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新教材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阅读课件+阅读练含答案
- 新教材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信息性阅读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新教材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学性阅读——小说阅读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新教材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学性阅读——散文阅读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新教材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新教材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新高考要求下的情境写作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新教材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课件
展开这是一份新教材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第一步•必备知识梳理,第二步•一轮学情诊断,第三步•提分瓶颈突破,第四步•应考素养演练,考题试做,考情解码,命题分析,思维解构第1题,第2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2022·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白下驿饯唐少府王 勃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这首诗系饯行之作,送别的对象为唐少府,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B.诗人与唐少府都曾有过潦倒不得志的经历,这也是他们友谊的基础。C.颈联中的“低”“隔”,使得饯别场景的描写有了高低远近的层次感。D.颔联和尾联中的问句,使语气起伏,也增添了诗作的豪迈昂扬气概。
答案 A解析 颔联“相知何用早”的意思是如果两个人心意相通了,为什么还要在乎认识得早或晚呢?由此可见,A项“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的结论是无根据的。
2.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直抒胸臆。“海内”两句直接表现了诗人广阔的襟怀,而“无为在歧路”的“无为”既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排遣离愁情怀的吐露,表现出诗人志向高远、乐观豁达的特点。②《白下驿饯唐少府》借景抒情,虚实结合。颈联的“浦楼”两句和尾联的“去去”两句,一实一虚,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和担忧之情。解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送别诗,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意为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青年男女那样悲伤得泪湿衣襟,属于直接抒情。《白下驿饯唐少府》则是将饯别场景和想象分别后的情景联系起来。“去去”是想象友人越走越远,是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抒情。
二、(2023·新高考全国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湖上晚归林 逋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依稀渐近诛茅地①,鸡犬林萝隐隐声。注①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
第一组 高考真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诗人描写自己乘船归家途中所见,笔下画面随着行程逐次展开,自然流畅。B.诗人眼中的景物在秋日余晖的映照之下,有动有静,多姿多彩,令人愉悦。C.诗人如处仙境的感觉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化。D.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状物生动,笔触鲜活而细腻。
答案 C解析 C项,“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化”理解有误。本诗意境如诗如画,色调温暖,充满生机,体现了林逋的隐居之乐。
2.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①诗人心境澄清:首句以“归思清”三字点出归家途中诗人的内心状态,此时的他心静如水,平和静谧。②心境投射出仙境:受心境影响,诗人眼中的桥、寺、翠羽、红蕖等,或宁静安详,或灵动明快,仿佛有了感情,令人如入“蓬瀛”。
第二组 创新角度1.颈联中的“避”“迎”妙趣横生,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参考答案 ①“避”是“躲避”之意,“翠羽湿飞如见避”的意思是,翠鸟裹着湿气,疾飞而逝,如同在躲避我;②“迎”是“迎接”之义,“红菜香袅似相迎”的意思是,红色的莲花亭亭玉立,香气袅袅,又像在迎接我;③这两个动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细腻生动地展现了湖面上的动植物,又一次表现出诗人此时淡淡愉悦的心情。解析 “避”“迎”是两个动词,首先要结合诗句分析这两个字写了什么,然后分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有什么艺术效果等。
2.林逋的这首诗写景如画,是不可多得的佳作,请分析诗歌运用了哪些写景手法。
参考答案 ①远近结合。首联、颔联中“望中浑恐是蓬瀛”“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写远景,让人感觉进入了蓬瀛仙境:长桥卧波,霜叶似火,山寺云峰,夕阳如血,晚晴正好。颈联“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菜香袅似相迎”写近景:翠鸟裹着湿气,疾飞而逝;红色的莲花亭亭玉立,香气袅袅。②动静结合。长桥、霜叶、山寺、云峰、荷花是静景,飞鸟是动景。③视听结合。长桥、霜叶、山寺、云峰、荷花、飞鸟是视觉描写,隐隐鸡犬声是听觉描写。有声有色,特点鲜明。④拟人的修辞手法。翠鸟“躲避”我,荷花“迎接”我,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展现湖上的动植物。
解析 首先要明确常用的写景手法有哪些,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远近结合、动静结合、视听结合、虚实结合等多角度写景手法;其次结合诗句分析判断;最后按照“手法+分析”的思路整理答案。
1.文本选材(1)立足优秀经典文化的理解与传承,暗合时代主题和主流思想价值。如激励青少年潜心治学、陶冶情操、修养品德、接棒祖国发展、倡导劳动光荣等。2021年全国Ⅰ卷涉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2022年全国Ⅰ卷涉及做人的道理,2023年全国Ⅰ卷启示青年治学的道理。(2)从体裁内容看,全国卷命题多选用唐宋诗词。2023年,新高考卷都选了宋诗,全国甲卷和乙卷都选了宋词。
(3)注重关联教材。如2021年新高考全国Ⅰ卷古代诗歌阅读《寄江州白司马》一诗的寄赠对象是考生极为熟悉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试题选项提到“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引发考生对已有知识的联想与迁移。2022年新高考全国Ⅱ卷关联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全国乙卷涉及与教材篇目《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对比阅读。
任务一 优化阅读步骤,准确解读诗歌
二轮复习应优化阅读步骤,继续强化“读懂”诗歌的能力:(1)能够迅速弄懂诗歌所涉时、地、人、事、景、物,明白表层意思,尽可能翻译出诗歌大意;(2)能够领会深层意思,弄清楚诗歌写的内容(包括人物)、营造的意境、表达的思想情感以及运用的表达技巧;(3)能够借题解诗,聚焦诗中的关键词句,熟练应对各类题型。
易错点 轻视揣摩品读,难以读懂诗歌解答诗歌鉴赏题时,最大的障碍在于读不懂诗歌内容,把握不住诗意和情感倾向,文本理解支离破碎,没有形成准确的整体理解,答题盲目,答案组织不到位,且有不少考生不善于利用诗歌文本和试题选项准确解读诗歌。
[典题再练](2021·新高考全国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寄江州白司马① 杨巨源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②?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莫谩拘牵雨花社③,青云依旧是前途。注①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②惠远:即慧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③莫谩: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
读题审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B.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C.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前途依然很远大。
2.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6分)
精准抢分突破诗歌阅读障碍的三条路径
快速判断选项正误的技巧
答案 1.B2.①“劝诫”是这首诗的主旨,诗人在尾联点明该主旨,劝说白居易不要沉迷于宗教,消磨了志气,要对人生充满信心;②诗歌的第二句在问候中提到僧人和寺庙,为结尾正式的劝诫作铺垫。
(2022·新高考全国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①魏了翁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注①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B.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C.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D.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
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思想内容、鉴赏写作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分析。A项,“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理解有误。诗句“人情苦向南山觅”中的“苦”有“执着追求”的意味,没有“感到困难”的意思。
2.词人在下片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 ①“翁前子后孙扶掖”,认为家庭中应存在亲厚和睦、谐乐融洽的伦理关系;②“商行贾坐农耕织”,指出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应各守本分,各司其职。
任务二 理解题——分析到位,夯实基本题型
理解诗句含意、把握诗中形象、领悟思想感情是诗歌鉴赏题考查的基本题型,也是近年全国卷的高频考点。从答题的实际情况来看,不少考生还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短板。二轮复习要重点解决以下问题:(1)分析思想感情要切合文本内容,防止固化思维;(2)能够结合全诗准确解读诗句含意;(3)理解诗歌的形象防止丢失要点、架空分析。
易错点1 情感概括要点不全思想感情是诗歌的灵魂,是理解诗歌的主要考查点。高考的考查形式越来越灵活,对答题要求也越来越高,分析概括思想感情不准确、不全面、不到位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典题再练](2020·全国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奉和袭美①抱疾杜门见寄次韵陆龟蒙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② 。因吟郢岸百亩蕙③,欲采商崖④三秀枝。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但医沈约⑤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注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裁诗:作诗。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比喻培养人才。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⑤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读题审题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精准抢分三策略防止情感概括不全(1)切分层次。即对所给诗歌或诗句进行层次切分。如,整首诗可分几层意思,一联(两句)可能有两层乃至三层情感,有几个层次就要尽可能作几个层次的情感概括或分析。(2)多方联系。情感题所给的语言材料,从本身看自然有情感内涵,若与诗人生平、写作背景等联系起来,往往会有另一层情感内涵;若与全篇联系起来,还会有一层情感内涵。答题时,多方开掘,内外勾连,才能全面分析,答全情感。(3)注意双向。古代诗歌中有不少词语、句子,其蕴含的情感具有双向性,如“风雨”“春天”等词语往往具有双关义(象征义)。托物言志的句子、用典抒情的句子往往具有双向性:前者一物一志,后者分典中情与典外情。
答案 ①表达了不能与友人相聚,一起赋诗饮酒、饱览春色的遗憾;②宽慰友人,表达对友人能够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对以后美好生活的展望。
[防范对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江上逢故人韦 庄前年送我曲江西,红杏园中醉似泥。今日逢君越溪上,杜鹃花发鹧鸪啼。来时旧里人谁在,别后沧波路几迷。江畔玉楼多美酒,仲宣①怀土莫凄凄。注①仲宣,是东汉王粲的字,他曾作《登楼赋》表达身在异乡思念故土之情。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 ①借杜鹃花开、鹧鸪啼鸣的江景,衬托诗人与故人重逢的喜悦之情。②“来时”一句写诗人向朋友询问家乡人的情况,表达诗人对故乡、故人的思念之感。③“别后”一句借烟波浩渺、难辨方向,表达了诗人对前途难测、命运难料的感叹。④借王粲《登楼赋》的典故,反用其意,劝慰朋友和自己虽身在异乡,但不要过于悲凄,表达了旷达乐观的心情。
易错点2 人物形象理解偏颇对诗歌人物形象的把握,考生容易犯梳理偏颇和概括不准确两方面的错误。“理解偏颇”,即对形象的特征和体现的意义理解有偏差,对形象进行分析时没有联系诗歌内容或者分析不到位等,从而导致人物形象概括题“概括不准确”或要点不全。
[典题再练](2020·全国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苦 笋 陆 游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注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读题审题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
精准抢分1.分析人物形象四角度
2.理解形象意义两方面
答案 ①历史上的魏征以“犯颜直谏”著称,其言行常常令人难以接受,好比苦笋的滋味并不适口;②苦笋与生俱来的“苦节”,象征“耿介”的性格,与魏征方正的人格相似,应该得到认可。
[防范对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赠张旭①(节选) 李 颀张公性嗜酒,豁达无所营。皓首穷草隶,时称太湖精②。下舍风萧条,寒草满户庭。问家何所有,生事如浮萍。左手持蟹螯,右手执丹经③。瞪目视霄汉,不知醉与醒。
注①张旭:唐代著名书法家,终生坎坷,穷愁潦倒。②太湖精:张旭生长于吴县,故时人称其为“太湖精”。相传他喝得酩酊大醉才开始作书,狂叫奔走,创作状态近于疯狂。③丹经:道书。张旭身上“豁达无所营”的特点是如何表现出来的?请结合第5~10句简要分析。
答案 ①对居住环境的描写:住的是不能遮蔽风雨的屋舍,庭院和内堂都长满了野草,虽一片荒芜,但不以为意。②在一问一答中概述身世:诗人明知友人住处荒凉颓败而故意发问,友人的回答看似解嘲,实则隐含身世,表现出达观知命的生活态度。③借日常行为表现:一手拿着蟹螯,一手拿着道书,行为放诞,表现了人物心胸淡泊、及时行乐,对富贵名利无所谋求的特点。
易错点3 意境特征概括欠准意境由意象组成,其构成要素为时、地、人、景及其特征,分析意境关键在于对意象(景象)进行分析。意象要从形、色、声、味四个角度去观察,要善于把握景物基调,如温暖、喜悦、悲凉、清新、明丽、灰暗等,由此概括意境特征。意境体现了景与景、景与人、景与情的关系,其特征也要从景物间的主从、详略、先后、虚实、动静、点面等方面来概括。
[典题再练](2020·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纪 村 事韦 庄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①归。注①饷田:到田间送饭。
读题审题“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描写了什么样的乡村场景?(2分)
精准抢分概括分析意境“三步骤”
答案 为准备祭祀、祈求丰收,农人在忙着酿酒;暮色渐浓,远处传来捣衣的声音。描写了忙碌而祥和的农村生活场景。
[防范对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鹧 鸪 天陆 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①行穿竹,卷罢黄庭②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注①玉瀣:一种美酒的名称。②黄庭:道经的名称。分析“家住苍烟落照间”一句的意境,试用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诗句对照分析。
答案 ①“家住苍烟落照间”与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都写出了自己居住环境的优美纯净。②“苍烟”“墟里烟”都表达了词人对居住环境的喜爱之情。③词人以“苍烟落照”四字点缀自己的居住环境,与龌龊的仕途作鲜明的对比。
任务三 赏析题——明确角度,注重分析效果
一首诗词艺术价值的高低,既在于“写什么”,更在于“怎么写”。语言和表达技巧是考查的热点,此类题分值高,答题难度大,是二轮复习的重点。(1)提升对诗歌中运用的某一种表达技巧进行深层赏析的能力;(2)能够准确判断并分析诗中运用的多种表达技巧;(3)提升“炼字”“赏句”和语言风格赏析题目的应对能力;(4)熟知各类方法技巧,准确而恰当地使用术语,提升答案语言的有效度。
易错点1 分析表达技巧混乱无序部分考生对“表达技巧”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甚至分不清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面对此类题目,往往不知从何下手,或者想起什么答什么。导致失分的原因主要有:审题不全面,混淆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理解术语不准确,判断修辞手法不准确,概括情景关系不准确,分析原因不具体等。
[典题再练](2019·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 王 建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薰一架书。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
读题审题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精准抢分赏析表达技巧三大要领1.依据内容特征多角度判断分析对于判断手法技巧而言,最关键的是读懂诗句内容,依据内容去判断,这是答好题目的前提条件。
2.重点关注结尾的表达技巧
3.结合位置赏析效果答出表达技巧的表达效果,既要结合内容、情感,又要联系技巧本身的效果和所处位置。
答案 ①通过环境描写,如“高树蝉声”“冷静似闲居”和“重装墨画”“香薰一架书”,分别写出了将军住处的清幽安静和书斋的素净雅致,表现了将军的文人趣味。②运用衬托,用“侍儿知礼数”衬托将军的文化修养。③通过“吟哦”“任狂疏”“爱读英雄传”等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豪放和志趣。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琴 歌李 颀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①。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②。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注①广陵客:指琴师。广陵在今江苏扬州,唐淮南道治所。古琴曲有《广陵散》,魏嵇康临刑奏之。②渌水、楚妃:都是古琴曲。
白居易《琵琶行》中有两句诗与此诗的七、八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写出来并简要分析两者的共同之处。
答案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①两者都通过听者“无言”的反应侧面烘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②两者都通过描写周围环境的宁静侧面烘托乐声的美妙。
易错点2 炼字题答不出内涵和效果赏析诗歌中的字词,部分考生仅能答出表层意思,不知道怎样分析其表达效果。这类题目一是要联系字(词)的具体语境,不可孤立地分析这个字(词)的意思;二是要关注不同的角度,即从字(词)的含义、描述的画面、营造的意境、使用的手法、表达的情感等角度来分析表达的意思和具体作用(效果)。
读题审题“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3分)
精准抢分五角度答好炼字题
思维解构解答本题,首先表明观点,答出“同意”或者“不同意”;然后从以下几方面具体分析。
答案 示例 ①不同意,“数声”好。“数声”动静结合,突显了环境的优美、牧童的悠闲快乐,营造出乡村热闹、轻松、愉悦的氛围。②同意,“一声”好。“一声”以动衬静,突显了环境的寂静清幽,营造出乡村宁静和谐的氛围。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初冬从父老饮村酒有作陆 游父老招呼共一觞,岁犹中熟有余粮。荞花漫漫浑如雪,豆荚离离未著霜。山路猎归收兔网,水滨农隙架鱼梁。醉看四海何曾窄①,且复相扶醉夕阳。注①作者自注:苏子美诗云,“吁嗟四海窄”。尾联使用了两个“醉”,有何含意?请简要赏析。
答案 第一个“醉”指醉酒,第二个“醉”指陶醉。醉酒后看辽阔的天下,乡亲们相亲相爱一起陶醉在夕阳美景之中,表达了诗人在乡村生活的闲适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易错点3 炼句题抓不住赏析点赏析诗歌中的句子,不是简单地解释句子含意,更不是翻译句子,而是要针对句子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和表情达意的特色作出深层揭示,以体验并发掘出古代诗歌的艺术创造和艺术美。部分考生由于缺乏艺术敏感性,鉴赏能力不扎实,导致在赏析时抓不准赏析点。
(2023·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临 江 仙晁补之 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明年应赋送君诗。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读题审题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6分)
精准抢分炼句题答题“四步骤”第一步,结合全诗,理解诗句含义,描述诗句的具体内容。第二步,指明诗句在炼字、词法、句法、章法上的特点,尤其要指出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及表达效果。第三步,根据诗句在全诗中所处的位置,分析诗句在结构方面对全诗所起的作用。第四步,点出诗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①景物描写的画面感强:低垂的柳条在江水中映出倒影,雪中盛开的梅花也开始凋落,正是一派美丽的春日风光。②以虚景写真情:这里的美景并非写实,而是词人心境的外部投射,词人与友人感情深厚,想到能与友人相聚便心生欢喜。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送裴侍御归上都①张 谓楚地劳行役,秦城罢鼓鼙。舟移洞庭岸,路出武陵溪。江月随人影,山花趁马蹄。离魂将别梦,先已到关西。注①此诗作于潭州(今长沙),诗人时任潭州刺史。上都,指都城长安。颈联“江月随人影,山花趁马蹄”是后人传诵的名句,请简要赏析其艺术特色。
答案 ①炼字独特。两个动词“随”和“趁”,特别传神。“随”是跟从,读者似乎感觉到水的流动;“趁”是追逐,读者似乎感觉到路上山花在风中摇曳。②使用了拟人手法。把“江月”和“山花”拟人化,“江月”和“山花”仿佛有了人的情感,使诗歌充满了灵性。③前后照应。“江月随人影”照应颔联的“舟移”,“山花趁马蹄”照应“路出”,构思巧妙。
易错点4 赏析语言风格不得要领语言风格向来是诗歌鉴赏的难点,不同的作者、不同的诗歌,甚至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诗歌,都可能呈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语言风格种类繁多,各种术语及内涵相互交融。考生很容易分析粗疏,胡乱拼凑。
[典题再练](2021·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鹊桥仙·赠鹭鸶辛弃疾 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读题审题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6分)
精准抢分赏析语言风格两步走第一步,判断语言风格。这就需要牢记语言风格的相关知识:(1)派别: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豪放派、婉约派等。(2)诗歌的语言特点:平实、瑰丽、清新、豪迈、明快、含蓄、淡雅、沉郁等。
(3)诗人的语言特点:白居易的平实通俗、温庭筠的瑰丽浓艳、陶渊明的朴素平易、李白的豪迈飘逸、李商隐的绮丽精工、王维的清新淡雅、杜甫的沉郁顿挫等。(4)不同类型的诗歌有不同的风格:宫廷诗的缠绵婉转、田园诗的恬淡宁静、山水诗的清新优美、边塞诗的慷慨悲凉、讽喻诗的沉郁激愤、咏史诗的雄浑壮阔等。
第二步,分析语言风格。(1)从特殊字词入手,防止分析粗疏。从字词的属性、色彩、韵律等方面分析语言风格。①诗词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是构建诗歌语言风格的主要支撑。②诗歌中的词语描写的事物所具有的色彩体现出语言风格。一般来说,浓艳的色彩体现出诗歌瑰丽的语言风格,而素净的色彩体现出诗歌淡雅的语言风格。③诗歌中的词语展现出的韵律和节奏体现出语言风格。一般来说,韵律和谐、节奏感强的诗歌,其语言风格往往是明快的;韵律单一、节奏短促的诗歌,其语言风格往往是沉郁的。
(2)从表达技巧入手,防止胡乱拼凑。常见的修辞手法中,比喻、夸张、比拟、借代、反复、对偶等能够表现出描写对象的形象性、生动性。不同的修辞手法会体现出诗歌不同的语言风格。如诗歌中纯用白描,不饰雕琢,则往往体现出清淡自然的诗风。(3)从典型意象入手,辨析语言风格。不同的意象会体现诗歌不同的语言风格。比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从题目涉及的意象来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应是明丽清新的。
答案 ①使用对话口吻,浅近直白,通俗易懂;②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语言诙谐风趣,活泼生动。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登岳阳楼二首(其一)①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注①靖康二年(1127)北宋灭亡,此诗写于1128年。此诗颇有杜甫的“沉郁顿挫”之风,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 ①意境沉雄悲壮,前两联出句取景开阔,对句苍凉悲壮;②情感深沉蕴藉,诗人处境窘迫,心系国家安危,感情深沉;③行文起伏顿挫,诗人的漂泊之感、遭际之难、岁月之思和家国之忧非喷薄而出,乃曲折而至。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关键词 羁旅行役 向往田园 济世情怀将入关行次湘阴曹 松背顾秦城①在何处,图书作伴过湘东。神鸦乱噪黄陵②近,候雁斜沈梦泽空。打桨天连晴水白,烧田云隔夜山红。也知渐老岩栖稳,争奈文闱有至公。注①秦城:地名,位于湘水之南。②黄陵:指黄陵山,在湖南湘阴县北,洞庭 湖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交代了诗人入关前经过秦城、湘东到达湘阴的行程,照应诗歌的题目。B.诗歌的第二句“图书作伴”暗示了自己此行的目的,与末句“文闱”相呼应。C.颔联的“空”字含义丰富,既指梦泽之地寥落空旷,也指自己济世理想落空。D.颈联对渔民和农夫的劳作图景进行了描绘,色彩鲜明,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
答案 C解析 C项,“也指自己济世理想落空”理解有误。“候雁斜沈梦泽空”是说自己如同这候雁一样滞留在寥落空旷的梦泽之地,是多么渺小;诗人巧妙地使用了鸿雁南飞不过衡山回雁峰的传说,有嗟叹客居过于僻远之意。从后面的“争奈文闱有至公”可看出,诗人梦想着一朝中试,为官做宦,报效朝廷。并无“自己济世理想落空”之感。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心理变化。
答案①诗歌前两联记述诗人赶考的行程及所见,“神鸦乱噪”以景衬情,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烦躁;以“梦泽”的空旷反衬诗人的渺小,表现出诗人的孤寂。②后两联写诗人看到平民百姓的渔樵生活,内心又变得安定平静,并心生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想到朝廷对人才的重视,又坚定了自己参加科考、出仕为官的想法。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关键词 相思之苦 建功立业 报国之志寄 远杜 牧两叶愁眉愁不开,独含惆怅上层台。碧云空断雁行处,红叶已凋人未来。塞外音书无信息,道傍车马起尘埃。功名待寄凌烟阁①,力尽辽城不肯回。注①凌烟阁:唐代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绘有功臣图像的高阁。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摹了双眉不展的愁态,两个“愁”字为整首诗笼上了一层愁绪。B.抒情主人公心怀惆怅,独上高台,见雁影已逝、红叶凋零,而征人未归。C.颈联写了车马飞扬、尘埃漫天的战场情景,“塞外”暗合“寄远”二字。D.诗人以思妇的视角进行写作,全诗既写了登台所见,又寄托了登台所思。
答案 C解析 C项,“写了车马飞扬、尘埃漫天的战场情景”理解有误。“道傍车马起尘埃”只是描写过往车马带起的尘埃,表达思妇对征人的盼归之情。
4.古人评价杜牧的诗善用“掉尾一波”,意为其诗文“虽有悲慨之情,却往往能于结尾处呈现豪爽俊健之风”。请结合这首诗简要分析这一特点。
答案①前三联写抒情主人公在惆怅中独登高台,大雁远去,红叶凋零,塞外音书不至,道旁尘埃四起,描绘了邈远寂寥之景,衬托了自己的孤独落寞,表达了对征人的思念之感。②尾联抒发了远征之人建功立业之志,写出了不灭敌寇不回乡的报国之心,豪爽俊健。
三、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5~6题。◎关键词 梅花 美好高洁 隐逸情怀落 梅律 然①和风和雨点苔纹,漠漠残香静里闻。林下积来全似雪,岭头飞去半为云。不须横管吹江郭,最惜空枝冷夕曛。回首孤山山下路,霜禽粉蝶任纷纷②。注①律然:清代僧人,工诗画。②孤山: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北端一小山名,以多梅著称。宋代诗人林逋隐居于此,种梅养鹤,其《山园小梅》诗中有“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句。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点”有“点缀”之意,将梅花的自然飘落刻画为有意装点,新颖精巧。B.次句营造出一种静谧的环境,落梅的残香在这种氛围之中愈加浓郁可感。C.第三、四句将梅林、积雪、山岭、浮云融为一体,描绘出一幅绚丽多彩的初春画面。D.末两句巧妙化用林逋隐居孤山种梅养鹤的典故,表现作者的高洁情操及隐逸情怀。
答案 C解析 C项,“第三、四句将梅林、积雪、山岭、浮云融为一体”错。“雪”“云”是比喻,落英陨蕊随风而飘似雪似云,极言其洁白、轻盈。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5古代诗歌阅读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梳理与盲点排查,重难攻坚与热考突破,目录索引,问题诊断,考情解码,句解文本,送别怀人诗,李明府,皮日休,句解文本《菩萨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6古代诗歌阅读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纵览•,•分析预测•,•读文指导•,图解技法,•教师知识回顾•,•教师备用习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6古代诗歌阅读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纵览•,•分析预测•,•读文指导•,图解技法,•教师知识回顾•,•教师备用习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