求了很久。“拔其拳”是杨二的动作,“已夹入老人腹中”是杨二拳头的状态,“坚不可出”是结果,“哀求良久”是杨二的状态。据此可断句为: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
    故答案为: 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
    31.从【甲】文“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和【乙】文“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可知,卖油翁和卖蒜叟都本领高强、技艺精湛;从【甲】文“翁曰:‘无他,但手熟尔。’”“翁曰:‘以我酌油知之。’”和【乙】文“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叟笑曰:‘老人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可知,卖油翁和卖蒜叟遇到挑衅时均沉着冷静、不卑不亢、自信从容。
    故答案为:①两人均本领高强、技艺精湛。②两人遇到挑衅时均沉着冷静、不卑不亢、自信从容。
    文言文阅读(九)
    【甲】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 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节选自沈括《活板》)
    【乙】
    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①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②令相入,谓之“团钢”。此乃伪钢耳暂假③生铁以为坚二三炼则生铁自熟仍是柔铁。然而天下莫以为非者,盖未识真钢耳。凡铁之有钢者,如面中有筋,濯尽柔面,则面筋乃见;炼钢亦然,但取精铁锻之百余火,每锻称之,一锻一轻,至累锻而斤两不减,则纯钢也,虽百炼不耗矣。此乃铁之精纯者,其色清明,磨莹之,则黯黯然青且黑,与常铁迥异。
    (节选自《梦溪笔谈•卷三》)
    【注释】①柔铁:熟铁,熟铁比较柔软,所以又称为柔铁。②锻:锻打。③假:借。
    32.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火烧令坚
    ②瞬息可就
    33.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
    ②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
    34. 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用柔铁屈盘之(弯曲)B.濯尽柔面(洗)
    C.但取精铁锻之百余火(只)D.至累锻而斤两不减(劳累)
    35. 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此乃伪钢耳暂假生铁以为坚二三炼则生铁自熟仍是柔铁
    36. 【甲】文在介绍“活板”前先介绍“板印书籍”,【乙】文在介绍“百炼钢法”前先介绍“团钢法”。请结合选文分别分析这样写的目的。
    【答案】32.用火;完成
    33.①排满铁框成为一板,拿着(它)靠近火烤它。
    ②不用,就用纸条做标签标出它们,每个韵部作为一个标签。
    34.D
    35.此乃伪钢耳/暂假生铁以为坚/二三炼则生铁自熟/仍是柔铁。
    36.介绍“活板”前先介绍“板印书籍”既表明活板印刷是对雕版印刷的继承,也为下文重点介绍活板印刷术做了铺垫。介绍“百炼钢法”前先介绍“团钢法”目的将二者进行对比,从而突出“百炼钢法”的先进。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翻译。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3)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翻译。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4)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5)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解答此类题,要读懂文章大意,准确把文章的意思,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分析作者情感。
    32.①句意:用火烧使它坚硬。火,用火。
    ②句意:很短时间可以制成。就,完成。
    故答案为:①用火。 ②完成。
    33.①重点词有:就,靠近;炀,烤。句意:排满铁框成为一板,拿着(它)靠近火烤它。
    ②重点词有:以,用;帖,标示。句意:不用,就用纸条做标签标出它们,每个韵部作为一个标签。
    故答案为:①排满铁框成为一板,拿着(它)靠近火烤它。 ②不用,就用纸条做标签标出它们,每个韵部作为一个标签。
    34.ABC.正确。
    D.有误,句意:直到多次锻打斤两却不再减少。累,多次。
    故答案为:D
    35.本句句意为:这只是假钢罢了,暂时借助于生铁使它坚硬,烧炼两三次以后生铁就成了熟铁,得到的仍然是熟铁。故可断句为:此乃伪钢耳/暂假生铁以为坚/二三炼则生铁自熟/仍是柔铁。
    故答案为:此乃伪钢耳/暂假生铁以为坚/二三炼则生铁自熟/仍是柔铁。
    36.在说明活板前,作者简述雕版印刷的历史,既表明活板印刷是对雕版印刷的继承,也为下文重点介绍活板印刷术做了铺垫。介绍“百炼钢法”前先介绍“团钢法”目的是以“团钢法”引出“百炼钢法”并对二者进行对比,从而突出“百炼钢法”的先进。
    故答案为:介绍“活板”前先介绍“板印书籍”既表明活板印刷是对雕版印刷的继承,也为下文重点介绍活板印刷术做了铺垫。介绍“百炼钢法”前先介绍“团钢法”目的将二者进行对比,从而突出“百炼钢法”的先进。
    文言文阅读(十)
    【甲】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①。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②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
    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③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央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④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
    选自袁枚《子不语·卷十四》)
    【注释】①堵:墙。②揶揄:出言嘲笑、讽刺。③取势:摆好姿势。④纵:放开。
    3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徐以杓酌油沥之 惟手熟尔
    3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尔安敢轻吾射!
    ②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
    3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淫慢则不能励精
    B.观者如堵/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杨故取势于十步外/两狼之并驱如故
    D.但见杨双膝跪地/但当涉猎
    40.用“/”将文中画线的句子断成三句。
    垂 死 之 年 能 以 一 死 成 君 之 名 死 亦 何 怨
    41.【甲】文中的陈康肃和【乙】文中的杨二相公有什么共同特点?从这两人的经历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案】37.放下;慢慢地;同“耳”,罢了
    38.①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②于是老翁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
    39.D
    40.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
    41.【甲】【乙】两文中两人的共同特点是技术比较高,性格傲慢。
    两人的经历启示我们: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为人处世要谦逊,一个人再有本事,也不能妄自尊大、目中无人。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常见实词、虚词的意义,作答时要结合平时的积累,根据上下文推测词义;
    (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作答时要通过抓关键字词的方法,尽量逐字落实,还要注意检查是否缺失主语,缺则需要补充;
    (3)本题考查一词多义,作答时要根据不同语境,结合平时的积累,仔细对比;
    (4)本题考查停顿的划分,作答时需先理解句子大意,还可运用一些规律,如句末语气词后需要停顿等,仔细辨别;
    (5)本题考查对文章主题和人物形象的分析,答题技巧为:概括文章内容+归纳人物形象相似点+阐述哲理和启示。
    37.根据语境,可推测“释”的意思为“放下”,类似的意义在成语“如释重负”中也适用;“徐”意思为慢慢地,这一意思沿用至今,如“清风徐来”的“徐”;“尔”是一个通假字,通“耳”,意为语气词“罢了”。
    故答案为:放下 慢慢地 通“耳”,耳朵。
    38.翻译句子时,要抓住关键字词“安”(怎么),射(动词作名词,射箭技术)“乃”(于是,就)“覆”(覆盖),还需补充主语“老翁”。
    故答案为: ①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②于是老翁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
    39.A项“精于拳术”的“精”意为“精通”,“不能励精”的“精”意为“精神”,故意思不同;
    B项“观者如堵”的“堵”意为“墙壁”,“不如好之者”的“如”意为“比得上”,故意思不同;
    C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的“故”意为故意,“两狼之并驱如故”的“故”意为“先前”,故意思不同;
    D项“但”字均为“只、仅仅”的意思。
    故答案为:D
    40.这句话意为:即将死亡的年纪,能用死来成就您的美名,即便死了又有什么怨言呢?
    可推测出答案,故答案为: 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
    41.陈康肃公自以为射箭技艺举世无双,而卖油翁则认为这只是熟能生巧罢了,杨二相公精通拳术,却偶遇身怀绝技的卖炭老翁,提炼故事内容可发现两文的共同点主人公均性格傲慢,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为人处世要谦逊谨慎。
    故答案为: 【 甲】【乙】两文中两人的共同特点是技术比较高,性格傲慢。
    两人的经历启示我们: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为人处世要谦逊,一个人再有本事,也不能妄自尊大、目中无人。
    文言文阅读(十一)
    材料一:
    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材料二:
    古之学者为己,欲得之于已也;今之学者为人,欲见知于人也。伊川先生谓方道辅日:圣人之道,坦如大路,学者病不得其门①耳。得其门,无远之不到也。求入其门不由经乎?今之治经者亦众矣,然而买椟还珠之蔽,人人皆是。经所以载道也。诵其言辞解其训诂②而不及道,乃无用之糟粕耳。觊足下由经以求道,勉之又勉,异日见卓尔有立于前,然后不知手之舞足之蹈,不加勉而不能自止也。
    (选自朱熹《近思寻》,有删改)
    [注释]①门:比喻事物的关键,门路,途径。②训诂:解释古书文义。
    42.《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 )
    A.纪传体通史B.国别体通史C.编年体通史D.断代体史书
    43.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觊足下由经以求道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欲得之于己也
    C.见往事耳
    欲见知于人也
    D.蒙乃始就学
    乃无用之糟粕耳
    44.对材料二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诵其/言辞解其/训诂而不及道
    B.诵其言辞/解其训诂/而不及道
    C.诵其言/辞解其训诂而不及/道
    D.诵其言辞解/其训诂而/不及道
    4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②求入其门不由经乎?
    46.请简要概括材料二中”劝学”的观点。它与材料一中”劝学’的观点相同吗?为什么?
    【答案】42.C
    43.B
    44.B
    45.①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②探求进入学习的途径不得通过经书吗?
    46.材料二中“劝学”的观点:希望学习的人能通过经书来探求圣人的思想,不断勉励自己。材料一中“劝学”的观点:孙权对吕蒙的要求是“但当涉猎,见往事耳”。由此可见两则材料的观点不同,劝学的对象存在差异,吕蒙作为将军,没有太多时间研究和学习,所以孙权劝学的方向是“涉猎”,而材料二中劝学的对象则是“今之学者”,所以劝学的方向是探求圣人思想,勉励自己。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⑶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⑷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⑸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附参考译文】
    古时的学者(学习)是为了(丰富)自己,想要使自己得到提高;现在的学者(学习)是为了别人,想要在人前显露(自己的)知识。伊川先生对方道辅说:圣人的学说,平坦得像大路一样,学习的人担心不能获得学习的途径。(如果能)获得学习的途径,就没有深远的道理是学不到的。探求进入学习的途径不得通过经书吗?现在研究儒家经典的人也多了,但是像买椟还珠这样受蒙蔽的,人人都是这样。经书是借以记载圣贤之道的。(如果你)诵读了经书的言论文辞,懂得了古书文义,却没有(学)到其中的大道,那(你所学的)都是无用的东西罢了。(我)希望你通过经书来探求圣人的思想,不断勉励自己,他日一定会超越寻常、与众不同地站立在(众人的)前面,而后会高兴得不知道自己在手舞足蹈,想不继续努力但也无法自己停止。
    42.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故答案为:C.
    43.A.用/来。
    B.想要。
    C.了解/被。
    D.于是/是。
    故答案为: B
    44.本题考查断句。句意:诵读经书中的言辞,解释古书文义,却理解不了圣人的思想。 故可断为:诵其言辞/解其训诂/而不及道。
    故答案为: B
    45.本题考查句子翻译。①重点词: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非复,不再是;复,再,又;吴下阿蒙,指在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吕蒙;吴下,指吴县,如今江苏苏州;阿蒙,指吕蒙,名字前加“阿”,有亲昵的意味,现指才识尚浅的人。②重点词:求,探求;其门,学习的途径;由,通过;经,经书。
    故答案为: ①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②探求进入学习的途径不得通过经书吗?
    46.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材料二开篇由古之学者的治学目的谈及今之学者的治学目的,再由伊川先生对及方道辅说的话引出学.习途径的话题,并指出经书对当今学者治学的重要性。后文既有对“今之治经者”的批评,也有对其提出的勉励。由此可知,材料二的观点:古之学者为己,欲得之于己也;今之学者为人,欲见知于人也。材料一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之后大有长进的故事,也赞扬了孙权、吕蒙认真学习的精神,并告诫人们学习的重要性。所以二者不同。
    故答案为:材料二中“劝学”的观点:希望学习的人能通过经书来探求圣人的思想,不断勉励自己。材料一中“劝学”的观点:孙权对吕蒙的要求是“但当涉猎,见往事耳”。由此可见两则材料的观点不同,劝学的对象存在差异,吕蒙作为将军,没有太多时间研究和学习,所以孙权劝学的方向是“涉猎”,而材料二中劝学的对象则是“今之学者”,所以劝学的方向是探求圣人思想,勉励自己。
    文言文阅读(十二)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藉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 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日:”此非吾所谓巢者耶!”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日:”信乎其似巢也!”
    (选自陆游(《筑书巢》),有删改)
    [注释]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
    4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有仙则名( )
    无案牍之劳形( )
    未尝不与书俱( )
    乃引客就观之( )
    48.与”乃引客就观之”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之花B.何陋之有
    C.而乱书围之D.无丝竹之乱耳
    49.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此非吾所谓巢者耶!
    50.[甲][乙]两文中的主人都热爱自己的居室。陋室的主人自评:” , “;两文中的主人都情趣高雅, 与朋友谈笑风生,这个意思可以用[甲]文中的“ , ”来表达。
    【答案】47.出名,有名;使……劳累;一起;带领
    48.C
    49.①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②这不就是我所说的书巢吗?
    50.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
    ⑶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⑷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附参考译文】
    我房间的里面,有的书放在书架上,有的书在面前放置,有的书(作为)枕头垫在床上,抬头低头四周环顾,没有哪里不是书的。我的饮食起居,生病呻吟,悲伤,忧愁,愤怒,感叹,不曾不和书在一起的。(如果) 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来看我,(即使)刮风,下雨,打雷,落冰雹的(天气)变化,我也不知道,间或我想要站起来,但杂乱的书围绕着我,如同堆积的枯树枝,有时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于是我就笑道:”这不就是我所说的书巢吗?”于是带领着客人进入房间观赏,客人开始不能进入屋子,已经进入了又不能出来,于是客人也大笑着说:”它确实是个书巢啊!”
    47.①句意: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名:出名,有名。
    ②句意: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劳:使劳累。
    ③句意:不曾不与书在一起的。俱:全,都。
    ④句意:于是邀请客人走近看。引:拉,牵拉。
    故答案为: 出名,有名;使……劳累;一起;带领
    48.本题考查文言文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例句“之”这里是代词。
    A.结构助词,的。
    B.宾语前置的标志,无意义。
    C.代词。
    D.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意义。
    故答案为: C
    49.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①重点词:.上, 长到;入,映入。②重点词:此,这;谓,说。
    故答案为: ①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②这不就是我所说的书巢吗?
    5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甲] [乙]两文中的主人都热爱自己的居室。陋室的主人自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文中的主人都情趣高雅,与朋友谈笑风生,这个意思可以用[甲] 文中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故答案为: 斯是陋室 , 惟吾德馨 ; 谈笑有鸿儒 , 往来无白丁
    文言文阅读(十三)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
    【乙】竹似贤,何哉?竹本①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②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③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④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⑤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⑥之为庭实⑦焉。(白居易《养竹记》(节选))
    【注释】①本:根。②善建不拔: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③中立不倚: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④应用虚受: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⑤砥砺:磨炼。⑥树:栽植。⑦实:充实,充满。
    51.解释下面带点字的意思。
    ①可爱者甚蕃
    ②不蔓不枝
    ③竹性直
    ④夫如是
    5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水陆草木之花
    B.濯清涟而不妖 人不知而不愠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D.固以树德 空以体道
    53.用“/”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
    54.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文言语句。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竹似贤,何哉?
    55.【甲】文分别描写莲的 、体态、芳香、风度等,既活现了莲的外形,又赞美了莲的君子之风;而【乙】文则从本固、 、 、 等方面来赞美竹子的操守和品行。
    【答案】51.多;横生藤蔓;刚直、正直;如此,这样
    52.A
    53.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
    54.①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它。
    ②竹子像贤人,这是为什么呢?
    55.生长环境;性直;心空;节贞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⑶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⑷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⑸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参考译文】
    竹子像贤人,为什么呢?竹子的根很牢固,凭着牢固的根可以树立品德;君子看见它的根,就会想到意志坚定不移的人。竹本性正直,正直的本性可立身;君子看见它正直的本性,就会想到处事正直,不偏不倚的人。竹子的内心是空的,心空可以体悟天地之道,君子看见它的空心,就会想到虚心求学的人。竹子的节很坚定,坚定可以立志,君子看见它的节,就会想到磨炼自己的品行,无论一切顺利,还是遇到危险都始终如一的人。正因为如此,所以君子大多都会种上竹子来充实他们的庭院。
    51.①句意:值得喜爱的非常多。蕃:多。
    ②句意:不生蔓不长枝。蔓:生藤蔓。
    ③句意:竹子的秉性直。直:正直。
    ④句意:正因为如此。是:这样。
    故答案为: 多 ; 横生藤蔓 ; 刚直、正直 ; 如此,这样
    52.A.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的
    B.而:表转折关系/表转折关系
    C.焉:语气词/语气词
    D.以:用/用。
    故答案为: A
    53.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句意:君子看见它的节,就想到要磨炼自己的品行,不管一帆风顺还是遇到危险时,都始终如一。
    故答案为: 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
    54.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①重点词语有:可,可以;亵,亲近而不庄重。②重点词语有:似,像;何,为什么。
    故答案为: ①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它。②竹子像贤人,这是为什么呢?
    55.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结合“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知文章描写了莲的生长环境;结合“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致者”可以概括出乙文从性直,心空,节贞等方面赞美竹。
    故答案为: 生长环境 ; 性直 ; 心空 ; 节贞文言语句
    方法借鉴
    字词释义
    其一犬坐于前
    语境推断法——词类活用

    闻之于宋君

    身亡所寄
    通假字

    其人舍然大喜

    奈何忧崩坠乎?
    一词多义

    奈地坏何?

    其剑长尺有八寸
    课内迁移法: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周穆王大征西戎
    字典查询法:①证验,证明;②表露出来的迹象,现象;③征伐,征讨。
    ⑧ (填文字)

    相关试卷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精炼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读书学习(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精炼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读书学习(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外阅读,对比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精炼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读书学习(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精炼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读书学习(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外阅读,对比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暑假复习巩固】部编版语文七年级暑假-专题12:文言文阅读-综合练习(含解析):

    这是一份【暑假复习巩固】部编版语文七年级暑假-专题12:文言文阅读-综合练习(含解析),文件包含暑假复习巩固部编版语文七年级暑假-专题12文言文阅读-综合练习解析版docx、暑假复习巩固部编版语文七年级暑假-专题12文言文阅读-综合练习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