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游褒禅山记》(精选练习)(原卷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605086/0-171287976138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0《游褒禅山记》(精选练习)(原卷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605086/0-171287976141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0《游褒禅山记》(精选练习)(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605086/1-171287976302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0《游褒禅山记》(精选练习)(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605086/1-17128797630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0《游褒禅山记》(精选练习)(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605086/1-171287976310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二第三单元10 游褒禅山记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二第三单元10 游褒禅山记练习题,文件包含10《游褒禅山记》精选练习原卷版doc、10《游褒禅山记》精选练习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精选练习
基础篇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奴仆(pú) 荒谬(miù) 瑰丽(ɡuì) 庐冢(zhǒnɡ)
B.华实(huā) 窈窕(yǎ) 懈怠(dài) 褒禅(bā)
C.蛮夷(yí) 负咎(jiù) 迷惑(huò) 幽暗(yōu)
D.深父(fù) 谨慎(shèn) 罕至(hǎn) 梵语(fàn)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独其为文犹可识 文:碑文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拥:持、拿
B.则或咎其欲出者 咎:责怪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以:并且
C.往往有得 得:心得 而无物以相之 相:帮助
D.何可胜道也哉 胜:尽 盖音谬也 谬:错误
3.下列加点的词语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B.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C.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4.下列加点词语词性变化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入之甚寒,问其深
②火尚足以明也
③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④往往有得
⑤有泉侧出
⑥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⑦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⑧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⑨则其至又加少矣
A.①③⑧/②⑥/④⑨/⑤⑦
B.①②⑥/③⑧/④⑨/⑤⑦
C.①③⑧/②⑥/④⑦/⑤⑨
D.①②⑥/③⑦/④⑤/⑧⑨
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②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④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⑤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⑥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⑦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⑧其孰能讥之乎
A.①③④⑤⑥/②/⑦⑧
B.①③④⑤⑥⑦/②/⑧
C.①③④⑤⑥/②/⑦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于”字,从意义和用法角度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②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往往有得
③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④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⑤托遗响于悲风
⑥于今无会因
⑦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⑧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A.①⑧/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⑧/②③/④⑥/⑤/⑦
C.①⑧/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⑧/②③④/⑤/⑥/⑦
7.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B.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C.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D.古之人不余欺也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浮图:梵语(古代印度语)音译,也写作“浮屠”或“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这里指和尚。
B.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庐冢:也叫作“庐墓”,古时为了表示孝顺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的服丧期间,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这里指慧褒弟子在慧褒墓旁盖的小屋。
C.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阳:古时称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D.临川王某记。王某:王安石。古人作文起稿,写到自己的名字,往往只作“某”,或在“某”上冠姓,以后誊写时才把姓名写出。根据书稿编的文集,也常保留“某”的字样。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赤壁赋》中,苏轼运用一系列比喻形容洞箫声,描写听者感受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⑶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和个体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赤壁赋》中,苏轼写泛舟赤壁,如同架风飞行,飘然欲仙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赤壁赋》中描绘秋江的朗爽与澄净,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中的这几句话常被用来勉励人们修身自好,不慕身外之物。
提高篇
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神宗在颖邸,(韩)维为记室,每讲说见称,辄曰:“此非维之说,维之友王安石之说也。”及为太子庶子又荐自代帝由是想见其人甫即位命知江宁府数月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元年四月,始造朝。入对,帝问为治所先,对曰:“择术为先。”帝曰:“唐太宗何如?”曰:“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迂,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帝曰:“卿可谓责难于君,朕自视眇躬,恐无以副卿此意。可悉意辅朕,庶同济此道。”
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上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命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安石令其党吕惠卿任其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天下。御史中丞吕诲论安石过失十事,帝为出诲,安石荐吕公著代之。韩琦谏疏至,帝感悟,欲从之,安石求去。司马光答诏,有“士夫沸腾,黎马骚动”之语,安石怒,抗章自辩,帝为巽辞谢,因为上言中外大臣、从官、台谏、朝士朋比之情,且曰:“陛下欲以先王之正道胜天下流俗,故与天下流俗相为重轻;流俗权重,则天下之人归流俗;陛下权重,则天下之人归陛下。权者与物相为重轻,虽千钧之物,所加损不过铢两而已。今奸人欲败先王之正道,以阻陛下之所为,于是陛下与流俗之权适争轻重之时,加铢两之力,则用力至微,而天下之权,已归于流俗矣,此所以纷纷也。”上以为然。安石乃视事,琦说不得行。
(选自《宋史·王安石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为太子/庶子又荐自代/帝由是想见/其人甫即位/命知江宁府/数月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
B.及为太子庶子/又荐自代/帝由是想见其人/甫即位/命知江宁府/数月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
C.及为太子庶子/又荐自代/帝由是想见其人/甫即位/命知江宁府/数月/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
D.及为太子/庶子又荐自代/帝由是想见/其人甫即位/命知江宁府/数月/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神宗”“太宗”是皇帝去世后的庙号,而“熙宁”是皇帝在位时的年号。
B.“通知”与现代汉语中“把事项告诉人知道”的意思相同。
C.“铢两”在古代是重量单位,二十四铢等于旧制的一两,“铢两”是言极轻的分量。
D.“视事”在古代专指官吏到职办公,大多指政事方面。
12.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评说,有误的一项是( )
A.王安石主张治理国家应该以尧、舜为榜样,认为尧、舜的治国之道非常简略而不繁杂,精要而不迂阔,容易而不繁难,并不是高不可攀的。
B.王安石认为研究经书是为了处理世间的事务;改变风俗,确立法度是最急迫的事,于是说服宋神宗制定并推行新法。
C.王安石以秤锤和重物相为轻重的关系作比,论述了皇权与天下流俗相为重轻的道理,劝说宋神宗要加强自己的权力,不要放权流俗。
D.王安石推行变法,遭到吕诲、韩琦、司马光等官僚和士大夫的反对,而并非真正使“黎马骚动”;王安石寄变法成功的希望于宋神宗是极不稳妥的。
1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
(2)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祭欧阳文忠公文
王安石
夫事有人力之可致,犹不可期;况乎天理之溟溟,又安可得而推?惟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
如公器质之深厚,智识之高远,而辅以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灿如日星之光辉。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世之学者,无问乎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
呜呼,自公仕宦四十年,上下往复,感世路之崎岖。虽屯邅困踬,窜斥流离,而终不可掩者,以其公议之是非。既压复起,遂显于世,果敢之气,刚正之节,至晚而不衰。
方仁宗皇帝临朝之末年,顾念后事,谓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安危。及夫发谋决策,从容指顾,立定大计,谓千载而一时。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散,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颍水之湄。然天下之无贤不肖,且犹为涕泣而歔欷,而况朝士大夫,平昔游从,又予心之所向慕而瞻依。
呜呼,盛衰兴废之理,自古如此,而临风想望不能忘情者,念公之不可复见,而其谁与归?
1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夫事有人力之可致 致:达到
B.自公仕宦四十年 仕宦:仕途
C.虽屯邅困踬,窜斥流离 困踬:遭受挫折
D.又予心之所向慕而瞻依 瞻依:瞻仰依恋
15.下面各项不全是称颂欧阳修的文才德行的一组是( )
①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 ②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 ③从容指顾,立定大计,谓千载而一时 ④果敢之气,刚正之节,至晚而不衰 ⑤功名成就,不居而去 ⑥豪健俊伟,怪巧瑰琦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安石运用四个恰当传神的比喻,对欧阳修文章的特点从质、文、辞、韵几个方面作了准确而又生动形象的阐述。
B.文章不仅高度评价欧阳修的文学成就,而且对他在政治上的贡献和崇高的品质,进行了褒扬。
C.文章在结尾写到了自己是如何地倾心怀念,深叹自己今后将无处请益,无所依归,感情十分真挚。
D.文章整句散句交错使用,长短错落,显得既严整而又活泼雍容,可以说既有王安石文章一贯斩截精悍的特色,又有欧阳修散文纡徐淡泊悠扬婉曲的长处。
17. 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
(2) 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散。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二13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同步训练题,文件包含1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精选练习原卷版doc、1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精选练习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二9 赤壁赋课后复习题,文件包含09《赤壁赋》精选练习原卷版doc、09《赤壁赋》精选练习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二8 兰亭集序同步训练题,文件包含08《兰亭集序》精选练习原卷版doc、08《兰亭集序》精选练习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